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时可以脚掌着地也可以脚跟着地。脚掌着地的时候,脚和脚内侧为一条线,整个脚掌同时
落地,这种方法脚部触地面积大,对脚造成较小的压力,减少了身体受伤的几率。
脚跟着地时,脚后跟先着地,紧接着脚掌和脚尖着地,然后再蹬地,这种方法跑起来更省力,比较适合
长时间的慢跑。跑步时前脚掌着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膝盖起到保护作用。
跑步时前脚掌着地意味着足部肌
肉、肌腱与跟腱参与到足部落地时的缓冲过程中,同时这种着地方法能充分利用足弓的弹性来
缓冲着地时的冲击力,减少此部分力向膝关节的直接传递。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时候,在跑步的过程中会将前脚掌着地跑成了脚尖着地,这样会导致小腿
肌肉时刻紧绷,时间长了会诱发跟腱炎,小腿肌肉也容易拉伤。
扩展资料:
每个人的生理结构不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生理结构表明了发挥肌肉肌腱性、缓冲压力承载体重的落地姿势的差异性,如何自然落地还是要看个人的跑步姿势习惯,经常跑步去寻找自己最舒服的自然落地跑步姿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跑步方式。
如果还是不确定的话,可以通过跳绳去进行跑步姿势训练,在跳绳的时候会本能地用脚前掌落地,然后可以试试用后跟落地,就会发现身体非常僵硬,落地时膝盖非常难受,这时你就知道自己的自然落地姿势是脚前掌先着地。
如果你强行让自己脚后跟落地的话你的跟腱就很能发挥吸收、缓冲压力的作用,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脚前掌落地较为舒服,也有一小部分人的生理结构不同导致他们跑步姿势跟大多数人也不相同。
“脚前掌先着地”只是自然落地的一种方式,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唯一方式。
每个人的肌肉、关节、肌腱等生理结构都不是完全一样的,每个人的心肺功能也不尽相同,需要使用适合自己身体的方式去跑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才不会出错。
提到跑步姿势,关于前后脚掌着地的问题一直都存在争议,两派之间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论跑步是前脚掌落地还是后脚跟落地,我们所追求的都是能够 健康 长久的跑下去,所以不受伤是第一原则,其次再是追求速度。
那么究竟哪一种姿势不容易受伤?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另一个问题——
我们可以实际体会一下,使用上述两种方法各跑上几百米便能大致了解。我们可以用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利伯曼的一个研究来说明——
研究在一个附有压力板的跑步机上进行,在相同的速度下跑者需要更换不同的跑法来进行测试。通过压力板我们便能得知不同的跑法下,着地时所受到的冲击力。
以后脚跟着地时,我们可以看到冲击的力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接着下降,再上升至最高点。也就是有两个波峰,分别对应第一次脚跟落地以及第二次脚掌完全落地。
改为前脚掌着地时,冲击力量上升的速度变得较为缓慢(升至最高点的时间变长,曲线也较为缓和),波峰也只变成一个。
相比两者,前脚掌先着地的跑法比脚跟先着地多花了约100毫秒才达到冲击力的最高点。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也便有了答案,由于前脚掌着地由于肌肉多了缓冲的工作,所以前脚掌跑起来更为费力。
答案显而易见——更费力的前脚掌着地。
前脚掌先着地可以利用前脚掌、跟腱与小腿的肌肉协助你缓和落地时的冲击力,这就好比 汽车 的安全气囊,可以保护你在意外状况下的安全。
虽然在跑步过程中比较费力,可能导致肌肉酸痛,但这对预防下肢骨骼以及关节的运动伤害有着较好的作用。
而后脚跟先着地,跑者的跟腱、踝关节、小腿骨、膝关节以及髋关节都会受到猛烈的冲击力量。这就好比开着一辆没有安全气囊的 汽车 撞上电线杆一样,司机受重伤的几率大大提高。
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前脚掌着地更不容易受伤,所以推荐前脚掌着地的跑法。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情况又变得不一样。
刚开始跑步的人,由于跑步相关的肌肉/力量还没有建立起来,此时贸然采用前脚掌着地的跑法容易对肌肉造成过大的负担,反而容易出现受伤。
所以建议初跑者选择缓冲较好的跑鞋,采用脚跟先着地的跑法,让鞋子帮助你分担冲击力,从而减少肌肉受伤的分享。等到肌肉慢慢适应以及相应的力量提升之后,再讲讲转变为前脚掌落地。
最后总结一下以及附上一些避免跑步伤害的小TIPS——
感谢阅读!
跑步正确姿势很重要,我为大家总结一下这两项的优缺点!
跑步应该先脚尖着地,用前脚掌跑步速度较快,重心前倾,落地会轻盈些。需要注意,使用前脚掌跑步,落地后脚后跟也需要接着落地,不能只有脚尖跑步,这样容易损伤脚步肌肉。
也可以用后脚跟着地跑法,就是在跑步中,脚首先着地的部位是脚后跟,然后过渡至前脚掌,通过内旋,蹬地,但这样跑步容易累,因为身体重心在脚后跟。
跑步的注意事项:
首先跑步的地点,可以选择平坦的路面或者跑道,石子路或者坑坑洼洼的路面不适合跑步。
其次是跑步的时间,可以选择在早晨或者晚上,尽量不要选择在中午。如果在阳光较强的时候跑步,要注意及时补水,避免脱水。
再次,跑步结束后不宜大量饮水,应该循序渐进,也不能立即坐下休息。
最后是跑步的天气,下雨天不宜跑步。下雨天跑道湿滑,跑步容易扭伤脚踝,损害身体健康。
首先,你看下你的跑步鞋的脚尖,是外侧磨损厉害,还是内侧磨损厉害。根据磨损,矫正跑姿
其次,长时间跑,脚跟着地好。你去看马拉松,那些人都是这样。(这样跑的结果,腿会变细)
你跑步,要有一种感觉:脚像一个球,脚跟触底,然后贴着地面,滚到脚尖。细加体会,对你脚的损害是最小的
最后,步伐问题。跑步过程让你自己感觉小腿来被拉长,那种步伐程度比较合适。
记住,跑完一定要拉伸腿部肌肉,拉伸的结果让你肌肉放松,第二天不疼,而且肌肉纤维被拉伸,腿部变细修长;不拉伸,第二天可能会痛,而且越跑腿越粗
自己多体会,我在健身房里玩过几年,教练说过,掌握住基本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希望你能坚持下来
如果满意,请给个最佳,谢谢
两者都可以,两都各有利弊。前脚掌先着地,对脚底筋膜的要求高,如果脚底筋膜力量不足的话,容易损伤脚底的筋膜,患上脚底筋膜炎;后脚掌先着地,对膝盖冲击力大,容易损失膝盖。
跑步的路法有很多讲究的,正确的方法如下:
错误的跑步方式:
膝盖的受力图:
大家都知道步幅和步频的概念。要提高速度,要么提高步频,要么增大步幅,或者两者兼备。虽然一般都把步频高的跑步方法叫做“步频跑法”,步幅大的跑步方法叫做“步幅跑法”,但是具体两种跑法的明确界限,却没有定义。
1步幅
基本知识:马拉松的速度=步频 x 步幅。步频与步幅这两个因素,随便提高哪一个都可以提高速度,但是步频太高或者步幅太大来跑步,效率都不好。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步频和步幅。所谓“适合”,就是按照那个步频和步幅来跑,能量效率最高。能量效率通过测量消耗的氧气来测量。 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跑友的步幅都太大。
下图所示:在保持同样的速度下,不同步幅和能量消耗的关系。
打星号的地方,也就是2步距离达到2m60cm的时候,氧气的消耗量最少。但是很多跑友自然跑的时候,2步都在2m80cm左右。(图中的步幅和一般的概念不同,是指2步跨过的距离。)步幅太大,导致脚的着地点在重心的前面,着地时就会产生向后的力,像刹车一样,所以能量效率差。
2.提高速度时的步幅和步频
一般来说,加速时步频会增加,步幅也会增大。但是到了一定程度,步频就不能再变快,只能提高步幅。然后,到了极限的速度时,步幅就不能再变大,可再增加步频。
关于步幅和步频的关系,有如下的研究结果,选手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步幅和步频的变化图。
图中左边红色纵坐标轴是步频,右边蓝色纵坐标轴是步幅,下面黑色横坐标轴是秒速;红色折线图是各速度下的步频变化,蓝色折线图是各速度下的步幅变化。为了跑友们理解容易,速度换算成1公里的配速,步频换算成1分钟的步数来说明。
秒速2m/秒就是1公里8分20秒的配速,这时候的步频是180步/分,步幅大约是1m。
速度提升为秒速4m/秒(1公里4分10秒),步频几乎没有变化,步幅却增到15米。
速度提升为秒速6m/秒(1公里2分47秒),步频也没有多大变化,步幅却超过2米。
速度提升为秒速8m/秒(1公里2分5秒),步频增加也不大,步幅还是继续增加。
速度提升为秒速10m/秒(100米10秒的配速),步频急剧增加,达到4步/秒(240步/分),令人吃惊的是步幅却变小了。
在比赛的时候,一般跑友的速度都在1秒移动2-4米的范围内,也就是每公里配速在410-820之间。在这个范围内提高速度的话,主要不是靠加快步频,而是靠提高步幅。
既然用3步/秒(180步/分)的步频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速度。所以也可以说180步/分的步频就是个“标准步频”。如果自己的步频比这个低的话,最好还是让身体适应并记住这个步频。近来也有相应的商品来辅助训练节奏,比如带节奏的手表/音乐软件等。智能手机上也有免费的节拍软件下载。值得一试。
在比赛的后半场身体疲劳的时候,一般来说步频都会下降。步频下降,换个角度看其实是接地时间变长了。所以保持步频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了,要维持高步频,肌肉就要有相应的力量和耐力。
正确的姿势:
脚的着地方式
有些人认为跑步时用前掌着地,也有人认为应该足跟着地。我们建议先以用中间部分接触地面。研究表明一名好的长距离跑者通常是以足中着地的。慢跑者以足中和脚跟着地,快跑者的着地点比慢跑者靠前。我们认为只有短跑选手和中短跑选手适合以前脚掌着地。可能有些人会例外,但是以足中着地对初中级跑步者是个好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震动,缓解对小腿肌肉和足腱的压力,同时为下一个迈步做好准备。对我们这种业余的跑步爱好者,这些都可以不管,怎么舒服怎么跑就是了。
臀部和头部的姿势
这点比较难以想象:当你的脚着地时,你的臀部的位置在哪里?有些人建议,着地时你的脚应该在你的重心线的末端,也就是头臀脚三点成一线。头部保持正和直,目光看向正前方。转头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通常是从脖子以上部分转动,避免身体的扭转,避免在行进时产生不稳定。
手臂的姿势
这个姿势是在你没有使用慢跑婴儿推车,而是可以摆动双臂。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要僵直手臂,紧握拳头,完全弯曲肘部。保持放松。将手臂自然弯曲在腰线以上,不要太高或太低。两个手臂前后交替摆动,使腿部相应反方向运动。短跑选手在跑道上奔跑时手臂是完全前后摆动的,很多长距离跑步者略带弧度地摆动,但优秀的跑者不会把力气用在摆动胳膊上。换句话说,不要激烈地摆动手臂。
膝盖
长距离跑步时膝盖不要抬得太高。只有短跑选手或我们在上坡时才需要太高膝盖。
步长
很多长距离跑步者最大的问题就是步长过大。千万不要这样做,它将导致很多伤害,包括足腱,髂胫束疼痛和髂腰肌疼痛。
(这种疼痛并不是来自膝盖,而是来自韧带,是从臀部外侧往下一直到胫骨的一条韧带。这条韧带靠近膝盖的地方变窄,并在运膝盖弯曲时会与摩擦胫骨靠近膝盖的最上端。长期的摩擦会导致发炎。40%的跑步者会在开始跑步5年或更多时间后遭遇髂胫束综合症)。
呼吸
保持深度的和规则的呼吸就行了,深度和规则的呼吸能有产的避免岔气。。很多时候呼吸会自己调节,跑得快了,呼吸也就快了。确实如此,大多数跑步者用口呼吸或口鼻同时呼吸,仅用鼻子呼吸是不可能吸入足够多的氧气的。最好三步一呼三步一吸,或都两步一呼两步一吸,采用哪种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节奏,呼吸别乱。
上坡和下坡
在上坡时放慢速度,总的来说上坡时加快速度不是个好主意。加快摆动手臂,想象你在把自己往上推。加快步频,想象火车爬上山坡的情景,不断为自己鼓劲“我可以做到“。
谨慎下坡,放慢速度。下坡时膝盖的风险最大。你的四头肌起到制动的作用,如果重视不够将会使它过度“劳累“。在比赛时,可以身体略微前倾,冲下前去,但不是用在训练时。事实上,在有山丘的跑步训练中,很多人步行下坡作为恢复,为下一个上坡作准备。这是个休息的好办法,同时避免下坡时对膝盖产生的过多压力。
跑步机上正确跑步姿势是怎么样的
跑步机上正确跑步姿势是怎么样的,大家都知道跑步机是利用率比较高的运动设备,很多人家里都购进了跑步机,那么大家知道跑步机上正确跑步姿势是怎么样的吗,一起来看看跑步机上正确跑步姿势吧!
跑步机上正确跑步姿势1
错误跑步姿势一:仰头、低头跑,会伤害颈椎。
错误跑步姿势二:弓背跑,会伤害胸椎、腰椎。
错误跑步姿势三:握拳、颈部紧张,会使颈部肌肉的劳损
正确跑步姿势如下:
1、头自然摆放
2、双肩与身体微夹紧
3、腿不宜过高
4、脚后跟先着地
5、腰部保持自然直立,不宜过于挺直。肌肉稍微紧张,维持躯干姿势,同时注意缓冲脚着地的冲击。
6、脚跟与脚掌:运动中一只脚落地时,应是脚跟先着地,然后由脚跟滚动到脚掌,可减少跑步对踝关节的伤害。而落地时的膝关节保持微曲,不要挺直,减少对膝关节的伤害。
7、跑步摆臂时尽量放松。
动作提醒:
1、头和肩:保持头与肩的稳定。头要正对前方,除非道路不平,不要前探,两眼注视前方。肩部适当放松,避免含胸。
2、臂与手:摆臂应是以肩为轴的前后动作,双臂与身体两侧有摩擦感即可。手指、腕与臂应是放松的。
跑步机上正确跑步姿势2跑步的益处
1、提高睡眠质量
通过跑步,大脑的供血、供氧量可以提升25%,这样夜晚的睡眠质量也会跟着提高。
2、“通风”作用
在跑步的过程中,肺部的容量平均从58升上升到62升,同时,血液中氧气的`携带量也会大大增加。
3、“泵”力大增
运动中,心脏跳动的频率和功效都大大提高,心跳、血压和血管壁的弹性也随着升高。
4、促进健康
跑步可以促进白血球和热原质的生成,它们能够消除我们体内很多病毒和细菌。
5、保持稳固
经常慢跑练习,肌腱、韧带和关节的抗损伤能力会有所加强,减少运动损伤的几率。同时,皮肤、肌肉和结缔组织也可以变得更加牢固。
6、消除紧张感
慢跑可以抑制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两种造成紧张的激素的分泌,同时可以释放让人感觉轻松的“内啡呔”。
7、保持年轻
经常运动,生长激素HGH的分泌增多并且可以延缓衰老。
8、储存能量
通过跑步,肌肉肝糖原的储存量从350克上升到600克,同时线粒体的数量也会上升。
9、塑形
通过跑步,女性体内的脂肪含量可以减少12%—20%,男性可以减少6%—13%。
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跑步时前脚掌着地的方式最好。这是因为:正常人的脚掌是弓形,它的结构像拱桥。而脚的大多数关节集中在脚的前部,就形成前脚掌的弹性最好,能缓冲外来的震动而对人体起保护作用;人的脚前宽后窄,前部支撑面积较宽,这对保持人体跑动时的平衡是有利的;用前脚掌着地制动性小,使前进的水平速度损失较少;前脚掌着地可加长下肢的长度,对增大跑步的步幅也有利。大家知道,赛跑运动员的钉鞋,只有鞋的前掌有钉子,也是跑步时用不着脚跟着地的缘故。因此,在长跑时,要想使着地动作轻巧省力富有弹性,不降低跑速,不易疲累,采用前脚掌着地的方式跑步效果最好。
跑步时最不宜采用脚跟先着地再过渡到前脚掌的方式。因为脚跟着地所产生反作用力向上,由脚跟变到脚前掌向后蹬地的时间较长,会影响向水平前进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对身体不利。用脚跟着地重力得不到脚弓的缓冲,所产生的震动要比前脚掌着地大得多,会使身体各部位,包括脑和内脏器官受到震动,容易引起膝关节的损伤;脚跟经常和硬地碰击,还会使脚后跟皮下脂肪垫受损,引起脚后跟疼的毛病。
用全脚掌着地的方式跑步,一般来说,适合于老年人,体弱多病和体重过大的人。全脚掌着地的方式只是对跑步的速度有影响,因为全脚掌着地后,只有向前脚掌滚动后才能完成后蹬,获得跑步前进的推动力。但对他们来说跑步速度不宜过快,采用这种方式跑步健身也是可行的。这是因为,他们脚部肌肉无力,小腿肌肉也不强壮,脚弓弹性不强,如用前脚掌着地跑步,跑步时重心过高,不易稳定而使身体晃动。若采用全脚掌着地的方式则可减轻对脚弓的压力,加大脚着地的面积增强稳定性,这对他们坚持较长距离的跑步健身是有益的。如果平时有意识加强小腿肌群和脚弓弹性和关节韧带的锻炼,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跑步锻炼后,小腿和脚的肌肉关节韧带增强后,还是可以过渡到前脚掌着地跑步的方式。
跑步不仅能锻炼心肺功能,而且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持续有效的慢跑还可以起到消耗能量、减少脂肪的作用。不过,如果跑步的姿势不正确,不仅达不到理想的健身效果,还有可能给身体健康带来损害。北京市先农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资深教练、著名技巧世界冠军教练陆金良总结了跑步爱好者的一些错误姿势,提醒大家加以注意:
错误一:全脚掌着地。很多人在跑步时习惯全脚掌着地,其实这种落地方法并不正确,由于落地时没有缓冲和过渡,很容易“蹲脚”,而且还容易震伤颈椎,在柏油马路等硬地上跑步就更是如此,长此以往还容易引发胫骨骨膜炎。
错误二:步幅过大。人们在刚开始跑步健身时,总喜欢增加步幅来提高锻炼效果,其实增大步幅势必造成腾空时间长、重心起伏大、落地力量重,这样对人体的震动会增大。在跑步机上锻炼时更要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适的速度,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步幅和步频,可能会增大运动风险的几率。
错误三:内外八字。日常走路时,很多人会有“八字脚”,跑步时如果仍然是“内八字”或“外八字”,那么膝盖和脚尖就不能保持在同一个方向上,这会加重膝关节的负担,长期下来容易造成膝关节等部位的损伤。
错误四:仰头看电视。很多健身房为了让运动者摆脱枯燥感,在跑步机上方或机子上安装了电视,因此很多人在跑步时不是仰头就是低头,这样会增加对颈椎的负担和震动。跑步时,头部应该自然保持正直,双眼平视前方。
错误五:左摇右摆。有的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在跑步时喜欢身体左右摇晃,觉得这样跑起来“带劲”,就像骑自行车的“摇车”动作一样,其实这样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体力消耗,而且会破坏跑步的直线性,影响速度和效果。
那么,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怎样的呢?其实,跑步这种运动方式的精髓在于,以一种毫不勉强的速度、在轻松的状态下锻炼。跑步时,人的上体应稍向前倾。这种由俄罗斯运动学家尼古拉斯·罗马诺夫发明的“前倾姿势”,不仅能减轻关节负担和运动强度、还能延长运动时间。前倾的幅度应以自然、舒适为好。如果过分前倾,将会增加背部肌肉的负担;如果后仰,则会导致胸腹部肌肉过分紧张。
跑步时,自然摆臂很重要。正确的摆臂姿势可以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协调步频,提高腿部动作的效果。摆臂时肩部要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过猛。
跑步时,腿部动作应该放松。一条腿后蹬时,另一条腿屈膝前摆,小腿自然放松,依靠大腿的前摆动作,带动髋部向前上方摆出。以脚跟先着地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着地,也可由前脚掌或前脚掌外侧由上向下着地,然后过渡到全脚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