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的部位为()

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的部位为(),第1张

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的部位为()

A上臂肩峰下均可

B上臂肩峰下2~3横指处

C上臂三角肌上均可

D上臂三角肌下2~3横指

正确答案:上臂三角肌下2~3横指

三角肌下缘id的id是皮内注射。皮内注射法(intradermic injection,ID)是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接接种卡介苗的正确部位为三角肌下缘。

您好!常用注射法

  一、皮内注射法(ID)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一)目的

  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二)部位

  1.皮肤试验 取前臂内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皮色较淡,易于注射和辨认。

  2.预防接种 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

  (三)用物

  注射盘内放无菌1ml注射器和45~5 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做皮试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如对需要注射的药液有过敏史,则不能作皮试,应和医生取得联系,更换其他药物后再作试验。

  2.用1ml注射器及针头,抽取药液,排尽空气。

  3.选前臂掌侧(或三角肌下缘部位),用70%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度至15度刺入皮内(图10-5)。

  4.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注入药液01ml, 药量要准确,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5.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清理用物,按时观察反应。

  图10-5 皮内注射法

  6.如需作对照试验,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在另一前臂的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

  (五)注意事项

  皮肤消毒忌用碘酊,进针勿过深,拔针不按压,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二、皮下注射法(H)

  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一)目的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二)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图10-6)。

  图10-6 皮下注射部位

  (三)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选择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待干。

  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图10-7),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

  3.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针,清理用物。

  (五)注意事项

  1.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层。

  2.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

  3.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

  4.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

  图10-7 皮下注射法

  三、肌内注射法(IM 或im)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

  (一)目的

  1.和皮下注射同,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二)部位

  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服务员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图10-8)。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图10-8)。

  作者: 天使也美丽 2006-2-20 22:51 回复此发言

  --------------------------------------------------------------------------------

  2 第三节 常用注射法

  图10-8 臀大肌肌内注射定位法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骼嵴、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与中指间构成的角内(图10-9)。此处血管、神经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故被广泛使用。

  (2)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自体手指宽度)为标准。

  为使臀部肌肉松弛,可取以下各种体位。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 足跟分开。

  坐位: 坐位椅要稍高,便于操作。

  图10-9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3.股外侧肌注射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部位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图10-10)

  图10-10 股外侧肌内注射区

  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此处肌肉分布较臀部少,只能作少剂量注射。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图10-11);把三角肌的长度和宽度中线都均分为三等分,使三角肌成为九个区,分别为三角肌上、中、下1/3部的前、中、后区。

  1.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

  2.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安全区。

  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因有桡神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区。

  4.三角肌的下1/3部的前、中区因肌肉太薄不能作肌内注射。

  图10-11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

  (三)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2-5ml,针头6-65号,按医嘱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

  2.用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皮肤,待干。

  3.吸取药液排尽空气,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度,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约进针25~3cm(消瘦者及儿童酌减)。

  4.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进针点,快速拔针(图10-12)。

  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图10-12 肌内注射法

  (五)注意事项

  1.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2.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需长期作肌肉注射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避免硬结的发生。

  3.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好,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

  (六)病区内集中进行肌内注射

  1.在同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肌内注射时,可将用物、药物注射本放于治疗车上,治疗车下层放一盆消毒液和治疗碗,内衬纱布,以收集用过的注射器及针头,然后推车到病房,按病床顺序边吸药,边注射。

  2.在同一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肌内注射时,需准备集体用的治疗盘,内放无菌巾、注射器及针头、药物,治疗碗一只,内放消毒液纱布。

  3.操作方法

  (1)治疗盘上铺无菌治疗巾(双层)。

  (2)核对大、小注射卡,将小卡按床号固定在治疗盘内,准备药物。

  (3)吸取药液,套上安瓿,放在无菌治疗盘内,使活塞柄对准小注射卡,最后盖上无菌治疗巾备用。

  (4)按床号顺序核对,向病人解释后注射。在另一病人注射前,用消毒液的纱布擦拭双手后,再行注射。

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是有区别的,皮下注射是将药液注入皮肤与肌肉之间的组织,一般进针的角度为45度角。皮下注射多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一般接种各种疫苗,很常用此法。肌肉注射是将药液注入到肌肉层内,进针的角度为90度角。肌肉注射药物吸收快,常用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下缘以及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等,无论是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在注射前一定要排空注射器内的空气,掌握无菌操作的原则。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是有区别的,皮下注射是将药液注入皮肤与肌肉之间的组织,一般进针的角度为45度角。皮下注射多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一般接种各种疫苗,很常用此法。肌肉注射是将药液注入到肌肉层内,进针的角度为90度角。肌肉注射药物吸收快,常用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下缘以及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等,无论是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在注射前一定要排空注射器内的空气,掌握无菌操作的原则。

  你问的问题好专业哟。不过,找了些资料,不知道是否有用?请看:

  一、皮下注射法(H) 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一)目的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二)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

  二、肌内注射法(IM 或im)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

  (一)目的

  1.和皮下注射同,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二)部位

  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

  另外,皮下注射是将药液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药液经过毛细血管、淋巴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因皮下有脂肪层,吸收速度较慢,注射药液后约经10~15分钟被吸收。一般易溶解、无强刺激性的药品以及菌苗等可作皮下注射。注射部位选择富有皮下组织,皮肤容易移动,且不易被磨擦和啃咬的部位。马、骡多在颈侧,牛在颈侧或肩胛后方的胸侧,犬在颈侧、背部或股内侧、猪在耳根或股内侧、羊在颈侧、肘后或股内侧,禽类在翼下。

卡介苗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接种。

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风疹疫苗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皮下接种。

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接种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4447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