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选题,体育专业论文题目参考如下:
论文选题选的好,写作烦恼就变少!专科|本科生|研究生|老师均使用!科研第一步,文献检索库。建议多多参考具体文献内容。
1PBL教学法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短跑为例
2体育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3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4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指标构建研究
5湖南师范大学中英合作办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6小学体育教育现代化县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7洋务时期军事学堂体育教育现代性蕴含研究
8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9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10东北师范大学和台中教育大学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比研究
11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1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13工匠精神融入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14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教学能力形成因素研究
15智慧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课改革路径研究
16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体育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7六周大强度力量训练对体育教育专业男子大学生肌力、围度、微循环的影响及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18大庆市城乡初中体育教育资源的比较研究
19我国四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项课程优化研究
20安康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1体医融合视域下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2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建设研究
23基于成果导向的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4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项选择的自主性动机研究
25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排球运动技能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6“健康中国”背景下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27陇西文峰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渗透调查研究
28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综合改革对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天津市和平区初中学校为例
29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专项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30PNF拉伸对体育教育游泳专项学生柔韧素质影响研究
31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32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3辽宁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团体辅导研究
34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35辽宁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6核心素养视域下新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37基于“新冠”疫情下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线上教学的反思
38中外合作办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与优化路径研究
39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络课程的开展现状及SWOT分析
40建国以来我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教材的研究
41功能动作整合训练在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跨栏跑教学的应用研究
42录像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育足球普修课中的实验研究
43教育惩戒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44基于ActiGraphGT9X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大学生运动能量消耗模型研究
45基于人本位和项本位的术科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研究——以体育教育专业跳远普修教学为例
46基于认知负荷理论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教学过程设计的实验研究
47上肢功能性训练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生弹跳力的影响研究
48江西省初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生态研究
49体育教师教育者的胜任力研究
50体育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研究——以吉林体育学院为例
51杨贤江体育思想研究
52《小学儿童的动态体育教育》(节选)汉译实践报告
53老河口市农村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及发展研究
54陕西省特殊教育学校盲生体育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55石家庄市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体育法规的认知研究
56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设计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
57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理论课问题学习行为心理致因研究
58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直道栏教学中“跳栏”现象心理干预实验研究
59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以重庆市高校为例
60“互联网+”时代下优化高校体育线上教育资源研究
61苏区列宁小学体育教育研究
62武陵山片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63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湘西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师范技能培养研究
64济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听力障碍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研究
65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人才需求契合分析
66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67武汉市幼儿园3-6岁幼儿亲子体育教育指导策略研究
68赣、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69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适应性研究
70京津冀地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71新疆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
72中国近代儿童体育教育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启示
73基于供需矛盾的吉林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74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研究
75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76社会需求导向下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
77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中的实证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
78“互联网+”背景下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开展状况研究
79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研究
80师范类专业认证下体育教育专业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81分层合作教学法在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82学校体育思想演变下体育教师教育的目标特征研究
83微课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84灵敏训练对高校普修跆拳道学生腿法速度影响研究——以石河子大学2019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例
85功能性训练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86跳高垫组合练习在体育教育专业背越式跳高普修过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87新时代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
88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实施研究——以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小学为例
89文化学视域下体育教师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90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研究
91幼儿“亲社会性”体育游戏设计与研究
92美国中学体育社团的教学形式研究——以俄克拉荷马州为例
93课程思政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中的融合与设计
94近三年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有关田径方向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分析
95基于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内容优化研究
96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农村小学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97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研究——以上海市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为例
98基于OBE的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99基于OBE:体育教育专业气排球课堂教学模式重构与验证
100湖北省幼儿体育教师现状及培养研究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集力与美于一体的运动项目,既需要运动员超强的肌肉力量与爆发力来展现不同难度动作的刚健之美,训练以及比赛时遇到运动损伤的可能性较高。竞技健美操运动项目的特征以及运动损伤的特点对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具有决定性影响,应建立竞技健美操项目运动损伤的技术性预防措施。
一,高校竞技健美操教学中运动损伤的特点
(1)关节伤居多,竞技健美操运动之中,运动员可能遭受的伤病种类很多,可能遭受伤病的部位也很多,但根据统计结果来看,健美操运动损伤类型之中,关节伤是要占到很大一个部分的,其次是肌肉损伤,然后依次是肌腱损伤和韧带损伤。关节损伤居多这与健美操运动的特性有直接的关系,如前文所述,经济健美操运动具备力量性、复杂性和高难性,这三个特点就决定了健美操运动是由一系列复杂、高难的动作组成的运动,并且这些复杂、高难的动作并不是独立分开的,而是紧密连贯的联系在一起的,会随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而流畅进行的。
(2)慢性损伤与急性损伤概率相当,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中,严格意义上讲,慢性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是要多于急性运动损伤的,但两者之差仅在伯仲之间,并且急性损伤与慢性损伤之间也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运动员遭遇急性损伤之后,如果没能得到良好的修养和复健,则很容易留下后遗症,慢慢的后遗症就会成为慢性损伤的起因。
二,高校竞技健美操教学中运动损伤的技术性防护
(1)加强力量训练
力量是几乎所有竞技运动的根本,良好的肌肉力量不仅有助于健美操运动员完美地完成动作,同时也能让运动员在完成动作的同时保护关节免于受到损伤。很多关节伤的发生其实都与发力不及时或发力不足有关。健美操运动很多动作都需要运动员具备很强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这决定力量训练在健美操运动之中的基础性地位,而关节面临的巨大压力也会由于肌肉力量的提高及发力技巧的改善而得到很大的缓解
(2)合理安排训练
竞技健美操运动慢性运动损伤多于急性运动损伤,虽然二者只是伯仲之差,但经过前面的分析了解到很多急性运动损伤都是由于慢性运动损伤的积累而导致的。而运动员的慢性运动损伤很多都是来自训练之中,训练安排不合理、热身不充分、训练结束后没有及时拉伸和放松等,这些都是导致运动员出现慢性运动损伤的根本性原因。作为教练员而言,要尽量避免运动员在训练之时出现类似的情况,即便是训练任务再重也要敦促学生做好热身、训练后放松和拉伸等,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员出现慢性运动损伤。
2020年思政课实践活动实施策划方案3篇
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2020年思政课实践活动实施策划方案3篇,希望大家喜欢!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宗旨,建立和完善班级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推进班级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以“爱国、爱家”为主题,以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对学生的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爱”教育等。努力探索班级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德育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祖国的版图、自然环境和资源,了解《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初步了解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内容,初步了解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2、行为目标:能尊重、爱护国家标志,如国旗、国徽,能用《守则》《规范》《校纪校规》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生活自理,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知法、守法,具有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和抗诱惑能力。
3、情感目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热爱祖国的建设成果。具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热情、诚实、爱父母、爱同学、爱他人、爱集体。
三、德育内容
1、政治教育:加强建国60年伟大成就的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献身祖国,为祖国富强而奋发学习的热情。
2、思想教育:以本地史志,人文景观,家乡变化为内容的爱家乡教育;爱班级、爱学校,正确看待集体与个人关系的集体主义教育;尊重、关心、团结集体成员,有团队精神,言行举止文明,知行统一等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文化名人成长经历为主进行学习目的、方法的教育;进行分辨美丑、善恶、是非能力的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觉抵御各种不良诱惑。
3、道德教育: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勤劳俭朴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教育;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环境等社会公德教育;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环境等社会公德教育。
4、法纪教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教育;《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传染病防治法》等与学生相关的法律条款的宣传与教育。教育学生知法守法,敬畏法律,增强自身维护权意识,学会依法维权。
5、心理教育:中学生健康心理标准的教育;自尊自爱,诚实勇敢,积极上进的教育;与老师、同学正常交往的人际关系教育;公正客观认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6、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感恩社会,悦纳自己。
7、环保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不攀折花木,不乱丢纸屑,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爱护生物,与周围的生命和谐相处。
8、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正确使用电器,煤气,不在有安全隐患的位置打闹游戏,遇到紧急情况能正确拨打各种急救电话,野外出行有安全意识,急救常识等。
四、工作措施
1、强化师德师风观念,加强师德历练。班主任要增强师表意识,人格魅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亲和力、强烈的感染力、创造力、发展力。以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以情感唤醒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做出榜样。
2、建立班级交流平台、网页。设立学校文件、法律法则、班级日志、学生留言、学生表现记录、活动安排、比赛结果、获奖名单、外地外校经验、本校经验、论文、案例、法制天地、心灵驿站、师生心语、班主任寄语、班主任工作方法交流平台等栏目,
3、参加“庆祝教师节”、校规校纪、《守则》、《规范》教育、读书演讲比赛、综合知识竞赛、优秀主题班会比赛及观摩、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广播操会操比赛、庆“六·一”、庆元旦书法绘画比赛、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以及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如“一二·九”等),举行形式多样的各项德育活动。
4、改进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提高班级管理的工作艺术。多关心爱护学生,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多方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冷、生、硬和挖苦学生的情况发生,杜绝语言暴力,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禁止随意给学生停课,禁止对学生家长使用训斥的语言。促进班级形成一种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的班风。
5、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教育,鼓励先进,帮助后进学生,善于发掘激活后进生的亮点,增强其自信,使每名学生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6、在班级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活动,把活动和学校的“五校“联创结合起来,通过班会、墙报、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
7、加强法制纪律教育和心理教育,定期进行法制纪律教育的宣传和案例分析,把学生的违纪降低到最低程度。聘请心理教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好心理咨询,解决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心理疾病,促进学生的学习。
8、利用班会、板报、演讲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家教育。。
9、建立班级德育教育网络,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教育综合网络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委员会,通过家访,信访,电访等各种渠道了解家长对学校的诉求,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道德情况、行为表现。拓展学生的社会活动空间,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主人公意识。
02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使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面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切实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坚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信念。
二、基本原则
1、学科特点与学生学习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启发自觉、自我教育的原则。
3、社会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4、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成才之路相结合的原则。
三、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
根据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需要和学院的有关部署,本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采取个人分散考察与小组集体考察两种形式进行。
四、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
本期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主要围绕我国服装行业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的进行调查,切实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服装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明确服装产品与服务特有的文化魅力,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全面认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社会调查和实践的能力。
五、注意事项与要求
1、选题要切合自身能力和社会实际,有条件、有能力完成。
2、考察态度要认真,注重实践效果,保证实践报告质量。
3、利用好必要的社会关系,为自己完成任务创造条件。
4、切实做到安全第一,注意选择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和实践地点。
六、成绩考核
学生社会实践成绩考核主要以学生提交的社会考察、社会调查报告,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书面形式)、社会服务的效果(总结报告、社会评价等)为依据,以提交报告的质量为标准。基本要求:
1、个人分散实践考察考核要求
本科生假期返校后递交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考察报告;专科生递交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考察报告。
2、小组集体实践考察考核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察,上交一份不少于5000字的小组考察报告。
3、成绩评定
考试课:百分制
4、报告要求:报告内容观点正确,文献资料丰富可靠,逻辑清晰,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考察问题进行剖析,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现实意义。
5、考察材料存档
思政部对上交的考察材料在成绩评定后,分类整理存档,特别优秀的作品装订成册。
七、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考察课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真实、准确地反映其社会实践考察活动的过程及成果,要求学生认真填写《江西服装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并对以小组形式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出以下具体要求:
1、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前,以小组为单位向指导老师上交集体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组织者、参加者、可行措施、有利条件等),得到指导老师认可后方可进行集体活动。
2、实践报告上交时一并上交集体合作的有力证明(集体实践活动的标志性照片、车票、门票等),证明实践报告是集体合作成果。
八、指导教师职责与工作
1、思政部在职全体教师参加,由担任“概论”课老师负责学生动员与活动布置。
2、每个老师负责所任课教学班学生的社会实践考察指导。指导老师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选题、活动过程和报告撰写给予必要的组织和指导。要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活动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指导教师对所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考察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并给出分数。并从其负责指导和批改的实践报告中按2%的比例推荐、参与优秀实践报告评奖。
九、参考选题(可自行选题):
1、到爱国主义基地参观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2、到新农村生产基地参观,并进行“三农”问题调查。
3、某地城镇居民生活现状的调查。
4、某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济等)生产经营状况调查。
5、某地(乡、县、市)服装行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6、校园文化培育与大学生的参与情况的调查
7、平安校园与大学生日常规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8、大学生寝室活动状况的调查。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开展“学农”活动。
10、我院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
11、我院开展平安校园建设的调查。
12、我院大学生入党动机与党课培训情况的调查。
13、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状况调查。
14、某地(乡、县、市)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的调查。
15、某地(乡、县、市)改革开放以来服装流行款式变化的调查。
16、某地(乡、县、市)服饰文化的发展变化状况的调查。
17、某地(区、乡、镇、村等)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状况调查。
18、某地(乡或镇、村)农民劳务输出状况调查。
19、某社区居民闲暇时间支配状况调查。
20、某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状况调查。
03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及科学发展思想为指导,以县教育局文件精神为指针,以创办特色学校为动力,以“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为办学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的,以“五爱”教育为主要内容,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实施细则》,突出德育的重要地位,逐步提高我校学生的德育水平,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的奋斗目标。
二、工作目标及要求
1、建立健全德育管理体制,建立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人,制定德育工作五年规划和年度 工作计划 ,有具体的学期工作计划、月工作安排和系列活动方案。
2、德育队伍建设常规化,建成以班主任为首的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和形成“人人重德育、人人抓德育”的工作局面。
3、常规工作制度化。完善升降国旗制度、重要节日、纪念日、传统节日活动制度,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班集体的评选制度。重视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及后进生转化工作,定期召开校委会、班队会,坚持上好“两操”。
4、养成教育重实效。认真贯彻上级会议精神要求,开展好经常性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使学生文明守纪,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
5、并坚持开优化育人环境。有计划地作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建立和完善德育基地展好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图书、广播、板报的作用,有思想教育和学生作品展示长廊。
6、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各学科教师自觉地贯彻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要求并有成效。开设思想品德课,搞好校本课程开发。
7、重视德育科研工作,制定科研计划,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思路,并取得一定成果。
8、认真组织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
9、定期开展德育宣传及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并取得良好成果。
10、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师生精神生活,开展体育、艺术教育活动。
三、工作措施
1、坚持学习、提高素质
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方针,巩固和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的作用、积极探索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拓宽德育渠道,坚持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工作中要认真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利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使自己在学习与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2、明确职责、调动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德育工作者的职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人人讲德育、人人抓德育”的工作局面,使德育工作落实的更具体。要把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放在`首位。把贯彻落实《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领导和教师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明确自己的职责。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制定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及考核细则,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德育工作及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各学科教师也都要将德育工作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以知识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家乡、爱人民、爱学校、爱老师教育。通过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的紧密结合,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3、以活动和评议为载体、发现、树立、弘扬师德典型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落实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将3月和9月确立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月,在全校开展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注重乐学、勤学、苦学的引导,以创建“平安陕西、平安汉中、平安宁强”为主题,开展诚信教育、礼仪教育等活动。重点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思想观和道德行为;成立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学校这个平台,进一步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建立学校家庭联系渠道,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块联动,共同作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继续通过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好体、卫、艺系列活动,彰显活动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得到锻炼和提高。
4、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作用,深挖各科教材的德育因素,巩固和强化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5、不断充实德育内容,拓宽德育渠道,扎扎实实地抓好以基本行为为规范教育,基本道德品质教育和健康心理教育为核心的常规德育工作。
6、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7、加强法制教育,定期举办法制报告,法律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8、强化班级管理,进一步完善《班主任管理条例》和《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继续坚持班主任例会制,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9、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建设阅报栏和展览橱窗,开辟校园长廊,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
(2)积极筹备学校校刊,定期发刊。
(3)继续办好校园广播,增辟栏目,提高播音质量,组建校园小记者团。
(4)建好校园网,为教职工教育教学交流搭建平台,加大学校的宣传力度。
10、做好“双高普九”迎验,巩固两基成果。抓好学龄少年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完成率,继续坚持巩固率一票否决制,落实学生辍学报告制,严格控制学生辍学,努力提高普及程度。
健美操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健美操做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目前,在社会上不仅以健美操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健身中心遍布大中型城市,而且在大中小学健美操也被列入教学大纲,作为正规的教学内容传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健身、休闲、娱乐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需要,尤其是自从政府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
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加深了对体育运动重要性的认识,体育锻炼不再象以前一样是一种行政手段,而变成了人们自觉的行动。
综合评议《健美操》课堂教学
①从教学目标上评议,
②从处理教材上做出评议,
③从教学程序上评议
④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评议,
⑤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评议,
⑥从教学效果上评议。
①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健美操的理论知识,能把握健美操的发展动态。
2)系统掌握健美操教学与训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面向社会的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健美操
技术和理论的实践能力。
3)具有设计、编排成套健美操动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互帮互学、互相纠错的的能力。
②随着学生健美操学习的深入,单纯的徒手健美操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根据这一现状,很多有条件的学校纷纷开展了一些器械健美操项目,由于农村普通高中体育设施不完善,使这一项目的开展遭遇了很大的困难。通过自制体育器械再度激发了学生从事健美操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普通高中体育器械缺乏问题
③是根据健美操运动的特征,通过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发挥学习者身体与音乐间的联系,培养学习者感知音乐和反映音乐的能力,增强身体动作的感受和敏感能力,为实现健美操运动目的而运用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④健美操有多种教学法,从学习者的动作感觉入手,并把这种感觉作为形成感性知识的手段。让学习者把握介于情感与思维、控制与本能、感觉与知觉、想象与意志等因素之间内在联系的内容。以形成感性知识的规律为基础,充分重视教与学的活动中形成感性知识的环节。
⑤ 爱美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女生对美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受。而健美操更是集力与美为一体的体育项目,它不仅符合美的本质特征,其运动过程本身更是一种美的展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单纯地教授学生动作技术,而是把动作教学与塑造美相结合,在每堂课中都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体育美学思想,要求学生尽善尽美地掌握各种动作
⑥在对健美操进行考核时,打破以往体育考核三大块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长评价、教师评价的四位一体的考核评价方式
健美操运动有助于培育同学们勇于拼搏、顺应社会等优秀质量,促进其全面安康地开展。人文肉体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影响,有以下看法。
1教育引导作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力军,其身心、思想品德及社会顺应等素质的全面开展是我国教育程度的表现。健美操是具有育人育体功用的体育项目之一,能够应用其人文价值为同学们的全面开展效劳。经过学习和练习协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他们树立良好的社会顺应才能和优秀的思想道德质量。
2 文娱调理作用
不管在什么时期,人文肉体的最根本内涵都是人类对本人的详细的关注、关心与敬重,都是在强调把人作为主体存在,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一切为了人能更好地生存和开展效劳。健美操主要以理论活动为主,以其愉快的节拍、动感十足的动作为特征,在高校遭到较多同学们的喜欢,为他们单调、单调的学习生活添加了情味。同学们在参与当中不只放松了心情,而且从中取得了运动的乐趣,同时培育了他们的社交、组织、审美等素养,使其愈加酷爱生活、感受生活。
3充实情愫作用
体育给同学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情感体验,顺应了现代人对情感的多方面请求。情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要素之一,它来源于家庭、集体和社会,是支撑人们迎接应战并打败艰难的重要要素。健美操教学的内容、组织方式及锻炼过程给予了同学们胜利与失败、荣誉与羞耻、竞争与让步等情感体验,使他们在各种状况下感遭到复杂的情感并不时生长和完善,为他们塑造了悲观开朗、积极进取并平和面对应战的体育人文肉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