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蝾螈是什么品种。背上三条红色斑纹,腹部黑色的

这蝾螈是什么品种。背上三条红色斑纹,腹部黑色的,第1张

这是红瘰疣螈,也叫细瘰疣螈,金麒麟蝾螈,红蛤蚧,水蛤蚧,娃娃蛇。为蝾螈科两栖动物。捕食蚯蚓、蜈蚣、步行虫、蜗牛等。 在云南西部分布较广,数量也较多,但因其去内脏的干制品而被捕捉;又以其色斑艳丽,活体也被出售供饲养观赏,数量急剧减少。加以人口增长,开发山区,栖息环境日益缩小,也影响其数量,需加以保护。

蝾螈是所有有尾两栖动物的统称,娃娃鱼(大鲵)是其中个体较大的一类。

蝾螈(rongyuan)(Cynops orientalis)脊椎动物,两栖纲,蝾螈科,也称东方蝾螈。长约7厘米,背部和体侧都呈黑色,有蜡光;腹面朱红色,有不规则的黑斑。头扁平,躯干部背面中央有不显著的脊沟,尾侧扁。四肢细长,前肢4指,后肢5趾,均无蹼。卵生,数较少,多分离。生活于清冷的静水池沼内,也见于湿地草丛中。我国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福建等地多有分布,可作实验动物用。

娃娃鱼是大鲵的俗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为多。

二者很相象!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蝾螈不是保护动物,可以作为宠物饲养!

蝾螈

  蝾螈的外形与蜥蜴非常相似,但体表没有鳞片,有些人愿意饲养他们为宠物,也有很多动物园展示它们当观赏动物。它们主要是靠皮肤来吸收水分的,过于寒冷的季节它们会进入冬眠状态。

  蝾螈又称火蜥蜴、在侏罗纪中期演化的两栖类中其中的一类。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现有6种及亚种,均分布于亚洲东部。日本有剑尾蝾螈和红腹蝾螈两种。中国有4种及亚种,以东方蝾螈分布最广,常见于华东和华中地区;蓝尾蝾螈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见于贵州水城;楚雄亚种见于云南中部;呈贡蝾螈仅见于云南呈贡。类蝌蚪两栖动物。

  中文学名: 蝾螈

  中文别名: 火蜥蜴、水八狗、四足鱼、潜水狗。

  英文名: Salamander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 两栖纲(Amphibia)

  亚纲: 滑体亚纲(Lissamphibia)是两栖纲现存的唯一个亚纲。

  目: 有尾目(学名Caudata)

  亚目: 蝾螈亚目(Salamandroidea)俗称火蜥蜴

  科: 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

  种: 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

  分布: 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红腹蝾螈的外部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成体全长6-8厘米。皮肤裸露,背部黑色或灰黑色,皮肤上分布着稍微突起的痣粒,腹部有不规则的桔红色斑块。红腹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雌雄区分: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

生活习性

红腹蝾螈喜栖于山麓水潭中或水流缓慢的山涧里。水域的水较清澈,水中往往长有水草。红腹蝾螈在水中非常活跃,常在水底和水草下面活动,一般隔几分钟就要游出水面吸气。入冬之后,隐伏在水底、潮湿的石窟内或石缝间,一般不窜出水面。当水干涸或上面有薄冰时,往往伏在水草间、石块下,甚至移至陆上,伏在树洞或地面裂缝中过冬。红腹蝾螈从窜出水面吸气到下沉,一般只有3-4秒,在水底和陆上用四肢爬行,在水中借躯干和尾能上能下不断弯曲摆动而游泳。红腹蝾螈喜食活的小动物,如水蚯蚓、小蝌蚪、孑孓、水蚤等。红腹蝾螈有蜕皮现象。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皮。蜕下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时被同伴吃掉。

红腹蝾螈

生长繁殖

红腹蝾螈产卵期在3-4月间,以5月份产卵最多。红腹蝾螈是体内受精。雄蝾螈在排精之前,不断地围绕在雌蝾螈后面游动,用吻端触及雌蝾螈的泄殖腔孔,同时把尾向前弯曲,急速抖动。求偶 成功之后,雌蝾螈随雄蝾螈而行,雄蝾螈随即排出乳白色精包,很快沉于水底。这时,雌蝾螈用生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前端,徐徐将精包内的精子纳进,保存于输卵管内。此后,精子将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受精。雌蝾螈先是在水中选择水草的叶片,再用后肢将叶片夹拢,反复数次,最后将扁平的叶子卷成褶,并包住泄殖腔孔,静止3-5分钟,受精卵即产出,包在叶内。雌蝾螈产卵后伏到水底,休息片刻又浮上来继续产卵,一般每次仅产一枚卵。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在水、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受精卵经过多次有规律地分裂,在卵内变成蝌蚪状幼体。经过2-3天长出一对前肢,以后又长出后肢,经过3-4个月,幼体完成变态,变成成体。

  如何饲养蝾螈(娃娃鱼)

  一、娃娃鱼的生活习性 娃娃鱼喜阴暗、清凉、流动的摸水环境。它的食性广泛,幼体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为食。随着个体长大,逐渐捕食蝌蚪、青蛙、鱼,蟹,甚至连水鸟、羊肉都可为食。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大娃娃负还吞食同类幼体。娃娃鱼性情较凶猛,口腔大,上下有三排牙齿,掌握不好,它会行凶咬人。

  二、娃娃鱼的饲养方法

  (一)具备良好的水体环境:含碱量大的水或混浊水,对娃娃鱼的危害性极大,所以水质要清洁。水温以14~18℃为适宜,水深以30cm为好。

  (二)修建阴暗的洞室:需用片石、水泥砂浆砌成拱洞,如水源好的防空洞也可利用。拱洞大小按饲养规模来决定。拱洞规格一般为:长30m,宽45m,高2.5m。

  (三)饲养池:娃娃鱼的饲养池要建在拱洞内。最好分左右两排,中间为人行道,用砖建成四方形或长方形池子。池高1m,四周和池底用水泥抹光滑。池的面积大小不等,有2平方米,4平方米、6平方米、10平方米或更大,以利于大小分开饲养。每个池边都要设-个水位孔(或称溢洪孔,孔位高35cm,便于排水和控制水位。各池要安装进水管,管径大小视饲养池的面积大小而定。每个进水管都装上水龙头调节水量。池底设活动的石板孔穴,备娃娃鱼栖息用。

  (四)要掌握饲养管理方法:夏秋季投食以蛙类为主要饵料,冬春季以羊肉为主要饵料。喂食的时间,每天早晚各1次,投喂数量要根据不同季节和摄食能力酌定。每长1kg娃娃鱼需要精料1.7kg。 一般冬季少投饵,春季增加,夏秋季多投饵。以投喂新鲜、活饵为好。此外,应加强管理,做到勤巡塘、勤观察,勤检查、勤清污、勤洗池,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发生鱼病要及时用药消毒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469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