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罐又称灸疗罐或者通元罐,属中医医疗器械类,为盛放艾灸的器材。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艾灸罐有哪些使用 方法 及作用,希望你们喜欢。
艾灸罐的用法
艾灸罐的使用其实简单的,应该是最好使用的。这个艾灸罐简单,轻便,比较好用,只是你们还不习惯使用,当你使用习惯后,您觉得比随身灸要好用的多。在使用艾柱之前,请先把艾柱用牙签横轧一个眼,这样便于插在钢丝上,然后把艾柱撕一个口,这样便于点燃。在放入布套之前,请您用2-3层纸巾先包裹好,在放入布袋,这样比较干净,无烟、还隔热。只要你把艾灸罐包裹的很好,一个艾柱,可以使用1个小时。 如果太烫外面再裹上毛巾,就可以使用很长时间的,而且还不会太烫。我家艾柱是最好的,不会再使用的过程中中途熄灭,也不会散落。而且烧完后,会有一个完整的艾灰柱悬挂在钢丝上。而且,用纸巾包裹后,很多艾烟吸到了纸巾上,外面的布套就不会显得很脏或吸满烟垢。
包上纸巾后,外包装的布套就会很干净了,而且没有一点烟。
只有艾灸罐会利用艾灸的极致,所以我喜欢使用艾灸罐,因为艾灸罐可以解放我的双手使我还可以做任何事情。
同时如果一根艾条在艾灸盒里面艾灸,大约只能使用60分钟到90分钟。
如果一根艾条您截断以艾灸罐的方式来艾灸,大约可以使用6个小时左右。
因为艾灸罐的层层包裹使艾灸的时间延长,热量持久。
但是如果你是患有皮肤病的病人,在皮肤病的位置我们不建议使用艾灸罐,这里需要使用艾灸盒或手持艾条熏灸,使皮肤与艾灸之间有一个距离,这样就不会直接附着在皮肤上艾灸,使其有疾病排出的路径。
皮肤完好的,和住集体寝室的完全可以使用艾灸罐来艾灸。
艾灸罐的作用
①温通经络、祛除寒邪,可用治寒邪所致疾患。
②有引导气血的作用,或升提中气或引气下行,可治中气下陷、肝阳上亢之证。
③回阳固脱、补气固本,治阳气虚脱证。
④行气活血、散瘀消肿,能治疗各种痛证和寒性疖肿等。
艾灸罐的特征
在于所述罐体艾疗时温度调控方便,可精确控制艾条燃烧点与人体之间的位置,提高灸疗效果;艾条燃烧速度适宜,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节省艾条使用量,可防范火种隐患,隔热外层保证使用时外壳温度适宜。
艾灸的主要作用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载:“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1 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2 艾灸的主要功效和作用
3 艾灸的六大功效和作用
4 艾灸去湿气功效作用介绍
5 小孩艾灸肚脐的作用
艾灸罐的使用方法:
1、准备工作
提前准备条形纯棉毛巾或是全棉布料几块,火机或是点火灶,剪子或是水果刀,艾灸贴,艾灸罐。把艾灸贴依据艾灸时间或是艾灸部位的不一样分为不一样的长短,用剪子在艾灸贴表层轻轻地一划,用力就可以弄断。10分之一艾灸贴能够 烧30-40分钟,5分之一能够 烧一个半小时上下。
2、把准备好的艾段用火机或是点火灶引燃,自己喜爱用点火灶,由于在餐厅厨房,能够 开了油烟机,烟能够 立即被吸走。引燃之后,逐一插到艾灸罐的长细铁丝上,待艾段充足点燃后,卡紧艾灸罐,装进艾炙袋里。
3、将装好艾灸罐的艾炙袋用纯棉毛巾或是全棉布料包囊。
不容易使贴紧皮肤那一侧很烫,留意,艾炙并并不是越热越好,只是以自身觉得舒适的关注度为度。艾炙合理,第一是药力,第二是关注度,第三是艾火的红外感应辐射源,是综合性功效的结果。因此并不是越热越好。
4、将准备好的艾灸罐,绑在要艾炙的位置。
一般是六眼的艾灸罐,艾炙腰腹位;四眼的艾灸罐用于艾炙颈椎骨,及其膝关节;眼睛的艾灸罐艾炙颈夹脊穴、风池,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等总面积较小、离着近的穴道;单眼罐用于艾炙单独穴道,例如腿上的足三里三阴交及其涌泉穴等。
扩展资料:
艾灸罐的特征与作用:
艾灸罐特征在于所述罐体艾疗时温度调控方便,可精确控制艾条燃烧点与人体之间的位置,提高灸疗效果;艾条燃烧速度适宜,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节省艾条使用量,可防范火种隐患,隔热外层保证使用时外壳温度适宜。
艾灸罐作用:
1、温通经络、祛除寒邪,可用治寒邪所致疾患。
2、有引导气血的作用,或升提中气或引气下行,可治中气下陷、肝阳上亢之证。
3、回阳固脱、补气固本,治阳气虚脱证。
4、行气活血、散瘀消肿,能治疗各种痛证和寒性疖肿等。
-艾灸罐
艾灸器只是辅助艾灸的一种工具,起主要作用的是艾条或者艾绒,不同的艾灸器使用方法不一样,但大同小异,均是将点燃的艾条置于艾灸器内,在将灸器头悬于人体穴位上方进行艾灸,但是艾灸器分为4大类,下面我一一进行讲解,建议大家选择具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艾灸器。
1、除烟型艾灸器
是采用传统明火艾灸疗法,使用有烟艾条,将点燃的有烟艾条放入艾灸仪内,置于病灶进行施灸,艾灸烟雾顺着导烟管进入除烟箱体内,箱体内的材料将烟雾处理后,排出干净的空气,达到了处理艾灸烟雾的作用。
2、无烟艾灸器
采用传统明火艾灸疗法,使用无烟艾条,将点燃的无烟艾条放入艾灸仪器内,置于病灶进行施灸,无烟艾条会产生少量的烟雾,但可以忽略不计,无烟艾条是新时代的产物,让艾灸不在受烟雾的困扰。
图来源自灸博士艾灸器,如侵权私信删除
3、艾灸盒
艾灸盒价格低廉,轻巧,可以用无烟艾条,也可以用有烟艾条,但艾灸盒施灸足三里等穴位时,需要捆绑,给人不舒服的感觉,艾灸过程中艾灸盒导热,艾灸盒与皮肤直接接触,会很烫。
4、电子艾灸仪
电子艾灸仪是与现代超临界提取、微电子、磁疗等结合,将艾绒置于电子艾灸仪内,艾绒并未真正燃烧,置于病灶进行施灸。
不是特别建议使用电子艾灸仪,坚持使用传统明火艾灸疗法。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拔火罐属于中医外治法,也属于刺激疗法,很多病人都会通过拔火罐来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下面分享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1神阙穴:生命之根蒂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肾俞穴:益肾助阳要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功效: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大椎穴:统领一身阳气
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效:益气壮阳。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合谷穴:镇惊安神、调气镇痛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功效: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60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涌泉穴:引火下行好养生
位置: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散热生气。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
足三里:滋补身体胜吃老母鸡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功效: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三阴交:赶走妇科疾病
位置: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内关穴:心脏的保护伞
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
百会穴:提神醒脑要穴
位置: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功效:开窍醒脑、回阳固脱。主治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等。
中脘穴
位置: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功效: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
关元穴
位置:其位于脐下三寸处。
功效: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阳陵泉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
须掌握的8种拔罐方法
针对不同疾病以及不同症状,可采用不同的'拔罐方法,一般来说有以下8种。
单罐疗法
用于病变范围较小的疾病或压痛点。可按病中耽穴变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髑穴拔罐等。
多罐疗法
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数十个部位。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瘀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附几个罐子进行拔罐治疗。
闪罐疗法
罐子吸上后,立即取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病例。
留罐疗法
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 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菲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推罐疗法
又称走罐疗法,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位。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待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留针拔罐疗法
先在相关的部位施行针刺,待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将针留在原处,再以针刺处为中心,拔上火罐。如果与药罐结合,称为“针药罐”,多用于风湿病。
刺络拔罐疗法
用3三棱针、陶瓷片、粗毫针、小眉刀、皮肤针、滚刺筒等,先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要求,按刺血祛刺破小血管,然后拔以火罐,可以加强刺血法的效果。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灸罐疗法
吸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用艾条点燃温灸各穴10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为宜。
拔罐后的注意事项
1、如果使用的是火罐,拔罐前需用镊子夹紧1一2个棉球蘸取酒精。注意酒精棉球取出时要将棉球靠着酒精瓶壁挤压去多余的酒精,以防操作过程中点燃的酒精棉球烧伤皮肤。
2、使用火罐还要把握好火焰在罐内停留的时间。时间过长,罐口温度过高,容易烫伤患者:时间过短,罐内空气较多,罐子不容易吸住皮肤,或者虽然吸住了3是力量较小。最好的方法是火焰进罐直进直出,无需停留,然后迅速将罐子扣在皮肤上。
3、拔罐时间不要太长或者太短,一般15分钟左右为宜。时间太短效果不会好,时间太长则会吸出水疱或血疱。如果皮肤较敏感者,一旦发现皮肤充血,应停止。
4、协助拔罐的家人时刻要注意拔罐者的皮肤变化,尤其是背部。
5、起罐时,不可强力硬拔。应一手抓住罐子,一手指按下罐口边沿的皮肤,待罐内放人少量空气后,轻柔起罐。
6、起罐后,应及时穿好衣服,做好保暖。拔罐后1小时内,不宜洗澡。而且也不要立即到户外活动,以免再次受风着凉。
7、拔罐前不宜空腹或吃太饱。饮食后,最好1小时后才拔罐。
8、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地方,皮肤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地方,都不能拔罐,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也禁止拔罐,以防流产。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2拔火罐穴位哪个比较好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主要位于脚底,这也是属于人体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穴位,在对足三里穴位拔罐的过程当中,主要可以加速脚底的血液循环,并且还可以加快人体的血液流通,对于体内寒气排毒改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有利于体内寒气过重所引起的手脚冰凉以及舌苔厚腻等一些症状得到改善。
涌泉穴:涌泉穴拔罐也是属于养生保健的一种方法,能够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在对此穴位拔罐的过程当中帮助体内的寒气排出,对于寒气过重所引起关节疼痛以及关节受限等一些症状改善效果也会比较好。
拔罐生活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不一样穴道在身体当中也起着不一样功效,所以每个人病情不一样,所以拔罐的位置也是不相同的,但是在拔罐的过程当中需要把握好操作的方式。
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会导致皮肤上面出现一定的疼痛以及肿胀,拔罐的时候不适合阴天,应该选择晴天的时候拔罐,拔罐以后也不能够马上的洗澡。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3拔火罐的作用
1、拔火罐可以排除邪气,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对于治疗外感邪气、阻滞经络导致的头痛有很好的效果;
2、也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行气活血等功效,调理人体内部相应器官,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3、拔罐法还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也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拔火罐的注意事项
1、在拔罐前,室内环境要保持空气清新;
2、注意常规消毒,尤其是施罐者的双手和拔罐的部位;
3、根据拔罐的部位选择合适的罐具并进行常规消毒;
4、患者在拔火罐前要先排净大小便且同一个部位不可以天天拔;
5、有高热、抽搐、痉挛等症状或者饱腹和空腹者不宜拔火罐,也不宜在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进行拔罐,拔火罐后不要马上洗澡等。
艾灸盒
,艾灸罐用途
艾灸盒不同主要用艾条的
艾灸罐可用
艾绒
和艾炷的
后背需要大面积灸建议买个背部艾灸盒
如没有6孔艾灸盒也可
不管是艾灸盒还是艾灸罐都是
艾灸
的延续器械
有普通艾灸不能拥有的好处比如掌握温度,防止烫伤,集中艾灰等
艾灸通气血,甲亢病人不再烦
心慌的问题也是常常发生,总觉得胸闷,呼吸困难。在遇到一些烦心的事情后,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我们首先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这个疾病,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
临床上甲亢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慌、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疲乏无力、情绪易激动、性情急躁、失眠、思想不集中、眼球突出、手指颤抖、甲状腺肿大等症状,一些女性患者会有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男性患者有阳痿或乳房发育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正好我在研究马少群老先生的温灸法中看到过治疗这类疾病的方法,为了尽快解决她的烦恼,于是我立即告诉她用“11天循环艾灸”。
具体艾灸的操作方式是:第一日灸巨阙、中脘、足三里等穴;第二日灸期门、太冲等穴;第三日灸肺俞、泽前等穴;第四日灸心俞、神门等穴;第五日灸天池、少海等穴;第六日灸膈俞、天突、膻中等穴;第七日灸肝俞、章门等穴;第八日灸肩髃、手三里等穴;第九日灸风池、阳辅等穴;第十日灸甲状腺处与二白穴;第十一日灸肾俞、照海等穴。每日穴位艾灸时间保证在10~15分钟。
她看见我推荐的方法后,说要马上试一试。
看到她迫不及待的心情,真希望她的疾病能尽快治好。取穴位置没想到才过了一个月她就来告诉我说她的病情已经有改善了,但也遇到了新的问题。
她了解到了“11天循环艾灸”方法之后,就马上严格按照我所说的方法进行第1个疗程,在时间上控制得几乎分毫不差,在穴位方面力求找得精准。
第1个疗程的11天过去后,她发现平时经常乏力的现象也没有了,整个人也觉得比以前有精神多了。但在第二疗程的时候,由于她爱人出差,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艾灸身体前面的穴位还好说,后背的腧穴就不方便找准位置了,灸到肺俞、心俞等背部穴位时,她基本只是灸差不多的位置。
在第二疗程后,她感觉她的睡眠大大改善了,那几天每天能睡6个小时了,而且脱发的现象减轻了,也已经好久没有出现过心慌的问题了。这样的结果虽然让她特别满意,但是又想马上治好病,就想问我是不是艾灸背部时的穴位没有找准,会影响艾灸的效果,若延长艾灸的时间,会不会增强艾灸的效果呢?
她的心情我能够理解,患有甲亢病的患者性情都有些急躁,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也会有焦急的情绪。 像这位朋友这样患病30多年,想在1个月内将疾病治愈,一定是有难度的。
治疗了两个疗程,已经改善了睡眠和脱发,看到了艾灸对这些症状的疗效,其实也能说明用艾灸后正气在逐渐恢复,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我们也应该感到满足。
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患有甲亢的朋友可以按照“11天循环艾灸”方法艾灸穴位,但不一定照本宣科,只要是自己感觉有效果,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
根据我的临床经验,在肢体部的穴位艾灸10~15分钟, 重点放在风池、中脘、关元、肾俞、大椎、神阙、膻中和局部,这些重点穴位每天艾灸半小时为佳。
这种艾灸穴位治疗甲亢疾病的方法,可以同时捎带上治疗心脏病。在艾灸的时候不是必须对准哪个穴位艾灸,也不是必须每个穴位都要艾灸到。
在时间上可以选择随时艾灸,也不必拘泥于时间的长短,只要没有不适的感觉,随时可以背着艾灸罐进行艾灸操作。当然也并不需要一整天都背着艾灸罐。主要还是看患者自己的感觉和对艾灸的反应。其实艾灸不是复杂的定位操作,不需要准确地确定灸哪个穴位,只要灸到大概的位置就可以产生效果。所以艾灸是方便百姓操作并可以被多数患者接受的。
另外,我还有一些忠告送给患有甲亢的朋友,患病后要适当地卧床休息、适当地活动。尤其是餐后1~2个小时内应尽量限制活动,在两个小时后再进行 体育 锻炼,切记锻炼也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在情志方面也要特别注意。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状态与机体的脏腑气血密切相关,人的情志活动与“神”的功能密切相关。凡是保持精神饱满、心胸开阔的人,在得病以后都会较快恢复 健康 。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患有甲亢的患者一定要保持积极 健康 的心态,不要过于急躁,遇到事情放宽心,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在饮食方面,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和钠盐摄入为主,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
尽量以松软且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
不要多食含碘高的食物,比如海带、紫菜、海蜇、海苔以及藻类食物等。不吸烟、不喝酒,不饮浓茶和咖啡。
灸罐的调理技术主要有:1、通调任督二脉;2、辩证取穴;3、补泻适宜。任督二脉,是身体重要的经脉。金代名医张洁古言:“督者都也,为阳脉之都纲”。十二经脉中的手三阳、足三阳经均会于督脉。督脉是人体的主宰,对调节和振奋全身经脉之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系统功能。
中医认为「任督通则百脉皆通」。针刺、艾灸等温热刺激的方法最能激发调节任督二脉之气。 通调任脉的技术是:一、在沿脖颈两侧进行走罐。脖颈是多条经脉的交会之地,也是经脉流通不畅之地,在脖颈两侧进行走罐、灸罐是疏通任脉的第一步。二、在任脉的肚腹各穴位拔上罐,然后轻轻的以罐体揉按腹部调理腹部的脏腑功能。三、在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进行5—10分钟的留罐。四、对环跳穴进行留罐和揉罐,在足三里穴上进行留罐等。通过以上四步对任脉起到较好的调理作用。
通调督脉的技术是:一、沿督脉和膀胱经和督脉进行走罐、揉罐、旋罐,梳理背部经脉。二、在大椎穴、尾闾穴进行留罐。三、在涌泉穴进行揉罐、留罐。四、对耳、头部进行按摩梳理。通过以上四步对督脉起到较好的调理作用。
值得说明的是,使用灸罐进行走罐、留罐都能够感受到热能的透入,并有能量进入体内的感受。而药物的汽化作用,有快速渗透直达各个脏腑;物理节律的脉动外力与体内气血、液体产生共振,产生想睡觉,睡后体力、精力马上恢复的效果。
在实践中应证了章云海“皮肤与内脏具有物质通道”的研究结论。如果我们给予补阳药物,可促进内脏对药物的吸收起到补阳和强壮内脏的作用。若给予活血化瘀药物,则起到加快内脏的代谢功能,起到排毒作用。若给予止痛药物则起到对内脏、关节等部位起到止痛的作用。 中医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不是西方“点对点”的靶点认识,而是“点对点,点对线,点对面。线对线,线对面。面对面”的系统化,整体化的全面把握的认知。这种系统性、整体性体现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就是中医学的:
“上病下取,下病上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寻经取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男以肾为本,女以肝为本”。这些辩证取穴方法体现出中医学对疾病的诊断,转归,用药、治则的把握。
如高血压患者,可在背部走罐,在神阙、涌泉进行留罐,可加入补阳、化瘀药物。而对风寒型外感、咳喘、高烧等表现者,只在大椎穴上进行留罐,加入补阳药物即可在短时间见效。
灸罐的辩证取穴应该有一定的中医学理论基础才能在临床上有较好的掌握。
1、上腹的中脘,背部的胃腧,下肢的足三里等有温阳散寒、通过灸罐治疗经活血作用。
2、肝阳上亢的头痛、高血压患者,选用大椎、风市、太冲等穴位或用三菱针刺出血后再行拔罐,以发挥清肝泄热、调整阴阳的作用。
3、对于常人通过寻经拔罐治疗小儿营养不良者。
4、背部腧穴拔罐,可起到补虚实,畅行气血,扶正固本,调整阴阳,祛病强身,防病保健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