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
------------------------------------------------------------------------
积聚于腹腔的过量游离液体叫作“腹水”,也称“水臌”,或“水臌胀”。
腹水 可以是全身性水肿的一部分。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可以有少量液体,但一般不
会 超过200毫升,如果腹腔内游离液体超过了1500毫升以上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
(其检查方法是:患者先仰卧于床上,弯曲双腿,检查者在腹部叩击,当出现浊 重
的“咚咚”声时,即表示体内有实质性物质存在。之后,检查者手仍放于出现 浊音
处,令患者改变体位,取侧卧位,检查者此时再叩击原部位时,可发现浊重 声音加
重或消失)。
如果发现有腹部臌隆的现象时,还应与肥胖、巨大卵巢囊肿、充盈的膀胱、
巨大 肾积水、妊娠、胃肠胀气等相区别。腹水与肥胖的区别:肥胖时可出现全身其
它 部位的丰满发胖,腹壁脂肪层肥厚,腹部呈球形膨胀,无蛙腹(即仰卧时,由于
腹 水流向两侧协腹部,中央肚子无饱满感,形似蛙腹状),且肚脐下陷,无移动浊
音。 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区别:巨大卵巢囊肿时,腹部明显膨隆,酷似腹水,但
其病 史较长,起病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平卧位时,腹部向前膨隆较两侧为明显
,脐 部向上移动,最大腹围在脐的水平以下,外形多呈不对称,脐部向上移动,最
大腹 围在脐的水平以下,外形多呈不对称,脐至两侧髂骨高峰处的距离不相等,叩
击时, 两胁腹多呈鼓音。腹水与胃肠充气的区别:胃肠充气时,如急性胃扩张、慢
性肠梗 阻等,患者由于胃肠高度充气而腹部膨隆,叩击时,全腹为鼓音,无移动性
浊音。 腹腔内的其它囊肿或肾积水,均可出现腹部膨隆,但其特点是,发病病程长
,起病 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隆起的腹部外形不对
称,一 侧或以侧腰胁部叩诊呈鼓音,且可听到肠鸣音。一般自行不能区分者,最好
去医院 请医生诊治。
出现腹水的病因可有:心血管病、肝病、肾脏病、营养不良等。由于腹水形
成的 原因不同,所有腹水形成的原因不同。大量腹水形成后,可产生蛋白尿,出现
尿 量减少的现象。腹水患者还可出现腹部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伴随出现其它症状
, 如充血性心力衰褐者,可伴有心慌、气急、咳嗽、咯血、全身性水肿等;结核性
腹膜炎患者可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全腹不适或疼痛等症状,且多好发于儿 童
和青年人;肝硬化腹水,起病隐匿,病程缓慢,早期会有肝肿大,或仅有食欲 不佳
,恶心呕吐,肝区胀痛不适等症状,晚期时可出现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 脾功能
亢进,有的患者还会出现面色灰黯、消瘦、贫血、蜘蛛痣(由扩张的小动脉 及其细
小分支构成的鲜红色的痣,状似蜘蛛,常见于脸、颈、上胸、肩及上肢)、 手掌发
红、男性乳房女性化等,还可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感染和肝昏迷等,此病 好发于
中年人,腹水量大,脾脏中度肿大,触摸肝脏发现质地变硬。但如果病因尚 未明确
时,可进行对症治疗。
如发生腹水的患者,可先嘱咐其卧床安静休息,若呼吸困难时,可采取斜坡
卧位, 饮食暂时给予高蛋白饮食,并且限度钠盐的摄入,同时也要适当限制液体的
摄入 量(如水、饮料、稀粥等少食)。为了更好了解病情,观察患者每日腹水变化情
况, 可用一个皮尺每日为病患者测量腹围的大小,记录下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腹水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腹水的形成机制复杂,一旦形成容易引发腹腔感染
,治疗困难。顽固性腹水是肝病晚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生存质量差,往往死
于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或腹水感染。在补充大量蛋白、血浆等制品基础上,间断
放腹水仍是目前多数医院治疗本症的主要方法。由于该方法缓解症状时间短又容易
引起交叉感染,反复放腹水易诱发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和腹水感染,其应用受到
限制。腹水浓缩回输静脉管一度被推广,终因适应症窄(患者腹水应该为无感染无
内毒素血症的漏出液),对体循环干扰大及治疗后发热等不良反应而逐渐被超滤浓
缩回输腹腔方法所取代。
概述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95%。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很
高,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全国胃癌平均死亡率高达20/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约3∶1。发病年龄高峰为50岁~60岁。世界胃癌的年发病率为17.6/10万,日本、丹麦等国发病率高,而美国及澳洲则较低,在我国以山东、浙江、上海、福建等沿海地区为高发区。
诊断
(一)症状 早期表现为上腹不适,约为80%患者有此表现,将近50%胃癌患者有明显
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晚期可出现乏力,腰背疼及梗阻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肿瘤表面溃疡时出现呕血、黑便。
(二)体征 早期无特殊体征,晚期可见上腹肿块,直肠指诊可及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
肿大,同时贫血、消瘦、腹水等恶液质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早期可疑胃癌,游离胃酸低度或缺,如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红细
胞下降,大便潜血(+)。血红蛋白总数低,白/球倒置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化验异常。
(四)X线表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清楚显示胃轮廓、蠕动情况、粘膜形态、排空时间,有无充盈缺损、龛影等。检查准确率近80%。
(五)纤维内窥镜检查 是诊断胃癌最直接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
(六)脱落细胞学检查 有的学者主张临床和x线检查可疑胃癌时行此检查。
(七)B超 可了解周围实质性脏器有无转移。
(八)CT检查 了解胃肿瘤侵犯情况,与周围脏器关系,有无切除可能。
(九)免疫学CEA、FSA、GCA、YM球蛋白等检查。
治疗措施
胃癌的治疗与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相同,均应将手术治疗作为首选的方法,同时根据情况合理的配合化疗、放疗、中医中药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根据TNM分期,当前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大致如下。
I期胃癌属于早期胃癌,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个别Ⅱa十Ⅱc型侵及粘膜下层,淋巴结出现转移者,应配合一定化疗。
Ⅱ期胃癌属于中期胃癌,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有的辅助化疗或免疫疗法。
Ⅲ期胃癌多侵及周围组织并出现较广泛淋巴结转移,虽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应配合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
Ⅳ期胃癌已属晚期,多采用非手术疗法,有适于手术者尽量切除原发与转移病灶,配合化疗、放疗、免疫、中医中药综合疗法。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分为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和短路手术。
1.根治性手术切除:此概念是相对的,指从主观判断认为肿瘤已被切尽,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实际上只有一部分能达到治愈。
2.姑息性切除:指主观上判断肿瘤已不可能完全切除,但主要的瘤块可切除,切除肿瘤可解除症状,延长寿命,为进一步综合治疗创造条件。
3.短路手术:主要用于已不可能手术切除的伴有幽门梗阻的病例,作胃空肠吻合术可缓解梗阻。
(二)放射治疗
1.术前放疗:指对某些进展期胃癌,临床上可摸到肿块,为提高切除率而进行的术前局部照射。每次200cGY,5次/周,共4周,总量为4000cGY。停止放疗后lo一14d行手术。可增加局部切除率,但不能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程度,术前费时6周。因此对5年生存的影响难以估价。
2.术中放疗:指肿瘤切除后建立胃肠吻合前,针对以腹腔动脉为中心的术野进行一次大剂量照射,以3000~3500cGY为宜。对进展期胃癌可提高5年生存率约10%。术中确保将肠道隔离在照射野外,防止放射性并发症的发生。
3.术后放疗:多数学者认为无效。
(三)化疗 早期胃癌可不用化疗外,其他进展期胃癌均应适当化疗。
1.周身化疗:临床上决定化疗方案。首先考虑肿瘤病理类型、部位、病期等因素。胃癌多为腺癌,常选用5-FM、MMC、ADM、MeCCNu等药物。术后第一年应作三个疗程,每疗程约2个月,休息2个月后作第二疗程。第二三年每年作二个疗程,第四五年每年作一个疗程,五年后可不必化疗。
常用化疗方案:
1)FAM:5-Fu 500mg iv d1d8d15
ADM 30-50mg iv d1
MMC 4-10mg iv d1
21天为一周期。
2腹腔化疗:可术后腹腔置管或腹腔埋置化疗泵及插管化疗。增加局部浓度。
(四)免疫疗法 免疫治疗与化疗并用,可延长患者生命。常用干扰素、IL-2、BCG等药物。
五)中医中药治疗 以扶正为主。可对抗放疗副作用,提高白细胞、血小板,调整胃肠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病因学
目前认为下列因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一)环境因素 不同国家与地区发病率的明显差别说明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饮食因素。
食盐可能是外源性胃癌诱发因素之一,居民摄入食盐多的国家胃癌发病率也高。亚硝胺类化合物已成功地在动物体内诱发胃癌。熏制的鱼肉含有较多的3,4-苯并芘(benzopyrene);发霉的食物含有较多的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后外面覆有滑石粉,其化学性质与结构都与石棉纤维相似,上述物质均被认为有致癌作用。
(二)遗传因素 某些家庭中胃癌发病率较高。一些资料表明胃癌发生于A血型的人较O血型者为多。
三)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可能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对癌症的免疫监督作用下降,在胃癌发生中有一定意义。
四)癌前期变化
所谓癌前期变化是指某些具有较强的恶变倾向的病变,这种病变如不予以处理,有可能发展为胃癌。癌前期变化包括癌前期状态(precancerous
conditions)与癌前期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1胃的癌前期状态
(1)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2)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患者中10%发生胃癌,胃癌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5~10倍。
(3)胃息肉:腺瘤型或绒毛型息肉虽然占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变率却为15%~40%。直径大于2cm者癌变率更高。增生性息肉多见,而癌变率仅1%。
4)残胃:胃良性病变手术后残胃发生的癌瘤称残胃癌。胃手术后尤其在术后10年开始,发生率显著上升。
(5)良性胃溃疡:胃溃疡本身并不是一个癌前期状态。而溃疡边缘的粘膜则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与恶变。
(6)巨大胃粘膜皱襞症(Menetrier病):血清蛋白经巨大胃粘膜皱襞漏失,临床上有低蛋白血症与浮肿,约10%可癌变。
2胃的癌前期病变
(1)异形增生与间变:前者亦称不典型增生,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可逆的病理细胞增生,少数情况不可发生癌变。胃间变(anaplasia)则癌变机会多。
(2)肠化生:有小肠型与大肠型两种,小肠型(完全型)具有小肠粘膜的特征,分化较好。大肠型(不完全型)与大肠粘膜相似,又可分为2个亚型:Ⅱa型,能分泌非硫酸化粘蛋白;Ⅱb型能分泌硫酸化粘蛋白,此型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
病理改变
(一)胃癌的发生部位
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
(二)巨体形态分型
1早期胃癌
不论范围大小,早期病变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可分隆起型(息肉型)、浅表型(胃炎型)和凹陷型(溃疡型)三型。Ⅱ型中又分Ⅱa(隆起表浅型),Ⅱb(平坦表浅型)及Ⅱc(凹陷表浅型)三个亚型。以上各型可有不同的组合。如Ⅱc+Ⅱa,Ⅱc+Ⅲ等(图1)。早期胃癌中直径在5~10mm者称小胃癌,直径<5mm称微小胃癌。
图1 早期胃癌分型的示意图
2中晚期胃癌 也称进展型胃癌,癌性病变侵及肌层或全层,常有转移。有以下几种类型(图2):
图2 中晚期胃癌分型示意图
(1)蕈伞型(或息肉样型):约占晚期胃癌的1/4,癌肿局限,主要向腔内生长,呈结节状、息肉状,表面粗糙如菜花,中央有糜烂、溃疡,亦称结节蕈伞型(彩色图3)。癌肿呈盘状,边缘高起,中央有溃疡者称盘状蕈伞型。
胃窦小弯后壁有一肿物突出胃腔,略呈分叶状,表面不平呈颗粒状,并见有糜烂。肿物基部稍狭小,呈亚蒂型,周围粘膜未见明显浸润
(2)溃疡型:约占晚期胃癌的1/4。又分为局限溃疡型和浸润溃疡型,前者的特征为癌肿局限,呈盘状,中央坏死。常有较大而深的溃疡;溃疡底一般不平,边缘隆起呈堤状或火山口状,癌肿向深层浸润,常伴出血、穿孔。浸润溃疡型的特征为癌肿呈浸润性生长,常形成明显向周围及深部浸润的肿块,中央坏死形成溃疡,常较早侵及浆膜或发生淋巴结转移。
(3)浸润型:此型也分为两种,一种为局限浸润型,癌组织浸润胃壁各层,多限于胃窦部,浸润的胃壁增厚变硬,皱壁消失,多无明显溃疡和结节。浸润局限于胃的一部分者,称“局限浸润型”。另一种是弥漫浸润型,又称皮革胃,癌组织在粘膜下扩展,侵及各层,范围广,使胃腔变小,胃壁厚而僵硬,粘膜仍可存在,可有充血水肿而无溃疡。
(4)混合型:同时并存上述类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变者。
(5)多发癌:癌组织呈多灶性,互不相连。如在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发生的胃癌即可能属于此型,且多在胃体上部。
(三)组织分型
根据组织结构可分为4型。①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与粘液腺癌,根据其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3种;②未分化癌;③粘液癌(即印戒细胞癌);④特殊类型癌:包括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等。
根据组织发生方面可分为两型。①肠型:癌起源于肠腺化生的上皮,癌组织分化较好,巨体形态多为蕈伞型;②胃型:癌起源于胃固有粘膜,包括未分化癌与粘液癌,癌组织分化较差,巨体形态多为溃疡型和弥漫浸润型。
(四)转移途径
1直接播散
浸润型胃癌可沿粘膜或浆膜直接向胃壁内、食管或十二指肠发展。癌肿一旦侵及浆膜,即容易向周围邻近器官或组织如肝、胰、脾、横结肠、空肠、膈肌、大网膜及腹壁等浸润。癌细胞脱落时也可种植于腹腔、盆腔、卵巢与直肠膀胱陷窝等处。
2淋巴结转移
占胃癌转移的70%,胃下部癌肿常转移至幽门下、胃下及腹腔动脉旁等淋巴结,而上部癌肿常转移至胰旁、贲门旁、胃上等淋巴结。晚期癌可能转移至主动脉周围及膈上淋巴结。由于腹腔淋巴结与胸导管直接交通,故可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
3血行转移
部分患者外周血中可发现癌细胞,可通过门静脉转移至肝脏,并可达肺、骨、肾、脑、脑膜、脾、皮肤等处。
流行病学
不同国家与地区胃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高低之比可相差10倍。日本、智利、冰岛、奥地利、芬兰、匈牙利等国为高发地区;北美、印度、印尼、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发病率较低。我国胃癌发病率也高,尤其是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江淅沿海一带。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可有明显差别,高发区有低发点,低发区有高发点。流行病学调查,对研究胃癌的病因与发病机理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表现
(一)症状 早期胃癌70%以上可毫无症状。根据发生机理可将晚期胃癌症状分为4个方面。
1因癌肿增殖而发生的能量消耗与代谢障碍,导致抵抗力低下、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消瘦、贫血、水肿、发热、便秘、皮肤干燥和毛发脱落等。
2胃癌溃烂而引起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等。胃癌疼痛常为咬啮性,与进食无明确关系或进食后加重。有的象消化性溃疡的疼痛,进食或抗酸剂可缓解,这种情况可维持较长时间,以后疼痛逐渐加重而持续。癌肿出血时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呕血或黑粪,5%患者出现大出血,甚至有因出血或胃癌穿孔等急腹症而首次就医者。
3胃癌的机械性作用引起的症状,如由于胃充盈不良而引起的饱胀感、沉重感,以及无味、厌食、疼痛、恶心、呕吐等。胃癌位于贲门附近可侵犯食管,引起打呃、咽下困难,位于幽门附近可引起幽门梗阻。
4癌肿扩散转移引起的症状,如腹水、肝大、黄疸及肺、脑、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转移而引起相应症状。
(二)体征
早期胃癌可无任何体征,中晚期癌的体征中以上腹压痛最为常见。1/3患者可扪及上腹部肿块,质坚而不规则,可有压痛。能否发现腹块,与癌肿的部位、大小及患者腹壁厚度有关。胃窦部癌可扪及腹块者较多。
其他体征多由胃癌晚期或转移而产生,如肿大,质坚、表面不规则的肝脏,黄疸,腹水,左锁骨上与左腋下淋巴结肿大。男性患者直肠指诊时于前列腺上部可扪及坚硬肿块,女性患者阴道检查时可扪及肿大的卵巢。其他少见的体征尚有皮肤、腹白线处结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发热,多呈恶病质。此外,胃癌的癌旁综合征包括血栓性静脉炎,黑棘病和皮肌炎可有相应的体征。
并发症
胃癌可发生出血、穿孔、梗阻、胃肠瘘管、胃周围粘连及脓肿形成等并发症。
辅助检查
(一)胃肠X线检查
为胃癌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不同充盈度的投照以显示粘膜纹,如加压投照力双重对比等方法,尤其是钡剂、空气双重对比方法,对于检出胃壁微小病变很有价值。
1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
在适当加压或双重对比下,隆起型常显示小的充盈缺损,表面多不光整,基部稍宽,附近粘膜增粗、紊乱,可与良性息肉鉴别(图4)。
A胃充盈片 显示胃幽门前区大弯侧稍有凹陷,无充盈缺损可见
B胃加压片 显示胃部小的充盈缺损,胃窦部粘膜增粗。病理检查发现为早期胃癌
图4 早期隆起型胃癌
浅表型(图5):粘膜平坦,表面可见颗粒状增生或轻微盘状隆起。部分患者可见小片钡剂积聚,或于充盈相对呈微小的突出。病变部位一般蠕动仍存在,但胃壁较正常略僵。
A胃充盈片 显示胃小弯角切迹略不光整
B双重造影片 显示胃窦及胃小弯侧粘膜增粗,相当于胃角切迹附近粘膜变平坦
图5 早期平坦型胃癌
凹陷型(图6):可见浅龛影,底部大多毛糙不齐,胃壁可较正常略僵,但蠕动及收缩仍存在。加压或双重对比时,可见凹陷区有钡剂积聚,影较淡,形态不规则,邻近的粘膜纹常呈杵状中断。
A胃充盈片 显示胃小弯侧垂直部呈局限性不光整
B胃加压片 显示局限性小片钡剂残留,附近粘膜增粗,胃窦部粘膜亦增粗
C胃切除标本 箭头所指为胃癌凹陷区
图6 早期凹陷型胃癌
2中晚期胃癌的X线表现
蕈伞型(图7):为突出于胃腔内的充盈缺损,一般较大,轮廓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基底广阔,表面常因溃疡而在充盈缺损中有不规则龛影。充盈缺损周围的胃粘膜纹中断或消失。胃壁稍僵硬。
图7 胃窦蕈伞型胃癌
显示胃窦部不规则充盈缺损,呈息肉样
溃疡型(图8):主要表现为龛影(见图8),溃疡口不规则,有指压迹征与环堤征,周围皱襞呈结节状增生,有时至环堤处突然中断。混合型者常见以溃疡为主,伴有增生、浸润性改变。
图8 胃窦部溃疡型胃癌
胃窦小弯侧不规则阴影,周围有息肉样增生,形成指压迹(↑)和裂隙
浸润型(图9):局限性者表现为粘膜纹异常增粗或消失,局限性胃壁僵硬,胃腔固定狭窄,在同一位置不同时期摄片,胃壁可出现双重阴影,说明正常蠕动的胃壁和僵硬胃壁轮廓相重。广泛浸润型的粘膜皱襞平坦或消失,胃腔明显缩小,整个胃壁僵硬,无蠕动波可见(图10)。
图9 胃窦浸润型胃癌
显示癌肿引起胃窦部狭窄
A胃腔显著缩小,正常粘膜纹消失,呈颗粒样阴影
B胃不能充盈,易排空,胃轮廓尚光滑
图10 浸润型胃癌(呈皮革胃)
(二)内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胃内各部位,对胃癌,尤其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很大。
1早期胃癌
隆起型(彩色图11)主要表现为局部粘膜隆起,突向胃腔,有蒂或广基,表面粗糙,有的呈乳头状或结节状,表面可有糜烂。表浅型表现为边界不整齐,界限不明显的局部粘膜粗糙,略为隆起或凹陷,表面颜色变淡或发红,可有糜烂,此类病变最易遗漏。凹陷型有较为明显的溃疡,凹陷多超过粘膜层(彩色图12)。上述各型可合并存在而形成混合型早期胃癌。
图11 早期胃癌(隆起型)
胃体中部大弯侧有一半球形息肉样隆起,表面光滑,质硬,直径约15厘米,基底宽,四周粘膜完整,无水肿,无浸润
图12 早期胃癌(浅表溃疡型)
幽门前区偏后壁有一隆起,部分呈节结状,色苍白,其中央有一不规则浅溃疡,病理证实为腺癌
2中晚期胃癌
常具有胃癌典型表现,内镜诊断不难。隆起型的病变直径较大,形态不规则,呈菜花或菊花状。
三)胃液检查
约半数胃癌患者胃酸缺乏。基础胃酸中乳酸含量可超过正常(100μg/ml)。但胃液分析对胃癌的诊断意义不大。
(四)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检查
包括癌的免疫学反应、本内特殊化学成分的测定及酶反应等。血如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Ⅰ/Ⅱ之比;CEA,CA19-9,CA125等癌胚抗原及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等,但这些检查假阳性与假阴性均较高,特异性不强。
鉴别诊断
胃癌须与胃溃疡、胃内单纯性息肉、良性肿瘤、肉瘤、胃内慢性炎症相鉴别。有时尚需与胃皱襞肥厚、巨大皱襞症、胃粘膜脱垂症、幽门肌肥厚和严重胃底静脉曲张等相鉴别。鉴别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造影、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
预防
由于胃癌的病因尚未明确,故无特殊预防方法。除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或减少摄入可能的致癌物质,可多进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等。对所谓癌前期病变,要进行密切随访,以早期发现变化,及时进行治疗。
预后
胃癌的预后取决于癌肿的部位与范围、组织类型、浸润胃壁的深度、转移情况、宿主反应、手术方式等。
参考资料:
回答者: huacailin - 状元 十五级
脂肪瘤(lipoma)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多见于40~50岁的成年人。瘤体质地柔软,圆形或分叶状,位于皮下,可以推动;瘤体大小不等,小的如枣大,用手摸方能触知,大的可隆起皮面,但表面皮肤正常。肿瘤单发或多发,见于体表的任何部位,以肩、背、腹部为多见。多无自觉症状。血管脂肪瘤为一特殊类型的脂肪瘤,以年轻人较为多见,好发于下肢,可自觉疼痛,触之亦有压痛。 病因 从发病机理上并结合现代生物分子学理论,终于总结出各种类型脂肪瘤形成的根本原因,“脂肪瘤致瘤因子”在患者体细胞内也存在一种致瘤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致瘤因子处于一种失活状态(无活性状态),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病,但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这种脂肪瘤致瘤因子的活性处于活跃状态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瘤因子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体内的内环境改变,慢性炎症的刺激、全身脂肪代谢异常的诱因条件下,脂肪瘤致瘤因子活性进一步增强与机体的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断结合,形成基因异常突变,使正常的脂肪细 脂肪瘤胞与周围的组织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导致脂肪组织沉积有关,并向体表或各个内脏器官突出的肿块,称之脂肪瘤。一、过度饮酒,经常进食肥肉、动物内脏、无鳞鱼或蛋黄等人群。因为进食过多肥腻之品,高胆固醇食物,可造成脾胃湿热,痰湿内生,运化失调,即新生脂肪组织过多,使体内过多的脂肪细胞异聚,变硬。治疗原则是:解热除湿,健脾和胃,软坚散结。 二、工作压力过大,心情烦躁,经常生气的人。因为肝气郁结,气血不畅,经脉不通,可造成正常的脂肪组织和淤血交织在一起,长时间可形成结缔组织包裹脂肪细胞,形成脂肪瘤。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通过治疗打通经脉,疏通经血,消散脂肪瘤。 三、经常熬夜,想问题过多的人。因为伤及脾胃,使脾失健运,阴阳失调,这样人体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原有的脂肪组织和新生的脂肪不能正常排列,形成异常的脂肪组织,即“脂肪瘤”,治疗原则:益气健脾,调理阴阳平衡,软坚散结。 编辑本段病理 组织病理学检查时,在瘤体内除了可见大片成熟的脂肪细胞外,还可见到多数增生的血管,整个瘤体的境界清楚。脂肪瘤极少癌变,一般无需治疗;若瘤体较大,影响活动,或近期内突然增大或发生破溃,则应手术切除。 脂肪瘤该瘤多发生于皮下,瘤周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包囊,内有被结缔组织束分成叶状成群的正常脂肪细胞。有的脂肪瘤在结构上除大量脂肪组织外,还含有较多结缔组织或血管,即形成复杂的脂肪瘤。 编辑本段分型 根据脂肪瘤的可数目可分为有孤立性脂肪瘤及多发性脂肪瘤二类。此类肿瘤好发于肩、背、臀部、四肢、腰、腹部皮下及大腿内侧,头部发病也常见。位于皮下组织内的脂肪瘤大小不一,大多呈扁圆形或分叶,分界清楚;边界分不清者要提防恶性脂肪瘤的可能。单个称为孤立行型脂肪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称为多发性脂肪瘤。按部位不同可分为皮下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错钩瘤)。根据脂肪瘤发生的部位皮下脂肪瘤为扁平或分叶状、质软,边界清楚的皮下限局性肿物。质软,可推动,表面皮肤正常,发展慢,数目多达数百个,常在皮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钩瘤多发生于各个器官(肾脏,肝脏较为多见)的毛细血管的平滑肌组织之间的脂肪瘤(又称肾错构瘤,肝错钩瘤)。 依据脂肪瘤生长状况的不同,将其分为三型二期,即PNM分类法。他们根据脂肪瘤的临床症状的有无、病程时间的长短、伴发的相关疾病、脂肪瘤的生长速度、形状、位置、大小、并发症的不同,将脂肪瘤分为三型二期。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意义在于不同的临床分型及分期,在治疗过程中有其特殊性,只有准确地掌握了脂肪瘤的不同分型及分期,才能更准确有效地治疗此病,并让治疗更明细化。 编辑本段临床诊断 据了解,体表肿物多数不会无限制地长,但有些体表肿物可能会出现变化,如何判断其吉凶祸福。看肿物的生长速度:肿瘤细胞有生长的趋势,良性的肿瘤细胞长得慢,肿物一旦出现生长速度加快,短期内,比如一两个月、两三个月比以前大多了,成倍或几倍地长大,可能是恶变的表现。这个生长速度没有绝对值,主要是相对以前的比较。 脂肪瘤--CT片摸肿物的形状:肿块形状规则,边缘清楚,大多属良性;相反,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清、表面凸凹不平的,多为恶性。如乳房上的肿块,是脂肪瘤还是癌,脂肪瘤摸上去光滑、完整,推得动,跟皮肤不粘连,癌肿表面不光,形似毛刺状,肿块跟皮肤是粘住的。 看肿物的硬度:肿物越硬,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大。看肿物的活动度:良性肿物活动度较大, 即与周围组织分离,比如脂肪瘤,很软,用手推得动;而恶性肿块活动度小,甚至不活动,与皮肤及基底部粘连。看肿物表面有没有溃烂:体表肿物若发生破溃,除了结核或伴局部感染,应怀疑恶性肿瘤。 对照以上几种方法,如果有疑问,就要引起警惕了。 脂肪瘤是脂肪代谢性疾病,所以身体富含脂肪的部位均为脂肪瘤好发部位。其中,以肩、背、上臂、臀部和膝关节处多见。瘤体往往大小不等,小的似黄豆,大的可重20kg以上。该肿块发展缓慢,呈扁圆形,质软富有弹性,边界清楚,触之有分叶感,患处皮肤颜色正常。如手紧按其瘤体基底部,由于纤维束牵拉,可见皮肤表面起皱而凹陷,呈“橘皮状”。还有一种脂肪瘤为多发性,以对称性分布全身各处,但以背部及四肢多见,小的象黄豆,偶可大如指尖,边缘清楚,可以推动,与皮肤有轻度粘连,压之疼痛。脂肪瘤容易和什么病相混淆脂肪瘤很常见,一般不需要治疗。然而如果把其它恶性瘤误诊为脂肪瘤,就会延误病情,筹成大错。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将该病与其它相似肿瘤相鉴别: 脂瘤(皮脂腺囊肿)该瘤体体积较小,多数形如豆粒,形圆质软,外有包囊,破口后则流出污秽豆渣样物质,且有臭气。另外,发病前病变部位不存在长期结块现象。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肿物空阔,指压更为明显,并伴有特殊的雀斑样痣和智力低下等有关症状。 1.诊断该病主要依据症状及体查。尤其是肿块体表特征。 2.为了与其他疾病鉴别,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B”。 a 好发于颈、背、肩胛及前臂等处 ,也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 b 多见于成年人。 c 多数为多发性,少数为单发性。 脂肪瘤示意图d 肿块大小不一,呈扁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楚,皮色不变,质地柔软,少数坚硬触之不痛,而有假性波动感,典型的用手紧捏肿物,表面可出现分叶状,肿块生长比较缓慢。 编辑本段诊断依据 (1) 好发于颈,背,肩胛及前臂等处,也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 (2) 多见于成年人。 (3) 多数为单发性,少数为多发性。 (4) 肿块大小不一,呈扁圆形或圆形,边界不清,皮色不变,质地柔软,触之不痛,而有假性波动感,典型的用手紧捏肿物,表面可出现分叶状,肿块生长比较缓慢。 粉瘤、脂肪瘤、神经纤维瘤,是体表常见良性瘤。粉瘤,又称皮脂腺囊肿。位于真皮内,有完整包膜,内贮留豆腐渣样分泌物,伴臭味。黄豆大、枣大或更大。面部、耳后、背、臀部为好发部位。夏季易感染化脓。脂肪瘤位于皮下脂肪组织内,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堆积而成。多在躯干、上肢发病。单个多,大小不等,个别的有拳头大。扁圆形或圆形,呈分叶状,有完整的薄包膜。质地柔软,切面淡**。神经纤维瘤系显性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源于身体各处的神经干或神经末梢,位于皮下,多发是特点。瘤体小,可推动,质地坚韧,界线清楚,没有包膜。切面灰白色、半透明状。
如何测量衣服尺寸
一般都是量这几块,看下图哦。
如何测量衣服尺寸图解
一般都是量这几块,看下图哦。
[求助]各服装尺寸测量方法,部位,名称
怎么会乱码,对不起,我另外找给你。粤语 国语 ENGLISH及骨 锁边 OVERLOCK纳膊 缝合小肩 JOIN THE SMALL SHOULDER埋夹 缝合袖底骨和侧缝 JOIN THE UNDER ARM SEAM AND SIDE SEAM夹圈 袖窿 ARMHOLE生褶 省 PLEAT死褶 褶 DART担干 过肩 YOKE介英,鸡英 袖口,袖级 CUFF侧骨 侧缝,摆缝 SIDE SEAM纳膊位 肩缝 SHOULDER SEAM前浪 前档 FRONT RISE后浪 后档 BACK RISE坐围 臀围 HIP脾围 横档 THIGH耳仔 裤带袢 BELTLOOP钮门 扣眼 BUTTON HOLE钮牌 门袢 FLY布封 幅宽 FABRIC WIDTH朴 衬布 INTERLINING急钮 四合扣 SNAP FASTENER膊头棉,肩棉 肩垫,垫肩 SHOULDER PAD魔术贴 尼龙搭扣 VELCRO挂卡 吊牌 HANGTAG平车 平缝机 NORMAL SEWING MACHINE拉冚车 绷缝机 COVERING STITCH MACHINE及骨车 包缝机,锁边机 OVERLOCK MACHINE拉筒车 门襟机 PLACKET MACHINE挑脚车 暗缝机 BLIND STITCHING MACHINE辘脚车 脚口卷边机 BOTTOM HEMMING MACHINE啤机 冲压裁剪机 DIE CUTTING MACHINE唛架 排料图 MAKER排唛 排料 LAYOUT车花 绣花 EMBROIDERY拉裤头 上裤头 WAISTBANDING打枣 打结 BARTACK钮子 钮门搭位 BUTTON STAND插竹 领插角片 COLLAR STAY唛头 商标 LABEL乌蝇扣 钩棒扣 EYES & HOOKS纵纹 斜纹 BIOS CUT返针 回针 BACK STITCH间棉 绗缝 QUILT针步 线步 STITCHES止口,子口 缝头 SEAM ALLOWANCE办 样板 SAMPLE梭仔 梭芯 BOBBIN狗牙 车牙 FEED DOG靴 压脚 PRESSER FOOT蝴蝶 车缝附件 SEWING MACHINE ATTACHMENTS烫斗 熨斗 IRON看看有没有你要的
男士买衣服怎么量身体尺寸
肩宽,胸围,腰围,身高。就差不多了,一般网上都只提供这几个尺寸。你只要确定自己的尺寸和哪个码子最相近,然后看卖家的说明或者评价里说的尺码偏大或者偏小几个码,没偏差的话就直接选自己最相近的就行了。不要买没有人买过评价过的东西,容易上当。最好有实物图,这样可以尽量减少买回一块抹布的风险。怎么量肩宽这些店家一般底下会有示意图。
衣服的正确测量方法
网上购买衣衣,常会出现尺寸偏差,怎样减少这种偏差的发生呢?让心爱淘到的宝贝衣衣可以舒服合体的穿出去PL秀一秀,就要掌握正确的测量的方法,还要对服装尺寸型号有一定的了解哦
认识服装的型号和规格
服装的“型”是表示穿著者的胖瘦程度,上装表示胸围,下装表示腰围,一般以偶数分档,如上装的80型,即表示适合于胸围在79~81cm的人穿。
服装的“号”是以cm来表示穿著者高矮的,以5cm为一档,每档的适用范围为该号值加减2cm所得出的范围,如160号,即表示适合于身高在158~162cm的人穿。
“型”与“号”组合在一起,中间用一个斜线隔开。如上装的“165/84”即表示适合于身高在163~167cm、胸围在83~85cm范围内的人穿。
近几年,市场上常常出售一些进出口服装。一般情况下,在这些服装的衣领内侧、衣下䙓里边或裙、裤腰内嵌有小标签,标有英文字母或 数字,以表示服装的大小和适合的体形,请记住下面这些符号所代表的含义,这对选购会有帮助。
“L”(large)表示大号,“M”(midd1e)表示中号,“S”( all)表示小号,“XL”表示特大号。
“1”表示适合身高150cm的人福用,“2”表示适合身高155cm的人穿用,以此类推,“3”代表160cm,“4”代表165cm,“5”代表170cm,“6”代表175cm,“7”代表180cm,“8”代表185cm。
“Y”表示胸围与腰围相差16cm,“YA”表示两者相差14cm,“A”表示两者相差12cm,“AB”表示两者相差10cm,“B”表示两者相差8cm,“BE”表示两者相差4cm,“E”表示两者相差无几。例如,标有“B6”字样衣服,可供身高175cm,胸围与腰围相差8cm的人穿用。
目前服装市场大约有4种型号标法。一是传统的S(小)、M(中)、L(大)、XL(加大);二是用身高加胸围的形式,比如160/80A、165/85A、170/85A等;三是欧式型号,用34—42的双数表示;四是北美型号,这一种比较少见,用0—11的数字表示。
一般来说,男式衬衣上的标码表示脖围,而女式衬衣则表示衣长; 针棉织品如羊毛衫、汗衫、秋裤等,上衣类的标码表示胸围,裤子类 的表示裤长;夹克衫、休闲衫类,其标码上多标“L、M、S”字样,分 别表示“大、中、小”型、“XL”是“加大”型,“XXL”则为“特大”; 西服上的标码一般为两位数,前者表示衣长,后者表示的是胸围;现 在的裤子类的标码,多指裤长。
衣裤上的尺码规格不尽相同,给我们选购商品带来了一些麻烦。 但是,市场上正在推行国家标准的服装型号,服装上标有区分人体型 的新标志。如上衣,由三组数码组成:人的身高、胸围和体型。人体 的型号用字母“Y、A、B、C”表示,Y型指肩宽、胸大腰细的体型, A型表示较标准的一般体型,B、C型分别代表微胖和微瘦的体型。如一 件上衣的标码为170/88A,则表示这种服装适合身高170厘米,胸围 88厘米的一般体型人穿。裤子则由二组数字组成,分别代表裤长和腰 围,如“76A”,则表示适合腰围76厘米的标准型人穿。
童装只由身高和胸围组成,无体型分类代号。如“140—60”,即 为身高140厘米左右,胸围约60厘米的儿童适宜。
服装型号及规格的测量方法
1.胸围:从腋下通过胸部最丰满处水平测量一周,再根据服装类型加放一定尺寸。
2.身高:由头骨顶点垂直量至与脚跟平齐。
3.腰围:绕腰部最细处水平测量一周,另加放松度。
4.衣长:从后颈点到上衣的底摆线的距离。
淘宝上测量衣服的尺寸怎么做 20分
把人家的 另存为自己的电脑上就可以了
求助衣服总买不合适不知道自己身材自己怎吗给自己量尺寸用什么怎吗量给张图说的不懂
买衣服主要是胸围,给自己量尺寸就是将软尺在自己胸部最高的地方,围一周最后加3寸(10公分)左右,如果人胖就多加一点,廋就减一点。就可以用这个胸围尺寸和衣长去选。
跑步鞋一般不要买得过大,勉强放进1个手指就行了,还要看鞋子是什么材料,因为有的材料穿一穿要松一点,因此 跑步鞋不宜买大。
求问服装人体尺寸的测量方法,服装专业的进,求答。很急
①前颈点(FNP):此点位于左右锁骨连接之中点,同时也是颈根部有凹陷的前中点。
②颈侧点(sNP):此点位于颈根部侧面与肩部交接点,也是耳朵根垂直向下的点。
③后颈点(BNP):此点位于人体第七颈椎处,当头部向前倾倒时,很容易触摸到其突出部位。
④肩端点(SP):它位于人体左右肩部的端点,是测量肩宽和袖长的基准点。
⑤胸高点(BP):胸部最高点,即 位置。它是女装结构设计中胸省处理时很重要的基准点。
⑥前腋点:它位于人体的手臂与胸部的交界处,是测量前胸宽的基准点。
⑦后腋点:它位于人体的手臂与背部的交界处,是测量后背宽的基准点。
⑧袖肘点:它位于人体手臂的肘关节处,是确定袖弯线凹势的参考点。
⑨膝盖骨点:它位于人体的膝关节中央。
⑩踝骨点:脚腕两旁突起的部位。
⑨头顶点:以正确立姿站立时,头部最高点,位于人体中心线上,它是测量总体高的基准点。
⑥茎突点:也称手根点,桡骨下端茎突最尖端之点,是测量袖长的基准点。
⑥外踝点:脚腕外侧踝骨的突出点,是测量裤长的基准点。
⑩肠棘点:在骨盆位置的上前髂骨棘处,即仰面躺下,可触摸到骨盆最突出之点,是确定中臀围线的位置。
⑤转子点:在大腿骨的大转子位置,在裙、裤装侧部最丰满处。
2.主要基准线
①颈围线(NL):它是测量人体颈围长度的基准线,通过左右颈侧点(SNP)、后颈点(BNP)、前颈点(FNP)测量得到的尺寸。
②胸围线(BL):通过胸部最高点的水平围度线,是测量人体胸围大小的基准线。
③腰围线(wL):通过腰围最细处的水平线,是测量人体腰围大小的基准线。
④臀围线(HL):通过臀围最丰满处的水平线,是测量人体臀围大小的基准线。
1.衣长(L) 有三种测量方法(需根据客户指定的要求来确定):
①前衣长(L1):从颈侧点(SNP)至前衣片的底边处的长度。
②后衣长(L2):从颈侧点(SNP)至后衣片的底边处的长度。
③后中衣长(L3):从后颈点(BNP)至后衣片的底边处的长度。
2.胸围(B) 当钮扣扣上或拉链拉好且衣服放平整时,沿袖窿底部水平测量的距离是胸围规格尺寸的1/2。
3.腰围(W) 在腰节线位置处根据我国标准女性160/84A体型可知,从颈侧点(SNP)到腰节线(WL)的前腰节长距离约41cm]水平测量的距离是腰围规格尺寸的l/2。
4.臀围(H) 在腰节线下16~18cm处进行水平测量,所测距离是臀围规格尺寸的1/2。
5.下䙓 在底边处水平测量的尺寸(如果是装橡筋的茄克,需分别测量出橡筋受拉伸时和橡筋未拉伸时的尺寸)。
6.肩宽(S) 肩宽有两种测量方法:
①整肩宽(S1):从左肩端点经第七颈椎点量至右肩端点的长度。
②小肩宽( 2):从颈侧点( NP)到肩端点( P)的长度。
7.袖长(SL) 袖长有两种测量方法:
①SL1l:从肩端点( P)量至袖口边处。
②SL2:从后颈点(BNP)经过肩端点(SP)再量至袖口边处。
8.袖口(CW) 袖口是围量袖口一周的尺寸。
9.领围(N) 把领子放平整从一端量至另一端的距离(由于领型不同,具体测量方法有所不同)
10.前直开领 从颈侧点( SNP)处的水平线垂直量至前领圈弧开落的位置的垂直距离。
11.后横开领 左右颈侧点(SNP)之间的直线距离的1/2(与后领口弧长是有区别的)。
12,胸围线深 从颈侧点(SNP)测量至胸围线的垂直距离。
13.袖山高 从袖山头顶部测量至袖壮线的垂直距离。
14.袖壮大(袖肥) 在袖壮线的位置测量袖子一周的大小。
其他的尺寸还有如前胸宽、后背宽,袋口大小、左右、上下
怎么在photoshop里面测量的尺寸
矗 PS里测量尺寸,可以用标尺工具,量测的尺寸在信息栏显示,如下图例:
用标尺从屏左侧拉到右侧(按住shift强制水平),从右测信息框可以看出,标尺线长度776厘米。
用标尺工具按对角线拉一条标线,在右侧信息框可以看出,标尺线水平夹角为-298度,斜线长度为894厘米, 线在X轴位移(宽度)仍为776厘米,跟步骤1量测的结果一样,在Y轴位移(高度)为445厘米。
(注意,标尺线只是参考线,做下一步操作时,标尺画的线自动消失)
海淘在ebay或者亚马逊美国上卖家标出的衣服三样尺寸分别指的是什么?具体测量方法?
衣服的长度,肩膀的间距,腋下的距离也就是所谓的胸围~
触电时当电流量进入身体达到18-22毫安(mA)时,会引起呼吸肌不能随意收缩,致使呼吸停止,产生严重窒息;如电流量超过22亳安以上,可使心室发生纤颤,造成心泵排血困难,几分钟内即可停止心脏跳动。所以心室纤颤是触电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一次超过10安培的电流量就会把皮肉击穿。脑子和其它神经组织通过大量电流时,都会失去所有的正常兴奋性,而使伤者很快进入触电后昏迷状态。如受到过大电流的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会立即产生强烈反应,这时触电者会发生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和神志不清等症状;如强大电流继续进入人体,将会麻痹其呼吸、心跳中枢,使呼吸、心跳停止,如救治不及时则会很快死亡。
人触电后都将要威胁触电者的生命安全,其危险程度和下列因素有关:
(1) 通过人体的电压;
(2) 通过人体的电流;
(3) 电流作用时间的长短;
(4) 频率的高低;
(5)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6) 触电者的体质状况;
(7) 人体的电阻。
上述因素的危险程度分述如下:
通过人体的电压:较高的电压对人体的危害十分严重,轻的引起灼伤,重的则足以使人致死。较低的电压,人体抵抗得住,可以避免伤亡。从人触碰的电压情况来看,一般除36伏以下的安全电压外,高于这个电压人触碰后都将是危险的。通过人体的电流:决定于触电者接触到电压的高低和人体电阻的大小。人体接触的电压愈高,通过人体的电流愈大,只要超过01安就能造成触电死亡。
电流作用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时间的长短,对于人体的伤害程度有很密切的关系。人体处于电流作用下,时间愈短获救的可能性愈大。电流通过人体时间愈长,电流对人体的机能破坏愈大,获救的可能性也就愈小。
频率的高低:一般说来工频50~60周对人体是最危险的。从电击观点来说,高频率电流的灼伤的危险性并不比直流电压和工频的交流电危险性小。此外,无线电设备、淬火、烘干和熔炼的高频电气设备,能辐射出波长1厘米至50厘米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能引起人体体温增高、身体疲乏、全身无力和头痛失眠等病症。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通过人体时,可使表皮灼伤,并能刺激神经,破坏心脏及呼吸器官的机能。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如果是手到脚,中间经过重要器官(心脏)时最为危险;电流通过的路径如果是从脚到脚,则危险性较小。这样一来触电时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又决定了心脏所通过电流的多少,一般情况如下表所示: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通过心脏的电流与通过人身总电流的百分数(%)
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从左手到脚从右手到脚从一只脚到另一只脚 33376704
触电者的体质状况和皮肤的干湿润程度:人体是导电的,当触电后电压加到人体上时,就将有电流通过。这个电流与人体质和当时皮肤的干湿程度有关。当皮肤潮湿时电阻就小,皮肤擦破时电阻更小,则通过的电流就大,触电时的危险程度也就大。同时与触电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有一定关系。如果触电者有心脏病、神经病等,危险性就较健康的人大的多。
人体的电阻:人触电时与人体的电阻有关。人体的电阻一般在10000~100000欧姆之间,主要是皮肤角质层电阻最大。当皮肤角质层失去时,人体电阻就会降到800~1000欧姆。如果皮肤出汗、潮湿和有灰尘(金属灰尘、炭质灰尘)也会使皮肤电阻大大降低。 这个,具体步骤,实在是。。。。。。
服装设计入门教程—手绘效果图该怎么画
透明效果图的绘制:做好绘制的准备,临摹一张作品首先去找到原图。把应有的工具准备好(05的自动铅笔,A4纸张,橡皮擦,勾线笔,上色工具彩铅或者马克笔)
在一张A4纸张上面确定好上下左右的构图和人体整个比例的排版,构图居中,上下均流出两个手指头的宽度确定好头顶线和脚底线,在绘制的过程中把人体重心线绘制出来,(绘制的目的是能够把人体的重心控制平稳),第二步标注好人体比例头长,根据10个头长的比例来均匀分布,绘制好人体的动态线,确定好人体的走向 (欢迎大家交流学习哦可以看最后一张)
上下身的动态线绘制完成后,把腿部和手部的肌肉刻画上去,确定好基本的人体结构,(注:上下身比例结构要协调,人体的结构要表达清楚) (欢迎大家交流学习哦可以看最后一张),如果你想学习服装设计可以加裙开始是七七八,中间是六零零,末尾是三九六,按照顺序组合即可,每天直播分享服装设计干货,可以学习和交流,也有教程资料大家可以领取。
人体结构绘制完成后需要把服装的着装效果呈现上去,根据服装的宽松程度以及服装的结构在人体身上的变化来进行线条的表达,(先是整体再到局部)
铅笔绘制好的形状使用勾线笔把画面的结构再次确定一遍,保持画面的整洁干净,方便后期的上色,区分好人体与服装的线条
上色时,根据想要表达的面料质感去表达先是皮肤还是着装,根据这款效果的表达,首先我们要表达的是皮肤的颜色,再上色的时候需要确定好光源的走向,从头顶光线打过来,那么画面的两侧颜色加深,中间是亮色,遵循这种原理在画面的表达中把物体的体积感呈现出来
根据面料肌理的变化通过线条上色的时候绘制出效果,顺着褶皱的绘制先加深再过度到亮色,加深画面的效果把立体感加强,不断加深和塑造,刻画细节的部分,把图案和字母的渐变效果刻画出来,整体的画面效果就完成了
其实,脸红是受着头脑指挥的。原来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神经,都集中在头脑里。当我们看到和听到使我们害羞的事情时,眼睛和耳朵就立即把消息传给了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除向有关的部位联系外,同时刺激着肾上腺,肾上腺一受刺激,立刻作出相应的反应,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有一个特点,它少量分泌的时候,能够使血本无归扩张,特别是脸部的皮下小血管; 可是大量分泌的时候,反会使血管收缩。
当我们感到难为情的时候,正是大脑皮质刺激着肾上腺,分泌出少量肾上腺素的时候 ,于是脸孔就发热发红。不光是害羞会脸红,高兴和愤怒的时候,也会脸红。在极气愤的时候,脸部就不单是红,它红一阵 、青一阵,有时转为苍白,这是肾上腺一阵阵地在大量分泌,使血管收缩,交替充血贫血或使血管较长时间地处于贫血状态的缘故。
其实克服脸红很简单,在见到令你兴奋的事物时尽量保持心情平静如水就行了,再就是平时多结交些新朋友,多参加些社交活动,多和陌生人交流等。
人体基础动作要领
人体基础动作要领,我们人类的身体是可以做很多各种各样的动作的,人体最基本的动作能力包括走、跑、跳跃、投掷、平衡、攀登、钻爬等,以下为大家分享人体基础动作要领。
人体基础动作要领1第一个动作:推(Push)。
这是一组动作的统称,包括俯卧撑、挺举和卧推。后两种是健身房里最常见的项目,因为可以调整重量,很适合健身达人们相互比拼。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俯卧撑是最容易上手的锻炼方式,不但可以提高推力,还可以锻炼人体的核心肌群。
那些平时就喜欢平板支撑的人不妨在支撑自己的同时加上一些俯卧撑动作,这样既可以锻炼腹肌,还能锻炼胸大肌、肱三头肌和肩部肌肉,这些肌肉群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第二个动作:拉(Pull)。
这是和推正相反的动作,哪怕只是用来和“推”平衡也是相当重要的。拉可以锻炼肱二头肌,对于男人来说,拥有一对强壮的肱二头肌简直太重要了,个中原因不用解释了吧。
锻炼肱二头肌需要一点简单的器械,比如哑铃或者拉力器,但最好的方式无疑是引体向上,这个动作不但锻炼了肱二头肌,还锻炼了背部肌肉,后者同样是极为重要的一组肌肉群,尤其对于常年在电脑前工作的办公室白领来说更是如此。
如今很多小区里和街心公园里都设置了单杠,大家不妨出门去附近找找,一定能找得到。
关于这个动作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误解,那就是女人做不了引体向上。事实上女人不但能做,而且更应该主动尝试去练习这个动作,因为背部肌肉对于女性保持良好的形体有着非常大的贡献。
第三个动作:抬腰(Hinge)。
这个英文单词的原意是铰链,和抬腰的动作非常像。各位读者大概都听说过一个警告,从地上捡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先下蹲再捡,而不要直接弯腰,否则容易伤腰椎。
其实抬腰是祖先们经常做的一个动作,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农民们在田里插秧时的样子,都是直接弯腰的,没人先下蹲,因为下蹲之后两腿就很难移动了。现代人不用种地,所以才会有那个警告。
正因为如此,现代人应该有意识地加以练习,恢复人类的本能。专业健身房常备的壶铃就是专门用来练习抬腰动作的,中文叫做壶铃摆荡(Kettlebell Swing)。
做这个动作时身体首先站直,两腿微分,双手握住壶铃举到和肩平,然后任其自然向下摆荡,同时弯腰,手握壶铃从双腿间穿过,然后再用力抬腰,恢复到起始位置。练习时膝盖可以略微弯曲,但绝不能变成下蹲姿势,否则就锻炼不到腰背部肌肉了。
第四个动作:蹲(Squat)。
西方人经常笑话东方人到哪儿都喜欢蹲着,其实这是人体在没有凳子的情况下最自然的休息方式,而且对于增加髋关节和膝盖的柔韧性很有好处。
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应该能够长时间蹲着而感觉不到累,下回你在健身房练举重的间隙可以试试用蹲姿来休息,这样可以一边休息一边锻炼,一举两得。记住下蹲的时候双手一定要向前平举,这样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平衡。
第五个动作:搬(Carry)。
这也是祖先们最常用的动作之一,但后来人类发明出各种辅助工具,这项功能严重退化了。
其实这个动作不但能锻炼人的握力,还能培养正确的形体姿势,应该像平板支撑那样经常练习才对。具体锻炼方法很简单:身体站直,两手各握一个哑铃或者壶铃于身体两侧,坚持得越久越好。
第六个动作:步态(Gait)。
步态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移动双脚的方法,包括走和跑这两个基本型。步态的重要性不用多说,无论是走还是跑都是祖先们赖以生存的必杀技。
但是,多数人都喜欢的慢跑并不是一个锻炼步态的好方式,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短时间冲刺跑,或者经常走路。慢跑处于两者之间,锻炼效果反而不好。
人体基础动作要领21、直角式
主要锻炼部位:阔背肌和斜方肌,大腿前侧肌肉。
练习方法:
2、风吹树式
主要锻炼部位:腹部、侧腰、手臂
练习方法:
双脚分开比骨盆略宽,吸气延伸脊柱,同时抬左手向上举过头顶呼气左手臂带动身体向右侧弯,保持5~8组呼吸。吸气手臂带动上身回正呼气反侧练习。要点:双脚均匀用力,特别是到身体侧弯时;不要顶髋,始终保持髋部端正;不要以挤压侧腰为代价追求侧弯幅度。
3、桥式
主要锻炼部位:背部、臀部、腹部、大腿前侧后侧和小腿后侧。
练习方法: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屈膝,脚掌踩地,双手放在身体下方,掌心朝下。吸气抬臀部向上,保持2组呼吸。再次呼气落下。要点:桥式的过程中,头颈不要转动;胸腔打开;有能力的话,也可以加一组呼吸把脚尖踮起来。
4、双莲花坐
练习方法:
坐在垫子上,尾骨压地,腰背自然曲双膝、髋外展,双小腿交叉,双脚脚掌分别放于双大腿前侧根部要点:初学者暂时盘不了双莲花,可以先盘单莲花,再反侧练习。不要强迫自己强拉硬掰。
5、英雄坐
主要锻炼部分:拉伸大腿前侧。灵活膝关节和脚踝。
练习方法:
跪在垫子上双膝并拢,双脚掌向两侧打开,用手向外拨开小腿肌肉,臀部坐到双脚中间要点:中脚掌的位置不是很准确,我们在做英雄坐的时候,尽量让脚背压地,脚掌心对天花板,5个脚趾向5个方向延展
如果可能的话,尽量让小脚趾也落地;脚后跟,脚趾在小腿的延长线上;初学者坐不下去或者感觉膝盖压力过大,可以在臀部下方垫砖
人体基础动作要领31 上肢推动作
推是上肢活动的主要动作形式,是上肢各环节伸肌克服阻力,以及各关节由 屈曲状态变为伸展状态的动作过程。例如,推铅球、举重、推杠铃、俯卧撑、跳马推手以及篮球胸前传球等动作,都属于推的动作形式。
在人体运动活动中,推的动作形式表现为单手推和双手推两种:
(1) 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单手推动作形式是推铅球和单手投篮,前者的运动目的是远度,后者的运动目的是准确性。
由于推铅球对速度有要求,因而在完成推动作时,腿和躯干均需联动参与完成其动作以便将铅球推得更远;篮球投篮考虑的是准确性,身体和腿的运动参与相对较协调,以保证上肢肌肉完成推动作时用力方向的准确性。
(2) 双手推在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动作形式是俯卧撑、上举杠铃、跳马推手、篮球传球和排球二传等。在双手推中,主要运动的是肩关节屈、肘关节伸、腕关节屈和指屈。
推动作一般由下肢和躯干开始发力,推的动作根据所需完成的任务在活动程度、用力方式等方面有所区别。如同样是篮球胸前传球,长传球时,首先是下肢、躯干肌肉发力,然后是肩带肌肉发力,肩、肘、腕关节运动幅度较大,上肢几乎完全伸直;
而短传球时,下肢和躯干肌肉用力较小,肩肘关节运动幅度较小,主要靠快速“抖腕”完成。
2 上肢拉动作
拉是上肢屈肌克服阻力,以及各关节由伸展转变为屈曲状态的动作过程。在人体运动中动作形式表现为将器械拉近人体或人体拉近握点。例如攀岩、引体向上、撑竿跳高引体、游泳划水、划船和爬绳等动作
某些运动技术中,往往包含了上肢的拉与推相结合的运动形式,如撑竿跳高中的引体动作,以及随后支撑倒立推杆动作,举重的提铃与上挺动作也是如此。
3 上肢鞭打动作
鞭打动作是指人体上肢开放运动链中各环节由近端至远端依次发力和制动,即像鞭子一样活动的动作过程。
在人体运动中,鞭打动作形式主要目的是使末端环节(手或手持的器械)产生较大的速度或动量,如排球的大力跳发球及、大力扣球、掷标枪、羽毛球扣杀等动作。图4为排球发球中鞭打动作的示意图。
在完成鞭打动作时,上肢首先向鞭打动作的相反反向挥动,并处于相对屈曲状态,然后上肢运动链的近端环节首先加速(转动)
带动上肢各环节依次加速和转动,形成类似于鞭打的动作形式,并使末端环节产生较大的运动速度或动量。上肢的鞭打动作往往由躯干开始用力,依次至腕关节活动结束。
需要强调的是在完成鞭打动作时,身体的另外一些部分的支撑和固定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鞭打动作角动量传递的效率。
例如,在掷标枪的最后用力动作中,依次是下肢和躯干的用力、肩关节的用力、肘关节的用力和腕关节的用力,下肢的左侧支撑(右手掷标枪)和上肢用力时躯干的适度紧张是完成鞭打动作的重要条件。
下肢的基本运动动作
相对上肢,下肢主要完成支撑、移动身体的功能。下肢的基本运动动作形式是由下肢环节共同参与完成的。下肢基本运动动作可归纳为缓冲、蹬伸和鞭打3种。
1 下肢缓冲动作
缓冲动作是人体在与外界物体接触时,下肢各关节伸肌(踝关节屈肌)做离心收缩,完成退让工作的动作过程。例如,体操运动中的落地缓冲动作
缓冲动作可以减小外界物体对人体的冲力作用,当人体在空中完成动作落地时,冲击力甚至可以达到人体体重的十余倍,缓冲动作和人体足弓和骨盆的拱形结构可以大大减缓冲击力,避免人体的损伤。
如人体从空中落地时动作通过前脚掌过渡到全脚掌,屈踝(背屈)、屈膝、屈髋,以减小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力,防止下肢和腰椎损伤,减小对人体内脏和脑等重要器官的震荡。
在某些运动技术中,下肢的缓冲动作主要是减小人体与运动物体间的作用力,以利于人体对物体的控制。如足球中的停球动作,通过脚的主动迎球、后撤,以减小足与球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球停在脚下。
在上肢运动技术中也有类似的缓冲动作技术。如篮球的双手接球,通过双手迎球、接球后肩关节和肘关节屈,以减小双手与篮球间的作用力,便于双手控制篮球。
运动技术中还有一些特别的缓冲动作,如跳远、跳高起跳前的踏跳动作,其动作结构与缓冲动作一样。这些动作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减小对人体的冲力作用,而且也是为后继蹬伸动作的完成提供空间、时间。
同时使伸肌适度拉长,储存一定的弹性势能,为伸肌的收缩提供更强的刺激,增强肌肉收缩时的做功效率。
2 下肢蹬伸动作
蹬伸动作是下肢的主要动作之一,是下肢各关节伸肌(踝关节屈肌)做向心收缩,完成下肢各关节伸展,同时对地面产生作用力的动作过程。
如运动员跳远、跳高踏跳的蹬伸阶段,下肢依次伸髋、伸膝和屈踝(背伸),在伸展各关节的同时不断增加对地面的作用力,从而使地面对人体的作用力不断增加,使人体腾空跳起。
蹬伸动作应根据不同运动技术的总目标需要,选择适宜的蹬离角度。蹬离角度是支撑腿离开地面瞬间人体重心至支撑点的连线与地面间的夹角。蹬离角度越小,蹬伸获得的水平分力就越大,而垂直分力就越小。
另外,蹬伸用力方向与重心的关系是决定人体进入空中整体转动与否的主要因素。蹬伸时力的方向通过重心,人体不旋转;反之,则产生向前或向后的转动。
3 下肢鞭打动作
下肢的鞭打动作,如自由泳的打水动作、大力踢球动作和体操摆动的振浪动作等。
下肢鞭打动作的运动形式类似于上肢,是下肢开放运动链从近端向远端的依次发力和制动。在运动技术中下肢鞭打动作往往也是由躯干开始用力,依次至踝关节活动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