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跳高

如何训练跳高,第1张

练习助跑技巧。跳高运动员通过助跑过程累积起跳所需的动能。因此,正式练习过杆前,你首先要完善助跑技巧。先在无杆条件下进行助跑模拟练习。使用的垫子必须和正式过杆时使用的体操垫一样。

1、准备助跑。大部分跳高运动员起跳前大约只需助跑十步,因此,你起跳前至少也要保证助跑十步。初学者可后退多跑上五六步,以充分累积起跳所需的动能。

不要直接正对跳高垫助跑。助跑约十步后要以J形弧线转向横杆。因此,助跑起点与跳高垫之间(跳高架向外延伸线)至少要保持3米的距离。如果你习惯右脚起跳,那么助跑点应设在跳高垫右侧;如果你习惯左脚起跳,那么助跑点应设在跳高垫左侧。

一般情况下,女运动员的助跑点距离跳高垫一侧约3到4米,距离横杆10到15米。男运动员的助跑点距离跳高垫一侧约35到5米,距离横杆15到20米。

2、开始助跑。通过惯用脚发力起跑。有些运动员习惯以压低重心的起跑姿势助跑,助跑到第三步时才将身体抬起。你觉得怎么习惯就怎么做,不过,以直立姿势开始助跑相对比较容易一些。

助跑轨迹一定要保证有J形弧度。你的助跑轨迹看上去应该像字母J的形状,因为助跑过程中,你先以直线助跑一段距离,最后几步沿弧线跑进,靠近横杆。转向跳高垫一角的弧线段大约五步,以充分累积起跳所需的动能。开始进入弧线段助跑,约三步后与横杆保持平行。

不要随意加速或减速。保持好一定的速度,就不会影响动能的累积。

3、向着跳高垫跳起。这一过程也叫“起跳”。用非惯用脚发力向空中跳起。起跳时,非惯用脚会呈自然伸展状,带动另一侧膝关节发力。

不要整个人落在垫子上,先用脚落地。目前阶段练习的重点是改进助跑动作,跳高垫可以起保护作用,以防你意外摔倒。

4、练习背越式跳高。1968年在墨西哥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迪克·福斯贝里采用背越式姿势夺得跳高金牌。大家亲切地将他的跳高技术称为“福斯贝里式”跳高技术,也就是背越式跳高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背对横杆,从头部开始身体依次过杆。如今,背越式过杆技术已成为专业跳高运动员的必备技术。

5、准备起跳。按J形弧线轨迹助跑到跳高垫,转身背向横杆完成背越式过杆。提膝摆腿,以非惯用脚起跳后带动身体转向上方。刚开始你会感觉很不自然,一定要坚持练习,就会逐渐适应。

6、过杆。转动头肩部朝向垫子。过杆时控制好头部的角度,抬起下颌,防止受伤。背部呈反弓姿势。反弓姿势带动髋关节过杆后,头部开始下落。髋关节过杆后,下颌自然会收起,低头靠向胸部,让双脚过杆。

抬腿过杆。发力时机十分重要,腿部过杆的时机转瞬即逝。一旦髋关节过杆开始下落时,腿部就应迅速后蹬发力以腾空过杆。

手臂尽量贴近身体,以保持重心稳定。

7、以正确的姿势落地。背部上方先落地。过杆后肩背部先落地,以防受伤。身体其他部位紧随其后,如果你有自然过渡成后翻滚的感觉,那就对了。如果是这样,就让身体保持放松,自然过渡成后翻滚。

后滚翻后,以一侧肩部着地,让重心落在肩部,而不是头部,让力分散,远离颈部。

落地时嘴要闭紧。如果张嘴,可能会咬到舌头。

8、抑制身体想要蜷缩的冲动。身体保持打开的状态,膝盖就不会打脸。等到背部落到跳高垫上后再放松,让双脚自然分开,因为即使不做后滚翻,膝盖也会向前微屈。

起跳时如果触杆,横杆会弹离支架,飞到空中。这种情况下,横杆可能会砸到人身上、掉到垫子上或者落地后的角度比较危险,容易导致受伤。如果你不小心触杆,下落时赶紧用双臂护住脸部,以防受伤。

9、增加高度,改进动作。反复练习起跳和落地动作,直至动作完全熟练。跳高不可能一学就会,所以,刚开始练的时候如果你感觉有难度,也不要有挫败感。反复认真地练习,向其他跳高运动员或教练请教动作技巧。如果有朋友在一旁观看,可以请他看看你的动作姿势,帮你完善落地动作。

每次抬高横杆3厘米,促进自己逐步提高。3厘米看上去并不多,但下次你再抬高3厘米的时候,就会明显体会到差别了。

有些人感觉记录训练日记比较有效。在训练日记中记录每次训练的过杆高度。如果你能坚持每周抬高横杆高度,同时记录好最高过杆高度,就可以通过记录反映出自己的进步了。

扩展资料

跳高,田径运动跳跃项目之一。又称急行跳高。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腾空过杆与落地等动作组成,以其最后成功地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计算成绩并以此判定名次。

过竿技术有跨越式、剪式(亦称“东方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跳高运动最初起源于英国,是从体操项目中派生出来的。

1864年,英国首先将跳高列入田赛比赛项目,英国人柯奈用跨越式(最原始、最简单的跳高姿势)跳过了170米的高度。男子跳高于1896年首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跳高于1928年开始正式列入奥运会项目。剪式跳高起源于美国。

跳高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在欧美地区开始普及,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列为比赛项目。过杆技术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各动作方法上各有差异。

助跑使人体产生向前的速度,增加起跳时的支撑反作用力和加快起跳动作。背越式跳高采用的是弧线助跑,距离长,速度快,动作自然。其他姿势一般都采用直线助跑,距离短,速度较慢,身体重心低。起跳是人体在助跑后,迅速转变运动方向向上腾起,为过杆做好准备。背越式、跨越式、剪式跳高起跳时,起跳腿是在远离横杆一侧起跳。

俯卧式和滚式跳高时,起跳腿是在近于横杆一侧起跳。背越式为曲腿摆动,其他姿势一般为直腿摆动。背越式过杆时,身体由侧对横杆转向背对横杆,然后以手臂、头、肩顺序过杆;髋部在杆上充分伸展成背卧和反弓姿势。身体过杆后,收腹举腿,用背部落在海绵包上。

俯卧式过杆时,摆动腿先摆过杆,身体在杆上沿纵轴翻转成俯卧姿势,随即转头潜肩,起跳腿后伸外翻,最后落地。过杆动作分为“平翻式”和“潜入式”两种。背越式、俯卧式姿势因过杆时人体重心离杆较低,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是较优越的过杆方式。而背越式又较俯卧式易于掌握。跳高作为一种游戏活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古代日尔曼人中曾盛行过跳跃横排马匹的比赛,非洲的图西人还曾有过利用厚木头的跳板或石头踏跳进行的跳高游戏。跳高作为比赛项目始于爱尔兰和苏格兰。1800年,跳高以列为苏格兰运动会的比赛项目。19世纪60年代以后跳高在欧洲和美洲开始普及。在这以后,随着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素质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跳高成绩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发展。

参考资料:

-跳高

回顾我国跳高运动的发展,曾有过辉煌的历史:3人5次打破世界纪录,多人多次创造亚洲纪录,在世界田坛被人刮目相看。应该说,这是老一代教练员和运动员们呕心沥血、共同努力的结果。随着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但曾经是优势的跳高,近些年却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甚至可以说滑落到了历史的 最低谷,不但无人能有资格进军奥运会,在亚洲也失去了霸主地位。面对这种局面,作为一名热爱跳高事业,并正在从事这个项目训练工作的圈内人,深感不安,并愿意为跳高事业的尽快复兴作出一份努力。为此,将本人在跟随我国著名跳高教练员黄健老先生学习与总结经验过程中,得到的几点认识与体会总结如下,与大家共同商讨。 一、扎实的基本功是达到高水平的重要条件  任何一个运动项目,要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都必须掌握先进、合理的专项技术,跳高也不例外。而要掌握先进技术的必要条件,除了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还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先进的技术就没有坚实的基础,而难以建立并维持,成绩水平也就难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近几年,本人通过对我国跳高运动员在身体条件及技术等方面的观察与了解,认为,我国目前大部分跳高运动员在身体条件方面都不错,有的甚至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大部分运动员在技术方面却相对显得比较薄弱,无论是助跑、起跳还是过杆技术,能够全面表现较好的运动员极少。这说明我们目前的训练还有一些欠缺,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的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的基础训练不够全面与扎实,大部分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的训练不是以“教学”为主,而是以“训练”为主,比较侧重能力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基本技术的培养。这种方法带来的后果是,运动员在初期训练阶段成绩提高较快,但到了成年,由于缺少扎实的基本技术训练,成绩提高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有的还会出现伤病,过早结束运动寿命。  回顾我国老一辈跳高教练员黄健、胡鸿飞等人的训练,他们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基本功训练,反对急于求成、跨越式的训练,都是严格按照教学法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使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就扎扎实实地掌握好基本技术,为后来成绩的稳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郑凤荣进入国家队时16岁,专项成绩136米。为了让郑凤荣掌握全面、合理、扎实的基本技术,黄健教练员精心地设计了由各种不同动作组成的成套的专门练习,每天都让她上百次地反复做,必要时,还利用早操、“家庭作业’等时间加以补充。正是由于成年累月地反复磨炼,成千上万次地苦练基本技术,严格地遵守着“做不好动作不结束训练课”的原则,终于练就了一套扎实的基本功,出色地掌握了合理的跳高技术,也成为她后来成绩突飞猛进的决定性因素。  同样,朱建华10岁时就被著名教练员胡鸿飞选中,并从那时起,就确定了打好训练基础、狠抓基本功的训练原则,把一些基本技术练习编成套,天天反复磨炼,长年坚持,直到三破世界纪录基本技术练习还仍不放松。由此可见,扎实的基本功是通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必须天天抓、反复练、长年坚持,不仅在青少年时期,成年时期也要常抓不懈。  二、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是成功之道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前进动力,跳高运动也是如此。当年,郑凤荣、倪志钦被称为世界第一“飞腿”,朱建华被公认为“三快”飞人,都是因为他们在多年的训练中,发挥个人优势而建立了符合个人特点形成的鲜明技术风格。而目前我们的许多运动员,在技术风格上表现平平,没有什么明显的个人特点。反映了我们在训练中创新精神不够,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探索新路子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黄健、胡鸿飞之所以能成为杰出的教练员,正是因为他们始终具备一种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如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男子跳高采用“俯卧式”技术,纷纷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女子跳高也开始普遍模仿男子技术。而此时,黄健教练员认为,由于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远比不上男子,故“俯卧式”技术掌握得也远不如男子那么轻松与完美,与其勉强地追赶时髦,蹩脚地掌握“俯卧式”技术,倒不如出色地掌握好似乎已经“过时”的“剪式”技术,更能充分发挥人体的最大潜力,特别是针对女运动员。所以,还是决定继续采用“剪式”技术,并通过反复实践,把传统的斜线助跑、曲腿摆动改成了正面90°助跑、直腿摆动的技术,此举不但大大提高了助跑速度,也增强了起跳的垂直效果。除此之外,在训练内容方面,黄健教练员发现外国运动员由于先天身材条件好,训练安排比较侧重技术方面,而对身体素质训练相对比较忽视,一周只练5~6次课,每次课只练15~2小时。而我国运动员在先天身体素质方面不如外国运动员,不能盲目地模仿她们的训练方法,所以针对我们自己的身体特点,制定了大运动量训练的方针,每周训练不少于9次课,每次课训练25~3小时,全年训练达310天,比外国运动员多一倍。正是这样,使郑凤荣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大地提高了身体训练水平和专项身体素质,为她持续系统训练、连续大强度参加比赛、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和打破世界纪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执教倪志钦的训练中,黄健教练员也是根据其个人特点制定了不同的训练方针。上个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身体训练,并全面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男子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苏联运动员布鲁梅尔。他的身体素质水平非常好,100米10秒5、跳远765米、下蹲杠铃190公斤,十项全能近8000分,并宣称要打破当时的十项全能世界纪录。而作为倪志钦来说,与布鲁梅尔完全不同,个体差异非常大,体质差、有胃病,承受大运动量训搞很困难,除了弹跳好外,其他素质无法与布鲁梅尔相比。黄健教练员仔细作了分析后,认为如果完全按照布鲁梅尔的模式练,只有死路一条,应根据个人特点,突出专项训练,做到少而且在技术方面,主要靠增加练习的难度和加快助跑速度来提高训练强度;在力量方面,创造了“磅秤”训练法,把力量练习同爆发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效果十分明显。此外,还在技术上创新了“直线跳跃”法,因为黄健教练员发现世界上大部分采用“俯卧式”跳高技术的运动员,过杆时会或多或少地偏离起跳方向,这说明运动员起跳时,没有把身体的力量完全用在起跳上,对起跳效果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于是黄健教练员就对倪志钦进行了“直线跳跃”技术的改进,后来经过长期的磨炼,倪志钦终于掌握了这一技术,成绩平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以220的成绩超过了由布鲁梅尔保持的228米的世界纪录。  胡鸿飞教练员在训练朱建华时,同样走出了一条新路子。1995年本人跟他学习的时候,胡指导就说:“对朱建华的训练,我从一开始就是想打破原来的框框。”事实正是如此,他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制定了“基本技术天天练,全面素质深深练,全面素质课课练,大肌肉群轮流练”的原则。在训练安排上,每周突出重点,以变换训练手段和方法进行调节。根据跳高特点,分为速度周、弹跳周、技术周和力量周,在两个素质周后,安排一个技术周等一系列创新做法。在技术训练上,确立了以速度为前导,力求技术与力量的平衡,技术训练的重点放在抓好快速助跑和快速起跳结合上,进行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也有速度要求,因此培养出了朱建华助跑快、起跳快、过杆决的“三件”技术风格。抓住了“背越式”技术中最本质的东西——“速度”这一要素,使朱建华三破世界纪录。可见,创新是一切生命的灵魂,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变、人变我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深刻地理解技术是正确教学的保证  任何项目都有其独特的技术特征,只有真正、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了自己所从事的项目的技术特性,才有可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帮助运动员掌握先进、正确的技术动作,充分挖掘出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潜力,从而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对于到底什么是跳高项目的“先进技术”,教练员们的理解与认识可能不尽相同,本人认为,先进的跳高技术从动作形式上看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助跑速度更快、攻杆更积极,起跳踏蹬更有力,摆腿、摆臂更快更高,人体上升阶段的时间相对更长,过杆动作相对更快而且简捷。当前,我们的运动员在技术表现方面普遍都不够全面与完善,比如:在助跑方面,有些运动员跑得速度较快,但节奏和放松供不够;在起跳方面,过分地追求快而忽视了起跳的动作幅度,减少了做功距离而影响了起跳效果;还有的盲目模仿优秀运动员的技术而脱离了个人特点。这说明我们在教学训练中,对技术的理解和把握还欠准确。在这方面,著名教练员胡鸿飞为我们做出典范,他把跳高的本质特征理解为“快速助跑向上跳”,使朱建华养成了快速助跑和快速起跳独特的个人技术风格,使之三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因此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跳高的本质特征,是实现正确教学的前提。  四、高质量的“量”是实现跳高成绩飞跃的源泉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量变是质变的条件,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在运动训练中,只有高质量的“量”才能换取高质量的“质”,最后实现最本质的飞跃——成绩水平的提高。  “三从一大”是我们多年贯彻的主要训练原则,也是我国老一代实践者总结出来的一条成功经验。在运动训练中,正确地理解和加以贯彻是训练过程更加科学化的保证。  我国著名教练员黄健一向重视大运动量训练,但他从不以简单的数量来评价一堂课的效果,而更看重完成每个练习的质量。无论郑凤荣、倪志钦还是郑达真、杨文琴的训练,都始终是高标准、严要求。每一个练习做得不好,每堂课的任务完不成都是不算数的,必须加班加点,直到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包括完成技术的质量和完成练习的强度)。他认为,在训练中没有质量的数量,是毫无意义的,等于做无用力,甚至会带来一些负作用。只有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尽量增加练习的数量,才是真正的有效积累。比如:训练倪志钦时,情况不同于其他运动员,当时倪体质差,不象布鲁梅尔身体素质全面,能承受较大运动量的训练。因此,黄健教练员更加注重了课的质量。在每个练习,每堂训练课都高标准、高难度、严要求,总的练习数量比不上布鲁梅尔,但力求在高质量的练习数量上超过对方。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成功之路,身高仅183米的倪志钦,最后以229米的成绩超过了由布鲁梅尔保持的228米的世界纪录。因此说,高质量的“量”是成绩飞跃的源泉。在这方面,目前我们的训练还存在一些欠缺,甚至有一些误解,认为跳高运动是田径项目中较为轻松,可以不需付出太多辛劳的运动项目;还有些人过分依赖先天条件的重要性,而对后天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在跳高运动项目的训练中,无论是身体训练还是技术训练,很少看得到高质量大负荷的训练。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要求,也难以体现在跳高的训练当中,尤其有一些水平较高一点的运动员在训练中,往往凭着情绪而练,随意性很强,无法保证训练的效果和质量。这也是我国跳高运动水平滞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现象不改变,跳

跳高量步点的方法:

俯卧式跳高,运动员助跑的角度一般为30°~50°。大部分运动员助跑距离比背越式短,常用6~9步直线助跑。

背越式助跑距离长 9~12步, 有的甚至更长,先跑直线,最后4~5步跑弧线,要求运动员速度快,跑得自然,类似短跑运动员的跑法。助跑最后4步不降低身体重心,在倒数第2步时才采用脚跟着地。

俯卧式跳高的注意事项:

起跳时要注意直腿摆动,两臂向上摆起,全身向上挺,起跳方向应朝向横竿中央。

起跳后运动员做越过横竿动作,身体与横竿平行,同时上体向起跳腿方向转体。

过竿时, 全身沿身体纵轴旋转,同时起跳腿向胸部收腿,但大腿不能太靠近胸部,小腿收成90°时立即翻腿,大腿应向外侧翻转,因此髋关节需要很好的柔韧性。

在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容易在这时碰掉横竿。全身越过横竿后,准备落地,落地时可单手撑地,也可双手撑地,或手和摆动腿同时落地,继而全身侧身着地。

  跨越式跳高是跳高过杆技术中最早采用和最简易的一种,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练习,也可以用来改进和巩固起跳技术或当做学习其他跳高姿势的过渡方法。那么跨越式跳高的知识大家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跨越式跳高的基本步骤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跨越式跳高的基本步骤

 1、助跑

 跨越式跳高从摆动腿一侧助跑,助跑路线基本上是直线,助跑角度一般与横杆成30°—60°。正式助跑之前应事先丈量好步点,起跳点与横杆投影线距离一般在60—80cm。

 全程助跑一般在10—15米,步数在6-8步,最后几步速度要加快,倒数第二步最长,重心最低,摆动脚落地时柔和屈膝前移,蹬脚送髋为起跳脚的前伸放脚做好准备。最后一步稍小,使上体迅速前移向前送髋,为从水平速度过渡到垂直速度做好充分准备。

 2、起跳

 跨越式跳高应用远离横杆的腿作为起跳脚。助跑到最后一步时,起跳腿以大腿带动小腿迅速向前伸出,用脚跟先着地并迅速过渡到全脚掌,接着在摆动腿用力蹬伸和助跑水平速度的推动下,身体重心迅速前移,上体及时跟上,起跳腿屈膝缓冲。

 当身体重心移至起跳点的上方时,起跳腿迅速蹬伸,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成一直线,摆动腿膝关节微屈,以大腿发力带动小腿积极有力向前上方摆起,两臂积极配合摆动,起跳一侧臂自然在侧下方,另一侧手臂随摆动腿前摆,使身体向上腾起。

 3、过杆和落地

 起跳腾空后,身体保持向上腾起姿势,摆动腿积极上摆,当脚跟越过横杆高度时,向横杆一方侧摆,使摆动腿的脚、小腿、大腿依次过杆。

 与此同时,起跳腿积极向上抬起,膝盖靠近胸部,小腿自然上摆与横杆平行,接着上体抬起,摆动腿同侧臂随摆动腿内转下压带动身体沿纵轴向内旋转,使上体和臀部能顺利过杆,起跳腿随着摆动腿的下压而抬高并绕过横杆,过杆后用摆动腿领先落地。

跨越式跳高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1、助跑节奏紊乱,助跑与起跳结合不好。

 原因:助跑步点不准确,拉大步,捣小步或没有沿助跑弧线落脚。

 纠正:改进直线进入弧线的助跑技术,调整适合自身特点的助跑步点,按画好的每步标志反复进行练习。跳越跨栏架的练习,采用栏间跑3、5、7步培养节奏感和目测距离的能力。

 2、跳时制动大,减弱水平速度,做过杆动作时,身体压杆。

 原因:倒数第二步身体重心下降太多,身体内倾不够。起跳前身体后仰过大,起跳脚落地不够积极,前伸太远。

 纠正:多做弧线助跑起跳的模仿练习。弧线助跑起跳后用头触高物,强调起跳要积极,上体要正直。

 3、斜交叉过杆。

 原因:起跳时摆动腿内扣向异侧肩方向用力摆的动作做得不够,使身体绕纵轴转体不够。

 纠正:结合摆臂动作多做原地蹬摆起跳模仿练习。弧线助跑起跞触高物转体90゜。短程助跑起跳过杆练习,在垫上画出落垫点,使肩背朝落垫点着垫。

 4、坐着过杆,臀部及大腿碰落横杆。

 原因:起跳时身体重心没跟上,髋关节变屈,起跳效果差,腾空高度不够。心理上怕摔,不敢用肩背落垫。小腿太紧张,没有挺髋就过早收腹举腿。

 纠正:利用跳板或跳箱,做立定背越式跞高,注意延长挺髋时间。逐渐啬高度,克服害怕心理,用肩背落垫。

 5、杆上动作僵直。

 原因:起跳腾空后,两膝紧张绷直,背弓动作不自然,空中身体感觉能力较差。

 纠正:加强柔韧性、灵敏和协调性的练习,提高动作和放松能力。在山羊或跳箱上做仰卧背弓、顺势屈小腿举小腿练习,立定背越式跳越橡皮筋练习,体会倒肩、抬臀、挺髋,屈小腿过杆后小腿自然上甩,肩背落垫的动作。还可以中短距离助跑起跳过杆练习。降低横杆高度,用橡皮筋代替横杆,消除心理害怕因素。

跳高的基本常识

 1、过杆技术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各动作方法上各有差异。助跑使人体产生向前的速度,增加起跳时的支撑反作用力和加快起跳动作。背越式跳高采用的是弧线助跑,距离长,速度快,动作自然。其他姿势一般都采用直线助跑,距离短,速度较慢,身体重心低。起跳是人体在助跑后,迅速转变运动方向向上腾起,为过杆做好准备。

 2、俯卧式过杆时,摆动腿先摆过杆,身体在杆上沿纵轴翻转成俯卧姿势,随即转头潜肩,起跳腿后伸外翻,最后落地。过杆动作分为“平翻式”和“潜入式”两种。背越式、俯卧式姿势因过杆时人体重心离杆较低,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是较优越的过杆方式。而背越式又较俯卧式易于掌握。背越式、跨越式、剪式跳高起跳时,起跳腿是在远离横杆一侧起跳。

 

1 跳高运动有什么技巧

2 高中女生跳高技巧有哪些窍门

3 跨越式跳高技巧图解

4 跳高的技巧怎么样提高

5 跳高跳远教学视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426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