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危重疾病紧急处理方案(2)

临床急危重疾病紧急处理方案(2),第1张

临床急危重疾病紧急处理方案

 病例7:感染性休克

 病史:1周前右拇指外伤伴红肿溃烂。

 主诉:发热3天,伴意识模糊、尿少1天。

 查体发现:未查。

 答案

 初步诊断:感染性休克。

 鉴别诊断: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主要诊疗措施:

 1、卧床、吸氧,生命体征、尿量监测;

 2、血液动力学监测(CVP监测等);血气分析,生化检查,血培养;

 3、扩容:平衡盐液为主,配合适当胶体液、羟乙基淀粉、血浆;

 4、选择抗生素控制感染;

 5、静滴5%碳酸氢钠200ml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再作补充;

 6、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或合并使用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和酚妥拉明联合应用;

 7、其它:糖皮质激素,西地兰、奥美拉唑等;

 8、向家属交待病情及诊治措施,并请其签字。

 病例8:过敏性休克

 病史:诊断“支气管炎”,静脉滴注阿莫西林过程中。

 主诉:突发性风团伴头晕、憋气、大汗淋漓1分钟。

 查体发现:未查。

 答案

 初步诊断:过敏性休克。

 鉴别诊断:迷走血管性晕厥、遗传性血管性水肿、低血糖反应、支气管哮喘、心源性休克。

 主要诊疗措施:

 1、立即停止输液;

 2、01%肾上腺素,03-05ml注射,隔15-20分钟可重复;

 3、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或鼻导管给氧;

 4、有明显支气管痉挛、喷雾吸入05%沙丁胺醇液05ml;

 5、必要时气管插管;

 6、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20mg或甲基强的松龙120-240mg静滴;

 7、补液:生理盐水平衡液;

 8、必要时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维持血压稳定;

 9、抗过敏:扑尔敏10mg或异丙嗪25-50mg肌注。

 10、向家属交待病情危重及诊治措施,并请其签字。

 病例9:中暑

 病史:平素体健。

 主诉:高热意识障碍抽搐1小时(夏季,中午,建筑工地)。

 答案

 初步诊断:中暑。

 鉴别诊断:1、脑炎;2、脑膜炎;3、脑血管意外;4、脓毒血症;5、甲状腺危象等。

 主要诊疗措施:

 1、血生化及血气分析;肝肾胰和横纹肌功能;凝血功能;尿液分析;头颅CT等;

 降温;

 2、并发症治疗(昏迷、心律失常心衰、代酸、肾衰、肝衰、DIC等);

 3、监测:体温、生命体征、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横纹肌溶解情况等;

 4、职业中暑报告;

 5、向家属交待病情危重及诊治措施,并请其签字。

 病例10:急性左心衰

 主诉: 突发呼吸困难2分钟。

 病史: 患者男性,60岁,有高血压心脏病多年,在输液过程中突发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

 体查: 面色灰白、强迫坐位、大汗、烦躁、呼吸急促,每分钟30-40次,两肺满布湿性啰音和哮鸣音,心率快,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答案

 初步诊断:急性左心衰。

 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 急性肺栓塞 急性心脏压塞 自发性气胸 急性呼吸衰竭。

 主要诊疗措施:

 1、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2、吸氧:抗泡沫吸氧;

 3、镇静: 吗啡5~10mg静脉缓注,必要时15分钟重复一次,共2~3次,老年患者可 酌情减量或改肌注;

 4、快速利尿:速尿20~40mg静注,2分钟内推完;4小时后可重复一次;

 5、血管扩展剂:1)硝普纳 ;2)硝酸甘油 ;3)酚妥拉明 ;

 6、洋地黄类药物:房颤伴快速心室率并已知有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最合适用;首剂02~04mg,2小时后酌情再给02~04mg。急性心梗24小时内不宜用;

 7、氨茶碱,皮激质素;

 8、向家属交待病情危重及诊治措施,并请其签字。

 病例11:慢阻肺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

 病史:有慢阻肺病史。

 主诉:慢性咳嗽咳痰气促20年,加重伴意识障碍1天。

 答案

 初步诊断:慢阻肺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

 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尘肺等。

 主要诊疗措施:

 1、建立通畅的气道;

 2、氧疗;

 3、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等检查;

 4、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

 5、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6、抗感染治疗;

 7、合并症的防治;

 8、营养支持;

 9、向家属交待病情危重及诊治措施,并请其签字。

 病例12:脑血管意外

 主诉:突发神志不清半小时。

 病史:患者,男,65岁,半小时前于路上行走时忽然跌倒、神志不清,被邻居发现急送至本院,有高血压病史。

 查体发现:BP180/110mmHg,浅昏迷,颈软,双眼凝视右侧,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右鼻唇沟变浅。左侧痛刺激反应减弱,肌张力低,左肱二、三头肌、膝腱反射(++),左侧巴氏征阳性。

 答案

 初步诊断:脑血管意外。

 鉴别诊断:脑梗塞、脑栓塞、癫痫、低血糖休克、酮症酸中毒、颅内占位。

 主要诊疗措施:来自微信号vom120

 1、保持病人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2、保持呼吸道通畅,勤吸痰,必要时作气道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3、严密观察血压、心率,保持血压稳定,急性期控制血压在150~160mmHg;

 4、影像检查:头颅CT和MRI;

 5、使用脱水剂: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快速点滴,每日2~4次,速尿20毫克静脉注射,每日2次;

 6、急诊开颅手术;

 7、防治感染;

 8、向家属交待病情危重及诊治措施,并请其签字。

 病例13:癫痫持续状态

 病史:有脑外伤史。

 主诉:发作性抽搐伴人事不省1天。

 查体发现:未查。

 答案

 初步诊断:癫痫持续状态。

 主要诊疗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心电监测;

 3、血生化(血糖、电解质)检查;

 4、安定10mg,静脉缓慢注射,隔15-20分钟可重复;

 5、苯妥英钠05-10g,静脉注射,总量13-18mg/kg;

 6、或丙戊酸钠5-15mg/kg,静脉注射,可重复2次;

 7、静脉注射甘露醇;

 8、脑电图、头颅CT或MRI检查;

 9、向家属交待病情危重及诊治措施,并请其签字。

 病例14:血气胸

 病史:无特殊病史。

 主诉:突然出现左侧胸痛气促伴脸色苍白2小时。

 答案

 初步诊断:左侧血气胸。

 鉴别诊断:1、气胸;2、肺梗塞;3、急诊心绞痛;4、急诊心包炎

 主要诊疗措施:

 1、严格卧床休息,镇静、镇痛;

 2、吸氧;

 3、监测生命体征;

 4、血常规、血气分析、血凝功能检查、急性心梗三联等;

 5、胸片及心电图检查;

 6、胸穿及胸腔密闭引流;

 7、手术;

 8、向家属交待病情危重及诊治措施,并请其签字。

 病例15: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

 主诉:反复黑便三周,呕血一天。

 病史:男,45岁,三周前,自觉上腹部不适,发现大便色黑,1-2次/天,成形。一天前,进食辣椒及烤馒头后,觉上腹不适,随之排出柏油便约600ml,并呕鲜血约500ml。

 既往史:有“肝硬化”病史。

 答案

 初步诊断: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

 鉴别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癌,肝癌,胆道出血。

 主要诊疗措施:

 1、抗休克、根据血压情况补充血容量;

 2、禁食、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3、严密观察出血量、神志、面色、心率、血压、呼吸、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等变化;

 4备血;

 5、药物止血:血管加压素02U/分静滴或生长抑素/奥曲肽:首剂100ug静脉注射,(施它宁,300ug)以后每小时用25~50ug持续静脉滴注;

 6、气囊压迫止血;

 7、内镜治疗。内镜直视下止血(注射硬化剂或皮圈套扎);

 8、外科手术治疗;

 9、向家属交待病情危重及诊治措施,并请其签字。

;

肌肉群可以天天练吗

小肌肉群可以天天练吗,肌肉锻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很多男性的一个锻炼目标,那么肌肉也是一种力量的代表,对于肌肉的锻炼也是有很多注意的,以下分享小肌肉群可以天天练吗。

小肌肉群可以天天练吗1

1、小肌肉群可以天天练吗

不建议每天练。

人体正常肌群在锻炼后,通常需要时间来恢复,这是因为肌肉锻炼过程中会有肌纤维轻微损伤,充足的营养和休息会让这些纤维恢复,乃至更加粗壮,同一肌肉群训练的时间间隔就是为了保证损伤的肌纤维恢复。

虽然说小肌肉群恢复时间比胸、背、腿等大肌群要短,但至少也得24-48小时才能完全恢复,在肌肉没有完全恢复而投入下次训练显然是不明智的,那样即使每天练也可能不会长肌肉,还会造成肌肉疲劳、拉伤等损伤。

再加上一般来说安排的大肌肉群的练习,小肌群也能从中得到锻炼,也就没有必要每天特意安排项目来练了。

2、每天练小肌肉群有什么坏处肌肉拉伤

过度的肌肉锻炼会导致肌肉疲劳,甚至出现拉伤的现象,肌肉周围出现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活动受限制,甚至疼痛难耐。肌肉不会生长

本身小肌群在大肌肉群体锻炼中会受到附带刺激,如果再每天再专门安排训练的话,会出现过度锻炼,可能出现肌肉无法充分恢复和增长的情况。影响其他肌肉的锻炼效果

如果每天都进行小肌肉群的锻炼,锻炼过度小肌肉群疲劳,会导致在大肌肉群锻炼中力量不足而影响健身效果,耽误健身进度。

3、小肌肉群几天练一次好

同一部位肌肉1-2天练一次,一周安排3次左右。

由于小肌肉群需要至少24-48小时的恢复时间,因此最好能隔1-2天再练同一部位肌肉,一周安排3次左右,如周一练了肩部,周二就不练,可以练小腿肌肉,周三或是周四再安排肩部肌肉练习。具体的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锻炼计划来调整。

4、小肌肉群怎么练效果好

先练大肌肉群,然后将小肌群穿插进去一起练。

健身新手一般来说先练大肌肉群,比如胸肌、背阔肌、大腿肌肉等。练大概一两个月,身体力量有所提升后,再穿插小肌肉和大肌肉群里一起训练,这样会使得大肌肉群带动小肌肉群生长,如果一开始就练小肌肉群,效果没有那么好。

在肌肉锻炼中,很多人习惯给肌肉分类,其中最为简单的分类就是大肌肉群、小肌肉群,小肌肉群就是像手臂、腰腹、肩部等部位的肌肉,一些人为了能有好的锻炼效果,会每天练这些肌肉,那小肌肉群可以天天练吗?

5、小肌肉群锻炼要注意什么

1每周训练3-5天,其中3天可以是三大肌群,小肌群跟在大肌群之后训练。

2在锻炼初期,不要将注意力放在肌肉增长上,要做好动作,保证锻炼质量,打好基础。

3在锻炼的同时,要注意配合合理的饮食,多吃些富含高蛋白、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帮助肌肉增长。

4锻炼前后不要忘记热身和放松活动,不仅能避免运动伤害,还能放松肌肉,增强锻炼效果。

小肌肉群可以天天练吗2

1、肩部肌肉可以天天练吗

不可以。

同一部位的肌肉不宜每天都练,在肩部肌肉锻炼过程中会有肌纤维轻微损伤,充足的营养和休息会让这些纤维恢复,乃至更加粗壮增长,如果每天练肩部肌肉,不仅不会长肌肉,还可能造成肌肉疲劳、拉伤等损伤。

而且一般来说几乎上肢的锻炼肩部肌肉都会参与,也能从中得到锻炼,没有必要每天特意安排项目来练了。

2、肩部肌肉天天练有什么坏处肌肉拉伤

过度的肩部肌肉锻炼会导致肌肉疲劳,甚至出现拉伤的现象,肌肉周围出现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活动受限制,甚至疼痛难耐。肌肉不会生长

本身肩部肌肉在上肢的锻炼中会受到附带刺激,如果再每天专门安排肩部的训练的话,会出现过度锻炼,可能出现肩部肌肉无法充分恢复和增长的情况。

3、肩部肌肉多久练一次

2-3天练一次,一周练2次即可。

一般情况下,肌肉锻炼后至少需要24小时,通常是48小时才能恢复,因此肩部肌肉2-3天练一次最好,一周练个2次即可。具体的肩部肌肉的锻炼间隔的长短,建议因人而异、因训练水平而异。

4、肩部肌肉什么时候锻炼效果好

17-19点左右。

如果想要练出好的肩部肌肉,建议在17点-19点进行效果最好,在这个时间段,人体的体能达到了最佳处于代谢的高峰期,运动能力也是达到最高峰,心跳频率和血压也上升,肌肉的速度、耐力和力量在这个时间段也是处于最佳状态,锻炼肩部肌肉会事半功倍,锻炼强度可以适当增加,还能减少运动伤害的'几率。

在健身中肩部肌肉的锻炼是很重要的,如果肩部肌肉的肌力和稳定度不够,肩关节功能会受限,在其他的训练中不仅效果会降低,还会增加受伤的风险。因此很多人就会增加肩部肌肉的锻炼计划,其中一些人为了能尽快练出厚实有型的肩膀,每天都进行锻炼。那肩部肌肉可以天天练吗?

5、肩部肌肉练多久有效果

2-3个月。

肩部肌肉虽然说比起手臂上的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好练一些,但是也不可能短短几天或是一两个星期就有明显效果,还是需要长期坚持锻炼,通常来说2-3个月,

具体多久能练出效果,要根据训练计划,饮食以及个人实际情况而定。

6、肩部肌肉锻炼注意事项

1开始的重量不能太重,否则容易拉伤肌肉,新手练习重点放在使用器械的规范上,不必过重。

2肩部肌肉锻炼配合合理饮食效果更好,多吃些富含高蛋白、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帮助肌肉增长。

3锻炼前后不要忘记热身和整理活动,可以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以及增加锻炼效果。

初学者的训练强度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味追求大重量。简单地说,任何动作做小重量、多次数时,能够加强耐力;而做大重量,少次数时,则能增加肌肉围度。一般来说,耐力训练用的重量,应该是你做大约12~15个就力竭的重量,做3~4组;而围度训练要用你只能做3~6个就力竭的重量,做2~3组。具体数量建议根据个人情况问下专业教练或自己所在健身房达人。

一般健身的头3个月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当然在这其间也要养成正确的姿势和用力习惯,和正确的呼吸方式,否则很快就容易进入瓶颈期。

同一个大肌群的训练间隔48~72小时,肌肉练习后需要得到及时的营养补充和休息,过多训练不利于恢复生长,当然间隔大于72小时的话效果又下降了。

另外,有个说法是30%的锻炼加70%的营养才能加强增肌效果,建议多吃牛肉、鸡胸肉和蛋白,特别注意运动后1小时内务必进行营养补充。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腹肌一周可以练4到5次,隔天练稍微有点少,天天练稍微有点多。

大肌肉“充分”训练后 48小时可恢复90%,72小时基本完全恢复;小肌肉群稍微快些,但也需要超过24小时的休息。

大肌肉群:胸、背、腿

大肌肉群可以一周锻炼一次。

小肌肉群:肩、二头肌、三头肌、小臂、小腿、腹肌

小肌肉群可以一周安排两次。

小腿、小臂肌群属于耐受肌群可以一周安排3次。

人类如果要睡觉,一般都是“躺”下来或者趴着睡觉。这样的情况在动物界其实是很常见,很多动物都采取类似的。但如果你看到一匹成年的马自己独自卧着睡觉,那很有可能是因为马暴饮暴食导致肠道出现了绞痛的情况。

对于成年的马来说,除非有可靠的同伴在身边,否则一般都是站在睡觉,这和自然界大多数的动物都是不一样的。不仅如此,懂马的人一般都会从马的侧边上马,而不懂的人如果不小心站到马的后面,就很有可能被马一脚踢中,这其实也和马站在睡觉有关。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马要站着睡觉呢?

持续千万年的习惯

在分类学上,马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科的第一个物种是始祖马,它也被认为是马的祖先,它只有如今的狗那么大,起源于5700万年前的北美洲,当时是始新世。始祖马分化出了许许多多的支系,它们和同时期的偶蹄目选择完全不同的进化路线,牛和羊就是典型的偶蹄目。

始祖马的后代都善于奔跑,而偶蹄目则更善于吃草,代表技能就是:反刍。现代马的祖先正是依靠着“奔跑”,快速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扩散,以至于马在自己的发源地美洲都灭绝了,但全世界各地还有许多分支。

现代人们饲养的马实际上是由欧洲野马驯化而来的,而欧洲野马是原产于中亚大草原。在大草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马是非常不错的蛋白质来源。因此,马常常会被草原上的一些顶级掠食者盯上,比如:豺、狼

遇到这些顶级掠食者时,由于马没有像牛和羊那样的“角”,马能做的就是只有疯狂的奔跑。不仅如此,在远古时代,人也会捕猎马。这就导致在白天,马需要防着人类和一些顶级掠食者,即便到了晚上也不能放松,因为豺、狼常常会晚上出没。

也就是说,马需要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提防着被天敌们抓到。如果马像人类这样睡觉的话,可能它们就早灭绝了。

只有那些能够适应这样环境的马才能够最终活下来。因此,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马逐渐演化出了一套防御机制,也就是说间歇性休息,每回只打盹很短的时间,一天打盹多次。同时,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逃跑,马演化出了可以站立休息的特点,这样可以确保它们在遇到危险时,就可以立马跑掉,而不需要再浪费时间去起身。

不仅如此,当它们发现有天敌靠近时,还可以先蹬后腿来进行防御。马的后腿是很有劲的,一旦被它蹬到,杀伤力是非常大。这也能够给马留下足够的时间来逃跑。所以,骑马时,我们是不能从马的后面上马,这样很容易被马误以为是天敌靠近,然后被马蹬一脚。

马的休息方式也就这样被奠定了下来,可以说这是马花了千百万年才逐渐养成了“习惯”。

这里要强调一下,并不是马主动去演化,而是拥有这种特点的马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逐渐被筛选出来,更容易存活下来,这本质上是自然选择,也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不过,研究人也发现,马是群居动物,而且高度社会化。在一个马群中,常常会出现有的专门负责站岗的情况,这时马就会很安心的入睡,甚至会趴着睡。那马到底是咋做到站在睡觉的呢?

马如何站着睡觉?

马能够站着睡主要是依靠自身的身体结构,它的骨骼、肌肉和筋腱在发育成熟后,马的中心就正好在身体的中线上,在站立的时候,前肢和肩带的肌肉群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达到自身体重的57%,所以它并不是依靠关节来承受这些重量。同时,这些肌肉群还可以确保肘部和肩膀不发生弯曲,而肱三头肌可以很好地固定肘部

由于肌肉几乎不收缩,所以只消耗很少的能量,这就使得马的前肢即便是在长时间站立的情况下也不会疲惫。不过,马的后肢并没有像前肢那样发达的支撑结构。

于是,马的后肢依然只能依膝关节。由于马的后肢承受的重量要低于前肢,所以马只需要轮流让两个后肢的膝关节保持一定的角度就可以支撑住,而且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能力的消耗和疲劳度

缓解肌肉酸痛应该采取先冷敷、后热敷的方法。

为缓解因运动挫伤和拉伤所致的肌肉疼痛,第一个步骤应在最初的几天,每隔4—6个小时对疼痛部位进行一次冷敷,每次坚持20分钟。这样能够使肌肉从过度紧张的状态中放松下来,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进行冷敷的工具可以是冰袋,也可以是一包冷冻蔬菜。

在冷敷前最好用干爽的毛巾或衣物将冰袋裹起来,以免皮肤冻伤。

经过两到三天的冷敷之后,肌肉的紧张状态和疼痛感能够得到较大缓解,这时就应该及时采取热敷疗法,以使肌肉彻底消除酸痛的感觉。

热敷疗法最好能够做到1天3次,每次20分钟。热敷疗法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用一小瓶热水、一块热毛巾直接敷在疼痛部位,也可以采取烤灯、泡盆浴或冲热水澡的方式。

专家同时指出,对于一些慢性病造成的肌肉或关节疼痛(例如关节炎),热敷要比冷敷更有效。

避免肌肉酸痛的方法:

肌肉伸展运动(以静态的方式进行)。

渐增负荷原则:肌肉训练的超负荷原则使得肌肉容易因此受伤,配合渐增负荷原则,慢慢提高肌肉的训练的

质与量,才能有效避免伤害发生。

适当的补充维他命C,唯仍需进一步分析证实。

迟发性肌肉酸痛则是指,在运动后数小时到24小时左右才出现的肌肉酸痛现象,通常肌肉酸痛的持续时间在

一至三天左右。迟发性肌肉酸痛的原因,不外是肌肉受伤、肌肉痉栾或结缔组织异常所引起,不过,一般认为结

缔组织异常是引起迟发性肌肉酸痛的最大原因。

一般大众认为肌肉酸痛是乳酸堆积所造成的观念,是不正确的。

较少使用或训练的肌肉,突然进行激烈或过度反复的活动,容易引起迟发性的肌肉酸痛,预防的最佳方法是

以渐进的方式进行肌肉活动,使肌肉能够负荷将进行的繁重或多次反复运动。如果已有肌肉酸痛现象,则应休息与热疗处理,不宜再过度活动,否则易产生更严重的伤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4197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