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心下有留饮”,为什么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夫心下有留饮”,为什么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第1张

因为背冷。

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节选:

师曰:“脉分寸关尺,寸脉分经以候阳,阳者气之统也;尺脉分经以候阴,阴者血之注也;故曰阴阳。

关上阴阳交界,应气血升降,分经以候中州之气。

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

释义:

老师说:“脉分寸关尺,寸脉分经以候阳,阳的气的系统的;尺部分经以候阴,阴的血液的注入了;所以说阴阳。

关上阴阳交界,与气血升降,分别经以候中州的气。问:”经说,脉有三粒、六菽重的,怎么说呢?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对于治则和方药,《伤寒杂病论》的贡献也十分突出。书中提出的治则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调整阴阳,扶正驱邪,还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诸法。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方剂

据统计,《伤寒论》载方113 个,《金匮要略》载方262 个,除去重复,两书实收方剂269 个。这些方剂均有严密而精妙的配伍,例如桂枝与芍药配伍,若用量相同(各三两),即为桂枝汤;若加桂枝三两,则可治奔豚气上冲,若倍芍药,即成治疗腹中急痛的小建中汤。

若桂枝汤加附子、葛根、人参、大黄、茯苓等则可衍化出几十个方剂。其变化之妙,疗效之佳,令人叹服。尤其是该书对于后世方剂学的发展,诸如药物配伍及加减变化的原则等都有着深远影响,而且一直为后世医家所遵循。

其中许多著名方剂在现代人民卫生保健中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例如:治疗乙型脑炎的白虎汤,治疗肺炎的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的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胆道蛔虫的乌梅丸,治疗痢疾的白头翁汤,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的茵陈蒿汤,治疗心律不齐的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括萎薤白白酒汤等,都是临床中常用的良方。

另在剂型上此书也勇于创新,其种类之多,已大大超过了汉代以前的各种方书。计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酒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吹鼻剂、灌肠剂、阴道栓剂、肛门栓剂等。此外,对各种剂型的制法记载甚详,对汤剂的煎法、服法也交代颇细。

所以后世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称该书所列方剂为“经方”。

-《伤寒杂病论》

 每逢冬季,有些女士特别是更年期女性尤其怕冷,总感到手脚冰冷,腰背部像背着冷水袋似的。这是怎么回事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背心凉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背心凉的原因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女性怕冷首先是由于体内雌激素的含量高,体内的热量容易转化成为脂肪储存在皮下。 女性新陈代谢较男性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热量的合成作用大于分解作用,从而使体内热量释放较少;其次,女性一般不太喜欢活动,热量的产生就会更少,运动量不足,往往会造成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全身发冷,特别是手、足等末梢部位更觉得冷;第三,女性由于经期、孕期、产褥期或者患有贫血、胃肠道疾病以及久病体虚,机体抵抗力下降,也会导致怕冷;第四,缺铁、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是女性怕冷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背心凉怎么办

 一般感觉到背心冷大多数是因为中阳不足导致的虚寒,你可以用些中药物治疗改善这个症状,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还有金贵肾气丸,或者是服用黄芪建中颗粒,这些都可以温补中焦阳气。平时不要吃太多肥腻的食物,例如肥肉、烧烤、烤鱼、零食薯片等,多吃点新鲜的蔬菜水果,蔬菜的例如木瓜,水果的例如苹果、杏子、桃子等,还可以吃些羊肉、牛肉、鹿肉、动物肝脏,海产品的有鳗鱼、海虾、海参等。

 注意过度苦寒、冰凉的食物易伤肾,如芦荟、苦瓜、雪糕、鹅肉、啤酒进食过多都伤肾,应该多食黑色素含量高和温补性中药如黑米黑豆等。适当运动可延缓衰老,但强度不宜太大,应选能力所及的运动项目,以促进血液循环,可改善血淤、气损等情况。散步、慢跑、快步走,或在鹅卵石上赤足适当行走,都会促进血液循环,对肾虚有辅助治疗作用。

 对寒冷耐受力低的女性,血液中铁元素含量不足,也常伴有血浆中铁元素含量不足,也常伴有血浆中甲状腺素降低。女性每月经期可导致铁的损失。按照营养学家的要求,妇女每日应摄入28毫克铁。但大多数女士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因而怕冷。 甲状腺素有“生热”的作用,能使人体基础代谢增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快,增加体热。当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就是甲状腺分泌不足时,产热少,人会怕冷。因此,女性如果营养缺乏,低血压或患“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也会引起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不良,特别是肢体末梢循环障碍,导致手脚冰冷。

 更年期妇女因体内性激素平衡失调,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其所支配的心脏、血管、胃肠等功能活动受到影响,使人产生冷感。此外,穿衣不当、饮食不调、好静少动等,也会加剧女性冬季怕冷。 冬季怕冷的女性应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伏案久坐的职业女性,更应重视活动,通过肌肉运动来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以产生更多的热量来抗寒。冬天怕冷的女士除了每日三餐摄入充足的热量外,应该多吃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鱼虾、牡蛎等;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羊肉、牛肉、狗肉、蛋黄以及豆类、蔬菜等。

背心凉的治疗用药

 证治方药

 (一)风寒束表

 1,临床表现:背冷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手足不温,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而滑润,脉浮。

 2,病因病机:风寒束表,首犯太阳,阳气受阻遏,无以敷布。

 3,治法:解表祛风散寒。

 4,方剂;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加减。

 药物:羌活10g,防风10g,苍术10g,细辛3g,川芎6g,白芷10g,麻黄3~6g,炙甘草6g。

 方义:羌活、防风、川芎、白芷祛风,麻黄、细辛解表散寒,苍术燥湿,甘草调中。

 加减:口渴心烦加黄芩、生地清热。

 5,变通法:如有化热者,可用大羌活汤(《此事难知》)加减,药用羌活、独活、防风、黄芩、生地、知母、川芎、白术等,解表散寒、燥湿清热。

 (二)痰饮内伏

 1,临床表现:背冷如冰,咳嗽或喘。痰多稀薄色白,头目眩晕,不欲饮水或喜热饮而不多,腹胀纳少,全身倦怠乏力,或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沉滑。多发于久病体弱,年老气衰之人。

 2,病因病机:水湿停留,凝聚成饮,痰饮留积之处,阳气被阻遏而不能敷布,故背冷。

 3,治法:温化痰饮,通阳化气。

 4,方剂:苓桂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茯苓12g,桂枝6g,白术6g,五味子6g,干姜6g。细辛3g,甘草6g,半夏6g。

 方义:白术、茯苓、半夏健脾和胃,桂枝通阳,五味子、干姜、细辛温化痰饮,甘草调中。

 加减:脾阳虚衰明显,四肢不温、腹痛便稀者,加黄芪、党参健脾益气;呕吐痰涎量多,脘部冷痛,加生姜、吴萸降逆和胃。

 5,变通法:脾阳虚者以健脾除饮法,可用茯苓饮<《外台秘要》)合茯苓丸(《指迷方》)。有肾阳虚者用肾气丸(《金匮要略》)合指迷茯苓丸,温肾化饮。

 (三)中气虚亏

 l,临床表现:背冷侵寒,时作时止,乏力倦怠。舌质嫩红,苔薄白,脉虚软。

 2,病因病机:脾气不足,清阳不升,阳气不足以温煦于背而致。

 3,治法:盘气升阳。

 4、方剂:益气升阳汤(《脾胃论》)加减。

 药物:黄芪15~30g,党参10~15g。炙甘草10g。白术10g,茯苓10g,法半夏6g,白芍6g,柴胡5g,泽泻6g,防风3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柴胡、防风升清阳,泽泻、茯苓降浊阴,半夏和胃,白芍养血。

 加准:背冷畏寒甚者加附于、干姜温阳散寒。

 5,变通法。可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四)阳虚寡盛

 1,临床表现:背冷喜暖,肢冷蜷卧,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2,病因病机:阳气虚亏,阴寒内盛,不足以温养背部。

 3,治法:温阳散寒。

 4,方剂:附子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淡附子12g,茯苓10g,人参5g(另煎,兑服)。白术10g,白芍10g。

 方义:附子温阳。人参益气,茯苓、白术健脾,白芍敛阴。

 加减:背冷喜暖甚者加桂枝、干姜温阳散寒。

 5,变通诸:可用附子理中汤(《局方》)加减。

 针灸治疗

 取穴:

 ①中脘、神期、气海、关元。

 ②肺俞、脾俞、肾俞。交替用。

 方法:艾炷隔姜灸,每次每穴5~7壮。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5~7次为1疗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867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