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二道河村地址在哪里

西二道河村地址在哪里,第1张

北京市延庆区井庄镇西二道河村

一概述

明代已成村,因在妫水河支流西二道东岸,故名。另一说,原名为南二道河,因村西有向南流的河而得名,1949年后改为现名。

地处延庆盆地南缘山口内,位于河流阶地上,地势起伏,土壤为溶褐土,为河流积物。山岩多为花岗岩。东距东沟04公里,南距老银庄05公里。村域面积23平方公里,聚落呈椭圆形,面积733万平方米,海拔549米。

1983年建村委会,辖域面积23平方公里。村落内主街呈南北走向。截止2011年,西二道河村共有人口358人,农业户口人数为282人,非农业户口人数为76人,男女各占50%,有汉族、满族。姓氏以吴、武、王为主,先祖从何处迁此定居,无考。1945年建村党支部,先后吴怀庆、孟桂德、吴国宝、焦智广、李连宝、陈全、武仲春、吴国通、武殿银、吴国坤、吴杰、吴江、武学军、陈建国担任党支部书记,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国。西二道河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4名。这14名党员中,年龄最大的为87岁,最小的为50岁。60岁以上的有8个,50至60岁的有6人,党员年龄结构偏大,女党员2名。发展预备党员1名。

曾以种植玉米、高粱、蔬菜等粮食为主,2011年西二道河村人均年收入不少于8000元,西二道河村经济相对落后,村占地面积为264平方公里,农田占地565亩,其中240亩种植五味子,其余由村民自由种植其他作物;果树地面积共100亩,种植杏树、苹果及核桃;山场面积为3000亩;其余为村民居住占地及公路占地。

撤乡改镇将西二道河乡和井庄乡并未井庄镇。

二经济发展

2011年在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下,结合我镇整体发展思路,在西二道河村发展五味子种植项目,村内推广种植五味子240多亩,为将来村民的经济水平提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新农村建设

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为指导,搞好新农村建设。

1945年土地改革;1952年走合作化;1960年实现全村通电;1975年,队长孟桂德带领群众在村西打了一眼水井,建设村西扬水站一座;1977年建设村办公室10间;1983年,武殿银任队长,土地分包到户,给村每户买电视机一台,录音机一台;1987年队长吴国通带领群众引进自来水,建水塔一座;1989年,建亮马台水站;1992年,埋地下管道300米;1998年,土地承包到户50年合同;2003年,村中硬化街道,安装10米管道,安装路灯,建新办公室;2007年,建老年活动中心320平方米,砌村西河边防拱坝1500米。2010年,建文化大院192平方米,改厕56户,改炕60户,集体股份制改革。

四社会建设

社会保险:近几年,全村农业户126户278人上了医疗保险,达到100%。重大节日为村民发放福利(油、米面等),有生态护林员13名,保洁员15名,45岁以上男性和40岁以上女性全部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公共建设:近几年,在村大队东边安装了健身器材,(20余件,漫步机一个,健骑机两个,乒乓球案子一个,强力压腿器一个,肩关节康复期一个,棋牌乐一个,转腰器一个,仰卧起坐一个,跑步机一个,椭圆机一个,助木架一个)。方便了村民的体育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体质。

益民书屋:益民书屋设在村委会,管理员是张淑华,有房屋1间,建筑面积60平方米,有书籍1800册,每周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村民们积极学习,文化科技知识逐步提高。

(adsbygoogle=windowadsbygoogle||[])push({});

西二道河村附近有柳沟村、八达岭长城、北京世园会、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百里山水画廊等旅游景点,有延怀河谷葡萄、延庆葡萄、延庆国光苹果、筒子肉、永宁豆腐等特产。

北京市延庆区井庄镇三司村

一概述

三司村始建于明朝,位于延庆县城东南约13公里,坐落燕羽山脚下,南有燕羽,北临妫河,东近九龙,西连柳沟。三司村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山峦起伏,树木葱笼,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村域内山场面积5000亩,主峰燕羽山1073米;耕地面积约1500亩,土壤属于黄土,适宜耕种;植被丰富,主要有荆条、酸枣等灌木;野生动物有野鸡、野兔等。三司村历史悠久,明代修长城,筑墩台,造营城。至今还有烟墩、窑院、土城墙等古迹存在。村东土边长城和石边长城依山而建、浑然天成,土城楼巍峨耸立,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古时柳沟为城官,为保卫城官,在土长城脚下设司,有司官,柳沟往东分别是头司、二司、三司、四司,一名司官一营兵,一个土城。一个营城有东门、南门,东门运水,南门外是练兵场(现在戏台底下),三司村由“三司”屯戍,故作为地名也就流传下来了。明朝初期,先后有张、王、李、侯、蒋、赫等几家先祖迁徙到现今三司村庄西约500米处一块平坦的土地上,搭屋居住。如今算来,三司村老门老户的始迁祖来到这里已经有将近600年的历史了,三司村民风淳厚,勤劳朴实,大多姓氏家族是明代戍卒的后裔。

村党支部建于1941年,村委会建于1983年,先后王国青、李建章、侯元举、潘王珍、李建忠、蒋全忠、张勤、李建详、张宗让、张海林、蒋瑞满、蒋瑞富、郝祥亮、侯玉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张宗义、郝广荣、潘玉珍、蒋瑞连、张全荣、李怀起、张宗让、张凯、蒋瑞富、卫桂英、蒋瑞满、王连生、张海林、张连合担任村委会主任,现任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是张永田。村两委3人,村内共有党员49名,目前,两委班子制度健全,团结和谐,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明显。

现今,全村户数270户、人口564人。2010年,农民人均劳动所得8489元,在井庄镇属中等水平;村两委的各项工作和管理制度健全,定期召开村两委会议,对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教育管理严格,村级工作运转有序;村内民风淳朴,群众基础好。

二经济建设

村民收入主要以传统种植为主,玉米种植面积近1600亩,另外绿豆、黄豆、谷物等杂粮约200亩,果树种植面积达600亩,苹果250亩,其余为李子和仁用杏。养殖大牲畜50头,猪30头,农户散养柴鸡约1000只。为了进一步促进村庄经济发展,提高村民收入,三司村根据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坚持生态立镇、打造休闲产业、推动民生工程、构建和谐井庄”的发展思路,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总体规划,确定了民俗旅游为主导产业,并重点打造“三同四情”活动。积极打造21户接待户,统一标准,配备各项基础设施,打造新农村体验基地。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500余人,旅游收入达4万余元。

三新农村建设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里,这里是我党我军活动的隐蔽区、易守难攻,被敌人称为“匪区”。因此,遭受战争蹂躏和摧残多余其他村庄。参加革命的0人干部和军人以及军烈属也多余其他村庄。解放前,三司村逃荒、讨饭、背井离乡的人多。据统计那时全村有86户,434口人。2440亩山坡地、亩产权150斤,总产才366万斤、人均不足367斤,扣去各种苛捐杂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后,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土地改革、农民有了地种,不再受剥削。背井离乡的人口回来了,逃荒、讨饭的人不走啦。户数迅速增加,人口增长也很快。1950年全村达到124户,533口人,耕地也达到2460亩、亩产200斤、总产492万斤。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植树造林绿化了荒山秃岭,修建了白河引水渡槽横跨百米之遥,打井、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种树、种菜使昔日的穷山村,逐渐变成果园满山坡、花香飘千里的锦绣山村。三司的苹果、石河的杏儿,咬上一口甜心窝。

目前正在铺设房三路(5米宽),将使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安装路灯131盏,解决夜晚出行问题。2009年,打280米机井一眼,各户已经接通自来水,基本上解决村民饮用水问题。

三司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曾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是有名的红色村,有着很深的红色底蕴。三司村近年来因自身的特色,吸引了北京市区的一些机关单位到此进行培训,通过团市委的联系自2009年4月开始,中央国家机关党校的青干班每年4月、10月到三司村进行“三同四情”的教育活动,财政部、水利部机关党校的青干班也相继在三司村举办过培训、锻炼活动,北京广播电台每年春节期间会到三司村进行慰问,这些活动为三司村奠定了开发培训基地的基础。三司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2年,村集体自行购买垂柳、国槐60棵,樟树40棵,方腊100棵,榆叶梅和棉带等800株,用于村中美化环境,致使村辖域内林木覆盖率得到显著提高。在产业发展方面,继续修建石头墙、铺设石头路,搭建草庭,配齐碾盘、轱辘井,增加旅游六要素,大力打造新农村体验基地;村委会流转土地5亩,用于做手推车赛道,作为学员体验用田;增加指示标牌,大力打造新农村体验基地。当前,三司村走石头特色村发展之路,已经初见成效,优美的石头路,精致的石头墙,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遐想。今后,为加快三司村新农村建设,将充分挖掘三司村的资源优势,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以与国家机关党校和团市委的合作为切入点,以培育新农村体验基地为主线,以“三同四情”为主要内容(三同指:同吃、同住、同劳动;四情指: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努力把三司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面向首都的基层锻炼体验基地。

四社会建设

社会保障:近几年,三司村所有村民都上了合作医疗保险,45岁以上男性和40岁以上女性全部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体育设施:近几年,在三司村安装了健身器材(漫步机一个,健骑机两个,乒乓球案子一个,肋木架一个,肩关节康复器一个,腹肌板一个,转腰器一个,椭圆机一个,篮球架两个),方便了村民的体育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体质。

文化管理:目前村里有一只能歌善舞的文化队伍。可以自编自演三句半、快板、天津快板、独唱、大合唱等多种形式的节目,并有传统的秧歌队、旱船队、高跷队,参加过多次演出并获得一致好评。现在正在打造一支全部由三司村村民参加的49人腰鼓队。

益民书屋:设在村委会,有房屋2间,建筑面积40平方米,有书籍约1700册,每周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村民们积极学习,文化科技知识逐步提高。

五典型成绩

2008年荣获环境建设文明村

2009年荣获北京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

2009年荣获延庆县平安村

2010年荣获先进村委会

2011年荣获先进党支部

2011年荣获平安农机示范村

2012年荣获先进党支部

(adsbygoogle=windowadsbygoogle||[])push({});

三司村附近有柳沟村、八达岭长城、北京世园会、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百里山水画廊等旅游景点,有延怀河谷葡萄、延庆葡萄、延庆国光苹果、筒子肉、永宁豆腐等特产。

双职工二胎家庭的日常是怎么样的?

双职工二胎家庭的日常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点 夫妻两人工作时间相同和不同的情况下

两人的工作时间恰好是一起上下班,有午休的情况下,那么对于二胎家庭来讲,如果孩子已经上学,孩子的放学时间刚好是父母的下班时间,就非常合适接孩子回家做饭以及照顾孩子。但是这类情况下缺双职工父母比较忙碌,得不到好的休息。另一种情况就是双职工家庭双方错峰上下班,有利于错峰来照顾孩子,但是同时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会增加双方的重担。

第二点 孩子由爷爷奶奶带

大部分双职工家庭都是将孩子交付给双方的父母,他们带小孩,这样方便父母的工作。也方便了给予双职工父母休息时间,很多时候你要带孩子又工作的话,会很累。有的人说爷爷奶奶带会有弊端。但是,我想说父母愿意帮你带,你可以选择给,也可以选择不给。孩子交给谁来带,是你们做的决定。

第三点 家庭吵闹,充满欢乐

多个子女代表着家庭又增添了一份欢乐,二胎家庭容易发生吵闹,同时也互相帮助。长的二胎家庭应该充满欢笑,会因为独生子女而无聊。加上父母工作在外,对孩子可能缺少关心。二胎家庭刚好可以得到另一个孩子的关心,有利于培养孩子对别人的关心以及能接受到别人的关心而不产生自卑感。

所以不管是一胎还是二胎,家庭的日常由父母决定

最好的家风:小事原谅,大事商量,不争高低,不翻旧账!

北京市延庆区井庄镇果树园村

一概述

果树园村约建于清朝。也有一说,属明末,此说当据龙潭沟卧云寺推溯。卧云寺建于明代,因寺院使用的琉璃瓦、道砖,可认为这是皇家寺院,非皇家寺院是不准使用琉璃瓦的,现在在遗址仍可以找到琉璃瓦碎片。此话虽不足信,却也有佐证。

果树园村地处燕羽山西侧山脚,在延庆县城东南12公里,属井庄镇所辖行政村。北距二司村1公里,西北距柳沟村15公里,南至窑湾村7公里。距井庄镇政府36公里,村域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9亩,山地面积19022亩。村中燕羽山海拔1278米,旧称马鞍山。属于燕山系军都山脉。燕羽山峰峦层叠,沟壑纵横,植被丰茂,生态环境比较好。燕羽山处于半干旱半湿润过度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400至500毫米,无霜期170天左右。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在延庆开辟的最早的村庄之一,是“南山县政府”对敌斗争的前沿阵地。从1940年到1945年,果树园村的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涌现出刘景礼、刘广义、武万昶、武万恒、辛志永等一批优秀抗日干部。

全村共146户,292人,党员27人。有武万顺、武万财、辛志勇、司永春、康志恒、张玉财、刘栓牛、武爱虎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是武爱虎。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267万元,人均劳动所得9860元。

二经济建设

果树园村紧密围绕镇政府制定的“坚持生态立镇、打造休闲产业、推进民生工程、构建和谐井庄”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精品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采取有效手段,发展“燕羽山•牛肚宴”乡村旅游产业。同时,按照镇域规划,主要发展了四季玫瑰、萝卜、土豆等规模化种植,以突出观光功能,提升经济效益。果树园村2010年规划种植了玫瑰250亩,并于2013年又新增玫瑰300亩。种植了100亩的蔬菜,种植蔬菜不仅给果树园村带来了效益,也缓解了果树园村的就业问题。2012年果树园村希望引进新的经济作物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效益,经过反复研究考察,决定引进蕨菜进行种植试验。如果试验成功,果树园村将大规模推广,为农民拓宽增收渠道。

从2004年开始,果树园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特色“牛肚宴”,到2010年发展到3家,2011年7家,2012年12家。近年来,果树园村两委班子向优秀乡村旅游村学习,积极为民俗旅游的发展创造优越条件,重新整修路面,修建公厕,改造全村农家院,提高乡村旅游接待水平。果树园村的接客量与年俱增。全村年接客量约20万人,年净收入约200万,并且带动果树园村近43人就业。果树园村还有三户住宿户,年接客量在1万人左右,收入高达30万元。为丰富旅游内容,村两委班子多次开会,到外地考察学习。于2013年投入建设北京柳江生态有机农牧休闲观光园,将蛋鸡与果蔬种植微型化整合,打造种养结合休闲观光项目,使之成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进的观光园。

三新农村建设

1958年,果树园组建大食堂,全村人都到大食堂用餐。食堂地点在武振山、武振和家旧房,即大南井南侧。1960年解散。1962年,大队在村南(十九亩地)建猪场,由大队进行管理。1963年,大队从正东沟向果树园埋设缸瓦管,解决主村人畜饮水和灌溉,通水后数年,水管多处损坏,曾断流,六十年代后期,几次修复。1965年,村内选用武杰当赤脚医生,这是村医疗制度的首次建立。1976年,果树园通往柳沟的道路西移重修,沙石路面。旧道漕路被夷为平地。同年,村内购买**放映机(875毫米),每周为各生产队放映**,1981年报废入库。1991年至1992年,在南山坡村及果树园西山周围平整土地200余亩。1996年,村至柳沟的砂石路铺柏油。

九十年代,村内购置了电视转播设备,电话改为数字拨号。同期,村内绿化荒山6000余亩。进入新千年,安装了闭路电视线路,解决了电视接收信号弱的问题。2005年,硬化村内街道,街道安装太阳能灯。同年,重修村内文物—村庙。2006年,村办公室建成,二层,砖混结构。2008年,修建数字放映厅一个,在硬地打井一口(没出水)铺设自来水管道,上级给修垃圾房一个。2009年,从果树园至柳沟硬化水泥路,栽树500亩(南河套、西河套、北河套)在村河套打机井一口、安路灯60盏、打吊炕95铺。2010年,果树园村改厕96个、拆墙头收回占街面积300平米、修井房1座、修水塔1座、解决了果树园村长年的饮水问题,并且修建公厕一个、为游客的出行带来了便利的条件,水泥硬化路面5600平米,石头砌路面10400平米、垒花墙315米,补修200米。2012果树园村的粉刷工作完成。2012年果树园村结合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项目,对村里的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河道土石方开挖9179平方米、清理河道内垃圾800立方米;桥梁两侧堤防浆砌石加固,共计374米;河道绿化带建设6689平方米。

四社会建设

社会保险:近几年,全体村民都由村委会出资上缴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12年由于费用上升至100元每人,改由村集体给每位村民补贴50元;重大节日慰问困难党员群众,并为村民发放福利(油、米面等);贯彻我镇《促进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增收的实施意见》,设有生态护林员62名,保洁员10名;45岁以上男性和40岁以上女性全部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硬件设施建设:果树园村硬件设施齐全。村内现有文化大院1个,文化室1个,益民书屋1个,数字**放映厅1个,多媒体文化活动中心1个,农民田间学校1个,人口学校1个,人口理论学校1个,就业保障服务站1个,社区服务站1个,阳关浴室1个,妇女之家1个,计划生育协会会员之家1个,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电视、投影仪、音响等办公设备1套。果树园村还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网格化服务管理示范站,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播放站。

公共体育建设:村大队东边建设了一处占地100_的室外健身场,共安装了室外健身器材5件,其中:健骑机一台、椭圆机一个、直立健身机一台、伸背机一台、四位组合蹬力器一台。健身场的落成方便了村民的体育文化生活,有助于增强村民体质。

文化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果树园村的文化管理由村党支部或行政领导班子负责,或由村班子临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2007年,果树园村设群众文化专管员,2012年4月更名为群众文化组织员,全职负责村里的文化工作。群众文化组织员:武洪财(任职自2007年12月至2012年3月)、崔小亮(任职于2012年4月至今)。

村益民书屋:设在村委会,有房屋2间,建筑面积60平方米,有书籍1350册,其中:生活类图书240册,少儿类图书160册,政经类图书420册,综合类图书76册,文化类图书484册。村益民书屋每周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方便村民们积极学习文化科技知识。

妇女工作:村妇代会积极配合上级工作,认真开展每年四次的孕检工作,发放避孕用品,给独生子女家庭予以奖励。并且,按照全市和县妇联关于“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和妇女之家建设的有关要求,村妇代会在镇妇联和村两委的领导支持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坚持以服务凝聚力量,以活动扩大影响,主动抓住元旦、妇女节、母亲节、儿童节等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adsbygoogle=windowadsbygoogle||[])push({});

果树园村附近有柳沟村、八达岭长城、北京世园会、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百里山水画廊等旅游景点,有延怀河谷葡萄、延庆葡萄、延庆国光苹果、筒子肉、永宁豆腐等特产。

北京市延庆区井庄镇王仲营村

一概述

王仲营村,据史料记载为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时旗人跑马圈地时所形成的村落。村中大部分满族人口为清朝时满族正黄旗后裔,村中王姓满族村民大部分为努尔哈赤的奶娘所遗后人,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时将其编入正黄旗,享受特殊待遇。清初时,曾在王仲营村建立狩猎场,附近驻扎的士兵经常在此进行军事演习。因村民王仲最早于此定居,故名王仲营。

王仲营村位于延庆县城东南八公里处,东临玉泉山,南距东红山05公里,北距上新庄15公里,西距110国道15公里。村址地处延庆东南丘林地区。地势较平坦,海拔约734米。土壤为中性黄土。

1983年建村委会,辖域面积158平方公里。村落内主街呈东西走向。有76户,162人,有汉族,满族。姓氏以王、霍、张、闻为主,先祖从何处迁此定居,无考。村党支部建于1964年,先后霍恩荣、王朝关、霍恩启、霍尚才、霍尚德、王朝全、霍尚德、霍广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霍广才。有王朝发、王金柱、王朝生、王春华、张海峰担任村委会主任,有霍广才担任经济合作社社长。截止2012年,王仲营村共有居民59户,176人,其中劳动力80人,党员17人。

曾以种植玉米、高粱、谷子等粮食为主。200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53万元,人均收入55868元。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16万元,人均收入5885元。2011年,经济总收入3891万元。人均劳动所得为12460元。

二经济建设

20世纪60年代“人民公社化”时期,村里有土地838亩,以种植玉米为主,兼种植高粱、谷子。70年代为响应国家粮食亩产“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的号召,即亩产要分别达到400斤、500斤、800斤的要求,延庆地区属于亩产要达到400斤的地区,从那时起开始种种玉米和果树。2008年以后,村内开始重点发展五味子特色种植业和肉鸡养殖业。

(一)中草药特色种植业

王仲营村农业主导产业为中药材五味子特色种植业。王仲营村人口少、土地面积多,而且成方连片,有一定的水利灌溉基础。2007年村两委成员在村书记的带领下到辽宁大梨树考察,回来后,召开两委会讨论并通过,确定在王仲营村发展中药材五味子种植项目。2008年王仲营村开始种植五味子150亩,其中13户村民自己种植五味子共计78亩,村委会种植五味子72亩。2010年4月王仲营村成立了北京王仲营五味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由村委会牵头,合作社对五味子种植进行统一管理和销售。2010年五味子开始挂果,平均亩产干果达25公斤,亩产值007万元,共收入105万元,其中最高亩产干果达到110公斤,亩产值4400元。2010年4月王仲营村又发展五味子育苗基地50亩,2011年共出圃成品苗木6333万株,06元/株,共实现产值38万元,平均亩产值7600元。五味子种植作为王仲营村的主要产业之一,2011年被列入井庄镇“十二五”规划当中,以王仲营村为五味子种植基地,带动周边几个村产业发展,在110沿线种植五味子1000亩。

2011年,王仲营村在原有150亩五味子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五味子210亩,同时试种金银花90亩(其中套种菊花70亩)。目前,全村共种植中药材450亩。王仲营村还被县妇联评为“双学双比”示范基地,并给予扶持资金10万元。县科协也帮助王仲营村申报了“金桥工程”,并从多方面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同年,受中药材市场价格下跌等因素的影响,五味子价格由原来的42元/公斤下调到22元/公斤,五味子亩产干果627公斤,亩产值1380元,共收入207万元。

(二)肉鸡养殖业

2007年王仲营村筹建23栋肉鸡养殖小区,每栋每批可养鸡5000只,年出栏6批次,年出栏肉鸡70万只。2008年4月份肉鸡养殖小区建成并开始投入使用,其中9栋鸡舍由村民自己进行养殖,每户1栋,无偿使用。其余14栋以每栋1万元的租金对外承包。2011年肉鸡养殖总收入仅为2006万元。

三新农村建设

解放前村内房屋破旧,生活贫困。1949年,完成了土地改革,1952年成立了互助组,1953年成立初级社,1955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加入了人民公社,社员栽植果树60余亩。1968年,打机井一眼。2001年建立机械化砖厂一座、3间办公室。2007年建影视厅一座,2008年修建公共厕所两座,机井房1个。2010年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结合新农村五项工程建设的有利契机,共拆除了街道和空闲地上的私搭乱建及旱厕200余处,面积达200多平米;清除了各种积存垃圾300多立方;对全村23户的旱厕进行了改造,改成了水冲式厕所,厕所改造率100%,新农合覆盖率100%。粉刷墙面600多平米,建垃圾房1座,道路硬化2230米,5350平米,安装路灯32盏,修建健身广场400平方米,另修建430平方米的阳光浴室一座,烘干炉两座。

四社会建设

社会保险:近几年,全村56户村民176人上了医疗保险,重大节日为村民发放福利(油、米面等),有生态护林员3名,保洁员8名,45岁以上男性和40岁以上女性全部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体育设施:近几年,在村大队东边安装了健身器材,(8余件,漫步机一个,健骑机两个,强力压腿器一个,棋牌乐一个,转腰器一个跑步机一个,椭圆机一个,助木架一个)。方便了村民的体育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体质。

文化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王仲营村的文化管理由村党支部或行政领导班子负责,或由村班子临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2010年,王仲营村设群众文化专管员,2012年4月更名为群众文化组织员,全职负责村里的文化工作。群众文化组织员田世梅,任职自2010年12月起至今。

益民书屋:益民书屋设在村委会,有房屋1间,建筑面积16平方米,有书籍1800册,每周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村民们积极学习,文化科技知识逐步提高。

养老敬老:在2013年重阳节之际,王仲营村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开业。服务中心解决了村中32位60周岁以上老人的吃饭难问题,另外还为老年人设置娱乐室、图书室、休息室。王仲营村每年重阳节(老人节)都为老年人祝贺节日,以此来树立敬老村风。(adsbygoogle=windowadsbygoogle||[])push({});

王仲营村附近有柳沟村、八达岭长城、北京世园会、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百里山水画廊等旅游景点,有延怀河谷葡萄、延庆葡萄、延庆国光苹果、筒子肉、永宁豆腐等特产。

年轻人考公务员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一、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公务员工作相对稳定,福利待遇相对较好,收入相对稳定且有保障,这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

二、较小的工作压力和负担:相对于一些私营企业或是新兴的创业公司,公务员工作压力和负担可能相对较小。这对于一些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寻求平衡的年轻人来说是有吸引力的。

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公务员职业发展前景较好,有许多晋升的机会和职位,这为那些有职业规划和发展追求的年轻人提供了机会。

四、公共事业和社会责任感:许多年轻人愿意成为公务员,是因为他们希望为社会做出贡献,提供公共服务,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考公务员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原因和动机,但总的来说,年轻人考公务员是为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较小的工作压力和负担、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和公共事业和社会责任感等原因。

街道社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备,9个社区都建立了服务站,8个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办公用房均达到300㎡以上,其中7个已实现集中办公。区域内设有市级残疾人“温馨家园”、街道政务中心(社保所)、社区文化中心、安全教育基地、爱心家园、托老所,还有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个卫生服务站、1个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和7个党员活动分中心。投入资金近7万元,完成老年活动中心升级改造,新增床位6张、多功能按摩椅1台、腿部按摩器2台、椭圆机2台。加大就餐便捷服务力度,在北片社区新增老年餐桌2家,将三源里市场、静安市场2处群众口碑较好的主食厨房纳入居家养老服务商体系,为老年餐桌配发专用送餐包,便于为老年群体送餐上门。关爱老年群体身体健康,与左家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在辖区内开展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和眼病筛查项目。按照市级标准对老年餐桌进行规范管理,加大居家养老服务商评比考核力度,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开展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和眼病筛查两个项目,新开办2家主食厨房,提高为老服务水平。

北京市延庆区井庄镇二司村

一概述

古时柳沟为城官,为保卫城官,在土长城脚下设司,有司官,明中叶后建村,柳沟往东分别是头司、二司、三司、四司,一名司官一营兵,一个土城。一个营城城有东门、南门,东门运水,南门外是练兵场(现在戏台底下),明中叶后建村,二司村为二司。

二司村位于延庆城东偏南约12公里,南距果树园1.8公里,东北距三司1.6公里。村址地处山前洪积扇上,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约565米。土壤为淋溶褐土。1983年建村委会,辖域面积4.2平方公里。村落内主街呈东西走向。有111户,238人,均为汉族。姓氏以张、刘、王、高为主,先祖从何处迁此定居,无考。

村党支部建于41年,张兴、刘合太、王荣、刘汉青、张长锁、张付存、王宝学、刘汉良、张玉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徐广银。有王宝学、张永兰、刘长余、张玉萍担任村委会主任,现任村委会主任张景德。张永兰、高志存、陈文、张付存、张景德担任经济合作社社长。村两委共6人,两委班子制度健全,团结和谐,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明显;村两委的各项工作能够做到积极开展,村级工作运转有序。村内民风淳朴,群众基础好。村内共有党员19名。曾以种植玉米等粮食为主。

二经济建设

村址地处山前洪积扇上,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约565米。土壤为淋溶褐土。20世纪60年代“人民公社化”时期,村里有土地995亩,以种植玉米为主,兼种植高粱、谷子。70年代为响应国家粮食亩产“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的号召,即亩产要分别达到400斤、500斤、800斤的要求,延庆地区属于亩产要达到400斤的地区,从那时起开始种植小麦和水稻,种上果树。

截至2011年村域内耕地面积710亩。果园面积300亩。山场面积3000亩,其中有林面积约1700亩。本地区,以种植大田农作物(玉米)和林果为主,植被丰富,主要有荆条、酸枣等灌木;野生动物有野鸡、野兔等。

三新农村建设

解放前村内房屋破旧,生活贫困。1949年,完成了土地改革,1952年成立了互助组,1953年成立初级社,1955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加入了人民公社,社员栽植果树60余亩。

2005年,自来水改造3800米,修建排洪沟260米,在街北建桥一座2006年硬化街道3506米。2007年安装34盏路灯,在街道周边修建小墙538米,租赁荒山给黄继萌。2008年新建面积为6126平米的大队部一座。2009年修建柳沟到二司村进村路15公里。2010年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结合新农村五项工程建设的有利契机,共拆除了街道和空闲地上的私搭乱建及旱厕90余处,面积达100多平米;清除了各种积存垃圾200多立方;对全村的旱厕进行了改造,改成了水冲式厕所,厕所改造率100%,改水率100%;,粉刷墙面400多平米,建垃圾房1座,打水泥路面13547平方米,将使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安装节能灯路灯60多盏,解决夜晚出行问题。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二司村规划建设一个集村民休息娱乐和农民培训为一体的文化大院,利用村委会旧房改造,建设面积600多平米、投资近120多万元。

近年,全村绿化面积近万平米,栽植绿化树种及各种乔灌木20余种,其中有垂柳、白腊、五角枫、碧桃、榆叶梅、连翘、小叶黄杨等共计5000多株;种植花草2000多平米。

四社会建设

社会保险:近几年,全村73户农业户口村民190人全部上了医疗保险,重大节日为村民发放福利(油、米面等),有生态护林员1名,保洁员10名,45岁以上男性和40岁以上女性全部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体育设施:近几年,在村大队安装了健身器材,(20余件,漫步机一个,健骑机两个,乒乓球案子一个,强力压腿器一个,肩关节康复期一个,棋牌乐一个,转腰器一个,仰卧起坐一个,跑步机一个,椭圆机一个,助木架一个)。方便了村民的体育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体质。

文化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二司村的文化管理由村党支部或行政领导班子负责,或由村班子临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2010年,二寺村设群众文化专管员,2012年4月更名为群众文化组织员,全职负责村里的文化工作。群众文化组织员张金立,任职自2012年4月起至今。

(adsbygoogle=windowadsbygoogle||[])push({});

二司村附近有柳沟村、八达岭长城、北京世园会、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百里山水画廊等旅游景点,有延怀河谷葡萄、延庆葡萄、延庆国光苹果、筒子肉、永宁豆腐等特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329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