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时打什么部位?

肌肉注射时打什么部位?,第1张

肌肉注射有上臂三角肌注射,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等注射,臀中小肌一般为小孩肌注部位。臀大肌注射有十字法定位和连线法定位,十字法定位即从臀裂顶点向左或者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做一垂直线,将臀部分分为四个象限,远外象限避开内角选择为注射区。连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上的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定位法是上臂的外侧,肩峰下的两三横指处。只能用于小剂量注射。

肌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注射方式,在肌肉注射时患者应注意放松情绪、保持局部清洁卫生、留院观察、清淡饮食,医护人员应注意询问过敏史、注射部位、配伍禁忌。

一、患者:

1、放松情绪:患者在注射过程中,如果情绪过于紧张或害怕,可能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患者可适当转移注意力,避免紧张、害怕的情绪而影响注射;

2、保持局部清洁卫生:注射后注射部位不要沾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局部可能出现轻微红肿、疼痛等症状,应注意不要揉搓、抓挠注射部位,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症状会逐渐消失,若无法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3、留院观察:肌肉注射后应留院观察30分钟左右,不要剧烈运动。若打针部位疼痛,要严密观察,必要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4、清淡饮食:肌肉注射后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或易过敏的食物,如虾、蟹等。

二、医护人员:

1、询问过敏史:进行注射前,应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对即将注射的药物有过敏史,以及可能过敏的情况;

2、注射部位:注射时定位要准确,注意避免损伤神经。婴幼儿不宜选择臀大肌注射,避免损伤坐骨神经。长期反复肌肉注射的患者需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避免局部形成硬结。若出现硬结,可对局部肌肉进行热敷,避免在皮炎、瘢痕、硬结、瘀血、血肿部位进行注射;

3、配伍禁忌:若需要同时注射两种以及两种以上药物,应注意配伍禁忌。

一、肌肉注射的深度:

1臀大肌注射 快速垂直进针 大约3∕4,

2上臂三角肌注射 45度进针 大约2∕3。

二、

1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

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2注射部位: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中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连线法:从髂前上棘到尾骨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a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b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应以其手指的宽度为标准。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部位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采以下姿势:

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

(2)坐位: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常用体位。可供上臂三角肌头,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的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3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用3%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

(3)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25~3cm(针头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

(6)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清理用物。

在肌肉注射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3)注射部位适合于个体。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4)定位准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5)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一旦针头折断,保持局部及肢体不动,迅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断端全部进入肌肉,则行手术取出。

(6)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成硬结,若出现硬结,则可采取热水袋或热湿敷、理疗等处理。

1、 戴口罩洗手

2、 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75%酒精、2%碘酒 、无菌镊子缸及镊子、无菌棉签缸及棉签、弯盘、无菌注射器、注射药物、启瓶器、砂轮、注射卡片、污物缸、洗手筒及毛巾

3、 推治疗车携用物至病人床旁

4、 核对姓名、床号(与病人及床头卡核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检查药物是否过期,检查药物有无浑浊、沉淀,瓶口有无松动、裂痕

5、 向病人解释目的,取得合作

6、 如药液为安瓶:酒精消毒安瓶,砂轮,用砂轮划痕,再用酒精消毒安瓶划痕部,用手掰开安瓶,棉签缸的开、关及镊子的使用正确

7、 如药液为密封瓶:消毒启瓶器,铝盖,启铝盖,消毒瓶塞

8、 消毒方法正确;取棉签:棉签缸的开、关及镊子的使用正确;

9、 取注射器,检查注射器有效期,是否漏气;

10、 抽吸所用药液,剂量准确,抽药方法正确;

11、 放弯盘中备用,注意勿污染针头、活塞;

12、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13、 选择注射部位

14、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十字法、连线法;

15、 皮肤消毒:面积4×6厘米,消毒方法正确,脱碘干净(2次),待酒精干

16、 处置中三查七对

17、 排气

18、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注射部位,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注射针头与皮肤成90度角,垂直迅速刺入肌层,进针深度为针体的2/3

19、 固定针头,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右手推动活塞缓慢注药

20、 注药完毕,固定针栓,干棉签按压针眼处,快速拔针,棉签按压片刻 21、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协助病人整理衣裤,床单位

22、 操作后三查七对

23、 整理物品

答:猪打针方式主要有肌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静脉注射法和腹腔注射法。①肌内注射法。选择猪耳根后或股内侧、臀部某个位置为注射部位,5%碘酊消毒后,用75%酒精棉球脱碘,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入后,注入药液或疫苗,拔出针头,用碘酊棉球消毒。大猪一般用6号针头,种猪9号,仔猪用12号针头,针头刺入的深度视猪的大小和肥胖程度而定。②皮下注射法。大猪站立保定,仔猪徒手保定,在耳根外或股内侧、肘后注射部位剪毛,5%碘酊消毒后,用75%酒精棉球脱碘,左手捏起注射部位皮肤使成皱褶,右手持注射器由皱褶基部刺入2~3厘米,注入药液或疫苗,拔出针头,用碘酊棉球消毒。③静脉注射法。将猪保定,将耳朵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后,左手拇指和食指压迫耳大静脉近心端,右手弹静脉使其努张,然后用6~8号针头与静脉水平方向平行刺入静脉,连接注射器,徐徐注入药液。用输液器输液时,需用医用胶布固定针头,防止针头脱落。④腹腔注射法。大猪站立保定,小猪侧卧保定,但需将后躯垫高,腹部待刺部位用5%碘酊消毒后,用75%酒精棉球脱碘,右手持针稍向骨盆腔入口方向刺入腹腔,将少许药液滴入针座孔,药液流入,说明针头进入腹腔,连接注射器或输液器注入药液;若药液既不流入,也不溢出,说明针头只刺入肌肉;若药液冒出,说明针头刺入肠道,应重新穿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3529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