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晒晒背:清伏邪,固气血,调脏腑

“三伏”晒晒背:清伏邪,固气血,调脏腑,第1张

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 。 三伏是一年中仅有的、 天气最炎热的40天 , 也是我们 「扶阳排邪」 的最好时机 。

受天地规律影响,我们人体阳气外散外浮,气血聚集体表,毛孔张开,腠理开泄, 日夜耗阳 ;同时暑季多湿,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因而,必然会出现 内阳中虚(内寒) 。所以我们要 顺养体内的阳气 ,阳气向外透散的同时 把体内的伏邪排出体外 。

而在众多食养外调的养阳方法中,除了三伏贴外, 「养背」 也是要着重推荐给大家的!

养背,为身体补阳充电

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 背部是人体阳气循行的最大通道,统摄一身之阳 。其中分布着人体两条非常重要的阳经—— 督脉和膀胱经

循行后背正中的 「督脉」 , 是人体的 元气通道 ,与人的神志、精神状态有紧密的关联,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精气神, 又称阳经之海,统一身阳气 ;

脊柱两旁的 「膀胱经」 , 分布着五脏六腑对应的区域 ,各脏腑俞穴均在膀胱经上,因此膀胱经具有调节脏腑的功能,刺激膀胱经可 振奋五脏六腑阳气、疏通经络,袪除体内寒湿 。

(点击,查看大图)

晒背,激活后背瘀滞的阳气

因人体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 如: 背上部对应肺和心脏;背下部对应脾、胃、肝、胆;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和小肠 。

所以,保养背部也成了 养生 很重要的一点。养的是我们的五脏六腑,调的是我们的心、肝、脾、肺、肾。

01

养阳第一步——按摩“开背”

按摩“开背”是借助按、揉、锤、拍等按摩手法或刮痧, 沿膀胱经循行的路线推抹 ,并在痛点处重点按揉推抹, 是对背部阳经的一次整体疏通 。阳经通畅,补阳的效果才会好!

这里推荐大家可以尝试 「捏脊」 ,它可以同时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五脏背腧穴,可以 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

捏脊是儿童推拿手法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可用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5-10遍。成人也可以用捏脊来治疗保健。

特别是对于 虚性体质 常见的疲乏、消瘦、失眠、食欲不佳、消化不良、怕冷、易感冒、肩背腰疼痛都有很好的效果。

提示:有些人一次捏脊会很痛,有的人会疼的掉眼泪,如果坚持了下来,疼了三天之后开始有通畅的感觉。只要坚持捏脊半年,体质会有所好转。

02

借天时补阳——晒背

风、寒、暑、湿、燥、火,是我们不得不防的“六邪”。它们侵袭人体时,一般会先 从表逐渐入里 ,而人体十二经络中, 最先遭到“攻击”的往往是足太阳膀胱经 。

三伏天晒背, 有助于生发膀胱经的阳气,加快身体的代谢,提高人体气化能力 ,阳气足了,自然有能力排出各种外邪,让病气从此而出。

除此外晒背还有以下好处

晒背最好的方式是 裸晒,与太阳光直接接触 ,男士可脱去上衣,女士可以选择小背心或小肚兜,可以坐着也可以选择趴在瑜伽垫上, 晒背时注意避风 。

第一次晒背,不必太长时间,15分钟起, 尽量选择早上8-9点的太阳光,或者下午3点以后的阳光 ,此时阳光温煦,既有温度,又没那么灼热。

如果感觉舒服且能接受,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循序增加时间,一般体质推荐晒30分钟为佳。

晒背的最佳时间就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三伏的其他日子次选 。

此外,晒的时候,可将双手搓热后摩擦后背的 肾腧穴 ,有温肾助阳的作用。

晒背禁忌

体质禁忌:

晒背并不是人人适宜,紫外线过敏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孕妇及幼儿不宜晒背;气阴两虚或阳盛体质的人禁晒;年龄大的患者慎晒,需有家人陪同。

不可空腹晒背:

饭后建议休息半小时再晒 ,有的人夏天没啥胃口,选择不吃早饭或者午饭就去晒背,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若不吃午饭,晒背出汗加上气温高,很容易低血糖,出现头晕心慌,缓不过气等。

避免长时间晒头:

头部属阳,晒久了会头晕、中暑、胸闷 。不可以直接暴晒头部,建议打伞或者用屋檐、帽子遮挡。怕晒伤脱皮的人,可涂抹防晒霜。

晒后禁止吹风、吹空调:

晒背之后毛孔打开,最好在荫凉处避强风冷水, 可喝点温热的酸梅汤、红糖水、淡盐水补充水分 ,以免中暑。及时把汗湿的衣服换下来,不可直接吹空调、喝冷饮!

现代医学也证实,人的背部皮下蕴藏着大量的免疫细胞, 通过晒太阳可以激活这些免疫细胞 , 达到 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祛寒止痛 的目的。

经过冬天的封藏,春天的生发,身体的气血也来到了一年中最“开”的时候,哪怕腰已板结,哪怕背已僵硬,哪怕阴阳失调,此时都是融化身体坚冰的好时机。

03

中医护背有一手——艾灸

太阳如果叫天之阳,艾灸就叫地之阳。在中医外养法中,艾灸补阳尤为重要。

艾草属于阳性,燃烧后作用力更强, 艾灸借助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 ,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 温肾壮阳、疏通经络、拔毒散结、祛寒止痛 的效果。

背部艾灸甘草医生为大家挑选了命门穴、身柱穴、大椎穴、风门穴4个穴位,由上往下灸,每个穴位15分钟左右即可。

大家可以选择艾灸贴或是艾条熏灸、艾灸盒施灸,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黄帝内经》里所说“无厌于日”,就是说在夏天这么激烈、奔放的时候,我们不要讨厌太阳。

中医认为, 晒太阳可以温煦体内的阳气,是 养生 必不可少的手段 。夏季阳光充足,正是享受日光浴的季节。如果在晒太阳的时候结合中医经络,往往能够起到更好的 养生 保健功效。

三伏天就是上天赐予我们回归传统的好机会,和太阳光来个亲密接触,用晒背来吸收太阳光的“元阳”, 不仅可以提升阳气,调理体质,还更有利于我们将身体内积聚的寒湿,毒素,浊气的排出 。

现在的人们都很注重脸蛋的保养,买一堆护肤品涂在脸上,都希望自己的脸蛋可以漂漂亮亮。可是你们知道吗?其实保养 背部 比保养脸更重要哦!不信就一起来看看吧!

背部是以脊椎为中心的整个人体的全息缩影,人体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如背上部对应肺和心脏,背下部对应脾、胃、肝、胆,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和小肠。

1、大椎突出、色素沉着。

肩颈长期劳损,易引发肩周炎,肩颈经络不通、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容易头晕头痛、心慌胸闷、 长痘:肠道宿便堆积,毒素代谢缓慢,便秘、腹胀、肠鸣。

2、肺区。

毛孔粗大、色素沉着:肺功能减弱,易引发鼻咽问题,鼻炎、咽炎、候咙,干痒、易上火、胸闷气短。

3、心区。

毛孔粗大、色素沉着、长痘 : 心火旺,有心事,浅睡多梦、心悸、心慌、手脚冰冷。

4、肝区。

明显凸起 : 肝火旺、心情抑郁或脾气暴躁,面黄,口苦,目赤干涩,解毒功能弱,易引发洒精肝,脂肪肝,胆结石,两肋满胀,后背发沉,容易小叶增生,乳腺增生,手脚冰冷。

5、脾区。

推膀胱经时更容易判诊,有气节、肿胀:肤色暗黄、皱纹明显、胃口不好、胃火或胃寒、口臭、胃胀胃疼、打嗝反酸,肌肉松弛、易淤青,月经不调。

6、肾区。

发黑、色素沉着、肾虚纹、腰眼深 : 肾气不足,易脱发,记忆减退,睡眠质量不高,夜尿频繁,易受惊吓,黑眼圈,眼袋明显,耳鸣,易浮肿,怕泠,手脚冰,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妇科疾病,夫妻生活不和谐,性冷淡,不孕不育,腰酸背痛,下肢循环不好。

7、妇科。

八髎穴突出、发青、发黑、长痘:内分泌失调、宫寒、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赤白带下、子宫

背部 养生 区的保健方法:

1、晒背取暖:避风晒背,能暖背通阳,增进 健康 。

2、衣服护背:平时穿衣服注意保暖,随时加减,以护其背。

3、搓背、捶背、撞背

捶背:捶背又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人体生命活力。

搓背:搓背也分自我搓和他人搓。自搓可在洗浴时进行。以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发热为止。注意用力不宜过猛,以免搓伤皮肤。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闷、腹胀之功效。

撞背法:双足与肩同宽,背靠墙壁站立,约相隔 20~40 厘米,全身放松,身体后仰,用背部撞击墙壁,用力适度,借撞击的反作用力使身体回复直立,撞击下背部时,上身适当前倾,使下背部略向后突出,然后进行撞击。

撞击时意念贯注背部,使意气集中于腰、肩、背之间,撞击 100 次左右。可提升阳气,调节内脏,能使全身气血通畅。

4、慎避风寒

背为五脏俞穴所会,尤其是天热汗出腠开时,若被风吹,则风寒之邪易于内侵,引起疾病。

中医认为背部区为五脏之附,背部常暖,肝脏才会 健康 ,所以平时我们一定要做好背部的保健 养生 。背部受寒容易诱发风湿,心血管病等,尤其老年人更要做好背部的 养生 工作。

5、背部艾灸

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 养生 保健的目的。

《扁鹊心书》云 :" 人于无病时常灸 , 虽未得长生 , 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庄子》记载圣人孔子 " 无病而自灸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 历史 。《黄帝内经》记载:" 大风汗出,灸意喜穴 ",说的就是保健灸法。

背部艾灸疗法,并不直接接触皮肤,采用艾条悬灸和艾灸器温灸的方式,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悬灸)

在背腰部,五脏六腑各有一个背腧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可以强身健体、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6、背部捏脊

" 捏脊 " 是儿童推拿手法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可用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 5-10 遍。其实,不仅是小儿疾病,成人也可以用捏脊来治疗保健。

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五脏背腧穴,可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415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