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长痘艾灸哪个部位 艾灸治痘只需4步搞定!

下巴长痘艾灸哪个部位 艾灸治痘只需4步搞定!,第1张

1 第1步:诊断病症类型

对于下巴爱长痘的人来说,中医上认为,这类人是肺火、胃热、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引起的,因此诊断病症上具体有以下四种类型的划分,大家可根据自己的病症进行判断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痘痘。

1、肺气郁滞

症状:下巴有痘痘,伴有黑头或白头痤疮居多,鼻息气热。

2、脾胃湿热

症状:下巴有痘痘,伴有皮肤油腻,间有结节,或伴有口臭、便秘。

3、冲任不调

症状:下巴有痘痘,伴有月经不调、小腹胀痛。

4、肝气郁结

症状:下巴有痘痘,伴有痤疮长期不愈、坚硬疼痛、色暗不鲜。

2 第2步:对症确定穴位

根据上述的四大类型的痘痘症状,分别有对应着以下穴位,建议对症参考:

1、肺气郁滞

主穴:颧醪穴、大椎穴、足三里穴;

配穴:肺俞穴、尺泽穴。

2、脾胃湿热

主穴:颧醪穴、大椎穴、足三里穴;

配穴:曲池穴、内庭穴。

3、冲任不调

主穴:颧醪穴、大椎穴、足三里穴;

配穴:血海穴、三阴交穴。

4、肝气郁结

主穴:颧醪穴、大椎穴、足三里穴;

配穴:太冲穴、行间穴。

3 第3步:按照穴位艾灸

患者找到自己的病症对应的穴位后,就可以开始用笔画记录好身上要艾灸的穴位,然后按照自己喜好,采取以下任意一种方法进行艾灸。

1、温和灸

将艾卷一端点燃,对准穴部位或患处,距离皮肤2—3厘米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至皮肤红晕为度。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5到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

2、雀啄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的施灸,艾条距离皮肤05-1厘米,按照先灸头部穴位再灸背部穴位的顺序施灸,每穴10—15分钟,灸到局部红晕温热为止,每日1次,10日为一个疗程,间隔3—5日进行下一个疗程。

4 第4步:搭配疗法

艾灸后,可搭配以下方法治疗痘痘效果更为显著:

1、按摩

用手指的指腹依次按摩颧醪穴、大椎穴、足三里穴,每个穴位3~5分钟。此方法适合任何痤疮患者。

注意

在面部进行大范围的按摩,避开痤疮部位和易感染的部位,力度可以适当加重,时间10~15分钟。此方法适合任何类型的痤疮患者。

2、食疗

配方:夏枯草、连翘各30克,金银花、赤芍各15克,薄荷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夏枯草、连翘、金银花、赤芍放人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然后用大火煮沸,再改为小火,煮半小时,随后加人薄荷,立刻熄火,焖约5分钟。待稍微冷却后过滤,加人适量的冰糖,代茶饮用。

功效:这是一款清凉消痘的良茶,特别适合性情急躁、口千口苦以及为便秘所困扰的长痘女性饮用。

注意

夏枯草性寒,味苦辛,能清肝火、降血压、散郁结,亦能帮助化解体内的毒素,溶解脂肪,是清热泻火的常用药;连翘性微寒,  味苦,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但是鉴于两款药的特性,气虚、阴虚发热以及脾胃虚寒的患者应慎饮此茶。

3、正确洗脸

第一步

准备一条毛巾(干净、柔软);一块中性香皂(无刺激性的)。

第二步

将香皂放在水温为22C~ 239C的水中,揉搓至起泡沫,起的泡沫越多越子。

第三步

用双手把泡沫捧起来洗脸,轻轻地洗1分钟。如果感觉脸上痘痘周围的皮肤有疼痛感,就停止。

第四步

用水温在38C~ 40C的热水清洗20秒,再改换温水淋洗20秒,如此反复三遍。此过程中可以用手轻轻敲打面部,如果方便的话,用淋浴器会更好一些,脸距喷头约一拳远,一边用热水喷淋面部,一边用手指肚轻轻敲打面部。再把水调温喷淋20秒。

第五步

用千毛巾先把脸上的水擦净,再轻轻地压脸吸水。最后,在脸部除上具有收敛作用的化妆水,涂后觉得有紧绷感,则可多涂几次。

每天早晚坚持用此祛洗脸,对早、中、晚期青春痘都有明显效果。

4、自制去痘面膜

(1)白菜叶祛痘面膜

适用肤质:各种肤质。

配方:大白菜叶3个,酒瓶1个。

制作:取新鲜的大白3菜叶(整叶) 3个,洗净备用;把洗净的大白3菜叶放在菜板上,用酒瓶碾压至叶片星网糊状即可。

用法:洗净脸后,将碾好的菜叶贴在脸上,每10分钟更换1张叶片,连换3张。每天做一次。

(2)胡萝卜祛痘面膜

适用肤质:各种肤质。

配方:鲜胡萝卜500克,面粉5克。

制作:将胡萝卜洗净,捣碎;在捣碎的胡萝卜与其十液中,加人面粉搅拌均匀即可。

用法:洗净脸后,将胡萝卜泥敷于脸部,待10分钟后洗净即可。隔一天做一次。

本面膜有祛除青春痘、化斑痕、疗暗疮、抗面部皱纹的功效。喜欢吃萝卜的女性,如果能多吃些胡萝卜(炒熟吃,以利于胡萝卜素的溶解吸收),内外兼治疗效更好。

(3)绿茶南瓜去痘痕面膜

适用肤质:暗哑或有暗疮疤痕的混合性肤质宜用;敏感性肌肤慎用。

配方:绿茶粉2大匙,南瓜4大匙,豆腐50克。

制作:将南瓜洗净,去皮及籽,置于锅中蒸软,晾至温热后,与绿茶粉、豆腐一同倒在面膜碗中,充分搅拌,调和均匀成稀薄适中、易于敷用的糊状即可。

用法:洁面后,先用热毛巾敷脸约3分钟,接着取适量调制好的绿茶面膜涂抹在面部及颈部,避开眼部、唇部四周,待15~ 20分钟后以清水洗净即可。每周2~ 3次。

绿茶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类黄酮,具有超强的抗氧化功效,有洁肤、补水控油、淡化痘印、消除皮肤疤痕的效果。与南瓜豆腐合用,美白肌肤、祛痘、祛痘印的功效加倍。

您好,针对您的情况,首先,要确定自己是左侧还是右侧严重,是上眼睑部还是接近口舌部位更加严重,取穴也各有侧重!

一般情况下,面瘫可以对以下穴位施灸;阳白穴  颧髎穴  颊车穴  这是面部的穴位,手上 请对合谷穴施灸!

左侧面瘫,灸右侧,右侧面瘫,灸左侧!

如果伴有听力障碍,直接熏灸外耳道,如果伴有头痛,灸太冲,降肝气!

艾灸疗法是使用艾绒制成的艾炷、艾卷,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临床较常见的有: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2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

3艾卷灸。包括艾条灸和温和灸。

4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地施转施灸。

5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6温灸器灸。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摘要: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适当的艾灸可以起到保健养生,防治疾病的功效。艾灸的方法一直在变化着,不同的灸法所起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多种艾灸方法。艾灸施灸方法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温针灸、直接灸、间接灸等。下面,就具体看看这些艾灸手法是怎样施灸的。艾灸施灸方法有哪些

一、根据灸法分

艾灸和发疱灸(非艾灸,又叫天灸)。后者用斑蝥、巴豆、大蒜泥等任选一种,涂在穴上覆盖包扎,让其局部发疱,即为之发疱灸,现在广为流行的“冬病夏治”多属于此。

二、根据施灸的形式分

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艾卷灸、温灸器灸。

1、直接灸

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就是直接灸,古人多采用这种方法。施灸时如果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如果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2、间接灸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是指在艾炷与皮肤之间垫上某种介质进行施灸的一种方法。

间接灸由于刺激温和,对皮肤不易造成损伤,所以历来深受患者欢迎,特别适合自我家庭灸治保健。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人们还认为,因其所隔之物多为中药,施灸时既可以发挥灸疗作用,又能发挥药物功效,临床观察对很多病证均有良好的效果。

常见的间接灸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灸等等。

(1)隔姜灸

隔姜灸就是用薄薄的姜片作为介质进行艾灸的方法,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

隔姜灸古已有之。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之后的名医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提到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从以上2则隔姜灸的应用来看,隔姜灸在古代能够用于一些特殊部位、特殊疾病的治疗,实在是对现代临床有很大的启发,原来隔姜灸可以这样使用。还有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和李学川的《针灸逢源》等书籍中有不少关于隔姜灸的记载。

隔姜灸的方法很简单,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成厚约~厚的姜片,大小可据施灸部位和选用艾炷的大小而定,一般略大于施灸部位。姜片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便于透热。施灸时,把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置于穴位之上。待艾炷燃尽或患者局部有灼痛感时,更换艾炷再灸,以局部潮红而不起泡为度。灸毕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效。一般每日灸治1次,7次为1个疗程。

生姜性温,有温经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止痛之功。隔姜灸通过姜汁的辛辣及艾灸的热效应,刺激局部皮肤穴位,长于散寒止痛、温胃止呕,主要用于治疗风寒痹痛、因寒而致的呕吐、泄泻、脘腹隐痛、遗精、阳痿、痛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症。

使用隔姜灸时应选取新鲜的老姜,宜现切现用,姜片的厚薄,宜根椐部位和病证而定。一般来说,面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证,姜片可切得薄一些。若姜片烤焦皱缩,可换姜片。

(2)隔蒜灸

隔蒜灸分为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

古人用隔蒜灸来治疗痈疽,宋代医家陈言所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中有较详细的论述:痈疽初觉“肿痛,先以湿纸复其上,其纸先干处即是结痈头也大蒜切成片,安其送上,用大艾炷灸其三壮,即换一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住。”该书还提到另一种隔蒜灸法,即隔蒜泥饼灸:“若十数作一处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饼铺头上,聚艾于饼上灸之”。可见,古代医家善于应用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治疗外科痈疽。

操作方法是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或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或铺就的蒜泥)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一般每日灸治1次,达到痊愈为止。

隔蒜灸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多用于痈、疽、疮、疖、疣及腹中积块等。近年来还用于肺结核等的辅助治疗。

(3)隔盐灸

隔盐灸是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施灸的治疗方法。隔盐灸历史悠久,是临床最常用的隔物灸之一。

隔盐灸最早载于《肘后备急方》,葛洪主张用食盐填平脐窝,上置大艾炷施灸,用以治疗霍乱等急症。后世的医籍《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等都有介绍,再如《本草纲目》第十一卷记载:“霍乱转筋,欲死气绝,腹有暖气者,以盐填脐中,灸盐上七壮,即苏”,“小儿不尿,安盐于脐中,以艾灸之”。古人以盐作为介质,主要在肚脐处施灸,现代逐渐完善、拓展,早已不局限于神阙一穴。隔盐灸操作时患者仰卧,暴露脐部。取纯净干燥的食盐(以青盐为佳)适量,可炒至温热,纳入脐中,使与脐平。然后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烫热,易炷再灸。为避免食盐受火爆裂烫伤,可预先在盐上放了一薄姜片再施灸。

食盐属矿物质,加热后也可产生热辐射,透热持续均匀,与中医的砭石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施灸时要求患者保持原有体位,呼吸匀称。尤其是穴区觉烫时,应告知医生处理,不可乱动,以免烫伤。

(4)隔附子灸

隔附子灸是间接灸法之一,分隔附子片灸和隔附子饼灸两种。

此法的应用首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记载“削附子令如棋子厚,正着肿上,以少唾湿附子,艾灸附子,令热彻以诸痈肿牢坚。”这就是隔附子片灸的最早记载,用隔附子片灸治外科痈肿。后来发展出隔附子饼灸,如明代薛已的《外科发挥》记载,治疮口不收敛者“用炮附子去皮脐,研末,为饼,置疮口处,将艾壮于饼上灸之。每日数次,但令微热,勿令痛”。隔附子灸在古代常用于一些急难杂症的治疗,往往能够回阳救逆,起死回生。隔附子片灸就是取熟附子用水浸透后,切片厚~,中间用针刺数孔,放于穴区,上置艾炷灸之。隔附子饼灸就是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壮阳之功,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附子有毒,使用时应注意:

a施灸时要注意室内通风。

b附子饼灸须在医务人员指导监视下进行。

c应选择较平坦不易滑落的部位或穴位处施灸,灸饼灼烫时应及时取下更换以防灼伤皮肤。

d对阴盛火旺及过敏体质者、孕妇均禁用附子饼灸。

3、温针灸

温针灸是一种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温针艾灸的正确方法,先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将纯净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直接将一段长约2厘米的艾条插在针尾上,然后从上点燃艾绒或艾条,进行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起出即可。温针灸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个人不建议自行温针灸。

4、艾条灸

艾条灸是将艾绒制作成艾条进行施救的方法。艾条是用棉纸或者桑皮纸将艾绒裹成长条状(直径约厘米,长约26厘米的圆柱形艾卷)而制成的,其中不添加药粉的称为清艾条,掺入某些中药药粉的称为药艾条,目前还可以见到无烟艾条。艾条灸最常用的方法是施灸时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也称悬起灸或悬灸。悬起灸主要包括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1)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约距皮肢2~3厘米(一寸)左右,进行熏烤,使局部产生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度,一般每处灸5~1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止。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较恒定和持续,对局部气血阻滞有温经散寒的作用,主要用于风寒痹痛以及慢性病的灸疗。

(2)回旋灸

回旋灸又称熨热灸,施灸时使艾条点燃的一端与穴位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大约一寸左右),但艾条的位置不固定,而是左右平行移动或反复旋转移动施灸,以局部出现温热红晕而不灼痛为宜。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呈渐凉渐温互相转化,除对局部病痛的气血阻滞有消散作用外,还能对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面积较大的风湿痛、软组织损伤以及皮肤病等。

(3)雀啄灸

雀啄灸在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频率多随呼吸的节奏进行雀啄,一般可灸15—20分钟左右。这种灸法的特点是温度突凉突温,对唤起腧穴和经络的功能有较强的作用,适用于灸治急性病、远端病痛和内脏疾病。

5、温灸器灸

温灸器又名灸疗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用温灸器施灸的方法叫做温灸器灸。常用的有温灸盒和温灸筒两种,在市面上很容易买到。

施灸时,将艾绒、艾条或药物,点燃后装入温灸器中,用盖将温灸器盖好,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即可以来回移动熨灸,也可以固定在局部进行熨灸,一般灸治15—20分钟,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温热为度。此法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温灸器灸使用安全方便,一切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最为适宜,是一种自我及家庭保健的理想方法。

中医以为,人之所以能生龙活虎,离不开血和气两种东西,以气带血,以血养气,阴阳均衡,人才安康而无疾。

女性体质为阴性,容易因寒凉而生病。寒邪进入身体后耗费掉女性体内本就不多的阳气,使得血液循环不畅,脏腑得不到滋养,各种皮肤问题就会显现。

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而艾草为纯阳性,能够疾速补充人体内的阳气,使之气血充足,从内至外的散发生机与魅力。

一、艾灸美容功效

1面部排毒祛湿

艾灸具有清除面部寒气、湿气、提升面部肌肤免疫力、抵抗力,排除毒素(如黑头、斑痕、青春痘)。

2面部皮肤方面

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延缓衰老。

3眼部方面

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二、面部艾灸常用手法

温和灸:温和灸或者也叫悬灸,也就是用手持艾条,不借助任何艾灸工具,左手按住穴位,右手手持艾条对准穴位,在皮肤上方2-3cm位置熏烤。不移动位置,如果感觉很烫,则适当的离皮肤远一点。

雀啄灸:顾名思义,雀啄就是小鸟啄食的意思,雀啄灸的方式,就是模仿小鸟啄食而来,点燃后,对准穴位,垂直上下移动,移动速度适中即可,仿佛小鸟啄食一般。当与离皮肤很近,皮肤感到很烫时候就提高度,稍息1-2秒,再次下移即可。

回旋灸:回旋灸能艾灸到的皮肤范围比较大,点燃后,在穴位上方2-3cm附近顺时针画一个圆,再逆时针画一个圆,反正就是作用画圈圈的意思。以上操作手法基本。

三、艾灸面部美容的具体方法

1、治眼睑下垂用艾条点燃后,在上眼睑至前额部来回悬灸,至局部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施灸2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每晚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治雀斑以艾条点燃后,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处,使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施灸时,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伤皮肤,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经活血防治雀斑。

3、治痤疮将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颧骨、下关、巨骨、迎香等穴上施灸,距穴约1~2厘米,每穴灸2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出现为度。

4、治黄褐斑卧前取1支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黄褐斑局部施灸,艾条距皮肤2~3厘米,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自觉有温热感,施灸1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

5、治面部皱纹多患者仰卧,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如局部感到灼热而不能忍受时,可将姜片稍向上提起片刻,再放下施灸,反复操作,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益气健脾,养血容颜。

6、治面部虚胖每晚临睡前,将艾条点燃,端坐床前,分别灸足三里、天枢、中脘穴,每穴悬灸5分钟左右,局部出现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感。益气健脾,养血容颜。

7、脸颊、脑门子上老长痘痘,口臭、粪便干燥坚持每一天艾灸双侧内庭、天枢3分钟。

8、不用唇彩,双唇仍然鲜亮每一天睡前灸神阙、关元各10分钟,再艾灸血海3分钟。

9、留住乌黑秀发的秘密,每一晚泡脚后艾灸双侧太溪和涌泉2-3分钟,从内部来为头发补充营养。

10、让皮肤洁净而清爽,每一天敲打胆经,艾灸太冲,皮肤变得洁净,面貌顿时清爽。

11、怎样拥白里透红好肤色坚持每一天早上7-9点艾灸足三里3-5分钟,不必选用任何极其昂贵的打扮用品,皮肤照样可以白里透红。

12、怎么改善粗糙、爱起疙瘩的皮肤要想皮肤细腻平滑有弹性,别只盯着化妆柜,坚持每一天前9-11点艾灸两侧列缺3-5分钟,半月后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13、怎么对付“黑头”每一天艾灸双侧阴陵泉10分钟,晚睡前艾灸双侧足三里3-5分钟,脸就变得光洁无瑕。

14、跟“黑眼圈”说再会事情学习压力大,一不小心熬夜就会也现熊猫眼”,这时候只要每一天艾灸双侧肝俞、膈俞、太溪3-5分钟,睡前艾灸双侧三阴交3分钟,就能够跟黑眼圈拜拜。

15、简单消除眼袋、脸浮肿的好方法每一晚睡前艾灸足三里和水分穴10分钟,,再艾灸阴陵泉3-5分钟,会很快消除眼袋和浮肿。

16、嘴唇发干老脱皮怎么办这是阴虚火旺,要补阴。身体上有个穴位叫“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艾灸此穴补阴可以事半功倍。它在内脚踝尖向上四横指。

面部艾灸注意事项

1面部温灸顺序:额头→太阳穴→眼部(瞳子廖、承泣、四白)→脸颊→鼻翼→嘴周→颌尖→颈部→耳周。

2艾灸时间:面部10分钟,眼部时间3分钟。

3灸材选择:因面部皮肤较为娇嫩,因此需选用高比例的艾条,实际比例应达到20:1及以上。

4切忌用卷制松软的艾条,一定要紧致,否则容易掉灰和烫伤,后果很严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5284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2
下一篇2023-09-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