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浅反射 深反射各有哪些各有什么临床意义

减浅反射 深反射各有哪些各有什么临床意义,第1张

一、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

1、包括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等。

2、多数浅反射实质是伤害性刺激或触觉刺激作用引起的屈曲反射,其反射弧包括一较长复杂的径路,后根节前感觉神经传入的冲动循脊髓上升达大脑皮质,可能到达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再下降经锥体束至脊髓的前角细胞。因此当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均出现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是通过深部感觉器官完成的,称为深反射,也叫腱反射。

1、包括: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霍夫曼氏征、膝反射异常、踝反射异常、髌阵挛、踝阵挛。

2、肌牵张反射的幅度大小依赖于传导反射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完整程度。

①一个反射的下运动神经元包括它的周围神经和脊髓节段,它们任何一个病变都会导致相关反射的减低和消失;

②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下行支配反射,这个传导通路任何病变均可导致反射增加;

③脊髓疾病: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均存在,可出现损害水平的反射消失(下运动神经元反应)而损害水平以下的反射增加(上运动神经元反应)。

扩展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反射本身的增加和消失并不能确定神经疾病,因此必须双侧对比,上下对照。正常人群中极少数人可有反射亢进。实际上,只有在伴随以下临床症状中的一个时,反射增强和消失才有意义:

①反射消失伴有其他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如无力、萎缩、束颤。

②反射增高伴有其他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如瘫痪、痉挛、Babinski征阳性。

③反射的幅度是不对称的,这就提示:要么反射低的一侧是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要么反射高的一侧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④与稍高脊髓水平的反射相比反射异常增高,这就更加提示在反射减退的脊髓水平和反射增高的脊髓水平之间有损害。

-浅反射

-深反射

biceps reflex abnormalitg (一)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n-Barre’s syndrome) 多有感染病史,主要表现四肢远端对称性无力,可波及躯干和颅神经,四肢末梢手套、袜套样的感觉减退或消失。严重的可累及肋间肌和隔肌导致呼吸肌麻痹。瘫痪为弛缓性,肌张力低,肱二头肌肌腱反射及其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伴有远端肢体麻木、烧灼感、神经根性痛、感觉过敏、可有植物神经损害。口腔分泌物增多、血压升高、出汗、流涎、皮肤潮红、心律不齐及皮肤营养障碍,少数病例有括约肌功能障碍。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二)多发性神经炎(polyneuritis) 多有感染、中毒、营养缺乏、代谢障碍等病史。急性或慢性起病,肢体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轻瘫或完全瘫、肌张力减低,肱二头肌及其它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期可出现肌萎缩、肢体挛缩与畸形。早期感觉障碍为肢体远端触痛、蚁走感、烧灼痛和感觉异常,以后可出现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障碍程度可不同,典型患者呈手套、袜套状分布。皮肤光滑、干燥或菲薄、指(趾)甲松脆、多汗或无汗等植物神经症状常明显。

(三)臂丛上干型损害 表现为上肢近端损害,而手及手指的机能保留,主要是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及肱桡肌瘫痪和萎缩,有时岗上肌、岗下肌和肩胛下肌亦可波及。出现上肢不能上举、不能屈肘、外展、内旋与前收。肱二头肌反射消失,桡骨膜反射也可能减弱。因感觉纤维重叠支配,所以感觉保存,也可出现上臂与前臂外侧有部分缺失。

(四)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pathy) 多发于40~50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较缓慢,压迫5~6颈神经根引起臂神经痛。压迫感觉神经根时产生根性神经痛,压迫运动神经根时产生肌痛性疼痛。根性为发麻或确电样疼痛,位于上肢远端,多在前臂桡侧及手指。肌痛性常在上肢近端、肩部及肩胛等区域,表现为持续性的钝痛及短暂的深部钻刺样不适感。多数肩部运动受限,病程较短者常有肩部附近肌腱的压痛。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可减低或丧失。

radial periosteal reflex abnormality (一)桡神经麻痹(radial nerve palsy) 起病急,出现伸腕、伸指及拇指肌瘫痪,手背的拇指和第一、二掌骨间区感觉减退或丧失。垂腕是最突出征象,损伤平面不同,病征有所差别。高位损伤时,出现肘关节不能伸直及垂腕征,肱二头肌及桡骨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前臂在手旋前位不能屈曲肘关节,肌电图描记瘫痪肌示正锐波及纤颤电位、运动单位减少、多相电位增多、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二)肌皮神经病(musculocutaneous nerve disease) 主要表现二头肌与上臂肌萎缩,上臂屈侧面平坦,肘关节屈曲力减弱,前壁呈外旋位,不能屈曲肘关节,前臂旋外受限、肱二头肌瘫痪,肱二头肌腱反射消失,前壁外侧感觉障碍,桡骨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臂从神经麻痹(brachialplexus nerve palsy) 上臂丛损伤,上臂不能外展,前臂不能屈曲,手臂不能外旋,前臂不能旋后,手臂直伸呈内旋和内收位。感觉障碍不明显。肩部和上臂伴肌肉萎缩,肱二头肌、桡骨膜反射减弱或消失。下壁丛型手指手腕不能屈曲,手指不能外展和内收,拇指不能屈曲、内收、外展,小指不能作对掌动作,前臂及手的尺侧缘有感觉减退。大小鱼际萎缩。手部浮肿、青紫,指甲变脆,可有霍纳氏征,面、颈部出汗异常。

(四)颈神经根炎(cervicalrootin flammation) 多见于青壮年,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有发热及上感病史。开始上肢酸痛麻木,而后扩散到颈部、肩、前臂、手。颈胸段节段性的感觉减退或异常。颈5-6神经病变出现上肢外侧的感觉障碍;颈7-胸1病损则引起上肢内侧的感觉障碍,受冷时加重。牵拉神经根有反射性的串痛,咳嗽,用力时加重。部分病人明显肌无力及肌萎缩,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及桡骨膜反射减弱,病侧梅尔(mayer)反射减弱或消失。

一、肱二头肌位于臂前,其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的上方、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于臂前中部合成一个肌腹、向下延续为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所以肱二头肌收缩时肘关节屈,此时其对抗肌肱三头肌伸。二、肱三头肌位于臂后,其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的下方、外侧头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的内下方,三头合为一个肌腹、向下以扁腱止于尺骨鹰嘴,所以肱三头肌收缩时肘关节伸,此时其对抗肌肱二头肌退行舒张。

浅反射包括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等。 

腹壁反射异常:传入神经为第7~12肋间神经,通过中枢胸髓第7~12节段后角细胞柱及同节段前角细胞,同时后角细胞的纤维上行到达大脑顶叶皮质,通过大脑连合系到大脑运动区,发出纤维伴锥体束下行,止于第7~12胸髓前角。传出神经为第7~12肋间神经。

临床上腹壁反射消失最有意义,生理性腹壁反射消失多见于老年人、经产妇、腹部脂肪过多、腹壁松弛或腹腔疾病(腹膜炎、腹水)。多发性硬化早期锥体束损害征尚未出现时腹壁反射常已消失。腹壁反射亢进多见于精神紧张、兴奋或神经质者,并无定位意义。帕金森氏病、舞蹈病、锥体外系疾病肤壁反射增强。偏侧型舞蹈病时,病灶对侧腹壁反射亢进。

正常人也有反射极弱或完全不能引出者,最好在吸气之末进行检查。在腹肌稍紧张时(此时头稍抬起)容易引出,称之加强法。

深反射是肌肉受突然牵引后引起的急速收缩反应,反射仅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直接联系而成。一般用叩击肌腱亦可引起深反射,肌肉收缩反应在被牵引的肌肉最明显,但不限于肌肉。

  深反射的增强是因皮质运动区或锥体束受损所引起,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重要体征。

  肱二头肌腱反射

  传入神经为肌皮神经,中枢在颈髓567,传出神经为肌皮神经,肱二头肌反射属于生理反射。脊髓的损害、肌肉疾病、周围性神经病可引起增强或减弱。

  被检查者前臂屈曲90度,检查者用左拇指置于被检查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扣左拇指甲,可使肱二头肌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如反射亢进、减低或消失均为病理性改变。

膝反射异常

  传入神经为股神经,中枢在腰髓2~4,传出神经为股神经。膝反射减弱或消失最常见于脊髓或周围神经性病变,是下运动神经元瘫的体征之一,多见于肌病,小脑及锥体外系疾病。反射亢进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体征,见于甲亢、破伤风、低钙抽搐,精神过度紧张亦可出现。

患者仰卧位或坐位,被检查者小腿完全松驰,(仰卧位检查时,被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度),右手持叩诊锤扣膝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起小腿伸展。膝反射增强多见于锥体束损害,膝反射高度亢进常可伴有髌阵挛。

  踝反射异常

传入神经为胫神经,中枢在骶1~2,传出神经为胫神经。此反射属生理反射。

当极度亢进时常伴有踝阵挛,提示有锥体束病变。当坐骨神经受损、腰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炎、胫神经麻痹时踝反射减弱或消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393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