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只要全部背下来就没事了,考试哦肯定没有问题。要时刻记住,解剖和生理都是要背的!!加油!!《人体解剖学》一、骨学1掌握全身骨的分部、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2了解椎骨一般形态,掌握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3掌握胸骨角的概念和意义4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翼点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颅底主要孔裂的名称及其穿经结构5了解新生儿颅的形态特征及其出生后的变化6了解上肢骨的组成和分部7了解下肢骨的组成和分部二、关节学1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及辅助装置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脊柱整体的形态、生理性弯曲及其运动4了解胸廓的组成及其功能5掌握肩关节、肘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6掌握骨盆的构成、形态及其分部,了解男、女性骨盆的区别7掌握髋关节、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三、肌学1骨骼肌的形态、构造2了解背肌浅、深层各肌的名称、位置及其主要功能3了解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4掌握膈的形态、分部、裂孔的名称及其穿经结构5了解腹前外侧壁各肌的名称、位置、排列关系和作用,掌握腹直肌鞘、腹股沟管的组成和内容6了解胸锁乳突肌的形态、起止和功能,掌握斜角肌间隙构成及其穿经的内容7了解上肢肌的配布、名称及各肌群的主要作用8了解下肢肌的配布、名称及各肌群的主要作用四、神经系统1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分类,掌握神经系统的主要常用术语(一)中枢神经系统1掌握脊髓的位置、形态和脊髓节段的概念;了解脊髓内部结构概况2掌握脑干的分部,了解外形和脑干的内部结构概况3掌握小脑的位置、分叶和功能4了解间脑的分部、各部的外形及间脑的内部结构概况5了解大脑半球的分叶、重要沟回及其功能;掌握脑基底核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内囊的位置和分部;掌握大脑皮质的主要功能区6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觉传导路和锥体系7掌握脑和脊髓的被膜及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硬脑膜窦和珠网膜粒的概念8掌握脑室系统的组成、位置,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9了解脑动脉的来源和它们主要的分支和分布;掌握大脑动脉环的构成及其功能意义(二)周围神经系统1了解周围神经系的组成2掌握脊神经各丛的组成、位置及主要分支的名称和分布概况3了解胸神经的分布特点4掌握脑神经的名称、连脑位置和进出颅的位置,脑神经的主要分支名称及分布概况5掌握内脏运动神经的组成及其低级中枢的位置;了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五、感觉器官1掌握角膜、巩膜、睫状体及视网膜视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2掌握眼球折光装置的组成及其功能3掌握房水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4了解泪器的组成及泪液的排出途径5掌握运动眼球的肌肉的名称和作用6了解鼓室六壁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7掌握咽鼓管的形态及婴幼儿咽鼓管的特点8了解内耳的组成,掌握骨、膜迷路的构成六、脉管系统1了解脉管系的组成、心血管系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组成和功能3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心各腔的形态结构;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心的血供;了解心包、心包腔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4掌握动脉导管的概念及其演变5了解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部;6掌握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名称及其分布,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的名称,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的名称,上肢动脉主干的名称,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和位置,腹主动脉的分支名称(腹腔干、肠系膜上和下动脉)、分支及分布,子宫动脉的行程,下肢动脉主干的名称7了解上腔静脉系的组成、属支及收集范围8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起始、行径、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9了解下腔静脉的组成、属支及收集范围10掌握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注入部位及其临床意义11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及其特点,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主要侧支循环途径及其临床意义12了解淋巴系的构成及配布特点13掌握胸导管的行径及收纳范围14了解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纳范围15了解头颈部主要淋巴结群的分布部位、收纳范围,腋淋巴结分群、收纳范围及其临床意义,腹股沟淋巴结的分布及收纳范围七、呼吸系统1了解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2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3掌握喉的构成、喉腔的分部4掌握左、右支气管的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5掌握肺的形态、构造和分叶6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胸膜隐窝及其临床意义7了解肺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8了解纵膈的概念及其分区八、消化系统1了解舌的形态和构造,掌握舌乳头的形态分类及其功能2了解乳牙和恒牙的名称、牙式和出牙时间,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3掌握三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和腺导管的开口部位4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特点5掌握食管的形态、分部、食管的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6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和分部7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分部及各部的主要构造8了解空、回肠的结构特点9掌握大肠的分部及其形态特点10掌握阑尾的形态、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11了解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12了解直肠的位置、形态和构造13了解肝的形态、位置及其功能14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汁的产生及其排出途径15了解胰的形态和位置九、泌尿系统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2掌握肾形态、位置和构造,肾的被膜及肾的固定装置3掌握输尿管的分部、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4了解膀胱的形态、位置和分部;掌握膀胱三角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十、生殖系统1了解男、女性生殖系统组成2掌握睾丸的形态、位置及其功能3掌握输精管的行程和分部,精索的构成4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和两个弯曲及其临床意义5掌握精子的产生及其排出途径6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其功能7掌握输卵管的分部及其意义8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固定装置十一、腹膜1了解腹膜、腹膜壁层和脏层配布,掌握腹膜腔的概念2了解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大网膜和网膜囊的位置3掌握各系膜的名称、位置4掌握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十二、内分泌系统1了解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及其功能2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肾上腺、胸腺、松果体的形态及位置及其功能 《生理学》一、绪论1兴奋性(1)兴奋性的概念;(2)阈值的概念2人体与环境(1)外环境的概念;(2)内环境的概念;(3)稳态的概念3人体功能的调节(1)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2)反射的概念及结构基础;(3)反馈的概念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和信号转导功能(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入胞和出胞;(5)细胞膜进行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的概念及产生的机制;(2)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的机制;(3)动作电位的传导与局部电流3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和特点;(2)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3)骨骼肌的收缩形式;(4)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1)血液的组成;(2)血液的理化特性;2血细胞(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2)白细胞的功能;(3)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3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1)血液凝固的概念和过程4血量和血型(1)血型的概念;(2)ABO血型系统;(3)输血原则四、循环1心脏生理(1)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2)心肌的生理特性(3)心动周期的概念(4)心室收缩与射血过程;(5)心室舒张与充盈过程;(6)评价心功能的指标;(7)影响心泵血功能的因素;2血管生理(1)血压的概念;(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形成;(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4)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的概念;(5)微循环的概念;(6)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机制;(7)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2)心血管反射:降压反射的概念,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3)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升压素4器官循环(1)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2)冠脉循环血流量的调节五、呼吸1肺通气(1)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2)肺通气功能的评价2呼吸气体的交换(1)气体交换的原理;(2)气体交换的过程;(3)影响肺换气的因素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氧和二氧化碳的结合运输;(2)血氧饱和度的概念;(3)氧解离曲线的概念及影响因素4呼吸运动的调节(1)肺牵张反射;(2)呼吸的化学感受器反射六、消化与吸收1概述(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2)消化的方式;(3)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4)消化液的功能2口腔内消化(1)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3胃内消化(1)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2)胃的运动形式;(3)胃排空的概念4小肠内消化(1)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2)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3)小肠的运动形式5大肠的功能(1)排便反射6吸收(1)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7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2)胃肠激素的概念;(3)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七、能量代谢和体温1能量代谢(1)能量代谢的概念;(2)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的概念;(3)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4)基础代谢的概念2体温及其调节(1)体温的生理变动;(2)人体的产热器官和散热部位;(3)人体的散热方式;(4)体温调节的概念八、排泄1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1)肾血液循环的特点;(2)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1)肾小球滤过作用的概念;(2)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其分泌作用(1)各种物质的重吸收;(2)肾糖阈的概念;(3)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4)H+、NH3和K+的分泌4尿的浓缩和稀释作用(1)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和保持5尿生成的调节(1)血管升压素的来源、作用机制及分泌的调节;(2)醛固酮的来源、作用机制及调节6血浆清除率(1)血浆清除率的概念;(2)测定血浆清除率的意义7尿液及其排放(1)排尿反射九、感觉器官1概述(1)感觉器官的概念;(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视觉器官(1)眼的调节;(2)眼的折光异常;(3)眼的感光功能;(4)暗适应与明适应的概念;(5)视敏度的概念;(6)视野的概念3听觉器官(1)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2)内耳的感音功能;(3)听阈和听域的概念4前庭器官(1)前庭器官的功能5其他感觉器官十、神经系统1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1)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2)突触的概念;(3)突触传递的过程;(4)神经递质的分类;(5)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6)中枢抑制2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感觉投射系统;(2)痛觉的概念;(3)牵涉痛的概念3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脊髓的躯体运动反射;(2)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3)小脑调节运动的功能;(4)基底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5)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锥体系及其功能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2)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的分布及作用;(3)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5脑的高级功能与电活动(1)人类条件反射的两种信号系统;(2)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3)正常脑电图的波形;(4)睡眠的时相十一、内分泌1激素的概况(1)激素的概念;(2)激素的分类;(3)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2下丘脑与垂体(1)下丘脑与垂体功能联系;(2)腺垂体激素及生理作用3甲状腺(1)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4肾上腺(1)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2)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3)应急反应的概念5胰岛(1)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2)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6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1)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十二、生殖1男性生殖(1)睾丸的功能2女性生殖(1)卵巢的功能;(2)月经周期的概念;(3)月经周期中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变化
人体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及足肌。
一 盆带肌
盆带肌分为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
盆带肌前群:髂腰肌、阔筋膜张肌。
髂腰肌是由腰大肌和髂肌两块肌肉组成。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两肌相合,经髋关节前内侧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单腿站立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和骨盆前倾。
阔筋膜张肌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该肌在大腿外侧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外展和内旋。
盆带肌后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
臀大肌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
止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外展;下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臀中肌和臀小肌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纤维使骨盆前倾;
梨状肌
起点:起于第2-5骶椎前侧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
•.闭孔内肌: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由坐骨孔出骨盆止于转子窝,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5.闭孔外肌: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颈后方止于转子窝,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6.股方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转子间嵴,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大腿前外侧群:股四头肌、缝匠肌。
股四头肌
起点:此肌有股直肌、股中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四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四个头相合,成一条强有力的腱,由前面及两侧包绕髌骨,并在髌骨下方形成髌韧带,借此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使小腿伸,股直肌还能使大腿屈。远固定时,可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
缝匠肌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使大腿屈、外旋和外展,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大腿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起点:耻骨肌和长收肌起于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于耻骨下支外面。
•止点:耻骨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内收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前倾。
大收肌
•起点:起于从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
股薄肌
起点:起于耻骨下支。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和屈,还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可使骨盆前倾。
大腿后群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半腱肌和半膜肌
•起点:起于坐骨结节。
•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
股二头肌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上半部。
•止点:止于腓骨头。
•功能:近固定时,长头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小腿前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
胫骨前肌
起点:起于胫骨体外侧的上2/3。
止点:肌腱从内踝前方通过,止于内侧(第1)楔骨和第1跖骨底。
功能:维持足弓
趾长伸肌
起点:起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前面上3/4和相邻骨间膜。
止点:该肌共有5条腱,其中四腱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另一腱止于第5跖骨底,称第三腓骨肌(此肌只有人类才有)。
功能:近固定时,使足伸和外翻,并使2~5趾伸。
拇长伸肌
起点:起于腓骨内下半和小腿骨间膜。
止点:止于拇趾远节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拇趾伸,并使足伸和内翻。
小腿后群: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胫骨后肌。
小腿三头肌
起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比目鱼肌起自胫骨和腓骨后上部。
止点:止于跟骨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足跖屈、腓肠肌还能在膝关节处屈小腿。远固定时,在膝关节处拉大腿向后,协助伸膝,有维持人体直立的功能。
趾长屈肌
起点:起于胫骨体后中部。
止点:有4条腱分别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底的跖侧面。
功能:固定时屈趾,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
拇长屈肌
起点:起于腓骨后下2/3处。
止点:止于拇趾远节趾骨底跖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为屈拇趾原动肌,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
胫骨后肌
起点:起于胫、腓骨后面及小腿骨间膜。
小腿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起点:均为起于腓骨外侧,腓骨长肌在上2/3,腓骨短肌在下1/3。
止点:两肌腱从外踝后面转至足底,腓骨长肌腱经足底止于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底。腓骨短肌止于第5跖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为足外翻的原动肌,协助足跖屈,有维持足弓的功能。
足肌
足肌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
足背肌只有两块伸趾的短肌
足底肌分为内、外侧和中间三群。足跖侧诸肌的功能与其名称相适应。
第一天:
胸肌、腹肌
标准俯卧撑3到5组,每组做10到20个,每组间休息1分钟。更上一层楼有:侧重俯卧撑、杠杆俯卧撑等。侧重俯卧撑就是一只手答在蓝球等高物上,另一只手正常做俯卧撑。杠杆俯卧撑即是一只手侧放贴地辅助,另一只手正常做俯卧撑。随着力量的提高再更上一层楼。
腹肌的话其实练仰卧举腿即可。从解剖学上分析,仰卧举腿即可牵涉整个腹直肌(即6到8块腹肌)。做3到5组,每组做10到20个,每组间休息1分钟。更上一层楼有:悬垂举腿,即是吊在单杆上举腿。
看书的时候要分类记忆
比如背肌学的时候 要分头,躯干,上肢,下肢几个部分 然后每个部分再分,这样在背的时候比较有条理,而不要跳着看跳着背 这样知识点都是散的。
像你学影像专业主要就是人体解剖比较重要,所以在学的时候更要注意老师强调的重点 不讲的部分的就不用记,肯定不考。
江西猎考网分享:2022年江西专升本《人体解剖学》考试大纲及教材-统招 Ⅰ考试内容与要求
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同 时能够将人体解剖学的知识与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临床实际相联系,提高运 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医学专业考生应具备扎实的 医学基础知识,体现以人为本的专业素养,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认同。考查要求考生钻研教材,从内容的难度、深度和广度来进行测试, 通过不同的题型考查考生对解剖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程度。考生只 有正确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才能进一步判 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鉴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才能有效采取防病、治病、 护理措施,努力增进人类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本科目考试内容分类 列举如下:
第一部分 绪 论
1掌握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2熟悉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并了解其范围,分科及发展历程。 3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4了解正常、异常、变异和畸形的一般概念。
第二部分 运动系统
一 、 骨 学
1掌握骨的一般形态、构造和功能。
2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分部和功能,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 及其功能特点。
3掌握肋骨的一般形态、分部、结构和功能,胸骨的形态结构与分部。
4掌握颅的位置、组成、分部和功能,脑颅与面颅诸骨的名称、位置 并了解其分部。
5掌握颅底内面观三个颅窝的境界及重要结构,颅底外面观。掌握骨 性鼻腔的组成及鼻旁窦的开 口位置。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并了解其生后变 化。
6掌握中轴骨的重要体表标志——第七颈椎及胸椎棘突、骶角、骶管 裂孔、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枕外隆凸、舌骨等。
7掌握附肢骨的组成及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上肢带骨锁骨与 肩胛骨的形态、结构与位置,自由上肢骨肱骨、尺骨、桡骨的形态、结构 与位置,下肢带骨髋骨的组成、形态、结构与位置,跗骨的排列及其基本 形态。
8掌握附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肩胛冈、肩胛骨下角、肩峰、锁骨、 肱骨大结节、肱骨内外上髁、桡骨头、尺骨鹰嘴、桡骨与尺骨茎突、豌豆 骨、掌骨头、髂嵴、髂前上棘、骼后上棘、坐骨结节、大转子、髌、胫骨 粗隆、腓骨头、内外踝、跟骨结节、舟骨粗隆。
9熟悉骨的分类,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10熟悉中轴骨的组成及分部。 11熟悉颅顶的外面观与内面观,眶的构成、形态及其孔裂。 12熟悉腕骨,掌骨及指骨的基本形态、位置和排列。
13了解骨骼的概念,骨的生长发育,表面形态及可塑性,骨的血管, 淋巴管和神经的一般配布。
14了解第一肋骨和第二肋骨的形态特征。
15了解跖骨、趾骨的基本形态,位置与排列。
二、关节学 1掌握间接连结或关节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运动。 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意义。 3掌握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的位置、附着与功能。 4掌握椎骨关节突关节的基本结构及各部的特征。
5掌握脊柱的组成、分部正常弯曲及功能,掌握胸廓上、下 口形态及
组成。
6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7掌握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拇指腕掌关节、骶髂 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及运动。足弓的构成及其 功能。
8熟悉间接连结或关节的功能、分类以及稳固性与运动灵活性的辨证 关系。
9熟悉骨连结的形态分类并了解其功能意义,直接连结的分类。 10熟悉肋与脊柱和胸骨的连结,骨性胸廓的外形与各径。 11熟悉颅的连结主要形式--缝。 12熟悉骨盆的构成及性别差异。 13了解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的一般配布。 14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了解其它韧带的位置。 15了解脊柱各方面观的形态及运动特点。 16了解骨性胸廓的年龄性变化时性别特征。 17了解其它关节的形式和运动。
三 、 肌 学
1掌握骨骼肌的形态、结构、起止和作用。
2掌握咀嚼肌的组成、咬肌、颞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 3掌握胸锁乳突肌和前斜角肌的位置与基本作用。
4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骶棘肌) 的位置外形、起止,胸大 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内、外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基本作用。
5掌握膈的位置、外形、结构特点(中心腱、三个裂孔、薄弱区) 和 功能。
6掌握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模肌和腹直肌的起止概况,形态特点、 所在部位和基本功能。
7掌握躯干肌的肌性标志: 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骶棘肌) 、胸
大肌、腹直肌和胸锁乳突肌。
8掌握三角肌和大圆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 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旋后肌的位置、起止概况 及作用。
9掌握上肢肌的肌性标志: 三角肌、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腱、掌长 肌腱、尺侧腕屈肌腱、拇长展肌腱、拇短伸肌腱和指总伸肌腱。
10掌握臀大肌和髂腰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股四头肌、缝匠肌、 长收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的位置、形态特点,起止概 况和作用。
11掌握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踇长伸肌、腓骨长、短肌和小腿三头 肌的位置、起止概况与作用。
12掌握下肢肌的肌性标志: 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腱、半腱 肌腱、半膜肌腱、小腿三头肌和跟腱、足背的趾长伸肌腱和踇长伸肌腱。
13熟悉肌群的配布原则和相互关系,熟悉表情肌的分布特点和功能。
14熟悉腹前外侧肌群的位置、分层和组成,腹直肌鞘的组成和特点, 腹股沟管及腹横筋膜的组成及位置。
15熟悉前臂其它各肌的位置与作用,手肌的分群和各肌的位置与作 用。
16熟悉梨状肌的位置,熟悉股三角、收肌管和腘窝的组成、境界。
17了解重力在肌运动中的作用,肌的命名原则,辅助装置及其血管 神经的配布。
18了解表情肌的组成、颈肌的位置、分群、各群肌的组成和功能。
19了解躯干肌的分部和分层概况,背部浅、深层肌的位置和组成, 背部筋膜的位置和配布,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位置和组成,腹后肌群的 位置、组成和作用。
20了解上肢的分部、分群、分层和排列概况,肩带肌的位置、组成
和功能,臂肌的分群和组成及作用,前臂肌的分群、分层排列和作用。 21了解腋窝、三边孔、四边孔、肘窝和腕管的组成与境界。
22了解下肢肌的分部、分群、分层和排列概况,髋肌的位置、组成 和功能,大腿肌的分群和各群肌的组成与功能,小腿肌的分群和各群肌的 组成及功能,小腿肌后群深层各肌的位置与作用,足背肌和足底肌的分群、 位置与作用。
第三部分 内脏学
一 、 总 论
1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熟悉内脏的概念(范围、结构特点、主要功能)
3了解内脏各系统之间以及与身体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内脏的一般 形态和构造。
二、消化系统
1掌握咽峡的构成。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颏 舌肌起止、位置和作用。
2掌握大唾液腺的形态、位置及导管开 口部位。 3掌握咽的位置、分部以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 4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及狭窄部位(包括距切牙的距离) 。
5掌握胃的形态、位置,熟悉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 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特征、空肠、回肠的位置、形态及各结构特点,大肠的 分部及结肠的分部、位置及形态结构特点,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和阑 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6掌握肝的形态(分叶、肝门) 、位置(成人、小儿) 。
7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 胆总管及胰管的汇合,开 口部位及胆汗的排放途径。
8掌握胰的形态、位置。
9熟悉乳牙和恒牙的牙式。
10熟悉各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
11熟悉肝的毗邻和体表投影。
12了解 口腔的分部及其境界,唇、颊和腭的形态,舌肌的一般配布 和功能,了解咽壁的构造。
13了解食管、胃壁、肠壁的构造。
14了解肝主要功能和肝段的概念,
15了解胆囊的功能,胰的主要功能。
三、呼吸系统
1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形态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及开 口部位。 2掌握喉的位置、主要体表标志,喉腔的形态结构。 3掌握气管的位置及形态构造特点,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差异。
4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5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胸膜的分部及胸膜的位置。 6熟悉呼吸系统组成、功能及呼吸道的结构特点。 7熟悉外鼻的形态结构。 8熟悉喉的功能性别差异及年龄变化。 9熟悉肺内支气管和肺段的概念。 10熟悉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11熟悉纵隔的区分及其组成。 12了解各鼻旁窦的形态特点。
13了解喉的软骨、连结及喉肌的位置和作用,活体喉 口和声门的形 态变化。
14了解纵隔的概念。
四、泌尿系统
1掌握肾的形态、构造及位置。
2掌握输尿管的形态、分部、各部的位置及在盆部(尤为女性) 的主 要毗邻,掌握输尿管的狭窄。
3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三角的界限、结构特点、主要意义, 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 口部位。
4熟悉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被膜与毗邻。
5了解泌尿系统的主要作用,肾段的概念及肾的体表投影。
6了解膀胱壁的构造,膀胱位置及毗邻关系。
五、男性生殖系统
1掌握睾丸及附睾的形态和位置,输精管的形态特征,分部和行径, 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阴茎的分部及构造。
2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形态、结构特点、三个狭窄、三个膨大 和两个弯曲。
3熟悉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4熟悉睾丸和附睾的构造,射精管的合成、行径、位置及开 口部位, 前列腺的分叶、被膜及年龄变化,阴囊的形态构造,海绵体的构造、阴茎 皮肤的特点。
5了解睾丸的下降概况,精囊腺的形态和位置。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 和腺管的开 口。
六、女性生殖系统
1掌握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
2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形态 结构特点。
3掌握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4掌握阴道的形态位置以及阴道穹的组成与毗邻,阴道 口及尿道 口的 位置。
5掌握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
6掌握会阴的概念和分部。
7熟悉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8了解卵巢形态构造的年龄变化,子宫壁的构造及其年龄变化。
第四部分 腹膜、内分泌
一 、 腹 膜
1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大网膜、小网膜、网膜囊、网膜孔的位
置,小网膜的分部。
2掌握十二指肠悬韧带及肝、 胃的韧带名称和位置。 3掌握直肠子宫陷凹和直肠膀胱陷凹的位置。 4熟悉腹膜的功能,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被覆关系。 5熟悉各韧带名称、位置和构成。 6了解大网膜的构成和功能,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
二、内分泌系统 1掌握甲状腺、 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形态和位置。 2了解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概念。
第五部分 脉管系统
一、心血管系统 1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2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房间隔与室间隔的 形态结构,心纤维骨骼。掌握心传导系的组成位置和功能。
3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重要分支(前后室间支、旋支、 窦房结支和房室结支) 的分布区域,冠状窦的位置与开 口。
4掌握心包的构成及心包裸区的部位。
5掌握动脉的概念,左、右肺动脉的行程及动脉韧带的位置。
6掌握升主动脉的起止、位置和分支,主动脉弓的起止、位置和三大 分支。
7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程,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的形态位置与功能概况,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的行程和分布。
8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程 和分布并了解其体表投影,胸主动脉的起止和行程,肋间后动脉的行程和
分布,腹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支。 9掌握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行程
和分布范围,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的行程和分布。 10掌握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的行程和分
布,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 行程和分布。
11 掌握颞浅、面、颈总、锁骨下、肱、桡、股和足背动脉的搏动点 及常用压迫止血点。
掌握静脉的概念,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的结构特点。
13掌握上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肱 静脉的起止、行程及主要属支。
14掌握颅内外静脉的交通以及颈外静脉的行程,头静脉、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的行程及注入部位,奇静脉的起止、行程。
15掌握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和腘静 脉的起止和行程。肾静脉和睾丸静脉(卵巢静脉) 的行程。
16掌握大隐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其属支,小隐静脉的起
始,行程,注入部位。
17掌握门静脉的组成、行程、属支、收集范围、注入部位、结构特 点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吻合部位与交通途径。
18熟悉脉管系统的形态特点。 19熟悉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末闭的常见部位。
20熟悉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程。股深动脉、腹壁下动脉、腓动脉的 起始、行程和分布,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分布和体表投影,肠动脉的 配布特点。
21了解脉管系统的主要功能,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的概念。 22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23了解心壁的构造。
24了解心大、中、小静脉的收集范围、行程、注入部位。
25了解动脉在人体中的分布规律,左右颈总动脉的体表投影,支气 管动脉和食管动脉的行程,膈下动脉、腰动脉和肾上腺动脉的分布,足底 内外侧动脉的行程、足底弓的组成。
26了解髂内动脉其它分支的分布概况,股动脉的体表投影。
27了解几种特殊静脉(硬脑膜静脉窦、板障静脉和导静脉等) 的特 点。
28了解左右肺静脉的行程,上肢深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 起止、行程,椎静脉丛的位置、交通和结构特点。
29了解下腔静脉和髂外静脉的其它属支以及盆腔各静脉丛的位置, 下肢浅深静脉的交通支。
二、淋巴系统
1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各部的结构和配布特点。
2掌握胸导管的起始,行程,注入及其收集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 注入及收集范围。
3掌握九条淋巴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局部淋巴结的概念。
4掌握下颌下、颏下、颈浅、颈深淋巴结群的分布部位、收集范围与 淋巴输出去向。腋淋巴结的分群,各群的分布和收集范围,肺门淋巴结的 位置和收集范围,腹腔淋巴结群的分布及收集范围,腹股沟浅,深淋巴结 的分布及收集范围,髂内淋巴结、骶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
5掌握脾的形态位置。
6熟悉乳房、子宫、肺、食管、 胃、肝、直肠等器官的淋巴回流。
7了解淋巴的回流因素和侧支循环。了解头颈部淋巴结群的位置,上 肢其它淋巴结的位置,胸壁和胸腔内各主要淋巴结群的位置,髂外淋巴结 的分布和收集范围,腰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的分布 和收集范围,腘浅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
8了解胸腺的形态和位置,脾的主要功能。
第六部分 感觉器
一 、 视 器 1掌握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视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掌握眼前房、后房、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形态、位置及房水循 环途径。
3掌握结膜的形态结构及层次,泪器、泪腺和泪道的形态、位置和开 口。
4掌握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5熟悉眼球的外形,眼球辅助装置的组成和功能,眼睑的形态和构造。 6了解眶脂体、眼球筋膜,眼的血管、神经。
二、前庭蜗器 1掌握外耳道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幼儿外耳道的特点。
2掌握鼓膜的形态、分部及位置,鼓室的形态(六个壁及其主要结构)、 位置和交通,咽鼓管的形态、特征、开 口位置、作用和幼儿咽鼓管的特点, 乳突小房和乳突的位置。
3掌握骨迷路与膜迷路的形态结构。
4熟悉外耳的组成,中耳的分部,内耳的分部和分部关系。 5熟悉前庭蜗器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6了解听小骨的名称、连结及主要作用,鼓膜张肌和镫骨肌的作用。 7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
第七部分 神经系统
一、总论
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及两系统的相互关系,反射的概念及反射孤的 组成。
2掌握灰质、白质、髓质、皮质、神经核、纤维束、神经节、神经的 概念。
3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及地位,神经系统的组成。
二、中枢神经系统
1掌握脊髓的形态、位置、上下端平面和分布、脊髓与脊神经根形态 特征,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2掌握脊髓灰质、白质的构造概况及其分部,灰质前、后、侧角的主 要核团(前角运动神经元,中间外侧柱、骶副交感核、胶状质、后角边缘 核、后角固有核、胸核) 。
3掌握脊髓白质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 的起止、 走行、位置和功能。脊髓白质主要下行纤维(皮质脊髓前、侧束、红核脊 髓束和前庭脊髓束) 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4掌握脑的位置和分部,脑干的外形、菱形窝及第四脑室、脉络丛的 概念。延髓、脑桥、中脑内部结构的名称、位置及主要特点(延髓的两个 交叉、第四脑室的敝开和下橄榄核的出现、脑桥划分为基底部和被盖部等)。
5掌握脑神经在脑干内的排列关系及功能,脑干内重要纤维束(锥体 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 的位置,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间脑的位 置、外形、分部和第三脑室。
6掌握特异性核团的纤维联系和功能,下丘脑的主要核团并了解其主 要纤维联系和功能。
7掌握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及主要沟回,纹状体的组成,内囊中的 主要投射纤维束的排列位置关系。
8掌握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躯体运动区的位置、形态 特点和功能定位,大脑皮质语言中枢的位置。
9熟悉小脑中央核、主要纤维联系及小脑的功能,下丘脑与垂体的关
系,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
10熟悉嗅觉、味觉和平衡觉区在大脑皮质上的位置。 11了解侧脑室的形态与脉络丛,边缘系统的组成和联系概况。
12了解中央管的位置,了解灰质前角a 和r 运动神经元的概念及灰 质细胞构筑分层的( R exed) 概念,脊髓小脑前后束、顶盖脊髓束、网状
脊髓束和内侧纵束、脊髓固有束的位置和功能,脊髓的功能和主要反射。
13了解脑干和大脑的概念,主要核团(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 红核、黑质等) 的位置,脑干网状结构,间脑的分部。
14了解丘脑内核团的划分概况,小脑皮质的分层及传入、传出联系 概况。了解上丘脑和底丘脑的概况,纹状体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15了解大脑半球内的主要纤维概况,大脑皮质的分层和分区。 三、周围神经系统 1掌握脊神经的构成、区分、纤维成分和分支。
2掌握膈神经的组成,行程和分布,臂丛的组成和位置,正中神经、 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的起始、行程和分布概况,肌皮神经、胸长神经、 胸背神经的位置和分布。
3掌握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行径、分布范围及其皮支分布节段性平
面,股神经的组成、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概况,坐骨神经、胫神经、腓 总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的发起、行程、皮支分布区及所支配的肌群。
4掌握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接脑的部位、出颅的部位、纤维成分 及分布概况,视神经的功能性质、行程和视交叉概况,动眼神经的纤维成 分、行程、支配的范围及副交感纤维的分布和机能,滑车神经的分布,三 叉神经的纤维成分、三叉神经节的位置、性质、三大分支在头面部皮肤的 分布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的主要分支、行程及其分布概况, 展神经的行程和分布,面神经的纤维成分、行程、主要分支的分布概况, 舌咽神经的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行程、纤维成分、主要分支(舌 支、咽支、颈动脉窦支) 与分布,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主干行程及其各 种纤维成分的分布范围,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左、右) 的行程与分布, 副神经主干的行程及分布概况,舌下神经的分布概况。
5掌握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概念,并了解其主要功能。
6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及交感干、椎前节的位置、组成、掌 握颈上节的位置、节后纤维分布概况,了解颈中节、颈下节的位置、节后
纤维分布概况。掌握内脏大、小神经及其联系、分布概况。胸交感神经节 后纤维分布概况、骶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分布概况,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 部位,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换神经元部位、睫状神经节节 后纤维的分布及机能,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与分布概况,盆内 脏神经的分布概况。
7掌握内脏运动神经对内脏器官的双重神经支配概念以及交感神经 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8熟悉脊神经的分布概况。熟悉髂腹下、髂腹股沟、闭孔、股外侧皮 神经的行径及分支概况,阴部神经的行程、主要分支、分布。
9熟悉内脏神经的区分(内脏运动神经、内脏感觉神经) 和分布,交 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各三个去向,面神经、舌咽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 始及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10了解颈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皮支的浅出部位和分布范围。 了解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受损后运动及感觉障碍主要表现, 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肩胛背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 的分布概况。
11了解腰丛、骶丛的组成和位置。了解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 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受损后的感觉动运障碍的主要表现。
12了解脑神经受损后的主要表现。了解嗅神经的功能性质与分布区, 睫状神经节的部位、性质,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的性质和位置,迷 走神经前、后干在腹腔的分支及分布概况。
13了解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神经的主要区别,灰、白交通支的性质。 了解交感神经节前,后纤维节段性分布概况。
14了解各主要内脏神经丛的部位分布,内脏感觉神经的形态结构与 功能特点,内脏神经的中枢及其传导途径。牵涉性痛的概念。了解眼、心 脏、肺及支气管、胃肠道、膀胱、子宫、血管等的内脏运动神经支配概况。
四、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1掌握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包括皮肤的精细或辨别性触觉) 的 起止、行程、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及交叉平面,各级神经元胞体在中枢 所在部位以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
2掌握躯干、四肢及头面部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的起止、行 程、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及交叉平面,各级神经元胞体在中枢所在部位 以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
3掌握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行程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瞳孔对光反 射路径。
4掌握锥体系的组成、行程、交叉及对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
5熟悉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
6了解非意识性本体感觉通路,听、平衡和嗅觉传导通路,锥体系受 损后随意运动障碍的主要表现,锥体外系的组成、纤维联系概况和功能。
五、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1掌握脊髓被膜的组成、形态特征,硬脑膜的构造特点、形成物及硬 脑膜窦。
2掌握海绵窦的位置、内容及交通。掌握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 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的分布范围。
3掌握脑底动脉环的组成,脑室以及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4了解其它硬脑膜窦的位置和交通。了解蛛网膜、齿状韧带、蛛网膜 下池、蛛网膜颗粒、软脑膜和脉络丛。了解脊髓动脉的来源,分布特点。 了解脑的浅、深静脉的主要属支以及脑和脊髓静脉的回流概况。脑屏障的 概念。
Ⅱ考试形式与题型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二、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从以下类型中选择: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
填空题、填图题、连线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Ⅲ参考书目
1柏树令、应大君主编 《系统解剖学》 ,第 8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年 ISBN: 9787117171496
2丁文龙、刘学政主编 《系统解剖学》 ,第9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 ISBN: 9787117267182
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专升本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旋前圆肌&旋后肌
胸大肌
胸大肌激痛点
肱二头肌短头和旋后肌都与桡骨相连接。由于前臂的旋前圆肌与旋后肌一起控制桡骨及拇指的旋转角度,所以我们习惯将其也包括在臂前深线里。
前臂☞里尺外桡。手背朝后=旋后,手背朝前=旋前。
体表定位 :肘关节,小臂终点,两条线中点定位☞两个肌肉——旋前圆肌,旋后肌。
手法 :触摸耻骨和桡骨,轻轻压住并往中间挤压,让客户放松,做屈手指握拳的动作,腕关节的问题会得到很好的治疗。
他们的疼痛源自拇指本身或手指基底部的鞍状关节的压力,但他们的臂前深线都处于崩溃状态,通常多发于上臂-喙突或喙突-肋骨,连接的区域,并且多伴随肘关节的伸直。
唯一一个鞍状关节☞大拇指关节。
在功能学中,拇趾和脚趾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很多肌腱中,对于大拇指和大脚趾都是单独控制的。
激活肱二头肌&肱肌 ☞找到肱二头肌之后,把手放在大臂两侧去挤压就能挤压到肱肌。
如下图。用手压住大臂两侧,做屈肘运动,很多人会非常痛。激活两处肌肉之后,肘部的屈肘、伸肘的弹性会得到加强,包括在屈肘支撑的时候。
在胸大肌和背阔肌之间,臂前表线有几乎一整圈的连接点,对上臂在身体前侧和体侧的运动有多角度控制能力。
背阔肌从肩胛骨外侧缘搭载了大圆肌,这三条肌肉缠绕并集成肌腱束,于肱骨前下缘并排相连。
背阔肌和大圆肌是协同肌。每一块肌肉都有协同肌。
找出 主动肌和协同肌 ☞主动肌是来完成一个动作;主动肌想稳定的完成一个动作时,就需要协同肌。当主动肌不稳定时,对于协同肌的处理非常重要。
如 肩关节不稳定 :①找到肩关节各个方向运动的主动肌,②找出协同肌,③筛选出哪个方向不稳定,④先看主动机是否有问题,⑤再强化协同肌。主动肌和协同肌的动作一样,在于怎么去引导。
运动模式 :①首先操作者要非常明确自己要干什么,②明确对方问题在哪里,③让这个肌肉重新回到正轨。需要靠手引导,去感受,要专注。
附着点: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集结的肌腱束在肱骨前方下缘并排相连。☞如果能伸到这里去刺激,可以刺激到很多肌肉,沿着胸大肌向后触膜,也能得到很好的疗效。
屈肌群,挤在一起。得了肱骨内上髁炎的时候,会累,不敢屈肘,不敢拧东西。
越是肌腱附着的地方,越容易成为一个重灾区。
小臂前群肌附着于肱骨内上髁,小臂后群肌附着在肱骨外上髁。
髁☞长骨远端的膨大。
p174 段4。 臂前表线控制着手臂在身体的前面与侧面的大范围动作。胸肌和背肌这样的大肌群提供内收和伸展等大动作的推动力,如游泳划水打网球 。
拉伸胸大肌 :做手臂外展+后伸(手打开110度+做肩的后伸),①手放在亮蓝色☞外侧处,能感到很好的牵拉感,②手放在黑色处☞有相当一部分人,该区域没有拉伸感,所以肩关节的活动会受限。
胸大肌的不正确拉伸能引发三个关节的问题 :胸锁关节(与上肢连接的唯一一个关节),盂肱关节(肩关节),肩锁关节。
肩锁关节有响声:①训练三角肌前束②训练胸大肌。
胸大肌分两成前层和后层。
胸大肌外侧部和内侧部的拉伸不同,内侧部拉不开,肩膀就打不开。
胸大肌内侧端靠 手去推去 拉伸 , 方法 :沿着胸骨压着胸大肌往腋窝处推,会发现肩部会有非常好的拉伸,且活动度得到增强。
胸大肌分三个部分:锁骨部,胸骨部,肋骨部。
当胸廓固定时,胸大肌可作为整体来运动。如①肱骨内收+旋内,胸大肌的三个区都在参与,②肩膀屈曲,上部纤维让肱骨屈曲,③肩膀下沉,肋部区域参与。
隆胸、塑形 :①肩内旋+内收,②肩膀屈曲,③降肩。学会感知,不同角度,拉伸效果不一样。
肱骨稳定时胸大肌可以将胸骨锁骨更多的拉向肱骨,如扶住门框,手不动,躯干动,也能锻炼胸大肌。
相同动作☞四肢动,躯干不动;四肢不动,躯干动☞肌肉都能得到更好的强化和锻炼。
胸大肌可拉动整个胸廓,。助人能够强烈地吸气。在胸式呼吸时,拉伸强度更大。
胸大肌参与肩膀的三个运动。三角肌前束和胸大肌要配合练习。
锁骨下肌
如图黑色箭头,被隐藏在胸大肌下方锁骨区深面。一方附着在第一肋上,紧邻斜角肌;另一端附着在锁骨下,通过锁胸筋膜和胸小肌连在一起。
锁骨下肌出现疼痛时,是锁骨下横穿的疼痛,很多人拇指、食指、中指会感到疼痛。
胸大肌的激痛点
如图,有不同的痛点☞锁骨部、胸骨部、肋骨部。
胸大肌的激痛点,会出现胸部疼痛,但这种疼痛的症状要和其他肌肉区分开;激痛点和其他内脏的疼痛也要区分。
①临床上, 心绞痛 的诊断有时候是在没有明显证明的情况下,源于心肌缺血引发的;而有的人是胸大肌的痛点引发。建议客户先去医院排除心脏的问题,再做治疗。
②有很多人会说, 乳房酸痛 (女性),乳房有一种充血的感觉,与对侧相比,患侧略增大,但不硬,有可能是淋巴引流引起的问题。处理完胸大肌也可能很好地得到处理。
激痛点:先解除疼痛,在做功能性运动。
在一些矫正措施中,对于臂部前表线开始处——胸大肌来讲,要在不同的角度去做,因为牵涉到锁骨、胸骨、肋骨三个不同地方。
③对于胸大肌有疼痛的人,睡眠时,把手放在胸前交叉来睡觉,胸大肌是短缩的,胸大肌会有一点点紧张。
工作体态&健身房体态☞教育客户在任何时候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临床按摩解剖学基础
胸大肌的触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