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时期,那时候还没有铜镜,人们都是以水来照自己的容颜的。铜器发明以后,就用铜盆盛水来照自己。可以说这个盛水的铜盆,就是最早的镜子了。
后来铜镜出现了,它一般是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的。从春秋战国到秦这段时期,铜镜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的。到了西汉末期,铜镜慢慢地走向了百姓人家,它已成为了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铜镜始盛行于战国,汉代它的制作产生了质的飞跃。在唐宋时期,它迎来了发展高峰。而到了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虽然现在的镜子能够很清晰地照出容颜,但是我们对古代的铜镜仍然很好奇。可是喜欢逛博物馆的人,可能会发现,在博物馆里展出的古铜镜都是只展出背面,而没有展出正面的。那这是为什么呢?
一、最早的古铜镜是作为祭祀礼器出现的
我们都知道,殷商时期是青铜器铸造艺术的鼎盛时期,在各大博物馆里都可以见到那些精美的青铜器,各种器形,各种神兽的造型,用犀利的线条透出狰狞的美。但是在同一时期出土的铜镜,它的铸造技术则显得很单薄。
而且它的正面可能没有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显得会比较粗糙。很显然这些铜镜用来照面还是不成熟的,那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在最早的商代,古铜镜是作为祭祀的礼器出现的。
传说东方的殷商民族有一个伟大的女神,也就是太阳神羲和。商代人非常崇拜鸟,而太阳神就是三足金乌鸟。所以说,当时的商代人是有太阳神崇拜的。
当时商朝以东的东夷地区在山东,日照是太阳每天起来第一个照射的地方。从民俗的角度来看,今天在日照地区,还存有太阳神庙的遗迹,民间也组织庙会。
所以在殷商时期,那些铜镜不是用来照面容的,而是通过祭祀和太阳神交流的。铜镜上象征着太阳光辉的纹饰,正是太阳的象征。
而于此同时,象征太阳神的铜镜,可以扫除一切鬼神,所以铜镜也是用来除妖和辟邪的。
二、 年代已久,正面已被腐蚀
古铜镜的主要功能,是古人用来照面梳妆的。当时的铜镜的正面都打磨得十分光亮,虽然比不得玻璃镜子、水晶镜子照得那么清晰,但是还是可以看到基本的模样的。
我们都知道古铜镜的主要材质是金属铜,而在古墓中的铜镜由于常年深埋地下,往往会和古墓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从而产生氧化铜等黑色物质。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很多铜镜出土后,它的正面布满了黑色的斑点。
所以古铜镜的正面就不会再平整光滑,反射率也很差。可以说是不怎么能“上得了台面“了。
在这一点上,它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都大大地降低了, 所以这也正是博物馆不展示它正面的原因。
三、 背面的艺术和研究价值更大
古铜镜的正面大多数都是一样的,基本上没有什么花纹。而它的背面可就精彩了,各种图纹,甚至还有歌舞、车马、历史人物及传说故事等浮雕图像。
最出名的应当是唐代的瑞兽葡萄纹铜镜,它是用盘龙钮,连珠纹将纹饰分为内、外两个区。内区为主纹饰区,以高浮雕工艺塑造了瑞兽,它们有跳跃的,有卧下的,有匍匐的,还有嬉戏的。
当时的工匠把瑞兽的形体塑造的非常形象、精美。不仅把它肥硕饱满的体型塑造出来 了,而且还把它的矫健、活泼、机警,充满生机的神态都塑造出来了。更让人惊讶的是,不管从哪个角度去观赏它,你都会看到,每只瑞兽的眼睛都在炯炯有神地盯着你。
在瑞兽之间,都装饰了累累的果实,还有叶曼也在其间缠绕。并且内区雕刻的葡萄枝也延伸到了外区,内外区的葡萄枝蔓相互交织着。有雀鸟、蜻蜓、蜂蝶,嬉戏飞腾于葡萄枝蔓之间,它们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在这个小小的铜镜方寸之地,却气象万千,反映出一派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情景。这个铜镜的出现,也表明了当时已大量种植葡萄并盛行以其饰纹。
看,这就是古铜镜背后的精彩。从它的背面我们不仅看出了它的铸造工艺,更看到了它所展现的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实力以及文化和外交。这也就是它为什么会以背面展示给众人吧。
一面小小的铜镜,真是凝聚了工匠那颗细致的心。他们用纹饰展现出它的精致,让铜镜不仅可以照人,更是让它在外观上精美有样子,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美。
看了有书君的介绍,你们是不是也对古铜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呢,是不是也对它的纹饰有了一点点喜欢呢?如果喜欢,可以去博物馆看看,那里有不同纹饰的古铜镜。它们静待更多的人来观赏。
〖问题〗刚出土的古铜镜直径有18cm,背面有月亮图及别的,详见附图。求鉴定价格年份,估价能有多少?
〖回答〗你好,你这面铜镜,是宋代月影寒梅镜,真品。图案内容很有诗意,月影梅雀。尺寸也大,直径有18cm,估价在一万元左右。
我们都知道,古人用铜镜来整理妆容,正如「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那问题来了,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不知您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展出的古铜镜都以背面示人,究竟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今天我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从考古发现来看,古人用铜镜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约3000-4000年前,而在商周时期,铜镜的主要是作为祭祀的礼器。后来到春秋战国时期,铜镜才开始用来整理妆容,但此时的铜镜还作为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只有诸侯权贵才能享用,等铜镜走入寻常百姓家,就是西汉时期的事情了。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古铜镜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品,一直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同时古人按照「 ”事死如事生”的丧葬文化,还会用铜镜作为明器,也就是随葬品。而博物馆的古铜镜以背面示人,和它是明器有关吗?有的学者给出了三种解释: 第一:古铜镜有一部分是风水镜。 在古代社会,铜镜除了整理妆容,还起到改变风水的作用,即「 ”风水镜”。古代的风水先生,通过易经八卦和风水镜,来为事主改变周围的环境状况,如果事主的居住地不太理想,还会给出相应的方法来解决。 事实证明,风水是迷信之术,可如果铜镜是风水镜的话,不管它放在哪里,即使放在博物馆中,让它对着人也是不吉利的。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专家们索性就将古铜镜以镜背示人了。 第二:古铜镜有一些是避邪镜。 在古人的思想观念中,他们认为铜镜能照人,也就可以照出妖魅,故此,常常会将铜镜悬挂在家中,或是佩戴着身上,以起到镇宅避邪的作用,正如古代文献中说的那样,「 ”镇宅神以埋石,厌山精而照镜”。 因此,铜镜是避邪镜的话,人就不能盯着看,一来会让人感到心里不舒服,二来让镜子照人也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博物馆就从不将古铜镜的镜面展示出来。 第三:古铜镜是殓葬镜。 上文提到过,古人有用镜子随葬的传统,但随葬的方式却不是直接放在墓室中,而是用镜面盖在入葬者的脸上,故此也称之为「 ”殓葬镜”。比如,在广州的象岗汉墓中,考古专家们就发现了一种南越国的殉人制度,经过专家的考古发现,其中有6个殉葬的奴隶,都用铜镜覆面下葬的。 从华夏传统的思想观念来看,上述三样古铜镜就很不吉利,甚至是有点「 ”邪”。所以专家们出土铜镜后,一般都是只看背面,而不看正面。 看到这里或许有的读者就纳闷了,这样的解释有科学道理吗?为此我特意咨询了博物馆的文物专家,他们否定了上面的三种解释,并给出了正确答案。 因为古铜镜的材料是铜和锡的混合物,在地下埋藏了千百年,受到湿度和温度的影响,就会被逐渐被氧化,从而使光亮的镜面受到腐蚀,形成绿色和黑色的氧化铜斑点,导致铜镜在出土后,根本无法照出任何东西(古镜因为是文物,没法研磨,故此,镜面锈迹斑斑,无法向游客展示)。 相比之下,古铜镜的背面因为有各种精美的纹饰,所以更具有观赏性,同时也体现出了古代青铜铸造和雕刻艺术的精美,故此,专家们才将博物馆的铜镜反过来以背面示人,把最美的一面展现在我们眼前。 铜镜是青铜文明的代表器物,可以说,它的一面是历史,另外一面表现的就是艺术。如今,专家们通过对古铜镜的研究,也为我们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学习历史的窗口,通过这些文物,我们不仅可以探知过去,还能预见未来。
大概是怕像《红楼梦》里的贾瑞一样,照风月宝鉴照出事来吧。
镜,古称为“鉴”。据说铜镜是轩辕黄帝创制的。《轩辕内传》:帝会王母于王屋山,铸镜十二,随月用之,此镜之始也。铜镜被以为是可以除邪避祟的。李时珍《本草纲目》:镜乃金水之精,内明外暗。古镜如古剑,若有神明,故能辟邪魅忤恶。凡人家宜悬大镜,可辟邪魅。有不少古代传奇故事里都讲过铜镜能知兴衰,能照妖邪的故事。
可能细心的朋友们已经发现了,博物馆里展出的镜子,大都只是展示背面,而有些人就有疑问了,镜子本是用正面照人的,为什么要展出背面呢?其实,这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玄乎。
主要是因为古铜镜的看点全在背面,严格意义上来讲,古铜镜展出的那一面,也就是被我们称为背面的一面才是正面,而镜面只是一个具有反射功能的反面。为什么我们要把镜面后面的面称为背面呢?其实它相当于书的封面。
试想一下,如果铜镜以镜面示人,镜面上有一点一点的铜绿,除此之外千篇一律,那还有什么看点。其实铜镜的工艺装饰都在背面,比如汉朝铜镜通常会在背面刻字,唐朝铜镜一般背面会有十分精美的纹理,常见瑞兽。
宋朝铜镜背面则简单粗暴,直接刻着是哪里生产的,然后配以花草图案。有了我的指点,相信大家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物鉴赏能力,能够轻而易举地分辨出我文章中的三个镜子都是出自哪个朝代了,如果扔给你一个镜面,除了看清自己,看不出任何别的东西。镜子在古代并不只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精美的装饰品。因此,无论是刻字还是各种图案,铜镜的背面都比光秃秃的镜面有看头。
市面上的镜子有三种:银镜、铜镜、铝镜。银镜、铜镜主要辨别方法是:背部涂层辨别法,银镜的背部涂层为灰色,铜镜的背部涂层为红色;银镜、铝镜从正面镜子的颜色来辨别方法是:银镜是发暗的亮,色泽深邃,铝镜是发白的亮,色泽发漂(价格在几十元左右)。因此银镜单从颜色来区分:背现的颜色为灰色,正面的颜色色泽深邃,发暗的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