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部位的定位: 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四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 ①、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外,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②、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以自已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cm宽,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左右。 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部位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
肌内注射法
部位:应选择肌肉丰厚,且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最常用的是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画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
操作方法
常规消毒皮肤,待干。检查排尽空气。用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以中指固定针栓,如握毛笔姿势,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角,迅速刺入肌肉内,深度约为针梗的2/3。
松开绷皮的左手,抽吸无回血,即可缓慢推注药液。注射完毕,用无菌干棉签轻按进针处,快速拔针后按压片刻。
随着医学的进展,疾病谱的改变和新生代抗生素的大量涌现,静脉给药途径也被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工作中,但肌肉注射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果我们重视不够也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特别是在特殊情况下的肌肉注射。现将本人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的心得总结如下。
1 首先严格遵守以下注射原则
(1)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做好“三查、七对”;(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感染;(3)选择合适注射器、针头以及正确的注射部位;(4)正确的注射方法:掌握“二快一慢”无痛注射,注射后观察药物反应。
2 特殊情况下肌肉注射注意事项
21 小儿肌肉注射 小儿臀部肌肉不发达,定位不当易伤及血管及神经,部位是食指尖与中指尖分别置髂前上棘与髂嵴下缘处所构成的三角区内,注射时近距离垂直进针,推注药液稍快,防小儿扭动折断针头。
22 恶液质病人 因极度消耗皮下脂肪及肌肉层较薄,注射时左手捏起穿刺部皮肤,同时缓慢注药防药液积聚。
23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 如血友病、再障等,由于凝血因子的缺乏及凝血机制障碍致出凝血时间延长,一般尽量避免注射,必要时应在肌注后延长按压穿刺部位时间,勿揉搓。
24 浮肿病人 常见于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时,由于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的液体,致皮肤肿胀发亮,注射时左手食、中指错开向下按压绷紧皮肤,快速进针,注射后用力按压针眼,防渗出。
25 肥胖者及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 肥胖者皮下脂肪层厚,药液注入脂肪层不易吸收,影响治疗作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为减少局部刺激,二者均应深部肌肉注射,一般用7号针头注射,抽无回血注入药液。
26 注射部位有瘢痕,皮肤病者 注射时尽量避开瘢痕、皮肤病处,因瘢痕处药液不易吸收,皮肤病处霉菌易被带入 深部组织造成感染。
27 “惧针”心理者 注射前摆正体位,做好解释工作,注射时分散注意力,缓慢推注药物,减少疼痛,防止晕针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果我们能注意到以上几点,相信会减少不良反应,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上臂三角肌注射的部位()
A上臂肩峰下均可
B上臂肩峰上2~3横指处
C上臂三角肌上均可
D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正确答案)
肌肉注射有上臂三角肌注射,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等注射,臀中小肌一般为小孩肌注部位。臀大肌注射有十字法定位和连线法定位,十字法定位即从臀裂顶点向左或者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做一垂直线,将臀部分分为四个象限,远外象限避开内角选择为注射区。连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上的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定位法是上臂的外侧,肩峰下的两三横指处。只能用于小剂量注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