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体位的分类

瑜伽体位的分类,第1张

瑜伽体位的分类

 瑜伽体位的分类,生活中,很多朋友会为了身体健康而选择进行瑜伽这种独特的健身运动。练习瑜伽, 最重要的就是要讲究体味的正确性。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一下瑜伽体位的分类,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瑜伽体位的分类1

 一、 瑜伽体位的分类

  1、坐姿类

 坐姿是冥想时使用的体位,包括简易坐、莲花坐(半、全)、金刚坐、雷电坐、完美坐等等,无论双腿位置如何摆放,坐姿时都要保持脊柱保持自然曲度下的挺直,使脊柱提拔,腹部的内脏不会受到挤压,同时身体和精神也要保持一定的兴奋,不至于陷入昏沉的状态。

 双腿弯曲而坐,使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都变得更加柔软和灵活,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风湿,由于双腿弯曲减少了下半身的血液循环,从而加快了上半身的血液循环,身体和头部得到了更加充足的血液供应,对腹部脏器和神经系统有益,脊柱挺直可以强壮脊柱和背部肌肉。但有的朋友在未能很好地完成开髋盘坐时,会错误地将压力给予膝关节,这很容易伤到膝,应把注意放在髋关节的外旋上,以减少膝关节的压力。

  2、前屈类

 脊柱是人体最重要器官之一,是人体的大梁,瑜伽很多体位都是针对脊柱练习的,脊柱有六个运动方向向前弯曲、向后弯曲、左右侧弯、水平左右扭转。

 前屈类是指脊柱向前弯曲靠向腿部的体位,这种体位伸展和强壮背部肌肉群,促进背部血液循环,增强脊柱的柔软性和灵活性,轻柔的挤压和按摩腹部器官 从而促进消化和排泄,伸张腿部后侧肌肉和韧带,安定心神,使神经系统平静下来。

  3、后仰类

 后仰类是指脊柱向后弯曲的体位,后仰应与前屈宜配合来做,也就是做完一个后仰可顺势衔接一个前屈,以使脊椎伸展,椎间盘复位,脊柱得到充分休息。这一点很重要,不要勉强自己去做,以免受到伤害。

 后仰类体式不仅需要脊柱柔韧和灵活,还要求脊柱强壮有力,因此可以更加加强脊柱,后仰可以增加脊柱区域的血液供应,使中枢神经系统受益,还能伸展腹部区域调理较弱的腹部器官,增加肩关节的灵活性,扩展胸腔,从而增强肺活量为深呼吸创造条件,后仰还能使肾脏受到挤压 增强肾脏功能。

 通常有的朋友在后仰时会过度用力压胸椎,这可能造成脊柱反弓,压迫胸腔空间,对身体无益。因此,后仰时更要注意脊柱的伸展感和空间感,做到适可而止。

  4、侧弯类

 侧弯是脊柱向左右侧弯曲的体位,侧弯使脊柱更加灵活有弹性,减少侧腰部的脂肪,还可以神拉到左右侧腰平时运动不到的部位 牵动腹部内脏。但侧弯体式要注意左右侧保持时间的均等和幅度的对称,避免人为造成脊柱C弯。同时注意不要翘臀压腰,以及过度挺胸,保持脊柱的中立位。

  5、扭转类

 扭转类是指脊柱水平向左右扭转的体位,当身体向左右侧扭转时,腰椎、胸椎和颈椎都可以得到强烈的扭转,这对神经系统特别有用,具有安抚和平静心情的作用,轻柔的按摩内脏缓解轻微的背痛。

 值得注意的是,做扭转动作时也要关注脊柱的提拔,这主要是由于当脊柱在平面间扭转超过16度时,会加剧腰间盘凸出或脱出的危险性。想规避运动风险,安全联系,就一定要收紧腹背肌群,让脊柱在提拔的情况下柔和扭转。

  6、平衡协调类

 平衡类是需要部分肢体支撑身体并保持平衡的姿势,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性,增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帮助我们找到内心的宁静和稳定。需要提示大家的是任何平衡的姿势,首先平衡的是心、是思想,最后才是身体。如果你想在平衡协调类的体式中保持状态,最大的窍门就是将注意力放在当下要做的体式上,别走神。

  7、倒立类

 倒立类是身体倒置的体位,包括肩倒立、犁式、头倒立等,这类体位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脏的负担,减轻双腿静脉血管的压力,从而对静脉曲张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通过身体倒置,使怠滞的内脏器官活跃起来,消除身体的毒素,增加大脑的血液循环和供氧量,使大脑恢复活力,还能有效消除疲劳、缓解失眠、消除紧张情绪。

 倒立的姿势虽然广受欢迎,但生理期的朋友注意避免这样的体式,不要使骨盆倒置;颈、肩、腰、背受过损伤的朋友,不宜轻易尝试这样的体式,最好在有经验的瑜伽教练的引导下量力而行。

  二、瑜伽体式的深度练习

  1、准备体式——鹰式手臂和肩膀

 双肩经身体前侧靠近(内转),伸展冈上肌、菱形肌和三角肌后侧。收缩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圆肌增加伸展幅度。手肘靠近,保持一会儿,通过刺激肌腱伸张感受器使这个体式的伸展更加有效。

 肩关节深度伸展,使手臂在头上方。这个动作伸展肩伸肌,包含了背阔肌、三角肌后部、大圆肌和靠近胸骨的胸大肌。在这个体式中收缩二头肌、三角肌前部、腹直肌和腘旁肌,通过刺激肌腱伸张感受器使这个体式的伸展更加有效。这个伸展动作为手臂举过头顶的瑜伽体式做好准备,例如下犬式。

  2、肩伸肌的伸展

 肩膀向身体后侧延伸,伸展肩伸肌来增强伸展幅度,这些肌肉包括胸大肌、三角肌前侧、背阔肌、腹直肌和腘旁肌。

 这个体式为伸展肩部的体式做好准备,例如后仰支架式。

瑜伽体位的分类2

  瑜伽体位练习的常见错误

  一、太投入,练习次数太频繁

 一些刚练瑜伽的朋友,爱上瑜伽的练习,或许加上有些瑜伽教室以定期内不限制练习堂数为吸引,所以便每天练,心想练愈多愈便宜,又希望立竿见影看到练习成效,却不知道这样是有危险性的。练习初期身体还不强健时,每天练身体便累积疲劳,往往还没恢复又上课操劳,如果是年轻人还可以忍受,年纪超过三十岁的就很受不了,因此受伤的所在多有,如果老师又以受伤为家常便饭来鼓励你继续练,那真是火上加油,令人不忍啊!

 建议初期练习每周不要超过三天,一两个月后再逐渐增加次数,不要以为一些瑜伽老师每天都练很有效,人家会控制力道与份量,你还没练会不可以学的。

  二、过度强调后弯

 很多瑜伽老师以后弯练的好作为号召,遇到这种老师,练到后弯时她也会鼓励你努力的练,希望你早日后脑袋碰到屁股。要知道这个是很危险的动作,长期下来脊椎间的软组织就会受损了,而且脊椎只朝一个方向发展,其它方向就会受限制。有时候虽然老师没有强调后弯,学员也会自己想练好,希望能跟书上照片一样厉害,请您三思一下吧,脊椎有很多节,而您还没学会控制身体之前,时常再怎么练也是练到最容易弯的哪一节,其它节脊椎还是没练到,那可怜的那一节脊椎命运如何您可想而知吧?

 例如学员练到轮式时,好不容易举起身体,心里一高兴,就想拼命把身体举高,结果一样是累到最软最弯的那一节腰椎,其它节还是没有均衡锻炼到。所以练轮式不要急着把腰推高,先强调手臂大腿的伸展,这样才安全又有效。

  三、想做好体位法,又想省力的做

 很多体位法练来辛苦,手脚发抖身体不听使唤,学员一面担心自己姿势难看一面又希望省些力气回家休息,结果练习时身体便自然而然的朝向省力的方向作了,外表看起来好像有达到标准,其实很多地方为了省力而做的不确实,久而久之身体的关节会承受很多不必要的压力,加上拉筋做的多,韧带拉松了,肌耐力却未跟着提升,这样的身体活动起来就跟线控魁儡一样,外表柔软身体却不扎实,不但难以享受瑜伽带来的功效,而且沿生很多毛病。

 既然练瑜伽是为了身体健康,那就应该努力痛快的练,汗水也是成就感之一,不应该想着如何省力,反而应该一边做动作一边想着如何更累一点,才能找出身体孱弱的地方来加强锻炼。

  四、太强调拉筋

 拉筋是很好的身体活动,适度拉筋让身体组织保持年轻活力,也促进气血循环。

 但是很多人以为瑜伽就是激烈的拉筋运动,这当然是错误的,瑜伽的确内含很多拉筋动作,但哪只是众多要素之一,反而误以为瑜伽是拉筋的人,练习时将身体过度伸拉,把身体韧带拉松了而不自知,反而容易一天到晚这里痛那里痛,又搞不清楚原因,所以不要单方向的练,要找到好老师按部就班的练习,让身体平衡发展才是。

  五、汗流太多

 流汗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排出体内毒素,尤其是现代人喜欢吹冷气,身体时常处于毛孔收缩的状态,于是百病丛生而找不出原因。这样的人,多运动多流汗就是最佳的解药,吃西药暂时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那为何要说汗流太多不好?这其实是针对爱恋瑜伽的朋友说的,喜欢上瑜伽运动之后,你就会感受到瑜伽带来的好处,将你身上的宿疾逐渐扫除,慢慢就会喜欢上流汗的痛快。但是古人对瑜伽传下一个重要警示,就是运动前后千万不可以吹到风,身上汗出毛孔张开时一吹到风,便容易受到风寒入侵,如果是健康的身体,则毛孔会立刻紧闭保护身体,皮肤底下的汗水不及排出便会向其它管道四散,这个汗水是身体的污水不是净水,污水渗透到细胞里如果没有排出体外,会成为潜伏的疾病根源,也就是中医讲的”湿”症,必须要提防小心。

 汗流太多就算没吹到风也有坏处,例如一般所知的身体电解质失去平衡,运动时身体处于激烈的气血循环之下,这时不宜饮食,否则气血循环会受影响,身体还要分散能量到肠胃处理饮食,轻则影响运动效果,重则引起身体不适。但不喝水如何保持电解质的平衡?所以要避免大量流汗。

 以中医观点来说,汗流太多会伤阴,因代表身体的液体分泌,汗流太多身体的能量也会随汗流失,所以要适当。所幸我们的身体运作十分微妙,健康的人,汗水会自动调节,少运动的人初期练习时会觉得汗流不止,慢慢的随着身体强壮之后,汗就会愈流愈少,有长期持续练习的人,如果偶尔遇到汗流的很多,代表当时身体的体能偏下,这时要改更缓慢轻松的练习,等到状况改善之后再恢复平时强度。

浅层肌肉: 斜方肌、背阔肌以及肩胛提肌、菱形肌

深层肌肉: 主要为竖脊肌,又称骶肌和夹肌

针对分区训练只介绍浅层肌肉:

背部的浅层肌肉:

位于背部外侧和腰部浅层的背阔肌,为宽大扁肌,它对背部整体的宽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位于背中上部与外侧的其它小肌肉:大圆肌、小圆肌、菱形肌、冈下肌等。影响背部的分离度!

位于背的上部以及中部浅层的斜方肌,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对背部厚度起重要作用!

位于腰部的竖脊肌,又叫骶棘肌,竖脊肌的强化可以对训练起到巨大的好处,加强腰部稳定性!

区位1: 大圆肌、背阔肌起点部。主要增加背部宽度!

区位2: 冈下肌,被三角肌后束、斜方肌、大圆肌等包围的凹陷,加强分离度!

区位3: 背阔肌止点部与竖脊肌!加强背阔肌的长度与下背部厚度!

区位4: 作为区位2与区位3的分界线!

区位5: 菱形肌与斜方肌!加强上背部的厚度!

区位6: 可以称之为竖脊肌的中线,加强下背分离度!

圣诞树: 通过加强区位3与区位6,再配上较低的体脂率就会达到想要的训练效果。

背部总体训练思路: 不同的动作角度去刺激,而不是同一个动作角度不同的动作去刺激!

1、从上往下拉的动作角度: 引体向上、直臂下压、固定器械高位下拉、窄握高位下拉等,主要刺激上背部。

2、从下往上拉的动作角度: 杠铃划船、单臂哑铃划船、T 杆划船等,主要刺激中背部。

3、由前向后拉的动作角度: 坐姿绳索划船,主要刺激下背部。

在每一个背部训练之前要考虑从什么样子的动作角度去刺激,这样才会让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区1:高位下拉

不要耸肩,握距比肩稍宽即可!

下图的箭头1表明身体尽量与凳面保持垂直或稍微后仰,不要来回的晃动!

图中箭头2与3表明肘关节在动作的最末端是向后下的,与背部肌纤维走向一致,这样可以更好的挤压背部!

区位2:反握窄距高位下拉

握距比肩稍窄即可!

中箭头所示的挡板,在训练的时候尝试将双腿放到上面而不是下面!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区位3:龙门架长杆直臂下压

这个动作可以很好的加强区位3的长度

俯身,身体与地面成45度左右,刺激效果会加强!

保证动作的完整性,在动作的顶端充分伸展(充分伸展不等于耸肩),背部有被拉伸的感觉;在动作的末端下压到腹部以下并刻意夹紧背部!

短杆与长杆灵活变换!

区位4:大宽握的高位下拉

动作与高位下拉相同,不同的是双手应该握在器械的末端,尽量宽握!

区位5:龙门架跪姿后夹

可以站姿练习,但跪姿可以减少腹部核心发力,更好的孤立背部!

在下拉过程中,用背部的力量将双臂向中间挤压,此时肘部的位置应略微向后,双手和身体形成一个“W”的形态!

区位6:健美式硬拉

身体的相对位置:上半身前倾约30度,膝关节微曲即可,这是初始位置!

杠铃下落的轨迹是贴着大腿向下的,在拉起的过程中膝盖的角度是固定不变的,拉起后上半身可以稍微后仰挤压背部!

1锻炼的主要是背阔肌和肩部肌群 2 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后外侧,是人体最宽大的肌肉,发达的背阔肌自上而下呈倒三角形。背阔肌能使上臂内收和内旋,可拉引躯干向上,还可提起肋骨,因此也是辅助吸气肌。 除背阔肌外,背部肌群还有斜方肌、菱形肌、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冈上肌等等。这些肌肉的机能是保证肩胛骨、颈和上臂的正常活 动。下面介绍锻炼背部肌肉的动作。 颈后引体向上 两手以宽距握单杠,手心朝前。然后用背阔肌的收缩力将身体拉起,直至单杠触及颈后部,稍停,然后用背阔肌的力量控制住身体,徐徐降至两臂完全伸直,全身放松。引体向上时吸气,下降时呼气。 锻炼时意念应集中于背阔肌。单杠触及部位越接近肩部,锻炼效果越好。但这样做难度也很高。初练者开始时要求不必太高,头枕部能触杠也就可以了。 划船运动 两脚开立,膝部伸直,上身前俯与地面平行,双手手背朝前持杠铃下垂于腿前,握距同肩宽。用背阔肌收缩的力量,两臂先将杠铃拉向小腿部,然后屈臂将杠铃沿腿部向腹部提起,背阔肌绷紧,稍停,然后用背阔肌的力量控制住杠铃,循原路线徐徐下落,回至两臂持铃下垂的开始姿势。提起时吸气,下落时呼气,意念集中于背阔肌。 此动作主要是锻炼背阔肌。做动作时,上身虽然前俯,但不得驼背,应始终保持挺胸直背姿势。练习时,宽握距对锻炼靠近腰部的背阔肌有利,窄握距对锻炼靠近肩部的背阔肌有利。若是站在厚20厘米以上的木块上或卧举凳上练习,则杠铃可放得更低,能使背阔肌充分拉长,有助于扩大背阔肌。 单臂划船 右(左)手握哑铃,右(左)腿站在一块厚15~20厘米的木板上,左(右)腿跪在长凳上,左(右)手扶凳保持身体平衡,上身前俯,右(左)臂自然下垂。然后用背阔肌的收缩力,将哑铃沿体侧提起至不能再提为止,稍停,放回至单臂下垂姿势。上提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此动作主要是增加上背部肌肉的厚度,锻炼斜方肌深层的菱形肌。做动作时意念集中于背阔肌。腿站在木板上,为的是握铃臂可垂得更低,使背部肌肉能更充分地伸展,以便更好地收缩。 反弓练习 俯卧于长凳之上,腰部以下紧贴凳面,请同伴在凳端压住双腿,或用宽带将双腿固定。两手手指交叉抱在颈后,上身前屈,头部低于凳面。然后利用脊柱两侧骶棘肌的收缩力,使上身向上抬起,成反弓型,稍停,上身再徐徐下落。身体向上抬起时吸气,前屈下落时呼气。 锻炼时意念应集中于骶棘肌(也称竖躯干肌)。上身上抬时,应抬头挺胸。为了增加锻炼强度,做动作时可双手握杠铃片或沙袋置于头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586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