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和蛾子,你分得清吗?

蝴蝶和蛾子,你分得清吗?,第1张

蝴蝶蛾子是昆虫家族中除甲虫之外数量最多的昆虫。到目前为止,已定名的蝴蝶和蛾子总共大约有200000种。

蝴蝶是比较受欢迎的昆虫,人们一般会把蝴蝶和阳光及风和日丽的夏天联系在一起。但是在鳞翅目昆虫中,占80%的种类却是蛾子。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是由于蝴蝶和蛾子生存所适应的环境温度有所不同。

与蛾子相比,蝴蝶如同方程式赛车一样,就像以花蜜为燃料的高性能的机器。如果体温低于30℃,蝴蝶就不能飞行,这是蝴蝶不仅反应很迟钝,甚至会死亡。

这就是北方国家(如英国)蝴蝶种类相对较少的原因。英国只有50种本地蝴蝶,而其中的一些种类,如大红蛱蝶和小红蛱蝶还完全是每年从地中海沿岸地区迁徙过来的。

我们可以做一下这样的对比:在欧洲大陆共有400多种蝴蝶,而在热带地区的哥斯达黎加却有560种蝴蝶,而哥斯达黎加的面积只有英国威尔士的面积那么大。

蛾子的生存环境要差得多,而且通常是夜间活动。

它们的身体结构更适用于用来保存热量而不是吸收热量。因此,它们拥有更多的脂肪,体表有被毛,并且在休息的时候将翅膀向身体的两侧伸展,而蝴蝶的翅膀是折叠起来竖在身体背部的。

它们之间另一个不同点是在触角上

蝴蝶的触角呈光滑的棒状并且末端突起,而蛾子的触角是羽毛状的,这可能与它们分别在白天和夜晚活动有关。

蛾子不太依赖视觉,而是用触角作为空间方位的传感器,并在蛾子飞行和盘旋时用来保持身体平衡,就像我们人类内耳的功能一样。如果切掉蛾子的触角,它们会立即撞到墙上或摔到地上。

视觉对于蝴蝶是很重要的,但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尽管有美丽的外表,但蝴蝶的视力却是相当近视的,而且不能判定方向。

这可能就是进化中的权衡取舍:蝴蝶的视力可能不算好,但却能看见360°全方位的物体,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的,这样就可以灵巧地躲避捕食者。

蝶翅上的鲜明图案更多地用于惊吓饥饿的鸟类,而不是用于吸引异性。真正吸引雌蝶的是雄蝶翅上闪光的鳞片。这些典型的眼斑图案可以反射紫外线,当雄蝶振翅时会产生一种紫外线频频闪动的效果,与浓浓的信息素的气味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不折不扣地迷住雌蝶。

显然,蛾子更多地会依赖嗅觉和听觉。

蛾子能够闻到11千米以外的异性散发的味道。蛾子的听觉结构虽然简单但效率很高。有些灯蛾能够探测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并通过拍打翅膀产生干扰频率。蝴蝶和蛾子都有香鳞,能够释放信息素来吸引异性和认识同伴。

普通蓝蝶能够散发出像巧克力一样的味道,而芳香木蠹蛾却能够发出类似山羊的味道。

动物的眼泪含有水、盐和蛋白质,是一种富有营养的液体。因此,许多蛾子以动物的眼泪为食,就像蝴蝶喜欢舔食人类的汗液一样。

另外一些蛾子,例如一种体型很小的须水螟能够偷偷地骚扰大象;而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一种个头很大、行动诡异的蛾子则擅长将它们具有倒钩的叉状长喙插入正在酣睡的鸟儿的眼睑。

斑衣蜡蝉。

斑衣蜡蝉是同翅目蜡蝉科的昆虫,民间俗称“花姑娘”、“椿蹦”、“花蹦蹦”、“灰花蛾”等。属于不完全变态,不同龄期体色变化很大。小龄若虫体黑色,上面具有许多小白点。大龄若虫身体通红,体背有黑色和白色斑纹。成虫后翅基部红色,飞翔时可见。

成虫、若虫均会跳跃,成虫飞行能力弱。在多种植物上取食活动,吸食植物汁液,最喜臭椿。斑衣蜡蝉是多种果树及经济林树木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同时也是一种药用昆虫,虫体晒干后可入药,称为“樗鸡”。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斑衣蜡蝉喜干燥炎热处。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干或附近建筑物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若虫孵化危害,5月上旬为盛孵期;若虫稍有惊动即跳跃而去。经三次蜕皮,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活动危害至10月。

8月中旬开始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树干的南方,或树枝分叉处。一般每块卵有40-50粒,多时可达百余粒,卵块排列整齐,覆盖白蜡粉。成、若虫均具有群栖性,飞翔力较弱,但善于跳跃。

在墙缝里黑红花蛾子是一种昆虫,也称为亚洲玉米螟。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其幼虫主要以玉米、稻谷及其它农作物为食,常常会在作物的茎或叶片上产生蛀孔,严重影响作物的收成。黑红花蛾子的成虫翅膀颜色为黑色,前翅中央部位有一条明显的深红色花纹,后翅则呈淡**或灰色。它们通常在晚上或黄昏飞行,白天则躲在墙缝或树干等隐蔽处休息。

冥想+虫鸣+火焰放射/大字火+十万伏特

性格:保守/胆小 特性:火焰身躯/虫之预感

努力特攻速度,冥想三攻,回复就靠嗑药吧。本作火虫电盲点就喷火驼白龙鬼龙三个,打击面很不错。

2、冥想+催眠粉+火焰放射/大字火+虫鸣/十万伏特

性格:胆小/保守 特性:虫之预感

努力特攻速度,100的速度加满后基本可以保证先手,催眠得手后冥想强化输出,对比第一种比较安全,不过打击面小了不少。

绿色翅膀红色斑点蛾子可能是长尾天蚕蛾,也叫云纹天蛾。

它们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宁夏、山东等地,成虫体长30至33毫米,翅展75至79毫米,翅面粉绿色,有云纹斑,胸背墨绿色,前翅前缘顶角有一块较大的三角形深绿色斑,后缘中部有块褐色斑。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还有疑问,建议查阅相关昆虫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面粉放久受潮就会生虫和飞蛾。

面粉里常出现的甲虫多为拟谷盗,它们比米虫要大一些,身体红褐色,成虫有一个方方的背部,通常有两种: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混生。与米虫一样,拟谷盗也喜欢躲在角落里。在气温升达28-30℃时,它们就大量繁殖,每头雌虫可产卵1000粒。

因此当见到面粉里有它们出现时,数量已很多了,这样会加速面粉霉变而不能食用。此外,赤拟谷盗还可在人参补品、大米、玉米、洒曲等物品中出现,使这些食品在食用时受到影响。不要吃了。

扩展资料:

面粉怎么保存不生虫

1、用密封塑料袋保存面粉。利用密封塑料袋可以隔绝氧气的作用,让面粉与空气隔绝。这样的话,面粉既不容易生虫,也不会返潮发霉了。

2、如果短期内不食用,还可以放在冰箱冷冻室里保存。这样,不管多久,面粉都不会变质。

3、面粉生虫后,将面粉移到干燥密封的容器内,把刚采摘来的杨树叶放入容器与面粉一起密封。过四五天后,打开贮藏容器可发现幼虫和虫卵均已杀死,然后用簸箕或筛子将面粉过滤后即可食用。

-面粉虫

人民网-面粉生虫了还能吃吗 如何去除面粉里的虫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980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