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利用农村自然条件搞好农村幼儿教育

如何挖掘利用农村自然条件搞好农村幼儿教育,第1张

我们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农村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出一系列适合农村幼儿发展的办园思想和理念,办好农村特色幼儿园。

特色是在坚持总体培养目标前提下,总结办园实践中的经验,发挥本园的优势,吸取科研成果、教改经验,进行创造性教育实践后形成的。是在幼儿全面发展基础上,重视其个性的发展。特色是逐步形成的,具有稳定的个性特点,是教育上的高质量并取得了社会声誉。真正的特色教育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园风,有利于促进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农村幼儿园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及幼儿园周边的环境,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生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园本课程。结合本地及本园实际情况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将农村资源融入幼儿园大环境中。

幼儿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对农村的资源了解并不多,我们除让幼儿多与自然接触让他们直接去感受自然界外,更主要的是将幼儿置身于丰富的农村资源之中,让幼儿对农村资源产生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农村幼儿园环境布置不必豪华、奢侈,应充分体现农村及本地区特色。如:我们在幼儿园院内周围栽种一些本地区常见的树木、花草;再饲养一些常见的小动物供幼儿观察;还开辟出一块园地设计成农家小院,院内种植各种各样常见的农作物:玉米、花生、甘薯、大豆等,供幼儿观察、管理、记录。幼儿园的一些大型玩具也是利用本地区的乡土资源制作的,如利用鹅卵石堆砌假山,供幼儿攀登,利用树叉、废旧轮胎等做攀登架,利用木桩排列成“平衡木”,利用秸秆围成迷宫等。这样既经济又独具特色,促进了幼儿发展。

在观察了解幼儿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充满乡土气息的幼儿园布置非常感兴趣。冬末春初,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院内的一些树木、花草长出了长芽,而另些树木花草却没有发芽。“这是什么”“没有发芽的树木是不是死掉了”孩子们的问题接二连三地涌了出来,这些问题促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观察起院内的植物,注意起它们的生长变化来。连树上的毛毛虫他们都是那样喜欢!为观察园内小动物喜欢吃什么,每天都有孩子从家中拿来食物到饲养角去喂小动物,有时一只小动物生病了孩子们也会跟着伤心好几天,他们对生命的责任感和忠于职守的意识真正增强了。“木桩”变成了“平衡木”、“攀登架”,“秸秆”变成了迷宫,孩子们受到了启示,他们将秸秆、木棒拿到幼儿园做成了“小马车”、“小汽车”等;将小竹竿拿到幼儿园里做“跳竹竿”的游戏;为了让幼儿园内的玉米、花生、大豆长得更粗壮,孩子们与家长、教师咨询“怎样能使他们长得更快”,他们在家中带来了肥料、参考书籍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自主游戏,主动探索,其乐无穷。

二、将农村资源融入室内环境布置中

我园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物和废旧材料进行环境布置,使每一面墙都成为会说话的墙,美观且具有教育价值。环境布置做到了班班有特色,同龄班资源共享。布置活动室我们选用了一些乡土材料,如:泥、沙、草帘、树枝、经麻秆、秸秆、麻袋片、葫芦等。我园大一班以自己栽种的葫芦为载体进行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并随之生成墙饰。孩子们将小葫芦籽小心翼翼地埋在地里,精心照料、观察、记录。秋天到了小葫芦长得很漂亮,孩子们很喜欢,他们每天都会仰着小脸看葫芦,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这个葫芦漂亮!”“那个葫芦漂亮!”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也看到了本园的资源优势。我们把成熟的葫芦摘下来,一边摘一边引导孩子们数数“一、二、三、四……”我们把葫芦分给每个小朋友。小朋友抱着自己的葫芦又蹦又跳,爱不释手。“谁能把小葫芦打扮得更漂亮”问题刚一提出,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给小葫芦贴上鼻子、嘴,让它变成葫芦娃!”有的说:“给小葫芦穿上漂亮衣服。”有的说:“在葫芦上画美丽的图案。”还有的说:“把它变成福娃”。孩子们的想法太好了,我们请来了家长与孩子一起装饰小葫芦,来个葫芦巧变身。此次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老师、家长、孩子的兴趣都没有减弱,一个个葫芦艺术品诞生了。有用葫芦做成的各种京剧脸谱、十二生肖、中国结,我们便生成了墙饰“中华文明”。幼儿、家长、教师一起搜集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建筑、美食等方面的知识、等,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了。有的做成《喜羊羊与灰太狼》、《葫芦娃》、《猫和老鼠》等动画形象,我们将它们投放到语言区,引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还有的将葫芦做成了精美的小花盆,栽种上自己喜欢的植物。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了,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大二班利用民间传统艺术剪纸对幼儿进行教育,传承中华文明,同时突出废旧材料的运用,利用废报纸、废纸板等做装饰、花边等,变废为宝。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村里的老人们一般都会剪纸,它既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又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看准了这一点,教师便以剪纸为特色开展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物秸秆进行墙饰、活动区等的制作;中二班利用石头、废旧材料、编织等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我们开展的环保时装秀活动,利用废旧冰棍杆、方便面袋、纸杯、毛线、布头等制作了漂亮的小衣服,低碳环保,漂亮时尚,孩子们表演的认真投入,可爱至极。培养了幼儿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将农村资源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

我们将甘薯、蘑菇、桑葚等乡土特产制作成午点或饭菜供幼儿观赏、认识、品尝;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一些乡土材料;柳条、树叶、玉米皮、玉米棒、稻草、花生皮、瓜籽皮等供幼儿粘贴、编织用。集体活动时我们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乡土资源进行教学。如:《棉花用途大》是让幼儿观察、认识、了解棉花的生长过程及作用;美工活动《石头巧变身》、《魔幻秸杆》、《漂亮的泥工》是让幼儿在玩弄石头、秸杆、泥巴等活动中动手、动脑、创新。对于一些有延续性的乡土资源我们形成了一系列的主题网络活动。如:对甘薯的研究我们沿着品尝-育秧-栽种-生长管理-收获这一线索展开较长时间的连续探索。

我们以农村的石头、沙子、秸秆、荞麦皮、粮食袋等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纸壳板、露露罐、牛奶箱、安梨汁瓶、酸奶瓶等废旧物品为原料,制作出许多孩子喜欢的对孩子身体发展有益的户外活动器材。如小高跷、爬爬乐、拉力器、举重器、篮球架、小推车、迷宫等玩教具,孩子们可以利用玩具进行车轮飞转比赛,推车行走等,还可以站在纸板袋里爬行,或站在火车里开火车等。孩子们的玩具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低碳环保、贴近幼儿生活、别有一番韵味。既锻炼了幼儿奔跑能力、手脚等身体部位的动作协调能力,也培养了幼儿团结合作意识、勤俭节约和环保意识,让幼儿充分的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回归自然,唤醒了幼儿对自然的认识,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

四、密切联系社区、家庭,形成教育合力,达到资源共享

对于幼儿感兴趣的乡土资源,我们与社区联系,发挥社区的作用,让幼儿进行深入观察、研究。如:幼儿在品尝肉磨时对蘑菇产生了兴趣,我们便联系食用菌基地,带领幼儿去观察蘑菇的生长情况,引发幼儿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还请社区工作人员讲解有关知识。我们将刚长出的小蘑菇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形成一系列的主题网络活动。通过项目活动引发幼儿主动开展探索、观察、访问、调查、交流表达等活动。幼儿在品尝甘薯制品时对甘薯产生了兴趣,我们就向有经验的家长咨询相关知识并请其参与幼儿活动,把家长本身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我们还发动家长为幼儿园搜集一些废旧物品,并请家长带幼儿到田野、山林、小溪等一些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游玩与幼儿一起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为更新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素质,我们园内开办了家长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形成了教育合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500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