脊髓损伤的主要表现?

脊髓损伤的主要表现?,第1张

1脊髓震荡与脊髓休克

(1)脊髓震荡 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大体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显微镜下仅有少许水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未见破坏现象。临床表现为受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迟缓性瘫痪,经过数小时至两天,脊髓功能即开始恢复,且日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2)脊髓休克 脊髓遭受严重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的暂时性完全抑制,临床表现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各种脊髓反射包括病理反射消失及二便功能均丧失。其全身性改变,主要可有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脊髓休克在伤后立即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儿童一般持续3~4天,成人多为3~6周。脊髓损伤部位越低,其持续时间越短。如腰、骶段脊髓休克期一般小于24小时。出现球海绵体反射或肛门反射或足底跖反射是脊髓休克结束的标记。脊髓休克期结束后,如果损伤平面以下仍然无运动和感觉,说明是完全性脊髓损伤。

2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

从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平面来判断损伤的节段。

(1)颈脊髓损伤

1)第一、二脊髓损伤 患者多数立即死亡,能到医院就诊者只有下列神经病学改变:①运动改变 第一、二颈神经发出纤维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当其受伤时,会影响这些肌肉功能。②感觉改变 第一、二颈神经的前支参与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当寰枢推骨折、脱位、齿状突骨折时,患者可感到耳部及枕部疼痛、麻木。检查时可发现有局部痛觉过敏或减退。

2)第三颈脊髓损伤 该部位的脊髓支配膈肌及肋间肌,损伤后不能进行自主呼吸,伤员多于受伤后立即死亡。常见的损伤原因为绞刑骨折,即第二至第三颈椎脱位,第二颈椎双侧椎弓骨折。这种骨折脱位亦可因上部颈椎于过伸位受伤引起。

3)第四颈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患者为完全性四肢瘫痪。膈肌受第三至第五颈神经支配,第四颈脊髓节段损伤后,创伤性反应也往往波及到第三颈神经,故患者的自主呼吸丧失。创伤性反应消退后,膈肌机能可望恢复而行自主呼吸,但呼吸仍较微弱。②感觉改变 锁骨平面以下的感觉消失,其他如括约肌功能、性机能、血管运动、体温调节机能等均消失。

4)第五颈脊髓损伤 损伤早期因第四至五颈脊髓受到创伤性水肿的影响,患者膈肌功能很差,加之创伤后患者发生肠胀气等更会加重呼吸困难。①运动改变 双上肢完全无自主活动而放置于身体两侧;肩部则因有提肩胛肌、斜方肌的牵拉而能耸肩。②感觉改变 患者除颈部及上臂前方一个三角区以外,所有感觉全部消失。③反射改变 患者除肱二头肌腱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外,其余腱反射全部消失。

5)第六颈脊髓损伤 患者由于脊髓创伤性反应及肠胀气的影响,呼吸功能可受到明显干扰。①运动改变 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三头肌瘫痪,肘部失去伸展功能。提肩胛肌、斜方肌、三角肌及肱二头肌仍可收缩,因而患者的肩部可抬高,上臂可外展90度,前臂屈曲,手放在头部附近。桡侧伸腕长肌呈下远动单位性损害,而第六颈脊髓节段以下的神经所支配的手指、躯干及下肢肌肉均呈瘫痪状态。②感觉感变 上肢的感觉,除上臂外侧、前臂背外侧的一部分以外,上肢其余部分均有感觉缺失现象。③反射改变 肱二头肌、肱桡肌反射均正常,肱三头肌反射消失。

6)第七颈脊髓损伤 伤后膈神经机能正常,患者腹式呼吸。①远动改变 上肢轻度外展,前臂屈曲于胸前,腕可向桡侧偏位。伸指总肌肌力减弱,其中以伸示指肌的肌力减弱尤为明显;旋前圆肌、桡侧屈腕肌、屈指深肌、屈指浅肌、屈拇长肌均显力弱,故手呈半握状态。肱二头肌肌力正常。②感觉改变 躯干、下肢、上臂、前臂内侧、手的尺侧3个手指、有时示指有感觉障碍。③反射改变 肱二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均存在,三头肌反射消失或减退。

7)第八颈脊髓损伤 患者可见有单侧的或双侧Horner氏征;由卧位改为直立位时,可出现血管运动障碍,即位置性低血压,经过锻炼以后,此种现象可消失。①运动改变 屈拇长肌、伸拇短肌、骨间肌、蚓状肌、对掌肌、对指肌肌力减弱或消失;外展拇短肌完全瘫痪而呈爪形手。②感觉改变 感觉障碍范围包括4—5指、小鱼际及前臂内侧、躯干及下肢。③反射改变 三头肌反射及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有障碍。

8)第一胸脊髓损伤 Horner氏征阳性,面部、颈部、上臂不出汗。①远动改变 拇收肌、骨间肌、蚓状肌部分瘫痪,拇展短肌完全无功能,肋间肌及下肢瘫痪。②感觉改变 感觉障碍发生在上臂远端内侧、前臂之内侧、躯干及下肢。③反射改变 上肢无反射改变,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有障碍。

(2)胸髓损伤 仅影响部分肋间肌,对呼吸功能影响不大,交感神经障碍的平面也相应下降,体温失调也较轻微。主要表现为躯干下半部与两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以及相应部位的感觉障碍和大小便功能紊乱。

1)上胸段(第二至第五)脊髓损伤 患者仍可呈腹式呼吸。损伤平面越低,对肋间肌的影响越小,呼吸功能就越好,除有截瘫及括约肌失控症状以外,尚有血管运动障碍,患者坐起时常因位置性低血压而出现晕厥。①运动改变 损伤平面以下的肋间肌、腹肌、躯干及下肢麻痹,呈截瘫状。②感觉改变损伤平面以下感觉消失。③反射改变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发生障碍。

2)下胸段(第六至第十二)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在第六至第九胸脊髓受伤时,上段腹直肌的神经支配未受损害,具有收缩功能,而中段的和下段的腹直肌则丧失收缩功能。在第十胸脊髓节段以下损伤时,由于腹内斜肌及腹横肌下部的肌纤维瘫痪,患者咳嗽时腹压增高,下腹部向外膨出。下肢呈截瘫状态。②感觉改变 第六胸脊髓受伤时为剑突水平,第七、第八胸脊髓为肋下,第九胸脊髓为上腹部,第十胸脊髓平脐,第十一胸脊髓为下腹部,第十二胸脊髓为腹股沟。③反射改变 上、中、下腹壁反射中枢分别为胸7-8、胸9-10、胸11-12节段。

(3)腰髓及腰膨大损伤

1)第一腰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腰部肌肉力量减弱;下肢肌肉瘫痪,其中包括提睾肌、髂腰肌、缝匠肌以及髋关节的外展肌;膀胱、直肠的括约肌不能自主控制。②感觉改变 整个下肢、腹股沟、臀部及会阴部均有感觉障碍。③反射改变 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足跖反射均消失。

2)第二腰脊髓损伤①运动改变 髂腰肌及缝匠肌肌力减弱,股薄肌隐约可见有收缩,下肢其余肌肉瘫痪。肛门、直肠括约肌失控。②感觉改变 除大腿上1/3感觉改变以外,整个下肢及会阴部鞍区均有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提睾反射、腹壁反射阳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足跖反射障碍。

3)第三腰脊髓损伤①运动改变 下肢呈外旋畸形;股直肌力弱导致伸膝力量弱,膝关节以下肌肉瘫痪。②感觉改变 大腿中下1/3交界处平面以下及鞍区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消失或明显减退,跟腱反射及跖屈反射阴性,提睾反射可引出.

(4)第四腰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患者可勉强站立、行走,但由于臀中肌力弱,患者步态不稳,极似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的鸭步,上楼困难;足的跖屈和外翻功能消失,但背屈和内翻功能存在;膀胱括约肌和直肠括约肌没有功能。②感觉改变 鞍区及小腿以下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消失或减弱。

(5)第五腰脊髓损伤①运动改变 因髂腰肌及内收肌没有拮抗肌,故患者髋关节呈屈曲内收畸形,严重者可脱位。又由于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肌力弱或瘫痪,可出现膝过伸畸形或者膝反弓弯曲畸形。此外,由于阔筋膜张肌及臀中肌力弱,患者行走时呈摇摆步态。胫前肌及胫后肌力量较强而腓骨肌、小腿三头肌瘫痪,可导致马蹄内翻足。括约肌失控。②感觉改变 足背、小腿外侧及偏后方、鞍区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正常,跟腱反射消失。

(6)第一骶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小腿三头肌及屈趾肌瘫痪而伸肌有力;大腿的股二头肌瘫痪或有少许肌力;半腱肌、半膜肌肌力减弱;膀胱括约肌及直肠括约肌仍无功能。②感觉改变 跖面、足外侧、小腿外侧、大腿后侧及鞍区感觉减退。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存在,跟腱反射消失。

(7)第二骶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屈趾长肌及足部小肌肉瘫痪,患者不能用足尖站立。由于足之内在小肌肉瘫痪,足趾呈爪状。括约肌失控。②感觉改变 小腿后上方及大路后外侧,足之跖面及鞍区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跟腱反射可能减弱。

(8)脊髓圆锥损伤 骶髓3-5和尾节称脊髓圆锥。损伤后,会阴部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呈马鞍状分布。由于膀胱逼尿肌受骶2-4支配,可引起逼尿肌麻痹而成无张力性膀胱,形成充盈性尿失禁。大便也失去控制。有性机能障碍。肛门反射和球海绵体反射消失。腰膨大在圆锥以上,故下肢功能无影响。

3横向定位(脊髓不全性损伤)

(1)中央性脊髓损伤综合征 这是最常见的不全损伤,症状特点为:上肢与下肢的瘫痪程度不一,上肢重下肢轻,或者单有上肢损伤。在损伤节段平面以下,可有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也可能人触觉障碍及深感觉障碍。有的出现膀胱功能障碍。其恢复过程是:下肢运动功能首先恢复,膀胱功能次之,最后为上肢运动功能,而以手指功能恢复最慢。感觉的恢复则没有一定顺序。

(2)脊髓半切综合征 也称Brown-Sequard综合征,损伤水平以下,同侧肢体运动瘫痪和深感觉障碍,而对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但触觉功能无影响。由于一侧骶神经尚完整,故大小便功能仍正常。如第一至第二胸脊髓节段受伤,同侧颜面、头颈部可有血管运动失调征象和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睑裂变窄和眼球内陷。此种单侧脊髓的横贯性损害综合征好发于胸段,而腰段及骶段则很少见。

(3)前侧脊髓综合征 可由脊髓前侧被骨片或椎间盘压迫所致,也可由中央动脉分支的损伤或被压所致。脊髓灰质对缺血比白质敏感,在损伤、压迫或缺血条件下,前角运动神经细胞较易发生选择性损伤。它好发于颈髓下段和胸髓上段。在颈髓,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在损伤节段平面以下的痛觉、温觉减退而位置觉、震动觉正常,会阴部和下肢仍保留深感觉和位置觉。在不全损伤中,其预后最坏。

(4)脊髓后方损伤综合征 多见于颈椎于过伸位受伤者,系脊髓的后部结构受到轻度挫伤所致。脊髓的后角与脊神经的后根亦可受累,其临床症状以感觉丧失为主,亦可表现为神经刺激症状,即在损伤节段平面以下有对称性颈部、上肢与躯干的疼痛和烧灼感。

(5)马尾—圆锥损伤综合征 由马尾神经或脊髓圆锥损伤所致,主要病因是胸腰结合段或其下方脊柱的严重损伤。临床特点:①支配区肌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表现为弛缓性瘫痪;②因神经纤维排列紧密,故损伤后其支配区所有感觉丧失;③骶部反射部分或全部丧失,膀胱和直肠呈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因括约肌张力降低,出现大小便失禁。马尾损伤程度轻时可和其他周围神经一样再生,甚至完全恢复.但损伤重或完全断裂则不易自愈。

4神经功能分级

(1)Frankel分级 1969年由Frankel提出将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存留情况分为五个级别,该方法对脊髓损伤的程度进行了粗略的分级,对脊髓损伤的评定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但对脊髓圆椎和马尾损伤的评定有其一定缺陷,缺乏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判断,尤其是对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状况表达不够清楚。

(2)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 1982年美同脊髓损伤协会(ASIA)提出了新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评分标准,将脊髓损伤量化,便于统计和比较。1997年ASIA对此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使之更加完善。该方法包括损伤水平和损伤程度。

1)脊髓损伤水平 ①感觉水平检查及评定 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的关键点,在每个关键点上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为缺失;1为障碍;2为正常。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检查结果每个皮区感觉有四种状况,即右侧针刺觉、右侧轻触觉、左侧针刺觉、左侧轻触觉。把身体每侧的皮区评分相加,即产生两个总的感觉评分,即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用感觉评分表示感觉功能的变化。正常感觉功能总评分为224分。②运动水平的检查评定 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运动功能(肌力3级以上)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对肌节中的关键肌。检查顺序为从上向下,各肌肉的肌力均使用0-5临床分级法。这些肌肉与相应节段的神经支配相一致,并且便于临床做仰卧位检查(在脊髓损伤时其他体位常常禁忌)。按检查结果将两侧肌节的评分集中,得出总的运动评分,用这一评分表示运动功能的变化。正常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③括约肌功能及反射检查 包括肛门指检、肛门反射、尿道球海绵体反射,测试肛门外括约肌。该检查用于判定脊髓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损伤。

2)脊髓损伤程度 鞍区皮肤感觉的检查应环绕肛门皮肤黏膜交界区各个方向均仔细检查,任何触觉或痛觉的残存均应诊断为不完全性损伤。临床医生需行肛门指检后才能作出完全性脊髓损伤的诊断,肛门指检应注意肛门深感觉有无和外括约肌有无自主收缩。脊髓休克期确定完全性脊髓损伤是不可能的。即使说脊髓休克期已结束,仍须对骶区功能仔细检查后才能确定脊髓损伤完全与否。

二、神经损伤平面的确定

1、基本定义

皮区:指多个神经段(神经根)内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皮肤区域。

肌节:指受每个节段神经根运动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

神经平面指脊髓具有身体双侧感觉、运动功能的最压节段。用右侧感觉节段、左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右侧运动节段这四个节段来判断神经平面。感觉和运动平面指具有身体两则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椎骨平面:指X线检查发现损害最严重的椎体平面。

不完全损伤:如果发现损伤神经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这种损伤为不完全性损害,骶部感觉包括肛门粘膜皮肤联接处和深部肛门的感觉。运动功能检查是用手指肛检确定肛门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

完全性损伤:指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部分保留区域(ZPP):指仍保留部分神经支配的最低神经平面、皮区和肌节。在最低正常平面以下发现受损感觉运动功能时,应记录身体两侧的部分保留区域的受累平面。本术语只用于完全通损伤。

骶部保留(Sacrsl Sparing)。脊髓损伤时最低的保留区域为会阴部的组织边缘,因为此处的血液是由根动脉(Radicular arteries) 所供应。此处的感觉是由最低的骶段神经支配。因此,没有鞍区感觉者均为完全性能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完全丧失。

神经根逃逸。如果脊髓损伤至该节段并涉及到神经根,且该神经根没有还未分离时,可以有最接近的1—2个节段神经恢复。该水平的恢复是低位运动神经元的。

脊髓震荡。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生理功能丧失可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甚至放射线检查阴性的病人。一般认为这种情况脊髓并没有机械性压迫,也没有解剖上的损害。另一种假设认为脊髓功能丧失是由于短时间压力波所致。缓慢的恢复过程提示反应性脊髓水肿的消退。此型病人常见反射亢进但没有肌肉痉挛。

采用深肌腱反射鉴定与脊髓节段相应的反射弧。

C5:肱二头肌反射 C6:旋后肌反射 C7:三头肌反射 L3股四头肌反射 S1:腓肠肌反射 S2,3,4:球肛门反射

四肢瘫:指由于脊髓腔内脊髓神经组织的损伤造成颈段运动感觉功能的损害和丧失,四肢瘫引起上肢、躯干、大腿及盆腔脏器的功能损害,不包括臂丛病变或椎管外周围神经的损伤。

截瘫:指椎管内神经组织的损伤造成脊髓胸、腰或骶段(不包括颈)的运动感觉功能损害或丧失。截瘫不涉及上肢功能,但根据损伤的平面可累及躯干、腿部和盆腔脏器。本术语包括马尾必圆锥的损伤,但不包括腰骶丛病变或椎管外周围神经的损伤。

2、感觉损伤平面的确定

感觉检查的必查部分是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关键点。每个关键点:要检查二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三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缺失;1=障碍(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2=正常;NT=无法检查

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

C2—枕骨粗隆 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的顶部 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 C7—中指 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面 T2—腋窝 T3—第三肋间 T4—第四肋间(乳线) 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 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 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 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 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 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1/3处 L2—大腿前中部 L3—股骨内上髁

L4—内踝 L5—足背第三柘关节

S1—足跟外侧 S2—掴窝中点 S3—坐骨结节 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

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 C4:膈肌和斜方肌 C5:三角肌、肱二头肌 C6:桡侧腕伸肌 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 C8:指总屈肌 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 T2至T12:肋间肌 T7—L1:腹肌 L2:髂腰肌、股内收肌 L3:股四头肌 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 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 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 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

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

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C7—伸肘肌(肱三头肌) 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 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肌力分为无、减弱或正常。

每个节段的神经根支配一块以上的肌肉,同样大多数肌肉受一个以上神经节段支配。运动平面指的是最低的正常运动平面,在身体的两侧可以不同。以肌力至少为3级的那块关键肌确定运动的平面,但要求该平面以上那个节段支配的关键肌肌力必须是正常的(4—5级)。

4、ASIA损害分级

A—完全性损害。在骶段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

B—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S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小于3级。

D—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5、脊髓损伤水平与功能预后

损伤水平 最低位有功能肌肉 活动能力 生活活动能力

C4—5 膈、斜方、三角、肱二头 电动、特制轮椅驱动 完全依赖

C6 胸大、桡侧伸腕 轮椅驱动 中度依赖

C7—T1 肱三头、桡侧屈腕 轮椅实用、床轮椅、 大部自理

指屈伸、手内部肌 厕所、浴室间转移。

可自开特殊改装汽车

T6 上部肋间肌、上部背肌 用连腰带的支架、扶拐步行 大部自理

带长腿支架扶拐步行

T12 腹、胸、背肌 带短腿支架、扶手杖 基本自理

L4 股四头肌 步行,不用轮椅 基本自理

1 身体姿势:有斜上推 、斜下推和平推。斜上推约30度左右,斜下推一般20度左右,分别侧重于刺激胸大肌的上部和下部,但无论怎样斜推,胸大肌的中部都承受较大压力。2 握距。可在准备姿势的手臂伸直支撑时调整握距和平衡窄握,可窄于肩10厘米,能着重锻炼胸大肌的起点,即胸部内侧,以及肱三头肌;宽握,能着重锻炼胸部外侧,3手臂与躯干的夹角。肘关节夹紧贴近躯干,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受力相对较大;肘关节张开,胸部受力增大。

新手初练卧推对杠铃的控制能力较有限,容易出现杠铃歪斜,身体左右晃动,这是由于胸大肌、三角肌、肱三头肌的肌肉感觉较差,再加上练习的仰卧姿势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可先用12-15RM重量体会动作。要沉住气,不要慌,注意力集中,深化呼吸并降低动作的速度和节奏。吸气时下放,想象胸大肌被拉长,挺胸至极限,同时要保持肌肉紧张持续用力,让横杠仅能轻触胸部。杠铃应落在第二三肋骨与静骨连接处,即乳头稍上的部位。因为此点正在胸大肌的拉力线上,以便胸大肌发力收缩时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要注意下放的精确度,要感觉体会,而不要低头看,可请同伴提醒。胸部肌群的力量比手臂力量大得多,上推时应从胸部主动收缩发力开始,带动手臂将杠铃举起,同时呼气。此外,头部稍后仰可推起稍重的杠铃,因为状态反射能引起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随着杠 铃的推起,直至两臂伸直,胸部会像山峰一样耸立起来。脚应平放地上,以助维持身体平衡。

练卧推一定要有同伴保护与帮助。保护者站在练习者头后,双手抓握横杠施加助力或阻力,以保证杠铃匀速起落,避免出现停顿。还要及时指出练习者握杠是否平衡,推起时杠铃的轨迹是否乎要求等等。

biceps reflex abnormalitg (一)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n-Barre’s syndrome) 多有感染病史,主要表现四肢远端对称性无力,可波及躯干和颅神经,四肢末梢手套、袜套样的感觉减退或消失。严重的可累及肋间肌和隔肌导致呼吸肌麻痹。瘫痪为弛缓性,肌张力低,肱二头肌肌腱反射及其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伴有远端肢体麻木、烧灼感、神经根性痛、感觉过敏、可有植物神经损害。口腔分泌物增多、血压升高、出汗、流涎、皮肤潮红、心律不齐及皮肤营养障碍,少数病例有括约肌功能障碍。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二)多发性神经炎(polyneuritis) 多有感染、中毒、营养缺乏、代谢障碍等病史。急性或慢性起病,肢体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轻瘫或完全瘫、肌张力减低,肱二头肌及其它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期可出现肌萎缩、肢体挛缩与畸形。早期感觉障碍为肢体远端触痛、蚁走感、烧灼痛和感觉异常,以后可出现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障碍程度可不同,典型患者呈手套、袜套状分布。皮肤光滑、干燥或菲薄、指(趾)甲松脆、多汗或无汗等植物神经症状常明显。

(三)臂丛上干型损害 表现为上肢近端损害,而手及手指的机能保留,主要是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及肱桡肌瘫痪和萎缩,有时岗上肌、岗下肌和肩胛下肌亦可波及。出现上肢不能上举、不能屈肘、外展、内旋与前收。肱二头肌反射消失,桡骨膜反射也可能减弱。因感觉纤维重叠支配,所以感觉保存,也可出现上臂与前臂外侧有部分缺失。

(四)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pathy) 多发于40~50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较缓慢,压迫5~6颈神经根引起臂神经痛。压迫感觉神经根时产生根性神经痛,压迫运动神经根时产生肌痛性疼痛。根性为发麻或确电样疼痛,位于上肢远端,多在前臂桡侧及手指。肌痛性常在上肢近端、肩部及肩胛等区域,表现为持续性的钝痛及短暂的深部钻刺样不适感。多数肩部运动受限,病程较短者常有肩部附近肌腱的压痛。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可减低或丧失。

①视诊。

首先应该观察病人的整体,包括骨骼发育、肌肉状态、身体姿势、步态等,然后针对患部畸形、肿胀、皮肤情况,如颜色、瘢痕、创面、分泌物等仔细观察。

身体姿势:冠状面观。病人直立时,脊柱呈一条直线,双肩和胸部对称,两髂棘连线与躯干垂直,双下肢靠拢,大腿呈轻度内收,髌骨向前,足跟直立,足平地面,内侧显足纵弓,悬起。姿势异常时有下列表现:脊柱侧弯。根据原发部位、范围和程度不同。在颈胸段可见斜颈、双肩高低不对称、颅面变形等。在中胸段和胸腰段,除少数极严重者外,常代偿较好,即胸廓畸形明显,而颈和骨盆仍近乎正常体位。在胸腰段,胸廓和骨盆皆倾斜,下肢不等长;骨盆倾斜。一侧髂前上棘高于另一侧,可因脊柱侧弯、髂内收或外展畸形,或下肢不等长所致;下肢畸形。如膝内外翻畸形、足内外翻畸形等;

矢状面观。躯干呈4折曲线,即颈前突、胸后突、腰前凸和骶后突。双下肢直立位,由乳突作一垂线,通过肩外侧、胸侧中线、髂嵴中部、股骨大转子前、髂外侧中线,达外踝前方。姿势异常可有下列表现:驼背。胸后突曲线加大。腰前凸代偿性加大;闪腰。为胸陷腹挺姿势;腰前突加大。驼背、闪腰、髋屈曲畸形,皆引起腰前凸代偿性加大;腰前凸消失或后凸。与腰前凸相反的姿势;下肢畸形,如膝关节屈曲或反屈、畸形、足马蹄、高弓、仰趾、跟足畸形等。

步态:双腿走路时,总是一条腿离地,另一条腿负重,相互交替,躯干即向前移动。离地的动作称摆动期,负重的动作称负重期。

摆动期。先靠髋和膝关节屈曲足尖离地,然后膝关节伸直,躯干向前移动,足跟向前着地。髋关节由屈曲位转向近伸直位,同时由于骨盆的扭转,髋关节呈轻度内收或外旋位。

负重期。由足跟着地到足尖离地的动作中,足由近中立位转向跖屈,膝关节保持伸直位,髋关节由近伸直位转向过伸,同时由于骨盆的扭转,髋关节呈外展内旋位。

步态异常。即所谓跛行,根据髋、膝、足的畸形和下肢肌肉麻痹的范围和程度,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来。

②触诊。

检查者以手指按压病变部位,寻找压痛点,了解肿块的大小形态、软硬度、与皮肤和骨骼的联系等,对肿胀部位,检查皮肤温度,有无可凹陷性水肿和波动感等,以及对肌张力、肌腱滑动、关节摩擦、骨折端异常活动的检查。

③叩诊。

很少使用这种方法,有时为了判断骨骼有无损伤或疾病,以资区别软组织病变,可用此法。如沿下肢轴线叩击足跟,或轻叩骨突如棘突、掌骨头、大转子等处来寻找压痛点。

④听诊。

当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时,可听到一些声音,如膝关节盘状软骨和肥厚肌腱摩骨突的弹响,肌腱通过肥厚腱鞘和粗糙关节软骨面相互摩擦的捻发音。有时可用听诊器检查肿块有无血管杂音,或干骨端闻听由另一骨端轻叩的骨传导音,骨折时此音明显减弱。

⑤关节活动。

主要指被动活动,了解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如屈曲、伸直、外展、内收、旋转等方面的角度。

⑥肌力。

通过各关节的主动抗阻力运动,来检查各组肌群有无麻痹,并分为6级分类判断肌力。

0级:完全麻痹。

1级:肌肉微动。

2级:无地心引力运动。

3级:抗地心引力运动。

4级:次于正常。

5级:正常。

⑦测量。

轴线的测量:上肢屈曲时,手正对肩,而伸肘时,上臂与前臂并非直线,后者桡侧,在肘部形成10度左右的“携物角”。下肢也非直线,膝关节有10度左右的外翻,小腿本身轻度向内侧弯曲。下肢正常轴线的测量是由髂前上棘,通过髌骨中线,达足趾和二趾间隙,连成一条直线。下肢畸形如膝内、外翻时,轴线即变位。

下肢长度的测量:尺量法。病人平卧,双腿并拢,由髂前上棘达足内踝的距离可代表长度;垫高法。对下肢不等长病人,在站立位,用不等厚度类似的鞋底形状的木板,垫高短腿,使两侧髂前上棘在同一高度。所垫木板厚度即等于腿短的长度。

四肢周径的测量:选择肢体肿胀或萎缩明显的部位,用皮尺测量周径。再于同一水平位测量健侧周径,以资对比。

关节活动范围和畸形角度的测量:用各种类型的角尺来测量关节的活动范围。一般以肢体伸直位为起点,皆按0度计算,仅踝关节由90度位按0度位计算,另外前臂以中立位为0度。

根据病情,有些固有的体征,可用特殊体检的方法显示出来。如X线、CT、MR等检查。

⑧神经系统检查。

对骨科病人来说,主要了解脊髓和周围神经的功能障碍,通过感觉、肌力、反射等检查进行判断神经有无损伤等。

⑨颈椎检查。

视诊:有无斜视、有无后突等畸形。急性病人常以手托下颌,颈呈僵硬状态。疑有颈椎结核时,须让病人张口检查咽后壁有无脓肿。

触诊:沿棘突、棘间和椎旁肌群寻找压痛点、肌痉挛和肿胀等。在锁骨上窝作同样检查。有时按压痛点引起肩胛内缘或上肢放射痛。在定位上,颈2颈7和胸1棘突显著,下颌角平颈3,甲状软骨上缘平颈5椎,可作参考。

活动:作前屈、后伸、侧倾或旋转活动,观察有无不对称性受限,即某几方面较好,另几个方面较差,或均匀受限或僵硬。正常屈颈时,下颌角可触胸骨,后伸时可望天花板,侧倾和旋转都有60度在右的活动范围。

⑩腰背部检查。

腰背部包括肋骨、胸椎、腰椎、骶椎和髂骨大部,有胸肋关节、椎间关节、腰骶关节、骶髂关节,以及附着其上的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

视诊:一般在站位和坐位检查,观察姿势有无异常,如脊柱侧弯或倾斜、驼背、腰前凸增大或相反减少(平腰)、骨盆倾斜等。注意棘突后凸的局部成角畸形,常属椎骨破坏后遗现象。肩胛骨和肋骨的位置变异或畸形,可继发于脊柱侧弯或胸腔内疾病,也可能是本病疾患如高肩胛症、佝偻病、纤维异样增殖症等。腰前凸的加大除为姿势异常、代偿胸椎或髋关节畸形外,也可能是腰骶椎本身的畸形,如水平骶椎、脊椎滑脱等;注意下肋与髂嵴缩短的现象。

常见的腰部软组织肿胀,一为中线凸出的硬脊膜膨出,一为侧方腰三角区的流注脓肿。有的背腰部不同表状的咖啡斑点反映了神经纤维病变或纤维异样增殖贯综合征的存在。

触诊:在站位或俯卧位检查,沿棘突、棘间、椎旁寻找压痛点。肩胛骨相当于第2胸椎水平,肩胛骨下角相当于第7胸椎平面,第12肋与胸椎交角相当于第12胸椎,髂嵴连线相当于第3、4腰椎间隙平面,髂后上嵴连线相当于腰椎关节,而骶髂关节在髂后上嵴下方,相当于第2腰椎水平。下腰痛时,压痛点多在位于腰骶髂三角区,有时臀部有反射点,该处可有压痛。

检查椎旁肌肉有无痉挛时,痉挛的骶棘肌较健侧肥厚,且常有压痛。有时发现索条和结节,为肥厚筋膜或痉挛的肌纤维。相当腰椎横突处,可有压痛和肥厚感,额似肿块,但界限不清,乃因腰椎轻度侧弯,凸侧横突向后外侧突起所致。

叩诊:有时为了寻找深在压痛点,按压尚不能引起,可用拳轻叩棘突。

活动:病人站立位,作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活动前屈时棘突间距离应加大,腰椎应呈弧度弯曲。若前屈时,棘突间距离不变,腰椎直立位曲线不变,病人由髋关节屈曲,说明腰部僵硬。用角度尺测量各方向活动角度,也可作粗略估计,注意腰部僵硬和腰活动均匀受限、不对称受限的区别。

有些畸形如脊柱侧弯,在脊柱前屈时,表现胸廓不对称的情况,更为明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282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