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息肉 有蒂 约1*0.6cm表明充血发红 (活检困难,勉强取2点) 严重吗?会病变吗?

乙状结肠息肉 有蒂 约1*0.6cm表明充血发红 (活检困难,勉强取2点) 严重吗?会病变吗?,第1张

你好:

他这种情况不严重,很简单的,小问题,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不切,在他大病时,或者身体极度虚弱时癌变。但是切除后,只要生活上注意,一般就不复发了,但是要定期复查肠镜!

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荨麻疹,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荨麻疹通常先感到全身皮肤瘙痒,随即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于数分钟至几小时或十几小时内消退,不留痕迹,可反复发作多次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还有不同程度的发烧;严重时会出现气短,气喘,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现象急性荨麻疹经数日至1 ̄2周左右即停止发疹

指导意见:

慢性荨麻疹一般没有发烧,恶心,呕吐,气喘现象,仅有皮肤风团和瘙痒,病程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荨麻疹的致病原因很多有些荨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难确定或不能发现病因治疗除用抗组胺药外,可使用利血平,氨茶碱,安络血,6-氨基已酸,维生素K,维生素E,维生素B12,组胺球蛋白,转移因子,普鲁卡因等

如今,许多年轻人有痤疮,尤其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小伙伴们。他们的脸上和背上都容易有粉刺。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除背部的粉刺?让我们一起看看。许多人在热天容易出汗,尤其是在背部。一旦背部的衣服湿了,细菌就会很容易滋生,背部的毛孔也会被堵塞。毛孔中的污垢无法排出体外,这会导致痤疮。

其次就是内分泌失调,这也可能导致痤疮,因为内分泌失调患者的通病是容易产生油脂,皮肤上油脂分泌过多会导致毛孔被大量油脂覆盖。堵塞毛孔后,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长时间后会导致痤疮。螨虫寄生在毛孔中,由于大量繁殖导致毛孔堵塞,增加了排油的难度。毛囊皮脂腺上皮角质化使皮脂排泄通道变窄,皮脂和死细胞被滞留和积聚,导致毛孔堵塞。

我们背上直接接触照射紫外线很容易。当我们的皮肤被紫外线伤害并且不能及时修复时,就会出现发红和痤疮。有些人会在背部涂上厚厚的防晒霜,以抵御紫外线,紫外线也会导致痤疮。想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每天锻炼后及时清洁皮肤。尤其是在夏天,最好穿透气的棉布衣服。穿透气性差的衣服会导致油脂分泌旺盛。

其次,建议洗澡时使用海盐清洗,因为普通的水洗可能不能完全去除油脂。你可以选择一种具有清洁和消炎作用的天然海盐肥皂。天然海盐不同于盐和精盐。天然海盐富含稀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它们主要可以杀菌和去除螨虫,减少产油量,消除痤疮,渗透到毛孔中形成微磁场,并排出毛孔中生长的细菌、螨虫和其他脚,使背部痤疮消失。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特别喜欢使用精油。有时候按摩之前都会使用精油开背。精油是非常好的护肤品,不过很多人会出现过敏的现象。那精油开背有什么好处精油过敏怎么处理方法下面wed114结婚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内容。

精油开背有什么好处

1、消除疲劳,活血止痛

可以帮助人体促进血液循环,活络筋骨,调节情绪,安抚、镇静、放松,舒缓精神压力,消除疲劳,紧实皮肤,恢复弹性。可以疏通人体的淋巴管道,排出废物。开背后用陈年艾草薰背,可以起到温补的作用,温经通络,益气活血,祛寒止痛。

2、依据体质,改善状态

全身美白精油:它可以帮助我们全身美白,修复象熊猫手之类的状况。排毒引流精油:如果背部长痘痘,可以使用,它可以排除体内的毒素。

肌肉酸痛精油:如果身体的某些部位例如:肩颈、手臂、腿部酸痛时可以使用,可以消除肌肉的疲劳和酸痛感。在落枕时使用效果尤佳。

舒缓减压精油:如果工作压力、精神压力比较大,额头又长痘痘可使用该精油,可以帮助舒缓压力,使整个人比较放松。

镇静安眠精油:可以帮助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睡眠不踏实、多梦等状况。轮廓雕塑精油:针对体形比较标准,局部略丰满的体形,可雕塑身体的曲线,令身材更紧致,迷人。

3、排毒提高免疫力

到了秋冬季节,由于日常运动量减少,体内的毒素及脂肪将无法随着汗液排除,而开背的奇特功效是借着精油,通过恰到好处的按摩,使血液循环畅通,排除体内毒素及脂肪,舒解神经,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精油还可以去除老化角质,使肌肤光泽细嫩。

4、治疗一些病症

感冒,中署,失眠头痛;肠胃不适,食欲不良,长期便秘;经期疼痛,月经不调,内分泌不正常,肾功能不佳;肩颈酸痛,落枕,腰脊扭伤;心肺功能不佳,改善呼吸道感染,稳定心律。

精油开背有什么好处?精油过敏怎么处理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特别喜欢使用精油。有时候按摩之前都会使用精油开背。

精油过敏怎么处理方法

第一步:确定过敏源。精油过敏第一步应该是要确定过敏源,立即停止使用精油,看过敏症状是减轻还是加重。如果停用精油之后,过敏症状反而加重了,就很有可能不是精油引起的过敏。如果停用精油之后,过敏症状减轻了,那就是精油引起的过敏。

第二步:如果确定了是精油引起的过敏,接下来需要检查是不是因为使用过量或者是没有按照使用说明使用造成的皮肤过敏。可以加大精油的稀释浓度和减少使用频率,看看是不是还会出现过敏反应。

第三步:如果减少精油使用浓度和使用频率之后,使用此种精油还是出现过敏反应的话,建议立即停用此种精油。并了解清楚自己是属于哪种精油过敏,然后对症治疗。

精油过敏分类

显性香精过敏皮肤炎

显性香精过敏皮肤炎是对精油本身含有的成分过敏,比如丁香中的丁香酚等,这种精油过敏现象是使用精油之后会立即出现皮肤发红发痒甚至起疹子。此种精油过敏可以立即停用此种精油,或者是尽量避开使用含有自己过敏成分的精油即可。

隐性香精过敏皮肤炎

隐性香精过敏皮肤炎是指对精油中的某些成分过敏,隐性香精过敏皮肤炎的过敏反应不会立即出现,一般会在使用精油后的24小时内出现。此种精油过敏的话,建议第一步停用精油,然后弄清楚过敏精油中含有的成分,知道自己具体是对那种成分过敏,然后避开这些成分。

接触性过敏性皮炎

接触性过敏性皮炎是指某些浓度较高的精油,刺激性比较大,与肌肤接触之后出现的过敏反应。此种精油过敏通过加大稀释力度,可以缓解。

精油过敏缓解方法

猝灭法是一种可以减轻精油敏感的方法,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精油混合使用,浓度上面调配的合理的话,可以大大降低精油过敏现象。也就是说在使用精油之前,一定要进行稀释或者是直接使用复方精油,因为多种精油混合的话可以有效降低每种精油过敏成分的有效

目录方法1:改变生活方式1、穿干净的胸罩。2、穿透气、干净和宽松的衣服。3、出汗后洗澡。4、洗澡时,记得把头发上的护发素冲洗干净。5、更换衣物洗涤剂。6、经常清洗床单。方法2:使用含有药物成分的产品1、用含有药物成分的无油沐浴乳清洗全身。2、用含有药物成分的无油乳液进行保湿。3、在痘痘上涂抹祛痘药膏。4、涂抹视黄醇乳膏。5、使用α和β羟基酸。6、咨询皮肤科医生。方法3:使用天然方法1、用海绵或丝瓜络轻轻地去角质。2、尝试使用锌。3、自制天然去角质磨砂膏。4、改变皮肤的pH值。长在背部的痘痘很痛,而且令人尴尬不已,有时候感觉比脸上的痘痘还要难治。不过别担心,你不用一辈子默默忍受它们的存在。这里会教你一些方法来减少背部皮肤受到的刺激,疏通毛孔,治好皮肤。

方法1:改变生活方式

1、穿干净的胸罩。如果你有穿胸罩,一定要确保胸罩干净,并且每天更换。肩带应该足够紧,不会在你运动的时候摩擦痘痘,刺激它们。尽量穿无肩带胸罩,以减轻肩胛骨部位的皮肤发红现象。

2、穿透气、干净和宽松的衣服。确保接触背部的衣服面料是干净的,最好主要是棉之类的天然纤维制成。不要穿紧身衣服,并且要经常洗衣,最好每次穿完就洗。尽量使用只有轻微香味,或完全无香的温和洗涤剂洗衣。刺激性大或含有过多香精的洗涤剂会引发痘痘,或者导致它们恶化。

如果可以,用漂白剂清洗白衣。漂白剂可以杀死附着在衣服上的细菌,阻止痘痘增长。不过,衣服必须彻底冲洗干净,以免漂白剂里面的化学成分刺激皮肤。

3、出汗后洗澡。跑步或结束篮球练习后,要好好洗个澡。运动后没有及时洗掉汗水,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痘痘。此外,汗水也会堵住毛孔,导致长痘痘。

4、洗澡时,记得把头发上的护发素冲洗干净。背部长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头发上的护发素没有冲洗干净。护发素对头发很好,对背部皮肤可不好。下面这些方法有助于防止护发素残留在背部皮肤,引发恼人的痘痘:洗掉头发上的护发素之前,先把水温调低。温水促使毛孔张开,而冷水则会关闭毛孔。毛孔会在冲洗护发素的时候张开,因此容易引发痘痘。

先用洗发水和护发素洗头,最后再清洗背部。

与其在洗澡时使用护发素,不如在洗完澡后涂抹免洗护发素。

5、更换衣物洗涤剂。如果你有敏感皮肤,你一直使用的衣物洗涤剂很可能刺激皮肤。试着更换洗涤剂。选择没有香味,或是专为皮肤更加娇嫩敏感的婴儿设计的洗涤剂。

6、经常清洗床单。死皮细胞和细菌会迅速在床单上积聚。同睡一张床的宠物也会留下许多污垢,每周把床单脱下来清洗或更换1到2次。如果可以,最好用漂白剂清洗床单,去除附着在上面的致痘细菌。一定要把漂白剂冲洗干净,以免残留的化学成分刺激皮肤。

毛毯、被子和其它床上用品也要经常清洗。

方法2:使用含有药物成分的产品

1、用含有药物成分的无油沐浴乳清洗全身。选择活性成分为2%水杨酸、不含香精、不易致痘的产品。露得清清爽祛痘沐浴乳等产品就挺不错的。着重涂抹长痘的部位,大概一分钟后才用水冲洗,去掉皮肤上的所有油脂。让药物成分深入皮肤发挥作用。

2、用含有药物成分的无油乳液进行保湿。皮肤是身体的一个器官。和其它器官一样,它需要水和其它营养才能保持最佳状态。每天洗澡后都要在背部涂抹乳液。你也可以使用不含药物成分的乳液,但是要确保它不容易导致长痘。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水杨酸会使皮肤变得干燥。

3、在痘痘上涂抹祛痘药膏。你已经用了水杨酸清洗皮肤,并且也做好了保湿,应该使用另一种药物进行局部治疗,比如25%过氧化苯甲酰。如果你的皮肤非常敏感,不要使用5%或10%过氧化苯甲酰,以免进一步刺激皮肤。要是你对过氧化苯甲酰过敏,含有10%硫磺的产品也许对你有用。

4、涂抹视黄醇乳膏。晚上在背部涂抹视黄醇乳膏,可以去除角质,防止粗糙的皮肤部位爆发痘痘。

5、使用α和β羟基酸。α羟基酸有去角质作用,可以去掉容易堵住毛孔并引发痘痘的死皮。β羟基酸则从里到外对抗致痘细菌。如果可以,试着寻找含有α羟基酸的身体磨砂膏,每周使用3次。洗完澡并做好保湿工作后,用含有β羟基酸的棉片擦拭背部。

6、咨询皮肤科医生。背部的痘痘可能需要使用处方级口服药或外用药膏才能治好。不要害怕去看皮肤科医生,医生能帮你弄清楚自己的情况。

方法3:使用天然方法

1、用海绵或丝瓜络轻轻地去角质。不要太用力洗擦,以免进一步刺激皮肤。用海绵轻轻地擦净皮肤,去掉死皮细胞。

2、尝试使用锌。锌是痘痘的克星,虽然不是常见的祛痘疗法,但是对某些情况很有效。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会参与许多基本生理功能。除了治疗痘痘,它还被用来增强免疫力。你可以通过2种方法用锌治疗背部痘痘:直接将锌抹在皮肤上。购买含有12%乙酸锌和4%红霉素的乳液,每天涂抹2次。如果找不到,可以戳破含锌的凝胶片,将少许凝胶挤到干净的手指或棉签上,然后直接涂抹到背部。

你也可以向医生询问含有锌的抗生素软膏。

每天服用锌补充剂。试着每天服用大概25-45毫克的吡啶甲酸锌,但是不可服用超过50克,否则可能造成铜缺乏,因为大剂量的锌会干扰铜的吸收。

3、自制天然去角质磨砂膏。这有助于去掉死皮细胞,以免它们堵住毛孔,引发痘痘。将1个葡萄柚的汁挤到碗中,加入1杯半的白糖,和半杯粗海盐。轻轻地将它们按摩到长痘的部位,然后拍干皮肤。使用磨砂膏后,一定要涂抹温和的保湿霜或乳液。加几匙蜂蜜可以增强磨砂膏的功效。普通蜂蜜和功效更强的麦卢卡蜂蜜均能补水保湿,它们的抗菌作用也备受推崇。

4、改变皮肤的pH值。pH值也就是皮肤的酸碱度。科学家们确认pH值低于5对整体皮肤健康和有益菌群有利,最理想是47。洗澡和使用肥皂尤其容易导致皮肤pH值高于5,使皮肤变得干燥、脱皮和长痘。考虑更换花洒。购买能够滤掉氯的花洒,绝对会让皮肤受益良多。配备过滤器的优质花洒要花几百块,却对皮肤好处多多。

将等量的金缕梅和滤过的饮用水倒入喷瓶混匀。喷在皮肤上,5-10分钟后才到淋浴间彻底冲洗干净。这个过程会自然降低皮肤的pH值。

小提示不要刺激或挤痘痘,这会让它发红,有时候还会留下疤痕。另外也不能挠背,以免致痘细菌扩散,痘痘越长越多。

每天至少喝8杯水。

彻底清洁用过的丝瓜络。它们很容易滋生细菌和病菌。

不要吃太多垃圾食物。它们可能是导致你背部长痘的原因之一。

使用没有香味的肥皂和保湿霜,因为“香精”会刺激皮肤。

在痘痘上涂抹茶树油也有帮助。

将面膜敷在背部或许也有帮助。

确保你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每天摄取1000-2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或许对你有益。向医生或药剂师咨询适合你的剂量。

警告如果你目前有服用异维A酸,向医生咨询适合用在皮肤的产品。异维A酸会和某些产品产生相互作用,或是导致你对某些成分过敏,所以一定要先咨询医生。

有可能是猪附红细胞病简称附红体病,是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散发的热性、溶血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全身皮肤发红,故又称红皮病。病猪感染后可大批死亡

临床症状:体温升高到42℃,呈稽留热:病猪不愿走动,喜爬卧挤堆:呼吸困难,可视黏膜苍白,黄疸。全身皮肤发红,以耳部,鼻镜,腹部皮肤最为严重,有些猪耳部、腹下、腹股沟及四肢部位可见先发红后出现不规则的紫斑,指压不褪色。耳尖放血稀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治疗方案:**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3ml,静脉注射;血虫净外粉,每千克体重10mg, 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卡那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4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盐酸土霉素,每千克体重5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纳加诺尔,50kg体重15g,溶于7ml柴胡注射液中,肌肉注射。注意:对于病程稍长和症状严重的猪无效;土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15g,分2次肌肉注射,可以连续应用,如果用来预防,可在每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600g,连续应用。

防治措施:预防该病的重点工作是灭蚊,驱蚊和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阉割,断尾时应注意器械的消毒工作;注射时应注意更换针头,减少人为传播的机会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肠道息肉病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流行病学 10 病因 11 发病机制 111 大肠腺瘤 112 大肠腺瘤癌变 113 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 114 Turcot 综合征 115 Gardner综合征 116 PeutzJephers综合征 12 肠道息肉病的临床表现 13 肠道息肉病的并发症 14 实验室检查 15 辅助检查 151 X线检查 152 内镜检查 16 诊断 17 鉴别诊断 171 管状腺瘤 172 绒毛状腺瘤 173 混合性腺瘤 174 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 18 肠道息肉病的治疗 181 非手术治疗 182 手术治疗 183 定期随访 19 预后 20 肠道息肉病的预防 21 相关药品 附: 1 治疗肠道息肉病的穴位 1 拼音

cháng dào xī ròu bìng

2 英文参考

polyp of intestinal tract

3 概述

大肠息肉(polyp of intestinal tract)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 肉(Tumorous Polyp)是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增生的真性肿瘤,其单发者统称为腺瘤,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又可分为腺管状、绒毛状和混合性3类;它们与癌 密切,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变率,是癌前期病变或状态。而非肿瘤 肉与癌 较少。由于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没有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医生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 肉,因此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一步分类,对腺瘤的诊断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多数大肠腺瘤 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稀便,次数增多,还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偶有腹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 脱出。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治疗方案的选择依其所在部位,有无蒂,大小及恶性潜在性而定。

4 疾病名称

肠道息肉病

5 英文名称

polyp of intestinal tract

6 肠道息肉病的别名

polyposis intestinalis;肠息肉病

7 分类

消化科 > 肠道疾病 > 肠道其他疾病

8 ICD号

K514

9 流行病学

息肉多无症状,其发生率与受检对象、年龄、性别、地理环境及检查方法不同而异,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差异较大,在10%~66%不等。除家族性和幼年 肉常出现在少年期外,一般见于中年后,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75%。男性高于女性,约为2∶1。

10 病因

大肠息肉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息肉数目可分为单发和多发,但目前国内外较广泛应用的是以Morson的组织学分类法为基础,即将大肠息肉分成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表1)。此分类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将大肠息肉统称为腺瘤,而其他非肿瘤 肉则统称为息肉。演变为腺瘤。这种分类能明确区分大肠息肉的病理性质,对治疗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国内报告以腺瘤 肉最为常见,而国外有人报道增生 肉最常见,其发病率高达25%~80%;在成年人增生 肉的发病率起码比腺瘤高10倍,但有学者在肠镜检查中则发现腺瘤的发生率是增生 肉的3倍。据研究资料提示息肉的发生可能一开始主要见于远端结肠,这一点可从尸检材料中左侧息肉往往较右侧为多而得以验证。随年龄增加息肉逐渐由左侧向右侧发展。

11 发病机制

腺瘤的组织发生,尚不十分清楚。最初研究表明深部隐窝细胞随着向表面的迁移、不典型增生逐渐发展。正常隐窝深部的上皮以硫酸黏液表达为主,而腺瘤性上皮硫酸黏液比唾液酸黏液为多。最近研究表明血型Ley抗原在许多腺瘤均弥散着色,而在正常黏膜仅见于深部隐窝有阳性反应。这些腺瘤上皮与隐窝深部上皮组化反应的一致性有力支持腺瘤起源于隐窝深部的可能。腺瘤起源的另一个假说是嗜酸性上皮,常位于腺瘤上皮附近,并见两者有移行现象。在大肠腺瘤→大肠癌序贯学说的基础上,存在正常大肠黏膜→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绒毛腺瘤→大肠癌序贯现象,认为腺瘤的发生最初多为管状腺瘤,以后逐步向管状绒毛腺瘤和绒毛腺瘤转化,最后演变为大肠癌。同时在管状腺瘤和管状绒毛腺瘤阶段也会发生癌变。

无论腺瘤的发生是位于隐窝的什么部位,腺瘤组织增生主要是朝向管腔面形成突出向外的肿块。尽管所有腺瘤一开始均是呈广基型生长,但随着腺瘤的变大,一些腺瘤变为有蒂或亚蒂。在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因肠蠕动较强、粪便成形,此处比肠道其他部位更易形成带蒂息肉。

111 大肠腺瘤

腺瘤的组织学特征不仅是腺瘤分类的组织学基础,也是腺瘤诊断的依据。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即管状绒毛状腺瘤)。腺瘤的组织学切片中常可见绒毛状成分,它是从病灶基部伸出的许多纤细分支,可见有丰富的黏液分泌,索芯由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表面被覆单层或多层柱状上皮细胞。绒毛成分的多少与腺瘤的恶性正相关,因此正确评价腺瘤中所含绒毛量对判断其恶变潜能有一定帮助。应了解同一腺瘤在不同部位,其绒毛成分的分布不一,在不同部位活检所取的组织其病理学诊断可以不同。

组织学上管状腺瘤早期仅见隐窝部由高柱状细胞密集排列,核染色深,杯状细胞减少、消失。病变进展可见腺管明显增生、延长、分支、扩张,腺腔大小不一,上皮细胞增生。向腔内突出,有 形成倾向;核浓染,有少数核分裂,但均位于基底,间质有少量结缔组织,小血管和炎性细胞浸润。与管状腺瘤不同,绒毛状腺瘤通常由大肠黏膜表面上皮发生,向肠腔生长,形成 状突起肿块。组织学呈典型的纤细绒毛状结构,绒毛常直接连接黏膜面,表面有单层或多层柱状上皮细胞,细胞大小不等、排列规则,核浓染位于基底,核分裂象多见,绒毛的索芯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含不等量小血管和炎性细胞浸润。混合性腺瘤在组织学上呈管状腺瘤基础,混有绒毛状腺瘤成分。

112 大肠腺瘤癌变

腺瘤癌变表现为细胞核异型,极性消失,核浆比例增加及出现多量核分裂象等。根据其浸润深度可分为原位癌和浸润癌,两者以黏膜肌层为界。原位癌之所以不转移是因为肠黏膜固有层内无淋巴管存在,因此,临床上所说的腺瘤癌变往往是针对浸润癌而言。绝大多数的大肠癌来自大肠腺瘤癌变,影响腺瘤癌变的因素主要为不典型增生程度、腺瘤增大和绒毛成分增生程度,腺瘤增大和绒毛成分增多均可加重细胞的不典型增生程度。直径在1cm以下的腺瘤很少发生癌变。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而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约为管状腺瘤的5倍以上。

113 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

本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内镜下特点是大量的小型腺瘤,大多数仅几毫米大小,少数超过1cm以上。形态上为无蒂半环形,结节状隆起,表面光滑或分叶状,色红质软,有蒂或无蒂,密集型者呈现地毯样结构。组织学上与腺瘤基本相同,罕有增生 肉,但癌发生率高。在5~20年内癌变终将发生,癌变平均发生年龄为39岁,以多中心发生多见。

114 Turcot 综合征

本症表现为大肠多发性腺瘤及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综合征,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家族性腺瘤病不同。该征腺瘤也呈全大肠分布,只是数目较少、散在。10岁以内很少多于100枚,10岁以上可多于100枚。癌变发生年龄早,一般在20岁以下,女性多见。

115 Gardner综合征

4种病变组成:

(1)大肠多发性腺瘤。

(2)骨瘤(好发于颚骨、头盖骨和长管骨)。

(3)硬纤维瘤(好发于手术后肠系膜)。

(4)皮肤瘤变(包括皮脂囊肿和上皮样囊肿,多发于头背、颜面和四肢,有的可见牙齿畸形)。

有的将上述病变全部出现称完全型,如后3种病变出现两种为不完全型,只出现1种为单纯型。一般认为其遗传性、发病年龄、大肠腺瘤数目、类型、分布、癌变机会等均与一般家族性腺瘤患者相同。在临床上,与家族性腺瘤比较,大肠腺瘤发病年龄较迟,可出现在消化道外症状之后,腺瘤数较少。

116 PeutzJephers综合征

也称为错构瘤 肉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临床上有家族史者仅占半数。其特征为:胃肠道多发 肉;遗传性;特定部位的皮肤和黏膜出现黑色素斑点,黑斑好发于口唇周围皮肤和颊部黏膜,边缘清楚,直径约1~2mm,组织学表现为真皮基底内黑色素细胞数量增加以及黑色素沉着。息肉多数超过100个,以小肠内多见(64%~96%),大肠内为30%~50%。本病也可发生癌变。

12 肠道息肉病的临床表现

多数大肠腺瘤 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稀便,次数增多,还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偶有腹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 脱出。有家族史的病例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有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肠道外症状就诊,切不可忽视。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少,容易忽视或漏诊,因此,结肠息肉的诊断首先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以提高大肠息肉的发现率和确诊率。

13 肠道息肉病的并发症

消瘦、贫血是其主要并发症。

14 实验室检查

粪便潜血试验:其诊断意义有限,假阴性较多,阳性者可提供进一步检查的线索。

15 辅助检查 151 X线检查

X线钡剂 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

152 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不仅可直视下观察大肠黏膜的微细病变,而且可通过组织活检和细胞学刷片检查而确定病变的性质,因此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内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均须作活组织检查,以了解息肉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巨大息肉则往往只能行钳取活检。由于该病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因此,多在结肠癌普查或对有胃肠不适患者进一步检查时偶尔发现。如果结肠镜检查发现直径小于1cm的息肉,通常需进行活检,然后根据病理结果进一步处理;如果是直径大于1cm的息肉,则无需活检,直接在结肠镜下行息肉切除;如果息肉是在乙状结肠镜下发现,且活检证实为腺瘤,则需结肠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近端结肠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腺瘤或赘生性病变。

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的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他处腺瘤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结论。临床上这种术前钳取活检的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的情况在绒毛状腺瘤中相当常见。

16 诊断

1临床表现。

2X线检查。

3内镜检查。

息肉的检出有3种途径。最常见者是患者因肠道功能不良(如肠易激综合征等)或直肠出血来就诊而偶然发现;第2种是在无症状人群普查中发现;第3种是息肉较大,患者因便血或息肉本身的症状来就诊而检出息肉。由于息肉多无临床征象,因此通过第3种途径发现息肉十分有限。

17 鉴别诊断

腺瘤是大肠黏膜上皮组织向肠腔的突出物,外观略呈红色,借此可与呈灰白色的增生 肉鉴别,但即使是有经验的内镜医生确诊亦不超过70%。对于直径在05cm以下的腺瘤或>05cm以的增生 肉,极易发生误诊。

171 管状腺瘤

多数腺瘤为管状腺瘤,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有蒂多见,占85%。大小由数毫米至10cm不等,以1~2cm直径大小的腺瘤多见。腺瘤形态多呈球形或半球形,表面光滑,可有浅裂沟,明显充血、发红,部分有点状出血斑,形成虎斑样结构。有继发感染时,表面附有黏液脓性分泌物。5%~10%的管状腺瘤在蒂部周围邻近黏膜,甚至在腺瘤顶对侧肠黏膜可出现白斑,白斑呈圆点状,成簇小片分布,组织学上主要是炎症变化。

172 绒毛状腺瘤

绒毛状腺瘤好发于50岁以上成人,较少见。多见于左半结肠,其中直肠约占82%,乙状结肠约占13%,右半结肠极少见。质地较脆,常伴糜烂出血,一般直径大于2cm,较管状腺瘤大,并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表面不光滑,有无数细绒毛状突起,往往附有大量黏液;大部分为无蒂和亚蒂,有蒂仅占17%,形态不规则,无蒂者呈花坛状或菜花样,亚蒂呈绒球,有蒂者类似于成串葡萄。

173 混合性腺瘤

类似于管状腺瘤,以有蒂、亚蒂多见,可见表面不光滑,可有纵深裂沟,呈分叶状,伴许多绒毛状突起。

174 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

主要症状是大便带血和黏液,癌变者常发生肠梗阻,也有无症状者。家族性腺瘤病的突出特征为大肠的多发性腺瘤,数目以超过100枚为标准。腺瘤分布以左半结肠,尤以乙状结肠、直肠最多。在X线下呈现为全大肠内广泛分布近乎一致的圆形充盈损,直径03~05cm,轮廓光滑。在息肉密集的部位,气钡双重造影极似玉米样排列,但用传统的钡剂 则容易被钡剂淹没而漏诊。

18 肠道息肉病的治疗 181 非手术治疗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治疗方案的选择依其所在部位,有无蒂,大小及恶性潜在性而定。非手术治疗主要是内镜下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或激光或微波切除术。术前行肠道清洁准备,在凝血机制无障碍的情况下进行切除,术后进食少许流汁或禁食1~3天,限制活动量,静脉给予止血(如酚磺乙胺30g/d)、抗炎(针对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保护肠黏膜(双八面体蒙脱石等)治疗,密切观察大便颜色、肠鸣音等,密切注意有无出血、穿孔发生。

(1)高频电凝切除术: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②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③“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

④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

(2)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3)分期分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

(4)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用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

182 手术治疗

息肉病患者可采取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这样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外科手术指征常为:10个以上多发性、体积较大,且局限于某一肠段的腺瘤;较大息肉堵塞大半肠腔,蒂部显示不清或广基腺瘤,基底直径>2cm。大肠腺瘤切除后复发率高,有多发性腺瘤可能,应根据患者组织学类型制定细致的临床随访计划,及早发现病变并给予及时治疗。

恶性大肠息肉是指含有侵入性癌细胞的腺瘤,并有癌细胞穿过黏膜肌层进入黏膜下层。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相比,恶性腺瘤的癌细胞并不局限于黏膜内,所以,有转移的可能性。对结肠镜下切除的恶 肉应根据息肉切除基底部位是否残留癌细胞或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确定手术治疗指征。结肠镜下当一个息肉被怀疑为恶性时,内窥医师应首先估计是否可在内镜下切除,有蒂或小的无蒂息肉可被完全切除,而大的无蒂息肉应先进行活检。息肉被切除后,所有组织应送病理检查(即全瘤病检),息肉所在的部位也应详细描述,因为如果息肉被发现是恶性时,则必须手术治疗。也可将印度墨水注入息肉切除部位的肠壁,为今后可能的手术部位留下永久性定位标志。

183 定期随访

由于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 肉已被学者公认为癌前期病变或状态,所以,对大肠息肉患者的定期随访,已被提到防治早期大肠癌的高度来认识。大肠息肉,尤其腺瘤息肉,定期随访是防止息肉恶变的重要一环。息肉的再检出率较高,国外报道13%~86%不等,新检出的息肉除部分为残留息肉再次生长的复发息肉外,一些为大肠新生息肉和遗漏息肉。为保持肠道无息肉状态,防止大肠癌的发生,制定一个经济有效的随访计划是必要的。

19 预后

在波士顿召开的第三次国际大肠癌会议中大肠腺瘤组讨论建议的方案较为详细。他们指出腺瘤患者在腺瘤切除后再发新腺瘤及局部腺瘤再复发的危险不一,故应区别对待。

(1)低危组:凡是单个、有蒂(或广基),但<2cm管状腺瘤,伴轻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低危组腺瘤在切除腺瘤后1年复查,如阴性可每隔3年检查1次,共2次,然后每隔5年检查1次。但在随访时,每年须作大便潜血试验。复查中一旦发现息肉即行内镜摘除。

(2)高危组: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属高危:多个腺瘤、腺瘤直径>2cm、广基的绒毛状或混合型腺瘤、腺瘤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伴原位癌、腺瘤已有浸润性癌变者。高危险组的随访方案是腺瘤切除3~6个月作内镜检查,如阴性隔6~9个月再检查1次,如再次阴性可隔1年检查,如仍为阴性,每3年再检查1次,其期间每年需作大便潜血检查。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0 肠道息肉病的预防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长期口服舒林酸等非甾体类消炎药有预防息肉再发的作用,但需注意药物的其他副作用。同时,这一预防治疗的效果还有待观察大宗病例。

21 相关药品

酚磺乙胺、蒙脱石、舒林酸

治疗肠道息肉病的穴位 长颊

麻痹,面神经痉挛,口,鼻炎,鼻塞不通,鼻衄,鼻息肉,尸厥等。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

和窌

麻痹,面神经痉挛,口,鼻炎,鼻塞不通,鼻衄,鼻息肉,尸厥等。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

长髎

麻痹,面神经痉挛,口,鼻炎,鼻塞不通,鼻衄,鼻息肉,尸厥等。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

长频

麻痹,面神经痉挛,口,鼻炎,鼻塞不通,鼻衄,鼻息肉,尸厥等。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

长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960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