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条灸的艾条的制作

艾条灸的艾条的制作,第1张

1无药艾条

将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桑皮纸(或质地柔软而坚韧的细棉纸)上,卷成直径15厘米的圆柱形,越紧越好,用胶水封口而成。有市售者。

2药物艾条

常用的有两种处方:雷火神针处方(《针灸大成》)由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麝香少许组成;太乙神针处方(通用方),由硫磺、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细辛、川芎、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组成。取其中一方,将药研细末和匀。以桑皮纸一张铺平,取艾绒24克、药末6克均匀铺在纸上,然后卷紧如爆竹状,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一层,两头分别留空纸3厘米许,卷紧即成。

《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为阳气生发的季节!直面炎热的夏天,你是否常备一瓶“快乐肥宅水”?是否冷气开到最足快乐加倍?小心导致体内寒气渐长,阳气逐渐消耗。夏季养生,除了饮食起居注意之外,不妨一试雷火灸助长阳气吧!

一听雷火灸-嚯!这灸法不简单,雷火灸真有雷霆之势的威力么?

如名所言、以雷火之力,灸疾处之患。与普通艾条所不同的是雷火灸囊括了艾绒、干姜、茵陈、羌活、木香、乳香、沉香等多种药物结合。

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热力、红外线辐射力刺激相关穴位以激发经气,通经活络。

持在手中或藏匿在灸盒中的艾条,灸在患处看似徐徐缓缓,轻点轻放,实际艾条的温度最高可达240度,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是雷火灸的独到之处。以点概面,以面带穴,增强了艾灸效果和扩大了适用范围。

何处有淤堵,何处即可灸。

灸腹部:既能调理宫寒,解救长期倍受痛经困扰的女生,还可改善便秘,调理脾胃,对大腹便便,有啤酒肚的男性可达到瘦身排油的效果。

灸足部:穴位足够丰富的足部很是值得灸上一灸,可疏通经络,周身通透舒畅。

灸肩颈:打工人必备!肩颈养生get,一坐就是8+小时的打工人才懂肩颈淤堵不通的痛。体验一番肩颈雷火灸,可舒经活络,有效改善肩颈疼痛,“富贵包”症状。

在身体各处疼痛淤堵不适处利用回旋灸法、雀啄灸法、拉辣式灸法、横向灸法、纵向灸法、斜向灸法、螺旋灸法等各式灸法灸此一通,在面部或全身各处Spa的同时还可达到消肿止痛、温经散寒、散瘿散瘤,追风逐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除了花样施灸手法外,还有头部阵法,颈肩阵法,腹部阵法,膝盖阵法等多种阵法,在深部治疗身体疾患。

雷火灸可适用于风湿类疾病,颈肩腰腿痛,脾胃虚寒者,更年期综合征等,还可适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足,过敏性鼻炎等。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打工人们,是时候对你的健康say hi hi 了!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丰富多彩的隔物灸法。 这种灸法,在古代流传甚广,许多中医外科书都有论述。最早的记载,见于《肘后备急方》卷五,葛洪云:“灸肿令消法,取独颗蒜,横截,厚一分,安肿头上。住如梧桐子大,灸蒜上百壮。不觉消,数数灸,唯多为善。勿大热,但觉痛即擎起蒜,蒜焦更换用新者,不用灸损皮肉。”

关于葛洪灸法,据宋张杲编的《医说》称:“江宁府紫极观掘得石碑载之”,比《肘后备急方》更详细(按宋闻人耆年《备急灸法》云:“葛仙翁石刻江陵府紫极宫”,与《医说》不同。然《政和本草》卷二十九亦指为江宁府紫极宫,当以江宁府为是,在今南京附近)。兹据《医说》,将此碑文录下:

“凡人初觉发背,欲结未结,赤热肿痛。先以湿纸覆其上,立视候之,其纸先干处,则是结痈头也。取大蒜切成片,如当三钱厚薄,安其头上。用大艾炷灸之,三壮即换一片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住。更要早觉早灸为上,一日二日十灸十活,三日四日六七活,五六日三四活,过七日不可灸矣。

若有十数头作一处生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饼铺头上,聚艾于蒜饼上烧之,亦能活也。若背上初发赤肿一片,中间有粟米大头子,便用独头蒜,切去两头,取中间半寸厚薄,正安于疮上,却用艾于蒜上灸二七壮,多至四十九壮。”宋陈自明《外科精要》把这种灸法叫做“隔蒜灸”。

隔蒜灸法,随着疾病的不同,又有几种不同的操作方法。大体有以下三种:

①隔蒜片灸:方法见前。据宋张锐《鸡峰普济方》卷三十云:“艾炷贵虚而大。”

②隔蒜饼灸:适于较大范围的施灸。除前引葛洪石碑所载者外,《医心方》卷十八治猘犬啮人引《录验方》云:“取大蒜作饼灸疮上愈。”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云:“阴疮日数多,艾炷恐不及事,以蒜捣烂铺于疮上,以艾亦铺蒜上,点火灸之。”

也有将大蒜同其他药物共同捣烂,作饼以施灸的。如《类经图翼》卷十一治疗痈疽疮口开大者,“则以紫皮大蒜十余头、淡豆豉半合、乳香二钱,同捣成膏,照毒大小拍成薄饼,置毒上,铺艾灸之。”明王肯堂《外科准绳》载郭氏治疗“有脓水恶物渐渍根深者”,用白面、硫黄、大蒜捣烂作饼,在上施灸。《疡医大全》云:“灸身上诸毒并疬串久不收口者,独蒜一个,加雄黄不拘多少,共捣成饼,贴之,将艾放饼上,灸一壮即愈。”

也有蒜饼与药饼井用的。如《理瀹骈文》治产后流注及阴毒、肿毒、风毒,“用丁香、木香、沉香,肉桂各等分,麝香减半,加白芷、苏叶、姜黄、血竭,研末,以米汤调作饼。先铺蒜泥,再放饼灸。”

③围蒜泥灸:如《寿世保元》卷十云:“灸疔疮,用大蒜烂捣成膏,涂疔四围,留疮顶,以艾炷灸之,以爆为度。” 如明刘纯《玉机微义》治诸疝“用葱白泥一握,置脐中,上用熨斗熨之,或上置艾灼之妙”。又《类经图翼》卷十一,治阴寒腹痛欲死,主张用隔附子灸法“如仓卒难得大附,只用生姜或蒜白头切片代之,亦可”。

也有隔葱灸与隔盐灸混合施行的,如《普济方》卷四百二十四,治产后小便不通:“用盐于产妇脐中填满,可与脐平。却用葱白,剥去粗皮,十余根作一束,切作一指厚,按盐上。用大艾炷满葱饼子大小,以火灸之,觉热气直入腹内,即时便通。” 以豆豉作饼,垫在艾炷下施灸。最早见载于晋《范汪方》(据《医心方》卷十五)。《千金要方》记载较详,该书卷二十二云:“治发背及痈肿已溃未溃方,香豉三升,少与水和,熟捣成强泥。可肿作饼子,厚三分已上,有孔勿覆孔上,布豉饼。以艾列其上灸之,使温温而热,勿令破肉。如热痛,即急易之,患当减快得安稳。一日,二度灸之。如先有疮孔,孔中得汁出,即差。”《医宗金鉴》把这种灸法叫做“豆豉饼灸法”。所用的豆豉,据明汪机《外科理例》称,当用“江西淡豆豉”。也有用盐豉的,如陈藏器《本草拾遗》治疗“为物所伤,并有诸疮”,“以盐豉和面作椀子,盖疮上,作大艾炷灸一百壮”(据《政和本草》卷五)。

又《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的豆豉饼灸法,与《千金》略有出入。该书主张:“其疮若只痒,即宜隔豉饼子灸之,其豉饼子须以椒、姜、盐、葱相合烂捣,摊作饼子,厚薄如三钱已来。”按豆豉、姜、葱,在本草皆为辛温发散之品,所以只能用于痈肿初起,元齐德之《外科精义》云:“若其脓已成者,慎不可灸。”《千金要方》卷六又用这种灸法治耳聋。方法是:“捣豉作饼填耳内,以地黄长五六分,削一头令尖,纳耳中,与豉饼底齐。饼上着揪叶盖之,剜一孔如箸头透饼,于上灸三壮。” 将附子垫在艾炷下以施灸。如《千金要方》卷二十二治痈肉中如眼,诸药所不效者方:“取附子,削令如子,安肿上,以唾帖之,乃灸之。令附子欲焦,复唾湿之,乃重灸之。如是三度,令附子热气彻内,即差。”又《外台秘要》卷二十二也曾引录崔氏疗耳聋,牙关急不得开方:“取八角附子二枚,酽酢渍之二宿,令润彻,削一头纳耳中,灸十四壮,令气通耳中即差。”这都是用附片的灸法。还有一种用附子末作成饼子而施灸的方法。如明薛已《外科发挥》卷三的臀痈附方,治疮口不收敛者“用炮附子去皮脐,研末,以唾液和为饼,置疮口处。将艾壮于饼上灸之。每日灸数次,但令微热,勿令痛”。《串雅外编》把这种灸法名为“附子灸”。

按附子入药,有生熟之分,隔物灸多用熟者,故崔氏用酽酢渍之《外科发挥》用炮附子。又《疡医大全》论疮久成痿,也主张“用附子制过者,以童便浸透,切作二三分厚,安疮上,着艾灸之”。

11葶苈饼灸:是治瘰疬的一种灸法。如《千金要方》卷二十三灸漏方:葶苈子二合,豉一升。右二味和捣,令极熟,作饼如钱大,厚二分许。取一枚当疮孔上,作大艾炷如小指大,灸饼上。三炷一易,三饼九炷,隔三日,复一灸之。”《外台秘要》也载有此法,并且引《古今录验》云:“不可灸头疮,葶苈气入脑杀人。”又《普济方》卷四百二十三,用此法治疗痔疮。

12商陆饼灸:也是治瘰疬的灸方。如《千金要方》灸漏又方:捣商陆根,捻作饼子如钱大,厚三分。安漏上,以艾灸上,饼干易之。灸三四升艾,差。”

13莨菪根灸:《普济方》卷四百二十三云:“治瘰疬结核,宜灸莨菪根法。用莨菪根一两粗者,切,厚约三四分,安疬子上,紧作艾炷灸之,热彻则易。五六炷,频频灸,当即感退矣。”

14桃树皮灸:《普济方》卷四百二十三云:“治卒患瘰疬子不痛方,取桃树皮贴上,灸二七壮。”15香附饼灸:清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卷五,隔香附饼灸治瘰疬痰毒或风寒袭于经络红肿方法:“生香附为末,生姜自然汁和,量患大小作饼,覆患处,以艾灸之。” :书又载,隔木香饼灸治扑损闪

,血瘀气滞方法:“以木香五钱为末,生地黄一两杵膏,和匀,量患处大小作饼,置肿上,以艾灸之。”17桃叶灸:《医心方》卷十四引《集验方》,治疗疟疾“桃叶二七枚安心上,艾灸叶上十四壮”。18土瓜根灸:《串雅外编》卷二灸耳聋:“湿土瓜根,削半寸,塞耳内,以艾灸七壮,每旬一灸。”土瓜根即葫芦科植物王瓜的块根。

19苍术灸:《理瀹骈文》治暴聋:“苍术削下尖上平式,插耳内,艾烧之,耳有微热为度。”又同书《续增略言》二:“暴聋用菖蒲或苍术削尖,插耳灸之。”

20槟榔灸:前书治暴聋又法“用槟榔削尖,挖孔纳麝少许,插耳内,艾烧同”。

21川椒灸:如《肘后备急方》卷五疗一切肿毒疼痛不可忍者“搜面团肿头如钱大满中安椒,以面饼子盖头上,灸令彻,痛即立止”。又明龚信《古今医鉴》卷十云:“治一切心腹胸腰背苦痛如锥刺方:花椒为细末,醋和为饼,贴痛处,上用艾捣烂铺上,发火烧艾,痛即止。”又《理瀹骈文》治疗气病、痞气“花椒末调饼贴,烧艾一炷”。

22皂角灸:如元朱震亨《丹溪心法》救急诸方第九十六云:“解九里,蜂用皂角钻孔,贴在蜂叮处,就皂荚孔上用艾灸三五壮,即安。”同篇治疗蜈蚣或蝎子伤人,也提到用这种灸法。

23白附子灸:《本草纲目》卷十七白附子条引《杨起简便方》云:“偏坠疝气,白附子一个为末,津调填脐上,以艾灸三壮或五壮即愈。”

24隔矾灸:《神灸经纶》卷四载秘传痔漏隔矾灸法:“皂矾一斤,用新瓦一片,两头用泥作一坝,先以香油刷瓦上,焙干,却以皂矾置瓦上,煅枯为末;穿山甲一钱,入紫罐内煅存性为未;木子亦如前法煅过,取末二钱五分;乳香、没药各一钱五分,另研。右药和匀,凉水调,量大小作饼子,贴疮上,用艾炷炙三四壮。”

25隔蟾灸:如《类经图翼》卷十一疬灸法:“用癞虾蟆一个,破去肠,覆疬上。外以真蕲艾照疬大小为炷,于虾蟆皮上当疬灸七壮,或十四壮,以热气透内方住。”《寿世保元》卷十则主张“用癞虾蟆一个剥取皮”施灸。

26鸡子灸:《寿世保元》卷十载:“发背痈疽初起未破,用鸡卵半截盖疮上,四围用面饼敷住,上用艾灸卵壳尖上,以病人觉痒或泡为度,臭汗出即愈。”《串雅外编》卷二把这种灸法叫做“鸡子灸”,操作方法是将“鸡子煮熟,对劈去黄,用半个合毒上,以艾灸三壮”,并且指出“若红肿根盘大,以鸭蛋如法灸亦可”。

27隔头垢灸:如《丹溪心法》治疗痔疮“大蒜一片,头垢捻成饼子,先安头垢饼于痔上,外安蒜,艾灸之”。《类经图翼》卷十一,也载有此法。

28隔虫灸:把某种昆虫垫在艾炷下施灸。如《外科精义》云:“尝记疳瘘恶疮,诸医不验者,取蛴螬,剪去两头,安疮口上,以艾灸之,七壮一易,不过七枚,无不效者。又法,用乞火婆虫灸之,同前法。”乞火婆虫可能是蟑螂。

也有用蛴螬灸破伤风的,如《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经验秘方》云:“灸破伤风法,右用蛴螬,虫口稳于破疮口上,用艾灸虫尾,虫口内干为效。”《医宗金鉴》把用蛴螬的灸法叫做“蛴螬灸法”。

《寿世保元》卷十又有“灸痔神法”,是隔尅薄虫施灸,惜今已不知尅薄虫为何物。

29隔盐灸:如《肘后备急方》治卒霍乱诸急方:“以盐纳脐中,上灸二七壮。”又引录《徐王方》治蛇毒“嚼盐唾上讫,灸三壮,复嚼盐唾之疮又主张“以细白干盐填满脐中”以施灸。

30隔酱灸:如清窦梦麟续增金元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卷七治脱肛“取顶上旋毛中百会穴,以酱一匕搽上,艾灸三壮”。

31隔面饼灸:如《千金要方》卷二十二治恶疮方:“面一升作饼,大小覆疮,灸上令热,汁出尽差。”32黄土灸:黄土制成泥饼,垫在艾炷下施灸。此法最先见载于《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发背,如:“小觉背上痒痛有异,即火急取净土,水和为泥,捻作饼子,厚二分,阔一寸半。以粗艾大作炷,灸泥上,帖着疮上灸之,一炷一易饼子。若粟米大时,可灸七饼子,即差;如榆荚大,灸七七饼炷,即差;如钱大,可日夜灸之,不限炷数。”这种灸法,在《太平圣惠方》、《备急灸法》、《外科精义》、《东医宝鉴》等书皆有记载,《东医宝鉴》并且正式命名为“黄土灸法”。

又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载:“桑根下土,搜成泥饼,傅风肿上,仍灸三十壮,取热通疮中。”“床四脚下土,主猘犬咬人,和成泥傅疮上,灸之一七壮。”都是黄土灸法(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四)。

33蚯蚓泥灸:以蚯蚓排泄出的泥土作饼,垫在艾炷下施灸。如《普济方》卷四百二十三治瘰疬,如:“用韭菜畦中蚯蚓粪和水为饼子,量疮大小用之,过疮二三钱地位,贴疮上,外以艾圆灸之。患人觉疮热或痛,止火,除去饼子,上以膏药固定。”《疮疡经验全书》卷三灸初起便毒、脏毒法:“用湿蚯蚓粪捻成饼子,如铜钱厚,放患处。以艾火在饼上灸之觉热,一二十壮为度,或痛或痒即可。”

34隔纸灸:《普济方》卷四百二十二载:“治久喘嗽、咯脓血、有痰不愈者,右用白表纸数重折之,于冷水内浸湿了,然后燃艾炷,仍蘸些许雄黄末同燃。艾炷子安在纸上,用火点着,随即放在舌头上正中为妙。下手灸人拿着一个铜匙头,于患人口内上腭隔住艾烟,呼吸令患人如常。”35椀灸:《串雅外编》卷二所载治乳肿的方法:“椀一个,用灯草四根十字排椀内,头各露寸许。再用纸条一寸五分阔,用水湿了,盖椀内灯草,纸与椀口齐。将椀覆于患处,留灯草头在外,艾一大圆放椀底,火灸之,艾尽再添,至椀内流水气,内痛觉止方住。甚者,次日再灸一次,必消。”

36核桃灸:《理瀹骈文》云:“凡肩背腰胁手臂腿膝环跳贴骨等处疼痛,用沉香、木香、丁香、乳香、麝香、山甲末,裹核桃壳,覆患处护住,上用荷叶遮盖,以防火落,烧艾一二炷,觉热气入内即散。”

37熏脐法:也叶做蒸脐法或炼脐法,是将药未敷在脐部,再在其上施行艾灸的方法。所用的药物处方,因病而异。《医学入门》载炼脐法,治疗劳疾,用麝香五钱,丁香三钱、青盐四钱,夜明砂五钱,乳香、木香各三钱,小茴四钱,没药、虎骨、蛇骨、龙骨、朱砂各五钱,雄黄三钱,白附子五钱,人参、附子、胡椒各七钱,五灵脂五钱,共为末。另用白面作条,圈于脐上。将前药一料,分为三分,内取一分。先填麝香五分入脐眼内,又将前药一分入面圈内,按药令紧,中插数孔,外用槐皮一片盖于药上,艾火灸之。灸至遍身大汗为度。《理瀹骈文》所载太乙真人熏脐法与此大体相同,只是没有白附子、人参,而另有两头尖而己,据云:“通治劳伤、失血,及阴虚、遗精、白浊、阳痿、精神倦怠、痰火、妇人赤白带、子宫冷诸症”。

又《针灸大成》卷九载蒸脐治病法,用来予防疾病。方法是用生五灵脂八钱,生青盐五钱,乳香一钱,没药一钱,夜明砂二钱微炒,地鼠粪三钱微炒,干葱头二钱,木通三钱,麝香少许。这些药共为细末,水和莜面作圆圈置脐上,将前药末以二钱放于脐内,用槐皮剪钱放于药上,以艾灸之,每岁一壮。

《医学入门》又载温脐种子方,用五灵脂、白芒、青盐各二钱,麝香一分,施灸方法同前。《理瀹骈文》指出:“温暖即止,过则生热”。

《理瀹骈文》另有济众熏脐法,用川乌、草乌、乳香、没药、雄鼠粪、续断二钱,麝一分。灸法同前。又治气虚体倦,肚腹畏寒“用五灵脂、夜明砂、枯矾、麝香,灸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889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