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用拉力器应该选哪种

初用拉力器应该选哪种,第1张

拉力器的种类繁多,按其材料构成和使用特点可划分为橡皮条拉力器、钢丝弹簧拉力器和滑轮拉力器三大类。拉力器的负荷重量可分为固定式和可调节式两种。拉力器的用力形式有牵引、推拉和挤压3种形式。 拉力器的种类繁多,按其材料构成和使用特点可划分为橡皮条拉力器、钢丝弹簧拉力器和滑轮拉力器三大类。拉力器的负荷重量可分为固定式和可调节式两种。拉力器的用力形式有牵引、推拉和挤压3种形式。 它们大都是用金属或非金属(如橡胶、塑料、木材等)材料加工,并配以各种握把手和辅助设备组装而成。 1橡皮条拉力器 橡皮条拉力器,一般是用非金属橡胶材料浇铸而成,经过裁剪加工并配以金属、木质或PVC塑料软握把手组装而成。初用拉力器应该选择这种较为合适。常用的橡皮条拉力器有以下3种样式:(1)牵引式橡皮条拉力器 牵引式橡皮条拉力器,俗称橡胶带、橡筋带或弹力带,其种类很多。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牵引式橡皮条拉力器,一般是由5根橡皮条和两个握把手(用金属,木质或PVC塑料制成)组装而成。它的拉力有3种规格即30千克、60千克和100千克3种。拉力的大小可以用橡皮条的根数来调节,每根橡皮条的拉力约为20千克。如果条件许可,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具体方法如下:①橡胶带拉力器。是由橡胶浇铸而成。两端有握手用的叠块,中间连以带状的胶带。胶带宽度约为2-3厘米,长度不等(根据训练者的身高和训练内容来决定,一般不少于25米)。它的拉力大小可根据橡胶不同的松紧度来确定。 ②乳胶管拉力器。是由乳胶管(市场上有售)和两个握把手(用金属、木质或PVC塑料制成)组装而成。它的拉力犬小可根据橡胶管的根数来确定。 ③橡皮筋或弹力带拉力器是由橡皮筋或松紧带加工制作而成。它有四种制作方法:第一种是用橡皮筋(市场上有售)或废弃的轮胎内带编织而成,长度在3-4米或以上,用它可以进行各种各样跳皮筋的健美训练活动。这种器械尤其适合中小学生使用。 第二种是用一根宽3厘米、长30-40厘米的松紧带,两边分别缝上小套子(把约4厘米长的小带子的两端,缝在松紧带的两头)制成的。并把套子分别挂在两手的中指或食指上,就可以做各种健美动作了。 第三种是用中间夹有橡皮条的花松紧带,约为90厘米长,把两头结在一起拧几下,让两根松紧带绞在一起,套在手指上,就可以做各种健美训练动作了。 第四种是用长为140厘米、宽为1厘米的松紧带折成三折,先在一头3厘米处打一个结(可用其中一根将另外两根结在一起),然后往下编成小辫。编到离另-端3厘米处,再打一个结,就可以做各种健美训练动作了。  (2)推拉式橡皮条拉力器 推拉式橡皮条拉力器,一般是用两根直径为3一4厘米、长为100厘米左右的木棒、钢管或PVC塑料管和若干根橡皮条组装而成。每根橡皮条的宽度约为2厘来,厚度约为05厘米,橡皮条的长短可根据需要而定(也可用乳胶管或用中间夹有橡皮条的松紧带、以及自行车内胎的橡胶带所替代)。每根橡皮条的两头用胶水粘紧做成套环,套住木棒的两头。为了使用方便,每根橡皮条的中间可再做几个套环,以便于根据动作的需要随时调节两根木棒之间的距离。另外,套环的制作方法,除了用胶水粘接法外还可以先用胶布把橡皮条对折处缠绕固定,然后用细铁丝或麻绳扎紧,最后再用胶布把橡皮条对折处缠绕固定。这种固定方法不仅外形美观,而且扎接的非常牢固,不容易损伤橡皮条。  2钢丝弹簧拉力器 钢丝弹簧拉力器。一般是用金属钢丝弹簧加工而成,其表层经过电镀工业加工处理,再配以金属、木质或PVC塑料软握把手组装而成。常用的钢丝弹簧拉力器有以下5种样式: (1)圆棒式钢丝弹簧拉力器 圆棒式钢丝弹簧拉力器,俗称弹簧棒和弹力棒。弹簧棒长75厘米,呈圆棒形状,棒的中间部分有25-30厘米长的强力钢丝弹簧,棒的两端再配上金属或PVC塑料握把手组装而成。它可以借助外力挤压使其弯曲,产生形变阻力,是专门训练上肢肌群的健美拉力器械。 (2)提拉式钢丝弹簧拉力器 提拉式钢丝弹簧拉力器。是由一根长30厘米的高强力镀锌钢丝弹簧(内置尼龙安全绳),在其一端配上金属或PVC塑料握把手,在其另一端配上两个脚踏板组装而成,外形呈"工"字形状。 (3)钳式钢丝弹簧拉力器 钳式钢丝弹簧拉力器。是由两个长75厘米的金属或PVC塑料握力臂和3一5根长)10-15厘米的钢丝弹簧,经中轴固定组装而成,外形像一把长臂"钳子"。 (4)牵引式钢丝弹簧拉力器 牵引式钢丝弹簧拉力器。比较常用,一般是由根钢丝弹簧和两个握把手(用金属、木质或PVC塑科制成)组装而成。拉力的大小可以用钢丝弹簧的根数来调节,每根钢丝弹簧的拉力为6千克左右。 另外,还有一种专门用于训练前臂肌群的牵引式钢丝弹簧拉力器,它是由6根长10-15厘米的钢丝弹簧和两个活动握把手组装而成。拉力的大小可以用钢丝弹簧的根数来调节,每根钢丝弹簧的拉力为5千克左右。 (5)组合式钢丝弹簧拉力器 组合式钢丝弹盖位力器,它是由折叠金属架(架高230米)、钢丝弹簧、两个握把手(用金属、木质或PVC塑料制成)、钢丝绳索和活动小滑车组装而成,可固定在墙璧上。每只拉力器装有3-5根钢丝弹簧(拉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的根数来凋节,每根钢丝弹簧的拉力为6干克左右),两端各有滑轮相连。可灵活地向各个方向拉动,进行多种多样的不同角度及扛杆作用的健美项目的训练。 3滑轮拉力器 滑轮拉力器。一般是由金属块或金属包胶块、有轨滑板车、钢丝绳索、握把手(木质、金属或PVC塑料〕和滑轮〔固定滑轮与移动滑轮〕组装而成。常用的滑轮拉力器有以下两种样式: (1)滑轮重锤式拉力器 滑轮重锤式拉力器。一般是贴墙固定安装或用金属架固定安装,它以无机械噪音的重锤铁块或金属包胶块为阻力源。重锤块是由相同重量(重量有5千克、75千克和10千克3种规格)的铁块或金属包胶块重叠组装而成,可根据需求用插梢装置自由锁定(增减)铁块或金属包胶块的数量。在它的另一端有一活动握把手或握杠,铁块或金属包胶块与握把手或握杠用钢丝绳索相连,作为力量传递媒介。重锤铁块或金属包胶块的两侧有两根金属立柱作为上下升降的固定轨道。通过数组滑轮(固定滑轮与移动滑轮)组件带动锁定的重锤铁块或金属包胶块传递动力,可灵活地向各个方向拉动,从而实现多种多样的不同角度及杠杆作用的健美项目的训练,可谓是健美运动中所有拉力器器械里的"巨无霸"。 (2)滑轮滑板式拉力器 滑轮滑板式拉力器,又称"引力"拉力器。它是由折叠金属架(架高15米,架长23米)、两个固定滑轮、一根钢丝绳索、一个握把手(用金属、木质或PVC塑料制成)或脚套、一块活动滑板和一头搭在金属架上的两根金属固定轨道组装而成。滑轮滑板式拉力器没有外加配重,滑板在两根金属固定轨道上,可以自由滑动,训练者在练习时要调整阻力(主要是训练者自身重量)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滑板(两根金属固定轨道)的角度来实现。滑板与握把手或脚套用钢丝绳索相连,训练者站在(或采用跪、坐、卧等姿势)滑板上,经过滑板(固定滑抡与移动滑抡〕传动系统,可灵活地向各个方向拉动,进行多种多样的不同角度及杠杆作用的健美项目的训练。

宇航员怎样在太空生活?

1 睡觉

一定要帮在睡袋里。

2 喝水

一定要用带吸管的杯子

3 走路

一定要穿鞋底带钩的鞋子

4 洗澡

一定要用特殊的淋浴装备

5 任务

宇航员走出太空舱都是执行任务,他有严格的工作标准。总体上说,必须小心仔细,慎之又慎

宇航员太空生活纪录片

有。就叫国际空间站,汤姆克鲁斯读的旁白。

网上可以搜到。

宇航员在太空怎样生活啊

01

宇航员在太空首先要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太空的失重环境,在失重的环境下,肠胃很难受,并且脑袋因为充血而晕沉沉的,四肢无力,这就很考验宇航员的身体素质和耐受力了,不过最保险的措施是让宇航员在太空工作生活半年,适应环境可以很好保证宇航员的健康不出大的问题。

02

有人担心宇航员在太空会不好睡觉,因为空间狭小,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因为航天员一个星期会休息一天。他们可以利用个人休闲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看电视,网上聊天,看书都是可以的。

03

宇航员在太空站要调整保持好的心情,为了使太空飞行对宇航员身心的影响降到最低,宇航员都会进行模拟训练,让身体在训练中保持好的身心状态,并且宇航员在锻炼时获得一定压力,从而可以达到类似在地面的锻炼效果。

04

航天员吃的食物还是蛮丰富的,大家不必担心他们会营养不良。主要配备一些清淡的食物,包括主食、副食、各种各样吃的东西,此外还搭配有酱牛肉、鱼香肉丝等菜肴,菜也是每天会换的。

宇航员在太空里怎样生活

航天员们从周一到周五都住在航天城最神秘的"禁区"——"红房子"里,犹如被真空隔离起来一样。在那里,他们不受任何外界干扰,接受宇航所需要的各种训练。宇航员训练强度大,消耗能量多,每天的伙食标准自然要高些,为人均每天90元。"红房子"外有士兵把守,如果有人想在楼外瞅瞅或是留个影,都会被士兵很有礼貌地请开,更不用说让外界媒介采访拍摄了。"所有宇航员正在进行正常集训,他们的所有情况我们不能向外界透露一丝一毫。"记者的采访请求总是被航天城对外宣传部门的官员这样婉言拒绝。然而封闭式的训练并没有侵占这些宇航员们的周未生活。周六周日,他们照常可以回家与妻儿团聚。虽然很多人与他们共同生活在一座"城中城"里,但也无缘见识这些航天员的"庐山真面目"。即使航天员走出"红房子",在航天城里活动,也有专车把他们送到需要去的地方,外人很难接触到他们,他们随时都被很好地保护起来。如果外出执行任务,一般情况都有警车开道,护送他们到指定地点。

航天食品要求非常高。为了节省飞船的空间和发射时的有效载荷,航天员携带的航天食品尽可以重量轻、体积小、营养好,而且不含残渣,如骨、刺、皮、核等。食品必须符合失重条件下航天员生理改变的要求。航天飞行导致航天员骨钙丢失,肌肉萎缩,红细胞数量减少,食品要针对航天员生理改变指数对膳食的营养素作适当调整,例如:肌肉萎缩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质,骨质丢失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钙,以及适宜的钙磷比例和维生素D;飞行初期,食品的脂肪量不宜太高,以免加重空间运动病;为防止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要限制食品中钠的分量,保证钾的足量供给。

我国的航天食品富有中国特色。航天集团专门有一个机构负责研究太空食品。早、中、晚餐每顿吃什么,如何搭配,都设计得非常科学。太空生活中,我们的航天员可以吃到中式菜品,如鱼香肉丝、宫爆鸡丁等,航天员饭后还需用一杯茗香清爽的绿茶来提神,这种绿茶是我国自行研制的。

航天食品通常制成一口大小的长方形、球形和方形等,如肉块、鱼块、点心块,食品表面涂有一层可食的保护膜,航天员进食时一口一块,既方便简洁,又不会掉屑,可以避免食物碎屑撒落在舱内飘浮。苏联和美国的早期航天飞行中,航天员采用"嘴对嘴"的进食方式,将经过特殊加工的液体或半固体食品装在类似牙膏管的容器内,进食时通过一根导管将食品直接挤入口内,随着包装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航天员的进食方法越来越接近地面。如今航天员可将一餐所要吃的食物装在一个餐盘上,然后用与普通餐具外型无异的餐具,以类似于在家中进餐的方式进食。

航天食品的供给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将地面食品带上天;二是在飞船上用原料自己加工。由于载人飞船发射费用昂贵,约1万美元/千克,而一个航天员每天需要消耗食品15千克,约15万美元。迄今为止,美国和俄罗斯都采用第一种方式,这样更加方便安全食用。我们也不例外。

航天服按功能分为舱内用应急航天服和舱外用航天服。舱内航天服用于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航天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讯功能,让航天员在飞船发生故障时能安全返回。飞船轨道飞行时,航天员一般 航天服。

目前,我国自行研制的舱内航天服由3部分组成:一是限制层。它由耐高温、抗磨损材料制成,用来保护服装内层结构,并使航天服按预定形态膨胀,保证航天员穿着舒适合体。二是气密层,这部分用涂有丁基或氯丁橡胶的锦纶织物制成,有良好的气密性,防止服装加压后气体泄漏。三是散温层。这部分与内衣裤边接在一起,有许多管道,采用抽风或通风,将气流送往头部,然后向四肢躯干流动,经肢体排风口汇集到总出口排出,带走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

航天员穿戴的头盔、手套和靴子更加特殊。头盔的盔壳由聚碳酸酯制成,不仅能隔音、隔热和防碰撞,而且还具有减震好、重量轻的特点。为防止航天员呼吸造成水气凝结以及低温环境下头盔面窗上结雾、结霜,航天服专家设计了特殊的气流或防雾涂层。手套与航天服相配套,充气加压后具有良好的活动功能和保暖效能。

舱外航天服更加复杂,它是航天员出舱进入宇宙空间活动的保障和支援系统。它可以看成是一个可以操作活动的最小载人航天器。一套舱外航天服系统重量约120千克,虽然有些笨重,但在太空中却轻松自如,穿好它只需15分钟,就能保证航天员在舱外独立工作8小时。目前,研制生产一件舱外航天服需要上千万美元。

在太空中,宇航员想怎么睡就怎么睡。美苏载人航天初期,航天器内空间狭小,航天员只能在座椅上睡觉。为防止无意中触及开关,睡觉时必须把双手束在胸前。宇宙空间最特殊的就是睡觉姿势,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成弓状,专家认为,在太空中睡觉,身体稍为弯曲成弓状,比完全伸直平躺着舒服得多。在太空中飞行,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这样就像睡在床上一样舒服。失重时分不清上下,站着躺着都一样,所以,航天员既可以靠著天花板睡,也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总之你想怎么睡都可以。航天员生活在太空中,同样离不开体育锻炼。多锻炼可以提高对失重及其他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长期航天的空间站内,都设有专门为航天员准备的"小型体育场",里面放着脚踏车功量计、微型跑道、弹簧拉力器及负压筒等。

航天员还要洗澡。原苏联的载人空间站,就配有航天浴室。航天员洗澡时,要将耳朵塞起,带上护目镜,像潜水员一样。一切准备就绪,才可以开启水龙头,一阵阵细细的水流喷在身上,形成一层夹着无数气泡的水膜,必须用毛巾或吸水刷将水吸走。失重时水不会自动流出,水箱中有气加压,水才会源源不断流出来。航天员吃用的水,不是带上去的,而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出来的水,这样既卫生又能减轻负荷。

载人航天是空间技术的集大成者,它对世界格局和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1961年,当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太空轨道飞行的宇航员时,美国大惊失色,觉得他们一夜之间就从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上掉了下来,于是立即集中力量搞"登月计划",直到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他们才重新找回优越感和自信心。中国一号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神舟五号的即将升空,使我们跨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发扬国威军威的重要标志。21世纪无疑将成为中国在世界载人航天史上崛起的世纪!

参考资料:

:dddd1007bokee/524413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怎样处理废水废气

在航天器上的个人卫生是件十分麻烦的事如早晚刷牙,牙刷一动,泡沫就会飞溅起来所以目前航天员用洁齿药清洁牙齿必须用能吸收须渣的剃须刀剃须,以免须渣乱飞为了不使洗脸水飘飞,一般只用溼毛巾擦脸

在失重环境中洗澡更困难,为了不使水飘飞,要在一个封闭容器中进行,用压力将水从上方压出来,但水在出了喷管后,就会在空中乱飘,碰到人体就会附着在人体上,为了防止附着在口鼻上的水呛人和溺人,必须带防水和供氧罩脏水要用水泵从下边抽出去,但附着在器壁上的水珠,需要用吸尘器才能收拾干净因此,15分钟淋浴,需要两三小时的准备和收拾的时间加上太空水比金子还贵,一般半个月以下的短期航天飞行,只能用溼毛巾擦身将来在月球和火星基地上长期居住,如果水仍像太空那样珍贵,如何洗澡,则是需要解决的关键生活问题

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生活

你好! 由于人在太空的生活环境与地球表面的生活环境迥然不同,因此,在太空中的衣食住行与地面不同,会带来许多惊险和奇趣。但太空生活不仅仅是个供人谈论的奇趣问题,而是一个最基本的实践问题。

住--密封座舱

密封座舱是载人航天器上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生命设施。太空中的强辐射,就像原子弹爆炸时的辐射一样,破坏人体细胞组织;高速飞行的微流星体撞击,能致人于死地;人体暴露在高度真空中,不仅仅是缺氧窒息的问题,而且可能体液沸腾、气化而迅速死亡。密封座舱的舱壁,可以防止辐射和微流星体对人的伤害,座舱中的空气可以使人不受真空的伤害。

密封座舱是人在太空的生活空间。为了使人舒适,能把温度调节在18℃~25℃之间,溼度控制在30%~70%之间,空气成分和压力一般与地面差不多。座舱中虽然可以用纯氧(美国早期的载人密封舱中为纯氧),但容易引起火灾(美国"阿波罗4A"上的三名航天员,就是因纯氧座舱起火,在地面上演练时被烧死的)。还有补充氧和空气的装置,控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的装置,空气流动装置,垃圾处理装置,以及吃、喝、拉、撒、睡需要的各种装置,当然还有食物和饮水供应,对长期载人飞行的密封座舱,还有水回圈使用装置,文娱和体育锻炼装置。

衣--舱外活动航天服

人进入太空,免不了要走出密封座舱,这时的生命保障设施就是舱外活动航天服。不言而喻,舱外活动航天服应具备密封座舱的全部功能,而且还要增加太空行走和通讯装置,那就是服装背部的喷气背包和通讯背包。喷气背包可以向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喷气,航天员靠喷气的反作用力移动位置。在太空真空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近在咫尺也要靠通讯背包通讯。"主要生命维持系统"背在背上,包括空气系统的重要部件,它回圈流通宇航员的拨出物,排出二氧化碳,补充所需的氧气。太空服内的标准环境处于纯氧的0.29个大气压中;这种降低了的气压有两个目的:首先,它要考虑在几乎真空的空间宇航员应有充分的活动自由。第二,它减少了施加到服装上的压力。然而,由于气压降低了,宇航员穿上这身衣服时必须"预呼吸"纯氧。通过预呼吸减少溶解在他们身体组织中的氮的含量,而且当他们从穿梭机到置身于这套服装的低压环境中时,能够避免弯曲现象。

吃--太空食品

在航天器的密封舱中进食,既有情趣,又有危险。如果工作离不开,可把食物和饮料悬在空中,用嘴一口一口咬或吸食,而双手仍然可以做事情。但食物碎渣会到处飘飞,迷眼钻鼻,还会损坏仪器装置。因此,在早期的航天活动中,将航天食品做成糊状,装在软管中,食用时,像挤牙膏一样往嘴里挤。这种进食方法,由于见不到食物的色和形,也闻不到食物的香气,引不起航天员的食欲。现在的航天食物和进食方法,已与地面上差不多了。食物稍带黏性,可以粘在盘子中不飞走,而盘子可以固定在餐桌上。将来在火星上如何进食?恐怕另有情趣,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在航天器的密封座舱中睡眠,特别方便,不管什么姿势,不管什么地方,都可以睡。但是,为了安全,应该钻进睡袋中,并将睡袋固定住,不然,到处飘飞,最后每个人都会挤在通风口,而当航天器加速或减速时,可能会被舱壁和仪器装置碰伤。还要带上眼罩和耳罩,以免快速交替的日夜节奏和仪器装置发出的声音影响睡眠。手臂要放进睡袋中,以免被卷进机器或碰著仪器装置的开关,同时是为了不给自己造成虚惊,因为在失重环境中,头和四肢有与躯体分离的感觉。曾有航天员在梦中把自己放在睡袋外边的手臂,当成向自己飘来的怪物,吓出一身冷汗。

将来在月球上长期生活,如何睡眠?在那里睡眠能不能达到休息的目的?睡多长时间才能达到休息的目的,还是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卫生

在航天器上的个人卫生是件十分麻烦的事。如早晚刷牙,牙刷一动,泡沫就会飞溅起来。所以目前航天员用洁齿药清洁牙齿。必须用能吸收须渣的剃须刀剃须,以免须渣乱飞。为了不使洗脸水飘飞,一般只用溼毛巾擦脸。

在失重环境中洗澡更困难,为了不使水飘飞,要在一个封闭容器中进行,用压力将水从上方压出来,但水在出了喷管后,就会在空中乱飘,碰到人体就会附着在人体上,为了防止附着在口鼻上的水呛人和溺人,必须带防水和供氧罩。脏水要用水泵从下边抽出去,但附着在器壁上的水珠,需要用吸尘器才能收拾干净。因此,15分钟淋浴,需要两三小时的准备和收拾的时间。加上太空水比金子还贵,一般半个月以下的短期航天飞行,只能用溼毛巾擦身。将来在月球和火星基地上长期居住,如果水仍像太空那样珍贵,如何洗澡,则是需要解决的关键生活问题。

在航天器的密封座舱中行走,非常省力和方便,只要用身体的任何部位碰一下任何物体,反作用力也可把人推到任何位置上。用四肢划动空气,反作用力也会使人前进。

但在密封座舱外的宇宙空间行走,却是十分困难和惊险的事。首先,必须穿舱外活动航天服。其次,由于舱外活动航天服内的压力比密封座舱低,为了从舱内的高压到航天服的低压环境不致产生减压病,出舱前必须吸纯氧排氮。因为航天器密封座舱中使用与地面上同样的大气成分,除氧以外,主要是氮,被吸入人体的氮,不会被人体吸收,而是溶解在血液等体液中,当外界压力降低时,就会游离出来,形成气栓,堵塞血管,轻者使人头昏、胸闷、呕吐,重者使人丧生。因此,出舱活动前,必须吸纯氧,把氮气排出来。第三,走出座舱后,在空旷的太空中,没有任何东西作参照物,会分不清速度的快慢,物体的远近和大小,因而也就分不清方向。近在咫尺的小纸片,被当作远在天边的庞然大物。1984年2月,美国航天员麦坎德利斯和斯图尔特走出太空梭座舱,进行太空行走,地面指挥人员要斯图尔特向太空梭靠近,但他执行指令时,却是远离太空梭而去。第四,太空行走是很累人的。法国航天员让·克雷蒂安1988年12月21日,在"和平"号舱外工作6小时后,累得筋疲力尽,在别人帮助下才进入座舱。最后,太空行走也难免发生意外。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后,返回"上升2"号座舱时,想把照相机先放进去,可是几次放进去,都被舱内的微弱气流推了出来,他只好用脚踩住照相机的背带,才没有再逃出。但他自己在进舱时,却被鼓鼓的舱外活动航天服卡在舱外,进不去。他冒险降低航天服的压力。第一次不成,再降低,还是不成,最后降到危险的极限0.25个大气压,才挤进过渡舱。

由于月球的重力比地球小,人在月球上双脚迈步行走,身体会被弹得老高,所以登月航天员的经验是,双脚并拢,像袋鼠一样地蹦跳更舒适。如果将来能到木星上去,习惯于地球重力的人类,那里的巨大重力恐怕会使人抬不起腿来的,那将怎样行走?

安全应急措施

运载火箭要求绝对可靠,但实际上不可避免地会有事故发生。因此,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备有应急逃逸救生系统。太空梭也有许多应付发射故障的安全救生措施。

如果飞船在执行轨道上密封座舱发生故障,而又不能排除时,舱外活动航天服可作为临时救生装置使用。还有一种救生球,可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名航天员的生命,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航天员进入球中,等待救援。

载人飞船返回时发生意外,弹射座椅可把航天员弹出飞船,然后用降落伞减速着陆。着陆后用无线电讯号机、烟雾剂、海水染色剂等发生讯号,指示着陆地点,以便地面人员前去救援。

中国宇航员的太空生活

  只要你想练那就练那,没有规定一、大群肌的锻炼法

  大腿前部肌肉:用两副拉力器,双脚各踩拉力器一端手柄,屈肘,双手(掌心向后)紧握拉力器另一端手柄,拉力器的长度为下蹲时手到脚的距离。然后下蹲,双手握手柄紧贴胸壁,慢慢伸膝站立,直至身体正直。慢慢还原。做动作时上体保持正直,腰部可略后弓。

  前臂肌肉:坐在较高的凳上,一脚踩住一端手柄,一手握另一端手柄,并屈肘将肘置于大腿上或腹前,上体前倾,调节肘部位置,使弹簧被拉长。另一手托住握柄手的前臂,使前臂固定。然后做正手或反手腕屈伸动作,练前臂肌肉。

  股后肌群和小腿肌:(1)小腿肌:一端手柄固定于地面,双手握另一端手柄于体前,前脚掌踏3至5厘米厚的木块,上体保持正直,做提踵动作。(2)股后肌群:骑跨在较窄的凳上,一脚踩地,一手柄固定在另侧小腿远端。做屈小腿动作,慢速还原。

  二、躯干肌肉的锻炼法

  背阔肌:

  双侧同时练习:双手紧握手柄置于头顶上方,掌心向前或向下,肘部略屈,用力下压手柄,将弹簧在颈后或颈前拉开,体会背阔肌收缩的感觉。慢慢还原。初学者最好将弹簧拉至颈后,以防受伤。

  单侧练习:拉力器一端固定在高于肩部约拉力器弹簧长度的地方,侧身,同侧手掌心向下握下端手柄,略屈肘。下压手柄,直至手柄贴紧体侧。慢慢还原。也可用此法锻炼双侧背阔肌, 方法是: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握手柄略屈肘,腰部后弓,用力下压手柄至腹前。慢慢还原。上两个动作练习也同时锻炼了胸肌。

  其它背肌:

  双脚各踩拉力器的一端(两副),下肢伸直,上体前屈,双手正握或反握拉力器上端手柄,屈肘置于腹下,抬体伸背,直至上体正直。还原。

  三、胸肌的锻炼法

  拉力器置于体后,双手各握拉力器手柄,掌心向前屈肘,两臂侧伸至侧平举。还原。俯立侧拉也可练胸肌,且效果更好。

  四、肩部肌肉的锻炼法

  两脚开立,一脚踩住拉力器一端手柄,同侧手掌心向下略屈肘握另一端手柄,异侧手叉腰,躯干保持正直。做侧拉弹簧至平举动作。慢慢还原。

  五、腹肌的锻炼法

  较少用加负荷的方法锻炼,可做“V”字起和各式仰卧起坐。

  拉力器是靠弹力增加负荷的,拉得越长负荷(阻力)越大。要慢慢加大动作幅度,切快速拉长,以免受伤。此外,练习前要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伸展练习。

1、你是男士还是女士

2、橡胶的拉力器安全性较高,拉力适中,适合女士使用。

3、弹簧拉力器在使用时感官上很直观,且受力较大,适合男性使用。

4、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843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