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项羽长得怎样?

历史上真正的项羽长得怎样?,第1张

太多的没有。。。 可以参考下《史记项羽本纪》

一、项羽身高力大,史书记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二、项羽的长相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重瞳子。“重瞳子”,就是一个眼睛有两个瞳孔。传说中,大舜是重瞳子,晋文公是重瞳子,所以,在人们的观念中,重瞳子是一种吉兆。

鸿门宴

汉元年(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进至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依据反秦义军“盟主”楚怀王与天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理应称关中之王,又闻项羽欲立章邯于关中,号雍王,于是派兵驻守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老城东南北寨村之北),以防诸侯入关。同时,宣布废除秦朝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项羽自认为功劳最大。然而胜利在即之际,却被刘邦抢先进入关中,夺取了胜利果实,自然怒气冲天,于是率诸侯军40余万入关。十二月,项羽命英布攻破函谷关,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意图消灭刘邦军。刘邦军不足10万,自料力不能敌,于是还军灞上,并竭力拉拢项羽的叔父项伯请为调解,并亲赴鸿门谢罪,示以诚意,并表示归顺,项羽决心动摇,放走了刘邦。

数日后,项羽引兵西进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火烧宫殿,大火三月不灭。时韩生劝谏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于是烹杀谏者,放弃了建都关中形胜之地的良好抉择。 

乌江自刎

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最后胜利

垓下一战,刘邦全歼楚军,获得最后胜利。项羽败亡后,楚地陆续平定,最后唯原项羽封地鲁不下,汉军乃以项羽头示鲁,鲁遂降,楚国至此全部平定。

楚汉战争末期,属楚国阵营的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先后归附汉王刘邦,唯临江王仍不听命。

汉五年(公元前203年)十二月,汉军又攻破临江国都江陵(今湖北荆州),俘虏项羽所立的临江王共尉。

项羽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军事指挥官,他在垓下之围中表现出了出色的将才,但为什么不能被认为是帅才呢?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分析:

1 战略眼光不足:在垓下之围中,项羽虽然成功地指挥了军队打败了刘邦的军队,但他的战略眼光相对较为狭隘。例如,他没有考虑到韩信等其他诸侯的利益和立场,导致在战争后期失去了他们的支持。此外,他没有制定长远的战略计划,缺乏对整个战局的深入思考和规划。

2 缺乏全局观:在垓下之围中,项羽更多地关注短期内的战斗成果,而没有考虑到全局的稳定。例如,他对于战后处理和稳定江东局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计划,导致江东地区出现动荡,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3 缺乏政治智慧:项羽虽然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但他在政治上的智慧相对欠缺。例如,他没有很好地处理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导致诸侯对他的信任和忠诚度下降。此外,他在对待刘邦的问题上缺乏谋略和政治手腕,导致最终失败。

综上所述,项羽虽然具有出色的将才,但在战略眼光、全局观和政治智慧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不能被认为是帅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167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