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什么是乙肝?根据词条的解释,乙肝指的是慢性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一般情况下,乙肝的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事实上,对于病情重者还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值得一提的是,乙肝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而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无慢性肝炎症状,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和AST均无异常,且肝组织学检查正常者。
我们知道,为了预防乙肝,一般都是需要打乙肝疫苗的,那么,乙肝疫苗一般多久打一次?
事实上,乙肝疫苗要生效的话,一般是需要打三针的,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在一般情况下,在第三针打完之后一个多月就可以进行一次复查,确定肝功能是否产生了足够的表面抗体,这也是产生保护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定期要检查肝功能,三到五年后如果抗体滴度下降,需要考虑补针,如果是表面抗原阳性那就没必要打乙肝疫苗了。
事实上,乙肝疫苗的接种也是有一些禁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禁忌:
第一个禁忌:乙肝、麻疹疫苗不可同时接种,同时,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6周内也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第二个禁忌: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对于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等待病愈后才可以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第三个禁忌:发热、体温超过375℃的含着也应该暂缓乙肝疫苗接种,同时,对于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也应该视情况暂缓乙肝疫苗接种,对于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也是不宜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第四个禁忌:对于存在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患者,也是不宜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同时,对于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也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第五个禁忌:当我们在空腹饥饿的状态的时候,也是不适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
总而言之,以上几种情况,都是不适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
这是一幅胰岛素注射液部位选择图,常用的胰岛素注射部位有腹部,避免在以肚脐为中心,半径 25cm的圆形区域内注射,也应避免靠近腰部两侧,上臂,可选择上臂侧面或者后侧部位,大腿在大腿前侧或外侧,臀部,应选择臀部上端外侧部位。每个部位吸收胰岛素速度是不同的,腹部的吸收最快,其次是上臂,大腿,最后是臀部。当运动如徒步走或者跑步时应避免在大腿注射,而在打羽毛球或者扔铅球等用上臂时应避免在上臂注射,而且注射胰岛素后也不能马上洗热水澡,因为热水温度过高,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吸收,容易引起低血糖。并且一旦发现注射部位出现疼痛、凹陷、硬结的现象,应立即停止在该部位注射,直至症状消失。
根据每个部位胰岛素吸收速度不同,所以推键超短效胰岛素可以注射在任何部位,短效胰岛素最好注射在腹部,这样起效快,可以更好的降低餐后血糖,中效胰岛素一般注射在臀部或大腿,而预混胰岛素,早饭前最好在腹部,晚饭前在臀部或大腿,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血糖。
患者注射胰岛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需要强化治疗的患者,每天注射3~4次,为了避免皮下脂肪的萎缩和出现硬结,造成胰岛素吸收不良,所以我们要有序的进行注射部位轮换。大轮换,就是不同注射部位之间的轮换,每周更换一个注射部位,也就是上臂、腹部、大腿、臀部之间的轮换。小轮换就是同一注射区域的左右或者上下的轮换,这幅图里面的四种方法就是小轮换,有水平轮换、曲线轮换、折线轮换和十字交叉轮换,(要注意的是针与针之间的间距在1cm以上,要避开有硬结和瘢痕的位置,和脐周5cm内不可注射。)
市面上常见的胰岛素针头,有4mm5mm8mm和127mm,现在应用的是4mm的一次性使用注射笔用针头,127mm的是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和1ml注射器的针头,通过下面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在使用大于8mm的针头和给消瘦的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时需要捏起皮肤,使用127mm的针头时还应呈45度角进针并进三分之二。
关于正确捏皮的手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或是加上中指轻轻地捏起皮肤,如果用整只手来提捏皮肤,有可能将肌肉及皮下组织一同捏起,导致肌内注射。
所有的注射笔用针头都是一次性的。
关于胰岛素的保存,对正在使用和随身携带的胰岛素可在室温下(25℃~30℃)保存 ,不要放在窗台上,要避高温避光。而尚未启封的胰岛素可置于2~8℃冰箱中冷藏保存,放置时不要靠近冰箱的后面或者冷冻层,也不要放在冷冻里。 一定要 看自己所使用胰岛素的说明书,因为每种胰岛素在室温下的储存时间是不一样的。比如门冬胰岛素在室温下可存放4周,而地特胰岛素可在室温下储存6周。
第一步、洗手
第二步、物品准备
消毒液、棉签和肝素
室温20度以下室内阴凉处保存,如高温天气,如放置冰箱冷藏保存,请提前20分钟拿出来复温,再行注射。
第三步、体位准备
1、取半卧位,用被子垫高,半躺在床上,屈膝位
2、取坐位
第四步、选定位置
最佳注射部位为腹壁脐周皮下,距脐上下左右5cm,避开脐周2cm。每次注射点相距2cm,(以肚脐眼为中心一拳头以内,2-3横指外)。两次注射点最好分居肚脐两边,轮换,减轻疼痛、淤斑和血肿。脐周不易注射的可以更换如大腿内侧,左右腿轮换。皮下需没有硬结、包块、青紫,避开皮肤破损处、手术瘢痕及有斑或痣的部位
第五步、打针部位消毒
消毒皮肤范围为直径5cm
第六步、打针
撕开外包装,取出注射器(已灌装药液),保持注射器直立且针头向下,轻弹注射器的外部,让气泡位于药液的最上方,不用排气!不用排气!不用排气!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取棉签,放于左手的食指与中指之间。尽量保持药品直立或倾斜45度角,拔下针帽,动作要轻柔,不要用蛮力,以免扎伤自己
不排气就不会有药液冒出来,在进针前,如针尖上有药液要等挥发干后再注射,以免残留在针尖上的药液对皮肤造成刺激。
一手捏起皮肤。稍微捏得紧一点儿,表皮张力增大,进针也就不会很痛了。轻柔将针头注入皮下,注意要垂直进针,可最大限度减少皮下出血。将药液轻轻推入皮内,气泡也要一起推入。推药的时间10-30秒。
注射完毕后,针头停留5-10s后再垂直拔出,使药液扩散,皮下组织充分吸收针头前面的余液,也避免拔针时药液返流而刺激皮下毛细血管引起出血。
第七步、按压
按压的力度和时间同样各方不一,建议:
力度上:轻按1cm,一定不要太重
时间上:5-10分钟
不要热敷,禁止揉搓,如果按压10分钟以上还是出血,不要反复查看,一松一压反而容易出血,保持持续按压再10分钟,且注射后的半小时内不要剧烈活动。
第八步、打针后清理
对注射后的物品进行清理,针帽盖回针头,不随意丢弃到生活垃圾箱,放入专门的锐器盒。避免针头刺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