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腹部和背部整一圈疼痛疼痛,憋气现象

晚上睡觉,腹部和背部整一圈疼痛疼痛,憋气现象,第1张

问题分析:

背疼可能是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引起的腰背疼痛。中医认为是素体虚弱,感受风寒湿的侵袭,气血 凝滞脉络不通引起的疼痛。如是由于受风引起的腰背疼痛可刮痧,或是拔火罐,去风寒,疏通 经络,止痹痛。

意见建议:

疼痛症状明显可用芬必得,独一味缓解疼痛。注意休息,局部保暖。

每天喝水可能达不到身体要的量,转载一段话让你参考,

许多慢性病的病因是因身体缺水,会表现出比“口干”多得多的症状,如:腰疼痛、颈椎疼痛、消化道溃疡、血压升高、心脏病,哮喘和过敏等,还会让人患上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现代人一直认为“口干”是脱水的惟一信号,其实,在人体感到“口干”之前就已经脱水了,并可能已危及到身体健康 。

美国医生巴特曼在《水是最好的药》一文中记载了大量通过实证研究的发现,人体缺水可导致多种疾病。说水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病情分析:

您好,根据您的以上这些内容的描述,您的情况考虑是胸水的情况

指导意见:

您好,像您的这种情况考虑是进行抗生素治疗是可以的,估计是炎症的情况导致的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心痛彻背的穴位 2 治疗心痛彻背的方剂 3 治疗心痛彻背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心痛彻背 1 拼音

xīn tòng chè bèi

2 英文参考

chest pain involving the back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心痛彻背为症状名[1]。指心痛(心前、心窝、胃脘等部位疼痛)引及背部者[1]。除见于心痛、胃脘痛外,尚可见于胸痹等[1]。《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又《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噉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

参见胸痹及心痛、胃脘痛:

胸痹为病名[2]。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藏》。指胸膺部闷窒疼痛的一种病证[2]。《肘后备急方》卷四:“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痞忽痛,肌中苦痹,绞急如刘,不得俛仰,其胸前皮皆痛,不得手犯,胸满短气,咳嗽引痛,烦闷自汗出,或彻引背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本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胸痹有按症情轻重分为胸满、胸痛者[2]。本病可见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疾患[2]。

心痛为病证名[3]。胸脘部疼痛的统称[3]。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指心前区或心窝部疼痛[3]。《诸病源候论·心痛病诸候》:“心痛者,风冷邪气乘于心也,其痛发,有死者,有不死者,有久成疹(通“疢”,病也)者。心为诸藏主而藏神,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为真心痛,朝发夕死,夕发朝死。心有支别之络脉,其为风冷所乘,不伤于正经者,亦令心痛,则乍间乍甚,故成疹不死。”《赤水玄珠·心痛门》:“今之治例,皆非真心痛也,以其在心之部位而名,或心之脉络,或手心主之脉络,……或食伤,或寒伤,或气逆,或痰饮,或死血,或虫,或郁火,皆致痛也。”

胃脘痛为病名[4]。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4]。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亦称胃痛、脘痛、心下痛,心痛等[4]。多因七情郁结,劳累过度及饮食不节所致[4]。有寒热虚实之分[4]。亦有虚实错杂,寒热相兼者[4]。文献有胃气痛,肝胃气痛,阴虚胃脘痛,气郁脘痛、火郁胃脘痛、积热胃脘痛,瘀血胃脘痛,蚘动脘痛,积冷胃脘痛,外感胃脘痛,内伤胃脘痛等记载[4]。

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865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