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医学的全息医学诊断

全息医学的全息医学诊断,第1张

目的:了解病情,清除人体垃圾 疾病所在即治疗部位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正如《丹溪心法》所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所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所以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可以从观察外在的表现来判断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全息诊断学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对人体某一区域病理反应表现于外的征象,去了解对应整体部位的病理变化的学问,即通过某些局部异常变化察知整体的病理变化所在,从而制订相应的治疗措施。

全息医学诊断学包括多种诊断方法,除望、闻、问、切外,还有运用现代物理学原理的诊断仪如“穴位阻抗测定仪、耳穴探测仪”等,它们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所以在临床上应相互参照应用。

全息治疗是指在经络、穴位、全息元穴区给予一定刺激而治疗其对应整体部位的疾病。包括眼部全息疗法,鼻部全息疗法,耳部全息疗法,第二掌骨侧全息疗法,足部全息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 现代耳全息把耳视为人体的缩影,耳廓就象一个头朝下、臀向上的倒蜷缩在母体子宫中的胎儿,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面部相对应的全息穴区在耳垂或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对应的全息穴区在耳舟,与躯干或下肢相对应的全息穴区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对应的全息穴区集中在耳甲艇与耳甲腔;消化系统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这些穴区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面骸、五官九窍一一对应,耳廓上包含了人体各部位的信息。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廓上出现阳性反应,如变色、丘疹、脱屑、压痛等,通过观察耳廓形态和色泽的变化能判断相应脏器的病理改变,可依此来诊断疾病。反之对耳廓全息穴区给予刺激,又可起到治疗相应脏器疾病的作用。

望耳诊病:通过观察耳穴的变色、变形、脱屑、丘疹、血管充盈、病理反应物等用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各种急性病,慢性病的诊断,既可定位亦可定性。

(1)变色:阳性反应点的颜色与周围耳廓皮肤不同,呈红晕、暗红、白色、暗灰、深褐色等,呈点状、片状形式出现。

①红色:有鲜红、淡红、暗红之分。鲜红色多见于急症,痛症;淡红、暗红则见于疾病恢复期或病史较长,如急性腰痛可见腰肾区片状红晕。子宫颈炎伴白带症,可见三角窝有大片红色伴脱屑。

②白色:光泽发亮,片状苍白或中央白边缘红晕。多见于慢性疾病,如肾炎可在肾区有不规则片状红晕。

③暗灰色:如耳穴区皮肤呈暗灰色,压之退色,常见于肿瘤。

④深褐色:常见于慢性病或病愈后耳穴区色素沉着反应。

(2)变形:相关耳穴区出现隆起、水肿、凹陷、硬结、皱褶等表现。常见于慢性病。

①隆起:常见于结节状,大小不一,高出皮肤;亦可见条索状。如结节状隆起,常见于各种头痛;条索状隆起,常见于肩背纤维炎。

②凹陷:可见点状、片状。如点状凹陷见于耳鸣;片状凹陷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状凹陷见于冠心病、耳聋等。

③粗糙不平、皱褶:多见于皮肤病。

(3)丘疹:耳穴上出现高于皮肤的点状丘疹,常见于妇科疾病、急慢性肠炎、阑尾炎、便秘、胃炎、泌尿系感染等。

(4)血管充盈:耳穴部血管反应,可见血管过于充盈、曲张,色泽可为鲜红色、暗紫红色等。如扇状血管扩张,见于消化性溃疡,腰腿痛;呈鲜红色见于急性病、痛症;暗紫色为疾病恢复期;血管充盈扩张中间呈条段状中断,见于冠心病。

(5)脱屑:白色糠皮样脱屑,擦之不易去除。如三角窝脱屑多见于妇科炎症、白带症,肺部脱屑多见于皮肤病。

2、耳穴压痛诊病

选用直径15毫米的探棒作为点压耳穴的工具,用点压法在耳穴相应部位上逐个以相同的压力和时间进行按压,同时比较各穴区的压痛敏感程度,耳穴压痛点在疾病发生后即形成,病情愈重,反映愈灵敏,临床上以急性炎症、疼痛性疾病压痛反应最为明显,病情好转痛点随之减轻或消失。

3、耳穴电测仪诊病

是用电测定耳穴皮肤电阻,当人体躯体、内脏器官患病肘,与疾病相关的耳穴上电阻值明显降低,与疾病有关的良导点和正常耳廓部位有明显的差异电测诊法就是借助仪器获取全息穴位对人体病理信息的反应,把异常的病理信息转化为声、光、数字等方式显示,借以诊断疾病。 足是人体的一个相对独立部分,是整体的缩影,足也具有与人体全息对应的穴位系统。

人体的各部位器官在足部都有各自的反射区,如果将人体从中线分为左右两部分,双足合并在一起的中线即与人体从鼻尖到脐部所连中线相互对应。中线左右内侧缘的位置对应人体脊椎,外侧缘对应人体上、下肢;脚趾部分相当于人体头颈部,前脚掌部分对应人体胸腔和上腹部,足心相当于人体下腹部,双足跟相当于人体的臀部。

即足内反射区对应人体脊椎及盆腔器官;足外反射区对应人体肢体及盆腔器官;足底反射区对应人体脏腑器官;足背反射区对应人体面部组织器官。

1、望足诊病

(1)望足局部皮肤颜色的改变

①红色:若在足全息反射穴区发现异常红色,多属对应组织器官有炎症,淡红色为新病;暗红色为慢性炎症。

②**:若在足全息反射穴区发现**,多为脾胃虚弱,或疲劳过度,或湿热内停。

③青紫色:若在足全息反射穴区发现青紫色,多属相应脏腑组织受寒所致寒性疾病或阳气亏虚,或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或体内有瘀血。

④白色:若在足全息反射穴区呈白色,多属相应脏腑组织气虚,或阳气虚弱,或血虚精亏。

(2)足局部组织形态学改变

足部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如皲裂、龟裂、趾间疣、鸡眼、静脉瘤、瘢痕等变化,可以根据其所在部位,诊断相关脏腑组织有疾病。皲裂、龟裂多为供血不足,津液不能布达四末,说明相应脏腑组织功能活动障碍,水谷津液运化失常。趾间疣、鸡眼、静脉瘤、瘢痕说明相应组织器官潜在有机能障碍,或有慢性炎症所形成之痕迹。

2、闻足诊病

嗅足气味是在没泡足之前,若足有辛臭味者,多为肺病;若足有恶臭者,多为消化系统疾病;若足有酸臭味者,多为肝胆疾病;若足有咸臭味者,多为泌尿系统或妇科疾病;

若足有谷气味为脾胃旺盛,谷气外益布达四末的表现。足部有异味是说明体内的废物正在向外排泄,也即说明脏腑功能较差,或患者体内相应脏腑存在疾病,不能把代谢废物从正常通道排泄出去, 足位于人体最低部位,所以从足部排泄出去,其实足成了脏腑功能的代偿,长期有足异味者,即说明患者代谢补偿,代谢废物急时从足排除体外,所以足怪味的患者得病几率较少。

3、有痛无痛触诊

有痛诊断: 触诊分为有痛诊断和无痛诊断。触诊只有在病人的双足上反复实践,才会体现出不同的反射区有不同的手下感觉,有些感觉是正常的,而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是病理性的,所有的手下感觉都是疾病的反映。所以只有长期进行足部临床按摩,才能悟出手下感觉到底是情况,并可根据疾病的性质、病变的程度、时间的长短而体会不同的手感,用不同的手感去诊断疾病。

疼痛的性质:在对足部全息反射区进行刺激时,患者某一反射区是一种钝痛说明脏器、或组织可能有慢性炎症、或慢性损伤、或虚证。

若患者某一反射区是一种刺痛说明脏器、或组织可能有急性炎症、或急性损伤、或血瘀,或经络不通,或神经紧张,或病情较严重所致,是新病,是实证。若患者某一反射区是一种胀痛说明脏器、或组织可能有气滞血阻、经络不畅、肝气郁结,水湿内停,或劳损、或慢性损伤。

(2) 无痛诊断

组织器官不同反应特点:

在足部全息反射区进行检查诊断时,要特别注重双足反射区上出现的异常现象。除反射区按压后的压痛反应之外,要着重触摸反射区组织异常情况。如:全息反射区出现的颗粒感、块状感、丝状物、条索状感、凸起,以及局部组织变硬、肿胀是否有抵触感,组织是否空虚感或是凹陷,局部组织温度有无过低等等。

在进行触摸反射区时,不要完全以反射区痛与不痛来判断其相对应组织器官有无病理变化,反射区没有压痛反应,也不能说明某人周身无疾病。主要是靠手感,在恰当的力度下,用手指指腹、指间关节去实施对反射区的触摸,细心体会反射区的皮肤、皮下组织产生的组织变异,进而做出判断。

不同性质的脏腑组织器官在全息反射区的病理变化是不同的,触到的感觉也不同。根据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反映来诊断其所反应的疾病。一般来说,人体器官中空腔脏器的器官其手下的感觉是颗粒感、砂粒状、条索状,比较容易感觉诊断。比如:患慢性肠炎、胃炎、结肠炎等,在其双足肠、胃、结肠反射区触摸时,即可感觉到有明显砂粒感,或颗粒感。经触诊,为诊断肠、胃的疾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人体实质性器官在足部反射区上的反应是局部组织失去了正常组织的柔软、弹性,而表现为僵硬、或有条索状物、丝状物、或有块状物,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平衡器官、肝脏、心脏等反射区,手下的感觉即是这种感觉。

骨骼方面的病变在足部反射区上的表现是僵硬、凸起、沙粒样感觉。如脊柱骨质增生在相应的反射区可以触及到凸起、或僵硬、或沙粒样感觉。

软组织损伤方面的病变在足部反射区上的表现是僵硬、条索状物、丝状物、或有颗粒状感觉。如腰肌劳损在足腰椎反射区就有僵硬、或条索状物、或丝状物、或有颗粒状感觉。

关于全息按摩

全息指全身整体的信息。全息按摩的意思是指人体整个的信息能在某个局部反应出来,并且用手法刺激局部能保健全身,调整全身的功能。例如足部反射区就是一个全息区,我们可以通过手法刺激足部来保健全身,这是因为足部和这个局部包含有全身整体信息。和足部一样,在人体手部,第二掌骨、小腿、脚趾、腹部都含有全身的整体信息,全息按摩就是通过手法刺激这些局部而起到保健全身的作用。

全息按摩的作用原理

1、生物全息理论

在人体的手部,第二掌骨桡侧、小腿、足部都有各种反射区,通过对这些局部的按摩,能提高人体与疾病作斗争的能力,调理全身的生理机能。在这些全息反射区里面,与消化系统有关的反射区占了很大部分,所以全息按摩能通过这些反射区调节人体的消化系统,从而对消化系统胃肠道疾病起到很好的保健和辅助治疗作用。而且,失眠很多情况下都与消化系统有关,所以全息按摩可以通过对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来辅助治疗失眠。

2、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全身按摩对局部和手部的按摩能通过促进手部和足部血液循环从而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因为手部和足部在人体的四肢末端,相当于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一个瓶颈,所以对于这些部位的手法按摩对改善全身血液循环的意义最大。

3、经络学说原理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人体的体表和内脏通过经络相联系,所以当内脏出现异常的时候就会在体表反应出来;同样,对体表的刺激就能调整内脏的生理功能。小腿反射区实际上就是通过经络学说原理发展而来的,小腿反射区实际上就是一些小腿部的经络腧穴的组合,这些小腿反射区对全身的保健作用就是通过经络的传导而作用的。

4、腹部按摩的理论

十四经中腹部有六条经络分布,这些经络上分布着很多重要的穴位,特定穴募穴一般都分布在胸腹部,而且任脉上还有很多具有保健作用的穴位,比如气海穴,就是我们常说的“丹田”。还有一些对消化系统疾病有很好治疗作用的穴位,比如三脘(上脘、中脘、下脘)等等。

全息按摩要求腹部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的所在地,对腹部进行按摩能直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尤其是对腹部的顺时针的推揉手法,能调整消化功能,帮助消化吸收,促进宿便排出。

全息按摩理论认为:全身具有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一个与整体相对应的反应点位系统,和足部一样,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人体的每个脏腑器官均在手上也有相应的反射区或投影点,内在脏腑器官的信息可以通过这些反射区反映出来,对这些反射区进行按摩等刺激,就能有效地调整脏腑器官的功能,充分发挥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而且手足按摩同用,保健养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照中医经络学说,人体最重要的十二条正经中,与手相关的有6条,手部与此相关的穴位有23个。此外,手上还分布有经外奇穴34个,“全息穴(区)”42个。也就是说,既有手三阳经、手三阴经及其穴位循环与分布,又有十四经的沟通联系仅仅在手部就有99个穴位(区),按摩或按压这些穴位,几乎可以治疗全身疾病。

从整体上看,手部是一个倒置的人体缩影,从手掌根部至整个手掌,相当于人体的颈部和躯干,反映了胸、腹腔中各个脏腑、器官的健康状况;拇指、小指则代表上肢;食指、无名指则代表下肢;中指代表了头面、五官。手背部则代表人体的背侧面以及四肢的关节伸侧。通过对手部不同区域的色泽、质地、凹陷等变化诊察,可以测知及诊断相应的脏腑、器官以及机体各系统的疾病。

手部的诊断作用已被广泛地应用,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寻找压痛点及反应点进行自我检查、诊断,并施以按摩、推拿进行自我康复及治疗,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预防的目的。尤其是对一些慢性病、老年病、妇科病等,如果能够坚持长期的按摩,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手部反射区图(左手背、右手背)

每个人的身体环境和身体素质都不一样,告诉你一个简单方便的保健方法:按摩阿是穴。

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临床上医生根据按压式病人有酸、麻、胀、痛、重等感觉和皮肤变化而予以临时认定。你可以根据阿是穴来辨别,身体的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然后不断的刺激阿是穴。坚持下来。效果很明显的。

人体反射区使用图册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1什么是足部反射疗法

我们的身上有很多全息胚,比如耳朵、小腿、足部、手部、腹部等,这些全息胚上都有完整的五脏六腑的反射区,每一个反射区都与我们身体上的某一个脏腑器官相对应,它们往往能反映出人体的健康情况。

拿脚来说,当我们身体的某个脏腑器官有了病变或者功能不正常的时候,在脚上与它相对应的反射区就会出现压痛、颜色及外形发生变化的现象。而我们对这些反射区以特定的手法施加刺激,就可以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使之由不正常转为正常,取得保健与调理身体的效果。足部反射疗法就是这样一种通过对双脚的经穴、反射区进行按摩,以刺激双脚反射区部位,从而达到调整脏腑虚实、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

2足部反射疗法的功效

用足部反射疗法养生调理,具有以下几大优点:

(1)准确反映疾病

摸反射区就能知道身体的毛病。比如:摸到脚上的眼反射区有疼痛反应,那可能是眼部有问题;摸到三叉神经反射区时感觉酸疼或有软包,说明三叉神经很可能有问题。……

免费的,直接下载就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073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