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搞清楚患者所谓的“右侧下臂无力”是和具体内容,是处于迟缓状态没有任何随意运动呢还是说肌力有但是较小;
偏瘫患者的典型模式是: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故其“手指不能伸展”为正常发展状态
在进行肩关节的运动时候请注意先活动其肩胛骨,否则容易造成损伤 肩痛 进而造成“肩手综合征” 肩关节的活动包括内收 外展 水平内收 水平外展 屈 伸 ;肘关节的运动包括屈和伸;腕关节的运动包括屈 伸 尺偏 桡偏;前臂的运动还有旋前 旋后 (铅笔顺时针方向转为旋后,逆时针为旋前)
如果病人处于迟缓期,没有任何随意运动,那么我们只有按照上述关节运动对其进行被动活动,同时可拍打肌肉进行刺激 。如果病人某些动作有一定力量但是比较弱,建议进行抗阻训练 增强肌力 偏瘫病人一般肩关节内收容易外展难 曲肘容易伸肘难 前臂旋前容易旋后难 曲腕容易伸腕难 手指抓握容易松开难 ,我们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训练
请一定注意避免长期卧床 一定注意尽量避免患侧输液 还是建议到正规康复医疗机构就诊
一 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 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 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 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 ,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TENS等。
19、应用肌电反馈技术。
20、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1、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
22、言语治疗。
23、心理治疗。
(三) 康复安排:
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若干次完成1、2、3、8、9、10、11、17等项;4、5、6、7、12、13、14、15必须由治疗师完成每日一次,每次45分钟;18、19、20、21、22可由各单位自行确定进行与否;23、24如无进行专业的此项训练,治疗师在功能训练过程中应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包括简单的发声练习等;并负责患者的心理疏导以求患者尽可能的配合和以最佳状态进行康复治疗。
二、中期康复
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做到某些肌肉关节的独立运动,相当于B恢复3-5期。
(一)中期康复目的: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渐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二)中期康复方法:
从被动 助动 主动
24、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
25、伸展躯干促进和改躯干活动性,抑制躯干紧张,痉挛。
26、双手抱膝左右轻身体以控制上下肢痉挛。
27、肩关节屈下用患手触摸治疗者手再触摸自己前额,然后再触摸自己对侧肩以训练肘关节随意屈伸功能。
28、肢体放置与保持活动:在患手活动期间,指示在任意一个角度停住,并保持在此位置片刻以提高患上肢的空间控制能力。
29、肩关节各向关节自主运动:肩前平举,肩外展,肩外旋。
30、肘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肘,展,前臂旋后。
31、腕指的自主运动:腕背伸,侧偏,拇指外展,对指等。
32、肩带的活动:向上、向外、向下。
33、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
34、髋内外,外展的控制训练:健侧中立位患侧做,患侧中立位健侧做。
35、膝关节屈伸展控制训练。
36、髋伸展位膝关节的屈伸展控制训练。
37、患者悬垂位训练下肢准备负重运动。
38、俯卧位屈患膝训练。
坐位:
39、患侧上肢支撑训练。
40、患侧上肢下做小范围屈伸肘关节。
41、患手向前推物或双手交叉拾物。
42、手背推移物体。
43、前臂旋转压橡皮泥。
44、患侧下肢屈髋运动。
45、手指夹拾小物体(越过中线)。
46、健侧下肢肌力训练。
47、患侧下肢屈伸膝运动。
站立位:
48、站立平衡训练:左右前后移动重心。
49、站立平衡操:双手交叉(可视情况而定)前平举过头,前平举后躯干左右旋转等。
50、坐站控制训练,及分解练习。
51、双手支撑墙面做肘关节屈曲伸展运动以促进肘关节伸展或者患手独立支撑。
52、双腿前后站立,重心移动以小范围屈伸患膝。
53、髋伸展位屈膝。
54、屈髋屈膝准备迈步。
55、患侧下肢内收、外展和下降骨盆训练。
56、扶持下单腿分别站立。
57、低迈步训练以控制骨盆上提下进行迈步。
58、足ё诺匮盗贰
59、双杠内步行训练(三点):健侧上肢向前扶杆——〉然后患侧下肢跟进——再健侧下肢上前一步。
60、持拐杖步行训练(三点、二点):健手持拐向前——患下肢向前迈出——健足跟上。
61、上下楼梯:上/健手扶——健侧下肢——患侧下肢
下/健手扶——患侧下肢——健侧下肢
62、床边ADL训练:洗漱、穿脱衣服、二便处理等。
(三)康复安排:以上各项基本需治疗师帮助与指导完成,一般每天1-2次,每次45分钟,每周练习4-5天,家庭内一天一次,下午可指导家属练习一次。
(四)注意事项
所有的关节应保持最大关节活动范围,并治疗是在无痛或患者能耐受的范围之内,避免暴力,以轻柔手法为宜;治疗师应给适当的保护,辅助力量应由大到小,鼓励患者独立完成。
三、 后期康复
(一)康复目的:此期患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用患侧肢体,相当Brunnstorm恢复阶段5-6期。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如何更加自如的使用患侧,如何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通过训练掌握的技能,提高各种ADL能力,在保证运动质量的基础上提高速度,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质量。
(二)康复方法:
继续前一阶段的训练,进一步巩固,提高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63、手指的精细动作加强训练
64、侧方行走训练7先向健侧后向后侧
65、改善步态训练:骨盆放松,屈膝加强训练
66、改善步态训练:踝背伸牵伸。
67、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站立位,健腿在前,患腿在后,指示重心前移,患足足跟不能离地。
68、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患肢负重,健肢前后迈步。
69、做站立位两足轮流交叉运动。
70、家庭ADL指导。
71、居室改造。
(三)康复安排同前阶段。
此期训练以社区康复医生和家属及志愿者帮助为主,每周3—4次。两周一次家庭随访或门诊随访。
(四)关于辅助器具的使用。
72、足托——足下垂
73、腕背伸夹板——屈腕痉挛。
74、拐杖,助行嚣。
75、轮椅。
另外 关于病人手不能伸展的问题 我们除了进行被动活动或者让其做在床上撑手外 如果手指屈曲痉挛比较严重我们可以采用夹板(矫形器) 帮其撑开 每天5-6次 每次20分钟
应该是鼠标手,你可以看一下下面的,看看符不符合你老公的症状。
“鼠标手”通俗而狭义的讲就是“腕管综合症”,是指人体的正中神经、以及进入手部的血管,在腕管处受到压迫所产生的症状,主要会导致食指和中指僵硬疼痛、麻木与拇指肌肉无力感。现代越来越多的人每天长时间的接触、使用电脑,这些上网族多数每天重复着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手腕关节因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导致腕部肌肉或关节麻痹、肿胀、疼痛、痉挛,使这种病症迅速成为一种日渐普遍的现代文明病。有人将这种不同于传统手部损伤的症状群称为“鼠标手”。广义的来说,一切因为使用鼠标而导致的上肢(手臂、手腕、手掌、手指)不适,都应该称之为鼠标手或是鼠标伤害,除了上述手指手部的症状,更包括肩部甚至颈部的不适,手腕和前臂的疲劳酸涨,手腕的僵硬,手掌的酸浚。
[编辑本段]“鼠标手”的发生原因
为什么会发生鼠标手,我们现在使用的鼠标,依然保持了四十多年前发明之初的基本外型,鼠标‘趴’在桌面,左右按键与桌面平行,操作这种鼠标,手腕背伸一定角度,掌侧与桌面接触积压,使腕管处压力增大,长期反复的挤压摩擦,使通过的神经和血管受损伤,产生相应的症状。不单单是腕部,由于使用时肩部有一定外展角度,前臂旋转扭曲,长时间的操作会导致肩颈和手臂的疲劳不适。现在对鼠标的依赖程度和使用的频率是四十年前无法比拟的,以前的鼠标外型的弊端就显现无疑,你如果不能改变这个基本外型,鼠标手的防治从何谈起!!
[编辑本段]“鼠标手”有哪些症状
由于键盘和鼠标有一定的高度,手腕就必须背屈一定角度,腕部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压迫了腕管中的神经血管,使神经传导被阻断同时血液供应受阻,从而造成手掌的感觉与运动发生障碍
主要表现为手部逐渐出现麻木、灼痛,夜间加剧,常会在梦中痛醒。不少患者还会伴有腕关节肿胀、手动作不灵活、无力等症状。
下述的症状的发生应高度怀疑鼠标手的发生:
1、手掌、手指、手腕、前臂和手肘僵直、酸痛,不适。
2、手部刺痛,麻木,冷。
3、握力和手部各部位协同工作能力降低。
4、夜间疼痛。
5、疼痛可以迁延到胳膊,上背,肩部和脖子。
[编辑本段]“鼠标手”与腕管综合征的区别
有某些共同的症状,比如鼠标手手腕部的疼痛的症状和腕管综合征相似,手指手部疼痛分布区的相似。但鼠标手与腕管综合征有本质区别
1 发病原因不同 鼠标手影响的关节远远不是一个手腕,鼠标手对手腕部神经的刺激是由于与桌面的挤压导致的。腕管综合征神经受刺激是由于病变、水肿、骨折等导致的腕管狭窄。
2发病的部位不同 腕管的体表位置在腕横纹远端手掌跟的位置,而大多数鼠标手 手腕部疼痛的部位是在腕横纹的位置。
3愈后和治疗效果不同 腕管综合征最彻底最有效的治疗就是腕横韧带切开减压术,就是直接把腕横韧带切断,把压力释放! 鼠标手 手腕布即使切除了腕横韧带,手腕由于姿势与桌面发生的挤压,压力还是没有释放
[编辑本段]“鼠标手”的易发人群
鼠标手早期的表现为手指和手关节疲惫麻木,有的关节活动的时候还会发出轻微的响声,类似于平常所说的“缩窄性腱鞘炎”的症状,但其累及的关节却比腱鞘炎要多。腕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特指在腕关节处,掌侧由腕横韧带,背侧由桡尺关节远端,组成的一个近似管状的结构,通往手掌的血管神经大部分由此结构通过。手外科专家认为鼠标比键盘更容易造成手的伤害,因为人们使用鼠标时,总是反复集中机械地活动一两个手指,而配合这种单调轻微的活动,还会拉伤手腕的韧带。其他可能造成类似影响的职业,如音乐家、教师、编辑记者、建筑设计师、矿工等,都是和频繁使用双手有关。据来自新加坡的调查,女性是腕管综合症的最大受害者,其发病几率比男性高3倍,其中以30岁至60岁者居多,这是因为女性手腕管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经容易受到压迫。此外,一些怀孕妇女、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失调的人,也可能患上腕管综合症。
如何预防“鼠标手 ”
要使用多种不同的输入方法,不要连续在电脑前工作过长的时间,在连续使用鼠标一个小时之后就需要做一做放松手部的活动。一位手外科专家说,一个经常使用电脑的吉他手是不会患“鼠标手”。 腕管综合症属于“累积性创伤失调”症,病情较轻者可采用药物或使用腕背屈位夹板法治疗。病情较重者可施行腕管切开术。 医生发现,鼠标的位置越高,对手腕的损伤越大;鼠标的距离距身体越远,对肩的损伤越大。因此,鼠标应该放在一个稍低位置,这个位置相当于坐姿情况下,上臂与地面垂直时肘部的高度。键盘的位置也应该和这个差不多。很多电脑桌都没有鼠标的专用位置,这样把鼠标放在桌面上长期工作,对人的损害不言而喻。 鼠标和身体的距离也会因为鼠标放在桌上而拉大,这方面的受力长期由肩肘负担,这也是导致颈肩腕综合征的原因之一。上臂和前身夹角保持45度以下的时候,身体和鼠标的距离比较合适,如太远了,前臂将带着上臂和肩一同前倾,会造成关节、肌肉的持续紧张。 升高转椅也可防“鼠标手” 如果调节鼠标位置很困难,可以把键盘和鼠标都放到桌面上,然后把转椅升高。桌面相对降低,也就缩短了身体和桌面之间的距离。 用科学的方法放置鼠标,会大大降低“鼠标手”的发病几率,让每一名常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轻松、愉快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日常简单的手部活动预防鼠标手
第一招:
腕伸动作——伸出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右手握着左手四指,然后向后施力。保持呼吸,维持动作30秒。换右手做。重复2至3次。
腕屈动作——伸出左手,掌心向内,手指向下。右手按在左手掌背,然后向内施力。保持呼吸,维持动作30秒。换右手做。重复2至3次。
第二招:直臂伸展
伸出双臂,与肩成水平,然后将左右手交叉紧扣,紧握十指。吸气,双臂向上伸展,维持姿势15秒至20秒。
功效:增强手腕的灵活,伸展上背及上胸,减少肩膊酸痛。
提示:向上伸展后,保持双臂贴耳,手肘蹬直。
第三招:手腕旋转
平伸双臂,握着拳头,以手臂为轴心,向内旋转拳头,连续转动15至20秒。完成后,反方向再做一遍。
功效:放松腕部肌肉,令手腕保持灵活和松弛手臂神经。
提示:肩膀和手臂保持稳定不动
[编辑本段]“鼠标手”的运动疗法
动作1 用手表做辅助器械,按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手腕25次。 功效:缓解手腕肌肉酸痛感觉。
动作2 手握带有负重的水瓶,首先手掌向上握水瓶,做从自然下垂到向上抬起动作,然后是手掌向下握水瓶,做从下到上的运动,各25次,锻炼腕屈肌。 功效:防治腕关节骨刺增生,增强手腕力量。
动作3 舒展身体各部位时,也要用力展开双手的五指,每次20至30秒钟,做2至3次。 功效:增强关节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
动作4 吸足气用力握拳,用力吐气,同时急速依次伸开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左右手各做10次。 功效:锻炼手部骨节,舒缓僵硬状态。
动作5 用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揉捏另一手手指,从大拇指开始,每指各做10秒钟,平稳呼吸。 功效: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
动作6 双手持球(如网球),或持手掌可握住的事物(如水果等),上下翻动手腕各20次。球的重量可依自己力量而定。 功效:增强手腕力量,锻炼肢体协调能力。
动作7 双掌合十,前后运动摩擦致微热。 功效: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 肩部:左手臂向右拉伸时,颈部向左拉伸,注意手臂不要过高,和胸部有一定距离,不要有压迫感。每次保持30秒至45秒,换右手臂。
预防“鼠标手”,正确使用鼠标、键盘
预防“鼠标手”,关键是要尽量避免上肢长时间处于固定、机械而频繁活动的工作状态下,如握着鼠标或打字等,每工作一小时就要起身活动活动肢体,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松手指的动作。
使用电脑时,电脑桌上的键盘和鼠标的高度,最好低于坐着时的肘部高度,这样有利于减少操作电脑时对腰背、颈部肌肉和手肌腱鞘等部位的损伤。使用鼠标时,手臂不要悬空,以减轻手腕的压力,移动鼠标时不要用腕力而尽量靠臂力做,减少手腕受力。不要过于用力敲打键盘及鼠标的按键,用力轻松适中为好。另外,鼠标最好选用弧度大、接触面宽的,有助力的分散。
“鼠标手”早期症状比较轻,比如只在使用鼠标时容易抽筋或手掌偶有发麻,这时需要休息。必要时可用木板等方法将手腕固定,使其伸直,通过让受压的神经放松,改善血液循环来改善症状。
预防鼠标手的九点注意事项
1键盘应放置在身体正前方中央位置,避免把键盘斜摆在一边,以与肘持平高度靠近键盘或使用鼠标,可以预防腕管受到过度牵拉;最好选用弧度较大、接触面较宽、有助于力分散的鼠标;
2手腕尽可能平放姿势操作键盘,既不弯曲又不下垂; 打字时要正对着键盘,否则容易引起手腕过度紧绷;
3肘部工作角度应大于90度,以避免肘内正中神经受压;
4前臂和肘部应尽量贴近身体,并尽可能放松,以免使用鼠标时身向前倾;
5确保使用鼠标时手腕伸直,手臂不要悬空,移动鼠标时尽量使用臂力,避免使用腕力。坐姿挺直并最好使用背垫,应坐硬椅后背紧靠椅背,双脚应平放地面或脚垫上;
6显示屏放置在身体前面的高度以不使头部上下移动为宜,当坐正之后,双眼应与屏幕处于平行直线上,确保显示屏的亮度适中;
7操作鼠标30分钟,即应该休息片刻。工作期间经常伸展和松弛操作手,可缓慢弯曲手腕,每小时反复做10秒钟;也可每小时持续做10秒钟的握拳活动;
8坐时要注意挺胸,不要含胸驼背,背部最好紧靠在椅背上。双腿不要交叉或跷二郎腿,以免使血液循环受阻,影响局部血液供应;
9使用快捷键等小技巧,左右手替换着使用鼠标,使用灵活轻快的鼠标,笔记本和台式机换着用等也是权宜之计。
已患“鼠标手”,则要积极治疗,充分休息,可作理疗、外抹消炎止痛的药物、局部封闭。正中神经是手部最重要的神经,因其支配最重要的大拇指,受压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必须及早作微型手术或直接切开腕横韧带减压,神经的损伤要及早采取措施,否则难以恢复
[编辑本段]“鼠标手”日常护理
“鼠标手”多是腕关节劳损,这是因工作性质所引起的慢性劳损,或因直接、间接暴力引起腕关节外伤的后遗症。表现为腕关节经常疼痛,用腕稍多则疼痛加重,甚至腕部肿胀、活动受限、关节无力、关节弹响、局部压痛等。
1、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捏揉腕关节
将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腕掌侧,其余四指放在背侧,适当对合用力捏揉腕关节0.5~1分钟。
功效: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3、合按大陵穴、阳池穴
将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腕大陵穴,中指指腹放在阳池穴,适当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
功效:疏通经络,滑利关节。
4、按揉曲池穴
将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肢曲池穴,其余四指放在肘后侧,拇指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调节脏腑,活血止痛。
5、按揉手三里穴
用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侧手三里穴,其余四指附在穴位对侧,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理气和胃,通络止痛。
6、摇腕关节
用健手握住患肢手指,适当用力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牵拉摇动0.5~1分钟。
功效:活血止痛,滑利关节。
7、捻牵手指
用健侧拇、食指捏住患指手指,从指根部捻动到指尖,每个手指依次进行,捻动后再适当用力牵拉手指。
功效:活血通络,滑利关节。
以上手法可每日做1~2次,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手腕用力和受寒,疼痛较甚时可做热敷,结合痛点封闭治疗,疗效会更好。
差不多就这些了。
为什么会得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原因腱鞘囊肿是发生在关节或腱鞘周围的半球状囊性而且有弹性的肿块,内含胶冻样物质。病因尚不清楚,好发于腕背及足背,可能与慢性外伤有一定关系。可以是受伤过份劳损(慢性尤其见於手及手指)骨关节炎、一些系统免疫疾病、甚至是感染也有可能引起,一些需要长期重复劳损关节的职业如打字员货物搬运或需要长时间电脑操作的行业等都会引发或加重此病,常见患处有手腕手指肩部等位置,女性及糖尿病患者会较易患上这病病人得以会感到关节疼痛,晨僵:通常关节晨僵的感觉在起床后最为明显而症状并不会随着活动频繁而明显缓解,受影响的关节肿胀甚至弹响关节活动障碍。腱鞘囊肿的治疗腱鞘囊肿的治疗通过挤压或捶击,使腱鞘囊肿破裂,逐渐自行吸收,但是治疗后可能复发。与关节腔相通的不容易破裂。或采用穿刺抽出囊液,注入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透明质酸酶,有一定疗效。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时,可手术切除腱鞘囊肿。术后应避免患病的关节剧烈活动1个月。腱鞘炎的日常预防注意事项腱鞘炎注意对患部的休息。由于腱鞘炎是由于反复过度摩擦引起的炎症,因此,患过这种病的人,一定要避免过量的手工劳动的方式。预防注意正确移植工作时姿势避免关节的过度劳损定时休息。电脑族要谨防腱鞘囊肿腱鞘囊肿以女性和青少年多见,好发于关节或腱鞘附近,腕背、腕掌侧挠侧屈腕肌腱及足背发病率最高。慢性损伤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或结缔组织粘液退行性变是发病的重要原因。长期和电脑打交道的人士,手握鼠标时间过长,或是姿势不正确,都可导致手关节滑膜腔的损伤,而致病。提醒大家,不要长时间使用电脑,若需要长时间上网,也应每隔一小时休息5至10分钟,休息时勤做室内运动,做柔软操或局部按摩,针对肩颈、上肢、手腕进行拉筋及肌力训练,以增加柔软度及肌力。哎~~~注意休息~~~
起因:
虚则损,损则病。腱鞘炎、腱鞘囊肿等腱鞘不适症,源于关节囊、腱鞘组织的劳损受伤、组织局部营养不良,使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不通则痛,肿胀。腱鞘炎尤多见于腕部与手指,这与现代人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键盘、鼠标等有密切关系,故又有“鼠标手”之称。
方法:
瑶金堂因地制宜,以道地三七为君,佐配多味瑶山本草,浓缩萃炼成金不换按摩膏。膏品调和四气五味,性禀醇厚,直接按揉于腱鞘相应部位,能渗入肌层,达至腱鞘肌腱组织,以三七等活血消肿之力,促进患处微循环,调节关节囊代谢机能,从而可舒缓调理腱鞘炎、腱鞘囊肿导致的疼痛、肿胀等症。
腱鞘囊肿能自然好吗?腱鞘囊肿不管会自己自愈吗?
囊肿腱鞘囊肿就是关节的腱鞘出现了囊肿,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自己消退的,但是也是会有极个别的在体积较小的时候自行消失,这种概率是比较小的。
腱鞘囊肿的发生和受伤、劳损等因素有关,所以常常出现手腕关节、大拇指的关节这些活动较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出现劳损的地方,一些长期打电脑、推拿医生是比较容易出现腱鞘囊肿的。
腱鞘囊肿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关节部位出现了一个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包块
腱鞘囊肿多边界清楚,可以移动,大部分会出现胀痛的感觉,疼痛的程度和囊肿的大小和硬度有关,越硬越大的囊肿那活动起来疼痛越严重。
部分较小的囊肿,因为在体表可以触摸到,随意很多人喜欢一直来回搓揉,如果在关节周围,时间久了会形成局部的慢性炎症,也会出现疼痛不适的感觉。
除此之外,因为长在关节的地方,所以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关节的运动,轻者关节的灵活度降低,重者关节完全不能活动。
对于腱鞘囊肿的治疗主要有两种,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就是多依靠外力挤压等方式使囊肿破裂,使得其中的液体排出,囊肿就自然消失了,很多情况下自己很难下手,多需要有经验的外科医生来处理。外力挤压就需要等液体自行吸收,保守治疗恢复较快,也是目前选用较多的方式,不过有一定的可能性复发
手术治疗就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切除,这种一般在囊肿多次复发或者严重影响关节活动的情况下才会采用,局部微创直接切除囊肿。
腱鞘囊肿大部分情况下不会自己消退,但是一些保守治疗的方式效果也比较好的,痛苦性也较小,对生活的影响也小,如果特别小的腱鞘囊肿,如果不影响日常生活,也可以先观察着。
腱鞘囊肿可以自愈,但是有的腱鞘囊肿会变得越来越大,也有的会变得越来越硬,部分人会有手腕痛的症状,有的人也没有任何异常,只是影响美观,处理方式说一下图2和图3是同一个人,我教的方法处理的,小白可学会
轻的、小的
小的腱鞘囊肿,如果没有症状,可以自己揉一下,也可以找医生去挤掉,这很常见,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是经常反复发作也要有足够重视,如果逐渐的变大,或者越来越硬,不必急于手术,可以按照下面的处理!
一个小案例
我本人就有过腱鞘囊肿,自己按摩消失了,我一个朋友腱鞘囊肿特别大,已经两年多,谈恋爱他觉得丑,之前不在乎,现在变得很硬,他表弟在人民医院要给他手术切出来,想了想手术还是有疤,自己也怕做手术,我就教他自己按!
自我按摩
可以在这个包周围触摸一下,可能平时没症状,但是一定有痛点,角度不对,力度不对,可能触起来有一点小难度,我用圈来表示,按摩的方向是对着囊肿按,更容易找到痛点,每天按一次,每次一个点3分钟,坚持下去就好!
长期效果
估计有很多人腱鞘囊肿反复发作,当通过这种方式,把痛点消除之后,再次发病的几率是很低的,也没挤掉那么痛苦,以痛感觉舒服的力度按就可以,特别大,很硬的,一定不要急于求成,12周就会有效果!
在门诊上经常碰见手背或脚背出现肿物的患者,并且伴随着疼痛,很多人因此不敢用手掌撑床。也有一些人害怕是什么坏的肿瘤,其实这就是腱鞘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不过经常会引起疼痛。如果不管它,它能自己消失吗?下面就给大家说一下!
什么是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是由于肌腱、关节囊和韧带上的结缔组织退变形成的囊性肿物。腱鞘囊肿的囊壁很坚硬,里面包着透明胶冻样粘液,大多数是一个囊腔,也有的是多个囊腔。
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是以中青年女性为最多。并且好发于手背和足背。
引起腱鞘囊肿的原因
目前来说,对于它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很明确。个人经验主要是和劳累有关系,特别是手部劳累的人容易患有此病。另外于外伤、骨性关节炎和感染也有关系。
腱鞘囊肿的症状
1腱鞘囊肿的主要症状就是在皮肤表面看到一个凸起的肿物。一般不超过两厘米。
2伴随着疼痛,这种疼痛和大小没有关系,和它的张力有关系。
3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比如生长在手背的,影响大家撑床起身。
4用手触摸的话,表面光滑,有一定的活动度。
腱鞘囊肿能不能自己消失
有一小部分腱鞘囊肿,可以自然消失,但是在劳累或者是感染刺激以后又会生长出来。这说明它里面的内容物可以吸收,但是囊壁还在,这就为它的复发提供了条件。如果不消失的,我们应该怎么治疗。
1用力按破。可以用力将它按破,里面的液体渗到皮下以后自己吸收。按破的过程中比较疼痛,有一些长期刺激的,不容易按破。这时可以垫着一把钥匙把它按破。这个方法好处是没有创伤,坏处是复发率相对要高。
2穿刺抽液。消毒以后用空针将里面的液体抽出来,并向里面注射激素。不过因为内容物比较粘稠,针头必须要粗一些。它的复发率要相对低一点。
3手术切除。如果上面两种治疗方式效果不好的话,我们就建议做手术。想完整切出来是很难的,每次都破。它的复发率最低,但是会留下疤痕。
对于这些治疗来说,我比较倾向于用手按破,它的创伤是最小的。如果再长出来的话,我们再按破。并且不要去揉搓它,这样反而会刺激囊壁,让它更加的坚硬。希望这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腱鞘囊肿。
腱鞘,是包裹肌腱的一层包膜。内部为肌腱及保证肌腱正常运动的滑液,也就是关节液。
而腱鞘囊肿,是因为外伤或其它原因造成的某个部位的腱鞘受损、变薄。承受压力的能力变小,从而出现肌腱运动时,腱鞘内的滑液从这个变薄的位置向外突破而形成的包块。类似于“疝”的存在。
其直接症状就是肉眼可见的、触手可及的、无痛的包块。多发生在关节处。
其本身没什么太大的危害,囊肿的长期存在可能对局部腱鞘造成刺激,形成腱鞘炎。出现其它病变或影响关节活动。但视其形成的部位,可能会对神经或血管造成压迫,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所以,有时,腱鞘囊肿是需要治疗的。
关于自愈。
有几个概念。需要说一下。
好转:原来有症状,但现在没有了,或症状轻了。但这种疾病是存在的,但是没症状了。而这个自愈,指的就是好转。
治愈:经过治疗,症状消失,疾病痊愈。
临床治愈:经过治疗,症状消失,但有可能再次发生。本次治疗成功。
真正能达到治愈的疾病不多。大多都是临床治愈。
腱鞘囊肿能自然好吗?腱鞘囊肿不管会自己自愈吗?
腱鞘本身,对滑液有吸收及分泌功能。以维持滑液的基本新陈代谢。
小的囊肿理论上有吸收的可能,但多半的腱鞘囊肿因形成后,对其治疗较晚。肌腱滑液处于流通、代谢不畅的状态。大多数的腱鞘囊肿,手术时,可见内部的囊肿为“果冻”样的物质,这种“果冻”样的物质不可能吸收。
所以,腱鞘囊肿有自愈的可能,但机率不大。
关于腱鞘囊肿的治疗。
小的腱鞘囊肿,不建议经常刺激(也就是触摸或按压)。
大的或造成神经症状腱鞘囊肿,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1、闭合的情况下,破坏腱鞘,使囊肿破裂。大家也许听说过,就是用手按开它,或砸开它。有人也会用注射器抽出来,但这种方式是复发率最高的。
2、手术治疗。也就是切开,囊壁切除、然后做囊壁的紧缩。
关于腱鞘囊肿的治疗及治疗时机很纠结。因为无论哪种方法,都存在复发的可能。而且积极的手术治疗目地为缓解神经的压迫,而并不能绝对保证囊肿不再次复发,虽然手术后复发的机率不高。
建议:
关于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到正规医院的专科进行。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正。
有一段时间,右手腕背后横纹中莫名的起来一个囊粒,开始有感觉,后来逐渐变大些,估计有黄豆粒般大小,能摸到滑腻感,硬硬的,表皮已明显凸起。网上查,确认是腱鞘炎所致。自查原因,手摸键盘不肯舍。
根据腱鞘炎的状况,想去医院问诊,没去成。因为感觉好像问题不大,而且有关资料上说的治疗方法也没有准数,除了消炎便是手术,但得在对工作生活有明显影响的状况下。
于是用活络油万花油之类涂抹,左手不自觉地按揉,偶尔也贴消炎止痛膏。
不知什么时候,莫名的不见了。
医生说的是医学上的理论,因病论因。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知道的,是结果。不严重的腱鞘炎囊肿,可以自己消失,因人而异。
你好,非常喜欢回答你的问题,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原因,可能与慢性外伤有一定关系,可以是受伤、过分劳损(尤其见于手及手指)、骨关节炎、一些系统免疫疾病、甚至是感染也有可能引起。一些需要长期重复关节活动的职业如打字员、货物搬运或需要长时间电脑操作的行业等都会引发或加重此病。常见患处有手腕、手指、肩部等位置,女性及糖尿病患者较易患上此病。
腱鞘囊肿多发于腕背和足背部。患者多为青壮年,女性多见。起病缓慢,发病部位可见一圆形肿块,有轻微酸痛感,严重时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功能障碍。
发病原因,手握鼠标时间过长,或是姿势不正确,易导致手关节滑膜腔的损伤,从而引发腱鞘囊肿。因此,需要长时间使用电脑和鼠标的办公人员,应每隔一小时休息5至10分钟,做柔软操或局部按摩。
可以做些温和的手部运动以缓解疼痛。旋转手腕是简单的运动之一。转动手腕约2分钟。可以运动所有的腕肌肉,恢复血液循环,并消除手腕的弯曲姿势。
腱鞘囊肿不治,可以自已好的,能够自愈,但时间需要很长,有时很痛苦,因此最好是到医院及时进行造当治疗。
腱鞘囊肿是出现在关节附近的囊性肿块,是慢性损伤导致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的囊性组织。女性较男性多发,发生部位主要在腕部、腕掌侧、桡侧腕屈肌腱、手指等。
较小的囊肿柔软有弹性多无疼痛,这种囊肿有可能自愈。囊肿较大时,质地硬,触诊如橡皮样质感,多会伴有疼痛。囊肿到了这一阶段基本要靠注射或者手术治疗。
在囊肿早期治疗可以用挤压法:通过关节最佳伸展位置,使囊肿呈高度紧张状态,治疗师用手指捏破囊肿。囊肿后期治疗主要以药物注射:先抽出囊液,再注入激素类制剂。严重的手术切除。
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做些腕部的拉伸避免出现腕部腱鞘的劳损。
1腕屈肌拉伸:一手伸直掌心向下,然后手腕背伸五指朝向天花板。另一手握住拉伸手的手掌并躯干方向拉,感受手掌以及腕内侧的拉伸感。每次拉伸保持30s。
一手伸直掌心向上,然后手腕背伸五指朝向地面。另一手握住拉伸手的手掌并躯干方向拉,感受手掌以及腕内侧的拉伸感。每次拉伸保持30s。
2一手前平举腕屈曲到极限手指朝上,另一手握住这侧手的手背做拉伸,感受手腕背侧和小臂背侧的拉伸。每组30s。
一手前平举腕屈曲到极限手指朝天花板,另一手握住这侧手的手背做拉伸,感受手腕背侧和小臂背侧的拉伸。每组30s。
3腕屈肌力量训练:一手掌心向上握拳,另一手掌心向对侧握拳。两个拳头互相做对抗,两侧都做每组20次,一天三组。这个训练可以强化一侧手的腕屈肌和另一侧手的腕尺偏肌群。
4腕力球训练:腕力球可以强化手指、腕部、肩部的肌肉力量,同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调整转速。
我记得我在初中的时候左手长了一个腱鞘囊肿,跟你这个同一个位置,也差不多大小,偶尔会觉得手腕用不上力,但是平常一般都没什么问题。
也没采取什么措施,后来自己消失了,很神奇
可以的,当初生完孩子几乎都是自己带,大约女儿半岁左右手腕上开始腱鞘囊肿,两边都有,越长越大的感觉,后来太忙了,就没关注它。估计是女儿上幼儿园后抱得少了,慢慢就消失不见,什么时候消失的,真不知道。
我自己左手腱鞘囊肿比鹌鹑蛋小,一年多,B超确诊,但是医生说太小不好处理,就算手术也回复发。去年上半年因为工作的原因,自己好了。从事中医理疗推拿按摩,职业病,但是也是练习新的手法自行好了
哪些原因会导致患腱鞘囊肿?
哪些原因会导致腱鞘囊肿,也是我们手腕儿的这个附近有这个鼓起来的,类似于积液一样的东西,就是平常使用手腕关节活动的强度过高,导致超出自己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一次两次那你可能就是累,休息几天就好了,但是如果你每天都是这样,就容易出现腱鞘囊肿。
这个与现在办公族本身的使用习惯是有关系的,因为现在办公族多多少少都有点职业病,像颈椎病,肩周炎这些都是不正常的坐姿所导致的像手腕的这个地方疼痛,那就出现了所谓的键盘手鼠标手。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人们频繁的使用手去做这样一个点击敲击的活动,时间短没有什么影响,但时间长了就不行了。因为时间短,你的身体还是来的休息的,但是长年累月都是如此,你身体没有休息的时间了,然后你本身使用这些关节部位的时候,姿势又不正确就会加重这些疾病的发展。
也出现在体操运动员的身上,因为体操运动员就是两只手搭着这个单杠或者双杠本身要进行这个运动的训练,各种各样的动作,但全身的重量都记在这两只手腕上面,那你想这个关节是不是要承受更大的压力,那肯定是这样的呀。所以承受的压力过大再加上长年累月的训练就会导致出现这样的病症,就算是通过药物以及较为有效的保养的方式,也很难完全根治,多多少少都有点这方面的疾病。
平常你可以自己检查检查你的手腕的这个地方,它是不是有凸起,轻微的凸起是没有关系的,但如果凸起特别严重就是自己的大拇指往自己的手臂走的这个方向对应的那个地方,如果它的凸起特别严重,那你可能就有这方面的问题。
疾病治疗
非手术治疗
腕管综合症非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支具制动和皮质类固醇注射等。
医生常常建议患者采用支具制动来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 常用的是预制好的支具,佩戴后腕关节被控制在背伸30度位。但这样的背伸角度会增加腕管内压力。有研究证实,腕管综合症患者腕管内压力增高,腕关节背伸时压力进一步增加。控制症状的最有效体位是中立位。将腕关节固定于中立位,可以降低腕管内压力,但最利于手功能发挥的腕关节位置是背伸30度位。考虑到中立位不利于手工能发挥,因此,一般的建议是白天不固定,晚上用支具将腕关节固定在中立位。
口服消炎药和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也是常用方法,文献报告成功率不一。 Celiker等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对比了皮质类固醇注射与非类固醇类消炎药联合支具制动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症状都明显改善。但因仅随访8周,结论没有足够说服力。 Edgell等和 Green 都认为如果局部注射可以暂时缓解症状,则手术成功率很高。也有文献报导激素注射存在并发症,如损伤正中神经等。 通过啮齿类动物试验模型研究发现,即使将地塞米松直接注射到神经内部,也不会损伤神经。所有其它类固醇药物注射到大鼠坐骨神经内时,都会损伤神经。因此,尽管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皮质类固醇注射不建议常规应用[7] 。
手术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方案不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则要考虑手术治疗。1924年, Herbert Galloway做了第一例腕管松解手术。之后,出现了多种手术方法,包括各种切开手术、小切口减压及内窥镜手术等。 尽管手术目的是松解正中神经,但也可能因医源性原因造成一束甚至几束正中神经损伤。因此,无论偏爱何种手术方式,都应当以可以充分显露正中神经为前提,以免伤及神经。对于腕部结构有损伤、有占位性病变、有滑膜病变、需二次松解减压者,最好还是做切开松解减压,而且还是长切口,以便能实施附加手术。使用短切口出现问题时,如操作困难、难于直视等,也应该延长切口,变短切口为长切口,以免发生意外。
内窥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切口小,创伤小,可以避免术后切口不适等问题。 目前,使用各种内窥镜技术的文献很多,不过,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医源性神经损伤,视野欠佳,不能辨别解剖变异,松解不充分以及费用较高等。如果视野不充分,应改为切开手术。也有一些医生则认为小切口切开减压手术也是“微创技术”,也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率。
内窥镜“微创”腕管松解手术分为双入路(Chow法)和单入路(Agee法)两大类。双入路为在腕管近侧和远侧各切开一个约25px的小切口,在内窥镜指导下,用小钩刀切开屈肌支持带。 单入路则只从腕管近侧切开一个小切口,在内窥镜的指导下,用特殊切刀切开松解屈肌支持带。
请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