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钢琴有什么方法提高手指的力量和灵活

弹钢琴有什么方法提高手指的力量和灵活,第1张

下臂弯曲,以肘部到第三指尖为轴心线做回转动作。掌部保持和弦谈奏的姿势,五指伸展,动作应该柔软、缓慢,回转幅度相当于八分之一的圆周。使手臂动作始终围绕着想象的轴心线进行。两臂轮流进行。手心向内,腕部上下活动(恻向动作)。

轻轻握拳,然后用力伸开手指,使其往后展,初期本练习可做数十次,以后可逐渐增加次数,手指伸展和握拢所用力量要相等。 

本练习还可以这样做,只是在伸展手指是使用力量,而握拢时只靠惯性,以及相反。要注意使动作不至于氛围分为两部分。

扩展资料:

不可把包装钢琴用的塑料罩套在上面,或在钢琴上盖上一块塑料布。塑料布或罩子使空气不流通,琴底下的潮气进入琴体内,钢琴长期在这种情况下将会严重受潮,容易导致内部机件的不灵活,音色发闷,金属件生锈,外观油漆失去光泽,影响钢琴的使用的寿命。

有的钢琴主人为了保护钢琴键子,特意做一块琴键罩布,罩布的质地一般都选用比较厚的毛织品,其实钢琴使用完都要盖上琴盖的。

没有必要再放一块琴键罩布,而且弹好琴后键盘上都有一些手汗,盖上罩布后,罩布起到吸潮的作用,很少有人经常把罩布拿出去晒一晒,长期下去罩布的潮气势必会导致键孔呢受潮膨胀,键皮便容易开胶。

怎样练好钢琴基本功

怎样练好钢琴基本功,练好钢琴基本功是一个综合课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基本功练习中,尤其要注意对视觉、触觉、听觉的训练,充分发挥这三觉的独立作用与相互的结合。本文内容为大家介绍更多的怎样练好钢琴基本功。

怎样练好钢琴基本功1

1、高抬指是钢琴基本功“重中之重”

所谓高抬指,就是在弹奏时尽量抬高手指的一种大幅度的关节运动。高抬指训练作为一种最基础的弹奏技巧,历来被钢琴师视为重中之重。如同武术高手一定要有扎实的马步功底一样,一个职业琴手一定要有扎实的高抬指工夫,很多复杂的弹奏技巧均是建立在高抬指的基础之上的。我们进行高抬指训练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让习琴者的每个手指都学会如何在琴键上“正确地走路”。高抬指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习琴历程中的每一步,因为姿势的正确性、肌肉的力量及各关节的协调一致性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因此,把高抬指的训练比喻为婴儿学步,一点不为过。

高抬指的弹奏要求:首先在琴键上摆好手型,做好击键前的准备动作。然后由指根部位高高地举起手指,手指的第一关节适度弯曲,以手指自身的力量向下击键。这样便完成了一次完整的高抬指的弹奏。

高抬、下键、指力、强度、力度控制以及时间分配,是掌握高抬指弹奏技巧的几个关键,吃透了这些,则可谓得其要领,也就是等于掌握了高抬指。

2、正确的读谱同样是基本功之一

乐曲是作曲家内心的感情的表现,也是为了让演奏者能了解作曲家的'创造意图,因而在开始练习时就首先要读谱,用正确的方法读谱来提高视奏能力,我们在对五线谱不熟悉时,常把那几个音记在脑里,低头演奏不看谱,害怕弹错,如长期这样,眼睛就不能离开键盘,不但不会边看谱边弹,连最基本的识谱能力都没有,因此,就会觉得枯燥、吃力,所以,在练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看谱弹奏,养成看谱的习惯,而在弹奏中要看清谱号、调号、拍号,要记住指法,有关术语、音符、时值、表情记号等,养成边看边弹奏的好习惯。等到练习熟练、识谱能力、视奏能力都提高后才可以考虑背谱。

3、练习手指是钢琴演奏基本功的重要内容

十个手指的弹奏、力度、和各种的触键方式都是直接影响到钢琴演奏的重要环节,而对于手指的练习是为了更加独立、平稳、灵活、清楚自主的弹奏,比如《哈农钢琴练指法》它的每条练习都针对左右手不同的手指运动,独立、主动性更强,左右手都能够均衡的得到练习,使手指得到更好的锻炼。

还有,什密特《钢琴手指练习》也是为手指练习所作,此外还有很多,但总的说来并不是你弹了多少,而是你是怎样去弹的,手指练习不像乐曲有好听的音乐来刺激你的听觉,而手指练习通常都比较枯燥无味,如不用心去弹,去体会,那手指的动作就会形成一种很机械的运动,这样是得不到任何效果的,因此,在做手指练习时思想要集中,要认真,要注意手指的变化,要保持手型的正确抬指,迅速下键有力,而下键后又马上将这一力量转移到下一手指上,同时还要注意节奏的变化练习,以及其他的变化练习来强化手指的练习。

4、钢琴演奏技术中,音阶也是一种基础

音阶的内容包括大调和小调。而大,小调又分为自然大调,自然小调,和声,旋律小调,五声音阶,半音阶等,它的练习又可分为:同向、反向,从一个八度到四个八度,可于不同的节奏变化来练习,在练习中要注意手指下键后起键要快,每个手指要做好准备,集中力量,音阶讲求的是快速又均匀。除了手指要放松以外,更重要的是穿、跨指的准备。穿、跨指要求快,手指提前到位来做好准备。用手腕配合。穿、跨指后手指要马上返回,做好下一个准备的工作,而琶音的练习和音阶是同样重要的,琶音练习手的伸缩幅度比音阶大,它一般的包括大、小三和弦,属七和弦和其它三和弦,七和弦等转位的练习,而琶音又分为短琶音和长琶音,练习琶音要注意手指力量的转移,手腕的动作,而穿、跨指仍然的一个重点,在弹奏琶音时手臂不能来帮忙,跨度大的地方不能弹成断奏,要连贯,当刚开始练习琶音时可用短琶音来帮助练习。

5、钢琴演奏中另外一个基本的训练——和弦

和弦包括三和弦、七和弦,属七和弦等,和弦的练习有原位,转位的练习,有整和弦也有分解和弦,一般先弹奏三和弦,首先要坐正,身体要放松,手臂、肩都要放松,要注意力量的转移,要脚踏实地的来支撑你的整个身体,弹奏时身体要向前稍稍倾斜,而当手指在键盘上找好音后,要迅速的把力量从肩到大臂、小臂,再到手腕到手指最后力量都落在指尖上把力量送出去,声音要结实,不能虚、飘,在弹奏和弦时送力量出去这个过程要快、准,弹下去时指尖要站立好,而其他部位要放松。

6、克服不良倾向,练好钢琴基本功

在我们学习钢琴时,有时会因为基本功的不牢固而导致弹奏某些曲目的部分地方有困难,而影响了全曲的完美,而这时有困难的地方应该怎么办呢?那就需要把这些难点的地方提出来练习,在开始弹奏时,就先读一遍谱,然后把难点的地方提出来练习,如果难点的地方是速度上不去,节奏不合拍,那就可能是手指不够灵活,左手跟不上右手或右手绊着左手,那就要先分手练习,练好后又再慢速的合手,直到两只手都弹均匀,弹清楚了,就可以加速来练习了,如果难点是双手位置不准确,老爱弹错音的话,比如琶音和大跳的和弦等,那可能就是因为转指、换指的不熟练,距离的位置感不强,距离感较差,那就要反复练习,关键就是转指、换指的缺口要反复练习,练习找到手指的位置,用手腕来配合转指、换指的位置、大跳和弦的位置,在反复弹奏的过程中使手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到什么位置该下什么手指,到什么距离该弹什么和弦、什么音,也还有看着谱不要看琴键的练习,这样距离感就会更强了。

练好钢琴基本功是一个综合课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基本功练习中,尤其要注意对视觉、触觉、听觉的训练,充分发挥这三觉的独立作用与相互的结合。

怎样练好钢琴基本功2

1、手指要弯曲,以指尖部位触键

触键时,除大姆指尖外,其它指尖与键面成90度直角后倾少许的基本垂直角度。触键时,各手指最前端小关节要挺立,形成向外支撑的弧形状。

弹琴时手指要有一定硬度,弹出的音才会结实,有力。而指尖要有硬度,手指小关节就必须挺立;如塌陷,一定松软无力,也就弹不出充实的声音。这就是手指小关节要挺立的原因。

弹琴时,指尖触键时间越短,琴音的泛音震动延留也越长。一般人弹琴如手指弯曲,指尖反应力会比手指平直更敏捷,触键时间也就能比手指平直更短,这是手指要弯曲的又一原因。

2、高抬指有其必要

每个指头弹每个音之前、之后都要抬高,暂间隔不弹的指头也要抬高。抬时,手指要保持弯曲。

弹琴时手指抬高,指头才能距琴键一定距离,才可产生足够的惯性力,弹出结实有力的声音,使声音有足够的泛音震动延留。

再者,练琴时手指抬高,还可加大指头的动作量,增强手指弹奏机能的训练效果。

这就是手指抬高的原因。

3、以手的掌关节为发力点

要以手指与手掌相交处的掌关节为弹奏的主要发力点。掌关节要发出足够的力量

必须做到:

动作敏捷;

动作幅度尽量大;

动作用力。

4、手指要用力,手腕和小臂要放松

手腕和小臂这两处弹琴最易紧张,酸累的部位,要尽量放松。

这方面,不少人都遇到一个矛盾:

手指用力,手腕和小臂即下意识地随之用力和紧张;手腕和小臂放松,手指也随而软弱无力。要尽力协调二者的关系,使前者用力,后者放松。这一课题较难,但必须解决。

5、掌、腕、臂一条线,与键面基本平行

弹音阶与琶音,手掌、手腕和小臂要大体成一直线,并与键面基本平行。

手腕最好略低于手掌,而绝不可高于手掌。因为,有条规律:

手腕略低于手掌,弹出的音就能结实、有力,果粒感强;而手腕高于手掌,弹出的音必轻飘、模糊、缺乏果粒感。当然,有些乐曲中的音阶或琶音织体,音乐表现特别要求轻飘或模糊的效果,手腕只得高于手掌来弹,这是特定情形,另当别论。

有些人弹琴,手腕高出两边的手掌和小臂,像个驼峰。还有些人除此另加手指不弯而直伸,像只爬行的乌龟,弹出的音也模糊不清。这些坏毛病都必须纠正。

6、注意你的四五指

人的手指中,四、五指最弱,不少人弹琴因四、五指无力支撑,致手背外端四、五指处向外下斜塌陷,形成手背内高外低,四、五指弹出的音也因而软弱模糊。

这样,还往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四、五指无力致手背外端下陷,手背外端下陷,又压住四、五指,使之不能充分抬动,而练不出自身力量,致手背外端下陷得不到改变。

克服这一恶性循环的办法是,弹奏时严格限制住手背外端下陷,甚至在使用四、五指时,有意识地将手背外端微微提高,给四、五指以足够空间充分活动,使其力量慢慢练出。

4、5指充分抬动,弹出的音就能清晰、明亮、有力了。

7、手型自然,舒服

有些人弹琴,手绷得又紧、又僵、又硬,像只铁爪,大指前半截不向里弯,而向外逆撇,后半截与手掌紧紧并贴,这种姿势完全违反生理自然。

有些人弹琴,手松垮垮、软棉棉、像团棉花,都是不对的。

弹音阶与琶音,手指、手掌,特别是掌关节处都要凸起、挺立,整个手,形成一个自然形态的“架子”、“模子”状。这个“架子”、“模子”既不能紧绷、僵硬,又不可松垮、散软,而要松紧、软硬适当,呈自然状态。

8、手臂要自然放松

弹音阶与琶音时,整个手臂要置于自己感到适当、舒适的自然位置。

有些人弹琴两手肘、两臂紧紧夹着身子。也有些人弹琴两手肘、两臂过分外撇和高悬。这都是坏习惯,应纠正。

9、大指做好预备动作

弹音阶与琶音,右手往上弹或左手往下弹时,两手大指每弹完一个音后,应即刻向内弯曲收进掌心下。

大指收进时,须做到几点:

松弛、自然、不可紧张、生硬;

在下个弹奏手指弹奏之时同时收,不可迟后;

果断迅速收,不可迟疑、缓慢;

一收到底,不可只收一半;

收时,手腕高低不变,手腕不可拱起。

为什么大指要收进呢?

因为音阶与琶音中要用大指弹的每个琴键之间,隔有其它琴键,而且互有一定距离大指每弹完一琴键后,如收进,其再弹下一琴键时,恰到下一琴键位置,就能从容弹出。

如不收进,该弹下一琴键时,大指尚在原琴键处,离下一琴键还有一定距离,只能生拐硬跳去弹。大指一次次生拐硬跳去弹必带起手腕和小臂一下下摇晃拐动,非但样子难看,弹出的音也是一团团的。对于大指要收进这一重要要求,许多弹琴者都忽视未顾,甚至根本不知。特别提醒大家要重视。

10、手指触键有两条重要准则

1、要尽量集中手指触键那一瞬间的力量;

2、要尽量缩短手指触键那一瞬那的时间。

为达到后一条,手指下弹时动作要敏捷,弹下后要尽快离键抬起(不针对音阶与琶音的慢速弹奏)。

很多人都以为,弹琴手指动作中最难、最重要的环节是手头下弹;

其实,下弹后指头离键上抬的环节同等重要,而且,从一定角度说,难度还超过下弹。

以上所说手指下弹后要尽快离键抬起,不针对音阶与琶音的慢速弹奏。因为,慢弹时,手指每弹一键,都要在键上停顿片刻,方可接弹下一键,不可能迅即离键抬起。

[技巧探讨]手腕与手臂的活动和调节2006年12月20日 星期三 上午 01:37现代钢琴教学法介绍 通常我们认为学习钢琴不仅需要长期的、艰苦的训练,更需要非常复杂的、正确的技术支持,这种观点不仅家长、学生这样认为,许多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于是钢琴界就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派别、各种各样的弹奏方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各种教法、派别之间长期的争论不休,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无所适从,跟这个老师学是一种方法,换一个老师又是一种方法,经常是换一个老师就要从头再学,即使不需要从头学,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适应新老师的教法。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接受老师各种各样的技术要求,经常是这么做也不对,那么做也不对;今天出现这个毛病,明天出现那个毛病,这种现象几乎无止境的贯穿了整个学琴的过程。老师也经常被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所困惑,想尽各种办法来解决,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还有些办法解决问题,而一些年轻教师,往往收效不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问题?难道学琴真的是那么难吗? 目前钢琴技术教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法本身的矛盾性和较难实施性上。在弹琴力度和手的放松上、在手型和手臂的协调性上、在各种感情标记演奏法和音乐情感上、在力度和音色上都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因为音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音量的变化体现的,而音量的变化就涉及到在弹琴动作的力量大小,这就是通常提到的"力度"。力度的变化可以造成声音音量大与小和音色"实"与"虚"的变化。而弹琴用力必然会造成肌肉的紧张,于是就提到了"放松"的问题。

关于这些问题我有几个疑问:

1 关于力度和放松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大多认为在连奏时,弹奏用力后要快速的使肌肉放松下来,只依靠手的重量压住琴键。而在断奏时,手的动作只靠重量下落而不加力量。表面看这种弹奏方法很合理,可实际上,我们在演奏较大型的作品时需要弹奏成千上万的音符,也就是说,手指要进行成千上万次的动作。无论我们放松的有多快,肌肉也要经历成千上万次的从紧张到放松的收缩动作,如果弹奏的速度较慢,放松的时间比紧张的时间长,手指和手臂是可以应付过来的,但是稍难一些的作品,速度都可以达到每秒钟至少6个音以上,也就是说肌肉每秒至少有6个以上的收缩动作。手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保持长久的放松,于是手就出现紧张的现象。因为肌肉的紧张会使手的反应速度和敏感程度下降,手的紧张必然会直接影响弹奏的速度和音乐的色彩,同时由于手的反应能力减弱,会造成音乐表现不能得心应手。如果解决这种问题,不仅要寻求合理的使用力量,而且还要进行大量的放松练习,这样的学习不仅进步很缓慢,而且在整个学琴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使学琴变得很艰难。力度必须依靠肌肉的紧张来实现,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弹奏力度和放松的本身就是很矛盾的。而且,这种松紧的调整只是理论上可行,由于人的注意力和心理问题,恰到好处的松紧状态时较难达到的。

2 关于手型的问题。学琴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手放在琴上,这就涉及到手要以什么形状放在琴上,所以几乎所有的老师在教学的第一步都会提到手型的问题。大多要求手型为:手指勾回来使指尖直对琴键,手指第一支关节在弹奏时要"立住",手心是空的象握一个"鸡蛋"一样,手腕要放平,手掌在弹奏中要起支撑的作用,形成一个由一指和五指支撑起来的"架子"等等。问题是要形成这样的手型,肌肉总需要一定的紧张度的吧?太放松手就没有形状,太紧张就会影响弹琴,所以要"不松不紧"恰到好处。怎么才能够做到恰到好处呢?在实际当中我所见到的学生几乎就没有做到恰到好处的,而且大多数是手型僵硬,弹出的声音非常难听。还有手指第一关节"立住"的问题,一般认为手指站不住会使力量不能传递至指尖,造成声音不够结实。所以当学生出现手指关节立不住时,老师就一再的要求学生必须让手指关节立住。问题是学生的手指第一关节为什么立不住?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当手在放松状态时,手指的第一关节是自然立住的。造成手指立不住的原因有两点:一个可能是手臂的重量压迫造成的,另一个可能是由于手指用力弹琴造成的,那么如果让学生强行把手指立住,就必须另外在手指第一关节加力,是不是会造成在手上更用力?使手更紧张?一方面强调手指立住,一方面又不停的强调手要放松。于是一些学生出现了放松了站不住,站住了不放松的现象。

3 关于手臂协调性的问题。在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时,就涉及到手臂的协调动作。手臂的协调动作的主要原则是根据乐句的进行手臂也进行重心的移动,根据乐句的内容和音乐的要求,手臂和手腕要相应的做出的各种协调动作,如"落滚"等等。比如乐句是"弱收"的,就要求在弹奏中以手臂带动手腕,向上提起,来形成"弱收"的效果。这些动作多种多样,而且动作比较复杂,是很难用语言来准确形容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都需要老师一个个的、手把手的去传授。问题就是,一方面这种动作很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经常是练了许久老师也不满意,而且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老师之间对动作的要求也不一样。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们素质、性格等等的差别,造成学生多种多样的弹法。实际上,老师对动作是否合格是以声音为标准的,可是学生对声音标准并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使学生不仅声音概念明确又能够把动作做准确呢?如果不去做这些动作,能不能通过更简单的办法来弹奏出相同的效果呢?而且复杂的动作,学生做起来容易不协调,在动作都别扭的情况下,音乐又如何表现?

4 关于感情标记演奏法和真实音乐情感表现的问题。在乐谱上都标有许多感情记号,包括:强、弱、跳音、重音、前后倚音等等。在教学当中,这些标记会有明确的弹奏方法。如跳音要分:手指跳音、手腕跳音、手臂跳音。还有半断奏、跳音、顿音演奏时值的不同等等,很是复杂。问题是作曲家为什么要在乐谱上做这些感情记号?例如渐强记号,如果作曲家是通过这个标记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内容,我们直接弹奏渐强记号是否表达的准确?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弹奏时要注意音乐感受,如果学生在心里已经有了较真实的音乐感受,通过这么复杂的动作还能不能表现出来?如果感情记号是为了表达作曲家的某种情感,通过像把跳音简单的分为三种弹法这种方式,能否就等于还原了真实的情感?由于强弱涉及到触键力度的大小变化,在渐强的过程中,力度必然发生变化,而触键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弹奏的音色。也就是说,在对渐强、渐弱等感情记号的弹奏中,由于触键力度的变化,音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力量越大,声音越紧。遮掩,就造成演奏整体上音色的不统一,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困难。

5 教师教学生的方法和其本人弹琴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别。教学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所以学生在最开始学习时的演奏方法和最后形成的、完整的演奏方法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但如何能够保证学生最后能够形成老师所希望的那种演奏方法?学生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够形成?

很简单,先将你的一只手放在钢琴上,然后按下一个键,之后尝试手肘和手指用力,手腕渐渐放松(但是也不要一点力气都不用,只用一点,只要不让手腕往下掉就行),把整个力量都用在指尖然后手指尖就会感觉承受了很大的重量,没关系,这样就对了,弹奏时要高抬指,这样你就能做到手腕不用力,但也能弹出力量了,读完以上内容,你就会发现,弹钢琴手指的第三关节一定要灵活,不灵活是不能做到弹得速度快并且还能保证高抬指。熟练后最好能渐渐地也把手肘放松,记住哈,肩膀和胳膊也要放松,要不然也是不能弹奏快速的钢琴曲的哟!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助到你

手型对弹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就像是房子的地基,钢琴老师常常对学生说:只有拥有了牢固的地基,才会有将来的摩天大厦。这样的语言对应到钢琴学习中就是:只有手型正确,才能更好地训练手指的运动和独立能力。

在弹奏的时候,一定要让手处于“找得到舒适感”的位置,要是弹奏时发力的动作已经僵硬到让旁观者都可以轻易觉察的地步,那就说明情况已经很严重了,而如果长期坚持以这样的错误动作练琴——不断重复同一种状态,高度、频繁地运用同一块肌肉工作不会放松,那么不仅不能训练手指的快速跑动,还会造成肩膀上抽、手腕僵硬等等一系列附带的毛病,甚至很容易疲劳受伤。

可以直接让学生的一只手握拳,放在键盘上,之后慢慢松开手,依然保持跟刚才差不多的圆弧形状, 并在做手型的同时告诉学生这样做是因为指尖是琴键的直接接触点,而弹奏时释放的所有力量,都要通过良好的手型才能传递到指尖,最终到达琴键,从而决定乐曲的音色。同时手指第一关节要内收,所有的手指关节都要凸起不能凹陷,手臂以最舒服的状态垂在身侧,手腕放松并与键面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继续抓紧每一个手指,站好第一关节。掌握了方法就能更好地发力也避免过度疲劳。

有节拍器的话可以用节拍器,首先慢,然后渐渐加快!

酸痛会随着手慢慢到手的大臂这里(就是往上走),等到了手臂的时候,再练一次就不酸痛了,也不累了!手掌的有快肌肉也会放松所以就不累了当然,要一直弹八度音程不累的话,要每天练,放松几天又会酸痛!

以上都是自己的深刻体会

[钢琴学习]手腕与手臂的活动和调节

现代钢琴教学法介绍 通常我们认为学习钢琴不仅需要长期的、艰苦的训练,更需要非常复杂的、正确的技术支持,这种观点不仅家长、学生这样认为,许多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于是钢琴界就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派别、各种各样的弹奏方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各种教法、派别之间长期的争论不休,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无所适从,跟这个老师学是一种方法,换一个老师又是一种方法,经常是换一个老师就要从头再学,即使不需要从头学,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适应新老师的教法。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接受老师各种各样的技术要求,经常是这么做也不对,那么做也不对;今天出现这个毛病,明天出现那个毛病,这种现象几乎无止境的贯穿了整个学琴的过程。老师也经常被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所困惑,想尽各种办法来解决,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还有些办法解决问题,而一些年轻教师,往往收效不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问题?难道学琴真的是那么难吗? 目前钢琴技术教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法本身的矛盾性和较难实施性上。在弹琴力度和手的放松上、在手型和手臂的协调性上、在各种感情标记演奏法和音乐情感上、在力度和音色上都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因为音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音量的变化体现的,而音量的变化就涉及到在弹琴动作的力量大小,这就是通常提到的"力度"。力度的变化可以造成声音音量大与小和音色"实"与"虚"的变化。而弹琴用力必然会造成肌肉的紧张,于是就提到了"放松"的问题。

关于这些问题我有几个疑问:

1 关于力度和放松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大多认为在连奏时,弹奏用力后要快速的使肌肉放松下来,只依靠手的重量压住琴键。而在断奏时,手的动作只靠重量下落而不加力量。表面看这种弹奏方法很合理,可实际上,我们在演奏较大型的作品时需要弹奏成千上万的音符,也就是说,手指要进行成千上万次的动作。无论我们放松的有多快,肌肉也要经历成千上万次的从紧张到放松的收缩动作,如果弹奏的速度较慢,放松的时间比紧张的时间长,手指和手臂是可以应付过来的,但是稍难一些的作品,速度都可以达到每秒钟至少6个音以上,也就是说肌肉每秒至少有6个以上的收缩动作。手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保持长久的放松,于是手就出现紧张的现象。因为肌肉的紧张会使手的反应速度和敏感程度下降,手的紧张必然会直接影响弹奏的速度和音乐的色彩,同时由于手的反应能力减弱,会造成音乐表现不能得心应手。如果解决这种问题,不仅要寻求合理的使用力量,而且还要进行大量的放松练习,这样的学习不仅进步很缓慢,而且在整个学琴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使学琴变得很艰难。力度必须依靠肌肉的紧张来实现,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弹奏力度和放松的本身就是很矛盾的。而且,这种松紧的调整只是理论上可行,由于人的注意力和心理问题,恰到好处的松紧状态时较难达到的。

2 关于手型的问题。学琴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手放在琴上,这就涉及到手要以什么形状放在琴上,所以几乎所有的老师在教学的第一步都会提到手型的问题。大多要求手型为:手指勾回来使指尖直对琴键,手指第一支关节在弹奏时要"立住",手心是空的象握一个"鸡蛋"一样,手腕要放平,手掌在弹奏中要起支撑的作用,形成一个由一指和五指支撑起来的"架子"等等。问题是要形成这样的手型,肌肉总需要一定的紧张度的吧?太放松手就没有形状,太紧张就会影响弹琴,所以要"不松不紧"恰到好处。怎么才能够做到恰到好处呢?在实际当中我所见到的学生几乎就没有做到恰到好处的,而且大多数是手型僵硬,弹出的声音非常难听。还有手指第一关节"立住"的问题,一般认为手指站不住会使力量不能传递至指尖,造成声音不够结实。所以当学生出现手指关节立不住时,老师就一再的要求学生必须让手指关节立住。问题是学生的手指第一关节为什么立不住?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当手在放松状态时,手指的第一关节是自然立住的。造成手指立不住的原因有两点:一个可能是手臂的重量压迫造成的,另一个可能是由于手指用力弹琴造成的,那么如果让学生强行把手指立住,就必须另外在手指第一关节加力,是不是会造成在手上更用力?使手更紧张?一方面强调手指立住,一方面又不停的强调手要放松。于是一些学生出现了放松了站不住,站住了不放松的现象。

3 关于手臂协调性的问题。在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时,就涉及到手臂的协调动作。手臂的协调动作的主要原则是根据乐句的进行手臂也进行重心的移动,根据乐句的内容和音乐的要求,手臂和手腕要相应的做出的各种协调动作,如"落滚"等等。比如乐句是"弱收"的,就要求在弹奏中以手臂带动手腕,向上提起,来形成"弱收"的效果。这些动作多种多样,而且动作比较复杂,是很难用语言来准确形容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都需要老师一个个的、手把手的去传授。问题就是,一方面这种动作很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经常是练了许久老师也不满意,而且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老师之间对动作的要求也不一样。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们素质、性格等等的差别,造成学生多种多样的弹法。实际上,老师对动作是否合格是以声音为标准的,可是学生对声音标准并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使学生不仅声音概念明确又能够把动作做准确呢?如果不去做这些动作,能不能通过更简单的办法来弹奏出相同的效果呢?而且复杂的动作,学生做起来容易不协调,在动作都别扭的情况下,音乐又如何表现?

4 关于感情标记演奏法和真实音乐情感表现的问题。在乐谱上都标有许多感情记号,包括:强、弱、跳音、重音、前后倚音等等。在教学当中,这些标记会有明确的弹奏方法。如跳音要分:手指跳音、手腕跳音、手臂跳音。还有半断奏、跳音、顿音演奏时值的不同等等,很是复杂。问题是作曲家为什么要在乐谱上做这些感情记号?例如渐强记号,如果作曲家是通过这个标记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内容,我们直接弹奏渐强记号是否表达的准确?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弹奏时要注意音乐感受,如果学生在心里已经有了较真实的音乐感受,通过这么复杂的动作还能不能表现出来?如果感情记号是为了表达作曲家的某种情感,通过像把跳音简单的分为三种弹法这种方式,能否就等于还原了真实的情感?由于强弱涉及到触键力度的大小变化,在渐强的过程中,力度必然发生变化,而触键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弹奏的音色。也就是说,在对渐强、渐弱等感情记号的弹奏中,由于触键力度的变化,音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力量越大,声音越紧。遮掩,就造成演奏整体上音色的不统一,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困难。

5 教师教学生的方法和其本人弹琴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别。教学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所以学生在最开始学习时的演奏方法和最后形成的、完整的演奏方法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但如何能够保证学生最后能够形成老师所希望的那种演奏方法?学生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够形成?

为了弹琴时放松起见,最好不要把手腕分开来想,从肩膀到手指应该是完全通顺的,除了指尖需要指力以外,其他部分应完全放松。紧张会影响力量的传递。比如水管是弯曲的,那么水就不能以最快的速度流下来,是一个道理。

但实际上他们都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根据手的位置的变化,胳膊要随之改变方向;根据乐句的需要,你要抬起手再落下, 也就是腕部的动作。

一切动作都要放松,因为臂部,胳膊或腕子的紧张,僵硬都会改变力度,也很快产生疲劳感。

练习的时候随时注意调整一下,如果感到疲劳,那就是肌肉给你的信号,说明它在紧张状态下工作了。这时候只要把手自然的下垂几分钟,疲劳马上就会消失。切忌不要在肌肉疲劳的时候持续练习,肌肉会生病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471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