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证治准绳·外科》卷二,又名羊毛疔瘤。证见:初起,患者即觉头痛,全身寒热,状似伤寒者,于前心区及后背部发现疹形红点,进而色变紫黑。若红淡者为嫩,色见紫黑者为老。传统治疗:先将紫黑疹点用针挑之,可得状如羊毛者,故名。前后心可挑数处,用黑豆、芥麦研粉涂之,汗出而愈。或用雄黄二钱,青皮包扎,蘸热烧酒于胸前区涂擦之,由外圈向内。内服宜用清热解毒之剂,方选败毒散。补一点:可以用烧土和醋成1泥,在挑开的背上来回搓,搓后的烧土泥,掰开由白丝,形如羊毛。数日可好。最简单辨别方法:用火材头在前胸处点下,看坑是否快速起来,坑内颜色若红淡者为嫩,色见紫黑者为老治疗方法:用刀片在前胸口处拉个小口,拔上火罐子,再在后胸处用同样方法。切忌:不能吃辣,穿羊毛衫 特别注意:得此病者不能输液,否则很容易死亡 要分清是不是此病 而各种番(fan)也和此症状差不多[证候] 羊毛疔,又叫羊毛痧。其症状为心腹绞痛,日夜连痛不休,尤以呕吐为特征,凡饮食药物水浆入口即吐,大便不通。[病因] 痰水食物停积中焦,又受寒邪所致。[诊法] 细看患者前胸窝上下左右汗毛孔,如发现毛孔有黑点时,先用针鼻点按成凹,后用针尖轻轻挑拨。觉有黑点坚硬抵抗感者即是“羊毛疔”。[方法] 1:用穿上的白丝线的小缝衣针一口线尾打成双线结,从黑点底下穿过去,医者两手挽着线的两头.轻轻扯拔向上提起,即可看见羊毛样的雪白纤维,可用剪刀剪断。另有一法把针从黑点下穿过后,不用扯拨,只将丝线拉到线昆约半寸长,就打上两道结,留线半寸剪断,数日后丝线自然断落,按照以上诊法在前胸部和后胸部过细寻找。 凡汗毛孔有黑点处,都按以上挑法,至少要挑三五处,多可挑至十几处。[附注] 上述汗毛孔黑点是羊毛疔,挑时见有羊毛样纤维丝,且刁;出血,如非羊毛疔。则针穿过时即皮破血出,这是一种最好的鉴别方法。本病在治疗后自然痛止不呕,但不能即时吃糖和硬食物,只能吃平常饭食和低盐食物。[方法] 2.用净黄土一大块.捶细,以凉水调和如面,干湿得宜。捏成拳大泥团,先在患者前胸及脘腹部摩上热水,后用泥团在胸腹部连续搓滚,要泥团与皮肤有相粘感,如不相粘,可用热湿毛巾擦胸腹部再溶,约半小时,扳开粘团,可见无数白毛,有的长寸许,前胸滚完,另用一个泥团滚后背又如前法,也可见白毛,能起到缓解疼痛和止呕的作用。
疮的分类有:痈疮,在小腿处,俎疮,在大腿处。痔疮,在肛门处。漏疮,在肛门处。蛇头疮,在腰部,和腹部。下瘩背疮,在下腰部。在正腰部的疮为中搭背疮。
疮是痈、瘫、疽、疖等的总称,疮疡是外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外科疾患一般可分为疮疡兴杂证两大类,疮疡包括所有的肿疡和溃疡,如痈疽,疔疮,疖肿,流痰,流注,瘰历等。好发于夏秋季,四季皆可发病。
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发生在肛管齿状线以上的为内痔,内痔一般不痛,以便血、痔核脱出为主要症状,严重时会喷血、痔核脱出后不能自行还纳,外痔位于齿线以下,以疼痛、肿块为主要症状,肛门周围长有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皮赘内痔是位于肛门齿线以上,横跨齿线上下的叫混合痔。
扩展资料:
根据内痔组织的病理变化不同,可分为3型
1、血管肿型
内痔表面粘膜粗糙且柔软,色暗红或朱红色,触之易出血,此型以出血为主要症状。一期内痔多见,三期无此症状。
2、静脉瘤型
内痔表面较坚硬,带光泽,色暗红或青紫,痔体内为曲张的痔静脉和增生的结缔组织。此型内痔不易出血,以二、三期内痔为多。
3、纤维化型
内痔表面坚硬,富有弹性,痔体表面略有白色纤维组织增生,易脱出,不易出血。三期内痔最多,一期无此症状。
-痔-分类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眉疔的治疗 41 方药治疗 42 针灸治疗 421 体针 422 挑治法 423 火针 5 关于疔疮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眉疔的穴位 2 治疗眉疔的方剂 3 古籍中的眉疔 1 拼音
méi dīng
2 英文参考furuncle on eyebrow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ing of eyebrow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eyebrow furunc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眉疔(ding of eyebrow[1])为病名[2]。是指生于眉部的疔疮[1]。出《证治准绳·外科》卷二。
4 眉疔的治疗 41 方药治疗
内治宜清热解毒,服五味消毒饮、消疔简便方;火毒盛者,可服黄连解毒汤、解毒大青汤;若溃后余毒未尽,五心烦热者,宜服人参清神汤,若出脓之时气虚者,宜服内托安神散[3]。
外治用烟油膏(旱烟管油)厚敷疔疮四周,留头,疔破出水即愈;亦可用猪胆汁与雄黄、京墨、姜汁混合外敷疔疮四周;或用蓖麻子一粒去油,乳香一分去油共捣烂用饭和为饼贴之,可拔疔毒;亦可外敷黄连软膏,玉露膏等;若成脓则可用五五丹或八将丹撒疮口,以提脓去腐(面部忌用升丹制剂),腐去则用生肌玉红膏或生肌散以收口[3]。
42 针灸治疗注意:疔疮初起时切忌挤压和针挑患部;脓成后须切开排脓,而红肿发硬脓未成熟时则不可切开,以免引起感染扩散[4]。如出现疗疮走黄现象,应及时采用综合疗法抢救[4]。
421 体针取身柱、灵台、合谷、委中等穴为主,并根据患部所属经脉而相应加穴[4]。如生于面部手阳明的,加商阳、曲池;生于面部足少阳的,加阳陵泉、足窍阴;生于食指端的,加曲池、迎香;生于足小趾的,加听会、阳陵泉等。疔疮初起者,可用艾条薰灸患部及相应经脉上的穴位,有止痛消散作用[4]。兼高热者,加曲池、大椎;神昏者加人中、十宣[4]。
422 挑治法于背部脊柱(约三至八胸椎)两旁寻找丘疹样突起物乃阳性反应物,用三棱针挑治,每日1次[4]。
423 火针适于疔疮已成脓者[4]。用较粗针具置火上烧红,迅速对准疮头刺入[4]。可代替手术排脓[4]。
5 关于疔疮疔疮(ding deeprooted sore)为病名[4]。又名丁疮、丁肿、疔肿、疔毒、疵疮[3]。是指好发于颜面、四肢,以形小根深,坚硬如钉,肿痛灼热,易于走黄、损筋伤骨为主要表现的疮疡[1]。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疔肿》云:“初起必先痒后痛,先寒后热,热定则寒,多四肢沉重,头痛,心惊眼花,若大重者,则呕逆,呕逆难治;……经五六日不瘥,眼中见火,神昏口干。心烦即死也。”陈实功《外科正宗·疔疮论》云:“夫疔疮者,乃外科迅速之病也。有朝发夕死,随发随死……”
疔的名称繁多,证因各异。
按照发病部位的不同而有人中疔、蛇头疔、虎口疔、鼻疔、红丝疔等多种名称[4]。
按照发病部位和性质不同,可分为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疗疮、红丝疔、烂疗、疫疔五种。
疔的范围很广,包括西医的疖、痈、坏疽的一部分,皮肤炭疽及急性淋巴管炎。疔疮相当于颜面部、手部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及部分特殊感染,是一种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疾病。若处理不当,发于颜面者易引起走黄危证而危及生命,发于手足者则可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
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常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