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的假菌丝是由哪种孢子延长而形成的

真菌的假菌丝是由哪种孢子延长而形成的,第1张

真菌的假菌丝是由芽生孢子延长而形成的。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由于真菌孢子生出芽,逐渐延长呈丝状,生物学上把就真菌的每一根细丝叫做菌丝。菌丝所形成的集团称为菌丝体,根据形状,分枝等的不同又把菌丝分为:单纯菌丝,假菌丝,球拍状菌丝,破梳状菌丝,结节菌丝等。假菌丝不是真正的菌丝,是孢子出芽,产生芽生孢子,芽生孢子互相连接延伸形成类似菌丝状物,便为假菌丝。

霉菌是形成分枝菌丝的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的名词,在分类上属于真菌门的各个亚门。构成霉菌体的基本单位称为菌丝,呈长管状,宽度2~10微米,可不断自前端生长并分枝。无隔或有隔,具1至多个细胞核。细胞壁分为三层:外层无定形的β葡聚糖(87nm);中层是糖蛋白,蛋白质网中间填充葡聚糖(49nm);内层是几丁质微纤维,夹杂无定形蛋白质(20nm)。在固体基质上生长时,部分菌丝深入基质吸收养料,称为基质菌丝或营养菌丝;向空中伸展的称气生菌丝,可进一步发育为繁殖菌丝,产生孢子。大量菌丝交织成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称为菌丝体。菌丝体常呈白色、褐色、灰色,或呈鲜艳的颜色(菌落为白色毛状的是毛霉,绿色的为青霉,**的为黄曲霉),有的可产生色素使基质着色。霉菌繁殖迅速,常造成食品、用具大量霉腐变质,但许多有益种类已被广泛应用,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和认识的一类微生物。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其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注意与链霉菌(放线菌)区分霉菌菌落的特征:

A、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松或紧的形状。

霉菌

B、菌落和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面与反面的颜色、构造,以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常不一致。

C、霉菌的菌丝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而气生菌丝没有毛细管水,故它们的菌落必然与细菌或酵母菌的不同,较接近放线菌。

霉菌的菌丝。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霉菌菌丝分成两种类型: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无隔膜菌丝中无隔膜,整团菌丝体就是一个单细胞,其中含有多个细胞核。这是低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有隔膜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体由很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1个或多个细胞核。在隔膜上有1至多个小孔,使细胞之间的细胞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相互沟通。这是高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许多霉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和组织,这种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

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的霉菌菌丝可分为三部分:①营养菌丝:深入的培养基内,吸收营养物质的菌丝;②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向空中生长的菌丝;③繁殖菌丝:部分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为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吸器。由专性寄生霉菌如锈菌、霜霉菌和白粉菌等产生的菌丝变态,它们是从菌丝上产生出来的旁枝,侵入细胞内分化成根状、指状、球状和佛手状等,用以吸收寄主细胞内的养料。

假根。根霉属霉菌的菌丝与营养基质接触处分化出的根状结构,有固着和吸收养料的功能。

菌网和菌环。某些捕食性霉菌的菌丝变态成环状或网状,用于捕捉其它小生物如线虫、草履虫等。

菌核。大量菌丝集聚成的紧密组织,是一种休眠体,可抵抗不良的环境条件。其外层组织坚硬,颜色较深;内层疏松,大多呈白色。如药用的茯苓、麦角都是菌核。

子实体。是由大量气生菌丝体特化而成,子实体是指在里面或上面可产生孢子的、有一定形状的任何构造。例如有三类能产有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分别称为闭囊壳、子囊壳和子囊盘。

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而长,因而霉菌的菌落较大,有的霉菌的菌丝蔓延,没有局限性,其菌落可扩展到整个培养皿,有的种则有一定的局限性,直径1~2厘米或更小。菌落质地一般比放线菌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

2霉菌繁殖

编辑

霉菌[2]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虽然霉菌菌丝体上任一片段在适宜条件下都能发展成新个体,但在自然界中,霉菌主要依靠产生形形色色的无性或有性孢子进行繁殖。孢子有点像植物的种子,不过数量特别多,特别小。

霉菌的无性孢子直接由生殖菌丝的分化而形成,常见的有节孢子、厚垣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

孢子囊孢子:生在孢子囊内的孢子,是一种内生孢子。无隔菌丝的霉菌(如毛霉、根霉)主要形成孢子囊孢子。

分生孢子:由菌丝顶端或分身孢子梗特化而成,是一种外生孢子。有隔菌丝的霉菌(如青霉、曲霉)主要形成分身孢子。

节孢子:由菌丝断裂而成(如白地霉)。

厚垣孢子:通常菌丝中间细胞变大,原生质浓缩,壁变厚而成(如总状毛霉)。

霉菌的有性繁殖过程包括质配、核配、减数分裂三个过程,常见的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质配:是指两个性别不同的单倍体性细胞或菌丝经接触、结合后,细胞质发生融合

核配:即核融合,产生二倍体的结合子核

减数分裂:核配后经减数分裂,核中染色体数又由二倍体恢复到单倍体。

接合孢子:两个配子囊经结合,然后经质配、核配后发育形成接合孢子。接合孢子的形成分为两种类型:(1)异宗配合:由两种不同性菌系的菌丝结合而成;(2)同宗配合:可由同一菌丝结合而成。结合孢子萌发时壁破裂,长出芽管,其上形成芽孢子囊。接合孢子的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在萌发之前或更多在萌发过程。

子囊孢子:在同一菌丝或相邻两菌丝上两个不同性别细胞结合,形成造囊丝。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子囊,内生2~8个子孢子囊。许多聚集在一起的子囊被周围菌丝包裹成子囊果,子囊果有三种类型:1)完全封闭称闭囊;2)中间有孔称子囊壳;3)成盘状称子囊盘。

卵孢子:由两个大小不同的配子囊结合而成。小配子囊称精子器,大配子囊称藏卵器。当结合时,精子器中的原生质和核进入藏卵器,并与藏卵器中的卵球配合,以后卵球生出外壁,发育成为卵孢子。

霉菌的孢子具有小、轻、干、多,以及形态色泽各异、休眠期长和抗逆性强等特点,每个个体所产生的孢子数,经常是成千上万的,有时竟达几百亿、几千亿甚至更多。这些特点有助于霉菌在自然界中随处散播和繁殖。对人类的实践来说,孢子的这些特点有利于接种、扩大培养、菌种选育、保藏和鉴定等工作,对人类的不利之处则是易于造成污染、霉变和易于传播动植物的霉菌病害。

一、菌丝不分隔霉菌:孢子囊孢子、厚膜孢子。

二、菌丝分隔霉菌:分生孢子、裂生孢子。

三、霉菌繁殖:1、无性繁殖:孢子囊孢子

分生孢子

裂生孢子

厚膜孢子

2、无性繁殖: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2-8个)

3霉菌预防

编辑

霉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他比较青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一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大量的繁殖,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霉菌的繁殖或切断其传播途径,就可以摆脱霉菌的感染:[3]

人体预防

霉菌1.注意身体某部位霉菌的滋生,比如指甲,有时霉菌会侵入指甲造成灰指甲,所以指甲不要留长,经常清理。多汗的皮肤褶皱里,特别是胖人皮肤褶皱比较多,如果是夏季出汗多,有可能在褶皱处滋生霉菌。还有就是脚部也是霉菌滋生的有利环境,有脚气的人就更应该注意,防止引起其他部位感染。

2.自己的内裤要单独洗,特别是家人或自己有足癣或灰指甲时更应该注意,为了防止交叉感染都应该分开来洗。

3.不要滥用抗生素,大量吃抗生素可能会将有益人体健康的菌群给抑制住,破坏人体的天然防御屏障,造成霉菌的的大量繁殖。

4.警惕洗衣机中隐藏霉菌,洗衣机用的久了肯定会滋生霉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60度左右的水来彻底清洗就行了。同时洗完的衣物一定要在太阳下晾晒,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死残存的霉菌。

5.在公共场所最好不要用公用的或者别人用过的洗具。同时选用适宜的个人清洁护理产品。

6.正确的避孕,避孕药中的雌激素有促进霉菌侵袭的作用。如果反复发生霉菌性阴道炎,就尽量不要使用药物避孕。

7.内裤最好选择棉质的,紧身化纤内裤会使阴道局部的温度及湿度增高,有利于霉菌生长。

8.如果患有霉菌性阴道炎,自己治疗的同时,男方也应同时接受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9.穿着全棉内裤。紧身化纤内裤会使阴道局部的温度及湿度增高,这可是霉菌拍手称快的“居住”环境!还是选用棉质的内裤吧!

10.控制血糖,碱性产品清洗外阴女性糖尿病人阴道糖原含量和酸度偏高,易于被霉菌侵害。所以,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注意清洗外阴,选用pH值弱碱性产品。

食物预防

1土法防霉 在100公斤的大米中放1公斤海带,可有效杀灭害虫、抑制霉菌。虽然防霉变的方法很多,但要消除霉菌毒素的危害是有限的,因此对一些已霉变的食品,不要吝惜,一定要及时丢掉,千万不要持侥幸心理食用,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

2低氧保藏防霉 霉菌多属于需氧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氧气,所以瓶(罐)装食品在灭菌后,充以氮气或二氧化碳,加入脱氧剂、将食物夯实,进行脱气处理或加入油封等,都可以造成缺氧环境,防止大多数霉菌繁殖。例如:

●酱油:在装酱油的瓶子里滴一层熟豆油或麻油,让酱油与空气隔绝,可防止霉菌繁殖生长。

●香肠、肉类腌制食品:用棉签蘸上少许菜油或香油,均匀地涂抹在其表面,即可防霉变。

●醋:醋瓶内加入少许芝麻油或熟花生油,使醋与空气隔绝,防止长白膜。

●干香茹、木耳、笋干、虾米等干货置密封的容器内保存。

3食物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较好。

4低温防霉 肉类食品,在0℃的低温下,可以保存20天不变;年糕完全浸泡在装有水的瓷缸内,水温保持在10℃以下,即可防霉变。

5加热杀菌法 对于大多数霉菌,加热至80℃,持续20分钟即可杀灭;霉菌抗射线能力较弱,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杀灭霉菌。但黄曲霉毒素耐高温,巴氏消毒(80℃)都不能破坏其毒性。

6收割后的粮食要及时晾晒、烘干,储存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在农村地区,如发现储藏的粮食中只有少量霉变,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发霉的玉米、花生等大粒谷物,可用人工方法把发霉的玉米粒、花生粒挑掉;发霉的麦子、大米等小粒谷物可用漂洗的方法将霉粒漂洗掉。

饲料预防

霉菌1选用和培育抗菌的饲料作物品种。不同的饲料作物品种对霉菌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培育抗菌性品种,可使饲料作物受霉菌侵染的几率大幅度下降。这也是防霉的根本途径,而生物基因工程逐步扩大应用,使培育抗性品种切实可行。

2选择适当的种植或收获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从花生分离到的黄曲霉有80%—90%能产生毒素,远远高于从其他作物分离到的黄曲霉。所以在连续种植花生的田块里的花生,黄曲霉污染率高,黄曲霉毒素(AF)的含量也高,破碎的花生易污染黄曲霉,也有利于毒素的生成,故如果采取轮作等种植技术和适当的收获方法将可大降低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另外,收获和储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虫咬、鼠啃、、磨压,避免玉米、花生等谷物的表皮和外壳损伤;破碎的籽粒应除去,因为这样的籽粒往往被高度污染。

3严格控制饲料和原料的水分含量。引起饲料霉变的三个主要条件是湿度、温度和氧气。如果我们能控制这三个条件之一,即可有效地防止霉变。一般情况下,把水分控制在安全线以下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故作物收获后应迅速将其干燥,且必须保证干燥均匀一致。稻谷中的水分宜控制在13%以下,玉米在215%以下,花生在8%以下。

4改善贮藏条件,抑制霉菌生长。饲料霉变大部分是在贮藏过程中发生的,因此贮藏过程中的防霉是饲料防霉的重要环节。

41物理防霉法:主要有控制贮藏环境的温度、封闭隔氧贮存、气调贮藏、低温通风贮藏以及辐射法等。据介绍,将脱粒后的湿玉米装入内衬塑料袋的麻袋,尽量装满并扎紧袋口,此后因为玉米本身的呼吸作用,消耗了袋中的氧,不仅黄曲霉难以生长,其他霉菌也可受到抑制,是经济简便、很有前途的防霉方法。国内常用低温通风贮藏法,采取低温与机械通风相结合,使饲料达到安全水分含量。不仅适用于颗粒饲料,而且对水分含量较高的粉料应用效果也较明显。随着辐射食品技术的发展,应用辐射处理饲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少国家发展起来。

42化学防霉法添加防霉剂:此法比较适合饲料工业。作为饲料防霉剂必须既有抑制霉菌作用,又要对人畜无害且价廉,使用方便、可靠。常被用作防霉剂的有丙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双乙酸钠、乙氧喹、延胡索酸、胱氢醋酸盐、龙胆紫、富马酸二甲酯等。世界饲料工业用防霉剂耗量大的是丙酸及其盐类,其次是山梨酸及其盐类乙酸。利处理:乙酸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AF的生物合成。将乙烯利酸配成9%—15%的水溶液,取其相当新鲜花生量35%的液重,与花生充分搅拌混合,于28—30摄氏度、相对湿度100%的环境中贮存于聚乙袋中,90日内仍无AF的生物合成。

43微生物抑制法:日本永森食品公司发现7种能吞噬黄曲霉和抑制AF产生的微生物,但尚未见到实用的报道。

44综合法:酶和抗氧化剂作为防霉剂,是近几年来国际上出现的新型高效防霉剂。它的作用原理与化学防霉剂的防霉原理不同,它是以外加酶取代霉菌体内的酶系,并以抗氧化剂阻碍霉菌正常的氧气吸收,从而阻碍霉菌正常的生理功能达到防霉效果。所使用的酶,要较霉菌体内的酶强1—500倍,作用于霉菌时,菌体内的酶就遭到破坏,发生变性,使霉菌不能从饲料中吸取营养,再加上抗氧化剂的作用,霉菌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从而抑制其生长。这种防霉剂对霉菌来说不会产生抗性,而且使用安全可靠,对外界无不良影响。

霉菌试验就是检测产品抗霉菌的能力和在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条件下(即高湿温暖的环境中和有无机盐存在的条件下),设备是否受到霉菌的有害影响。

霉菌试验的标准主要有:

GJB 15010-19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HB 616711-1989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GJB410 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霉菌试验。

GB T 242316-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J和导则长霉。

GB/T10588-2002 GB 10588-89

能进行霉菌试验的实验室很少,知道的就环境可靠性与电磁兼容试验中心、某空军研究所等。

4环境影响

编辑

一、针对于外部环境霉菌易产生地方和原因

霉菌1.生产车间墙壁潮湿,在潮湿部位容易生长霉菌。

2.车间存在冷凝水的管路、墙壁等容易生长霉菌,水管的破裂,也会导致霉菌的产生。

3.空气中总是包含一定水蒸气,只不过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看不到,不过,当水蒸气液化的时候,比如当我们沐浴或是泡澡的时候,浴室内镜子的表面就会变得潮湿,这时候我们就能够看到他们。热空气中包含很多的水分,当热空气冷却时,水分就会冷凝、液化。冷凝、液化通常是发生在房屋中温度最低的部位,比如墙壁上温度低的部位,正是在这些温度低的部位,最容易产生霉菌。

4.车间里无法保证正常的换气,无法让车间保证在规定湿度情况下,容易生长霉菌。

5.车间忽冷忽热,容易产生冷凝水的地方,容易糟到霉菌侵害。

6.离墙近的设备容易产生冷凝水,容易产生霉菌。

7.温度相对较低的车间的门,请一直保持关闭状态。如果这些温度较低车间的门没有关闭的话,那么旁边车间传过来的热空气涌进行,就形成很高的湿度,从而在空气冷却的时候形成液化,容易生长霉菌。

8.保证空调的正常运转,保证车间内部空气能够达到要求指标,空调的换气程度好坏直接影响到霉菌的产生。如果车间能保证及时将含有大量水份的空气排出车间,则极大程度缩小了可能存在霉菌的可能性。

二、霉菌一旦进入食品,

影响霉菌生长繁殖及产毒的因素是很多的,与食品关系密切的有水份、温度、基质、通风等条件,为此,控制这些条件,可以对食品中霉菌分布及产毒造成很大的影响。

1.水份

霉菌生长繁殖主要的条件之一是必须保持一定的水份,一般来说,米麦类水份在14%以下,大豆类在11%以下,干菜和干果品在30%以下,微生物是较难生长的。食品中真正能被微生物利用的那部分水份又称为水份活性(Wateractivity缩写为Aw),Aw越接近于1,微生物最易生长繁殖。食品中的Aw为098时。微生物最易生长繁殖,当Aw降为093以下时,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但霉菌仍能生长,当Aw在07以下时,则霉菌的繁殖受到抑制,可以阻止产毒的霉菌繁殖。

2.温度

温度对霉菌的繁殖及产毒均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霉菌其最适温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霉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在0℃以下或30℃以上,不能产毒或产毒力减弱。如黄曲霉的最低繁殖温度范围是6-8℃,最高繁殖温度是44~46℃,最适生长温度37℃左右。但产毒温度则不一样,略低于生长最适温度,如黄曲霉的最适产毒温度为28-32℃。

3.食品基质

与其它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一样,不同的食品基质霉菌生长的情况是不同的,一般而言,营养丰富的食品其霉菌生长的可能性就大,天然基质比人工培养基产毒为好。实验证实,同一霉菌菌株在同样培养条件下,以富于糖类的小麦、米为基质比油料为基质的黄曲霉毒素产毒量高。另外,缓慢通风较快速风干霉菌容易繁殖产毒。

4.霉菌种类

不同种类的霉菌其生长繁殖的速度和产毒的能力是有差异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强者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黄绿青霉素、红色青霉素及青霉酸。已知有五种毒素可引起动物致癌,它们是典曲霉毒素(B1、G1、M1)、黄天精、环氯素、杂色曲霉素和展青霉素

对付霉菌

霉菌能够引发过敏性鼻炎,霉菌隐藏在潮湿的地方,如:浴室、卫生间、橱柜、水池附近。大量霉菌会引发支气管哮喘,为避免家中出现霉菌,要做到:

经常使用活性炭,以保持家中干燥。

清空家里的坛坛罐罐,防止发生霉变。

卫生间和浴室等封闭空间要经常通风。

检查水龙头、水管,防止漏水。

5霉菌危害

编辑

霉菌毒素对人和畜禽主要毒性表现在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鸡天生对霉菌毒素敏感,饲料中较低的毒素含量就会造成鸡群大量死亡。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卵巢和输卵管萎缩,产蛋量下降,产畸形蛋;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种蛋的孵化率降低。不同霉菌毒素对蛋鸡造成的危害有所区别。在已经知道的霉菌毒素中对蛋鸡影响及毒害作用较大的有麦角毒素、单端孢霉毒素、腐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1麦角毒素

麦角毒素是由谷物中的麦角属真菌分泌,化学本质是菌核内的众多生物碱组成的化学基团。在这些化学基团中,有的生物碱侵害神经系统,引起痉挛和感觉神经紊乱;有的侵害血管系统,引起血管收缩和肢体坏疽;有的侵害内分泌系统,影响垂体前叶神经内分,泌的调控。因此,麦角中毒以血管、神经和内分泌紊乱为特征,产蛋鸡麦角中毒表现为饲料采食量减少,产蛋率下降,排稀粪等。

发霉食物2单端孢霉毒素

包括镰刀菌属在内的多属霉菌均可产生各种单端孢霉毒素,研究表明,在发现的100多种单端孢霉毒素中约一半是由镰刀菌属产生。作用机理是破坏结构性脂质,抑制蛋白合成和DNA合成。蛋鸡采食该类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几天时间内,产蛋量迅速下降,蛋壳变薄,病鸡口腔黏膜溃烂形成**疥痂,剖检可见肝呈棕**,易碎,肾脏肿胀,输卵管内尿酸盐沉积,嗉囊有局部溃疡,肌胃壁增厚。

3腐马毒素

由串珠镰刀菌分泌,中毒的机理是破坏鞘脂类的合成。蛋鸡的中毒症状表现为拉稀、排黑色粘性粪便,采食减少 体重减轻、肢体残废,死亡率增加。体外实验证明,腐马毒素对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有毒性作用,降低免疫细胞的杀菌活性。

4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粉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也能产生这种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取代的2,4—二羟基苯甲酸内酯,有包括玉米赤霉醇在内的七种衍生物,是一种对鸡毒性很强的植物性雌激素。蛋鸡中毒的临床表现为鸡冠肿大、卵巢萎缩、产蛋率下降,有的出现腹水症。

5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高毒性和高致癌性毒素,由黄曲霉菌、寄生曲霉和软毛青霉产生。黄曲霉毒素是由两个不等的二氢呋喃妥因环组成的化合物。它与细胞核和线粒体DNA结合,造成蛋白质合成受损,干扰肝肾功能,抑制免疫系统。蛋鸡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产蛋率下降、死亡率提高。剖检可见肝肾肿大苍白、皮下出血、心包积水、胆囊扩张、卡他性肠炎;镜检可见肝脏脂肪变性、胆管增生。

6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和纯绿青霉产生的一种肾毒素,是对家禽最毒的霉菌毒素。赭曲霉毒素中毒可以引起原发性肾病,也可影响肝脏、免疫器官和造血功能。剖检可见肝脏、胰脏、肾脏苍白,肾脏肿胀,输尿管有白色尿酸盐沉积。污染赭曲霉毒素的饲料适口性差,蛋鸡会因厌食而体重下降,产蛋量和品质下降。对种蛋,赭曲霉毒素中毒会造成畸形胚增加。

6防治对策

编辑

1加强饲料生产的管理

首先要严把原料采购关,杜绝霉变原料入库;控制仓库的温度湿度,注意通风,做好对仓库边角清理工作,防止原料在储存过程中变质;控制饲料加工、配制、运输等环节,控制饲料的储存环境,尽量缩短储存时间,防止饲料在禽舍中发霉变质。

2合理使用饲料防霉剂

饲料防霉剂,要具备抑制霉菌生长,但又对动物无毒的特点。因此,作为饲料防霉剂,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具有较强的广谱抑菌效果;二是pH值低,在低水分的饲料中能释放出来;三是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经济、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有效添加量不影响动物健康及饲料的适口性。常用的防霉剂主要有以下三大类:第一类为有机酸,如丙酸、山梨酸、苯甲酸、乙酸、脱氢醋酸和富马酸等;第二类为有机酸盐及其酯,如丙酸盐、山梨酸钠(钾)、苯甲酸钠和富马酸二甲酯等;第三类为复合防霉剂。有机酸防霉效果较好、但腐蚀性较大;有机酸盐防霉效果较有机酸差,且必须在有一定的水分和pH值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腐蚀性小;复合防霉剂防霉效果作用强、腐蚀性小。

3中毒蛋鸡的治疗

更换饲料无疑是最有效解决霉菌中毒的方法,在提供无污染的饲料后再使用一定量的霉毒清或制霉菌素,大多数霉菌毒素中毒的家禽很快会恢复健康。此外,补充维生素,例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可以部分抑制T-2毒素和赭曲毒素对蛋鸡的毒害;N-乙酰半胱氨酸和硫胺能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其机理是增加了谷光苷肽的合成。

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为营养体。绝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都是可分枝的丝状体,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hypha)。许多菌丝在一起统称菌丝体(mycelium)。菌丝体在基质上生长的形态称为菌落(colony)。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呈管状,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质,无色或有色。菌丝可无限生长,但直径是有限的,一般为2—30微米,最大的可达100微米。低等真菌的菌丝没有隔膜(septum)称为无隔菌丝,而高等真菌的菌丝有许多隔膜,称为有隔菌丝。此外,少数真菌的营养体不是丝状体。而是无细胞壁且形状可变的原质团(plasmodium)或具细胞壁的、卵圆形的单细胞。寄生在植物上的真菌往往以菌丝体在寄主的细胞间或穿过细胞扩展蔓延。

当菌丝体与寄主细胞壁或原生质接触后,营养物质因渗透压的关系进入菌丝体内。有些真菌如活体营养生物侵入寄主后,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收养分的特殊机构称为吸器(hauStorium)。吸器的形状不一,因种类不同而异,如白粉菌吸器为掌状,霜霉菌为丝状,锈菌为指状,白锈菌为小球状。有些真菌的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可形成疏松或紧密的组织体。菌丝组织体主要有菌核(sclerotium)、子座(stroma)和菌索(rhizomorph)等。菌核是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内层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表皮细胞壁厚、色深、较坚硬。菌核的功能主要是抵抗不良环境。但当条件适宜时,菌核能萌发产生新的营养菌丝或从上面形成新的繁殖体。菌核的形状和大小差异较大,通常似绿豆、鼠粪或不规则状。子座是由菌丝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织形成的一种垫状结构,有时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子座的主要功能是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但也有度过不良环境的作用。菌索是由菌丝体平行组成的长条形绳索状结构,外形与植物的根有些相似,所以也称根状菌索。菌索可抵抗不良环境,也有助于菌体在基质上蔓延。

有些真菌菌丝或孢子中的某些细胞膨大变圆、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而形成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它能抵抗不良环境,待条件适宜时,再萌发成菌丝。

当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时,会组成真菌的营养体,即菌丝体。菌丝一般分为两类,一为无隔菌丝,即菌丝没有横隔壁,可视为一个单细胞,具有多个细胞核,如低等真菌中的根霉、毛霉、水霉等的菌丝。另一类是有隔菌丝,即菌丝具很多横隔壁,将其分隔成多个细胞,每个细胞中有1个、2个或多个细胞核。 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是指营养体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个体的繁殖。它的基本特征是营养繁殖通常直接由菌丝分化产生无性孢子。常见的无性孢子有三种类型:

⑴游动孢子(zoospore):形成于游动孢子囊(zoosporangium)内。游动孢子囊由菌丝或孢囊梗顶端膨大而成。游动孢子无细胞壁,具1—2根鞭毛,释放后能在水中游动。

⑵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形成于孢囊孢子囊(sporangium)内。孢子囊由孢囊梗的顶端膨大而成。孢囊孢子有细胞壁,水生型有鞭毛,释放后可随风飞散。

⑶分生孢子(conidium)产生于由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分生孢子梗(conidiophore)上,顶生、侧生或串生,形状、大小多种多样,单胞或多胞,无色或有色,成熟后从孢子梗上脱落。有些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还着生在分生孢子果内。孢子果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近球形的具孔口的分生孢子器(pycnidium)和杯状或盘状的分生孢子盘(acervulus)。 真菌的有性生殖

真菌并没有整条的性染色体 ,只有一些DNA片段起着相同的作用。这种DNA片段被称为“交配型位点”(MAT)或“性别位点”(sex loci)。依照这一点,将真菌的性别分为正、负两种。无论正负性别,它们都有同一个基因来解码HMG蛋白的位点蛋白。HMG蛋白(high-mobility group protein)也即高迁移率蛋白,它可以通过一种未知途径来调控性别差异。这种基因和Y染色体上发现的主要调控基因“sry”蛋白极其类似

真菌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一般到后期)就进行有性生殖(sexualre production)。有性生殖是经过两个性细胞结合后细胞核产生减数分裂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多数真菌由菌丝分化产生性器官即配子囊(gametangium),通过雌、雄配子囊结合形成有性孢子。其整个过程可分为质配(plasmogamy)、核配(karyogamy)和减数分裂(meiosis)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质配,即经过两个性细胞的融合,两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N)合并在同一细胞中,形成双核期(N+N)。

第二阶段是核配,就是在融合的细胞内两个单倍体(haploid)的细胞核结合成一个双倍体的核(2N)。

第三阶段是减数分裂,双倍体(diploid)细胞核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的核(N),从而回到原来的单倍体阶段。经过有性生殖,真菌可产生四种类型的有性孢子。

⑴卵孢子(oospore):卵菌的有性孢子。是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接触后,雄器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经授精管进入藏卵器,与卵球核配,最后受精的卵球发育成厚壁的、双倍体的卵孢子。

⑵接合孢子(zygospore):接合菌的有性孢子。是由两个配子囊以配子囊结合的方式融合成1个细胞,并在这个细胞中进行质配和核配后形成的厚壁孢子。

⑶子囊孢子(ascospore):子囊菌的有性孢子。通常是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产囊体相结合,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单倍体孢子。子囊孢子着生在无色透明、棒状或卵圆形的囊状结构即子囊(ascus)内。每个子囊中一般形成8个子囊孢子。子囊通常产生在具包被的子囊果内。子囊果一般有四种类型,即球状而无孔口的闭囊壳(cletothecium),瓶状或球状且有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壳(perithecium),由于座溶解而成的、无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腔(locule),以及盘状或杯状的子囊盘(9pothecium)。

⑷担孢子(basidiospore):担子菌的有性孢子。通常是直接由“+”、“-”菌丝结合形成双核菌丝,以后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膨大成棒状的担子(basidium)。在担子内的双核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最后在担子上产生4个外生的单倍体的担孢子。

此外,有些低等真菌如根肿菌和壶菌产生的有性孢子是一种由游动配子结合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而成的厚壁的休眠孢子(restingspore)。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081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