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美象尊现在在哪

吉美象尊现在在哪,第1张

吉美象尊现在位于法国巴黎第16区。吉美博物馆位于法国巴黎第16区,由法国里昂的工业家爱米尔吉美在1889年建立,吉美博物馆以收藏亚洲地区艺术品而闻名,是法国首屈一指的亚洲艺术博物馆,其中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珍品商代青铜象尊,造型呈站立状象形,体型庞大,双目圆睁,张口呲牙,象鼻上翘,象腿粗壮如柱。

象尊发现多件,目前明确出土地点的仅此一件,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和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象尊虽然都说是出土于湖南,但准确的出土地点并不清楚。

商铜象尊看上去栩栩如生,但仔细观察,却可以看出象尊的躯体比自然界中的象躯体要短,艺人们在制作此件器物时有意把象的躯体缩短,却使人看上去仍是一件形象逼真的绝佳艺术品,可见其处理手法的巧妙。器上装饰有龙、凤、虎、兽面等纹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象鼻上的凤鸟和虎纹,既保持了象鼻的特点,又塑造出了一只凤鸟和虎,其装饰艺术确实是匠心独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件优质青铜器的出产,靠的是优良的制作工艺 失蜡铸造法 造型 尺寸测量 成品 纹饰勾画、手工雕刻 比例缩放 制模 翻形 制蜡型 蜡型 焊接组装 浇口及浇道设计 包壳 结壳 硬化 脱蜡 浇铸 焙烧 熔铜 浇铸 破壳 碎壳 打磨焊接 通过化学腐蚀自然产生的颜色有点绿,那是青铜器刚生成的青铜绿。因为是新做的,时间不久所以颜色鲜亮一些,一般养护一段时间后后,颜色就会自然变得更旧一些。还有黑色和枣红色,主要还是受青铜器出土环境影响。

青铜绿——在化学上主要是碱式碳酸铜和硫酸铜的混合物,是空气中存在的碳和硫两种元素长期与铜氧化反应形成的。这种绿色一般不直接食用是没有害的,所以青铜器不能直接盛放酒或食物。

有些青铜器是黑色的,还有些带红色,真品青铜器的黑色是氧化形成的,一般是传世品,埋藏时间很长,在自然界中形成铜的氧化。红色的我们称为”枣皮红”,是水锈的一种,是青铜器长期在水中浸泡形成的。 如果想要高仿锈的,那成本就会高一些,因为锈色的生成是需要时间处理的,短则半个月,长则需要3、4个月,要求越高,锈色处理就越长,当然效果也会越好。

其它地方复仿制的青铜器颜色是黑色底、蓝色锈的,和钟鼎青铜器产品颜色不一样,这主要是原材质、工艺不一样。钟鼎青铜器的产品是青铜材质,化学自然腐蚀的锈色,出厂前还要做环保灭菌处理,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青铜颜色会变的很温润。而其他厂家的产品,大量的是用杂铜或锌合金材料,因为不能自然腐蚀出青铜锈色,只能做成黑色,纹饰中上蓝色颜料,这种出来的锈,用手一擦就会掉色,长期摆放对人体还会有害。 陕西宝鸡茹家庄出土

藏于宝鸡博物馆

规格:高15cm

西周中期

简介:此器通体做象形。象鼻前端饰鸟纹,并有一兔伏于后,前额有一对蟠蛇。主体饰夔龙纹,后部饰有兽面纹和夔纹,前腿饰虎纹,后腿饰兽面纹。全器共有多种动物和幻想动物十一种。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代表吉祥,也是和平的象征。 殷商晚期到西周初期

巴黎吉美博物馆

规格:高65cm、长96cm

简介:顶盖已失,象鼻也大部分被毁,但它仍是目前世上所知的动物型尊中最大的一件。

象尊应该属于殷商晚期的作品,甚至可追溯到西周初期。传说该尊出土于湖南长沙,但无处查证,不过其自然写实的造型和纹饰风格使得专家判断更倾向于“它出自长江流域中部盆地的工匠之手”。 象尊是商周时祭祀礼仪中使用的盛酒礼器之一。

象鼻上翘中空,与腹相通,似有流的作用,然此象尊形体较大,盛放酒液后恐难以倾倒。据法方专家介绍,象鼻的大部分已残缺,若此则原先很有可能如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象尊一样,象鼻上扬然后鼻端前伸。象背上有一个长26cm、宽21cm的长椭方形的口,其口内有一周薄的边沿,从这种情形推测,此器原先应该有盖。象尊的腹底部经过修补,四足中空,其中有的足内似乎还保存了当年铸造时的陶范。

象尊的腹部两侧各饰一个巨目圆睁、阔口眦牙的大兽面纹,颈部和接近臀部处各饰一鸟纹。在兽面纹的下面有一个狭长形的纹饰,从结构来看其两侧与兽面纹的躯体部分很接近,中间原本应该是兽面的部分也成了狭长形的构图,尽管在其中间有两个非常像兽目的装饰,但极度的变形已使人看不出兽面纹的本来面目了。

在象尊四条粗壮的腿上各装饰了一个横置的鸟纹,在前面两条腿横置的鸟纹上部,分别装饰有一个倒立的变形龙纹。我们之所以称其为变形龙纹,是因为它的形体结构与商周时期青铜器上这种倒立的龙纹很相似,只是省略了龙的眼睛,使其形象发生了一些变形,但它们仍然保持了倒立龙纹的基本结构。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商代

规格:高172cm、长212cm、宽106cm

简介:象体丰满,长长的大鼻子往上过头后卷曲向前伸展,两颗尖尖的大象牙露出口外。全身饰满精美的纹饰,有兽面纹、夔纹、四瓣花纹,均以云雷纹衬托,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象鼻中空,兼作尊流。在象的背上有一个椭圆形的口,口上有一盖。盖上连铸有一站立的小象为盖钮。盖上的小象造型与大象一致,这样便形成了大象驮小象的式样。据说是湖南出土的。 在商周青铜器上,常常将兽面纹作为主题纹饰,同时配有龙纹和鸟纹,在这些兽面纹和龙纹、鸟纹的配置中,有一种就是在兽面纹的两侧,各装饰一个倒立的龙纹和一个鸟纹。马承源先生对这种兽面纹和龙纹、鸟纹的配置做过研究,他认为兽面纹的主题是神、是帝,而鸟纹和龙纹则是神的使者,它们负有向世俗传达信息的使命,所以兽面纹的这种配置,其作用“是向帝和神即上天表达世俗的愿望,简言之,就是希冀天人相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768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