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艾灸先灸背,夏天把背灸通,全年都无忧!

女人艾灸先灸背,夏天把背灸通,全年都无忧!,第1张

一、后背,阳气生发的关键!

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夏养阳,阳气生发主要在春夏两季,尤其夏季,阳气生发的最快。

为什么阳气的生发这么重要?其实就像种庄稼一样,春夏的阳气就是种子,幼苗,急需要生长壮大。

只有阳气生发壮大了,幼苗成熟,到了秋天才能收获,冬天才有能量收藏过冬。

假如夏天阳气不能生发,或者生发的少,秋天便不能收获,到了冬天就要挨饿,就要承受没有阳气的可怕后果。

那时候身体的御寒能力,防病能力都会下降,承受更大的疾病风险,并且会影响到来年。

后背,是春夏养阳的关键,尤其对许多女子而言,夏天艾灸一定要灸背,最好是灸透了,背上阳气足,会给身体带来无穷的好处。

二、后背,五脏六腑的大本营!

背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是人体坚实的保护屏障,它以脊椎为中心,是是人体五脏六腑的最直接的反应区。

人的背部有什么特点?宽阔,厚重,结实,好像土壤,承受了数不清的风吹雨晒,然后还提供很多营养,它就是滋润五脏六腑的土壤。

有一个结实强壮的背,正面的脸和胸腹部也会变得健康优美。不仅如此,背上还有两条经络,属于阳气生发的重中之重。

其中一条是督脉,它是阳脉之海,是全身阳气集聚和运行的中枢通道!五脏六腑的阳气要生发出来阳气,关键部位就在背。

督脉的两边就是膀胱经,膀胱经上布满了五脏六腑的俞穴,这些腧穴都是运行气血、联络五脏六腑的通路,有振奋阳气,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由此可见,人体背部是很重要的部位,对内脏功能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可调和阴阳,延年益寿,尤其是女子,常常忽略自己的后背,导致出现许多阳虚症状,五脏六腑的功能也越来越弱,那么到了夏天一定要养背。

三、后背,病邪入侵的土壤!

虽然我们的背部很结实,很强大,但经常忽略它,损伤它的话,那么后背也会成为病邪的突破口。

尤其是寒邪湿邪,对背部威胁极大,秋冬的寒,春夏的湿,一年四季都在往背上钻,久而久之,后背便成为了寒湿生活的土壤。

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腰背变得越来越僵硬,而且容易出现腰椎脊椎的疼痛问题,说白了是寒湿堆积在背部,干扰气血的正常运行,不出现毛病才怪。

我们说“背薄一寸,命长十年”,人的背应该是薄薄的一重肌肉,搭配充足的阳气御寒,但现很多人的背越来越粗,背上的脂肪越来越厚。

这是因为寒湿入侵的太多,阳气不够用,只能积累脂肪来御寒。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背上的寒湿会向着臀部,大腿,小腿扩散,导致整个人看起来越来越臃肿。

这种情况,夏天就一定要养背,最好的灸背。夏季阳气旺盛,而阳气是融化身体坚冰的最佳手段,任何病邪在炽热的阳气下都会缴械投降。

四、灸通后背,全年无忧!

晒背本来是很不错的温养方法,奈何现在的人们生活忙碌,晒个背都是奢侈。

所幸还有艾灸,它是老祖宗发明的小太阳,用来扶阳,融化背部凝结的寒湿再好不过,女子灸背,还能有额外的两大好处。

1、防治妇科

背部风寒邪入侵人体,背部首当其冲,而女性体质属阴,若是背部受寒就更容易导致腰酸背疼,脏腑受寒。

而寒湿质量重,脏腑的寒湿常常会往下跑,下注至胞宫,时间一长就酿成了妇科疾病。故而女人养背就是在防治妇科,其中最常用来防治妇科的穴位是命门穴和八髎穴!

2、驱寒减肥

后背、臀部、后腿、脚外侧都是膀胱经循行的位置,像后背、臀部上的赘肉多,都是膀胱经的有寒湿堆积在那里,因为它是人体抵御外寒的一个栅栏。

所以好多人后背的赘肉摸上去的感觉就像摸一层棉花一样,没有质感,这就是寒於堆积引起的,艾灸把寒湿去掉,脂肪肥肉也会跟着减少。

五、女人灸背,胜过大补!

艾灸是对背部最直接、最有效的保养方法,利用艾条药性和热量,让背部的气血动起来,是祛湿散寒的一流方法,可以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也是为什么男人女人都常刮痧艾灸背部的原因。

女人灸背,能补其虚,化其淤,简单的说就是能补充身体虚损的正气,能温化、排出体内的淤堵、垃圾,说是养背,其实也是在养命,而且比起吃各种补药有用的多。

背部艾灸方法:

久病,身体功能损伤,取肺俞、心俞、膈俞穴。

腰酸背痛,补气活血,取脾俞穴健脾,肾俞穴补肾,如有咳嗽者加风门穴,有热则减去心俞穴。

胃寒脾虚者,则在上列五穴的基础上,减去肺俞穴,另加肝俞穴。如胃证状较为显著者,则加入胃俞穴。

关注艾灸学堂,每天分享经典艾灸案例

大自然有24节气,人体的颈椎,胸椎,腰椎共有24节,正好与大自然的24节气暗合。颈椎1,2,3节为大雪,小雪,立冬。腰椎的3,4,5节为大寒,小寒,冬至。根据24节气与椎体对应情况,以及颈椎1-3节,胸椎5-8节,腰椎3-5节,在人体中的作用,我们把颈椎1-3节称作“风寒关”,胸椎5-8节称作“气血关”,腰椎3-5节称作“寒冷关”。

1风寒关一旦受到损伤,如寒冷的侵袭,可出现脑血栓,脑梗塞,可因激动造成阴阳失调发生脑溢血,过度疲劳和长期的寒冷刺激,可导致血管的激烈收缩及脑部疾病,中枢神经的指令不能正常下传,还可造成各系统功能失调而出现功能性疾病。风寒关因其“冰天雪地”,当用手感探病时,会有麻木,发刺,阴寒之感。要想打通此关,应先解开肩中腧穴,打开神经通道,该穴可主全身气血,通七窍,这样才会冰雪融化,大地回春。

2气血关主管全身气血,各系统功能失调可导致坐卧不安,心烦意乱,力不从心等,长期失调还可导致脾胃虚弱,食少纳差,气短,脏腑功能失调等症。

3寒冷关一身正气,如营卫不当就会导致胃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宫颈炎,附件炎,盆腔炎,肿瘤,腰膝冷痛,头晕眼花,健忘,失眠多梦等。

打通三关的一般方法有:轻慢拍打(痛击病灶法),点穴按摩,魔掌疗法,意火。必须注意:拍打不宜过重

脊柱旁取穴窍门

在找脊椎部的穴道时,数凸骨就可发现穴道,不过,并不需总是都从最上面颈椎的凸骨开始数起。因此,可利用下列的方法,找出作为基准的棘突。

头往前低下时,脖子后面所露出的一块骨,就是第七颈椎骨。而第七颈椎骨下面的一个背骨突出处,即是第一胸椎骨。

若以线连结左右两边肩胛骨的下端,正好是第七胸椎骨和第八胸椎骨间的突起处。

腰的左右边有极突出的“髂骨”(为髋骨最上部),而连接其左右侧上端之线,则为第四腰椎棘突之突起处,这也是系腰带的位置。

脊椎上及旁边的人体穴位是非常丰富的,且布满了被广泛用于疾病治疗的穴道,对于任何想致力于人体穴位疗法的爱好者来说,掌握好“脊柱旁取穴窍门”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关穴位罗列如下

督脉上相关穴位:

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灵台穴、至阳穴、筋缩穴、中枢穴、脊中穴、悬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腰俞穴、长强穴,这些穴位依次分布在脊椎相应的棘突下。

足太阳膀胱经上相关穴位:

肩中俞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这些穴位依次分布在脊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

再有:

肩外俞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这些穴位依次分布在脊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寸处。

附:

穴位:脊柱穴位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艾灸督脉膀胱经通三关

艾灸督脉可以让你的阳气在体内慢慢积聚起到大补阳气的作用,使之到达体表起到御邪防病,在内到达全身各处起到温通经脉、温熙脏腑的作用。

艾灸督脉对女性面部的黄褐斑、雀斑、痤疮等各种随着衰老的出现的症状,也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这些都是通过调节全身的阴阳的平衡来调理全身的各脏腑的功能,以达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督脉艾灸取穴:大椎穴、风门穴、身柱穴和命门穴

1、大椎穴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常被用于治疗感冒、疟疾、颈椎病、痤疮等等,人体诸阳之汇,是人体所有阳经交汇的一大要穴。

2、风门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常被用于治疗一些外感风邪的疾病,像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脖子僵硬、胸背痛等。

3、身柱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哮喘、夜尿症等病症,特别是此穴用于儿童身上效果更佳,可以说是儿童的强身保健穴,经常艾灸小孩的身柱穴,孩子能够少感冒,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

4、命门穴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常被用于后背发凉、手脚发凉和腰酸腿寒这类有阳虚症状的疾病。

以上穴位艾灸时间:每日灸一次,每个穴位灸30-4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坚持灸10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背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是人体坚实的保护屏障。经常艾灸背部,可以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真实案例体现

案例一: (刘某),女,42岁。

颈椎椎间盘突出多年,C3,C6都有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突出,膨出。已经针灸了2年,艾灸一年,没有任何好转,反而比之前加重,自述是长期工作低头导致的,年轻拼命工作,腰膝酸软,肾气不足,经常乏力。治疗方案,督脉铺灸,祛除寒气,活血化淤,濡养筋骨,清除淤血,让椎管矫正,疏通气血。连续做了一个多月,一次比一次效果好,精神上感觉神清气爽,腰背能挺直了,后背轻松,颈椎疼痛减轻,人看上去年轻了许多,面部由原来的无血色,做完后面如桃花,整个人阳气补充充足,气血充裕全身,可以调理脏腑,艾灸,讲究的通,透,之前有人说艾灸不管用,那是因为艾灸的量不够,力度尚浅,只能去除身体表层的湿气,起不到调理身体机能的作用。阳气补充足了,就像汽车加满了油,才可以运转游刃有余,希望亲们可以集中按照疗程艾灸,才可以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案例二: (刘某),女,33岁。

我整个后背酸痛半年多,早上起来的时候最严重,另外小腿还冷、睡眠质量一直都比较差、可能是睡眠不好的原因所以脸色也不太好,发黄,嘴巴里面经常会觉得苦,白带也是黄黄的,白天上班总是觉得很困,偶尔还有点胃痛。因为上班,也没有特意去治疗,严重的时候就偶尔拿点药吃吃。

2015年12月份开始接触艾灸,开始就是点艾条灸灸,有时候下班回来累了就不灸了,这样隔三差五的效果也不太明显,现在下班回来我就边看电视边灸,定个闹钟灸多久就好了,果然艾灸还是要坚持,大概一个半月左右,后背酸痛基本好了,只有胸至腰的这段脊柱在腰挺直时还有点痛,其他所有不适都没感觉了。

大家都知道,其实咱们做三伏灸是为了排除体内寒邪,然后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而要排出体内的寒邪,最重要的就是补阳气,而要补阳气,就一定要多灸背部,因为背部,就是属阳的。

今年的三伏天是7月17号开始,马上就要到了,大家抓紧时间多灸背,为三伏天排病邪打下基础!

人过半百,阳失其半!人一生的健康是伴随阳气起伏的,就如中医的“正气内存,邪不可侵”之说:人只要阳气充足,就可百病不侵。人如果没有了阳气,就会羸弱不堪,甚至不能存活。由此可见,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的根本,阳气就是我们的生命能量,养阳气就是养命!

而中医认为,我们的在身体上,背为阳,腹为阴。只要保养好背部,就能让人体的背部发光发热,滋生出源源不断的能量。因为人体背部分布的基本上都是阳经,脊柱是主一身阳气的督脉所在,督脉为“阳经之海”,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运行无不与之相关。

脊柱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各脏腑背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经上,这些经穴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路,刺激这些穴位可起到振奋阳气、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由此可见,人体背部是很重要的部位,对内脏功能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可调和阴阳,延年益寿。

凡是养生,就离不开养阳,而艾灸,无疑是养阳的第一法宝:首先艾条燃烧产生的短波辐射,具有超强的渗透力,其次是艾烟的药效及其温热。故艾灸有温通之性:温能补其虚,通能化其淤,简单的说就是能补充身体虚损的阳气,能温化、排出体内的淤堵、垃圾。

艾灸背部督脉,就可养阳气,其实也就是在养命,督脉穴位图↓↓↓

女人最大的敌人是岁月,当容颜逝去后,任何的补救收效都不会太大,尽早保养才是正道。然而很多女性朋友都进入了保养误区,把所有的努力都放在了脸上,而事实上,保养背部,远比保养脸蛋更重要!

中秋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寒气也愈发加重,而风寒邪入侵人体,背部首当其冲,而女性体质属阴,若是背部受寒就更容易导致腰酸背疼,脏腑受寒。而寒湿质量重,脏腑的寒湿常常会往下跑,下注至胞宫,时间一长就酿成了妇科疾病。故而女人养背就是在防治妇科,其中最常用来防治妇科的穴位是命门穴和八髎穴!

背部的膀胱经是排毒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担负着人体内尿液和汗液的排放,它负责人体内70%的代谢废物和毒素的排出!对膀胱经按摩艾灸,不但可以祛除身体的寒湿,毒素,还可以缓解颈肩腰腿痛的症状,会让沉重的身体感觉轻松异常。缓解身体疲劳,改善睡眠质量,针对女性常见的肝郁有很大缓解。

膀胱经在人体的后部。后背、臀部、后腿、脚外侧都是膀胱经循行的位置,像后背、臀部上的赘肉多,都是膀胱经的问题。 膀胱经通常的问题就是人体的风寒易堆积在那里,因为它是人体抵御外寒的一个栅栏。所以好多人后背的赘肉摸上去的感觉就像摸一层棉花一样,没有质感,这就是寒於堆积引起的。

背部膀胱经穴位图↓↓↓

相较于腰腹大腿的减肥,女人对背往往不够重视!但是,背其实女人最易显老的地方,只要背一变厚,妥妥的大妈形象就跑不了,哪怕你脸上一条皱纹也没有,哪怕你长着范冰冰的脸也不行。

所以,女人要延缓衰老,就要有一个薄薄的少女般的背!女人三十岁之后,脂肪逐步开始在全身堆积,有些地方你看的见,比如肚子、大腿,有些地方你看不见,比如背部。你要是不理会,过不了多久,你的背部就会变成上面这个那样

上面我们也讲到了。背部脊柱两侧是膀胱经,膀胱经是女人最大的两条排水排毒通道,背部脂肪厚压迫膀胱经会造成排水排毒不畅,毒素堆积,水肿、肥胖甚至疾病。所以,女人可以腰粗,但一定不能背厚!

表面看来,是因为肥胖水涨船高,背部脂肪跟着一层层堆积。然而事实并不这么简单。中医看来,背部脂肪的堆积,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跟寒气湿气入侵有直接关系,身体自我抵御机制起作用,变厚的部分,是身体筑起的“防御工事”。同时,这种“防御工事”的堆积,又会反过来影响经络的通畅,经络不通,又会导致排不出去的垃圾堆积。于是,背部就会越积越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第二,背部变厚也有内部的原因,是脏腑出问题的体现。

上焦厚〈叫〉心肺火旺!

中焦大〈叫〉脾胃不畅!

下焦厚〈叫〉肾气不足!

同时背部有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任何一个脏腑出问题,都会在背部的对应区域反应出来。

背部脊柱两侧是膀胱经,膀胱经是女人最大的两条排水排毒通道,背部脂肪厚压迫膀胱经会造成排水排毒不畅,毒素堆积,水肿、肥胖甚至疾病。

所以,“背厚”的女人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背部的俞穴都与内部的脏腑相联系,故而艾灸背部是对背部最直接、最有效的保养方法,正是利用艾条药性和热量,让背部的气血动起来,是扶阳祛寒湿的最好方法,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艾灸背部的主要原因。艾灸背部可以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背部取穴原则:久病,则多损伤人体的功能,故在用穴上,取肺俞、心俞、膈俞穴;补气活血。取脾俞穴健脾,肾俞穴补肾。在这个基础上,如属咳嗽者,加风门穴。有热,则减去心俞穴。以心属火,火刑金,如不去心俞穴,成了火上加油之势。虚寒者,则可用心俞穴。

对胃寒脾虚者,则在上列五穴的基础上,减去肺俞穴;另加肝俞穴。心属火,脾属土,心火可温脾胃之虚寒;温则热,心俞与膈俞则活血。肝属木,木克土、故而肝木可约束脾土。脾胃虚寒,则多见大便稀薄或溏便,肾俞穴,有调二便之功能。如胃证状较为显著者,则加入胃俞穴。

捏脊是儿童推拿常用手法,可用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5~10遍。

其实,不仅是小儿疾病,成人也可以用捏脊来治疗保健。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五脏背腧穴,可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在人体背部进行一定节律的搓弹、拍打、敲击,能提升阳气,有利于人体气机顺畅,阴阳和合,使人体的脏腑功能更加协调。搓背分自我搓和他人搓。

自搓可在洗浴时进行,以湿热的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发热为止。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闷腹胀之功效。

捶背也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生命活力。

三伏养阳不养背,实在损失大!

你是用何种方法艾灸的?是直接灸的?还是悬灸的?亦或用的艾灸器具?

艾灸虽然没有副作用,但是施灸顺序若有误,亦可引起经气错乱,但不必大惊小怪!

施灸的顺序为;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背部后,腹部,背为阳,腹为阴,上为阳,下为阴,阳经多从胸部走头部,或者从脚走头,所以施灸请尽量按照施灸顺序来灸!

《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宜慎之”。《千金翼方》说:“凡灸法先发于上,后发于下,先发于阳,后发于阴。” 总的来说,我们施灸的时候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施灸壮数先少后多。

    按以上的顺序进行,先阳后阴,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从上后下,可以避免面部哄热、咽干口燥等不适之感。先少后多,主要是使艾柱的火力由弱增强,以使人能易于接受。

除此之外,你即使用灸法,要对艾灸的一些情况应做到心中有数,如,施灸后,由于对穴位的刺激,身体会进行自我调控,进而出现一系列的排病或排异反应,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此外,在施灸的过程中,还会存在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感传现象,如气冲病灶,引起的酸痛肿胀,排异反应,的频发大小便,或者引邪气外出,皮肤出现湿疹,瘙痒情况,

亦或,灸后出现水泡,化脓等问题,都属于常见问题,要多了解施灸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尽量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动力,有信心的坚持艾灸下去,体质才能收到质的飞跃,否则稍微遇到症状,害怕多想,然后去看医生,遇到不懂行,不懂针灸的医生,特别是西医,则多半不了了之!

更多艾灸经验,艾灸方法,艾灸故事,艾灸案例,搜索 郭林古法艾灸 进入了解! 打字不便,还望采纳!

刮痧是很多人喜欢用的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夏天中暑的时候,喜欢通过刮痧来缓解症状,刮痧的部位一般来说会选择后背,那么背部刮痧的效果和作用是什么呢?

诊断相关疾病

背部刮痧不但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诊断疾病。如刮拭背部在心俞部位出现明显压痛,或大量痧斑,即表示心脏有病变或预示心脏将出现问题。

缓解肌肉疼痛

背部刮痧可以调节肌肉收缩和紧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缓解疼痛的作用。

帮助病灶修复

背部刮痧可以疏通经络,消除疼痛病症,缓解肌肉紧张,身体疼痛感和压迫感明显消失,有利于病灶修复。

增强全身抵抗力

刮痧过程中,局部组织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 ,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加快,体内废物,毒素能快速排出体外,血液得到净化,全身抵抗力也会增强。

刮痧是很多人喜欢用的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夏天中暑的时候,喜欢通过刮痧来缓解症状,刮痧的部位一般来说会选择后背,那么背部刮痧的效果和作用是什么呢?

治疗五脏六腑病症

背部刮痧可以治疗全身五脏六腑的病症。如刮拭心俞可治疗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刮拭肺俞可治疗肺脏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咳嗽等。

背部刮痧的操作方法

背部刮痧由上向下刮拭。

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峯处刮拭。可先对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

背部刮痧因采用刮拭方法中的补法,注意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身体瘦弱,脊椎棘突突出者,可以从上而下用刮板棱角点按两棘突之间;背部两侧刮拭可视患者体质,病情用刮法中的泻刮或平补平泻的手法,用力均匀,尽量拉长刮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399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