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船、硬拉和山羊挺身这些动作可以锻炼到下背部。下面我分别给你介绍一下这些动作的特点和锻炼方法:
一、划船划船这个动作一直是训练背部的黄金动作。当你想要训练下背部的时候,则要适当地对这个动作做一下变形,通过俯身划船的方式重点训练你的下背。可以用杠铃划船和哑铃划船二个动作来锻炼,相对而言哑铃的可操作性会更强一些,做这个动作的时候用背阔肌的收缩力量来提拉哑铃,将哑铃提拉到双肘与肩部同高的位置,稍稍停顿一会做收紧动作,再利用背阔肌的张紧力将哑铃缓慢做还原,还原到起点的时候不要彻底放松。
二、硬拉硬拉这个复合动作是健身人士必练动作,它几乎可以训练到身体后链的所有部位,也包括下背。做硬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动作的标准,这个标准对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结构不同会有一定的不同,但大致的方向要有,背部必须始终保持笔直,全程都要有控制的进行,感受动作对目标肌肉的刺激,避免受伤。一开始硬拉的时候可以试着做空杠,也可以做无负重的深蹲找发力的感觉,做髋关节铰链调整你硬拉的技术动作。
三、山羊挺身山羊挺身对下背的锻炼有很好的作用,先俯卧在罗马椅上,如果没有罗马椅找一个带有一定坡度的地方也可以。保持整个躯干悬垂,双腿自然伸直,把上半身想象成一个整体,集中意念把上半身抬起,并做极限收缩动作。随后有控制的缓慢地放下上半身,完成一次动作。这个动作可以很好地刺激到下背部的肌肉群。
最后,背部训练是一个整体,在训练背部的时候尽量多做复合动作,避免过多的孤立动作影响整体的协调,加油!
练习背部延伸,一定要背部有力量,不能下凹。
自我测试一下:背部下凹的时候,胸部挺得比较厉害,背部摸起来是空的。
背部向前趴一些,臀部要下铲,背部和臀部之间有分离的感觉。
可以找人帮你,让她一只手用力向上推你的背,另一只手用力向下扒住臀部。
练一会就会有感觉了。
我今天刚好学到的,希望能帮到你,呵呵。
手位参照芭蕾的手位,我们老师就是这么教的。
不过跳舞时,每一根手指都要充满力量,中指和大拇指靠近。手在胸前或两边舞动,不要太靠近身体也不要太向下。切记与身体保持距离。
在非职业舞蹈教育的形体训练中,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能否拥有良好的体形体态,通过身体各部位关节的活动,能否做到灵活、协调地掌握好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相互作用的运动联系,从而尽可能地达到舞蹈最基本的柔韧性、控制能力、力量性等身体素质,并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感悟力、想象力、运动能力以及创造力。
对于绝大部分初学舞蹈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身体的自控力相对较差,这个自控力表现在:坐不直,站不挺,蹲不下,跳不起,摆不平,伸不直。这是因为学生对自己身体部位的感觉还处于“未开发”状态,不了解形体运动的规律,所以容易造成形体训练时要么浑身都用力——僵硬,要么都不用力——松软。因此,在形体训练过程中,我们常说,某些学生不会舞蹈,身体僵硬,四肢不协调。其实这种“僵硬”和“不协调”恰恰是由于学生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对于身体运动规律缺乏意识,对于运动、气息、力量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
形体训练中常见的问题
1节奏感差,动作与节奏不合拍。舞蹈中出现这种问题的同学大多缺乏节奏意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可以选择节奏感明显的音乐,先教学生学会喊拍,然后将动作和着拍子慢做,待动作熟练合拍了,再逐渐恢复至正常速度。实践证明,在平时的形体训练中,只要学生养成心里喊拍的习惯。平时,学生要经常聆听不同节奏的音乐,并用最简单的肢体动作跟着打节奏,或者做些节奏练习,这样就会大大提高人的内心节奏感。
2动作有气无力,软绵绵。问题出现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内在力量支撑的意识。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安排学生双手各持一个2斤左右重的物体,然后分别放在不同的手臂位置去感受不同位置,手和手臂所要付出的力,最后拿走物体,做无实物的同样的练习,慢慢让学生找回持实物时的用力的感觉,体会力的源头,逐步形成内在力量支撑的意识。
3身体笨拙,动作僵硬。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学生没找准用力点或用力过猛。这时,教师就要特别注重学生身体局部的训练,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逐渐达到自由操作自身脊椎的每一部分、每一块肌肉的目的,然后再在将来的训练过程中找到身体放松和松弛的感觉与状态。
4动作不到位。出现这种情况的学生大部分缺少动作的延伸意识。针对这个问题,在训练中,教师可以多指导学生做拉伸性的动作练习和对抗练习,并在稍缓的动作过程中感受肢体的延伸感觉和内在对抗力量,体会动作力量与气息控制之间的配合,逐步解决动作不到位的问题。
5动作平淡,毫无表现力。这是由于学生缺少与动作的结合的内心情感。这时,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注重内心情感的体验。在舞蹈训练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心中哼唱音乐的旋律,逐渐让身心融入音乐的情境并慢慢开启心灵的想象之门。
以上都是形体训练中常见的问题,在普通学校尤其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学生中更为常见,有时问题还会多项同时存在。笔者认为,形体训练不是外部技能的模仿,机械化地使用教材,要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形体运动规律,形体运动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内在意识、气息、力量合理地控制肢体,这样才会逐渐达到形体训练的目的。
形体训练的方法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应充分了解自己的肢体各个部位,每块肌肉,甚至每个关节运动所产生的外形变化,并在每种变化中赋予相应的呼吸、力量。然后教师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渐渐唤起学生的内在意识,激发他们内心的想象,让他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每个训练动作的过程,体会动作的力量、呼吸以及控制与延伸,让无意识变成有意识,让被动变为自发,从而灵活支配自己的肢体,自如地表现舞蹈内涵。
在形体训练过程中,有些内容是通过教师事先选择素材,精心加以整理和编排后传授给学生,从而形成舞蹈技能的积累,如舞步、组合等;有些内容则需要靠教师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自己去感知和体会,如气息、力量、控制等较为抽象的元素练习等。当然,这些较为抽象的内在性的元素是外化动作技能技巧的根本保证。因此,想要让形体训练或者基本功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切忌急功近利,在学生还没有完全了解和掌握运动规律时,就盲目地教授动作,从而避免形式化的模仿而缺乏内涵舞动。所以,在进行形体训练或者基本功训练之前,教师有必要进行这种“练身”训练,使学生能有目的、有依据、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的形体。下面笔者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形体训练的方法。
1气息训练。人有正常的呼吸节律,比如说话有句读停顿,唱歌有换气。声音是由气息控制,舞蹈的呼吸也同样受肢体语言的支配。在形体训练时,当学生明确了气息的要求,就会有利于他们改变为动作而动作,为模仿而模仿的被动现象。通常,气息控制的长短直接影响着动作的力,它是动作力量产生的预备。当然,气息也作用着肢体动作的过程,会直接影响着舞蹈风格的表现。如:汉族的胶州秧歌,“快起慢推”“小提大放”的动作形成了坚韧、舒展、利落的风格特征。这时气息的形式、时机、节奏等就要求学生随着舞蹈肢体动作随之调节。可以说,气息过程与动作表现过程是时刻联系在一起的。
如何运用气息控制,掌握呼吸与动作的调节规律,自然唤起动作的主动意识,赋予动作生命力呢?笔者认为,学生在训练时,当手臂上举时,要自然吸气,不动时,保持气息;下落时,自然吐气;动作快,气息变化快,动作慢,气息要控制长,力量有延续。有了呼吸,动作就有了生命力,有了生命力,动作才会有美感。实践证明,这种唤起自我意识的训练结果要比单纯模仿老师学习动作有内涵得多。
2意念训练。意念就是人的大脑发出的指令。运用意念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知自己身体各部位活动后所产生的力的效果,是进行关节与肢体的灵活度训练以及肌肉控制力量的基础。在训练中,全身各部位关节和肌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充分感知自己身体运动的规律和运动与力的关系。一方面增加常用关节训练,如腰、胯、腕、膝等关节的灵活性与协调性训练;另一方面是开发学生一些不敏感的身体部位,如脊椎运动、肌肉的张弛练习、胸胛骨、肩胛骨、肋胛骨的运动、力量的凝聚与传递练习等。教学就是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肢体,并逐渐灵活运用自己的肢体。一般来讲,手脚部位较为敏感,运动起来阻碍不大。但是身体中的有些部位,如背部、胯部甚至是某个部位的肌肉群就似乎不那么敏感了。而舞蹈恰恰离不开这些部位和肌肉的作用。如何展开训练呢?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动作的运动源放在身体其他的不敏感部位,如以一个小沙袋为运动源,将它放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胯部、后背或者是侧腰上,然后大脑发出运动指令,让小沙袋跟随部位的运动而改变位置,从而渐渐体会到这些部位所产生的力的作用。当然,教师选择训练难易程度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但要在训练过程中融合动作的力量性、抒情性、展开性、控制性等因素,全面开发学生的肢体运动能力。
舞蹈形体的训练方法
狭义的形体训练把它定义为形体美训练。今天我给大家讲讲舞蹈形体的训练方法,希望大家受用。
气息训练
人有正常的呼吸节律,比如说话有句读停顿,唱歌有换气。声音是由气息控制,舞蹈的呼吸也同样受肢体语言的支配。在形体训练时,当学生明确了气息的要求,就会有利于他们改变为动作而动作,为模仿而模仿的被动现象。通常,气息控制的长短直接影响着动作的力,它是动作力量产生的预备。当然,气息也作用着肢体动作的过程,会直接影响着舞蹈风格的表现。如:汉族的胶州秧歌,“快起慢推”“小提大放”的动作形成了坚韧、舒展、利落的风格特征。这时气息的形式、时机、节奏等就要求学生随着舞蹈肢体动作随之调节。可以说,气息过程与动作表现过程是时刻联系在一起的。
如何运用气息控制,掌握呼吸与动作的调节规律,自然唤起动作的主动意识,赋予动作生命力呢在训练时,当手臂上举时,要自然吸气,不动时,保持气息;下落时,自然吐气;动作快,气息变化快,动作慢,气息要控制长,力量有延续。有了呼吸,动作就有了生命力,有了生命力,动作才会有美感。实践证明,这种唤起自我意识的训练结果要比单纯模仿老师学习动作有内涵得多。
意念训练
意念就是人的大脑发出的指令。运用意念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知自己身体各部位活动后所产生的力的效果,是进行关节与肢体的灵活度训练以及肌肉控制力量的基础。
在训练中,全身各部位关节和肌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充分感知自己身体运动的规律和运动与力的关系。一方面增加常用关节训练,如腰、胯、腕、膝等关节的灵活性与协调性训练;另一方面是开发学生一些不敏感的身体部位,如脊椎运动、肌肉的张弛练习、胸胛骨、肩胛骨、肋胛骨的运动、力量的凝聚与传递练习等。一般来讲,手脚部位较为敏感,运动起来阻碍不大。但是身体中的有些部位,如背部、胯部甚至是某个部位的肌肉群就似乎不那么敏感了。而舞蹈恰恰离不开这些部位和肌肉的作用。如何展开训练呢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动作的运动源放在身体其他的不敏感部位,如以一个小沙袋为运动源,将它放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胯部、后背或者是侧腰上,然后大脑发出运动指令,让小沙袋跟随部位的运动而改变位置,从而渐渐体会到这些部位所产生的力的作用。当然,训练难易程度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但要在训练过程中融合动作的力量性、抒情性、展开性、控制性等因素,全面开发肢体运动能力。
对抗训练
其目的就是要产生内在力。我们知道,任何肢体动作的发生都会有个作用力,有力的起源点,而这种“力”“点”相反方向的作用力就是对抗力。有了内在的对抗力的舞蹈动作,才会有生命力、爆发力、延伸力。比如,任何腾空而起的跳跃动作,在起跳的一瞬间,都会有一个向下的推地作用力,这个力的方向与腾空而起的作用力是相反的。再比如,古典芭蕾基训中的“蹲”,在“下蹲”到“直立”的过程就要始终贯穿着一种阻碍性的反向作用力,从而使“蹲”的动作过程充满了内涵。如果没有对抗力,那么这个“蹲”只能称作外型躯壳的变化而已。通常,对抗力保持的时间越长,那么动作的延伸幅度就越大,动作的内在爆发力就越明显。在训练时,可以经常让体会一下这种对抗力对肢体运动所产生的作用,并且比较一下对抗力的强弱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自己掌握控制肢体的能力,养成对动作对误的判断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