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的膏药治疗。或者可以服用消炎药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和适当进行体疗。
2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症状。在体温正常、肌力增强、肌酶恢复正常时逐渐减量。
3引起人体组织发炎的原因较多。炎症可分为感染性炎症和无菌性炎症两大类。当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和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并引起人体产生渗出、坏死和增生等炎症反应时,统称感染性炎症。如果是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统称无菌性炎症。
治疗感染性炎症,通常根据病因的不同,选择能够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消炎药。须注意的是,一种消炎药只能对一种微生物或几种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不可能对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都有效。而治疗无菌性炎症大可不必使用消炎药。
根据个人体质及引起腰肌劳损的原因不同,每个人的痛点会有所不同,没有固定的四个痛点。
扩展阅读: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组织积累性、慢性的损伤,是引起慢性腰痛的常见疾患之一,其好发于腰背部、骶髂部及髂嵴部,患者症状一般较轻,常在腰肌的骶骨或髂骨附着处,或腰肌其他部位有压痛,以及有酸、胀、沉重等不适,在活动多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不能久坐或久站,需经常变换体位。
治疗方法:腰肌劳损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如药物治疗、按摩、磁疗及痛点封闭治疗等,其中药物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如使用消炎镇痛药物,以及肌松药等,缓解腰部疼痛。
但腰肌劳损还是重在预防,在工作中尽量保持正确的操作与体位,避免在一个固定的体位下长时间工作,以及进行腰腹肌锻炼和其他体育疗法。提高腰肌耐力,对急性或触发软组织性腰痛,应及时治疗,防止拖延转变为慢性腰痛。
①视诊。
首先应该观察病人的整体,包括骨骼发育、肌肉状态、身体姿势、步态等,然后针对患部畸形、肿胀、皮肤情况,如颜色、瘢痕、创面、分泌物等仔细观察。
身体姿势:冠状面观。病人直立时,脊柱呈一条直线,双肩和胸部对称,两髂棘连线与躯干垂直,双下肢靠拢,大腿呈轻度内收,髌骨向前,足跟直立,足平地面,内侧显足纵弓,悬起。姿势异常时有下列表现:脊柱侧弯。根据原发部位、范围和程度不同。在颈胸段可见斜颈、双肩高低不对称、颅面变形等。在中胸段和胸腰段,除少数极严重者外,常代偿较好,即胸廓畸形明显,而颈和骨盆仍近乎正常体位。在胸腰段,胸廓和骨盆皆倾斜,下肢不等长;骨盆倾斜。一侧髂前上棘高于另一侧,可因脊柱侧弯、髂内收或外展畸形,或下肢不等长所致;下肢畸形。如膝内外翻畸形、足内外翻畸形等;
矢状面观。躯干呈4折曲线,即颈前突、胸后突、腰前凸和骶后突。双下肢直立位,由乳突作一垂线,通过肩外侧、胸侧中线、髂嵴中部、股骨大转子前、髂外侧中线,达外踝前方。姿势异常可有下列表现:驼背。胸后突曲线加大。腰前凸代偿性加大;闪腰。为胸陷腹挺姿势;腰前突加大。驼背、闪腰、髋屈曲畸形,皆引起腰前凸代偿性加大;腰前凸消失或后凸。与腰前凸相反的姿势;下肢畸形,如膝关节屈曲或反屈、畸形、足马蹄、高弓、仰趾、跟足畸形等。
步态:双腿走路时,总是一条腿离地,另一条腿负重,相互交替,躯干即向前移动。离地的动作称摆动期,负重的动作称负重期。
摆动期。先靠髋和膝关节屈曲足尖离地,然后膝关节伸直,躯干向前移动,足跟向前着地。髋关节由屈曲位转向近伸直位,同时由于骨盆的扭转,髋关节呈轻度内收或外旋位。
负重期。由足跟着地到足尖离地的动作中,足由近中立位转向跖屈,膝关节保持伸直位,髋关节由近伸直位转向过伸,同时由于骨盆的扭转,髋关节呈外展内旋位。
步态异常。即所谓跛行,根据髋、膝、足的畸形和下肢肌肉麻痹的范围和程度,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来。
②触诊。
检查者以手指按压病变部位,寻找压痛点,了解肿块的大小形态、软硬度、与皮肤和骨骼的联系等,对肿胀部位,检查皮肤温度,有无可凹陷性水肿和波动感等,以及对肌张力、肌腱滑动、关节摩擦、骨折端异常活动的检查。
③叩诊。
很少使用这种方法,有时为了判断骨骼有无损伤或疾病,以资区别软组织病变,可用此法。如沿下肢轴线叩击足跟,或轻叩骨突如棘突、掌骨头、大转子等处来寻找压痛点。
④听诊。
当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时,可听到一些声音,如膝关节盘状软骨和肥厚肌腱摩骨突的弹响,肌腱通过肥厚腱鞘和粗糙关节软骨面相互摩擦的捻发音。有时可用听诊器检查肿块有无血管杂音,或干骨端闻听由另一骨端轻叩的骨传导音,骨折时此音明显减弱。
⑤关节活动。
主要指被动活动,了解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如屈曲、伸直、外展、内收、旋转等方面的角度。
⑥肌力。
通过各关节的主动抗阻力运动,来检查各组肌群有无麻痹,并分为6级分类判断肌力。
0级:完全麻痹。
1级:肌肉微动。
2级:无地心引力运动。
3级:抗地心引力运动。
4级:次于正常。
5级:正常。
⑦测量。
轴线的测量:上肢屈曲时,手正对肩,而伸肘时,上臂与前臂并非直线,后者桡侧,在肘部形成10度左右的“携物角”。下肢也非直线,膝关节有10度左右的外翻,小腿本身轻度向内侧弯曲。下肢正常轴线的测量是由髂前上棘,通过髌骨中线,达足趾和二趾间隙,连成一条直线。下肢畸形如膝内、外翻时,轴线即变位。
下肢长度的测量:尺量法。病人平卧,双腿并拢,由髂前上棘达足内踝的距离可代表长度;垫高法。对下肢不等长病人,在站立位,用不等厚度类似的鞋底形状的木板,垫高短腿,使两侧髂前上棘在同一高度。所垫木板厚度即等于腿短的长度。
四肢周径的测量:选择肢体肿胀或萎缩明显的部位,用皮尺测量周径。再于同一水平位测量健侧周径,以资对比。
关节活动范围和畸形角度的测量:用各种类型的角尺来测量关节的活动范围。一般以肢体伸直位为起点,皆按0度计算,仅踝关节由90度位按0度位计算,另外前臂以中立位为0度。
根据病情,有些固有的体征,可用特殊体检的方法显示出来。如X线、CT、MR等检查。
⑧神经系统检查。
对骨科病人来说,主要了解脊髓和周围神经的功能障碍,通过感觉、肌力、反射等检查进行判断神经有无损伤等。
⑨颈椎检查。
视诊:有无斜视、有无后突等畸形。急性病人常以手托下颌,颈呈僵硬状态。疑有颈椎结核时,须让病人张口检查咽后壁有无脓肿。
触诊:沿棘突、棘间和椎旁肌群寻找压痛点、肌痉挛和肿胀等。在锁骨上窝作同样检查。有时按压痛点引起肩胛内缘或上肢放射痛。在定位上,颈2颈7和胸1棘突显著,下颌角平颈3,甲状软骨上缘平颈5椎,可作参考。
活动:作前屈、后伸、侧倾或旋转活动,观察有无不对称性受限,即某几方面较好,另几个方面较差,或均匀受限或僵硬。正常屈颈时,下颌角可触胸骨,后伸时可望天花板,侧倾和旋转都有60度在右的活动范围。
⑩腰背部检查。
腰背部包括肋骨、胸椎、腰椎、骶椎和髂骨大部,有胸肋关节、椎间关节、腰骶关节、骶髂关节,以及附着其上的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
视诊:一般在站位和坐位检查,观察姿势有无异常,如脊柱侧弯或倾斜、驼背、腰前凸增大或相反减少(平腰)、骨盆倾斜等。注意棘突后凸的局部成角畸形,常属椎骨破坏后遗现象。肩胛骨和肋骨的位置变异或畸形,可继发于脊柱侧弯或胸腔内疾病,也可能是本病疾患如高肩胛症、佝偻病、纤维异样增殖症等。腰前凸的加大除为姿势异常、代偿胸椎或髋关节畸形外,也可能是腰骶椎本身的畸形,如水平骶椎、脊椎滑脱等;注意下肋与髂嵴缩短的现象。
常见的腰部软组织肿胀,一为中线凸出的硬脊膜膨出,一为侧方腰三角区的流注脓肿。有的背腰部不同表状的咖啡斑点反映了神经纤维病变或纤维异样增殖贯综合征的存在。
触诊:在站位或俯卧位检查,沿棘突、棘间、椎旁寻找压痛点。肩胛骨相当于第2胸椎水平,肩胛骨下角相当于第7胸椎平面,第12肋与胸椎交角相当于第12胸椎,髂嵴连线相当于第3、4腰椎间隙平面,髂后上嵴连线相当于腰椎关节,而骶髂关节在髂后上嵴下方,相当于第2腰椎水平。下腰痛时,压痛点多在位于腰骶髂三角区,有时臀部有反射点,该处可有压痛。
检查椎旁肌肉有无痉挛时,痉挛的骶棘肌较健侧肥厚,且常有压痛。有时发现索条和结节,为肥厚筋膜或痉挛的肌纤维。相当腰椎横突处,可有压痛和肥厚感,额似肿块,但界限不清,乃因腰椎轻度侧弯,凸侧横突向后外侧突起所致。
叩诊:有时为了寻找深在压痛点,按压尚不能引起,可用拳轻叩棘突。
活动:病人站立位,作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活动前屈时棘突间距离应加大,腰椎应呈弧度弯曲。若前屈时,棘突间距离不变,腰椎直立位曲线不变,病人由髋关节屈曲,说明腰部僵硬。用角度尺测量各方向活动角度,也可作粗略估计,注意腰部僵硬和腰活动均匀受限、不对称受限的区别。
有些畸形如脊柱侧弯,在脊柱前屈时,表现胸廓不对称的情况,更为明显。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腰背肌筋膜炎在腰部损伤中发病率居首位。本文主要是对祖国传统推拿(按摩)手法在皮划艇运动腰背肌筋膜炎中的治疗作用进行探究。结果发现:采用祖国传统医学推拿手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皮划艇 腰背肌筋膜炎 损伤原因 推拿治疗
皮划艇运动是由一个或几个桨手面向小艇的前进方向,使用无固定支点的桨,运用肌肉力量向后划桨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皮划艇属于体能类项群运动项目,又属于典型的单一动作结构的周期性项群。在皮划艇运动训练中,腰部损伤的患病率占运动员损伤的首位,约占2/3,其中以腰背肌筋膜炎最为常见。腰背肌筋膜炎,又称“慢性腰肌劳损或功能性腰痛等,主要是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此损伤与腰部本身的解剖弱点和皮划艇的运动特点有关。无论是皮艇的坐姿还是划艇的跪姿,其腰关节是全身运动的关键部位,损伤后常引起明显的功能障碍,给运动员带来很大的痛苦,影响其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因此,对伤病进行及时的治疗,显得十分必要。
一、对象与方法
(一)资料对象
河南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训练基地的7名腰背肌筋膜炎患病运动员,其中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214±321岁,病史5个月~4年。
(二)治疗方法
1.病因病理
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积累性损伤,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病因:(1)急性腰肌扭伤后没有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或反复受伤,致使损伤处软组织不能得到充分修复,局部出血和渗出液不能及时被吸收,导致产生纤维性改变和瘢痕组织,压迫或刺激神经而引起症状;(2)运动负荷过大,使腰部肌肉疲劳过度,如皮划艇训练或比赛中长时间持续、重复的弯腰动作,或动作姿势不良,或由于长时间处于某一固定体位,致使运动员腰背肌肉、筋膜、韧带持续牵拉,使肌肉内的压力增加,血供受阻,肌纤维收缩时消耗的能源得不到补充,产生大量乳酸,加之代谢产物得不到及时清除,积聚过多,而引起炎症、粘连。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组织变性,增厚及挛缩,并刺激相应的神经而引起肌肉筋膜炎的发生。
2.征象与诊断
正确地诊断腰背筋膜是否损伤及损伤的程度,对下一步采取正确、合理的推拿治疗措施来说非常重要。
(1)腰背部酸或胀痛,休息后减轻,运动疲劳后则加重,适当活动或改变运动体位症状减轻;(2)腰背外形多无变化,功能活动范围正常;(3)伤者一侧或两例骶棘肌可触及硬结、压痛。压痛点常在骶髂后部或骶骨后部肌的抵止处或腰椎横突部;(4)受天气影响。阴雨天气、潮湿环境、感受风寒等其伤痛加重;(5)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明显加重,并有肌痉挛,甚至脊柱侧弯,下肢牵掣痛等症。
3.推拿手法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推拿者站于伤侧。
(1)拿揉骶棘肌:推拿伤者腰背部骶棘肌,拿住两例的肾俞穴,交替拿揉,从上而下至双侧上髎穴。反复10—20遍;
(2)点拨脊柱肌:点按脊柱一侧的肌肉和筋膜,由上而下做横向拨动。每侧点拨10—20遍;
(3)推摩腰部:用双手拇指指腹,置双侧关元俞穴,向上推摩,经大肠俞、气海俞、肾俞、三焦俞至胃俞止。反复10-20遍。直至局部有温热感。此法反复4遍;
(4)拿提腰背肌:用双手横向拿住两侧背肌(肩胛骨处),并用力提起。然后由背部向腰部反复做拿提、放松手法,反复3-5遍;
(5)压、迫、提腰椎部:双掌重叠按在患者的腰椎关节处,由上而下做压、迫、提的手法;
(6)搓八髎穴:用一手的掌根部反复搓揉八髎穴,以透热感为度;
(7)拿捏下肢肌肉:双手由下而上捏下肢部肌肉,反复做5-10遍;
(8)点捏下肢穴位:用手拇指指端点揉下肢的环跳、承扶、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等穴,每穴点揉半分钟;
(9)然后患者侧卧位,施腰椎斜扳法,左右各一次;
(10)用掌擦法直擦腰背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直至透热;并用桑枝棒拍击腰骶部2分钟,结束治疗。
上述治疗1次/d,15天为一疗程。
二、结果
(一)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在正常训练或气候变化的情况下无不良反应;(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消失,腰部功能活动基本正常;(3)好转:症状、体征、腰部活动功能有所改善;(4)无效:症状、体征几乎无变化。
(二)治疗效果
本组7名伤者经一段时间的推拿按摩治疗后,治愈2例,占286%;好转4例,占571%;好转1例,占143%;无效0例,占0%。总有效率占100%(见下表1)。
三、讨论
传统推拿手法能够起到舒筋活血、温经通络、解痉止痛,能够改善受伤部位的微循环、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松解软组织粘连、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阀,从而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另外,要根据伤情轻重,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配合一些积极的治疗和恢复手段(如针灸、理疗或功能锻炼等),可使伤者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尽快地恢复健康。因此,在皮划艇项目的教学和训练中,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腰部损伤的发作,降低损伤机率,对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局皮划艇[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
[2] 杨至刚赛艇和皮划艇运动员腰部损伤发生原因、分型及治疗情况[J]中国临床康复200648
[3] 张路萍,陈国耀运动创伤学——推拿与按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4] 孙平国中医按摩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
致病菌破伤风梭菌,为绝对厌氧菌,也就是一般只感染比较细而深的伤口(如细小物刺伤导致的伤口),因此纸皮什么的割一下完全不用担心了。
破伤风(tetanus)是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因此本病以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强直性痉挛的为临床特征,主要波及的肌群包括咬肌、背棘肌、腹肌、四肢肌等。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人群普遍易感,且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创伤都可能被含有破伤风梭菌的土壤或污泥污染,但只有少数患者会发病。在户外活动多的温暖季节,受伤患病者更为常见。患病后无持久免疫力,故可再次感染。
您好,根据您的情况,最好去正规医院去做下检查治疗,来进一步确诊判断自己所患疾病的情况。像您这种情况是很容易造成腰肌劳损的,所以最好还是要抓紧时间来做下治疗吧。
以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腰肌劳损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等处发生疼痛之症,既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又可作为独立的疾病,可见于现代医学所称之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腰肌劳损脊椎及外伤、妇科等疾病。
一般来说,腰肌劳损的症状有以下一些特点:
①疼痛症状时轻时重,并产生腰椎畸形,严重者须拄着拐杖行走,甚至卧床不起;
②肌痉挛常表现在一侧骶棘肌、臀肌或两侧;
③压痛点广泛,以棘突两侧、腰椎横突及髂后上嵴最为多见;
④痛与麻通常放射至膝部,很少到小腿与足部;
⑤X线片、肌电图及脊髓造影对本病无诊断意义;
⑥个别患者同时伴有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如腹痛等)。
引起腰肌劳损的主要原因有:
(1)急性腰扭伤后及长期反复的腰肌劳损。
(2)治疗不及时处理方法不当。
(3)长期反复的过度腰部运动及过度负荷。如长时期坐位、久站或从弯腰位到直立位手持重物、抬物均可使腰肌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久而久之可导致慢性腰肌劳损。
(4)慢性腰肌劳损与气候环境条件也有一定关系,气温过低或湿度太大都可促发或加重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的日常注意事项
一: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
二: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避免着凉和贪食生冷之物, 不要长时间在空调下,这样对腰部不太好! 加强腰背部的保护。
三: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板…)注意劳动姿势,避免长久弯腰和过度负重,以免加速椎间盘的病变。
四:平时的饮食上,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等经常吃,也有利于钙的补充,注意营养结构。
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
六: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七: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 八: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目前治疗腰肌劳损的最好方法是采用中医外敷黑膏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药物通过表皮渗透至腰部炎症病变部位进行释放,可促进血液循环,具有疏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同时强筋健骨,加速损伤组织愈合,使腰肌劳损逐步得到康复,从而袪除腰部酸痛。
常见于20~50岁患者,男女之比约为(4~6) : 1。20岁以内占6%左右。
1症状
(1)腰痛:是大多数本症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0%以上。
(2)坐骨神经痛: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引起股神经痛,但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故坐骨神经痛最为多见。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患者在喷嚏或咳嗽时由于增加腹压而使疼痛加剧。早期为痛觉过敏,病情较重者出现感觉迟钝或麻木。少数患者可有双侧坐骨神经痛。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三种:①破裂的椎间盘组织产生化学性物质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增加水肿,从而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压的神经根缺血。这三种原因相互关联,难以截然分开。
(3)马尾神经受压: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2体征
(1)腰椎侧凸: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2)腰部活动受限:几乎全部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
(3)压痛及骶棘肌痉挛:大部分患者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其旁侧lcm处压之有 沿坐骨神经的放射痛。约1/3患者有腰部骶棘肌痉挛,使腰部处于强迫体位。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其阳性率约90%。
(5)神经系统表现
1)感觉异常:腰5神经根受累者,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的痛、触觉减退;骶1神经根受压时,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检查需注意,有较大髓核突出者,可压迫下一节段神经根,而出现双节段神经根损害征象。
2)肌力下降:腰5神经根受累时,踝及趾背屈力下降;骶1神经根受累者,趾及足跖屈力减弱。
3)反射异常: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骶1神经根受压;如马尾神经受压,则为肛门括约肌 张力下降及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
3影像学及特殊检查
(1)X线平片:单纯X线平片所见脊柱侧凸,椎体边缘增生及椎间隙变窄等均提示退行性改变,不能直接反映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X线平片可发现有无结核、肿瘤等骨病,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
(2)X线造影:脊髓造影、硬膜外造影、脊椎静脉造影等方法都可间接显示有无椎间盘突出及突出程度。
(3)CT和MRI:CT可显示骨性椎管形态,黄韧带是否增厚及椎间盘突出的大小、方向等,对本病有较大诊断价值,目前已普遍采用。MRI可全面地观察各腰椎间盘是否病变,也可在矢状面上了解髓核突出的程度和位置,并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
(4)B型超声检查:B型超声诊断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简单的无损伤方法,近年来发展较快。
(5)其他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可协助确定神经损害的范围及程度,观察治疗效果。
答案:D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形和纤维环破裂,骶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及马尾所导致的一种综合症。好发于L4~5,L5~S1间隙,即L5,S1神经。此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腰痛;坐骨神经痛;马尾神经受压;腰椎侧突;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及骶棘肌痉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
此病的神经系统的具体表现和支配应为:
a腰3-4:受累神经为L4;疼痛部位为骶髂部,大腿及小腿前侧;压痛点为腰3~4棘突旁;小腿前内及膝前区感觉异常;膝无力,股四头肌萎缩,膝反射减弱。
b腰4-5:受累神经为L5;疼痛部位为骶髂部,大腿及小腿外侧;压痛点为腰4~5棘突旁医学教育网原创;小腿前外侧及足背内侧区感觉异常;踝及趾背伸无力,小腿前外侧肌群肌肉萎缩,神经反射无改变。
c腰5骶1:受累神经类S1;疼痛部位为骶髂部,大腿及足跟外侧;压痛点为腰5骶1棘突旁;小腿后外侧及外踝足外侧区感觉异常;趾及足跖屈无力,小腿后外侧肌群肌肉萎缩,踝反射减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