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康复问答|看图答疑,大家看看她的身体都有哪些问题

体态康复问答|看图答疑,大家看看她的身体都有哪些问题,第1张

问:博士你好,我的情况如下:面部不对称,眼镜戴起来—右边高,大小眼—左眼大,右眼度数比左眼深,高低肩—右高,感觉肩部和胸廓向左旋转骨盆侧,骨盆前倾,感觉骨盆向右旋转,平躺—右脚较外扩,右腿外八,右腿膝盖向内,大小脚掌—左脚大。我的问题能矫正吗,有什么方案可以改善这些问题

答:

从照片上能够发现的问题

1、骨盆歪斜,左高右低,与长短腿有关

2、骶髂关节不对称,右侧旋后,外扩,所以右腿较短,右腿较小,右脚外旋外八都与此有关

3、骨盆前倾,腹部松弛无力,臀肌受到抑制也与骨盆前倾有关

4、能看到的右侧大腿前群较发达,这与骶髂关节旋后有关,大腿后伸能力降低,臀肌受到抑制

5、脊柱S型侧弯,腰椎段偏向左,胸椎段偏向右,这与骨盆倾斜、长短腿有很大关系

6、肩膀左低右高,与脊柱侧弯形成的代偿有关

7、轻微的翼状肩胛,肩胛骨稳定性较差,内侧易出现疼痛

体态矫正的思路:体态矫正三步曲

1、平衡肌肉张力

2、改善动作控制

3、优化行为模式

具体方法

1、调整骨盆位置,改善长短腿,地基调整不好,上面肯定是歪的

搜我的新浪微博:长短腿矫正

2、矫正骨盆前倾

搜我的新浪微博:骨盆前倾自我矫正

3、矫正骨盆侧倾

(1)拉伸左侧腰方肌

拉伸左侧腰方肌

(2)激活右侧腰方肌

搜我的新浪微博:矫正骨盆侧倾

4、侧链拉伸,对脊柱两侧进行伸展

5、日常行为调整

避免跷二郎腿,尤其是右侧

避免站立时重心偏向右侧

避免单肩长时间背包

走路时收缩臀肌,减少骨盆左右晃动

减少用电脑时间,尤其是右手长时间控制鼠标

减少侧躺睡觉时间,最好平卧睡觉

以上只是根据照片给出的初步矫正方案,具体问题还需具体对待。

一、头型的测量 (一)实验原理 人的形态体形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但是环境因素也影响着形态体形的多样化。根据人类学的研究,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短头化现象,头型有逐步园头化的趋势。研究表明,头型具有同血缘家族和同民族的类似性,但是同民族不同居住环境其头型也有所不同,而营养水平的高低对头型的园头化也有一定影响。根据人体测量的标准测量点表,收集我国大学生头型数据,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对头型形成的影响。 (二)测量工具 弯角测径规,数码相机。 (三)测量方法和指标 1、头长的测量 测量部位:眉间点到枕后点之间的距离 测量方法:受测者取坐姿,身体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测量者站在受测者的侧面进行测量。 2、头宽的测量 测量器具:弯角测径规 测量部位:左右头侧点之间的距离 测量方法:受测者姿势同山。测量者站在受测者前面进行测量。 3、头长宽指数 头长宽指数=头宽/头长×100 4、马丁四分法 长头型 X ——754 中头型 755——809 园头型 810——854 超园头型 855——X 2、头型测量:采用马丁四分法,详见测量办法。 3、数据分析:将数据根据性别、民族、居住地分为不同的组,采用t检验对比男女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南北不同温度条件下头型是否有区别。(t检验属统计学方法,将在卫生统计学中详细讲授,目前统计方法学部分由教师统一来做) 二、的性别差异观察与测量 (一)实验原理 骨骼性别的鉴定,无论在人体测量学上或是法医学上,都是重要的事情。现代人的两性差别在骨骼上表现得不如化石人那样明显。对于性别特征显著得骨骼进行鉴定,并不是难事。但是对于一些特征不显得骨骼,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在大量得骨骼材料中,总有一部分骨骼的特征处于男女两性变异范围得重迭部分而难于辨认。单就颅骨(缺下颌骨)决定性别,一般有80%的标本可以确定,有下颌骨时可达90%,如再有其他的骨骼,特别是骨盆来帮助鉴定,则可以确定的标本可达95%以上。未成年骨骼的性别鉴定比成年骨骼为困难。所有的性别差异几乎都是相对的,很难用绝对值来表示。一般来说,男性颅骨比女性颅骨较为粗壮。男女主要骨的性别差异见表1、2、3。通过对颅骨、骨盆等标本的观察,判断标本的性别,加深对骨学标本的认识,并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表1、男女性颅骨的性别差异 男性 女性 较大而重,骨壁较厚 小而轻,骨壁较薄 颅腔较大 较小 肌嵴及肌线强烈发育 发育较弱 脑颅欠膨隆 较膨隆 颅骨较向后倾斜,凸度较均匀 额鳞下部较陡直,上部突然向后上弯曲 额结节、顶结节均欠明显 显著 颅面宽指数大 指数小 面骨较大 较小 面高宽指数大,即面部较狭长 面部较低矮 眉间和眉弓强烈发育 较弱 眶上缘较厚 较薄 犁状孔较高、较狭 较低、较宽 上齿槽突较高 较低矮 牙齿较大 较小 颧骨较高、较粗壮 较低,较薄弱 颧弓较粗 较细 颞骨鼓部较大 较小 颞骨乳突较大,乳突上嵴显著 颞骨乳突较小,乳突上嵴发育较弱 茎突、蝶骨嵴、翼突、枕髁均较粗壮 都较细弱 枕外隆凸、项上线等均粗大 都不明显 枕大孔较大 较小 鼻后孔相对较小 较大 表2、男女下颌骨的性别差异 男性 女性 较大、较厚、较重 较小、较薄、较轻 下颌体较高、尤以联合区为明显 较低 下颌支较宽 较狭 下颌角区较粗糙,往往外翻 较细致 下颌角角度较小 较大 关节突较壮实 较细弱 颏突较重,往往近于方形 较小而欠凸出 表3、男女骨盆的性别差异 性状 男性 女性 耻骨弓 夹角较小 较大 坐骨耻骨支 稍向外翻 显著外翻 联合部 高 较矮 闭孔 大,较近卵圆形 较小,较近三角形,相对较宽 髋臼 大,较朝外侧方 较小,较朝前方 坐骨大切迹 窄而深 宽而浅 髂骨 高,较为陡直 较低,上部较向外张开 骶髂关节 大 较小和较斜 耳前沟 不常有 较常见和发达 骶骨 较高而窄,可有五节以上 较短而宽,上部曲度较小,骶岬较显,一般为五节 整体骨盆 粗壮,肌嵴明显 较细致 骨盆缘 心形 约呈圆形或椭圆形 真骨盆 较小 较斜、较浅和较大 (二)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弯角测径规,数码相机。 (三)观察测量方法与指标 1、颅骨及下颌骨的观察:将颅骨置于法兰克福平面(简称FH平面,又称为眼耳平面,由三点组成,即两侧外耳门上缘点和左侧眶下缘点构成的平面。如果左侧眶下缘点损坏,可用右侧眶下缘点),然后进行观察及测量,对各项指标进行记录。 2、骨盆的观察测量:将骨盆置于解剖学标准姿势,然后进行观察及测量,对各项指标进行记录 3、对于各项指标,应尽量采用定量数据进行描述,对于描述性数据应采用基本统一的标准。

临床上骶骼关节炎可以分为骶骼关节结核性关节炎、致密性骶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创伤性骶骼关节炎、脊柱炎性骶髂关节炎、牛皮癣性骶髂关节炎、急性化脓性骶髂关节炎、布病性骶髂关节炎等。

临床表现:

骶髂关节炎主要症状在骶髂关节区疼痛、压痛、叩击痛,根据不同病因,存在不同的临床表现:

1

、结核性骶髂关节炎:患者午后低热,腰臀疼痛,骶髂关节前方可出肿痛或波动,有的破溃形成窦道。

2

、致密性骶髂关节炎:关节部位的骨密度增高,常发于青年女性,多为单侧,也有双侧者。

3

、强直性脊柱炎之骶髂关节炎:是该病的早期阶段,病变多为双侧,青年男性多发,早期关节面骨质破坏,而关节间隙增宽,晚期关节间隙模糊不清,个别有骨性融合,脊柱呈竹节状改变

4

、创伤性骶髂关节炎:多有明显外伤史,疼痛局限于骶髂关节局部。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分骶骨底、侧部、骶骨尖、盆面和背侧面,呈倒三角形,构成盆腔的后上壁,其下端为骶骨尖,与尾骨相关节,上端宽阔的底与第5腰椎联合形成腰骶角。骶骨盆面凹陷,背侧面后凸,以增加骨盆容量。骶骨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长而窄,女性短而宽,以适应女性分娩的需要。一、骶骨底前缘突出,称骶骨岬骶骨底上面的卵圆形骨面即第1骶椎体的上面,与第5腰椎椎体的下面形成腰骶关节。底的两侧平滑,名骶翼。骶骨的两侧上部粗糙,为上3个骶椎横突相愈合所致,该部呈耳郭状,又称耳状面,与髂骨相应的关节面形成骶髂关节。耳状面下缘的位置多位于第3骶椎中部及下部,但可高至第2骶椎或低至第4骶椎上部。骶髂关节的高度并不直接与骶骨高度相关,高而长的骶骨,骶髂关节可以短,而低而短的骶骨,骶髂关节可以长。骶骨的侧缘在骶髂关节以下窄薄部分为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附着处。

髋骨由三部分组成:髂骨,坐骨和耻骨。出生时,这三部分被透明软骨分开。它们在髋臼中的软骨的Y形部分中彼此连接。到青春期结束时,三个区域将融合在一起,到25岁时它们将硬化。这两个髋骨在耻骨联合处彼此融合。胯骨是一个大的不规则骨,从中心向上面和下面不规则膨胀。在一些脊椎动物(包括青春期前的人类)中,它由三部分组成:髂骨,坐骨和耻骨。

两个髋骨在耻骨联合处连接,并与骶骨和尾骨(脊柱的骨盆部分)一起构成骨盆的骨骼组成部分,即围绕骨盆腔的骨盆带。它们在骶髂关节处与骶骨连接,骶骨是轴向骨架的一部分。每个髋骨通过大的球窝关节连接到相应的股骨(大腿骨)(形成下肢骨骼和轴骨架之间的主要连接)的臀部。

能够使处于缓解期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达到自我康复和锻炼,能够缓解疼痛。本方法除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康复锻炼外,对腰肌劳损、腰椎小关节紊乱、骶髂关节病症等亦有一定的康复治疗作用。

工具/原料

硬板床或者是瑜伽垫

1方法一、半俯卧撑准备姿势:俯卧位,双手置于肩部两侧,掌心向下,全身放松。动作要领:以两髋部为支点,双上肢逐渐用力撑起身体上部,使腰脊柱后伸。待双臂完全伸直后略停片刻,然后松臂撤力,使身体回落,恢复至准备姿势。功效:缓解腰部肌群紧张,改善腰椎生理曲度。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腰肌劳损、骶髂关节后脱位、平腰畸形等病症。注意事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骶髂关节前脱位、腰椎滑脱、腰痛较剧者禁用。

2方法二、弓虫伸腰准备姿势:俯卧屈膝位,两臂前伸,掌心向下,全身放松。动作要领:两臂沿床面后移,肘关节屈曲,以肘膝部为支点,肩髋部为轴,支撑起身体,同时屈膝屈髋至极限,使臀部后坐,腰部后弓。略停片刻后,使身体重心前移,腰部向下,双肘臂沿床面前移,使脊柱从腰到背、颈依次伸展,身体回落恢复预备姿势。功效:调整脊柱的屈伸活动,恢复生理弯曲,放松背腰部肌肉,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肩、肘、髋、膝关节的活动度。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关节突综合征、骶髂关节炎等病症。注意事项: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腰椎滑脱、椎弓根骨折、腰痛剧烈者禁用。

3方法三、直腿抬高准备姿势: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下,全身放松。动作要领:单侧下肢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缓缓抬起,当抬高至最大限度时,稳定片刻,然后缓慢下落,恢复至准备姿势。可单侧肢体操作,也可双侧交替操作。功效:缓解腰痛,减轻下肢麻木,恢复腰肌及下肢力量。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腰肌劳损、骶髂关节炎等病症。注意事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急性腰扭伤、腰椎滑膜嵌顿者慎用。

4方法四、垫拳摆髋准备姿势:仰卧位,屈膝屈髋,两腿并拢。双足掌着于床面,双手握拳置于腰部脊柱两侧(拳背朝上,示指、中指、无名指掌指关节背侧与腰部竖脊肌外缘相接触)。动作要领:双下肢主动发力进行左右摆动,使垫于腰部两侧的双拳对腰部及局部穴位形成局部性按压刺激,在摆动的过程中可根据需要上下移动双拳,调整刺激的部位。本法也可单侧使用。功效:缓解腰部板结症状,减轻腰部疼痛,调整腰骶部小关节紊乱等。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骶髂关节后错位、腰肌劳损、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注意事项:腰椎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急性腰扭伤者禁用。

5方法五、运髋舒腰准备姿势:仰卧位,一侧上肢屈肘抬肩将小臂置于枕后部,另一侧手臂伸直,双下肢伸直放松。动作要领:将置于头后同侧的下肢屈髋屈膝,外展外旋髋关节至最大限度时伸髋伸膝,然后再屈髋屈膝并略内旋髋关节,使髋关节得到圆周式运转。可两侧交替操作,也可单独一侧操作。功效: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度,增加同侧腰部肌肉力量,恢复肌肉外平衡,改善下腰痛症状。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臀上皮神经炎等病症。注意事项:髋关节疼痛较剧、急性腰扭伤、髋关节脱位、髂胫束损伤者慎用。

6方法六、侧方击拳准备姿势:仰卧位(以向左方击拳为例),左上肢伸直置于体侧,左下肢伸直放松,右上肢屈肘握拳,右下肢屈髋屈膝,足掌置于床面。动作要领:右拳经体侧向身体的左侧击出,击拳的同时要带动身体向左侧扭转,右足则踏床助力,当拳势击尽,略停片刻,然后身体右转,顺势收回击出的右拳,恢复预备姿势。右侧同之。功效: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腰部肌群紧张,增加腰椎活动度。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腰椎滑膜嵌顿等病症。注意事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急性腰扭伤等禁用。

7方法七、撑体震腰

准备姿势:仰卧位,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下,双下肢屈髋屈膝,足掌置于床面。动作要领:双手臂微用力上撑,使腰臀部离开床面3~125px,略停片刻,放松腰臀部,使其自然落于床面,以震荡腰部。功效:松解粘连,调节脊柱小关节紊乱,缓解下腰部麻木症状。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腰椎小关节紊乱等病症。注意事项:腰椎结核、肿瘤,严重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者禁用。

8方法八、飞燕点水准备姿势:俯卧位,两臂平放于身体两侧,双下肢伸直。动作要领:以腹部为支撑点,双下肢尽力后伸的同时,头与身体上半部尽力上抬,像燕子点水一样,俗称“两头翘”。本动作可反复操作数次。因难度较大,应酌情练习。功效: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减少腰背部肌肉、韧带、小关节、椎间盘等受力,恢复腰部前后软组织协调平衡。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腰肌劳损、骶髂关节后脱位等病症。注意事项:腰痛较剧、腰部活动受限、腰椎后弓、骶髂关节前脱位者禁用。

注意事项

患者可根据身体状况及病情的需要,选择本方法进行锻炼,每个术式动作做4、8或16次,亦可选择适于自己的术式反复为之。每日锻炼1~2次,每次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

想了解更多实用的锻炼和食疗方法?百度一下毕尧卿帮您彻底摆脱腰椎骨病的困扰哦!

第三单元:上下肢骨及其连结

第一节:上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

1、上肢带骨

(1)锁骨:呈∽形,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有两端即内侧胸骨端、外侧肩峰端,两面即上面光滑、下面粗糙。

(2)胛骨:为三角形扁骨,平对第2至第7肋。有三角即外侧角、上角、下角,有三缘即内侧缘、外侧缘、上缘,有两面即前面、后面,主要结构有盂上下结节,鹘突、肩胛冈、冈上下窝、肩胛下窝、肩峰

2、 肢自由骨

(1)肱骨:长骨,一体两端,主要结构:上端有肱骨头、解剖颈、大小结节,肱骨体有三角肌粗窿、桡神经沟,下端有肱骨小头、肱骨滑车、桡窝、冠突窝,鹰嘴窝、内上髁、外上髁、尺神经沟。

(2)桡骨:长骨,一体两端,主要结构:桡骨头、桡骨颈、桡骨粗窿、滋养孔、尺切迹、桡骨茎突。

(3)尺骨:长骨,一体两端,主要结构:滑车切迹、冠突、鹰嘴、桡切迹,尺骨粗窿、尺骨头、尺骨茎突。

(4)手骨:

1)腕骨:短骨,共8块,桡侧→尺侧,近侧列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2)掌骨:长骨,共5块。桡侧→尺侧为第Ⅰ~Ⅴ掌骨。

3)指骨:长骨,共14块。

(二)上肢的关节

1、上肢带骨的关节

(1)胸锁关节:

1)组成:锁骨的胸骨端与胸骨的琐切迹及第一肋软骨

2)特点:

①为上肢骨与躯干骨之间唯一关节

②为鞍状关节

③关节囊坚韧,有关节盘。

3)运动形式:使锁骨向前、后、上、下和旋转以及环转运动。

(2)肩锁关节

(3)喙肩韧带:架于肩关节上方,可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2、自由上肢的关节:

(1)肩关节:

1)组成: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连接构成。

2)特点:

①典型的球窝关节。

②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与周围有盂唇附着。

③囊的上壁有喙肱韧带加强,上壁和前后壁有腱纤维编入,下壁没有韧带和腱纤维加强故肱骨头易向下脱位。

3)运动形式: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做多轴运动,可做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及环转运动。

(2)肘关节:

1)组成:

①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连接构成。

②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头关节凹连接构成。

③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头环状关节面与尺骨桡切迹连接构成的。

2)特点:

①为复合关节,上述三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

②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由韧带加强(内侧为尺侧副韧带,外侧为桡侧副韧,

桡骨环状关节面有桡骨环状韧带。

③关节囊后壁最薄弱,故常见的脱位为后脱位。

3)运动形式:可做屈、伸、旋前、旋后运动。

(3)前臂骨的关节

1)前臂骨间膜:为一坚韧的纤维膜,连接尺骨和桡骨的骨间缘;前臂处于旋前、旋后的中间位时,骨间缘之间的距离最大,所以前臂骨折时须将前臂固定于中间位。

2)桡尺远侧关节:由尺骨头的环状关节面与桡骨的尺切迹构成。

3)桡尺近侧关节:已讲的2)与3)为联合关节,可做旋前、旋后运动。

(4)手关节

1)桡腕关节

①组成:由桡骨下端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共成为关节窝和由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的上面共成的关节头连接构成。

②特点:为典型的椭圆关节;关节囊松弛、周围有韧带加强。

③运动形式:可做屈、伸、收、展、环转运动。

2)腕骨间关节

3)腕掌关节:

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一掌骨底构成,是典型的鞍状关节,关节囊宽松,可做屈、伸、收、展、环转运动及对掌运动。

4)掌骨间关节

5)掌指关节

6)指骨间关节

(三)上肢的骨性标志:

锁骨 肩峰 肩胛冈 喙突 肱骨小结节 肱骨大结节 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 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 舟骨结节、大多角骨结节、豌豆骨、钩骨

第二节:下肢骨及其连接

(一)下肢骨

1、下肢带骨:

(1)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合成。

①髂骨:分为肥厚的髂骨体和扁的髂骨翼,构成髋臼上2/5,主要结构有髂嵴、髂前上棘、髂前下棘、髂结节、髂后上棘、髂后下棘、髂窝弓状线、耳状面、髂粗隆。

②坐骨:分为坐骨体、坐骨支,构成髋臼的后下2/5,主要结构有坐骨棘、坐骨大切迹,坐骨小切迹、坐骨支、坐骨结节。

③耻骨:分为一体两支,构成髋臼前下1/5,主要结构有髂耻隆起、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耻骨嵴、闭孔。

2、自由下肢骨:

(1)股骨:是长骨,分为一体两端,主要结构有股骨头、股骨头凹、股骨颈、大转子(外上方)、小转子(内下方)、转子间线(前面)、转子间嵴(后面)、臀肌粗隆、滋养孔、内侧髁、外侧髁、内上髁、外上髁、收肌结节。

(2)髌骨:全身最大的籽骨。

(3)胫骨:是长骨,分一体两端,主要结构有:内侧髁、外侧髁、髁间隆起、胫骨粗隆、比目鱼肌线、滋养孔、内踝、腓切迹。

(4)腓骨:是长骨,分一体两端,主要结构有:腓骨头、腓骨颈、外踝。

(5)足骨:由跗骨、趾骨和跖骨组成。

1)跗骨:共7块,属于短骨。跗骨可分为近侧和远侧两列,近侧列包括跟骨、距骨和足舟骨;远侧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和股骨。

2)跖骨:属于长骨,共5块。桡侧→尺侧为第Ⅰ~Ⅴ跖骨。

3)趾骨:属于长骨,共14块。

(二)下肢的关节

1、下肢带的关节:

(1)耻骨联合

(2)骶髂关节

(3)闭孔膜

(4)骶结节韧带

(5)骶棘韧带

上述两条韧带与坐骨大、小切迹分别围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为血管、神经的重要通道。

(6)骨盆:

1)组成: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相连接而成的骨环,以界线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小骨盆分为骨盆上口、骨盆下口和骨盆腔。

骨盆上口即界线:由骶岬、骶翼、髂骨弓状线、耻骨梳、耻骨嵴和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

骨盆下口由尾骨尖向两侧经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

2、自由下肢的关节

(1)髋关节:

1)组成:由股骨头髋臼连接构成。

2)特点:

①是典型的杵臼关节,髋臼周围附有髋臼唇。

②关节囊紧张而坚韧,在前面达转子间线,后面紧包纳股骨颈内侧2/3,而外侧1/3露在囊外,故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囊外之分。

③周围有韧带加强:髂骨韧带、耻骨韧带、坐骨韧带、股骨头韧带。

3)运动形式:可做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运动幅度远不及肩关节。

(2)膝关节:

1)组成: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2)特点:

①关节囊薄而松弛,周围有韧带加强,即外侧有腓侧副韧带,内侧有胫侧副韧带、帼斜韧带。

②囊内有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分别防止胫骨前移和胫骨后移。 ③囊内有内侧半月板(呈C形)和外侧半月板(呈O形),加强了膝关节的稳定性

3)运动形式:主要为屈、伸运动,在半屈膝时还可做轻度的旋转运动。

(3)小腿骨间关节:

1)胫腓关节:由胫骨外侧髁后下方的腓关节面与腓骨头关节面构成。

2)胫腓两骨的下端借韧带形成连接。

3)小腿骨间缘。

(4)足关节:

1)距小腿关节(又称踝关节):

①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和距骨滑车连接构成。

②特点:周围有许多韧带加强。

③运动形式:可做伸(背屈)和屈(跖屈)。

2)跗骨间关节:包括距下关节(又名距跟关节)、距跟舟关节、跟 关节。距下关节和距跟舟关节在功能上是联合关节,表现为做内翻和外翻运动。

3)跗跖关节

4)跖骨间关节

5)跖趾关节

6)趾骨间关节

足弓:

1)形成:跗骨和趾骨借关节和韧带,并且借肌的牵拉形成向上隆起的穹隆称为足弓。

2)足弓可分:

①纵弓:

ⅰ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足舟骨、三块楔骨和内侧跖骨连

接构成

ⅱ外侧纵弓:由跟骨、 骨和外侧两个跖骨连接构成

②横弓:由 骨 、三块楔骨构成。

3)作用:是个有弹性的“三足架”,起了缓冲作用,以保护体内的器官特别是保护脑免受震荡,同时有利于行走、弹跳等运动。

(三)下肢骨的骨性标志: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结节、耻骨嵴、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头、髌骨、股骨内侧髁和外侧髁、胫骨内侧髁和外侧髁、胫骨前缘及内侧面、腓骨头、内踝、外踝、跟骨结节、舟骨粗隆、第ⅴ跖骨粗隆。

  其实在生活中,能够解决骶髂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不过只有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对症治疗,就一定可以帮助患者早日治愈此病。一般对于双侧的骶髂关节炎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还是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和改善,恢复正常是很有可能的。

  第二、骶髂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理:中药离子导入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利用单向的调制中频脉冲电流, 将药物离子导入体内, 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

更好的发挥药物的作用,。同时,中频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局部深处, 使肌肉发生有规则和无规则的各种收缩、按摩运动。通过对神经的刺激减轻疼痛感觉,

加快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 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放松肌肉、舒通经络的作用,最终达到药物治疗和中频电疗的双重目的。

  优点:1、中药成份更加丰富——添加了多味名贵中草药,经过科学提炼后,将精华成分锁定,对患者病灶所提供的营养成分增加80%

  2、离子导入安全、快速——用电脑中频及自配处方中药离子导入病灶。对身体无任何创伤,药物直接渗入肌体,快速起效。经过一定疗程治疗后,效果显著。

  3、无需住院,不开刀——治疗过程在院内完成,但患者无需住院,遵医嘱按疗程来院治疗,免除开刀之苦。

  4、费用低廉——在治疗成功的前提下,费用较传统开刀手术降低80%以上,大量节省患者开销。

脊柱的损伤及病变在骨科中属于很常见的问题,熟悉脊柱的解剖是每个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在了解解剖的基础上,才能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今天重点给大家介绍脊柱的相关解剖知识,值得学习借鉴!

应用解剖

(一)基本概述

1综述:

人类幼年时椎骨共有33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随年龄增长5块骶椎合成一块骶骨, 4块尾椎合成一块尾骨。

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2功能

支持人体

传导负荷

运动

维持稳定

保护脊髓的功能

六个自由度的灵活运动

3解剖位置

冠状面 (额状面) – 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矢状面-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分-正中矢状面 – 将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

横断面 (水平面或轴面) – 将身体分成上下两部分

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渐加宽,第2骶椎最宽

侧面观:可见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颈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后。

后面观:颈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胸椎棘突细长,斜后下方。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

(二)椎骨的基本形态及结构

生理弯曲:

颈椎前凸 20°- 40°胸椎后凸 20°- 40°

腰椎前凸 30°- 50°

骶骨后凸倾斜

骨组织类型:

A皮质骨:

坚硬,主要位于骨的表面

提供骨的强度,良好的固定点

哈佛氏系统

B松质骨:

较软,大部分位于骨的内部

提供强度和细胞储存的场所

骨小梁,海绵状或蜂窝状

脊椎结构

关节突

脊椎峡部

间盘

终板

软骨终板

骨性终板

骨突环

椎弓根切迹

椎间孔,神经根出口

(三)各段椎骨的特征

1颈椎

根据解剖形态的差异,颈椎被分为上颈椎 (C1~2) 下颈椎 (C3~7)

椎体小、有横突孔、棘突分叉、上下关节突近似水平位、椎孔较大且多呈卵圆形

A上颈椎:

颈枕关节——无间盘

寰椎 (C1)——与颅骨 (C0) 和枢椎 (C2)形成关节

寰枢关节——无间盘

枢椎 (C2)——与C1和C3形成关节

寰椎:

呈环状,无椎体

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第7颈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

寰枢关节:

在寰枕连接部,大部分运动功能为前屈—后伸和侧屈

在寰枢关节,近50%的头部旋转运动发生于此

寰枢关节稳固性的结构:关节囊、寰枢前膜、寰枢后膜、覆膜、寰椎十字韧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等。

枢椎 :

齿状突——寰椎的旋转中心

横突——横突孔、椎动脉、神经根沟

侧块,较大

关节面

棘突 (分叉)

B下颈椎(C3 -C7)

一般前凸 20° -40 °

每个患者单独评估

所有节段都有间盘

关节(过渡)C5-6-7

-高运动性

-损伤风险增加

3-7颈椎椎体上面外侧缘的椎体钩与相邻椎体形成钩椎关节,增加颈椎稳定性,防止上一颈椎及椎间盘移位。

椎骨突起 (C7)

大而长的棘突

解剖标志

2胸椎

椎体——T1 到 T12体积递增

椎弓根——直径小

椎板——垂直 “叠瓦”排列

棘突——长,重叠,突出向下

椎间孔——大,降低神经受压风险

关节突

肋骨横突关节面

肋骨和胸椎构成胸廓的骨性结构,限制胸椎运动

连接部-C6 - T2

-T11 - L2

-邻近节段更易损伤

浮肋在 T11 -T12

3腰椎

椎体:L1 ~L5 体积递增

椎弓根:比胸椎长和宽,椭圆形

棘突:水平,方形

横突:比胸椎小

椎间孔:大,但神经根受压风险增加

椎孔:大得能够容纳马尾和神经根

腰段椎管的形状:从上而下为卵圆形----三角形---三叶形

4骶椎

5骶尾椎

6髂骨

自体骨移植取骨部位

髂嵴后部可用于棒结构的附加支持和固定 (骶髂固定)

(四)椎骨间连接

1韧带:

坚韧,纤维组织连在骨,软骨或其他结构

当应力加大到移动的最大范围后起作用

高弹性保护关节

在相邻椎骨的椎弓之间的叫椎弓间韧带,由弹性结缔组织构成,呈**,故又称黄韧带。

在各棘突之间、各横突之间,分别生有棘间韧带和横突间韧带。

在椎骨前面的是前纵韧带,上连枕骨大孔前缘,下达骶骨(S1或2)前面,紧贴椎体和椎间盘前面,厚实而坚韧。椎体后面的后纵韧带长度与前纵韧带相当,与椎体相贴部分比较狭细。

在棘突尖上还有一条上下连续的棘上韧带,在胸、腰、骶部紧贴棘突末端,至颈部则呈板片状,为项韧带。

2椎管及内容物

1)椎管:由椎骨的椎孔、骶骨的骶管和椎骨之间的骨连接共同构成的骨纤维管,上接枕骨大孔与颅腔相通,下达骶管裂孔而终。其内容有脊髓、脊髓被膜、脊神经根、血管及少量结缔组织等。

椎管壁的构成:

前壁:椎体、椎间盘、后纵韧带

侧壁:椎弓根、椎间孔

后壁:椎板、黄韧带

椎管形态:在横断面上椎管各段的形状及大小存在差异

颈段:呈三角形

胸段:呈圆形,以第4~6胸椎处最为狭窄。

腰段:形态不一

-第1、2腰椎处 多呈圆形或卵圆形

-第3、4腰椎处 多呈三角形

-第5腰椎处 多呈三叶形

椎管分区:

根据椎管的形状和椎管内容物的配布是相关的,一般将椎管分为两部分即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

A中央椎管由脊髓及其被膜所占位置。

B神经根管:指椎管外侧部脊神经根所占部位,临床上又称侧隐窝。其前壁椎体和椎间盘后外侧,后壁为上关节突、黄韧带,外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

腰段神经根管与下述结构的关系:

腰段椎管侧隐窝明显。

盘黄间隙即椎间盘 与黄韧带之间的间隙。

上关节突旁沟。

椎弓根下沟。

2)脊髓

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

上段颈髓(C1~4)与同序数椎骨同高

下段颈髓(C5~8)和上段胸髓(T1~4)较同序数椎骨高一个椎体

中段胸髓(T5~8)较同序数椎骨高2个椎体

下段胸髓(T9~12)较同序数椎骨高3个椎体

腰髓(L1~5)平对第10、11胸椎

骶、尾髓(S1~5、Co)平对第12胸椎和第1腰椎。

脊髓被膜及被膜间隙:

脊髓被膜(外→内):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

被膜间隙(外→内):硬膜外隙、硬膜下隙、蛛网膜下隙

3)脊柱静脉

椎静脉系的静脉结构特征是壁薄、无瓣、吻合很多。

椎外静脉丛:椎外前静脉丛和椎外后静脉丛

椎内静脉丛:椎内前静脉丛和椎内后静脉丛

椎间静脉

椎体静脉

脊髓静脉

3椎间盘

占脊柱全长约1/4,颈、腰段最厚

运动节段的纤维软骨连接

出现在 C2-C3 到 L5-S1

可以压缩,拉伸和旋转运动

体内最大无血结构

前柱承担80%的应力,中柱和后柱承担20%应力

1983年Denis提出三柱分类概念,提出脊柱的稳定性有赖于中柱的完整,而并非决定于后方韧带复合结构。Denis提出三柱分类,将脊柱分为前、中、后三柱: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前二分之一、椎间盘的前部。

中柱:椎体后二分之一、后纵韧带。

后柱:关节突、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

髓核:

位于中央部分

黏液胶冻样物质

含水量高

抵抗轴向压力

纤维环:

间盘的外边部分

薄片组成

多层胶原纤维

-30°倾斜

-邻近层反向

对抗各方向剪力

最大的无血管组织

营养来自终板的扩散

扩散障碍导致椎间盘退变

寰椎与枢椎之间,骶椎尾椎之间不存在椎间盘,所以全身的椎间盘只有23个。它们均位于两个椎体之间。胸椎间盘最薄,腰部的椎间盘最厚,约为9毫米。

4关节突关节

颈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水平位。

胸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冠状位。

腰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矢状位。

枕颈关节:

寰枢关节:

关节面:

钩椎关节:

肋横关节:

腰骶关节:

骶髂关节:

影像解剖

1经椎弓根的横断层面:

断面经过的部位:椎弓根

主要特征:椎管为完整性骨环,由椎体、椎弓根和椎弓板构成

2经椎体下部的横断层面:

断面经过的部位:椎弓根下方的椎体

主要特征:椎管为不完整的骨性环,其断开处为椎间孔上部。

经过不同部位的椎间孔上部的结构不同,颈段主要为椎间静脉,胸、腰段主要为脊神经根。

3经椎间盘的横断层面:

断面经过的部位:椎间盘

主要特征:椎管呈不完整的骨性环,其断开处为椎间孔下部,不同部位椎间孔下部经过的结构不同,颈段主要为脊神经根,胸腰段主要为椎间静脉。

4椎管及内容物

硬膜外脂肪:低密度影

硬脊膜囊:呈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CT平扫不能区别硬脊膜囊、脑脊液和脊髓。

椎内静脉丛:位于硬膜外间隙内,在CT平扫上不能单独显示,增强扫描呈点状高密度影。

脊髓:位于椎管中心呈中等信号影

脑脊液:

T1WI上呈低信号;

T2WI上呈高信号影。

脊神经根:中等信号条状或圆点状影。

硬膜外脂肪组织:

T1WI上呈连续条状或带状高信号;

T2WI上呈中高信号。

椎内静脉丛:呈网状略低信号影。

椎间孔:位于椎管前外侧,其内的脊神经根呈软组织密度,周围有低密度的脂肪组织环绕

充填椎间孔的脂肪组织呈高信号;

行走于其中的脊神经根呈圆形、长圆形低或等信号影

椎间盘:呈软组织密度影,CT值为70±5HU,不能区分髓核和纤维环

髓核:T2WI上呈较高信号

纤维环:T1WI和T2WI上均显示为低信号

sharpey纤维:T1WI和T2WI上均显示为低信号

透明软骨板:T1WI和T2WI上均显示为低信号

脊椎韧带:

前、后纵韧带均较薄,CT上不能单独显示。

黄韧带较厚(正常时≤3 mm),位于椎板和关节突的内侧面,密度高于硬脊膜囊和硬膜外脂肪,显示较清晰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也呈细条状软组织密度影。

椎旁软组织:CT上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结构,CT值约40HU~50HU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461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