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在哪里 丹田的位置

丹田在哪里 丹田的位置,第1张

1、穴位,关元、阴交、气海、石门四个穴位位于腹部脐下,都叫做丹田

2、丹田,是道家内丹术丹成呈现之处,炼丹时意守之处。原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时用的术语,位置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李零先生以 为“研究内丹术的起源… …丹田学说的提出是一种关键”, 而“丹 田”之说早见于东汉桓帝时的 《 老 子 铭》 、 《 仙人王子碑》 和 《 抱朴子地真 》, 据此他认为“它们应是内丹术形成之真正标志。

描述丹田位置里的脐下三寸的脐下不是指肚脐往下而是往体内。这样的描述来源于针灸铜人,师傅带徒弟的时候会给他看铜人,而这时铜人往往是平放在桌面的和人体站立情况不一样。

三寸的大小是以本人为准这是中医里的身同尺寸,就是以自身大小为标准每个人不一样的。不然的话同样三寸对大人来说是身体靠前一点对小孩来说差不多就是身体一半深度了。

手指比量时所用的指寸,一般有下列几种:

(1)中指屈曲时,中节侧缘两横纹头间的距离相当“一寸”。此法见宋代《太平圣惠方》,后人称之为“中指中身寸”。唐代的著作《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则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一寸。

(2)大拇指末节的横度相当“一寸”。此法见《千金要方》。

(3)食指伸直,中末两节的长度相“二寸”。

(4)食、中两指并合的横度(二横指)相当“一寸半”。

(5)食指至小指四指并合的横度(四横指)相当“三寸”,又称“一夫”。“夫”与“扶”义通。《礼记》注:“辅四指曰扶”。《千金要方》:“凡量一夫之法,覆手并舒四指,对度四指上中节上横过为一夫。”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的直寸和背部的横寸。

楼上说到胖瘦的问题。没错,这个三寸是以标准身材算的。如果有啤酒肚什么的,进去三寸可能还是脂肪层,所以要刨去脂肪层。

最后丹田位置其实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也就是不用太精确你只要知道大概在什么位置就行了,而且每个人的丹田位置都是有细微差别的。

你只要意守这个区域就可以了,在你产生丹田气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丹田在什么地方了。这样也就避免了因胖瘦关系导致意守丹田变成意守脂肪的问题。

一指禅里说到的丹田区域供你参考

前后:肚脐往内15寸,背部往里15寸

左右:以自身左右乳头为界限

意守的时候就守在这个区域里,等到丹田气出现会有一个热点这时你注意它出现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你的丹田精确位置。

丹田位置各家说法都不一,以你练的功法为准。

如果你搞不清可以以整个下腹部为丹田区域。

人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如果用鼻子吸气,只能吸到肺部,口鼻一起吸,一部分气可能吸到胃里。丹田是中医学的一个术语,我们平常说的丹田一般是指下丹田,在脐下三指的位置。因此,从生理结构上看,把气吸到丹田里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个通道嘛。那么,为什么还会有“气沉丹田”的说法呢?其实那是一种感觉,不是真的把气吸到丹田去了,而是通过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达到深呼吸,从而使得横膈膜充分下降,挤压腹部脏器,使腹部有鼓胀的感觉,似乎这口气已经达到了下腹部,也就是丹田的位置。至于你说的吸到背部,也可能是一种感觉,因为在深呼吸状态下,肺部充分扩张,必然使背部也会有一种感觉。综上所说,可见吸气到背部还是丹田,都是一种感觉,是在呼吸足够深的状态下的一种感觉,而且这两种感觉可能同时出现。所以,你只要正确的去掌握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不必在意腹部还是背部的事。

呼吸是京剧演唱的动力与基础。可以说,京剧演唱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呼吸的艺术。唱戏,就是唱气。悦耳、动听的演唱,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气息运用基础上。

掌握正确的气息运用,是京剧演唱的重中之重,也是各种演唱方法的核心。

上面说了“气沉丹田”是一种感觉,不是真的把气吸到丹田,下面再说一下演唱京剧时的所谓“丹田气”运用。

京剧演唱要求运用“丹田气息”,并不是说从“下丹田”产生气流(这是不可能的),而是指下丹田和横隔膜控制呼吸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当吸气后,在呼气、发声的同时,由于横腼膜部位与腹肌将会自然收缩上提,使气息往上顶,从而产生徐徐向上推动之力,好像有一股托顶的气息是从“下丹田”发出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由“横隔膜”和“腹肌”的痉挛式收缩力量而形成的一种气息控制的方法。

另外,京剧演唱讲究在演唱时要保持吸气时胸、喉部的扩张状态演唱(也就是所谓“吸着唱”),这就必须要求用腹部肌肉的力量来控制横膈膜不要过快的上升,以“保持张力”。这个力量与横膈膜上升的力量构成了上、下的对抗力量。由于这种力量的产生,增强了气息对声带的控制力。在演唱时可使气息缓慢、平稳地呼出。使演唱的气息源源不断,从而带来高低兼顾、饱满、松弛、持久、极富魅力的声音。

这种极富稳重且带有较强控制力量的气息,就是京剧演唱所运用的“丹田气”。

“丹田气”的掌握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在熟练后,就可以达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运用自如的境界。

“气沉丹田”呼吸方法有以下优点:首先是人们在平常呼气时的肌肉群是处于松弛状态,所呼出的气是松散无力的,因而此时,所说的言语,在音质、音量方面也是松散的,不集中的。而演唱运用“丹田气息”,可使腹部的呼吸肌肉群产生压力,以增加呼气的力量,其演唱的音质、音量就会有脆、亮的效果。其次是吸气的速度快,无声响、无太大的外部动作,吸得深、吸得足。

“气沉丹田”的运用,还可以防止呼气时气流猛烈冲击声带,发出僵硬的声音,也可使通过声带时的呼气流量与呼气压力平和自如。

“气沉丹田”的运用,对喉头的下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它可使喉、颈部肌肉以及下愕舌根松弛而不紧张,使演唱姿势美观、大方。丹田气息其实就是指在演唱时的一种深呼吸,因为,好的唱法的动力都来源于深呼吸。由于“气沉丹田”的运用,能使声带松弛,稳定演唱时的气息流动,从而起到稳定声音的作用,使声音不会出现一种控制不住的颤抖现象,在演唱长音或长的旋律时,可使音头轻人而渐强,气息就会长,声音就会结实,所唱之音就会音气相裹,有如同声音

是坐在气上从口中发出来一样的美感,所谓“声音贴住气”、“气托声”就是这种状态。运用丹田气息,音可高可低,音色调和自如,唱腔中的“弯”想怎么拐,就可怎么拐。

参考资料:

《怎样唱好京剧》张再峰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944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