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谓“小周天”?
任脉、督脉上会于百会(天门),下交于会阴(海底),联成一个“圆周”,称为“小周天”。以沟通任督二脉为目的的功法即小周天功,是内外家许多门派的必修基础功法,一般是“百日筑基”方可有成的。
2、”小周天”速成秘法:
练习“通天贯地秘法”、“混元一气法”约15天左右,丹田内隐约已有一个气团生成,有灼热感时,即可行本法。
全身放松,姿势坐、卧、盘、站均可。双目闭合,舌抵上腭,鼻吸鼻呼。先缓缓吸气,用意念引丹田里的气团(想象它是火红色的)沿小腹下行至会阴(提肛),意守会阴穴发热为止。再引气上行至两腹中的命门,守之至发热为止。再引气上行至夹脊,首至再发热为止,再引气上行至脑后玉枕穴,守之至发热为止。再引气上行至头顶百会穴,守之至发热发跳为止。再引起下行至印堂、沿鼻下行至口内,由舌尖下至廉泉、膳中,最后归于气还丹田。
在上述过程中,吸气要深长匀细,吸满后尽可能长时间地停顿,再缓慢匀细的呼出。意念则务求逼真,想象气团、气线自始至终象或一样红彤彤地发热。
行功时间:任何时候均可,每次15-40分钟,多多益善。如此几次即可打通小周天。
行功反应:充沛的内气被引动后,行到那里就是一条或一片象热水烫般的感觉,有时热麻的很舒服,有时则可能刺痛、刺痒,但切不可用手去抓痒,以免出血漏气。
3、不要执着于“小周天”:
小周天功法是许多功法中的一种,并不是非练不可的,正如许多事理一样,过分执着于小周天,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从上文中,我们已经知道,小周天的畅通是以内气充盈为前题的,一旦内气耗散,小周天很可能就“不通”了。譬如失精、腹泻都可能造成“不通”现象,已婚的学员更是难免。“难道我辛辛苦苦修来的小周天旧这样毁了不成?”许多人都会因此而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精神压力很大,甚至因此而跳楼者也不乏其人。
怎么半呢?办法只有一个:不要执着于小周天!你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修练小周天功只是炼气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通了小周天的人功夫不一定高,未练小周天的功夫不一定低。事实上,许多高人就是反对“打通小周天”的提法的,更不去练什么小周天功。例如,一代武学大师王芗斋先生的武功造诣,可谓出神入化,人鬼共钦。单他所创立的杰作——大成拳(意拳)功法中,就没有小周天功,次之所以列入“小周天速成法要”一节,完全是为了让那些未接触过气功的读者多一点见识,掌握一把入门的钥匙而已。
4、打通小周天的感受
气生下丹田。练功约10天左右时,下丹田生成一个鸡蛋大小的气团,微微发热,悠悠忽忽。练功一个月左右时,真气团由小到大、充盈整个小腹,气波木停地翻滚涌动,腹内温暖融融。此时功效十分明显,胃肠蠕动增强,“咕噜”之声不断,势如推雷,排气频繁,消化良好,食欲大增。
气冲关卡。练功35天左右,开始通关。真气团通过会阴穴进入尾间关,继而过命门关、夹脊关、玉枕关。当然,这几个关隘不是一下子轻易通过的,而是逐一冲开。每过一关,约需4天左右时间。冲关的情景十分有趣:真气在命门关下逗留时间较长,气波像浪花拍岸一样,一波接着一波,轮翻冲击、有趣的是每波都止于命门关所在的第二节腰椎下,决不逾越。待真气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波才会冲过命门关。夹脊关较狭长,真气过此关时,就像云霓涌入山中峡谷,云集弥漫,缓缓而过。玉枕关较高,真气要在关下反复集结徘徊,才得以通过。在未过此关的几天内,真气团云集阻隔于玉枕关下,感觉有一个很大的力量将头部向后向下拉扯。真气一通过,这种现象自然消失。在真气冲三关的过程中,功效颇佳,主要表现为:两肾温热甚至发烫,腰部疾患消失,精神十分饱满。两腿轻松,行路像小船鼓满风帆一样迅捷有力,此时如运气有方,并配合穴位指法,顽固的肾部疾病一般可治愈。
气上百会。练功50天左右,真气直上百会穴,到达督脉顶端,周天循环完成了半个圆。真气冲上百会的一瞬间,情景独特,令人难忘。那天我正在练功,真气团仍阻于玉枕关下,练着练着,突然感觉一团雾状气体轰然一下冲入脑海,自觉头部刹时膨大如鼓,两只耳朵也变大变长,挣出了好远。一会儿进入脑海的气团收缩变小,似乎化作清凌凉爽的“泉水”,并顺着前额缓缓流下,自觉脑中。清爽异常,前面说的膨大感也随之消失。这个过程,大约就是古人说“醒酬灌顶”,或曰“纯阳之气”入脑。此后,神经衰弱、头痛、失眠等症不治自愈。每晚不但能安然入睡,而且梦境十分清新平静,再无杂梦、恶梦,正所谓“正气上升,邪气远避”。
气聚上丹田。真气由百会向下冲开督脉、任脉之间由口、齿、唇形成的空间问隔,是周天运行中最难的关键一步,要突破这一间隔,必须在上丹田集聚足够气量,所以时间也略长一些。若这一间隔不打通,督脉、任脉不能融会贯通,真气就会长久盘旋头部,不得下行。有时会顺势上冲,大有直上云霄之势;有时又随意念下压,颇有泰山压顶之威。不少练小周天功的人至此不知如何是好,以为出了偏差,惊慌失措,甚至胡乱求医调治。其实这是真气运行规律的正常反应,不必惊慌。因为百会穴位于督脉上端,全身之巅,真气由背部的督脉连冲数关,一路生机勃勃跃上全身巅顶,并且又要从这里在方向上做180度转弯,向下打通督、任间隔,自然要表现出其非凡的特点。打个比喻说,就像是一股被堵塞了的洪流一样,一会儿卷起高高的波峰,一会儿又落入深深的浪谷下,上下翻涌,意在冲开阻塞,奔涌向前。、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必再担心害怕。继续安然练功,上丹田的真气会越聚越多,不仅充盈脑海,就是眼眶内、鼻咽内、双耳内、上颚和全部上牙齿内也都被真气充满。此时,耳内、鼻咽内的疾患可逐渐消失。上齿疼痛时,引气一冲,立即止痛。
气落中丹田。练功6O天左右的时候,会感到有一个沉甸甸的气团挂在鼻端和上齿间,慢慢下移,然后落入中丹田(膻中穴一带),自此,督脉、任脉之间的口齿间隔被真气跨越,头部的上冲下压感随之消失,同时下颏、下齿内、喉咙、膻中穴内真气充盈,感觉凉丝丝、麻苏苏的,唾液分泌增多,喉部、胃部的疾患逐渐消失。
回归气海(下丹田)。练功70天左右,真气由中丹田缓缓地静静地淌入气海,终于完成了小周天循环。从开始练功到回归气海,真气由无到有,由弱到强,汹涌澎湃,奔腾不息,归来时,给人的感觉是浩浩荡荡,平静祥和。就像一条发源于高山的江河,“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搞而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益增其怒号”,是一番景象;进入平川,回归大海,自是另一番景观。
小周天功的整个练功过程,旁观者见到的是静,练功者体味到的是动,是妙意佳景,是精气神的再造和升华。
中里巴人打通小周天的方法(四步)
一、叩首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一)
叩首,顾名思义就是磕头,有人问,磕头也是锻炼吗?那当然,磕头还是道家修身秘法之一呢!“学道本无门,叩首先有益”。但是,咱们练的叩首不是头碰地,而是头叩手背,就像是我们趴在桌上打盹时将额头压在手背上的感觉。也就是说,怕我们的额头直接磕在地板上会疼痛受伤,就用手垫着。这样额头撞在手背上,既不会因接触面太软而无效,也不会觉太硬而受伤。然后按拜佛叩头的样子,以额头部分(鼻根至前发际线)撞击手背,幅度和力度因人而异,本着由轻而重的原则。抬头再叩时要有一个头后仰的动作,每15次为一小节。接着从鼻根到下巴轻轻“撞揉”手背,每反复10次为一小节,“撞揉”时面部始终与手背相贴进行(“撞揉”时频率要快,如震颤一般),两节为一组。如此可使任督二脉在头部顺接,为打通小周天的第一步(高血压患者暂不可练此功)。
二、震动尾闾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二)
先双腿盘坐。有些人说我盘不上,而咱们这个功盘不上正好!双脚微盘能交叉即可,然后用脚掌外缘骨用力站立(站的过程中膝盖不可触地)。刚站一点有人说不行,站不起来也没关系,这个功法本来就不需要完全站立起来,只要臀部离地10至30厘米就行。由于重力作用,臀部落地时正好使尾骨撞击地板,这个动作就完成了。这种撞击面积较大,安全无痛。为保万无一失,开始时臀部可垫棉垫,站起的幅度也宜由小到大,或面前有人帮忙拽起也可,主要目的就是要震动尾骨,使任脉会阴穴与督脉长强穴得以顺接。这是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一步(有骨结核、骨质疏松及急性腰扭伤者,忌用此法)。别小看这一站一坐。站时吸气使整个脊椎督脉气冲灌顶,落下呼气时自然气沉任脉丹田,乃用意而不用力之妙法。这对妇科病、肛肠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还可强壮肝肾功能,且能降压安神,治疗腰膝疼痛只要锻炼时从容和缓,不急不躁,锻炼后都会有气力大增的感觉。
三、壁虎爬行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三)
我们都看过壁虎或诸如蜥蜴、鳄鱼的爬行吧,咱们这个动作就完全依照它们来进行,爬行得越像越好。但是咱们在地板上练时不用真的往前爬,如果真的向前移动了,那就必然是四肢在用力,而这个锻炼法四肢是不用力的。所有动作的完成虽然主要是靠胸腹和腰的力量,但我们却不可把意念集中在那里,而应集中在“爬”上——此时你就是一只壁虎,自然放松得像壁虎那样去摆动肢体就可以了。记住壁虎的所有动作都要有,因为你就是一只壁虎。爬时大腿内侧和上肢内侧以及胸腹部都会直接接触地板,所以要注意为防止地板过凉、皮肤擦伤等问题,应先有些简单的防护措施。此功法主要用来打通任脉,对增强五脏功能效果卓著,尤其对肝脏有很好的养护作用,对肠胃疾病、便秘、妇科病痛经、不孕等诸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减肥消脂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任脉乃阴经之海,总调阴经各脉,对于更年期妇女尤为重要。
四、踏步摇头法(小周天打通法之四)
放松仰卧于地板,两手抱于颈,好像要做仰卧起坐,头略微抬起,现在我们开始做原地踏步的动作。你问了,原地踏步,脚心碰不到地面呢!对,不是让你脚踏实地,而就是一种想像,你就躺在那里,脚跟贴着地板,两脚一收一伸踩着虚空,做原地踏步的动作就对了。动作不要大,同时头随着脚的伸缩而向左右摆动,收左脚时头向右摆,收右脚时头向左摆。意念想着:我站在一个空地上,抱着头,悠然自得地做着原地踏步。动作和缓从容,用意不用力。这个动作主要是锻炼整个脊椎,也就是督脉。督脉是阳经之海,总摄各条阳经,能够升发人体阳气。所以这个功法只要练上几下,就会让人浑身发热、气血旺盛,尤其对于肾脏有很好的强壮作用,且活血通络作用很强,可治疗虚寒症及腰腿病,对心脏及脑供血不足的人效果明显,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不过要注意的是,练此功时脊椎供血非常旺盛,正是要打通督脉,但是有些人脊椎长期有瘀血阻滞,或侧弯,或膨出,或钙化,这时就会感到脊椎某些部位会产生一些较强烈痛感,也就是好血在冲击这些病灶。不必担心,这种痛感很快就会过去。为了使锻炼更加顺畅安全,锻炼要循序渐进,时间宁少勿多,以不疲劳为准。另外,如在练完此功后取俯卧位,让人用掌根从颈一直按摩到尾骨,常会发现有格外疼痛的点,需稍加仔细按摩,这样可加速打通督脉。
打通小周天有妙法
龙升
我练了几年气功,一直没有打通小周天。后来阅读了张延生先生“胎息小周天贯通法”与武立波先生“怎样快速练出丹田气来”的文章后,颇有启发,并按他们所说的方法练习,竟在不长的时间内打通了梦寐以求的小周天。今将体验简介于下,以飨读者。
打通小周天的关键是在意守丹田上下功夫, 通过腹式呼吸,培植丹田内气。先观想丹田内有一乒乓球大小的气团,随着吸气而膨胀到鸭蛋大小,呼气时观想气团回复到乒乓球大小。呼吸要缓、匀、慢,意念要轻、淡。大约 1 个月左右,即可感到丹田胀热、气团存在,说明已初步有了打通小周天的能量物质。然后,吸气时观想鸭蛋大小的气团膨胀到足球大小,呼气时观想气团回复到鸭蛋大小。大约 1 个月左右即可感到有气冲开经络通道而到达会阴, 会阴有热胀感、跳动感, 但此时的能量还远远不足以贯通督脉。尾闾是经络拐弯之处, 气难以通过, 此时千万不可以意领气强通, 应继续意守丹田, 仍运用腹式呼吸增强丹田内气, 当气足以冲开尾闾时,有一股热流就会上升, 自然冲开尾闾关。到了夹脊关,又无法通过, 这是因为气的体积增大了, 压强就减少了, 所以只有再继续往丹田里“压气”, 待气足够之时, 即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 “噌”的一下就顶过去了。到了玉枕关又过不去了,脖子酸疼,头脑里轰轰作响,此时还是要老老实实地意守丹田,增强能量,待能量充足,犹如水到渠成,“呼”的一下子又过去了。沿任脉而下, 热流感充满任督二脉, 形成循环, 往复不止。此时,你如果吸气,不呼气,怎么吸都行,好像你需要的气永远吸不满,如果有意识地呼气,好像怎么也呼不完,呼完了再吸, 吸足了再呼, 随心所欲, 舒畅极了。最后, 呼吸变得细微欲止, 若有若无, 进入了胎息状态。小周天一通, 必然进入胎息, 这是通周天后很关键的过程及现象, 假若没有这个胎息过程,就是没有真正通小周天。有些人把时间与精力错误地施于空洞的意通周天,而不是苦练内气,与气功本意背道而驰,势必造成空运周天的恶果。练功者当慎之 !
打通小周天的感受
气生下丹田。练功约10天左右时,下丹田生成一个鸡蛋大小的气团,微微发热,悠悠忽忽。练功一个月左右时,真气团由小到大、充盈整个小腹,气波木停地翻滚涌动,腹内温暖融融。此时功效十分明显,胃肠蠕动增强,“咕噜”之声不断,势如推雷,排气频繁,消化良好,食欲大增。
气冲关卡。练功35天左右,开始通关。真气团通过会阴穴进入尾间关,继而过命门关、夹脊关、玉枕关。当然,这几个关隘不是一下子轻易通过的,而是逐一冲开。每过一关,约需4天左右时间。冲关的情景十分有趣:真气在命门关下逗留时间较长,气波像浪花拍岸一样,一波接着一波,轮翻冲击、有趣的是每波都止于命门关所在的第二节腰椎下,决不逾越。待真气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波才会冲过命门关。夹脊关较狭长,真气过此关时,就像云霓涌入山中峡谷,云集弥漫,缓缓而过。玉枕关较高,真气要在关下反复集结徘徊,才得以通过。在未过此关的几天内,真气团云集阻隔于玉枕关下,感觉有一个很大的力量将头部向后向下拉扯。真气一通过,这种现象自然消失。在真气冲三关的过程中,功效颇佳,主要表现为:两肾温热甚至发烫,腰部疾患消失,精神十分饱满。两腿轻松,行路像小船鼓满风帆一样迅捷有力,此时如运气有方,并配合穴位指法,顽固的肾部疾病一般可治愈。
气上百会。练功50天左右,真气直上百会穴,到达督脉顶端,周天循环完成了半个圆。真气冲上百会的一瞬间,情景独特,令人难忘。那天我正在练功,真气团仍阻于玉枕关下,练着练着,突然感觉一团雾状气体轰然一下冲入脑海,自觉头部刹时膨大如鼓,两只耳朵也变大变长,挣出了好远。一会儿进入脑海的气团收缩变小,似乎化作清凌凉爽的“泉水”,并顺着前额缓缓流下,自觉脑中。清爽异常,前面说的膨大感也随之消失。这个过程,大约就是古人说“醒酬灌顶”,或曰“纯阳之气”入脑。此后,神经衰弱、头痛、失眠等症不治自愈。每晚不但能安然入睡,而且梦境十分清新平静,再无杂梦、恶梦,正所谓“正气上升,邪气远避”。
气聚上丹田。真气由百会向下冲开督脉、任脉之间由口、齿、唇形成的空间问隔,是周天运行中最难的关键一步,要突破这一间隔,必须在上丹田集聚足够气量,所以时间也略长一些。若这一间隔不打通,督脉、任脉不能融会贯通,真气就会长久盘旋头部,不得下行。有时会顺势上冲,大有直上云霄之势;有时又随意念下压,颇有泰山压顶之威。不少练小周天功的人至此不知如何是好,以为出了偏差,惊慌失措,甚至胡乱求医调治。其实这是真气运行规律的正常反应,不必惊慌。因为百会穴位于督脉上端,全身之巅,真气由背部的督脉连冲数关,一路生机勃勃跃上全身巅顶,并且又要从这里在方向上做180度转弯,向下打通督、任间隔,自然要表现出其非凡的特点。打个比喻说,就像是一股被堵塞了的洪流一样,一会儿卷起高高的波峰,一会儿又落入深深的浪谷下,上下翻涌,意在冲开阻塞,奔涌向前。、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必再担心害怕。继续安然练功,上丹田的真气会越聚越多,不仅充盈脑海,就是眼眶内、鼻咽内、双耳内、上颚和全部上牙齿内也都被真气充满。此时,耳内、鼻咽内的疾患可逐渐消失。上齿疼痛时,引气一冲,立即止痛。
气落中丹田。练功6O天左右的时候,会感到有一个沉甸甸的气团挂在鼻端和上齿间,慢慢下移,然后落入中丹田(膻中穴一带),自此,督脉、任脉之间的口齿间隔被真气跨越,头部的上冲下压感随之消失,同时下颏、下齿内、喉咙、膻中穴内真气充盈,感觉凉丝丝、麻苏苏的,唾液分泌增多,喉部、胃部的疾患逐渐消失。
回归气海(下丹田)。练功70天左右,真气由中丹田缓缓地静静地淌入气海,终于完成了小周天循环。从开始练功到回归气海,真气由无到有,由弱到强,汹涌澎湃,奔腾不息,归来时,给人的感觉是浩浩荡荡,平静祥和。就像一条发源于高山的江河,“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搞而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益增其怒号”,是一番景象;进入平川,回归大海,自是另一番景观。
小周天功的整个练功过程,旁观者见到的是静,练功者体味到的是动,是妙意佳景,是精气神的再造和升华。
小儿清热宣肺贴膏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缓解咳嗽、肺热等疾病的,一般孩子出现低热、痰多、咳嗽不止等情况的时候,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这个给他治疗,那么小儿清热宣肺贴膏摩美得怎么样呢文章就来具体介绍一下吧。
小儿清热宣肺贴膏摩美得怎么样摩美得小儿清热宣肺贴膏是一种处方药,它的主治功能是清热宣肺、化痰止咳、活血通络,用于风热肺热病,主要针对于儿童的咳嗽、咳痰或者是伴有鼻塞、流涕、低热等症状。小儿清热宣肺贴膏是外用药,一般贴敷于膻中穴以及对应的背部。
如果儿童出现咳嗽、咳痰这样的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的一些情况,就可以并用这种小儿清热宣肺贴膏进行调理,还需要配合口服的清肺化痰的药物共同治疗。另外,还要注意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细菌,还是病毒或者支原体感染,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即对因治疗才最重要。
摩美得小儿清热宣肺贴膏的药理试验表明,该药品外涂给药,能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使枸橼酸致豚鼠咳嗽的潜伏期延长,咳嗽次数减少;对静脉注射伤寒Vi菌苗引起的家兔体温升高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并对小鼠气管酚红排出量有一定的增加作用。少数人贴敷处会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瘙痒、皮疹,如果出现此症状应当停止使用。
摩美得小儿清热宣肺贴膏的使用是外用药:贴敷于膻中(胸部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处,约当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及对应的背部。六个月至3岁:每次前后各一贴;3岁以上至7岁:每次前后各二贴。一日一次,每晚睡前贴敷,贴敷12小时后取下。
小儿清热宣肺贴膏怎么样小儿清热宣肺贴膏是中药性质的处方药,属于外用药。它的功能主治是清热宣肺,止咳化痰,活血通络,用于风温肺热病,热在肺卫证,症见咳嗽、咯痰或伴有鼻塞、流涕、低热等,也可用于缓解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所致的上述症状。主要成分有生栀子、苦杏仁、红花、桃仁等,外用贴敷于膻中穴及对应的背部,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小儿。不良反应,少数病例贴敷处局部皮肤可以出现发红、瘙痒、皮疹,禁忌用于风寒证者,发生较重过敏反应时,建议停用,停药后即可自行恢复。
我们大人应该随时都应该关注自己孩子的身体健康,平常玩耍时应该注意是否闷热出汗,当时未能及时排汗,当停止玩耍或者是出门的时候,就容易受凉风偷袭,那一瞬间孩子就容易感染风寒,隔天就会出现咳嗽,痰多,以及由鼻塞流涕的现象,所以,出现以上情况及时用这个药最管用了!很多人使用的时候都反应该贴膏效果很温和也很快,也没有什么副作用,可放心使用。
为什么不到正规的中医院看看呢,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到底是什么病机什么病因,但听这几个症状是确定不了的。
不过胆有问题脸一般会发黄,可能是胰腺有问题
还是去医院看看吧。
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著名医典《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订正讹谬,撰著《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并且首创研铸专供针灸教学与考试用的两座针灸铜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确,令人叹服。可见,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 发际穴 阳白穴 印堂穴 攒竹穴 鱼腰穴 外明穴 睛明穴 丝竹空 瞳子髎 承泣穴 球后穴 四白穴 迎香穴 人中穴 地仓穴 承浆穴
补充:前顶 通天 上星 神庭 承光 当阳 五处 曲差 眉冲 素髎 兑端 龈交 上迎香
头部背面穴位图
百会穴 后顶穴 风府穴 风池穴 天柱穴 哑门穴 太阳穴 下关穴 客主人 耳门穴 听宫穴 翳风穴 颊车穴 大迎穴 人迎穴
补充:四神聪 强间 脑户 目窗 正营 率谷 承灵 脑空 头窍阴 完骨 天冲 颔厌 头临泣 悬颅 悬厘 听会 和髎 角孙 颅熄 玉枕
胸部腹部穴位图
天突 璇玑 华盖 紫宫 玉堂 膻中 中庭 鸠尾 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会阴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赝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日月 期门 天池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中府 云门
人体背部穴位图
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灵台 至阳 中枢 脊中 悬枢 命门 腰阳关 肩中俞 肩外俞 附分 肩井 天髎 曲垣 秉风 天宗 臑俞 肩贞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腰俞 会阳 长强 魄户 膏肓 神堂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白环俞上肢内侧穴位图
天泉穴 天府穴 侠白穴 青灵穴 曲泽穴 尺泽穴 少海穴 孔最穴 郄门穴 间使穴 内关穴 列缺穴 经渠穴 太渊穴 大陵穴 灵道穴 通里穴 阴郄穴 神门穴 鱼际穴 少商穴 劳宫穴 少府穴 中冲穴 少冲穴
上肢外侧穴位图
曲垣 秉风 巨骨 肩髎 肩髃 臑俞 肩贞 臑会 臂臑 消泺 手五里 清冷渊 肘髎 天井 小海 曲池 手三里 上廉 下廉 四渎 支正 温溜 三阳络 支沟 会宗 偏历 外关 养老 阳谷 阳池 阳溪 腕骨 后溪 中渚 前谷 液门 少泽 关冲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下肢内侧穴位图
箕门穴 血海穴 阴包穴 曲泉穴 阴谷穴 阴陵泉 膝关穴 地机穴 中都穴 漏谷穴 筑宾穴 蠡沟穴 三阴交穴 交信穴 复溜穴 商丘穴 中封穴 太溪穴 大钟穴 水泉穴 照海穴 然谷穴 公孙穴 太白穴 大都穴 隐白穴下肢外侧穴位图
居髎 环跳 髀关 风市 中渎 伏兔 阴市 梁丘 膝阳关 犊鼻 阳陵泉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丰隆 外丘 阳交 飞扬 光明 阳辅 悬钟 跗阳 解溪 冲阳 丘墟 太冲 陷谷 足临泣 第五地 内庭 行间 大敦 厉兑 足窍阴 至阴 侠溪 足通谷 束骨 京骨 金门 申脉 仆参 昆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