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背上感觉发烫…然后很容易出汗…请问是怎么了??谢谢…!

夏天背上感觉发烫…然后很容易出汗…请问是怎么了??谢谢…!,第1张

多汗一般是中医说的气虚,也可能是体质差引起的,并且人体的汗腺分布不同,造成这个出汗的多少也是不同的,这个只要身体没有这个不适的情况,可以不需治疗的,平时注意锻炼,饮食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进行调理。

指导意见:

流汗是身体调节体温的正常现象,尤其在温热的环境中更 明显。因为身体的疾病而造成出汗的增加,此种情况称为继发性多汗症,如甲状腺功能亢 进、内分泌疾病、精神疾病等。这种因为疾病造成的多汗必须针对疾病本身寻求治疗,建议到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再治疗。

止汗药膳

(1) 百合粥

[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

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 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 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 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 参归腰子

[功效] 补虚敛汗。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材料] 人参10克,当归8克,

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用法] 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

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人参甘,平。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

(6) 生地黄鸡

[功效] 滋阴止盗汗。

[材料]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

[用法] 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生地黄甘,寒。滋阴凉血。

乌鸡甘、平。

补虚劳亏损,治消渴,中恶心腹痛。

(7) 黑豆小麦饮

[功效] 祛风敛汗。

[材料] 黑豆15克,浮小麦15克。

[用法] 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调味频服,

每次服10毫升左右。

黑豆味甘,平。

补肾,明目镇心,久服,好颜色,不老。

止腹胀消谷。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药毒。

(8) 韭菜根汤

[功效] 主治小儿盗汗自汗,手足心热。

[材料] 韭菜根15根。

[用法] 将韭菜根加水适量,煎服。

韭菜味辛、微酸,温、涩。

归心,安五脏六腑,除胃中热。

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

治吐血、尿血、唾血、衄血。

充肺气。韭菜根治诸癣。

(9) 泥鳅汤

[功效] 多汗、自汗、盗汗等症。

[材料] 泥鳅90克,食油适量。

[用法] 用热水洗去泥鳅身上粘液,剖腹取内脏,

再用清水洗净,滤去水份,用适量油煎至焦黄,

再加水一碗煮熟可服。

有的人特别爱出汗,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吃顿饭、做点事常常是满头大汗,稍一紧张就汗流浃背,这种病症在医学上称为多汗症。 多汗症可因发热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引起。夏天气候炎热,人处于高温之下,多汗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在气温低的情况下也是这样,就应考虑是一种病态了。 引起多汗症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低血糖症。 引起低血糖症的原因很多,发作时可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为主要表现,发作时因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出大量肾上腺素可导致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 二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为甲亢。 怕热多汗是这一疾病的特征之一,而且还表现为精神紧张、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难以入睡等症状。另外,患了甲亢,食欲增大,吃得多,人反而消瘦。甲亢时胃肠功能增强,多数患者大便次数增多,同时有心慌、工作效率下降等症状。 三是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常见的症状就是淋漓多汗,出汗具有阵发性,有时也可以持续出汗,但阵发性发作时面部潮红或变白可同时发生。还会出现心慌、手颤、四肢发凉等。但本病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头痛症状。 四是糖尿病。 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常也有出汗异常增多现象。但患者同时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通过血糖检查和尿糖检查,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小常识: 不少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出汗多应当多补充食盐,但对出汗后应当补充钙却有所忽略。 据研究每1000毫升汗液中含钙1毫克当量。在平时每天由汗液中丢失钙仅15毫克并不十分重要,但在高温环境下劳作的人员,每小时从汗液中丢失钙在100毫克以上,这个量几乎占钙总排出量的30%,很容易导致低钙血症。病人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长期钙缺乏会导致成人患软骨病,易骨折,以及经常腰背和腿部疼痛。 专家提醒:为了防止出汗后低血钙,高温作业者应当在生活中摄取足够的钙,多吃些含钙的牛奶、乳制品、鱼类、海产品及绿叶蔬菜等食物。此外,还应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

夏天的中午,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不管你在夏天的午后运动与否,你的衣服上都会出现大量的汗液,有些人的脸上容易出汗,有些人则是手心足底容易出汗,还有些人是背部容易出汗,那么夏天人体哪些部位容易出汗?如何擦汗才是最科学的?

1、夏天易出汗部位

手心脚心出汗多

平时手心容易出汗,脚汗、腋窝汗也出得厉害。《伤寒明理论》指出,多由脾胃湿蒸,旁达四肢手足所致。这种出汗一般是脾胃、肠道不适的表现。如果伴有口干、牙龈肿痛,可服用清胃热的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如果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此外,也有一些外用的方法,比如用白矾或者葛根煎汤泡脚,或者用黄芪防风煎汤来洗手,时间久了,也会有所改善。

头面部出汗多

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头顶出汗,宜滋肾清肺,可用麦冬等泡水喝r适当吃一点百合粳米粥,可以润肺止汗。每当吃饭时,就头汗淋漓,身体发热,这种要以泻胃火为主,并注意不要吃得太过油腻,多吃新鲜蔬菜,清淡饮食。也有人是因为湿气太重,额头部位爱出汗,平时要多吃利水排湿的食物,如薏米、山药、地瓜、冬瓜。

白天动一动就大汗

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就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饮食上多食用山药、豆浆、牛羊肉、扁豆、栗子、核桃仁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推荐一款黄芪红枣汤,黄芪30克,红枣20枚,猪瘦肉10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虚不固之自汗。

半夜出汗多

这种情况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和65岁以上的老人。入睡后,在半夜或黎明时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较多,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盗汗。这些人常有失眠、手脚心热、心烦、两颊潮红、口咽干燥等特点,多为肾阴虚而肝火旺所致。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注意劳逸结合。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另外,低血糖、甲亢、糖尿病等疾病也可引起多汗,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2、如何擦汗最科学

不该擦——你的体温还不能马上降下来,外部环境温度也没有太大变化时,不宜立即擦汗。

体表的汗可以帮助皮肤降低体温,如果马上擦除,反而不利于体表散热,机体还需要继续出汗,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表面的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汗液来实现。在高温的条件下人体产热增加时,汗腺就会分泌出大量汗液,这些汗液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可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因此,如果出汗后立即擦掉,就不能发挥其蒸发散热的作用。同时由于热量没有散发,汗腺还会继续分泌汗液,体内的盐分、维生素等也会随之消耗掉,对健康不利。

夏日适度地出汗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过度出汗,也会伤害身体。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为伤津的关键。津伤后,出现口渴引饮、唇干口燥等症。如果不及时补充体液及救治,开泄太过,则伤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谢限度就耗伤元气,可出现身倦乏力、头晕、眼花、心慌、气短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症状,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亡。

如果需要减少不必要的多汗,在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是要讲究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裤和鞋袜,穿吸汗透气性好的衣物,以便汗液及时蒸发,减少汗液在体表的停留。另外还应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饮用咖啡、茶等热饮,保持心情舒畅和情绪稳定,因为这些都是导致多汗的重要塬因。

该擦——如果身体皮肤出汗后,你进入空调房,最好是用干毛巾或温热毛巾擦除汗湿,也不宜用冷水或冷毛巾擦,并避开冷风直吹,以免感了寒湿。

皮肤受到冷的刺激,毛孔会紧闭,毛细血管也会收缩,体内积热散发不出来,此时人体会产生闷热的感觉。若用温热水,皮肤表面受到热的刺激,毛孔可迅速张开,毛细血管随之扩张,热量就会更多更快地散发出来,人体很快就会感到凉爽舒适。当身体出汗后,注意不要用湿冷毛巾擦皮肤和冷水淋浴,而需要用热毛巾擦去汗湿,休息片刻,让汗孔慢慢收缩后,再进冷气室,或洗热水澡。

夏天常常听到人们说,腰酸背疼,湿重困身,也是由于长期汗出,快速进入空调房内,骤然被风吹夹寒带湿所引起的,也是中医讲的六*中风、寒、湿等邪气所引起的不适。所以,夏天汗出太多,注意及时补充体液,根据身体内外温度平衡,适时用热毛巾或干毛巾擦除汗湿,切记不可因一时贪凉,而伤了自身健康。

从中医角度来看,汗是津液的代谢产物,血汗同源,因此出汗过多会耗气,伤及津液而损心血。尤其是老年朋友,夏季常常有出虚汗的症状,此时更要警惕。

您好!夏天容易出汗,汗液沾到衣服上,衣物容易吸收汗液,形成汗渍,避免汗渍的形成,污渍未清洗干净容易产生汗臭味,建议出汗后的衣物越快清洗越好,衣物的清洗建议选用中性洗涤剂,如洗衣液等,洗衣液去污能力强,具有深层洁净,快速有效去除污渍;高浓度液态配方,用量更省更高效;低粘速溶,低泡易漂;中性配方,温和安全,护衣护色不伤手;自然芬芳等特点。

衣物清洗后应该及时在通风处晾晒。避免衣物因潮湿的环境滋生细菌,产生异味,导致衣物产生霉斑等情况。

若需要让衣物保持清香,可以在清洗衣物的时候加入适当的柔顺剂,可以在机洗的最后一次水洗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柔顺剂使衣物更加柔顺,清香。

注意:柔顺剂没有去污效果,衣服去污应先用洗衣液清洗干净,最后一次过水再用柔顺剂浸泡。

若衣服上有汗渍,建议使用优质的洗衣液进行清洗,清洗方式如下:

1、衣服干的时候,用手洗专用洗衣液原液涂抹在污渍处,完全覆盖污渍,静置5分钟后(可轻轻搓洗),加入洗衣液常规洗涤;

2、如经过上述方法污渍仍无法去除,则

(1)纯白色的棉、麻、涤纶材质的衣物:每半盆水(约2升)加入白色衣物色渍净(600g规格)1瓶盖(40克),搅匀,放入衣物浸泡30min,漂洗干净。

视需要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若2小时后色渍未去除,将衣物取出,往盆中添加白色衣物色渍净(每半盆水加1瓶盖),搅匀,放入衣物继续浸泡,累计浸泡时长不超过6小时。

(2)彩色或其他材质的白色衣物:将衣物放入盆中,污渍部位贴盆底,用彩色衣物色渍净(600g规格)瓶盖量取1/4瓶盖(10克)彩色衣物色渍净和1/4瓶盖(10克)衣领净,倒在污渍处,用衣物其他无污渍部位盖住污渍,防止风干,静置2小时,漂洗干净。若2小时后仍有污渍未去除,可延长静置时间至过夜。

注意事项:

1、白色衣物色渍净适用于白色棉、麻、涤纶、涤棉、棉麻面料,请勿用于有颜色的衣服(包括白底条纹、白底花格、白底印花),勿用于丝毛氨纶尼龙及其他不可氯漂衣物,勿直接使用原液。

2、彩色衣物色渍净不适用于易褪色衣物、干洗衣物,使用时避免接触衣物上的金属纽扣、拉链、金属饰物等,避免阳光直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386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