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物产有什么?

新疆的物产有什么?,第1张

1、新疆无花果

新疆无花果具有“水果皇后”的美名,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它在塔里木盆地大量栽培,以阿图什种植最多,年产果子二百多亩。其时果甘甜多汁,味芳香,堪兴岭南香蕉和奶油椰丝比美,除鲜果入市外,还可做果干和果酱。

2、新疆苹果

新疆野苹果类型较多,主要有绿球果、黄球果、红球果、绿长果、黄长果、红长果等,是某些栽培类型的直系祖先,在引种驯化、杂交育种和种质资源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新疆野苹果为古地中海区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残遗植物,它对于揭示亚洲中部荒漠地区山地阔叶林的起源、植物区系变迁等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3、新疆枸杞

新疆枸杞,拉丁文名:Lycium dasystemum Pojark茄科、枸杞属多分枝灌木,枝条坚硬,稍弯曲,灰白色或灰**,嫩枝细长,老枝一有坚硬的棘刺;裸露或生叶和花。叶形状多变,倒披针形、椭圆状倒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下延到极短的叶柄上,裂片卵形,边缘有稀疏的缘毛;

花丝基部稍上处同花冠筒内壁同一水平上都生有极稀疏绒毛,由于花冠裂片外展而花药稍露出花冠;花柱亦稍伸出花冠。浆果卵圆状或矩圆状,红色,种子肾脏形,花果期6-9月。

4、新疆雪莲

新疆雪莲,别名新疆雪莲花,菊科植物雪莲花属。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主要生长在山坡上、石缝中、山谷里、草甸中等海拔高达2400米的地方,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的乌鲁木齐、博克达山、和硕等地,俄罗斯也有少量的分布。

5、新疆沙棘

沙棘(拉丁名: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别名醋柳、沙枣,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植物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

沙漠里有哪些动物?

沙漠的穴居动物 沙漠里一些小动物都具有耐旱的生理特点。它们不需要喝水,能直接从植物体中取得水分和依靠特殊的代谢方式,获得所需水分,并在减少水分的消耗方面有一系列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它们营穴居生活,保护自己避免一切侵害;在洞穴里,可以躲避敌人、避暑和在无饲期间蛰伏不食。 过穴居生活的主要是一些齧齿类动物,典型的代表为跳鼠,其中最常见的是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它们喜欢在沙丘上挖洞居住,所以又有“沙跳”之称。体长约130~140毫米,共同的特点是后肢特长,足底有硬毛垫,适于在沙地上迅速跳跃,在风沙中也能一跃达60~180厘米。前肢极小,仅用于摄食和掘挖,而不用于奔跑。尾巴一般极长,有些种类的跳鼠尾巴末端有扁平的长毛束,就像“舵”一样,能在跳跃中平衡身体、把握方向。它们的头与兔子极其相似,耳朵很长,鼓室泡很大(利于听觉),眼睛也大。这些特点能够使它们顺利地在夜间作长距离的跳跃。由于沙漠中植物稀疏,并多为灌木而多刺,在这样的环境中,跳鼠主要以植物种子和昆虫为食。食物条件的限制,促使跳鼠营非群聚生活,夜间出来活动,长距离地觅找食物,有时一晚可以奔跳10公里之远。夜间,在沙丘的灌木、半灌木丛中,用灯光照射,就会很容易发现跳鼠的频繁活动,跳鼠的明亮眼睛在窥视着你,或者在你面前很快地跳过,使人感到沙丘戈壁的确是跳鼠的乐园。漫长的冬季,它们则以蛰眠而渡过。跳鼠是沙漠景观所产生的具有特殊生物形态的动物,能够与骆驼媲美。 作为沙漠中穴居动物代表的齧齿类动物,还有多种沙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柽柳沙鼠、大沙鼠等,它们均营群居生活,全年活动,但冬季活动减弱,以贮存饲料为生。大沙鼠体长超过150毫米,耳短小,耳长不到后足的一半。后足掌密毛,尾粗大,几乎接近体长。主要生活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的荒漠和半荒漠的灌木琐琐丛生的沙丘和沙土地,食琐琐的肉质、多汁的叶子;有惊人的筑洞能力,洞群往往连成一片,洞道密集,能贯穿整个沙丘或地面。长爪沙鼠与子午沙鼠栖息范围较大,亦常见于干草原地带的沙地。 上述齧齿类动物大都具有沙黄的体色,便于在沙漠中掩蔽。即使在夜间活动,它们这种与背景相同的体色也是有利的。水源的缺乏使它们都有依赖植物中汁液维持身体水分代谢的特性。 沙漠里的小动物,除穴居的齧齿类外,还有一些小的爬行类动物。最多的是沙蜥和麻蜥,特别是在沙丘地带,甚至每走几步就可碰见一个。沙丘上的许多小而偏的开口,就是它们的洞穴。它们具有一种特殊的适应沙漠环境的能力。它们的身上没有汗腺,在各种高温环境下,都不会出汗;眼睛具有防风的眼帘;遇烈日,它们还会爬上灌丛以躲避沙面难忍的炎热。这些沙栖蜥蜴(俗名“沙和尚”)在沙地上活动非常敏捷,遇敌可潜沙而遁。

求采纳

沙漠里都有哪些动植物

鸵鸟, 响尾蛇,角蝮蛇,沙蛇,眼镜蛇,唾蛇,、蜥蜴,蝎子,跳鼠

沙漠里一些小动物都具有耐旱的生理特点。它们不需要喝水,能直接从植物体中取得水分和依靠特殊的代谢方式,获得所需水分,并在减少水分的消耗方面有一系列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它们营穴居生活,保护自己避免一切侵害;在洞穴里,可以躲避敌人、避暑和在无饲期间蛰伏不食。

过穴居生活的主要是一些齧齿类动物,典型的代表为跳鼠,其中最常见的是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它们喜欢在沙丘上挖洞居住,所以又有“沙跳”之称。体长约130~140毫米,共同的特点是后肢特长,足底有硬毛垫,适于在沙地上迅速跳跃,在风沙中也能一跃达60~180厘米。前肢极小,仅用于摄食和掘挖,而不用于奔跑。尾巴一般极长,有些种类的跳鼠尾巴末端有扁平的长毛束,就像“舵”一样,能在跳跃中平衡身体、把握方向。它们的头与兔子极其相似,耳朵很长,鼓室泡很大(利于听觉),眼睛也大。这些特点能够使它们顺利地在夜间作长距离的跳跃。由于沙漠中植物稀疏,并多为灌木而多刺,在这样的环境中,跳鼠主要以植物种子和昆虫为食。食物条件的限制,促使跳鼠营非群聚生活,夜间出来活动,长距离地觅找食物,有时一晚可以奔跳10公里之远。夜间,在沙丘的灌木、半灌木丛中,用灯光照射,就会很容易发现跳鼠的频繁活动,跳鼠的明亮眼睛在窥视着你,或者在你面前很快地跳过,使人感到沙丘戈壁的确是跳鼠的乐园。漫长的冬季,它们则以蛰眠而渡过。跳鼠是沙漠景观所产生的具有特殊生物形态的动物,能够与骆驼媲美。

作为沙漠中穴居动物代表的齧齿类动物,还有多种沙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柽柳沙鼠、大沙鼠等,它们均营群居生活,全年活动,但冬季活动减弱,以贮存饲料为生。大沙鼠体长超过150毫米,耳短小,耳长不到后足的一半。后足掌密毛,尾粗大,几乎接近体长。主要生活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的荒漠和半荒漠的灌木琐琐丛生的沙丘和沙土地,食琐琐的肉质、多汁的叶子;有惊人的筑洞能力,洞群往往连成一片,洞道密集,能贯穿整个沙丘或地面。长爪沙鼠与子午沙鼠栖息范围较大,亦常见于干草原地带的沙地。

上述齧齿类动物大都具有沙黄的体色,便于在沙漠中掩蔽。即使在夜间活动,它们这种与背景相同的体色也是有利的。水源的缺乏使它们都有依赖植物中汁液维持身体水分代谢的特性。

沙漠里的小动物,除穴居的齧齿类外,还有一些小的爬行类动物。最多的是沙蜥和麻蜥,特别是在沙丘地带,甚至每走几步就可碰见一个。沙丘上的许多小而偏的开口,就是它们的洞穴。它们具有一种特殊的适应沙漠环境的能力。它们的身上没有汗腺,在各种高温环境下,都不会出汗;眼睛具有防风的眼帘;遇烈日,它们还会爬上灌丛以躲避沙面难忍的炎热。这些沙栖蜥蜴(俗名“沙和尚”)在沙地上活动非常敏捷,遇敌可潜沙而遁。

沙漠里面一般是有什么动物呢

沙漠里一些小动物都具有耐旱的生理特点。它们不需要喝水,能直接从植物体中取得水分和依靠特殊的代谢方式,获得所需水分,并在减少水分的消耗方面有一系列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它们营穴居生活,保护自己避免一切侵害;在洞穴里,可以躲避敌人、避暑和在无饲期间蛰伏不食。

过穴居生活的主要是一些齧齿类动物,典型的代表为跳鼠,其中最常见的是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它们喜欢在沙丘上挖洞居住,所以又有“沙跳”之称。体长约130~140毫米,共同的特点是后肢特长,足底有硬毛垫,适于在沙地上迅速跳跃,在风沙中也能一跃达60~180厘米。前肢极小,仅用于摄食和掘挖,而不用于奔跑。尾巴一般极长,有些种类的跳鼠尾巴末端有扁平的长毛束,就像“舵”一样,能在跳跃中平衡身体、把握方向。它们的头与兔子极其相似,耳朵很长,鼓室泡很大(利于听觉),眼睛也大。这些特点能够使它们顺利地在夜间作长距离的跳跃。由于沙漠中植物稀疏,并多为灌木而多刺,在这样的环境中,跳鼠主要以植物种子和昆虫为食。食物条件的限制,促使跳鼠营非群聚生活,夜间出来活动,长距离地觅找食物,有时一晚可以奔跳10公里之远。夜间,在沙丘的灌木、半灌木丛中,用灯光照射,就会很容易发现跳鼠的频繁活动,跳鼠的明亮眼睛在窥视着你,或者在你面前很快地跳过,使人感到沙丘戈壁的确是跳鼠的乐园。漫长的冬季,它们则以蛰眠而渡过。跳鼠是沙漠景观所产生的具有特殊生物形态的动物,能够与骆驼媲美。

作为沙漠中穴居动物代表的齧齿类动物,还有多种沙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柽柳沙鼠、大沙鼠等,它们均营群居生活,全年活动,但冬季活动减弱,以贮存饲料为生。大沙鼠体长超过150毫米,耳短小,耳长不到后足的一半。后足掌密毛,尾粗大,几乎接近体长。主要生活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的荒漠和半荒漠的灌木琐琐丛生的沙丘和沙土地,食琐琐的肉质、多汁的叶子;有惊人的筑洞能力,洞群往往连成一片,洞道密集,能贯穿整个沙丘或地面。长爪沙鼠与子午沙鼠栖息范围较大,亦常见于干草原地带的沙地。

上述齧齿类动物大都具有沙黄的体色,便于在沙漠中掩蔽。即使在夜间活动,它们这种与背景相同的体色也是有利的。水源的缺乏使它们都有依赖植物中汁液维持身体水分代谢的特性。

沙漠里的小动物,除穴居的齧齿类外,还有一些小的爬行类动物。最多的是沙蜥和麻蜥,特别是在沙丘地带,甚至每走几步就可碰见一个。沙丘上的许多小而偏的开口,就是它们的洞穴。它们具有一种特殊的适应沙漠环境的能力。它们的身上没有汗腺,在各种高温环境下,都不会出汗;眼睛具有防风的眼帘;遇烈日,它们还会爬上灌丛以躲避沙面难忍的炎热。这些沙栖蜥蜴(俗名“沙和尚”)在沙地上活动非常敏捷,遇敌可潜沙而遁。

塔克拉玛干沙漠里有哪些动植物

塔克拉玛干沙漠里有哪些动植物

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极端稀少;几乎整个地区都缺乏植物覆盖在沙丘间的凹地中,地下水离地表不超过35公尺(1015英尺),可见稀疏的柽柳、硝石灌丛和芦苇然而,厚厚的流沙层阻碍了这种植被的扩散植被在沙漠边缘——沙丘与河谷及三角洲相会的地区,地下水相对接近地表的地区——较为丰富在那里,除了上述植物外,尚可见一些河谷特有的品种︰胡杨、胡颓子、骆驼刺、蒺藜及猪毛菜冈上沙丘常围绕灌丛形成

该沙漠的动物也极端稀少只是在沙漠边缘地区,在有水草的古代和现代河谷及三角洲,动物才较为多样在开阔地带可见成群的羚羊,在河谷灌木丛中有野猪在食肉动物中有狼和狐狸直到20世纪初,还可见到虎,但它们从那时起就灭绝了稀有动物包括栖息在塔里木河谷的西伯利亚鹿与野骆驼,后者在19世纪末时尚在远及和田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多半地域徜徉,但现在只偶然出现于沙漠东部地区

该沙漠动物约有272种,高等植物有73种,还有许多低等植物和微生物

大盆地沙漠有哪些动物

沙漠动物主要包括沙漠中的蛇类、鼠类、蜥蜴类、小昆虫以及一些鸟类,大一点的象沙漠狐、骆驼等。 沙漠里的动物大多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物的水、减少皮肤呼吸、高张力尿的形成、夜行性、通过发汗和喘气的气化热发散、与沙地相似的体色以及扁平而宽大

戈壁滩有什么动物

戈壁滩生态属于荒漠生态中的一种。事实上荒漠生态中,动植物相对最丰富的恰巧分布在戈壁滩或靠近戈壁滩的地带,因此只做收集整理荒漠生态的资料就能够有一个大致的认知。

一般地说,这种生态中的动物都是耐旱耐饥的小型动物,虽然在分类学上与其同属的其它动物可能不耐旱,比如黄猄蚁不耐旱,但沙漠边缘地带的蚂蚁却非常耐旱,它们总能从植物那儿获得水份并且能高效地利用。

具体的请移步做进一步了解:baikebaidu/view/952345#6

沙漠中有什么动物可以生活在沙漠里

除骆驼外,还有沙漠的动物主要有:鸵鸟、 响尾蛇、角蝮蛇、沙蛇、子午沙鼠、长爪沙鼠、柽柳沙鼠、大沙鼠、眼镜蛇、唾蛇、沙蜥、麻蜥、蜥蜴、蝎子、跳鼠、野骆驼等 。

沙漠中有哪些动植物?谁帮我一一列出来?以及它们的详细资料!!

仙人球(ball cactus) (xian ren qiu) 原产南美草原的仙人掌科(Cactaceae)Notocactus属植物,仙人球属(金琥属Echinocactus),有象牙金琥(Egrusonii)、大金琥(Eingens)等25种。株形小,圆球状到圆柱状,常盆栽观赏。银球掌(N scopa)及金球掌(N leninghausii)是最常见种类,外被羊毛状茸毛。有毛仙人球类花较小,通常**或红色,有时直径只有1公分(05吋)。而无毛仙人球类群花较大,可达6公分。 俗称草球,又名长盛球,为仙人科多年生肉质多浆草本植物。茎呈球形或椭圆形仙人球 一种刺密而长的品种,高可达25厘米,绿色,球体有纵棱若干条,棱上密生针刺,黄绿色,长短不一,作辐射状。花着生于纵棱刺丛中,银白色或粉红色,长喇叭形,长可达20厘米,喇叭外鳞片,鳞腑有长毛。仙人球开花一般在清晨或傍晚,持续时间几小时到一天。球体常侧生出许多小球,形态优美、雅致。 仙人球就其外观看,可分为绒类、疣类、宝类、毛柱类、强刺类、海胆类、顶花类等。仙人球的刺毛也有长、短、稀、密之分;颜毛有红、黄、金黄等。 仙人球由于形态奇特,花色娇艳,容易栽培,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 [编辑本段]仙人球的特性 仙人球是双子叶植物,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仙人掌科。种类很多,约有40多个品种,球形各不相同,有茎球形、椭圆形,有纵棱,呈辐射状排列;刺毛长短、疏密也不一样;花的颜色有金**、白色、红色等颜色。春夏季节,从球茎上开出大型长喇叭状花。球体上能长出小子球。 仙人球故乡在南美洲,原产在高热、干燥、少雨的沙漠地带,形成了喜干、耐旱的特性。仙人球怕冷,喜欢生于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夏季是仙人球的生长期,也是盛花期。 胡杨是亚非荒漠地区典型的替水旱中生至中生植物,长期适应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 胡杨有特殊的生存本领。它的根可以扎到20米以下的地层中吸取地下水,体内还能贮存大量的水分,可防干旱。胡杨的细胞有特殊的机能,不受碱水的伤害;细胞液的浓度很高,能不断地从含有盐碱的地下水中吸取水分和养料。折断胡杨的树枝,从断口处流出的树液蒸发后就留下生物碱。胡杨碱除食用外,还可制造肥皂,或用来制革。人们利用胡杨生产碱,一株大胡杨树一年可生产几十斤碱。 胡杨是最古老的一种杨树,在六千多万年前就开始在地球上生存。它是落叶乔木,树高15——30米,幼树和嫩枝上密生柔毛。叶子变异很大,在幼树或嫩枝上的叶呈线状披针形,而中年树上的叶于却变成卵形或肾形,所以又称异叶杨。开紫红色披针形花,结长椭圆形葫果。胡杨还能从根部萌生幼苗,不断扩大自己的疆域。 胡杨生长较快,它的叶子可作饲料,木材耐水耐腐,是造桥的特质材,也可用于造纸和制作家俱。胡杨林可以阻挡风沙,绿化环境;保护农田,是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两岸或地下水较高地方的重要造林树种。 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目前被誉为世界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则在轮台县境内。 骆驼刺骆驼刺属,蝶形花科,3种,分布于地中海区,我国有骆驼刺 A pseudalhagi Desv 1种,产西北,可植为绿篱。落叶、多分枝灌木;茎、技有腋生的长针刺;叶小,单叶,全缘;生于上部的无叶而叶柄变为刺;托叶小;花数朵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总轴有刺;萼钟形,裂齿5,短,近相等;花冠红色,各瓣近等长,旗瓣倒卵形,具短柄,翼瓣镰状长圆形,龙骨瓣内弯,钝头;雄蕊10,二体(9+1),花药同型;子房近无柄,有胚>>

生活在沙漠的表上的动物有几种

沙漠动物主要包括沙漠中的蛇类、鼠类、小昆虫,大一点的象沙漠狐、骆驼等。这类动物的共同特点都比较耐旱、耐热,有些昆虫有夏眠现象,有些夏季白天钻在沙漠中的洞里,晚上出来活动,还有的采用运动的形式,比如下土中的沙漠蜥蜴。

沙漠里有什么动物?越多越好!

鸵鸟,响尾蛇,角蝮蛇,沙蛇,眼镜蛇,唾蛇,、蜥蜴,蝎子,跳鼠 沙漠里一些小动物都具有耐旱的生理特点它们不需要喝水,能直接从植物体中取得水分和依靠特殊的代谢方式,获得所需水分,并在减少水分的消耗方面有一系列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它们营穴居生活,保护自己避免一切侵害;在洞穴里,可以躲避敌人、避暑和在无饲期间蛰伏不食过穴居生活的主要是一些齧齿类动物,典型的代表为跳鼠,其中最常见的是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它们喜欢在沙丘上挖洞居住,所以又有“沙跳”之称体长约 130~140毫米,共同的特点是后肢特长,足底有硬毛垫,适于在沙地上迅速跳跃,在风沙中也能一跃达60~180厘米前肢极小,仅用于摄食和掘挖,而不用于奔跑尾巴一般极长,有些种类的跳鼠尾巴末端有扁平的长毛束,就像“舵”一样,能在跳跃中平衡身体、把握方向它们的头与兔子极其相似,耳朵很长,鼓室泡很大(利于听觉),眼睛也大这些特点能够使它们顺利地在夜间作长距离的跳跃由于沙漠中植物稀疏,并多为灌木而多刺,在这样的环境中,跳鼠主要以植物种子和昆虫为食食物条件的限制,促使跳鼠营非群聚生活,夜间出来活动,长距离地觅找食物,有时一晚可以奔跳10公里之远夜间,在沙丘的灌木、半灌木丛中,用灯光照射,就会很容易发现跳鼠的频繁活动,跳鼠的明亮眼睛在窥视着你,或者在你面前很快地跳过,使人感到沙丘戈壁的确是跳鼠的乐园漫长的冬季,它们则以蛰眠而渡过跳鼠是沙漠景观所产生的具有特殊生物形态的动物,能够与骆驼媲美作为沙漠中穴居动物代表的齧齿类动物,还有多种沙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柽柳沙鼠、大沙鼠等,它们均营群居生活,全年活动,但冬季活动减弱,以贮存饲料为生大沙鼠体长超过150毫米,耳短小,耳长不到后足的一半后足掌密毛,尾粗大,几乎接近体长主要生活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的荒漠和半荒漠的灌木琐琐丛生的沙丘和沙土地,食琐琐的肉质、多汁的叶子;有惊人的筑洞能力,洞群往往连成一片,洞道密集,能贯穿整个沙丘或地面长爪沙鼠与子午沙鼠栖息范围较大,亦常见于干草原地带的沙地上述齧齿类动物大都具有沙黄的体色,便于在沙漠中掩蔽即使在夜间活动,它们这种与背景相同的体色也是有利的水源的缺乏使它们都有依赖植物中汁液维持身体水分代谢的特性沙漠里的小动物,除穴居的齧齿类外,还有一些小的爬行类动物最多的是沙蜥和麻蜥,特别是在沙丘地带,甚至每走几步就可碰见一个沙丘上的许多小而偏的开口,就是它们的洞穴它们具有一种特殊的适应沙漠环境的能力它们的身上没有汗腺,在各种高温环境下,都不会出汗;眼睛具有防风的眼帘;遇烈日,它们还会爬上灌丛以躲避沙面难忍的炎热这些沙栖蜥蜴(俗名“沙和尚”)在沙地上活动非常敏捷,遇敌可潜沙而遁

皮牙子,即洋葱,皮牙子是新疆的汉族人对洋葱的称呼,其种植方法如下:

1、洋葱种植可采用撒播的方法,播种前可进行催芽处理,将种子用凉水浸泡一天,然后捞出放到阴凉的地方,每天清洗一次,等其露芽后就可播种。播苗床应选择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土地,播种前施足基肥。

2、播种后保持土壤的湿润能促进种子的发芽和出苗,出苗长出叶片后就可以适当的控制浇水了。幼苗要适当的施加肥料,以腐熟的农家肥作为主,幼苗长出两三片叶子后要及时的除草,防止与其争夺养分。

3、定植时一定要去除掉瘦弱苗,病苗,选取生长健壮且大小均匀的幼苗。并且定植时一定要注意密度,具体的种植密度可根据土壤的肥力来确定。

4、洋葱定植定植一个月左右时,对水分的要求比较严格,浇多浇少都会影响洋葱的健康生长,所以要勤浇水但要控制每一次的量,通常是保证地面不干燥就行。并且在洋葱定植一个月内不需要施肥,越冬后最好追施一次农家肥,返青时结合浇水也可再次施加一次。

扩展资料:

洋葱原产于中亚或西亚,现有很多不同的品种,已经用于世界各地的食物。在西元前一千年的古埃及石刻中就有收获洋葱的图画,之后传到地中海区。西汉时,张骞通西域,从西域带回许多物种。当时在西域已经有种植洋葱的记录。地理大发现之后,由欧洲向世界传播。16世纪,传入北美洲。17世纪传到日本。18世纪时,《岭南杂记》记载洋葱由欧洲白人传入澳门,在广东一带栽种。

根据车城乡公所的资料,1912年一位在淡水任教的日本小学老师,首次由日本把洋葱引进台湾。台湾总督府农业试验所自1918年起,在台湾各地试验栽植洋葱

-皮牙子

我国重点金属成矿区带中有3个成矿带分布在新疆地区。北部是阿尔泰成矿带,包括阿尔泰山区和准噶尔北缘及西北缘一带,属西伯利亚板块阿尔泰陆缘活动带和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微板块区;已划分8个重点成矿远景区,力争成为我国重要铜、镍、铅、锌和黄金基地;已探明有资源储量的铜、铁、铬、金等矿种49种,大中型矿近100处,只铁矿一种就达2亿t。中部是天山成矿带,位于中亚腹地,是古亚洲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8个成矿远景区;已发现各类矿种136种,主要有铜、镍、金等金属矿,而铁矿被列为主攻矿种之一。南部是西昆仑-阿尔金成矿带,位于古亚洲成矿域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重叠处,包括11个Ⅳ级成矿远景区;主攻铜、铅锌、铁、钨等矿,只铁矿一种其预期新增资源储量为4亿t。

这一广大区域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野外工作条件制约着物化探方法技术有效运用。这里有2个不利条件和1个有利条件:①海拔高(3500~6000m)、高差大(千米以上),地质构造复杂、高寒区、地形切割强烈,地面物化探方法无法进行;②根据现有规范规定,“航磁飞行高度一般不大于线距的一半”,可见该类地区为1∶5万航磁禁区;③地质成矿条件十分优越,区域航磁异常明显,寻找大中型金属矿具备良好前提,备受国内主管部门和找矿人的高度重视。当前,新疆的深部找矿正从区域展开转向条件较合适,但仍属高寒山区的中低山地区(西天山、昆仑-阿尔金等)进行综合找矿。

在这种情况下,新疆地矿局和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有关专家在大量典型矿床模型磁测正演模拟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矿床开展了不同飞行高度的对比飞行。结果显示,在较高飞行高度条件下异常重现性较好。在当前航空磁测仪器精度、补偿技术、定位精度极大提高的基础上,高寒山区1∶5万高精度航磁将提供重要的信息。从2007~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投资,选择西天山阿吾拉勒、喀喇昆仑、西昆仑、阿尔金—祁曼塔格等不同地貌景观、不同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物理条件区开展了1∶5万航磁测量,累计完成面积110000km2,获得了丰富的异常信息,区域异常得到有效分解,在多个项目中实现了“当年飞行、当年查证、当年见矿”的找矿成果。

一、典型矿床对比试验

分别选择西天山查岗诺尔大型以上火山沉积型铁矿、祁漫塔格迪木那里克大型沉积变质型铁矿、蟠龙峰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点开展了不同高度的对比飞行测量。结果显示(图2-3-1),在小于800m飞行高度条件下,航磁对于一定埋深大中型磁性矿产和磁性地质体具有较好的反映能力。

(一)查岗诺尔铁矿

查岗诺尔铁矿位于西天山西段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带中,含矿岩为石炭系一套火山碎屑岩建造。矿区地表圈定11个铁矿体,铁矿层底部常见铜矿化。FeI主矿体长2835m,厚41~120m,控制最大斜深320m,全铁品位30%~35%,属海相火山岩型沉积矿床。

在查岗诺尔铁矿进行了400m(可控最低飞行高度)、600m(安全飞行高度)、800m、1000m、1200m、1500m6个不同高度的试飞,剖面方位接近矿体走向(图2-3-1)。结果显示不同飞行高度异常区背景平稳,局部异常明显,具有南西正、北东负的特点,具体指标见表2-3-1。异常强度随航高逐渐降低,其中从地表到400m高度衰减最快,从大于10000nT衰减至950nT,而从400m到800m仅衰减42%;从400m到800m零值点宽度从3500m增加至3750m、半极值点宽度从1150m增加至1500m。结合其他地区定量模拟结果,对于大型及以上铁矿,飞行高度800~1000m、顶面埋深400m条件下具有可分辨的磁异常。

表2-3-1 查岗诺尔铁矿不同高度试验曲线对比表

续表

图2-3-1 查岗诺尔铁矿不同飞行高度航磁对比曲线

(二)迪木那里克铁矿

迪木那里克铁矿位于西昆仑地区、塔里木板块塔里木南缘活动带祁曼塔格复合沟弧带,主要出露地层为中—上奥陶统滩涧山群,为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泥质岩及少量火山岩,是沉积变质型铁矿的含矿岩系。地表圈出37个矿体,Fe36、Fe37为主要矿体。其中Fe37号矿体已控制长度2200m,宽度6~100m,累计视厚度185~59m,品位全铁含量253%~3918%,主矿体控制斜深90~450m。

地面磁异常发育,为北西—南东走向,长约4000m,宽约100~500m,最高强度10000nT以上。在该矿区垂直矿体走向进行了500m、700m、900m、1200m四个不同高度的试验(图2-3-2)。局部异常清晰,背景稳定,为以正磁异常为主体的正负伴生异常。500m飞行高度时强度为210nT,逐渐降低为170nT、120nT、100nT,异常宽度没有随飞行高度加大而明显增加。

(三)蟠龙峰铁多金属矿

蟠龙峰铁多金属矿床位于迪木那里克铁矿东南,赋矿地层为古元古界白沙河组,岩性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角闪片岩夹石英岩及大理岩,其原岩为泥砂质沉积碎屑岩+基性火山岩+碳酸盐岩建造。蟠龙峰铁矿含矿带共分为西段、中段、北段、东北段、伊阡巴达段等5个铁矿化带(段),其中西段铁矿化带(即试验区)近东西长460m,宽30~120m,主要分布在二长花岗岩与大理岩、片麻岩的外接触带中。规模属于矿点。

1∶25万地面磁测在蟠龙峰铁矿区圈出零星局部异常共8个。局部磁异常反映为曲线尖锐、窄而变化大,连续性差,规模一般在100m以内,强度最高达10000nT以上。磁异常与铁矿及矽卡岩化有关。经400m、650m、800m3个不同高度的对比飞行,400m高度异常清晰,3个叠加异常特征明显,最高强度180nT;650m、800m异常形态相似,属于叠加程度高的低缓异常,可以识别(图2-3-3)。该异常与含矿地质体及接触交代的矿化蚀变带有关。

二、方法技术运用

(一)主要技术措施与异常分解

新疆高山区1∶5万航磁工作由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承担,采用安Ⅱ飞机大致随地形起伏的方式飞行,配备HC-2000光泵磁力仪、SC1软补偿及收录仪一体机、GG24双星座GPS导航仪、BG30高度计等观测系统。针对地形地貌特点和成矿有利部位对飞行方案(尤其是飞行方向)进行优化,线距500m,采样率10次/s,磁测总精度优于±30nT,定位精度优于10m。

图2-3-2 迪木那里克铁矿不同飞行高度航磁对比曲线

飞行高度是制约高寒山区1∶5万航磁推广的主要因素。在结合工作区地貌因素和根据飞机安全飞行高度的试验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专门软件在数字地形图上进行飞行高度设计的技术措施。4个测区平均飞行高度639~756m,最高飞行高度超过1200m,其中低于800m的测点比例为74%~86%。航磁成果显示,背景磁场干净,区域磁场特征明显,局部异常分解较好,已知铁矿及中基性—超基性火山岩等引起的局部异常清晰,对1∶100万航磁异常进行了细致分解,异常与已知磁性地质体空间对应性好。各测区地貌条件与飞行高度、异常分解能力见表2-3-2。

表2-3-2 4个航磁勘查区异常分解结果表

(二)应用成果简介

1阿吾拉勒铁矿成矿带

工作区位于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式可布台铁矿东—备战铁矿一带,20世纪70~80年代发现了查岗诺尔、备战等铁矿床 ( 点) ,但尚未成为新疆主攻铁矿带。进入 21 世纪,经初步普详查结果,查岗诺尔、智博冰川、备战铁矿均在大型以上,松湖铁矿在中型以上,属火山岩型。全区共选编航磁异常 474 处,其中新编号异常占 96 2% ( 456 处) 。通过综合分析解释,其中有 10 处异常由已知查岗诺尔、智博冰川、备战、松湖等铁矿 ( 点) 引起,异常幅值大、梯度陡,并且吻合很好,显示良好的找矿前景。经异常查证新发现了敦德、尼新塔格、松湖南等中型以上远景的铁矿。至此该成矿带现已是新疆铁矿资源量最大的成矿带。

其中,查岗诺尔局部异常明显,为高磁背景中的尖峰异常,走向近东西向,剖面曲线对称,异 常 长 度 1 6km,宽 度 1 3km、强 度1215nT。高磁背景场与中基性火山岩有关,此局部异常则与已知查岗诺尔铁矿对应良好( 图 2 -3 -4) 。

2 赞坎 - 苏巴什铁矿成矿带

工作区位于喀喇昆仑,是 21 世纪随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矿产评价,航磁发现和发展的、具有突出找矿前景的重要铁矿带,现有赞坎、老并、叶里克中型以上远景的铁矿,属沉积变质型铁矿。全区筛选航磁局部异常 373 处,其中新编航磁异常 362 处。其中 8 处异常由赞坎、老并等已知磁铁矿引起,赞坎东、叶里克、塔瞎尔等 6 处异常经过地面初步查证由磁铁矿引起。该区航磁成果进一步奠定了赞坎 - 苏巴什沉积变质型铁矿带的重要地位。

其中,赞坎铁矿位于塔什库尔干地块,出露古元古界布伦阔勒群 ( Pt1B ) 中 深 变 质 岩 系( 图 2 - 3 - 5c) ,也是铁矿的赋矿岩系。区内圈定 3 个铁矿化层、18 个矿体,其中 M1 矿体长度3600m,控制斜深 200 ~ 400m,单工程内矿体厚度 4 28m,平均品位 TFe29 5% ,属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在航磁 ΔT 剖面平面图上 ( 图 2 -3 -5a) ,该处反映为 2 个尖峰状强磁异常; 在航磁 ΔT 等值线平面图上 ( 图 2 -3 -5b) ,反映为两个长轴为北西西走向的椭圆形异常,北侧有明显的负值伴生( 图 2 - 3 - 5b) 。其中新 C - 2008 - 1258 号异常极大值点位于海拔 4250m 的山谷中,飞行高度 900m,异常强度为 615nT; 新 C -2008 -1259 号异常极大值点位于海拔 4980m 的山顶,飞行高度低于 400m,异常强度达 1444nT。在赞坎铁矿上异常明显,同时该结果显示在已控制的铁矿东部尚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经 2008 年查证发现了新的矿体。

图 2 -3 -3 盘龙峰铁矿不同飞行高度航磁对比曲线

三、结论与建议

1) 1∶ 5 万航磁在高寒深切割山区较大飞行高度条件下采用现有方法技术有效,性价比高,成本上航磁是同比例尺地面磁法的 40% ~ 65%,且航磁受地形干扰小、测点密度高 ( 航磁点距相当于10 ~ 15m,地面磁测一般在 100m 或以上) ,资料完整、系统。建议将平均飞行高度小于 800 ~ 1000m的中高山区 1∶ 5 万航磁作为国家基础地质填图的组成部分,统一部署,分期实施。当前首先从高磁场区、变化磁场区及重要成矿带 ( 如新疆西天山地区、昆仑 - 阿尔金地区) 开始,逐步推广。

图 2 -3 -4 查岗诺尔铁矿航磁异常综合图

图 2 -3 -5 赞坎磁铁矿综合平面图

2) 航磁异常筛选和查证是深化航磁异常认识的关键过程,采用地质、磁法、化探和其他针对性强的有效方法组合是取得找矿突破的关键。航空物探与地面物探、物探与地质结合和加大查证工作量是深化异常、开发异常的不二法宝。

3) 为了保证取得独特的地质效果,需要对飞行区进行前期成矿预测和靶区优选。对重要找矿靶区采用特殊的飞行方案 ( 如多剖面套飞或斜交飞行) 以达到降低飞行高度突出异常的目的。为此,在技术设计中专门要求经费预算中需要增加特别飞行费用。

4) 鉴于在较高飞行高度条件下所获得的磁场异常强度变低、范围略有加大,异常识别难度加大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建立在不同地质环境下异常识别准则,研发中高山区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尤其突出向下延拓、弱异常提取等软件,并注意单线异常的识别和提取、处理技术的研制。

5) 鉴于高山区飞行以高原、高山及山腰为重点测区,对山谷、部分低山区兼顾不够 ( 一般低于25% ) 特殊情况,应设法补充地面磁法工作量。

6) 由于磁测连续测量信息量大,投资增加不多,现已有可进行连续定位与测量的地面设备 ( 如G - 858 高精度质子磁力仪) ,建议在勘查技术规范中和商业性地质勘查中倡导地面磁法连续测量,在限定测线密度的前提下吸收航磁成功经验,淡化不同比例尺的点距概念,扩大磁测信息量,提高磁法应用地质效果。

致谢: 新疆高寒山区 1∶ 5 万航磁勘查得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助理田建荣、新疆地矿局总工程师董连慧的支持,国土资源部高级咨询中心专家孙文珂、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任王平和总工程师熊盛青、中国地质调查局贺颢处长在技术上给予了具体的帮助,勘查区项目组负责人郑广如、周道卿、宋燕兵及新疆物探小分队成员等付出了极大的劳动,共同的努力推动了新疆高寒山区 1∶ 5 万航磁勘查持续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找矿成果。在此仅对前期成果从方法技术层面进行简要总结,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

陈毓川,刘德权,唐延龄,等 2008 中国天山矿产及成矿体系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DZ / T 0142—1994 航空磁测规范 [S]

孙文珂,孙焕振,刘士毅,等 2002 中国矿床发现史 ( 物探化探卷)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熊盛青,周伏洪,姚正煦,等 2001 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调查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张良臣,刘德权,王有标,等 2006 中国新疆优势金属矿产成矿规律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庄道泽,孟贵祥,陈蜀燕 2004 成矿带 1∶ 5 万激发极化法普查的初步尝试 [J] 地质通报,22 ( 7) : 707—708

( 本节供稿人: 庄道泽 周坚鑫 兰 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670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