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与脏腑的关系

梦与脏腑的关系,第1张

梦与脏腑的关系

 梦与脏腑的关系,梦是我们的潜意识的产物,你永远想不到会发生什么,不少人经常会做梦,我们可能会梦见这样的事情,梦每个细节都让人感到真实,看看梦与脏腑的关系。

梦与脏腑的关系1

 做梦是每个人都会发生而且经常发生的事,有美梦之说,美好的梦境能令人心旷神怡,这预示我我们的身体阴平阳秘,体内的气机相对平衡和缓;而让人心情败坏且经常出现的梦境,或者噩梦缠身,导致白天精神不佳、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则提示您的身体某一部位发生了病变或即将发生病变。这里我们要谈论的多梦症指后者。

 多梦症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主要表现,于脑关系密切,同时五脏六腑的的功能失调均能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多梦症,故多梦症与心脑的功能失调有直接的关系,亦与五脏六腑病变有密切的联系。

 1、从心论多梦:心主神志,为脏腑之主,总统魂魄,并赅意志,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上亢、痰火绕心等心的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令人多梦。若经常梦见火缠身,则提示您心火亢盛,心阴不足,若合并大便干结,则提示心肝火旺。

 2、从肺论多梦:忧动于心则肺应,肺气虚、肺阴虚、肺卫受邪营卫不和均能引起植物神经失调而令人多梦。

 3、从脾论多梦:思动于心则脾应。心脾气血两虚为临床最多见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因,这类多梦症多表现为入睡即梦,梦的内容丰富而杂乱,醒来后却很少记得梦的内容。

 4、从肝论多梦:怒动于心则肝应。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血虚、肝肾阴皆能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令人多梦。

 其中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高血压是导致多梦甚至失眠的最常见的病因,若反复梦见跟人家打斗或争执,心中愤愤不平,或某事让你怒发冲冠或遭受凌辱,老觉得心中的怒气释放不出来,这就提示您肝阳上亢了,可能高血压了。

 5、从肾论多梦:恐动于心则肾应。肾阳虚、肾阴虚、肾之阴阳两虚、心肾不交均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令人多梦。临床最多见的是肝肾阴虚,心肾不交。

 6、从胃论多梦:植物神经的源头在胃肠。“胃不和,则夜卧不安”的原因大概就在于此。

 7、从脑论多梦:人的记性、思维语言、视、听、嗅等均为脑所主,故称脑为元神之府,脑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神明之心实质就是脑。心主血,上供于脑,故心脑相系。可见,在中医学范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平衡与心脑关系最为密切。

 8、心理因素与多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面对种种社会及生活压力,应正确面对困难,正视现实,排除不必要的顾虑,将注意力转向积极向上而美好的事物上,保持心情舒畅,情思如意,使原本紧张的神经得意放松,达到七情活动协调,机体气血调顺,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必要时可找信得过的朋友倾诉或求助心理医生来释放压力。同时要注重休息环境,饮食调理。

 治疗上,我采用“调心神 安五脏 心脑并治 心理疏导”的方法。方药:大多以酸枣仁汤或复方酸枣仁汤为基本方,在此基础上辩证加减。(复方酸枣仁汤:酸枣仁、柏子仁、茯神、远志、合欢皮、夜交藤、生龙齿、牡蛎、乌贼骨。)

  常用典型方药:

 ①心肝火旺—酸枣仁汤+莲子栀子汤—清火除烦,养血安神。

 ②心脾气血两虚—归脾汤+酸枣仁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安神。

 ③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镇肝熄风汤/建瓴汤+复方酸枣仁汤—镇肝熄风,滋阴潜阳,安神。

 ④心肾不交—黄连阿胶汤/天王补心丹+交泰丸—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此外。针灸按摩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调理也是很有帮助的。但多梦是多种疾病的症状表现之一,应针对病因病症采用专病专方个性化治疗,达到每人每病一方,在辅以心理调理。只有完全治好引起多梦的原发病,才能跟多梦彻底说88。

 现代房奴/车奴/证奴(热衷考证的)及为名利而战的种种奴压力大,日思夜梦,弦紧易断。失眠、多梦,我以为,其实同源,多梦可理解为睡眠状态下的失眠。

 1、方药: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君主失罔,社稷动荡;心之不安,神昏颠倒。但凡寐寤失调,皆首责之心,故治则不离养心安神,龙骨/牡砺/茯神/肉桂/珍珠粉/磁石/酸枣仁/苡仁等品可取。

 此外,多梦兼涉脾、肝(胆)、肾诸脏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思伤脾,心为(脾)母脏,母病及子,临证心脾两虚常见,取法酸枣仁汤+归脾汤加减;心又属(肝)子脏,子虚母累,或胆火扰心,故多梦,宗(黄连)温胆汤+酸枣仁;心火肾水不调(心肾不交),致梦中过思,仿交泰丸+上列药味。

 2、食疗:药补不如食补,苡仁+莲子+酸枣仁+百合煮粥,睡前少许啜服(个人不看好睡前喝牛奶,周围的相当多觉得牛奶并无安睡之效)。

 3、艾灸(因睡前患者自我针刺可行性差,故单述灸法):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不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后世遂遗“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诫。温和灸足三里/涌泉/三阴交(双)及阴/阳蹻脉起始穴照海/申脉各5-10min。自然,饮食调护方面,强调晚餐不宜过饱。

 4、(足部)按摩:热水浴足后,除可按摩上穴外,重点按压涌泉,对比足底反射区,涌泉基本对应肾脏反射区,同一水平毗邻反射区分别为胃反射区(胫侧)、心反射区(腓侧),可适当扩展按压、各5-10min。

 5、耳穴按压:王不留行籽压贴神门/皮质下/内分泌/心/脾/肾/胃等耳穴区,qn。当然,这些外在助缘不过辅佐;一切唯心造,关键还得患者自我放松,万缘放下,一心求寐。嗟乎,身居闹市,生计所迫,养老抚幼,暂求放下,谈何容易?

梦与脏腑的关系2

  总梦见生活琐事——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如果总梦见白天发生的事,故事情节也没什么离奇,说明这些人没有处于深度睡眠,意识层面还在活动。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中医讲“脾主意”,做这种梦的人,一个是消化功能不好,另外就是脾的吸收功能不好。

 健康建议:应该提高消化和吸收功能,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等。

  总梦见离奇的梦——调理肝脏

 这种梦跟自己的生活没有关系,梦到的事情连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中医认为这跟肝脏功能有关系。

 人睡着了应该是“肝藏血,血摄魂”,魂在里面好好休息。而这些人则是收不住血,而出现奇怪的梦。

  总做噩梦——调理肾脏

 梦见自己从高楼上摔下来,或者被人追杀,或者梦到一些血腥的场面,或者是被狗咬、被蛇咬,或者梦到自己掉到一个肮脏的地方。

 这种情况中医认为是肾的问题,肾是人体主惊恐的,如果人的肾气或是肾精受到伤害的话,往往会做一些比较惊恐的梦。

  健康建议:

 这些平常一闭眼就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的人可以去买一些茯苓饼吃,有助于缓解此类多梦。

  多梦说明身体亚健康

 庄子说过:“真人无梦。”

 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讲,应该是一闭眼就是一觉,不会觉得那么累。所以当我们出现失眠或者多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自己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

 打鼾:打鼾是人的咽喉组织出现了肿胀、水肿而导致痰阻气道,多余的痰堵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甚至肺泡里,阻碍了正常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建议:这种患者,晚饭不要吃得太饱,不要吃过咸和过于油腻的食物,多吃粗粮。睡前喝点萝卜汤,或者生吃一些白萝卜,带皮吃,特别有助于黏液的排出。

梦与脏腑的关系3

  我们为什么做梦?

 1、外界刺激。四时气候的影响、过度的情志刺激都会成为外邪侵入身体,然后在体内随着血液运行,引起魂魄飞扬,使人睡卧不安而做梦。

 2、脏腑失调。《黄帝内经》认为,气血、脏腑贵在阴阳调和,气血失常、五脏六腑偏盛偏衰,失去平衡,均可能引起做梦。

 3、身体状态。体内有寄生虫或过饥、过饱不同状态会引发不同的梦境。

  经常做同一个梦,是怎么回事?

 1、总是梦见生活琐事,说明这些人没有处于深度睡眠,意识层面还在活动。中医讲“脾主意”,做这些梦的人,消化功能(胃)、吸收功能(脾)不好。

 被这种梦境困扰时,除了要采用宁心安神的方法,更要善待自己的脾胃。本身脾胃功能差的人,应多吃易消化食物为主,细嚼慢咽。多吃果蔬,少吃辛冷刺激。

 养护脾胃的食物,如适量食用淮山、芡实、去芯莲子、白扁豆、小米等。

 2、常做一些离奇的、跟自己的生活无关的梦,梦到的事情莫明其妙,这种梦我们管它叫做“神游物外,魂不附体”,中医认为跟肝脏有关。

 《灵枢·本神》中记有:「肝藏血,血舍魂」。当肝脏的收敛作用变弱,储藏血液变少,人体的「魂」无处可依,所以会出现奇异梦境等「魂不附体」的表现。

 中医按摩肝俞穴养护肝脏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3、总是梦到一些血腥的场面,被野兽追赶,被坏人持刀威胁,或从高楼摔下来,自己处在万分危急又绝望无助的边缘。这种情况中医认为是肾的问题,肾是人体主惊恐的,如果人的肾气或是肾精受到伤害的话,往往会做一些比较惊恐的梦。

 泡脚是养生补肾的一种简单方法,在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候(晚9点),用热水泡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泡完脚后按揉脚底涌泉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每晚睡觉前可以按揉脚底涌泉穴,按摩此穴可起到养肾固精之功效。

按摩疗法,也是肾炎病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以按摩部位来分,可分为头面颈部按摩、胸腹部按摩、腰背部按摩、肢体按摩、足部按摩等,长期坚持,也有一定作用。当然,肾脏病患者进行按摩治疗,仅是一种辅助措施,对此患者应有所认识,应该全面理解肾脏病的综合治疗。适用于肾脏病患者的常用保健按摩方法较多,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运用,对所用穴位不明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准穴位,方可进行。

腰部自我按摩

(1)推法

用两手掌根部紧按腰部,用力上下推动,动作要快速有劲,直至发热为止,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具有补肾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2)摩法

用两手掌擦热,按摩两侧腰部,每侧50次,每日早晚各做1次。有补肾壮腰的功效。

(3)捶法

用两手握空拳,前后来回捶击双侧肾区,或结合捶击与其对应的腹部,每次20下。具有通经活络、行气化淤止痛的功效(伴有血尿者,不宜用此法)。

本法重在腰部,通过自我按摩,对肾脏病患者具有补肾壮腰、舒筋活络、祛风除湿、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

自我穴位按摩

(1)浴面

两手搓热,手指并拢,手掌摊开,紧贴面部,以双手中指的指腹部为先导,分别从鼻翼两旁的迎香穴开始,沿鼻柱两侧缘向上推擦,经目内眦、眉头等处到达前额部,然后两手左右分开,横推至两鬓,两掌心也随之掩眼而过,由两鬓再向下,经过颞部的太阳穴及耳前、面颊等部,返回到鼻翼两旁之起点,再重新开始,按上述路线循环进行。浴面具有畅通气血、祛散风寒、明目通窍、醒脑提神及美容等功效。适用于感冒、头痛、神经衰弱等。对肾脏病之体虚易感冒者甚宜。

(2)擦鼻

用两手中指指腹擦鼻的两侧,由攒竹至迎香。具有通鼻开窍的功效。适用于防治肾脏病引起的体虚感冒。

(3)运顶

五指略为张开,按于额上,由前向后,顺手运顶摩发,宛如梳头之状。因五指分开,正好作用于分布在头顶部的五条经脉,头领两侧又是胆经的分野,故运顶具有疏通气血、散风行湿、清泄肝胆之火的功效,适用于防治肾脏病之高血压、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症。

(4)抹项

两手手指相互交叉,手掌合拢,抱于脑后项枕部,掌根部分别安置于后枕骨下项后大筋(斜方肌)外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后沿着脊柱,由上往下按抹数次。风池穴为体表的“感风之处,停风之所,治风之穴”,用力按抹,可祛头面之风,散巅顶之寒,宣肝胆之火、清耳目之热。适用于防治感冒、头痛、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对肾脏病高血压型及体虚易感冒者均宜。

(5)推胸肋

用一手的手掌平放在同侧胸部的乳头上方,斜行向下推抹,途经前胸正中两乳头之间(膻中穴),推向对侧的胁肋部。推胸肋法有宽胸利气、止咳化痰、平喘降逆、疏肝利胆、和胃消食、散淤除积等作用。经常练习,可产生增强呼吸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宜散郁滞之气血等综合效应。对肾脏病引起的水肿、高血压、纳差等均有效。

(6)揉中脘

以一手掌大鱼际部紧贴中脘穴,另一手叠于掌背之上以助其力,两手协调作顺时针方向揉动。有健脾和胃助消化之功。适用于肾脏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而见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

(7)摩腹

用一手手掌心掩于脐部,另一手手掌重叠其上,从脐下两横指处的气海穴开始,手掌紧贴腹壁,作以脐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直径由小到大、呈螺旋状的揉摩运动,一直扩展到整个腹部,如此反复数次。摩腹可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化湿散淤、利水通淋、补气生血、温养下元。因六腑以通降下行为顺,脐下气海穴为“元气蓄藏之海”,故摩腹不仅能理气通腑,而且能激发振奋元气而起强壮作用,是较常用的自我保健法之一。适用于防治肾脏病所致之消化不良、腹胀、泄泻及下元虚冷、夜尿频多等症。

(8)擦少腹

两手掌分别紧贴两侧肋部,由外上向内下方斜擦。具有温补脾肾的功效。适用于肾脏病之脾肾阳虚症。

(9)搓腰

两手掌根紧按腰部脊柱两侧,稍用力上下擦动,动作要快速有劲,配合腰部活动,以腰部发热为度。搓腰活腰有壮腰健肾作用。如同时按摩两侧肋部,谓之“运动水土法”。“水”指肾、“土”指脾,具有加强脾肾两脏功能的作用。适用于肾脏病之脾肾两虚症。

(10)揉腰眼

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拳尖)按揉腰眼穴。具有健腰益肾作用,适用于防治肾脏病的腰酸腰痛。

(11)捶骶

手握空拳,敲打骶部,两拳交替,一起一落。用劲轻重适当,灵巧而有节奏。因骶部正中一线为督脉的起始段,捶之可振奋督脉(注:督脉行于背部正中,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又称“阳脉之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经气的作用。)的阳气,上病下取而用于肾脏病之高血压,若将捶打范围扩大至两臀部,对防治腰腿痛也有较好效果。

(12)拿肩

以一手的四指指端与拇掌部相对合,用力攀拿对侧肩胛骨上的斜方肌腱,食指、中指指端着力于肩井穴处。然后,一捏一放,一紧一松,逐渐向肩胛、肘臂处挪移,可直拿至腕掌。拿肩法可通行气血:拿曲池穴(臂弯纹头外侧)能疏风解表、清热降压。适用于肾脏病之高血压或伴有风热感冒者;拿内关穴(掌侧腕上约两横指处)能和胃宽胸、养心安神,适用于肾脏病及尿毒症而见恶心、呕吐、胃病、纳差、心慌、胸闷等症。

(13)运膏盲

两手自然下垂,转摇两侧肩关节,带动肩胛骨,以作用于背部的膏盲穴。适用于肾脏病体虚日久或伴有肩背酸痛者。

(14)揉膝

膝关节屈曲,将两手掌近拇指根的大鱼际肌部,分别同时紧按在膝关节髌韧带两侧的凹陷处(膝眼穴)。随后带动该处皮肉做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一膝揉毕,再揉另一膝。揉膝有和气血、活筋络的作用。揉完膝眼后,膝内侧手掌上行至大腿内侧距髌骨上缘二横指处的血海穴按揉,可活血通经,清血分之热。适用于治疗肾脏病之血淤有热者;同时膝外侧手下行至外膝眼下四横指处的足二里穴按揉,可健脾扶正、和胃降浊,是肾脏病以脾虚为主者的必选穴,也是常用的强壮穴之一。

(15)擦足

屈膝盘腿,用一手靠小指一侧的手掌部,反复摩擦对侧一足的内侧面或底部。一般从内踝的后方开始,经内踝向下,斜行至脚掌心,来回摩擦。因“湿从足入、寒从脚起”,上述按摩部位是足少阴肾经的一部分,常行擦足之法,可促进肾气流动、精气充溢,既能温肾壮阳,祛除寒湿之邪,又能引热下行、导火泄降,此即所谓“引火归原”法。适宜于肾脏病患者长期习用。

五步按摩法

(1)头面颈部按摩

包括揉按双侧风池穴,面部双侧迎香穴,推揉鼻梁两侧及颈旁诸穴位,指压双侧太阳穴,有疏风散邪之功,可预防感冒,减轻鼻塞、咽痛、头痛等症状。

(2)胸腹部按摩

可用双手大鱼际,轻轻叩打胸前膻中穴,推揉水分、中脘、下脘诸穴,而后顺时针绕脐按摩腹部36周,逆时针绕脐按摩腹部36周。有宽胸理气、和胃消胀的作用。大便不畅者,点按左天枢穴;大便不通者,双手掌相叠,由右上腹到左上腹再到左下腹,推揉36次,以产生便意为佳,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

(4)肢体按摩

取双手合谷穴,腕上外关穴,下肢足三里穴,三阴交俞穴,腿后侧承山穴,以手按捏穴位,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足三里穴则应作为重点点揉捏按,以益气培元,增加机体抵抗力。

(5)腰背部俞穴

脊柱双侧华伦夹脊穴及肾俞、脾俞、志室、腰阳关诸穴,由家属用手掌自上而下推揉。患者也可自我拍打腰部诸穴。有补肾强腰、疏通经络的功效,可减轻腰痛症状。

(6)足部按摩

取照海、太溪诸穴,指压点按。并于每天晚上温水泡脚30分钟,搓涌泉穴100次,有引火下行、补肾归元的作用,对治疗肾炎、高血压等有一定益处,可改善头晕、口舌生疮等症状。

五脏经穴中的“合穴”是:

手太阴肺经的合穴: 尺泽 原穴:太渊 募穴:中府 俞穴:肺俞

足太阴脾经的合穴: 阴陵泉 原穴:太白 募穴:章门 俞穴:脾俞

手少阴心经的合穴: 少海 原穴:神门 募穴:巨阙 俞穴:心俞

足少阴肾经的合穴: 阴谷 原穴:太溪 募穴:京门 俞穴:肾俞

足厥阴肝经的合穴: 曲泉 原穴:太冲 募穴:期门 俞穴:肝俞

手厥心包经的合穴: 曲泽 原穴:大陵 募穴:膻中 俞穴:厥阴俞

合穴位都在肘膝附近,主治肾水病。

原穴多在腕部附近,主治脾土病。

募穴分部在胸腹部,是肮脏经气聚集的地方,多用于治阳病。

俞穴分部在背部膀胱经里,是经气脉气转输的地方,主治脏疾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937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