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线解剖列车第24课

手臂线解剖列车第24课,第1张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旋前圆肌&旋后肌

胸大肌

胸大肌激痛点

肱二头肌短头和旋后肌都与桡骨相连接。由于前臂的旋前圆肌与旋后肌一起控制桡骨及拇指的旋转角度,所以我们习惯将其也包括在臂前深线里。

前臂☞里尺外桡。手背朝后=旋后,手背朝前=旋前。

体表定位 :肘关节,小臂终点,两条线中点定位☞两个肌肉——旋前圆肌,旋后肌。

手法 :触摸耻骨和桡骨,轻轻压住并往中间挤压,让客户放松,做屈手指握拳的动作,腕关节的问题会得到很好的治疗。

他们的疼痛源自拇指本身或手指基底部的鞍状关节的压力,但他们的臂前深线都处于崩溃状态,通常多发于上臂-喙突或喙突-肋骨,连接的区域,并且多伴随肘关节的伸直。

唯一一个鞍状关节☞大拇指关节。

功能学中,拇趾和脚趾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很多肌腱中,对于大拇指和大脚趾都是单独控制的。

激活肱二头肌&肱肌 ☞找到肱二头肌之后,把手放在大臂两侧去挤压就能挤压到肱肌。

如下图。用手压住大臂两侧,做屈肘运动,很多人会非常痛。激活两处肌肉之后,肘部的屈肘、伸肘的弹性会得到加强,包括在屈肘支撑的时候。

在胸大肌和背阔肌之间,臂前表线有几乎一整圈的连接点,对上臂在身体前侧和体侧的运动有多角度控制能力。

背阔肌从肩胛骨外侧缘搭载了大圆肌,这三条肌肉缠绕并集成肌腱束,于肱骨前下缘并排相连。

背阔肌和大圆肌是协同肌。每一块肌肉都有协同肌。

找出 主动肌和协同肌 ☞主动肌是来完成一个动作;主动肌想稳定的完成一个动作时,就需要协同肌。当主动肌不稳定时,对于协同肌的处理非常重要。

如 肩关节不稳定 :①找到肩关节各个方向运动的主动肌,②找出协同肌,③筛选出哪个方向不稳定,④先看主动机是否有问题,⑤再强化协同肌。主动肌和协同肌的动作一样,在于怎么去引导。

运动模式 :①首先操作者要非常明确自己要干什么,②明确对方问题在哪里,③让这个肌肉重新回到正轨。需要靠手引导,去感受,要专注。

附着点: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集结的肌腱束在肱骨前方下缘并排相连。☞如果能伸到这里去刺激,可以刺激到很多肌肉,沿着胸大肌向后触膜,也能得到很好的疗效。

屈肌群,挤在一起。得了肱骨内上髁炎的时候,会累,不敢屈肘,不敢拧东西。

越是肌腱附着的地方,越容易成为一个重灾区。

小臂前群肌附着于肱骨内上髁,小臂后群肌附着在肱骨外上髁。

髁☞长骨远端的膨大。

p174 段4。 臂前表线控制着手臂在身体的前面与侧面的大范围动作。胸肌和背肌这样的大肌群提供内收和伸展等大动作的推动力,如游泳划水打网球 。

拉伸胸大肌 :做手臂外展+后伸(手打开110度+做肩的后伸),①手放在亮蓝色☞外侧处,能感到很好的牵拉感,②手放在黑色处☞有相当一部分人,该区域没有拉伸感,所以肩关节的活动会受限。

胸大肌的不正确拉伸能引发三个关节的问题 :胸锁关节(与上肢连接的唯一一个关节),盂肱关节(肩关节),肩锁关节。

肩锁关节有响声:①训练三角肌前束②训练胸大肌。

胸大肌分两成前层和后层。

胸大肌外侧部和内侧部的拉伸不同,内侧部拉不开,肩膀就打不开。

胸大肌内侧端靠 手去推去 拉伸 , 方法 :沿着胸骨压着胸大肌往腋窝处推,会发现肩部会有非常好的拉伸,且活动度得到增强。

胸大肌分三个部分:锁骨部,胸骨部,肋骨部。

当胸廓固定时,胸大肌可作为整体来运动。如①肱骨内收+旋内,胸大肌的三个区都在参与,②肩膀屈曲,上部纤维让肱骨屈曲,③肩膀下沉,肋部区域参与。

隆胸、塑形 :①肩内旋+内收,②肩膀屈曲,③降肩。学会感知,不同角度,拉伸效果不一样。

肱骨稳定时胸大肌可以将胸骨锁骨更多的拉向肱骨,如扶住门框,手不动,躯干动,也能锻炼胸大肌。

相同动作☞四肢动,躯干不动;四肢不动,躯干动☞肌肉都能得到更好的强化和锻炼。

胸大肌可拉动整个胸廓,。助人能够强烈地吸气。在胸式呼吸时,拉伸强度更大。

胸大肌参与肩膀的三个运动。三角肌前束和胸大肌要配合练习。

锁骨下肌

如图黑色箭头,被隐藏在胸大肌下方锁骨区深面。一方附着在第一肋上,紧邻斜角肌;另一端附着在锁骨下,通过锁胸筋膜和胸小肌连在一起。

锁骨下肌出现疼痛时,是锁骨下横穿的疼痛,很多人拇指、食指、中指会感到疼痛。

胸大肌的激痛点

如图,有不同的痛点☞锁骨部、胸骨部、肋骨部。

胸大肌的激痛点,会出现胸部疼痛,但这种疼痛的症状要和其他肌肉区分开;激痛点和其他内脏的疼痛也要区分。

①临床上, 心绞痛 的诊断有时候是在没有明显证明的情况下,源于心肌缺血引发的;而有的人是胸大肌的痛点引发。建议客户先去医院排除心脏的问题,再做治疗。

②有很多人会说, 乳房酸痛 (女性),乳房有一种充血的感觉,与对侧相比,患侧略增大,但不硬,有可能是淋巴引流引起的问题。处理完胸大肌也可能很好地得到处理。

激痛点:先解除疼痛,在做功能性运动。

在一些矫正措施中,对于臂部前表线开始处——胸大肌来讲,要在不同的角度去做,因为牵涉到锁骨、胸骨、肋骨三个不同地方。

③对于胸大肌有疼痛的人,睡眠时,把手放在胸前交叉来睡觉,胸大肌是短缩的,胸大肌会有一点点紧张。

工作体态&健身房体态☞教育客户在任何时候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临床按摩解剖学基础

胸大肌的触诊☞

下面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只要全部背下来就没事了,考试哦肯定没有问题。要时刻记住,解剖和生理都是要背的!!加油!!《人体解剖学》一、骨学1掌握全身骨的分部、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2了解椎骨一般形态,掌握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3掌握胸骨角的概念和意义4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翼点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颅底主要孔裂的名称及其穿经结构5了解新生儿颅的形态特征及其出生后的变化6了解上肢骨的组成和分部7了解下肢骨的组成和分部二、关节学1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及辅助装置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脊柱整体的形态、生理性弯曲及其运动4了解胸廓的组成及其功能5掌握肩关节、肘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6掌握骨盆的构成、形态及其分部,了解男、女性骨盆的区别7掌握髋关节、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三、肌学1骨骼肌的形态、构造2了解背肌浅、深层各肌的名称、位置及其主要功能3了解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4掌握膈的形态、分部、裂孔的名称及其穿经结构5了解腹前外侧壁各肌的名称、位置、排列关系和作用,掌握腹直肌鞘、腹股沟管的组成和内容6了解胸锁乳突肌的形态、起止和功能,掌握斜角肌间隙构成及其穿经的内容7了解上肢肌的配布、名称及各肌群的主要作用8了解下肢肌的配布、名称及各肌群的主要作用四、神经系统1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分类,掌握神经系统的主要常用术语(一)中枢神经系统1掌握脊髓的位置、形态和脊髓节段的概念;了解脊髓内部结构概况2掌握脑干的分部,了解外形和脑干的内部结构概况3掌握小脑的位置、分叶和功能4了解间脑的分部、各部的外形及间脑的内部结构概况5了解大脑半球的分叶、重要沟回及其功能;掌握脑基底核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内囊的位置和分部;掌握大脑皮质的主要功能区6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觉传导路和锥体系7掌握脑和脊髓的被膜及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硬脑膜窦和珠网膜粒的概念8掌握脑室系统的组成、位置,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9了解脑动脉的来源和它们主要的分支和分布;掌握大脑动脉环的构成及其功能意义(二)周围神经系统1了解周围神经系的组成2掌握脊神经各丛的组成、位置及主要分支的名称和分布概况3了解胸神经的分布特点4掌握脑神经的名称、连脑位置和进出颅的位置,脑神经的主要分支名称及分布概况5掌握内脏运动神经的组成及其低级中枢的位置;了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五、感觉器官1掌握角膜、巩膜、睫状体及视网膜视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2掌握眼球折光装置的组成及其功能3掌握房水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4了解泪器的组成及泪液的排出途径5掌握运动眼球的肌肉的名称和作用6了解鼓室六壁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7掌握咽鼓管的形态及婴幼儿咽鼓管的特点8了解内耳的组成,掌握骨、膜迷路的构成六、脉管系统1了解脉管系的组成、心血管系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组成和功能3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心各腔的形态结构;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心的血供;了解心包、心包腔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4掌握动脉导管的概念及其演变5了解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部;6掌握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名称及其分布,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的名称,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的名称,上肢动脉主干的名称,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和位置,腹主动脉的分支名称(腹腔干、肠系膜上和下动脉)、分支及分布,子宫动脉的行程,下肢动脉主干的名称7了解上腔静脉系的组成、属支及收集范围8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起始、行径、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9了解下腔静脉的组成、属支及收集范围10掌握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注入部位及其临床意义11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及其特点,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主要侧支循环途径及其临床意义12了解淋巴系的构成及配布特点13掌握胸导管的行径及收纳范围14了解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纳范围15了解头颈部主要淋巴结群的分布部位、收纳范围,腋淋巴结分群、收纳范围及其临床意义,腹股沟淋巴结的分布及收纳范围七、呼吸系统1了解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2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3掌握喉的构成、喉腔的分部4掌握左、右支气管的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5掌握肺的形态、构造和分叶6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胸膜隐窝及其临床意义7了解肺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8了解纵膈的概念及其分区八、消化系统1了解舌的形态和构造,掌握舌乳头的形态分类及其功能2了解乳牙和恒牙的名称、牙式和出牙时间,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3掌握三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和腺导管的开口部位4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特点5掌握食管的形态、分部、食管的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6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和分部7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分部及各部的主要构造8了解空、回肠的结构特点9掌握大肠的分部及其形态特点10掌握阑尾的形态、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11了解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12了解直肠的位置、形态和构造13了解肝的形态、位置及其功能14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汁的产生及其排出途径15了解胰的形态和位置九、泌尿系统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2掌握肾形态、位置和构造,肾的被膜及肾的固定装置3掌握输尿管的分部、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4了解膀胱的形态、位置和分部;掌握膀胱三角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十、生殖系统1了解男、女性生殖系统组成2掌握睾丸的形态、位置及其功能3掌握输精管的行程和分部,精索的构成4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和两个弯曲及其临床意义5掌握精子的产生及其排出途径6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其功能7掌握输卵管的分部及其意义8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固定装置十一、腹膜1了解腹膜、腹膜壁层和脏层配布,掌握腹膜腔的概念2了解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大网膜和网膜囊的位置3掌握各系膜的名称、位置4掌握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十二、内分泌系统1了解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及其功能2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肾上腺、胸腺、松果体的形态及位置及其功能 《生理学》一、绪论1兴奋性(1)兴奋性的概念;(2)阈值的概念2人体与环境(1)外环境的概念;(2)内环境的概念;(3)稳态的概念3人体功能的调节(1)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2)反射的概念及结构基础;(3)反馈的概念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和信号转导功能(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入胞和出胞;(5)细胞膜进行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的概念及产生的机制;(2)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的机制;(3)动作电位的传导与局部电流3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和特点;(2)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3)骨骼肌的收缩形式;(4)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1)血液的组成;(2)血液的理化特性;2血细胞(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2)白细胞的功能;(3)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3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1)血液凝固的概念和过程4血量和血型(1)血型的概念;(2)ABO血型系统;(3)输血原则四、循环1心脏生理(1)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2)心肌的生理特性(3)心动周期的概念(4)心室收缩与射血过程;(5)心室舒张与充盈过程;(6)评价心功能的指标;(7)影响心泵血功能的因素;2血管生理(1)血压的概念;(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形成;(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4)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的概念;(5)微循环的概念;(6)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机制;(7)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2)心血管反射:降压反射的概念,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3)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升压素4器官循环(1)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2)冠脉循环血流量的调节五、呼吸1肺通气(1)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2)肺通气功能的评价2呼吸气体的交换(1)气体交换的原理;(2)气体交换的过程;(3)影响肺换气的因素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氧和二氧化碳的结合运输;(2)血氧饱和度的概念;(3)氧解离曲线的概念及影响因素4呼吸运动的调节(1)肺牵张反射;(2)呼吸的化学感受器反射六、消化与吸收1概述(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2)消化的方式;(3)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4)消化液的功能2口腔内消化(1)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3胃内消化(1)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2)胃的运动形式;(3)胃排空的概念4小肠内消化(1)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2)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3)小肠的运动形式5大肠的功能(1)排便反射6吸收(1)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7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2)胃肠激素的概念;(3)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七、能量代谢和体温1能量代谢(1)能量代谢的概念;(2)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的概念;(3)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4)基础代谢的概念2体温及其调节(1)体温的生理变动;(2)人体的产热器官和散热部位;(3)人体的散热方式;(4)体温调节的概念八、排泄1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1)肾血液循环的特点;(2)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1)肾小球滤过作用的概念;(2)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其分泌作用(1)各种物质的重吸收;(2)肾糖阈的概念;(3)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4)H+、NH3和K+的分泌4尿的浓缩和稀释作用(1)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和保持5尿生成的调节(1)血管升压素的来源、作用机制及分泌的调节;(2)醛固酮的来源、作用机制及调节6血浆清除率(1)血浆清除率的概念;(2)测定血浆清除率的意义7尿液及其排放(1)排尿反射九、感觉器官1概述(1)感觉器官的概念;(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视觉器官(1)眼的调节;(2)眼的折光异常;(3)眼的感光功能;(4)暗适应与明适应的概念;(5)视敏度的概念;(6)视野的概念3听觉器官(1)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2)内耳的感音功能;(3)听阈和听域的概念4前庭器官(1)前庭器官的功能5其他感觉器官十、神经系统1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1)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2)突触的概念;(3)突触传递的过程;(4)神经递质的分类;(5)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6)中枢抑制2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感觉投射系统;(2)痛觉的概念;(3)牵涉痛的概念3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脊髓的躯体运动反射;(2)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3)小脑调节运动的功能;(4)基底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5)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锥体系及其功能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2)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的分布及作用;(3)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5脑的高级功能与电活动(1)人类条件反射的两种信号系统;(2)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3)正常脑电图的波形;(4)睡眠的时相十一、内分泌1激素的概况(1)激素的概念;(2)激素的分类;(3)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2下丘脑与垂体(1)下丘脑与垂体功能联系;(2)腺垂体激素及生理作用3甲状腺(1)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4肾上腺(1)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2)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3)应急反应的概念5胰岛(1)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2)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6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1)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十二、生殖1男性生殖(1)睾丸的功能2女性生殖(1)卵巢的功能;(2)月经周期的概念;(3)月经周期中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变化

每天一个解剖小知识,肩关节。

一、骨骼

肩关节指上肢与躯干连接的部分,包括臂上部腋窝、胸前区及肩胛骨所在的背部区域等身体很大的一部分。组成肩关节的骨包括了肱骨、肩胛骨与锁骨。肩关节是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胧骨头组成,故又叫盂肱关节。

二、韧带

肩关节的结构使它成为最灵活的关节,但同时也使它在全身大关节中是最不牢固的关节,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关节周围的肌肉与韧带承担了重要的作用,而肩关节的前下部没有肌肉,韧带的增强,这是肩关节的一个薄弱区,肱骨头容易冲破关节囊前下方的薄弱区,移出到肩胛骨的前方,造成肩关节前脱位。

三、肌肉(正侧)

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共有16块

1、上肢带肌--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

2、臂肌一一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喙肱肌。

3、胸上肢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4、背肌一一浅层有斜方肌、背阔肌,深层有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四、肌肉(背侧)

肩部运动与肌肉:

前屈一一三角肌前束、胸大肌锁骨部、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

后伸一一三角肌后束、背阔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

外展一一三角肌中束、冈上肌。

内收一一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

外旋一一冈下肌、小圆肌。

内旋一一胸大肌、肩胂下肌、大圆肌、背阔肌。

五、肩关节运动

前屈、后伸、外展与内收、内旋、外旋。

六、肩袖

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之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位于肩峰和三角肌下方,与关节囊紧密相连。肩袖的功能是上臂外展过程中使肱骨头向关节孟方向拉近,维持肱骨头与关节孟的正常支点关节,肩袖损伤将减弱甚至丧先这一功能,严重影响上肢外展功能。

七、三边孔与四边孔

1、三边孔:指位于腋窝后壁,外科颈水平的三角形间隙其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2、四边孔:指位于肩胛区肩胛骨外缘后外侧的四边形间隙。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骨外缘、肩胛下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穿行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静脉。

八、冠状切面

肩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下壁尤甚,咐着于关节孟的周缘,上方将孟上结节包于囊内,下方附着于肱骨的解剖颈,关节囊的滑膜层包被肱二头肌长头腱,并随同该肌腱一起突出于纤维层外,位于结节间沟内,形成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845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