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肌、跖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胫骨前肌,拇长伸肌,拇长屈肌,趾长伸肌,趾长屈肌,腘肌
腓肠肌
起点:内侧头:股骨内上髁;外侧头:股骨外上髁
止点:跟骨结节
作用:屈膝关节、足跖屈(胫神经L4-S3)
跖肌
起点:股骨外上髁、膝关节囊
止点 :跟骨结节
作用:足跖屈(胫神经L4-S3)
比目鱼肌
起点——腓骨上部后面、胫骨比目鱼肌线
止点:以跟腱止于根骨结节
作用:跖屈踝关节
胫骨后肌
起点——胫、腓骨后面及骨间膜;
止点:足舟骨粗隆、内侧、中间和外侧楔骨
作用:足内翻、跖屈
胫骨前肌
起点——胫、腓骨上端骨间膜前面
止点:内侧楔骨内面、第1跖骨底
作用:足背屈、内翻
拇长伸肌:
起点——胫、腓骨上端骨间膜前面
止点——拇指末节趾骨底
作用:伸第2-5趾、足背屈
拇长屈肌
起点:胫腓骨后面及骨间膜
止点:拇指远节趾骨
作用:屈脚拇指、足跖屈(胫神经L4-S3)
趾长伸肌
起点:胫腓骨上端骨间膜前面
止点:第2-5趾趾骨背腱膜
作用:伸第2-5趾,足背屈(腓神经L4-S2)
趾长屈肌:
起点——胫、腓骨上端骨间膜前面
止点——第2-5趾趾背腱膜、止于第5跖骨底者为第3腓骨肌
作用:伸第2-5趾、足背屈。
腘肌
起点 :股骨外侧髁的外侧面上缘
止点 :胫骨比目鱼肌线上的骨面
作用:屈膝关节、内旋小腿(胫神经L4-S3)
总结:主要功能——跖屈踝关节、背屈、足内翻、伸趾、小腿内旋和外旋
当这些肌肉局部紧张或过度拉伸,将会
一、影响足踝关节的稳定性,向上继续衍生影响2膝关节——3髋关节——4腰椎脊柱!
二、体态:
1、典型的O或X型腿——进一步恶化影响全是体态
2、小腿肚粗大影响美观
三、生活影响:容易崴脚(绝大多数人崴脚为外侧受伤)
四、腰痛。
万丈高楼平地起,人也是一样。足踝为人体站立的根基,这些小腿肌肉群的平衡发力对在足踝的平衡受力很重要,平时的功能性训练在强调核心的同时,这些肌肉都是不可忽略的。
引用3Dbody,文章为自我学习资料笔记整理,错误难免,仅供参考。
踝关节背伸活动正常范围是()
A背屈0°~20°
B背屈10°~20°
C背屈40°~50°
D背屈20°~30°
E背屈10°~40°
正确答案:D
腓总神经在膝关节以下分为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两个分支,所以腓总神经损伤后表现为以上两个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障碍。腓深神经支配小腿的背伸肌群,受损后表现为踝关节不能背伸,各个足趾不能背伸,腓浅神经支配腓骨长短肌,受损后表现为足不能往外翻,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足背和足的内外侧缘的麻木,感觉过敏等。所以腓总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踝关节和足趾不能背伸,足背感觉麻木等。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41 适应症 42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禁忌证 43 准备 44 方法 45 判断标准 46 操作 47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参考值 48 注意事项 1 拼音
yùn dòng shén jīng chuán dǎo sù dù
2 英文参考MNCV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3 概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是测定冲动在运动纤维上传导的一种方法。能直接测定运动神经的兴奋性和传导性。
4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41 适应症判定各种原因所致周围神经损害与单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疾病相鉴别。适应证如下:
1周围神经损伤。
2周围神经炎。
3肌肉疾病。
42 禁忌证无特殊禁忌证。
43 准备1检查前要向患者说明目的和检查方法,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2仪器设备准备 使用肌电图仪,包括 和记录两部分。 仪采用输出恒压或恒流式的方波电流,脉宽为05~1ms,频率为1Hz,使用超强强度 。 电极采用直径5~7mm的表面双电极。记录电极置于该神经干所支配的肌肉表面。
44 方法测定运动神经和传导速度,使用间距20~30mm的双电极,选择神经干近、远两点做为 点。记录电极置于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表面,测定以下参数:
(1)M波的形状、振幅、时限、面积。
(2)由 开始到出现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包括近端 潜伏期和远端 潜伏期。
(3)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传导速度(m/s)=
式中:S1近端 点至记录点的距离
S2远端 点至记录点的距离
T1近端潜伏期
T2远端潜伏期
45 判断标准正常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50~70m/s,但因所查的神经节段、温度及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的不同而有差异。
46 操作1)记录电极可用针极或表面电极。使用表面电极时,须先用乙醇擦拭皮肤,涂敷电极糊,将电极用胶布固定在受检神经支配的远端肌肉上。 电极多用双极表面电极,置于该神经的浅表位置(或运动点上)。
2) 电流时限宜选0105ms,频率12/s,逐渐增加 强度直至引起肌肉反应出现肌电位后,继续增加 强度达超限 ,此时由数字平均器直接测定从 开始至引出反应的潜伏期,诱发电位的电压、时限(也可在摄片后再测量)。
3)每条神经均须测定2个以上端点(近端及远端)的潜伏期,从皮表投影测量端点间的神经长度,按下列公式计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4) 点及记录点位置的选择
(1)正中神经: 点:锁骨上窝Erb点、腋窝、肘部肱骨内上髁内上方、腕部横纹正中。记录点:拇短展肌。
(2)尺神经: 点:锁骨上窝Erb点、腋窝、肘部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间、腕部掌横纹尺侧缘。记录点:小指展肌。
(3)桡神经; 点;锁骨上窝Erb点、腋窝、上臂外缘中部桡神经沟处、肱骨外上髁处。记录点:肱桡肌或指总伸肌。
(4)肌皮神经: 点:锁骨上窝Erb点、腋窝。记录点:肱二头肌。
(5)胫神经: 点:腘窝中央、跟腱与内踝之间。记录点:踇短展肌。
(6)腓总神经: 点:腘窝外侧缘、腓骨小头下方、踝背横纹处。记录点:趾短伸肌。
(7)股神经: 点:腹股沟部股动脉外缘、大腿内中下1/3交界处。记录点:股直肌及股内侧肌。
(8)面神经: 点:耳前或耳后面神经干处、颧骨下、下颌角或眼外眦外方。记录点:额肌、上唇方肌或颏肌。
47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参考值正中神经:肘—腕部传导速度6028±527m/s,腕—拇短展肌潜伏期363±056ms
尺神经:肘—腕部传导速度6118±589m/s,腕—小指展肌潜伏期307±06ms
桡神经:上臂—指总伸肌传导速度720±61m/s
腓总神经:腘窝—踝部传导速度556±53m/s,踝—趾短伸肌潜伏期45±07ms
胫神经:腘窝—踝部传导速度4924±664m/s,踝—蹲短展肌潜伏期482±095ms
股神经:腹股沟—股内直肌传导速度667±74m/s
凡传导速度及潜伏期改变(减慢或延长)大于正常2倍标准差者为减慢。
48 注意事项1.检查前须测皮肤温度,如上肢温低于30℃时应复温后再作检查。
2. 点应正确置于运动点上,检查时应防止位置移动。
3. 电压应达到超限 强度,避免将H波误认为运动反应波,并在记录电位时,电压放大灵敏度调节应置于合适位置。
4.距离测量要正确,上肢可用皮尺测量,测量尺神经时前臂应屈曲15°,测量正中神经时前臂应取伸展位。测量下肢神经时可用骨盆尺,上肢近端距离亦可用骨盆尺测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