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the simplest safest, and already more than 1000 years!!!
去病延寿六字诀:凡行气,以鼻吸气,吐气时以口默念各字音无声或微声。(收录于《道藏》!!!智恺《小止观》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冷谦(150岁)《修龄要旨》高濂《遵生八笺》)
春炼嘘属肝,肝连目(用力睁大双目)
夏炼呵属心,主舌(反复两手放头顶交叉)
秋炼呬属肺,主鼻(双手向上托起)
冬炼吹属肾,主耳(治寒症,两腿下蹲双手抱膝)
四季炼呼属脾,主中宫(治热症,撮口)
四季炼嘻属三焦(躺卧)
唐-孙思邈《修真十书》
孙思邈(541或581~682)西魏时代出生,卒于682年,是个百岁老人孙思邈的年龄现今有六种说法:最小的101岁,第二种说法是120岁,第三种说法是131岁,第四种说法是141岁,第五种说法是165岁,甚至还有168岁的说法。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http://baikebaiducom/view/22427htm
春嘘明目木扶肝
夏至呵心火自阑
秋呬定致金肺润
肾吹唯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
四季常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
其功尤胜保神丹
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庄子·刻意》篇中说:“吹 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 、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卤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书中说:“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又说:“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 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太上悯之,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卫生之宝,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呵、呼、呬、嘻、嘘、吹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宇治吁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汉代“六字诀”三法详解
2008-09-05 17:29:00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六字诀”属于吐纳类功法,是中国传统气功经典性功法之一,主要用于养生康复。基本法则是鼻吸口呼,在呼气时默念嘘(xu)、呵(he或ke)、呼(hu)、呬(xi)、吹(chui或fu)、嘻(xi)六字,以对治肝、心、脾、肺、肾、三焦和胆系的疾病,故通称“六字诀”或“六气法”。此法来源甚古,因其治病效果显著,故历代养生名家多重视之,至今仍盛行不衰。
这里所载三法皆出于汉代,是“六字诀”的早期文献,从中可见“六字诀”之原本。为省烦累,不列原文,不加注释,而是直接用现代汉语译出。有关学术问题和实践问题,均在“解说”中以明之。
一、六气法
纳气有一,即吸气。吐气有六,即吹、呵、嘻、呼、嘘、四,皆是呼气。平时人的呼吸都是用鼻一呼一吸,呼吸均匀,但六气法就要用鼻微微吸气,用口慢慢呼气,这叫做“长息”。它的方法和作用是:
时寒可默念“吹”字呼气,时温可默念“呼”字呼气。用“吹”字呼气能去寒;用“呼”字呼气能去热;用“嘻”字呼气能去病,又能去风;用“呵”字呼气能去烦躁,又能使气下行;用“嘘”字呼气能消散淤滞,用“四”字呼气能解除疲困。所以老子说:“从早到晚,经常练习不懈,就能健康长寿。”
解说:
本条出自《太清金液神丹经•注序》,又见《养性延命录》、《神仙绝谷食气经》、《服气杂法秘要口诀》等。
六气法,又称“六气诀”、“六字诀”,属于行气、服气的吐纳治病健身之法,起源甚早。《老子》二十九章有“或嘘或吹”之说,河上公注:“嘘,温也。吹,寒也。”《庄子•刻意》有“吹四呼吸,吐故纳新”之说,“四”即张口嘘气。老庄之说虽不足以证明春秋战国时就有“六气法”,但从西汉河上公注中已见有与《太清金液神丹经•注序》的相同内容,这至少可以肯定在西汉时就有“六气法”的萌芽。《太清金液神丹经•注序》是东汉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的弟子赵升、王长所撰,其书为晋代葛洪整理。由此可以肯定:“六气法”在东汉时就已流行,并受到了著名养生家的重视。今之学者在提到“六气法”时皆肯定它的作用,这是对的,但把其起源说得过晚则有失恰当。
二、吐纳六字诀
四字:四主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病,就用四字吐纳治之。
呵字:呵主治心,心连舌和五脏。心热舌干有病,就用呵字吐纳治之。
呼字:呼主治脾,脾连唇。论云:“脾温热,即唇焦。”有此病状,当用呼字吐纳治之。
嘘字:嘘主治肝,肝连目。论云:“肝气过剩,眼就发红。”有此病状,当用嘘字吐纳治之。
吹字:吹主治肾,肾连耳。论云:“肾气虚,耳就聋。”有此病状,当用吹字吐纳治之。
嘻字:嘻主治三焦。三焦有病,当用嘻字吐纳治之。
解说:
本诀出自《太上老君养生诀•服气吐纳六字第二》,该书题“华佗授广陵吴普”。如此,则本诀于东汉时已有之,但比前《太清金液神丹经•注序》所载为晚。前者只说去寒、去热、去病等,较笼统。本诀则明确地说对治五脏、三焦,已与后世乃至现在的“六字诀”完全一致,但对于“吐纳”之说未详。兹略释于下:
吐纳,即“吐故纳新”补泻之法。纳,即吸气,缓缓地用鼻吸入清新之气,为补;吐,即呼气,缓缓地用口呼出病浊之气,同时有针对性地默念六字之一,为泻。其吐纳的操作,可参考“闭气六字诀”。
三、闭气六字诀
夜半后至中午是生气之时,可以练功;其余时间是死气时,不可以练功。练功首先要调气、服气。气调适之后,须床铺厚软,枕头高低与身取平,仰卧,两脚舒展,两手握固,离身四五寸。然后微微用鼻吸引太阳气,气从鼻进入后,再用意念送此气通遍身体,随即闭气。闭气到不能再闭时,即细细地从口中呼出,不要让耳听到吐气之声。如果患上寒热、瘴气、脚肿等病,不论什么时节,都可以调治。如果当日调治不好,明日再进行调治,不过三两日必定会调治好。如果患心病冷病,就用“呼”字吐气;热,就用“吹”字吐气。如果肺有病,就用“四”字吐气。吐纳次数:半夜后二十四次,鸡鸣时十八次,天亮时十二次,日出后十二次,次数多更好。要练此功,还需先做一些导引按摩,以有助于去掉疾病。
去五脏病的疗法:
心病,体有冷热。疗法:用“呼”、“吹”二气去之。“呼”去冷,“吹”去热。
肺病,胸背胀满,四肢烦闷。疗法:用“呵”气去之。
肝病,忧愁不乐,头眼疼痛。疗法:用“嘘”气去之。
脾病,体上游风习习,情闷疼痛。疗法:用“嘻”气去之。
肾病,体冷而阴衰。疗法:用“四”气去之。
某脏有病,每次行功皆须做三十六遍。如果感到疾病未除,还需要左右导引按摩。
解说:
握固,气功掌诀。即以四指握大拇指,如婴儿握拳之状,具有“闭关防”、“固真气”和防止“惊功”的作用。
闭气,古代气功的重要方法之一。即吸足一口气后暂时停止呼吸,直到憋不住时再缓缓呼气,然后把呼吸调匀,再反复为之。
本条出自《太上老君养生诀•服气吐纳六字第二》,是东汉时期与“吐纳六字诀”并行的另一种“六字诀”,主要特点是吸气后“闭气”,可分两部分:
一是讲治疗一些杂病之法。对行功的要求,如体势及吐纳之法等论说甚细,并明确了行功的最低次数。
二是讲治疗五脏病之法。此与一般的诀法不完全一致。如心病,通常用“呵”字,此则用“呼”、“吹”二字,这是从“去冷”、“去热”上说的,与前“六字诀”之说相同。又如肺病用“呵”、脾病用“嘻”,亦与前“吐纳六字诀”及一般说法相抵牾,然而与前“六气诀”之说相联系,亦与具体疾病和辩证论治理论有关,是为古人实践经验,不可视为传抄之误。
此两者皆要求结合导引按摩,以加强功效。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导引按摩之法甚多,可根据自身治疗的需要,选用适宜者。
若人卒得疾,及痈瘇、恶气、飞尸、百毒、恶梦之属,便闭气诵甲午至戊戌止,留气在上斗中。上斗中者,在两乳间也。闭气暗诵甲午至戊戌十遍,然后吐气,又诵甲子至戊辰止,留气在下斗中。下斗中气暗诵甲午至戊戌十遍,然后吐气,又诵甲子至戊辰止,留气在下斗中。下斗中者,脐中也。亦暗诵十遍,然后吐气,以治建八尺之质,含万有之躯。外有四支、九窍,内有五脏、六腑,各有神主,精禀金火,气谐水木五脏者,是五神之府,含生之器。神欲安,气欲宽,导养之妙。
火则躁而礼,金则勇而义。躁与勇,义与礼,阴阳之数也。长阴则杀,长阳则生,生杀之数也。故抑躁行礼义则生,长勇罢礼义则死。外行礼义,内安脾胆,导养之秘也。以忠孝为先,不识其原,伤生之道。然知其本灵秘之术,若能安其神,炼其形,摄生得气,归正背伪,出其恍惚,入其玄妙,辨补写之理,诞延育之方,可升仙矣。子龟镜焉,道在其中也。黄帝敬受灵诀,专精行之,未逾一纪而神猷先鉴,行气使心,精步逾玄,含灵契理,入水不溺,入火不焚,气运于内,神应于外,岂非至真哉!谨具五脏玉轴图于后。
肺脏图
治肺当用呬。呬为泻,吸为补。夫肺者,兑之气,金之精,其色白,其象如悬磬,其神如白狩。肺主魄,魄化为玉童,长七寸,持仗往来于肺脏。其神多怒者,盖发于肺脏也。欲安其魄而存其形者,则当收思敛欲,含仁育义,不怒其怒,不声其声,息其生则含乎太和。肺合于大肠,上主于鼻。故人之肺有风则鼻塞也。色枯者,肺干也。人鼻痒者,肺有虫也。人之多怖者,魄离于肺也。人之体生白点者,肺微也。人之多声者,肺强也。人之不耐寒者,肺劳也。好食辛者,肺不足也。颜色鲜白者,肺无他恶也。人大肠鸣者,肺气壅也。夫肺主商,肺有疾当用呬。呬,肺之气也。其气义,则瘳疾,义以安神。人有怨怒填塞胸臆者,则呬而泄之,盖自然之理也。向若不呬,必致伤败。获呬而获生乎!故病用呬耳。夫人无苦,用呬者不祥也。夫肺处七宫惊门,主信,使人方正平直,习武先忠,则魄安形全也。且肺者,秋之用事。秋三月,天地气明,肃杀万物,雀卧鸡起,用安至精,公施抑怒改息,两相形长,秋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常以七月、八月、九月望旭旦,西面平坐,鸣天鼓七,饮玉浆三,然后瞑目,吸兑宫白气,入口吞之,以补呬之损。肺以正白之用,以致玉童饯,则神安思强,气全兆体,百邪不能殃之,兵刃不能害之,延年益寿,名飞仙耳。盖所谓补写神气,安息灵魄之所致哉。
心脏图
治心当用呵。呵为写,吸为补。夫心者,离之气,火之精,其色赤,其象如莲花,其神如朱雀。心主神,化为玉女,身长八寸,持玉英,出入于心府也。其神躁而无准,人之暴急者,盖发于心脏也。欲安其神而全其形者,则全忠履孝,辅义安仁,止其风,静其急,自其炽,澄其神,而全其形,则合中和也。心合乎小肠,主其血脉,上于舌。人之血壅者,心惊也。舌不知味者,心亏也。上智者,心有七孔,中智五孔,下智三孔,明达者,心有二孔,寻常者有一孔,愚痴者无孔也。多忘者,心神离也。好食苦者,心不足也。多悲者,心伤也。重应者,心乱也。面青黑者,心冰也。容色赤者,心无他恶也。夫心主徵,心有疾当用呵。呵者,心气也。理其气体,呵能静其心而和其神,所以人之心乱者则多呵,盖天全之候也,人皆为而不知哉!向若不呵,当致愤怒者也。故心疾用呵,除邪气也。夫心处九宫惊门,主智,使人乐善好施,恭孝以修仁,则心和而形全也。且夫心者,夏之用事也,天地气交,万物华结,亥寝丑起,无厌于养。英成实长,夏之德也,逆之则伤心。常以四月、五月、六月弦朔清旦,南面端坐,叩金梁九,漱玄泉三,静思想,吸离宫之赤气,入口三吞之,以补呵之损,植其灵府,开心穴,饵离火,濯玉女,神平体安,众殃不害,金火不能伤,治神之灵也。
肝脏图
治肝当用嘘。嘘为泻,吸为补。夫肝者,震之气,水之精,其色青,其象如悬匏。肝主魂,其神如龙,化为二玉女、玉童,一青衣,一黄衣,各长七寸;一负龙,一持玉浆,出入于肝脏也。其神好仁,人之行惠者,盖发于肝也。欲安其魂而延其龄者,则当泽被刍棘,恩覃庶类,而后全其生,则合乎太清者也。肝合于胆,上主于目。肝盛则目赤。又主于筋,肝亏则筋急。皮枯者,肝热也。肌肉黑黯者,肝风也。好食醋味者,肝不足也。色青者,肝盛也。手足汗者,肝无他恶也。毛发枯者,肝伤也。夫肝主角,故肝有疾者,当用嘘。嘘者,肝之气也。其气仁也,故除毁痛。人之有伤痛者,则嘘之以止痛,皆自然之验也,岂不以为灵哉?此之至理也,通玄之道。且肝之主春,春之用事。春三月,天地气生万物,花叶繁茂,人及刍萌,顺阳之道也,逆之伤肝也。伤之则毛骨不荣也。常以正月、二月、三月寅时东向平坐,叩齿三通,闭气七息,吸震宫之青气三吞之,补嘘之损,以享青帝之祀,以致二童之馔。木精乘王,则肝欢寡忧,精之妙也。知
脾脏图
治脾当用呼。呼为泻,吸为补。夫脾者,坤之气,土之精,其色黄,状如覆盆。脾主意,其神如凤。化为玉女,长六寸,循环于脾脏也。其神多嫉妒。人之疾妒,盖起于脾脏也。土无正形,故妒之无准也。妇人则妒剧者,乘阴气也。欲安其神,则当去欲寡色,少思屏虑,长其土德而后全其生也。脾合乎太阴,脾连胃,上主于口,消谷之腑,如磨之转,化生而入熟也。食不消者,脾不转也,食坚硬之物,磨之不化也。人不欲食讫便卧,其脾则侧,侧则不转,食坚物,生食不化,则为宿食之患也。故食不调则伤脾,脾藏不调则伤质,质神俱损,则伤人之速,故人之不欲食生硬坚涩之物,全人之道也。人不欲食,为脾中有不化食也。多惑者,脾识不安也。多食者,脾虚也。食不下者,脾塞也。无颜色者,脾伤也。好食甘者,脾不足也。颜色鲜滑者,脾无他恶也。夫脾主于中宫土也,故脾之有疾当用呼。呼者能引脾疾,故人之中热者,呼之以驱热温之弊也。向若不呼,则热气拥于内,阴气息于外,致愤闷之患,形何从而安哉?夫脾位寄于土宫,宫主义也。使人宽舒广大,屈已济人以利,不争者也。且脾之无正形,寄王四季,随六气助成万物。脾育肠胃,义之道也。不以自专为德,不以物竞为功,长坤之理,逆之则伤脾。常以四季月末十八日旭旦,正坐中宫,禁气五息,鸣天鼓七,吸土宫之黄气,入口五吞之,补呼之损,饮玉醴以致神之和,以补于脾,以佐神气,则入山不畏虎狼,登险不惧颠蹶者,行气之精也。
肾脏图
治肾当用吹。吹为泻,吸为补。夫肾者,阴之精,坎之气,其色黑,其象如圆石,其神如白鹿,两头化为玉童,长一尺,出入于肾脏。其神和也,人之柔顺者,盖发于肾脏也。欲安其神,则当仁德平广,膏润万物,长其精,顺其志,而后全其生形,则合乎太清者也。肾合于骨,上主于齿。齿痛者,肾伤也。又主于耳,人之骨痛者,肾虚也。耳不闻声者,肾亏也。齿多楚者,肾虚也。齿黑 < 齿肖 > 者,肾风也。耳痛者,肾气壅也。腰不伸者,肾冰也。色黄者,肾衰也。容色紫光者,肾无他恶也。骨鸣者,肾赢也。夫肾主羽,人之有疾当用吹。吹者肾之气,能瘳肾之疾,故人之积气冲臆者,则强吹也。肾气沉滞,吹彻则通。且肾者冬之用事,三月乾坤气闭,万物伏藏,戌寝寅起,与玄阴并,外阴内阳以养骨齿,以治其神,逆之则伤肾。常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面北平坐,鸣金梁七,饮玉泉三,吸玄宫之黑气,入口九吞之,以补吹之损,以符呦鹿呦鹿:《诗·小雅·鹿鸣》有“呦呦鹿鸣”句,该诗旨为欢宴嘉宾。之词,以致玉童之馔。益肾气,神和体安,则群妖莫害,可致长生之道矣。
胆脏图
以前名五脏,加胆名六腑。胆亦受水气,与坎同道。胆有疾,当用嘻。嘻为泻,吸为补。夫胆者,金之精,水之气,其色青,其象如悬瓠,其神龟蛇,化为玉童,长一尺,戟其手,奔驰于胆。其神勇,人之勇决者,盖发于胆脏也。欲安其神,当息忿寝争,与仁辅义,其后全生也。胆合于膀胱,上主于毛发。毛发枯者,胆损也。发燥者,胆有风也。无惧者,胆洪大也。颜貌青光者,胆无他恶也。爪甲干者,胆亏也。毛焦者,胆热也。无事泪出者,胆劳也。好酸者,胆不足也。夫胆寄于坎宫,使人观智慕善,并邪去佞绝奸,治方直也。且胆者,生于金,金主于武,故多勇,且抑之大吉。夫胆乘阴之气,秉金之精,故主于杀。杀则悲,故人之悲者,金生于水,目中坠泪也。夫心主火,胆主水,火主辛,水主苦,所以人有弊者,即言辛苦。故为水火二气相背,则火得水而煎,阴阳交争,水胜于火,故目泪出,泪流也。苦而出,故曰泪。夫悲啼号泣,其声称苦者,为泪出于胆,而以苦为词也。胆,水也,而主于阴;目,明也,而主于阳。阴从阳,故从目出。常以孟月,端居正北,思吸玄宫之黑气,入口九吞之,以补嘻之损,以食龟蛇之味,饮玉童之浆,然后神治体和,颠不能犯,邪莫之向,胆气所致也。
歧伯曰:夫人之受天地之元气生。气之来也谓之精,精之媾也谓之灵,灵之变也谓之神,神之化也谓之魂,随魂往来谓之识,并精出入谓之魄,管主精魄谓之心,心有所从谓之情,情有所属谓之意,意有所指谓之志,志有所忆谓之思,思而远慕谓之虑,虑而用事谓之智。智者,乃识见者也,盖精神、魂魄、意志、思虑、情智、见识之所用也。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含天地之象。具在身矣。则胸胁为宫室,四支为郊境,头圆象天,足方象地,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发为星辰,齿为金玉。大肠为江河,小肠为川渎。两乳、脐、膝为五岳,肝、肾、脾、肺、心为五行。故修道者常理之,若不修缉,必致毁败。营卫不通,血气不流,齿发不坚,五脏不调,则倾化随及。故至人修其未毁,治其无疾也。
练习六字诀掌握了要领有利于提高质量,消除练功中不良反应,使练功能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发展,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六字诀的基本要领为:
第一,松静自然:在练功中要做到关节肌肉尽可能地放松,身体各个部位放松了,气就自然顺畅,肌肉筋骨全部松开,就自然达到了“气遍周身不少滞”的要求,松是舒展,而不是软和缩,形体舒松气自顺通,从而达到体松、意静、气运自然。静是由定中产生,神不外驰,精神内守,静了以后才能安心,心安以后才能达到充分发挥调整肌体自然平衡的本能。静,并不是思想静止。练功中的要求神不外驰,集中注意力,以一念代万念,排除外来的一切干扰。不要过分紧张强求入静,不必向其它方面追求。六字诀是动中求静,是以动促进静而收养气之效,以静养之气促进体内血液循环畅旺。
法归自然。自然就是有规律的运动,运动的协调均衡是自然发展规律的体现,任何物体的运动必须符合于协调均衡的自然规律才能够存在和发展。违背自然就要发生混乱偏差以至停止运动而消亡。由于宇宙运动永远保持整体协调平衡,所以宇宙无始无终,永恒长存。养气功效法自然。自然必须在静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养生的目的是为了益寿延年,在日常生活应付事物中,也应注意到“自然”,所以中庸上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所以中和之气就是自然。自然就是均衡。经常保持着生命活动的协调均衡,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益寿延年。松静自然的要领即是练功的过程,又是练功的目的。
第二,呼吸锻炼:六字诀是通过调整呼吸来达到吐出脏腑之毒,吸进天地之清的目的,是练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六字诀属于吐纳法。人们的呼吸活动,是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可以控制和调整。呼吸活动又是对人体生理各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通过对呼吸的锻炼来达到调整整个肌体的功能,极为重要。
六字诀是采用顺腹式呼吸,吐字呼气时略提会阴(小腹内收,提肛缩肾),横膈上升,使浊气排除,吸气时轻合嘴唇,舌抵上腭,会阴放松,腹部自然隆起。呼吸深、细匀长,加强了呼吸功能,促进了肺循环,同时,加强 腹内的自我按摩,改善腹腔的血液循环,增强了胃肠的蠕动,加强了食物消化及营养吸收功能,在意识上是主动呼气,吸气时自然放松,使神经系统做到最大的放松。
第三,注意吐字时的口型锻炼:脏腑的内部运动和经络的运行受人体内外不同作用力的影响,而呼气时用不同的口型可以使唇、舌、齿、喉产生不同型状和位置,从而造成胸腔、腹腔不同的内在压力,影响不同的脏腑。古代养生家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六个宇,分别以口型影响着不同脏器的气血运行,从而取得治病健身的效果。多年临床经验证明,开始初学时,一定要出声,这样可以使气通顺,通过发音才能正确掌握口型。因为念字的口型不一样,唇、舌、齿、喉,开口、合口、半合口、半开口部有很大的区别。正因为这种不同的念字口型,才能区别我国五声音阶上的角、徵、宫、商、羽,配合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关系。不发声则没有五音,就没有口型,那就失掉了六字诀养生法的治病效能。我在临床应用时,曾分别试验,发声的比不发声的收效快,所以就决定初练时要发声,发声时口型容易掌握。我给它起名叫风呼吸。等到口型正确,腹式呼吸练熟了,自然呼吸深长,由胸腔深入小腹丹田之内,真气调动起来,水到渠成,就不期然而然地不出声了。一般说来,半个月或一个月就不出声了。这时会感觉到有一种气流通行上下,有的感到热,有的感到凉,有的感到麻胀,有的感到轻松。
第四,导引动作要柔和,并要做到气尽式成。使动作的快慢与吐气的速度一致并受气的支配,做到“气为元帅,手足为兵丁”之格言。
第五,在练功的初级阶段,不要强调以意领气或意气相随,随着动作的熟练,松静程度的提高,在明确了经络的起始运行路线以后,气感就会在练功中自然产生,就会在精神内守的前提下,随着吐字,气就会相依地在经络轨道中运行,这样就会水到渠成。这就是太极拳经所谓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之理论,所谓“着熟”就是练气功之呼吸自然,所谓渐悟就是“勿助长”,不要急于求成。这一条戒律要特别注意,求急者反以得缓,所以孔子再三说,率性之谓道。孟子谓拔苗助长之比喻。
第六,六字诀中六个字的次序是根据祖国医学五行生克之理论排列的。它影响着病情好转还是加重,不宜变更颠倒。要按次序练习。肝属木,木旺于春,四季以春为首,所以先练嘘字功,是因应天时,收效较快。木能生火,心属火,练呵字可以补心气。再炼呼字补脾,脾属土,为火所生。呼字练完,可以练呬字功,呬能补肺气。肺属金,为脾土所生。练完呬字功,再练吹字,吹能补肾气,肾属水,为肺金所生。吹字练完,五脏之气都得到补养。三焦主气,再加嘻字功,导引行气则全身之气血通调而疾病不生。
六字诀还可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和病情疾患的虚实需要进行补泻。先按顺序练,然后有针对性地单独练某个字;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几十年都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太极拳 是内家拳、内功拳,无论是用于技击还是养生,要想真正地起到作用,必须修炼太极内功。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太极内功修炼的步骤,希望你们喜欢。
太极内功修炼的步骤一:松中求整、五弓一合
太极拳讲“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什么叫放松“一身备五弓”的含义;五弓怎样松得开:身弓(主弓)即脊柱的松法,先将两肩根、两腹股沟向回缩劲,使胸、腹松净,再将玉枕穴悬空领起、尾骶骨松垂入地,夹脊后贴,使三关竖起,感觉自己就像衣架上的衣服一样,即轻灵、又沉稳;手臂两张弓(辅弓)的松法,在两肩根回缩、肩井穴下沉的基础上,两手(梢节)领起,两肘(中节)下沉并有外撑之意、两肩外侧微前扣与夹脊联系起来,动作起来好象金鸡抖翎一般;从胯至足(两张弓)的松法,在两胯根(腹股沟)回缩的基础上,两膝外侧内扣、轻轻上提(中节运转),提到腹股沟,同时两足(梢节)脚跟外撑有碾地而起之意。如此操作,四肢都系到了脊柱上,五弓合一,由松到整,有了真形,方可藏真精神。
太极内功修炼的步骤二:顺中用逆、运转丹田
在周身松开和顺的基础上,顺中用逆,以意导体,使周身集中于肚脐,再使息息归根,亦到肚脐,道家功法称之为“凝神入炁穴”;老子称之谓“夫物云云,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身心能收于此,才能养育自身的浩然正气。再通过顺呼吸的锻炼,即以肚脐为中心,牵动周身之气在呼吸和顺的基础上逐渐集中,利用意识呼吸法养足前丹田之气;前丹田充实后,再用逆呼吸法(意识呼吸),使周身之气集中于后丹田,待前、后丹田充实后,再通过内转呼吸(意识呼吸)法、射丹田法把丹田气激活,非有此过程,才能以腰腹为中心、以太极球带动周身,动作起来,才能即轻灵、又沉稳。
太极内功修炼的步骤三:文火、武火,启动命门
命门,乃生命出入之门。命门属火,肾属水,命门充实,肾气贯足,才能充分开发“太极腰”的能量,命门也是打通周天的钥匙,命门炼不出东西来,能量便不能达到尾闾、达于夹脊、玉枕,通周天便是纸上谈兵。前边开发丹田的能量,是面,命门是点,这个点,就是太极,就是中和之气。随着长期刻苦地正确炼习,周身在松中有松文烹武炼的过程中,整体能量便不断地集中,这个点就越来越小,“小到无内即此意也,能小到无内,才能大到无外。
太极内功修炼的步骤四:逆中行顺,以气润身
全身能量能集中于命门,虚无当中能含有一气,这一气,就是太极,有了一,才能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才能以这浩然中和之气来润育自己的身体,用来健身,能延年益寿;用来技击,能防身自卫;用来开发自身之潜能,其妙无穷。
太极练习的技巧要领
1、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2、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3、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
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4、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5、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
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6、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7、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
8、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9、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10、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
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
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
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练太极拳的基本步骤
1、静坐
上身要求如静立,下身要求坐在与小腿等高的椅子、屁股只坐三寸、两脚板与肩同宽平置地面。要天天练,要有内向思维和良性思维及立体思维(形象思维),使自己坐后浑身惬意。口诀是:一球充满二极(百会与尾闾)抻。
2、晃海
尾闾固定,上身直立不变地摇晃,内脏放松、过饥过饱不练。
3、站桩(静立)
面阴背阳,类似立正姿势,两脚跟并拢、两脚尖分开(距离以大趾高骨处为本人一拳宽)、脚板四周均匀着地脚心空吸、重心在两脚心连线中点上。膝盖微曲对大趾根。尾闾垂对足跟。掖胯敛臀、松腰竖脊、虚领顶颈(要使脊椎骨节节松开)。松肩垂肘、舒胸开掖。两臂自然下垂、小指对裤缝、指根松、手心开、两中指尖通过重心意对。头正项直鼻对脐,双眼皮下松内视、脸部肌肉全部放松、牙齿微着、舌尖轻抵上颚舌根松。气沉小腹、呼吸自然。一般站15-30分钟,如惬意可延长。济生称此“为基本健康的路线”。要天天练,要练1-3个月,使己有了一种内抻劲即内劲方可练拳。口诀是:圆锥抻满天地通。
4、行步(猫步或叫趟泥步)
口诀是:三足鼎立下盘重。要天天练。
5、学六大架势
大捋。揽雀尾。搂膝拗步。倒撵猴。云劈手。野马分鬃
6、学九式太极
先定步学上身动作。再学下肢动作(上肢不动)。最后合成。
练真气运行法,没骗你的,大多数人练:真气运行法(五步功法)
本功法具有健肾补脑作用,督脉贯通后,真气在任督脉内运行(小周天),头项百会穴和丹田产生相互吸引的磁性力量,这样肾中元阴元阳可上达髓海而还精补脑,五脏精华又下归丹田,补充肾精,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使人体由衰返壮。
从生理学观点看,督脉贯通后,可促使肾上腺和脑垂体间互相激惹、互相滋补、生机旺盛。早在战国初期的《行气玉佩铭》中已有真气运动的记载,内中指出: “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 经会阴、尾闾、命门向后窜动,夹脊向上,透玉枕直达脑海,继而又下行丹田,称为小周天。兹将练功法介绍如下:
基 本 内 容
(一)、练功姿式
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 1/2 — 1/3 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二)、呼吸与意念
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三)、收功
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练 功 方 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方法:取站、坐、卧式,口唇微闭,舌舐上腭,双目微闭,排除杂念。先注意观鼻尖片刻,随即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使其别发粗声,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如果仍然夹念纷扰,可用 “ 数息法 ” 。即呼气默数一,再呼气默数二,这样一直数到十数,再从一反复操作,直到杂念不再兴起,即可放弃数息法。入静后,呼气时真气要入丹田,不要在呼声上打扰。 时间:每天早中晚各1次,共3次,每次20分钟,一般认真操作,10天即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反应:练功到3 - 5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5 - 10天,每次呼气时都感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效果: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会感到头晕,腰背酸痛,呼吸不自然,这是自然现象,不要有顾虑,只要坚持锻炼就会变得自然。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方法:当第一步功夫练到每一呼气,即感心窝发热后,就可以意息相随,呼气时应延伸下沉的过程,慢慢地一步步自然向小腹(丹田)推进。不可操之过急,如果用力过大可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时间:依法每日3次,每次25 - 35分钟,10天就可气沉丹田。
反应:每次呼声都感到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有时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现象增多。这是真气运到小腹,肠功能发生改变,驱逐邪气的表现。
效果: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有改善等。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
方法:当第二步功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时,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可任呼吸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
时间:每日3次,每次增至半小时以上。这一段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所需时间较长,40天左右可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内形成气流,随着功夫的加深,气流也越来越大,小腹力量充实。待力量蓄足后,即可向下游动,此刻练功者有时会感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腰部发热等,以上感觉出现的迟早可因人而异。
效果: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中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通过练功不断地给肠胃增加热能,脾胃消化能力增强,体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气充足,肾功能增强,对阳痿有一定疗效,对女子月经不调也有一定疗效。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
方法:意守丹田40天后,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力量时,即沿脊柱上行,上行时,意识应伴随着真气(勿忘),如果真气到某处停下来,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导引(勿助)。这种上行速度的快慢是由丹田之力来决定的。若实力尚不足,它就会停下来不动。待丹田力量充实后,自然继续上行。若急于通关,努力导引,会和丹田力量脱节,这是非常有害的。因此必须任其自然,真气的活动情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项就可以通过了。
时间:每天可酌情增加坐功次数,每次时间也应延长到40分钟或一小时左右。至于通关时间则因人而异,有的人刹那间就通过了,这样通过力量很猛,震动也很大。有人须经数小时或数天才能通过。大多数是在一周左右。
反应:在第三步的基础上练功者自觉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命门处真气活跃(即 “ 肾间动气 ” )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在督脉未通之前,背部常有向上拨的感觉,头部则有箍紧之感,这是通督前必有的现象。有些人遇到此种情况,常产生惧怕心理,不敢再练,前功尽弃,殊为可惜。这一阶段必须坚持练功,一旦督脉通过后自然轻松愉快,通督是一个飞跃,故称为 “ 积气冲天 ” 。
效果:督脉通畅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环。这时才能体会到 “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 的真谛。精气不断地补益脑髓,大脑皮层的功能增强。凡肾精亏损引起的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等症状都会逐步消失。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
方法:一般仍意守丹田。通督以后,各个经脉都相继开通。如头项百会穴处出现的活动力量,可意守头项。灵活掌握,所谓 “ 有欲观窍,无欲观妙 ” 也就是练功不同阶段的处理方法。
时间:每日3次,每次1小时以上,时间越长效果越好。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余下丹田与上丹田之力显得更加集中旺盛。
反应:在通督脉的前后数十天内,全身常似有流窜动、皮肤发痒似虫爬等感觉,这都是经络通畅,真气旺盛的表现。遇到这种情况,既不要刻意追求,也不要惊慌失措,安心坐下就会自然平复。坐到极静时,以上现象消失,鼻息微微,若存若无,内部真气则更加集中旺盛。
效果:真气越充足,补偿和增强身体的代谢机能就越充分,因而使人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增强,大大减少和排除致病因素,治愈痼疾,坚持锻炼就可以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以上五步功夫是循序渐进的,在整个真气运行过程中,身体会有三种不同变化。第一、二、三步是调整呼吸推动真气。体内真气集中于丹田,这个阶段古称为 “ 练精化气 ” ,这是第一阶段;第四步运用丹田积蓄的真气,冲通督脉,直达脑海,这一段叫做 “ 练气化神 ” ,这是第二阶段;第五步以后,功夫更加纯熟,由于经络畅通无阻,真气在而运行自如,此为高级阶段,称 “ 练神还虚 ”,掌握真气运行法的五步、三阶段,才能收效显著。
这是我最近写的一篇关于太极拳方面的文章,被《太极》杂志刊登在2012年第二期上。文章的主要内容其实是刘勇老师给我们讲课时说过的,我只是结合自己的体会归纳了一下。全文如下:
大家知道,在修炼太极拳时无非是练身和练心,直到练出功夫。练身方面主要表现在调身和调息,练心方面主要是调神和调心。这四个方面做好了,太极拳的内功就有了。
调身主要就是改造身体。通过伸筋拔骨的方法,增加身体内的体液,使骨骼肌密度均匀,骨关节的空隙增大,肌腱韧带有弹性。同时调身还要一层意思,就是按照拳的规律调整身法,比如拳经里要求的“虚实开合”、“立身正中”等等。
调身这个阶段是练拳中时间跨度最长、最难的阶段,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因此修炼太极拳者必须要坚持练拳,不断修正,“练柔易在三九冬,练刚易在三伏夏”,肌肉的练习要天天练。和你每天要吃饭一样,天天练拳等于你每天给组织细胞骨骼肌肉输送更多的氧,不是有的人说每天练这一套拳太“单调”、太“枯燥”。如果有谁觉得单调、枯燥的这种想法,谁就练不好太极拳。
在调身阶段还要注重慢练和快练的关系,平时以慢练为主,能慢尽量慢,慢练不是一般功夫。在慢练的基础上,再逐渐快练,快到一、二分钟练完一套拳,并且是完全放松、符合拳理的情况下练完。当然调身阶段还要有一些其它的练法,比如练桩功等。
调息主要就是呼吸配合动作。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拳的动作必须是准确连贯,劲路完整不断劲,然后才能调息绵绵。呼吸和调息是不同的概念,在打拳时,呼吸不单是呼和吸,而是在调息。
初练者和动作不熟练者不要过早调息,应自然呼吸(肺部呼吸)。因为套路的前后左右的手法、身法、步法的变换,弧形的运动圆的大小转动等等,繁简不同所有有意识的动作等,想要运用调息是不可能做到的,一定是先以自然呼吸为好。当太极拳的动作做到圆活松柔,招势熟练正确,呼吸逐渐也能做到深、长、细、缓、匀,能够调节呼吸,控制呼吸的快慢,呼吸与动作就能自己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当你由动作的初练到熟练,不管动作的快慢、幅度的大小,刚柔的转换强弱,都能使练习者掌握呼吸的调节变化,适应和控制,不会因为动作与速度、刚柔的改变而引起气喘现象的时候,才能进入调息阶段。
呼吸与肢体的动作是一对阴阳,调息与动作是一对阴阳,瞬间发劲时,无意吸,有意呼,瞬间发劲后,继续调息绵绵。调息是有意呼气,无意吸气,是一个很均匀,很缓慢的过程。内气运行就是调息与动作的结合,调息也叫运气,呼吸轻灵,呼吸变成丝线,就是运气。有人讲“开为吸,合为呼”。如果机械地理解是错误的。太极拳练习者应该了解太极拳强调任何时候呼吸都要顺其自然,千万不要做刻意的呼和吸。虽然调息“意”重在呼,但要求必须自然。“开合”的“呼吸”也应自然,所以在一开一合之中,要求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中有开,合中有合。开也可以呼,合也可以呼,开也可以吸,合也可以吸,这就是太极拳在“蓄、柔”的运动呼吸。当“开”发劲时或合发劲时必须是“呼”气。也是太极拳蓄发相变、刚柔互用的太极原理。
所以,要想练好太极拳必须是有序的结合。身体改造好了再去用,它一定是建立在改善好的以后。因此,练太极拳不能心急,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必须是循序渐进。
调神主要就是训练反应速度。当我们的身体都改造好了,功夫在哪里?功夫在神经上,最后的功夫是神经,反应能力非常快。大家都知道虎、蛇、狼、猫等一些动物,如果你去触摸这些动物时,它们的反应速度是非常快的,你被咬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就是反应能力。人是高级动物,理应反应速度通过训练也能变得非常快的,“一触即发”,
不加思索全身迅速调动起来,这就是功夫。我们可以做个试验,一位是初学者,一位是练的时间较长者,两人互相搭手,当口令一发,很明显初学者的反应速度慢。
一位已故太极大师李雅轩先生说过:“练功夫第一要紧是提起虚灵的神气来,一身的神气要充满,但又要收藏在内心不使外露锋芒,又要以灵机灌注,不能呆板,神气极稳,浑身是意,这才是好的练法。”可见,调神是在调身、调息做好的基础上的练习方法,它离不开身体改造好的灵活性和内气充盈调息绵绵之间的紧密关系。
调心主要就是悟道。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是从拳理上讲,就是“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它是统领整个拳路的。陈鑫在《拳论》里说:“打拳心为主”,“妙机本是从心出发”,“运用在心,此是真诀”。“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这里的心,即心意、意识。心意让肢体如何动作,肢体就如何动作,心是一身运行之主宰,在打拳时,一举一动都是在心意的指挥下,将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和呼吸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见,心意、呼吸、动作三者是紧密结合的,而心意又是统领的。心意要统领的好,心意必须是安静的,不可使气。一套拳能呼吸自然,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轻轻运行,默默停止,都是在心意静静的情形下进行的。
第二层意思从人的心灵上讲是修身养性的,它能净化人的心灵,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我们都知道太极拳是性命双修的,练拳就是悟道。“道”是至高至大的宇宙本源,它孕育了一切事物。我们在练拳时不知不觉改造了身体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认识论、世界观。历史上有不少太极大师的人品留下了极好的口碑,他们德艺双馨的事例在民间广为流传,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陈氏太极拳的“门规戒律”就能很好说明这个问题,它由“门尊十二严”、“规守二十备”等五项内容,就是要求习武人做一个武德高尚的人,真正做到“天人合一”。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品好也就是功夫好。
综上所述,太极内功是通过调身、调息、调神、调心高度协调统一形成的,也就是说功夫是调身、调息、调神、调心的集合体,它体现在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功夫,并通过不断修炼,最终达到最高境界。
武术可以练内家拳,如太极形意八卦,关键是找个好师傅,内功的话那些内家拳就包括有了。你可以看下《逝去的武林》这本书,是一位已经去世的形意拳大师的回忆以及一些练拳的秘诀。气功的话可以练真气运行法(不过它不属于气功哦):
第一步
呼气注意心窝部(点击参见心窝部位置--巨阙穴) 1 方法。做好练功准备,放松身心,集中思想,精神内守,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 2 时间。如果要如期完成第一步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假若条件许可的话,每天固定时间练功,养成习惯,对稳定思想更有帮助。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要紧,只要抽空抓紧练功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练习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如认真操作,一个星期左右就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3 反应。练功到三至五天,感到心窝部沉重,再往后,每呼气时,感觉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有了真气的集中,就给第二步功打下了基础。 4 效果。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姿势也不够准确,有的同志会感到头晕,腰背酸痛,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腭等,这都是自然的现象。不要有顾虑,只要按要求坚持锻炼慢慢就会好了。
第二步
意息相随丹田趋(点击参见丹田部位--下丹田) 1 方法。当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就可意息相随,自心窝部开始,呼气注意丹田,不可操之过急。用力太大产生高热也不舒服。 2 时间。依法每天三次,每次二十五分钟或半个小时,十天左右就可以气沉丹田。 3 效果。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现象有程度不同的改善。
第三步
调息凝神守丹田 1 方法。当第二步功做到丹田有了明显感觉,就可以把呼气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不要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2 时间。每天三次或者再多一些。每次半小时以上。这一段是培养丹田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一个月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3 效果。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中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凡患有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不健康的人,都有好转。通过练功不断的给肠胃增加热能,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体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气充足,肾功能增强。患有阳痿病症的大有好转,女子月经不调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肾水旺盛,肝得滋荣。因此,在这一阶段,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显好转。坚持锻炼,自然痊愈。
第四步
通督勿忘复勿助 1 方法。原则上还是按照第三步操作,真气沿督脉上行的时候,意识应该跟随上行的力量。这就是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不要用意念去导引。这就是勿助。 2 时间。每天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每次的时间也应延长到四十分钟或一小时左右。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通督的时间和力量不可能一样。有的人一刹那就通过了,而且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的人通督时间稍长,并且力量也不大。大多数在十天左右通督。 3 效果。通督之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但不可有意追求,一呼一刻形成任督循环,养生界称此为“小周天”。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感觉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实际情况。真气不断地补益脑髓,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凡是由于肾精亏损和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月经不调、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神经官能症状,都可得到改善。长期坚持,可以康复。因练功经络通畅,有些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效果明显。一般情况表现为精力充沛,身体轻捷。
第五步
元神蓄力育生机 所谓元神,就是大脑调节管制的本能力量。与识神对立。识神是有意识的精神状态。元神和识神是体和用的关系,元神为体,识神为用。第四步功已通督脉,肾气不断灌溉脑髓,元神的力量不断得到补充。心主神明,心气上照于脑,才能发挥其全面的调节管制作用。 1 方法。原则上还是守下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通督后各个经脉相继开通。如果头顶百会穴(上丹田)处有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头顶。可以灵活掌握,这叫“有欲观窍,无欲观妙”。 2 时间。每天三次,或更多些,每次一小时或更长一些。总的说时间越长越好。大约一个月左右,身体内的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剩下下丹田和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的现象。 3 效果。根据身体的表现,尤其是丹田与头顶百会穴互相吸引的磁性力量说明,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内分泌协调而旺盛。这种力量有形有色,功夫越深,表现的越明显活泼,对全身的生理生活机能调节就更好,真气也就更加充实,不断地补偿和增强身体的代谢机能,可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力量。因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就增强了,一般致病因素就可减少甚至避免,原有的沉疴痼疾也可以得到改善或痊愈。坚持锻炼,就可以达到身心健康、益寿延年的效用。 以上五步,是真气运行法静功锻炼过程中的基本概况。在实践中,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条件又不一样,所以效果与表现也是因人而大同小异。鉴此,练功时既要顺乎自然,灵活运用,不能刻意拘执;又要本着一定的要求,耐心求进,持之以恒,不可自由放任,实为成功之要诀。
多了你也不会看的,要是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它的官方网站看看,呵呵还有你可以去下面这个空间看看站桩的,有示范,因为再弄的话我想你看得眼都花了。
入静,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入静也就是进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功态。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老子的哎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JL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泼泼,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
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锅,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
入静的姿式
静功主要以坐姿为主,当然也包括卧姿。但卧姿只是在练功者身体太弱,实在坐不住的情况下采用,一般人尽可能采用坐的姿式练功。坐的方式有平坐式、散盘式、单盘式和双盘式。这些姿式也反映了功夫的深浅不同。初学者以平坐式为宜,这样四肢舒畅不受压迫,有利于入静。随着功夫的加深,修炼者必须逐渐过渡到盘腿式,特别是进入高层次的法门时.必须以双盘才能出功夫。因为这种姿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收慑心神,而且下盘稳固有利于气机在躯千部位发动,而且一旦真气充盈寸,下盘坚固的阻力也有利于锻炼内气的力量,不管哪种姿式,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自然放松,放松全身才有利于入静。放松不是松松垮垮,而是要求脊柱竖直的情况下,全身的叽肉放松,既凝静而又不僵。太极拳有一名词叫“虚灵顶劲”,头住上顶,脊椎自然就竖直了绍过。不过一个初学者是不可能注意得太多的,否则反而会引起紧张。其实只要牢记放松,再随时注意调整身体的紧张部位,保持全身舒适就行了。 入静的方法
呼吸人静法
呼吸入静法又称随息法,也就是意念集中在呼吸上,随呼吸上下出入,以达到一念代万念的方法。对初学者来说,呼吸入静法是一个方便法门。呼吸入静可以只注意吸气,而呼气不着意随之而出,也可以只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或随呼吸上下出入。
练功者有了一定基础,全身经络已经畅通的情况下,可以着意于全身皮肤上,用皮肤的毛细孔吸进天地宇宙间的清灵之气,呼出全身的病气,浊气,用这种意念配合呼吸一段时间善,然后放松,什么都不想,呼吸自然,保持头脑空白和身体松弛舒适的状态,一旦杂念上来,再用皮肤呼吸法排出杂念,这样一念代万念,就能逐步进入入静的深层次。
意守人静法
这是最常用的入静法,意守的穴位主要有上中下丹田、会阴、命门、涌泉(穴位见图5)。意守法的优点是容易聚气,得气较快,但缺点是火候不容易掌握。所谓火候就是指神意于穴位的轻重程度。一般要求似守非守,轻轻着意,勿忘勿助,或者呼气时放开,或者吸气时放开。千万不可死死守住,否则就会出现阳气上亢、气滞的现象,引起全身各方面的不适,特别是头昏脑胀。意守穴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为普遍(肚脐下一寸五分),因为下丹田为真气生发之海,一般练周天功多以意守下丹田为主。
体感人静法
练功一段时间以后,全身经络都已通气,这时体内出现各种感触。佛家有“八触”之说,即动、痒、轻、重、凉、热、涩、滑。
实际上,体内的感觉不止“八触”。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会完全相同。归纳起来,最重要的感觉是真气在体内发动的感觉,如真气的流动、窜动、跳动感,还有全身通气时真气的颤动感(类似通电的感觉)和气场感,还有真气生发时的热感。总之,练功者可以细细地体会这些感觉,仔细地在全身搜寻这些感觉,不知不觉也就把各种杂念排除了,从而达到入静的目的。以笔者的体验,体感入静法的效果比较好,——方面这种入静法比较轻松,不会带来任何流弊,或者引起紧张,一方面这种方法能提高内省的功力,为日后的现想法以及出现一些高功能打下基础。
给你一套。
武当铁布衫功法
武当铁布衫功法气功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武当铁布衫为武当道教内家传统的上乘功法秘技之一,被历代高人圣道所珍练,视为秘中之秘,从不肯轻易授人。
武当铁布衫将武术、气功融为一体,以呼吸吐纳、动作导引、修炼内气为基础,是内达于外的高级功法。旨在锻炼人的筋骨肌肉强壮,灵活关节枢纽,流通经络血脉,调摄气机顺杨,内实脏腑器官,新陈代谢旺盛。该功功法独持,功效神速,练习三个月即见成效。久练此功,人体内在的阻力和能量会逐步被调动起来,真气也随之日渐充盈。
不但可以达到增强全身爆发力,祛病延年,强身健体之功效,还能使全身坚硬如铁而不畏拳打脚踢,棒击不损皮肉筋骨,练时武林界盛传的“金刚下坏之躯”,而且对培养习练者勇敢进取的精神和武术技击水平皆起着一定程度的报名作用。在练习此功的同时,还可以并练出铁头功、铁臂功、大力功等,可谓:一功多能。用在气功表演上,能进行头顶开砖碎石、臂断顽铁、银枪刺喉、滚卧钉床、气绷钢丝和金刚铜体等。
本功以“内筋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为主,用意引气,直到气至,气到力达,渐步练至阴平阳秘、意气通神,使气内行五胜六腑,外及四肢百骸,最终达到浑元一体、天人合一的地步。
预备式
两脚左右自然开立,与肩同宽,脚尖朝向正前方,膝部挺直。双手自然垂臂于身体两侧,双肩放松,手心朝里,手背向外。双目上下轻闭,舌尖抵住上腭,全身放松。神态安详,排除一切杂念,集中思想,呼吸自然,意守丹田半分钟。
一、降龙伏虎
两脚向两侧微微移动,中间距离对比肩宽,脚尖朝前。两手由两侧向身前直臂缓缓上抬,双手指呈自始爪形,与肩同宽;同时,用口吸气,吸气时舌尖轻抵上腭,用口齿缝吸气,全身须放松(每式吸气均同〕,当双手拍起至肩平时,气也正好吸满。然后用鼻将气呼出,双腿渐慢屈膝微蹲成高马步姿势,同时双手屈肘渐慢下落按至小腹前,手心朝下,此刻气正好呼出一半。用停半种钟后,迅速闭气。闭气时不能呼吸气。全身绷紧用力,十趾用力抓地,双腿用劲力内扣,紧收肛门(象忍大便状),沉肩,同时双手向左、右两侧并稍向下分别用劲力慢慢外分,好象有千斤重物在往两边枯似的,分至与两脚相宽时,恰好闭不住气(闭气时间5至7秒左右)。紧接着一下子把闭住之气从鼻中故出,同时全身放松站起,意守丹田,自然呼吸二口,不必再做预备式半分钟,接做第二次,如此反复练习下去。随着功力的长进,以后练至以做49次为宜。
二、双鹰齐飞
一切向身体前方迈出一堆踏实,前腿屈膝前弓,后膝挺膝伸直,成高弓步;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全身自然放松,舌尖轻抵上腭,双目轻轻闭合,神态安详,排除一切杂念,意守丹田。双手朝身前缓慢抬起,手指成自然爪形,与肩相宽,同时用口吸气,双手抬至与肩用平时,再向下徐脐放落、落至腹前时手心翻转向上,再向上抬至与肩同志时,翻转手心朝下,遂慢下落至丹田前时,正好气吸满,稍停半秒钟,迅速闭气,全身绷紧,双手用力下按,双日用曲,同时十趾用力抓地,紧收肛门,收胸腹、沉肩、双上臂夹紧两肋,双手用力向身后慢慢接按至胯部两侧,两腿前后用力内扣,闭下住气时,从鼻将气放出三分之一,然后双手再用力慢慢向后拉五厘米左右,闭气二至四秒钟,从鼻放气三分之一,然后再双手用力慢慢往后拉至五厘米左右,闭气二至四秒钟,从鼻将剩下三分之一的气全部放出,同时全身放松(闭住的一口气要分三次均顺放出)。最后恢复成预备式,自然呼吸两口,开始接着做第二次,如此反复练习,左右弓步式互换。随着功力的长进,以后左右弓步式要各作25次为宜。
5、霸王敬酒
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用宽,两掌在腹前交叉,上下相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吸气,双手直臂由下向身前上方交叉划弧,划至与头相高时,翻转手心朝前,手背离头约25厘米;双手不停,继续向上、向左右两侧划弧分开,分至与肩平时,两手心略向下;上势不停,双手直臂继续向身体两侧下落划弧,双小臂朝里划至于腹前,肘部弯屈成直角90度,肘尖放至腹部两侧,双手手心相对,十指尖向前,同时两腿随双手划弧下落而屈腰半蹲成四平马步式,此刻正好吸气满;稍停半秒钟,迅速闭气,同时括辅转手心朝上,双日用力向内夹紧肋部,两手相距16厘米左右;思想高度集中意守丹田,双手好象如同托着千斤重物缓慢直膝站起,两脚十趾用力抓地紧扣,提肛、收腹收胸,全身绷紧,双腿用力往上使劲;两腿快站直时,双手正好上托至与肩相平高度;两手小臂慢慢内旋转动,学心朝上渐转至掌心向前,此时正好闭不住气,从鼻一下将气迅速放出,全身放松。双手向下垂臂自然收于两胯处,接着开始做第二次,如此反复练习,随着功力的长进,逐渐增至49次为宜。
四、青龙摆尾
先进行预备式意守丹田半分钟,然后身体侧卧,左臂屈肘用前臂尺骨一侧撑地,左手成拳,拳眼朝上;两腿成交的状伸直膝部以脚靠在地上,右腿在上,左腿在下;全身保持平直呈一斜向直线,右手伸直置于右胯处,身体仅以左臂和双脚着地支撑体重,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开始吸气,同时身体上下一起由右向左下缓缓转动,至右肩将要与左拳相互接触时,吸气满,成俯卧式。然后身体猛然向右上方转动恢复成侧卧式,同时配合从鼻迅速将气一下项出;喷气时,意守丹田,提肛缩阴,全身用力,喷气须短促有力,有气有声,身体始终保持平直。接着做第二次,如此反复练习,左侧练完换右侧练习,随着功力的逐渐长进,以后须左、右两臂各做25次为宜。
五、野马抖
身体面对墙壁站立,两脚左右分开并距墙二尺左右远近,两手在身体背后相叠,手心朝后,右手抓握左手腕部;然后上身直背向前弯腰屈体成90度,以头顶正中百会穴前一寸部位为中心抵在墙壁上(百会穴: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耳尖直上,头顶正中的部),脸面朝地;二目轻轻闭合,舌尖抵住上腭,全身放松,排除一切杂念,用口齿缝吸气,吸气时要意守百会穴。吸气满后用停半秒钟,然后以腰颈为轴用力向左转动90度,头不可以离开墙壁,下肢动作保持下变,脸面向左转动时迅速用鼻喷气,并且提肛内收,意念集中至丹田部位。全身上下保持原姿势固定不动,用口吸气满后,意守百会;以腰颈为轴用力向右拧转180度,使脸面朝右,同时全身用力以鼻向外喷气,且提肛、意守丹田。接着再吸气后向左转动180度啮气,如此左右转动腰颈上身反复练习。随着功力的长进,以后要练至左右各转25次为宜。
六、老君登位
身体后背对墙直膝站立,距墙以用下四平马步为准。两手相互交叉相叠于腹前,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手心朝里;身体正直,二目轻闭,舌尖抵住上腭,意守丹田,全身放松。开始以口吸气,两手由腹前向上屈臂划弧,当划至与头齐高时手心翻转朝外向前;上势不停。两手继续向上、向左右两侧直臂划弧外分,至于肩平时两手手心转向朝下,两腿随双手向下动作微屈膝略蹲;双手继续向下、向身前划弧屈肘成交叉状,双掌变成拳。拳眼朝里,同时两腿弯屈下蹲成四平马步,此刻气正好吸满。紧接着,两腿用力蹬劲,双日曲肘向两侧后带,以整个背部向墙壁后撞;同时用鼻迅速朝外喷气,全身用力、勾头屈预、收肛提阴。喷气后,要及时利用撞击墙壁的反弹力将身体推离墙面,双手下垂于胯部两侧,身体正直站立,成预备势,接做第二次。整个动作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有念紧紧守住丹田的位,不可分心。如此反复练习,随着功力的长进,以后渐增至能做50次为宜。
七、仙客掸尘
两脚左右自然开立,稍比肩宽;两手由体侧直臂上托至肩乎,掌心朝上,开始以口吸气。身体以极为轴,上身由右向左拧转90度,脸面朝左,鼻尖与左腿外侧裤缝对直,此刻气正好吸满。紧接着,右手屈臂以掌心一面拍打左腋,左臂保持不变;同时猛然配合以鼻喷气,全身用力,提肛内收。然后全身放松,以口齿缝向内吸气,双手左右平托,以腰为轴向右拧转180度,同时以鼻喷气,收肛,左手屈肘拍打右腋,右手保持托物状不变。呼吸始终意守丹田,接着再吸气向左转喷气拍打左腋下一掌位置,再吸气向右转成气拍打右腋下一掌位置,如此练习五次,从腋下一掌一掌往下拍打5次至软肋部,左右一样;再按同样的吸、囚方法从小腹两侧由下一掌一掌往上拍打5次至乳上,然后再按同样的吸、喷方法从双乳中间上边两手交替互换由上往下拍打至丹田,左右手共5次。如此是一遍共25次,以后要做两遍拍打50次为宜。
注:练功一月后,两手要套上装有细沙或绿豆砂袋(沙袋长短按自己的手掌大小和力量来决定,沙袋中间横缝一条小带以防贷脱手);二月后。袋内换装半沙半小石子(要圆且没有锋利带棱的小石于);三月后,袋内应全装小石子或不带锋榜的小铁砂;练至能托石子袋用力击打身上而不觉痛,则初有火候。
八、蜻蜓点水
两腿伸直站立,自然靠膝并拢;两手下垂于体侧左、右两胯处,指尖朝下,手心向里;全身放松,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然后双脚脚后踉抬起,以前脚掌着地,双腿尽量保持直膝,脚掌用力用地使身体向上弹跳,同时吸气,随弹跳时向左转身拧动弹跳三至五下旋转一田,正好转回原来的位置,此时气吸满;双脚同时落地,脚尖先着地,同时全身用力猛喷气。接着做第二次,如此练下去,左右相互交替转动,随着功力的长进,以后要左右转身弹跳各25因为宜。
九、员猫捕鼠
两腿并拢,两手左右伸直肘臂,趴在地上,脚尖、手心、脸面朝地;全身放松,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意守丹田,然后从口齿缝处往里吸气。吸气将满时,双手和两臂直肘用力向内拢回收,使腰胸上挺离开地面,全身要直,身体离地切勿大局,约5寸左右。此刻气已吸满,然后双手、双日向两侧松(滑)开,胸腹部向地上撞压;同时迅速以鼻向外喷气,喷气时全身用力,收肛上提。喷气后全身自然放松,接做第二次,如此反复练习,随着功力的长进,以后要做至56次为宜。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意念集中守在丹田部位。
十、威虎寻食
两脚左右开立,屈膝下蹲成马步式;双手屈臂抱拳收于腰间左、右两侧,拳心朝上,肘尖向后。双脚大拇趾抬起上翘,其余八趾抓地;吸气时全身放松,吸气满后全身用力以鼻猛喷气,喷气的同时双拳要用劲紧握,八趾用力抓地,提肛,整个动作过程始终意守丹田。如此反复练习,以后能练50次为宜。
十一、两仪双峰
两腿屈膝下坐成双盘式、单盘式或散盘式均可;双手屈肘抱于腹前,双手十指相互交叉插入,手心朝上;全身自然放松,舌尖轻抵上腭,双目轻闭,排除一切杂念,意守丹田。然后用口吸气,意守头顶百会大;吸气满后双手猛扣屈肘上抬于面前,手心相帖,手指相互抓紧手背,大拇指与鼻尖同高,离鼻三寸远左右,双臂内夹,同时全身用力以鼻猛然向外喷气,提肛,意守腹部中央的丹田处。接着喷气完后,全身及时放松,开始吸气,意守百会;气吸满后快速以鼻喷气,双手小臂同时用力向两侧开撑上抬,双掌下落至胸前乳平处,掌心朝外,拇指一侧朝下。然后双手慢慢向下落至腹前,同时意念将气往下循行于丹田,全会放松自然。如此反复练习,随着功力的长进,以后动作能做50次为宜。
二、怀中抱月
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略宽,膝部伸直,两手自然垂臂于身体两侧,手心朝里;全身正直,百会穴与会阴大成一竖直线,呼吸自然,排除一切杂念,舌尖轻抵上腭。两手随吸气交叉至腹前,接着向上直日划弧,划至与头同高时手心翻转朝前;上势不停,两臂向左右分开至肩平处时,手心向下。两掌由两侧向身前摆臂划弧屈肘环抱,双掌掌心朝内,对准丹田,十指指尖相对,两臂成抱球状,手心距丹田约人寸远左右;同时。两腿随双臂划弧环抱之势缓慢屈膝微蹲成高乌步姿势,脚尖朝前。此刻气已吸满,停止呼吸(不呼不吸)且全身放松,双手往里合拢,拢至接近小腹时翻转手心朝上,十指指尖保持相对状态。双掌动作继续曲臂上托至心窝,肘尖朝向左右;两腿慢慢站直,不呼不吸。然后,翻转手心朝下,进行吞气,连口水唾液一块送下;吞气时,十趾紧抓地,提肛内收。气吞下喉咙后,即刻全身放松展开,呼气,双掌随呼气缓缓由心窝处下落按至体前,接做第二次。如此反复练习,随着功力的长进,以后能练50次为宜。
注意事项
练此功必须技练功要求和严禁注意事项去练,否则不但达不到目的,还易出偏差。
1、练功以早三点至六点,晚五点至八点为最好,每天早晚各练一次,也可根据个人的工作时间自己安排。
2、饭后1小时后再练功,练功前要排除大小便,过饥过饱均不可练功。
3、在练功中思想不要紧张,或急于求成情绪,不要垂头伸颈,使内气通不过去,容易造成头晕。
4、练功中不允许练别种气功。因为每种气功都有自己的经络路线,同练几种功法会使内气在体内互相干扰易出偏差,但是静功可以练。
5、练功时一定要心专意静,不要受外界的干扰影响而散心,切忌心猿意马,杂念丛生。
6、练功一定要精力充沛旺盛,禁忌色情房事后练功,炼精化气,挖为气母,伤精则伤气。
7、禁忌酒后练功(酒使气散),此时练功,必然伤身和出偏差。
8、子、午时辰勿练功。午时指中午ll点至1点,子时指晚上ll点至1点。
9、禁止在风雨中和雷鸣电闪时或穿湿衣练功。
10、练功时必须严格按照练功功法要求去做,不准随便增加或减少练功次数,思想要高度集中,内外兼修,将丹田之气引向双手冲出时,不要意想从经络穴位经过,快速自然地用意领气就行。
ll、练本功结束后,不宜用冷水及冷毛巾擦汗、擦身,必须用于毛巾或热水擦身,一小时内不许洗冷水澡、游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