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力器怎么用啊?

拉力器怎么用啊?,第1张

  只要你想练那就练那,没有规定一、大群肌的锻炼法

  大腿前部肌肉:用两副拉力器,双脚各踩拉力器一端手柄,屈肘,双手(掌心向后)紧握拉力器另一端手柄,拉力器的长度为下蹲时手到脚的距离。然后下蹲,双手握手柄紧贴胸壁,慢慢伸膝站立,直至身体正直。慢慢还原。做动作时上体保持正直,腰部可略后弓。

  前臂肌肉:坐在较高的凳上,一脚踩住一端手柄,一手握另一端手柄,并屈肘将肘置于大腿上或腹前,上体前倾,调节肘部位置,使弹簧被拉长。另一手托住握柄手的前臂,使前臂固定。然后做正手或反手腕屈伸动作,练前臂肌肉。

  股后肌群和小腿肌:(1)小腿肌:一端手柄固定于地面,双手握另一端手柄于体前,前脚掌踏3至5厘米厚的木块,上体保持正直,做提踵动作。(2)股后肌群:骑跨在较窄的凳上,一脚踩地,一手柄固定在另侧小腿远端。做屈小腿动作,慢速还原。

  二、躯干肌肉的锻炼法

  背阔肌:

  双侧同时练习:双手紧握手柄置于头顶上方,掌心向前或向下,肘部略屈,用力下压手柄,将弹簧在颈后或颈前拉开,体会背阔肌收缩的感觉。慢慢还原。初学者最好将弹簧拉至颈后,以防受伤。

  单侧练习:拉力器一端固定在高于肩部约拉力器弹簧长度的地方,侧身,同侧手掌心向下握下端手柄,略屈肘。下压手柄,直至手柄贴紧体侧。慢慢还原。也可用此法锻炼双侧背阔肌, 方法是: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握手柄略屈肘,腰部后弓,用力下压手柄至腹前。慢慢还原。上两个动作练习也同时锻炼了胸肌。

  其它背肌:

  双脚各踩拉力器的一端(两副),下肢伸直,上体前屈,双手正握或反握拉力器上端手柄,屈肘置于腹下,抬体伸背,直至上体正直。还原。

  三、胸肌的锻炼法

  拉力器置于体后,双手各握拉力器手柄,掌心向前屈肘,两臂侧伸至侧平举。还原。俯立侧拉也可练胸肌,且效果更好。

  四、肩部肌肉的锻炼法

  两脚开立,一脚踩住拉力器一端手柄,同侧手掌心向下略屈肘握另一端手柄,异侧手叉腰,躯干保持正直。做侧拉弹簧至平举动作。慢慢还原。

  五、腹肌的锻炼法

  较少用加负荷的方法锻炼,可做“V”字起和各式仰卧起坐。

  拉力器是靠弹力增加负荷的,拉得越长负荷(阻力)越大。要慢慢加大动作幅度,切快速拉长,以免受伤。此外,练习前要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伸展练习。

拉力器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运动器械,它主要是可以锻炼我们的胸部肌肉和肱二头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因为不用像我们父辈那样那么辛苦,我们现在有了许多空闲的时间来强身健体,但是有时去健身房太费时间了,就可以买点小器械自己在家练。像拉力器,还有哑铃,腹肌轮都是不错的练习器械。

在以前奥林匹和时期,拉力器属于运动员的标配,因为这个器械可以方便训练运动员的力量。在现在依旧有很多运动员在使用拉力器训练自己的力量,湖人队主力战将詹姆斯我们都知道,他就特别喜欢使用拉力器来训练自己的力量。拉力器可以很好的用来刺激自己的胸部力量,但是要注意好重量,才可以有效的刺激自己的胸部肌肉,一旦重量太大可能会造成自己的胸肌拉伤。而且在进行拉伸的时候动作一定要标准,先快后慢,感受胸部达到顶峰收缩时候肌肉撕裂感。

当然拉力器还可以训练自己的手背力量,训练的时候需要将拉力器举过头顶,双手向下拉,手臂幅度要小点,感受手臂上面的发力,一般手臂力量薄弱的人可以减轻重量,来进行训练。当然在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手臂热身,如果不好好热身的话,稍不注意就会伤害到身体,这是非常没有必要的。

健身器材都有自己的使用途径,只要自己能够更多的去开发,就一定可以锻炼出健康完美的身体,很多人都非常羡慕健美选手的身材,八块腹肌,健壮的胸肌,唯独自己大腹便便,只要自己不懒惰,坚持自律的去健身那么相信你也可以用完美的身材。

科技的发展带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不用再像父辈那样每天拼命地工作才能挣钱,有了很多空闲的时间,比如周末休息等,这时候人们就会关注起自己的身体健康,于是开始健身,拉力器就是常见的健身器材,很多人会问拉力器,是一种适合于大众健身锻炼的器械,它的使用技巧有哪些?其实在于训练的部位的针对方式不同,大概可以训练胸部以及二头肌,我们来具体分析下。

首先拉力器其实对于运动员来说非常常见,可以很好地训练自己的力量,比如经常可以看到nba的詹姆斯会用拉力器进行训练自己的手腕力量等,还有就是用于扩展胸部力量,但是一定要注意好配合刺激,比如用双臂交叉的动作可以达到很好地刺激作用,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里建议采用上斜的方式进行训练,这样可以给拉力器很好的缓冲,同时将自己的力量控制发挥到最好。

还有就是训练的时候可以举高手臂,使得自己的手臂得到最大的力量支持,这个主要就是针对于训练二头肌的人们,还有一定要控制好力量,用铁栓来进行加重或者是减轻重量,这个是很好的办法,而同时一定要控制好这个力度,很多不会的朋友一开始直接就用,结果很容易导致自己肌肉拉伤,到时候恢复起来也是很麻烦的。

这些健身器材都有自己的使用功能以及技巧,大家也可以去健身房问问职业的健身教练,还有就是一定要提前热身好,很多朋友就是根本就没有拉伸开自己的器官,就开始直接训练,尤其是都给予这种拉力器需要很大的力量训练,很容易导致自己的手抽筋还有麻痹。

你会正确使用拉力器吗? 拉力器作为大众健身锻炼器械深受广大健身爱好者欢迎为了确保使用拉力器锻炼安全有效必须注意下几点 1使用拉力器不要佩带锋利和贵重物品免影响锻炼造成损伤或不必要损失 2使用钢丝弹簧拉力器前要检查一下钢丝弹簧钩子结构和安装否牢固免滑脱发生伤害事故 3钢丝弹簧拉力器最大拉抻距离为150厘米每条弹簧的拉力约为6千克不可牵拉得过长否则会使钢丝弹簧失去弹性 4存放已久的钢丝弹簧钢丝拉绳或橡皮条带管如已生锈或发硬老化不宜再用免拉抻过程中发生断裂 5使用钢丝弹簧拉力器或橡皮条拉力器前拉力器的一端要牢牢地固定其它物体上防止滑脱或突然反弹回来造成伤害事故 6使用钢丝弹簧拉力器要穿长袖运动服和运动长裤钢丝拉力器不要紧贴身体防止钢丝弹簧拉抻后收缩还原夹伤皮肤和毛发 7使用钢丝弹簧拉力器每条钢丝弹簧务必要钩大环上用手握住手柄牵拉不要握住几大环牵拉防力量过于集中钢丝弹簧圈上把钢丝弹簧拉坏 8使用完拉力器后务必擦净橡皮条钢丝弹簧及手柄或把手上的汗迹隔一段间要钢丝弹簧上重锤钢丝拉绳上滑轮上和杠杆的中轴上擦些润滑油防止生锈 9当动作完成后务必要用肌肉的力量控制弹簧皮条或重锤缓慢还原这既避免弹簧皮条或重锤钢丝拉绳发生碰撞和叠结象又充分发挥拉力器“退让性”锻炼的独特优点使肌肉得到最大限度的刺激从而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10使用滑轮重锤拉力器前必须要检查拉力器的牢固程度不要抓起滑轮重锤拉力器牵拉拿起滑轮锤拉力器推举防因器械失灵和散落等原因造成伤害事故要查看滑轮重锤拉力器的插销否插到位螺丝否松动脱落钢丝拉绳否结实握把和滑轮否安装牢固做到防患于未然 11使用拉力器的过程中要养成运用护掌握力带半指手套护膝腰带和护腕等保护器材的良好习惯 该文章转载自中国健康世界网:http://nanxing39worldcom/view/268370/

求采纳

八字拉力器使用方法如下:

T字伸展:

训练部位:三角肌、肩胛提肌、背阔肌。

练习方法:

双脚自然开立踩实地面,腰背挺直,双手抓握拉力器,使其保持一定张力。

双臂伸直平行于地面,间距略比肩宽。

呼气时,手臂向身体两侧水平展开,与身体呈T字,肩胛骨内侧相互靠近,不要耸肩,吸气时,手臂还原。

频率:12次/组、共2组。

备注:外展呼气、收缩吸气、间歇10s。

背部W-T伸展:

训练部位:肩胛提肌、背阔肌。

练习方法:

双脚自然开立踩实地面,腰背挺直,拉力器位于背部,双手抓握成W状,使其保持一定张力。

呼气时,手臂向身体两侧水平展开,与身体呈T字,注意不要耸肩。

吸气时,手臂还原。

频率:12次/组、共2组

备注:外展呼气、收缩吸气、间歇10s。

颈后伸展:

训练部位:肱三头肌。

练习方法:

双脚自然开立踩实地面,腰背挺直,双手一上一下屈臂分别抓握拉力器一端,拳心相对,位于背部呈直线,使其保持一定张力。

固定下侧手,呼气时,上方手臂发力向上,使手臂向上伸展(尽可能贴近耳侧)。

吸气时,手臂屈臂还原。

频率:12次/组、共2组。

备注:外展呼气、收缩吸气、双臂交替进行、间歇10s。

弓步弯举:

训练部位:肱二头肌。

练习方法:

弓步站立,后侧脚踩住“8字”拉力器,上身垂直于地面,保持身体稳定。

后脚同侧手抓握拉力器,拳心向上,肩关节保持稳定,上臂贴紧身侧固定,异侧手自然放于髋部。

屈臂上拉,在最高点稍作停留,避免腹部外挺现象。

伸臂下放时,保持拉力器张力。

频率:15次/组、共2组。

备注:下放吸气、上提呼气、双手交替进行、间歇10s。

L字伸展:

训练部位:三角肌、背阔肌。

练习方法:

双手放于背后抓握“8字”拉力器,拳心相对。

手肘夹紧身体,小臂平行处于水平位置。

手臂向外侧打开(不要耸肩)至后背收紧,稍作停留后还原。

频率:10次/组、共2组。

备注:外展吸气、收缩呼气、间歇10s。

坐姿划船:

训练部位:背阔肌、肱三头肌。

练习方法:

坐姿准备,使上半身垂直于地面,一腿内折弯曲、一腿自然前伸。

将拉力器一端套于前伸脚,同侧手抓握另一端,使其保持一定张力,异侧手自然放置于髋部。

呼气时,手臂发力向后拉动,到最大程度时稍作停滞。

吸气时,手臂还原。

频率:15次/组、共2组。

备注:后拉呼气、还原吸气、间歇10s。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586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