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目前在做乳膏的皮肤实验,但每次把药膏涂到小鼠背部后,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它们舔得一干二净,求解决~

小弟目前在做乳膏的皮肤实验,但每次把药膏涂到小鼠背部后,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它们舔得一干二净,求解决~,第1张

你的情况,很有可能是抵抗力下降引起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这是预防的关键,而一旦出现莫名原因的皮肤疼痛或疱疹,应及早到正规医院诊治。

一、小鼠的抓取固定

1、小鼠性情较温顺,挣扎力小,比较容易抓取和固定。抓取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鼠尾巴中部放在格板或铁笼上。

2、趁着小鼠试图挣脱的瞬间,迅速用另外三个手指压住小鼠的尾巴根部握入手掌。

3、放松拇指和食指,用另外三个手指控制小鼠,然后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小鼠头部两边疏松的皮肤提起小鼠,完成抓取固定。

4、小鼠性情较温顺,一般不咬人,比较容易固定。通常是用右手提起小鼠的尾部,将其放在鼠盖或其它粗糙表面上,在小鼠向前爬行时,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双耳及颈后部皮肤,将小鼠置于左手掌心上,再以右手掌心、无名指和小指夹其背部皮肤和尾部,即可将小鼠完全固定。

注意事项:抓小鼠尾巴应抓住尾巴中部或根部,不能仅捏住小鼠尾巴的尾端,因为这时小鼠的重量全部集中到尾端,如果小鼠挣扎,有可能弄破尾端。在进行解剖、手术、心脏采血、尾静脉注射时,可将小鼠用线绳捆绑在木板上,或固定在尾静脉注射架及粗试管中。

二、大鼠的抓取固定

抓取大鼠前最好戴上防护手套,右手轻轻抓住大鼠尾巴的中部并提起,迅速放在笼盖上或其他粗糙面上,左手顺势按、卡在大鼠躯干背部,稍加压力向头颈部滑行,以左手拇指和指捏住大鼠两耳后部的头颈皮肤,其余三指和手掌握住大鼠背部皮肤,完成抓取固定。

三、豚鼠的抓取固定

捉拿时,实验人员可先用手轻轻扣、按住豚鼠背部,顺势抓紧其肩胛上方皮肤,拇指和食指环其颈部,用另一只手轻轻托住其臀部,即可将豚鼠抓取固定。

四、兔的抓取固定

抓取固定方法是用右手把两耳拿在手心并抓住颈后部皮肤,提起家兔,然后用左手托住臀部。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家兔固定栏,打开固定栏的前盖,抓取家兔放进栏内,右手抓住家兔耳朵将头部拉过固定栏的开孔,迅速关上栏门。

五、犬的抓取固定

犬性情凶猛、咬人,但通人性。如果犬在动物实验前曾与实验人员有接触,受过驯养调教,抓取固定就比较容易。受过驯养的犬或哔格犬的抓取固定,实验人员应弯下膝盖,一只胳膊绕着它的胸部,另一只胳膊绕着后肢的大腿,两只胳膊一起绕着将犬抱起。

取固定比较凶猛的犬时,应使用特制的长柄犬头钳夹住犬颈部,注意不要夹伤嘴或其他部位。夹住犬颈后,迅速用链绳从犬夹下面圈套住犬颈部,立即拉紧犬颈部链绳使犬头固定。再用1米长的绷带打--活套从犬的背面或侧面将活套套在其嘴面部,迅速拉紧活套结,将结打在颌上,然后绕到下颌打一个结,最后将绷带引至颈后部打结固定。

  一、季节性脱毛,主要是气候变化引起的。夏、秋两季是仓鼠脱毛换毛的季节,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当然突然的气候变化也会引起鼠鼠脱毛,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并不会秃的很厉害,一般很短时间内就可以重新长出来,其实脱毛现象在长毛的仓鼠身上比较明

  显。

  二、仓鼠老龄化,一般仓鼠在1-2岁的时候便会出现轻微脱毛现象,脱毛的地方一般出现在腿上、腹部和臀部。(ps:怀孕的时候腹部也会脱毛)

  三、仓鼠的饮食问题。这个通常是由饲主喂养不当造成的,倒不是营养是否过剩的问题,而是营养成分摄取不均衡的原因。比如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足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足or过剩。长期以往,仓鼠本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最常见的饮食性脱毛就是由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所以仓鼠只要正常摄入品质较好鼠粮就足够了,至于其他的营养品我觉得除非特殊情况,否则都没有必要给的,零食类的也是为了让仓鼠调剂口味,并不适宜多给。仓鼠是种很耐粗的小动物。

  四、疾病引起的脱毛。最常见的就是皮肤癣或者是生螨虫,一般秃毛的地方,仓鼠会一直不停地挠,这时候我们就要检查那里的皮肤状况,是否有皮屑或者是结痂,如果是,就要立刻采取行动,给仓鼠用药,同时还要密切监视仓鼠的体重以及大便情况,如果这期间出现了体重下降或者是软便的情况就要立即分笼。

  五、仓鼠的居住环境。这里我主要说一下垫料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强调有些垫料不能随便给仓鼠用,比如大家用的最广泛的松木、杉木和杨木(猫砂我就不说了)。的确,这些垫料的除臭效果确实不错的说,也可能会有人说,我一直在用我的仓鼠也没事。这只是咱们人的主观想法,不代表仓鼠就会过的很舒服,或长或短的时间都会引起仓鼠的呼吸道产生疾病或者是皮肤过敏。这样有安全隐患的事情大家为了仓鼠还是不要做得好。其次有些朋友误认为用猫砂或者木屑、木粒可以帮助仓鼠吸取表皮身体的油脂,维持干燥,保持干净,这样说来其实根本就没有任何依据,否则仓鼠浴沙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而且适量的皮毛油脂也可以对仓鼠的皮毛产生一个养护作用。所以给仓鼠洗澡的时候不需要过于频繁,否则会引起皮肤干燥,而不经常洗澡则会让仓鼠的皮毛变得比较肮脏。大家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随时调整给仓鼠洗澡的频率。上述原因都会造成仓鼠脱毛。

  如果是局部大面积脱毛,我估计皮肤病的可能大点,你可以去买洁尔阴,兑水稀释下给SS擦身,严重的话SS会毛褪光的,但不要急,之后你只要营养跟上,不出几天,漂亮的新毛会重新长出来的哦~

  希望对你有用,祝你的SS早日康复~

一、编号

实验动物常需要标记以示区别。编号的方法很多,根据动物的种类数量和观察时间长短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标记方法。

(一)挂牌法:将号码烙压在圆形或方形金属牌上(最好用铝或不锈钢的,它可长期使用不生锈),或将号码按实验分组编号烙在栓动物颈部的皮带上,将此颈圈固定在动物颈部。该法适用于狗等大型动物。

(二)打号法:用刺数钳(又称耳号钳)将号码打在动物耳朵上。打号前用蘸有酒精的棉球擦净耳朵,用耳号钳刺上号码,然后在烙印部位用棉球蘸上溶在食醋里的黑墨水擦抹。该法适用于耳朵比较大的兔、狗等动物。

(三)针刺法:用七号或八号针头蘸取少量碳素墨水,在耳部、前后肢以及尾部等处刺入皮下,在受刺部位留有一黑色标记。该法适用于大小鼠、豚鼠等。在实验动物数量少的情况下,也可用于兔、狗等动物。

(四)化学药品涂染动物被毛法:经常应用的涂染化学药品有

涂染红色:05%中性红或品红溶液

涂染**:3-5%苦味酸溶液

涂染黑色:煤焦油的酒精溶液

根据实验分组编号的需要,可用一种化学药品涂染实验动物动物背部被毛就可以。如果实验动物数量较多,则可以选择两种染料。该方法对于实验周期短的实验动物较合适,时间长了染料易退掉;对于哺乳期的子畜也不适合,因母畜容易咬死子畜或把染料舔掉。

(五)剪毛法:该法适用于大、中型动物,如狗、兔等。方法是用剪毛刀在动物一侧或背部剪出号码,此法编号清楚可靠,但只适于短期观察。

(六)打孔或剪缺口法:可用打孔机在兔耳一定位置打一小孔来表示一定的号码。如用剪子剪缺口,应在剪后用滑石粉捻一下,以免愈合后看不出来。该法可以编至1~ 9999号,此种方法常在饲养大量动物时作为终身号采用。

二、分组

(一)分组的原则:进行动物实验时,经常需要将选择好的实验动物按研究的需要分成若干组。动物分组应按随机分配的原则,使每只动物都有同等机会被分配到各个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去,以避免各组之间的差别,影响实验结果,特别是进行准确的统计检验,必须在随机分组的基础上进行。

每组动物数量应按实验周期长短、实验类型及统计学要求而定。如果是慢性实验或需要定期处死动物进行检验的实验,就要求选较多的动物,以补足动物自然死亡和认为处死所丧失的数量,确保实验结束时有合乎统计学要求的动物数量存在。

(二)建立对照组:分组时应建立对照组。1自身对照组:是指实验数据而言。实验动物本身在实验处理前、后两个阶段的各项相关数据就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实验结果,此法可排除生物间的个体差异。2平行对照组:有正对照组和负对照组两种。给实验组动物某种处理,而给正对照组用同样方法进行处理,但并不采用实验所要求的药物或手段,负对照组则不给任何处理。3具体分组时,应避免人为因素, 随机把所有的动物进行编号,然后令其双数为A组(实验组),单数为B组(对照组)即可或反之。如果要分若干个组时,应该用随机数字表示进行完全随机分组。 一、实验动物的除毛

在动物实验中,被毛有时会影响实验操作与观察,因此必须除去。除去被毛的方法有剪毛、拔毛、剃毛和脱毛等。

(一)剪毛法:剪毛法是将动物固定后,先用蘸有水的纱布把被毛浸湿,再用剪毛剪刀紧贴皮肤剪去被毛。不可用手提起被毛,以免剪破皮肤。剪下的毛应集中放在一容器内,防止到处飞扬。给狗、羊等动物采血或新生乳牛放血制备血清常用此法。

(二)拔毛法:拔毛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拔去被毛的方法。在兔耳缘静脉注射或尾静脉注射时常用此法。

(三)剃毛法:剃毛法是用剃毛刀剃去动物被毛的方法。如动物被毛较长,先要用剪刀将其剪短,再用刷子蘸温肥皂水将剃毛部位浸透,然后再用剃毛刀除毛。本法适用于暴露外科手术区。

(四)脱毛法:脱毛法是用化学药品脱去动物被毛的方法。首先将被毛剪短,然后用棉球蘸取脱毛剂,在所需部位涂一薄层,2~3分钟后用温水洗去脱落的被毛,用纱布擦干,再涂一层油脂即可。

适用于狗等大动物的脱毛剂配方为:硫化钠10g,生石灰15g,溶于100ml水中。

适用于兔、鼠等动物的脱毛剂的配方为:1 硫化钠3g,肥皂粉1g,淀粉7g,加适量水调成糊状;2 硫化钠8g,淀粉7g,糖4g,甘油5g,硼砂1g,加水75ml;3 硫化钠8g溶于100ml水中。

二、实验动物的给药

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引起的变化,常需要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给药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动物种类和药物剂型、剂量等情况确定。

(一)注射给药法

1 皮下注射 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固定后即可进行注射。一般小鼠在背部或前肢腋下,大鼠在背部或侧下腹部;豚鼠在后大腿内侧、背部等脂肪少的部位;兔在背部或耳根部注射;蛙可在脊背部淋巴囊注射;狗多在大腿外侧注射,拔针时,轻按针孔片刻,防药液逸出。

2 皮内注射 此法用于观察皮肤血管的通透性变化或观察皮内反应。 如将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溶液、颜料或致炎物质、药物等注入皮内,观察其消失速度和局部血液循环变化,作为皮肤血管通透性观察指标之一。方法是:将动物注射部位的毛剪去,消毒后,用皮试针头紧贴皮肤皮层刺入皮内,然后使针头向上挑起并再稍刺入,即可注射药液。注射后可见皮肤表面鼓起一白色小皮丘。

3 肌肉注射 当给动物注射不溶于水而混悬于油或其他溶剂中的药物时,常采用肌肉注射。肌肉注射一般选用肌肉发达、无大血管经过的部位,多选臀部。注射时针头要垂直快速刺入肌肉,如无回血现象即可注射。给大、小鼠作肌肉注射时,选大腿外侧肌肉进行注射。

4 腹腔注射 先将动物固定,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试消毒,然后在左或右侧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约05厘米,再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肠液、尿液后,缓缓推入药液。此法大小鼠用的较多。

5 静脉注射 是将药液直接注射于静脉管内,使其随着血液分布全身,迅速奏效。但排泄较快,作用时间较短。

6 淋巴囊注射 蛙类常采用此法,其皮下有数个淋巴囊,注入药物甚易吸收。腹部淋巴囊和头部淋巴囊常作为蛙类给药途径。一般多选用腹部淋巴囊给药。注射时将针头从蛙大腿上端刺入,经大腿肌层入腹壁肌层,再进入腹壁皮下,即进入淋巴囊,然后注入药液。

(二)经口给药法

1 口服法:把药物放入饲料或溶于饮水中让动物自动摄取。此法优点在于简单方便,缺点是不能保证剂量准确。一般适用于对动物疾病的防治或某些药物的毒性实验,制造某些与食物有关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2 灌胃法:在急性实验中,多采用灌胃法。此法剂量准确。灌胃法是用灌胃器将所应投给动物的药灌到动物胃内。灌胃器由注射器和特殊的灌胃针构成。小鼠的灌胃针长约4~5cm,直径为1mm,大鼠的灌胃针长约6~8cm,直径约12mm。灌胃针的尖端焊有一小圆金属球,金属球为中空的。焊金属球的目的是防止针头刺入气管或损伤消化道。针头金属球端弯曲成20°左右的角度,以适应口腔、食道的生理弯曲度走向。

(三)其它途径给药方法

1 呼吸道给药:呈粉尘、气体及蒸气或雾等状态的药物或毒气,均需要通过动物呼吸道给药。如实验时给动物乙醚作吸入麻醉、用锯末烟雾制作慢性气管炎动物模型等,特别在毒理学实验中应用更为广泛。

2 皮肤给药:为了鉴定药物或毒物经皮肤的吸收作用、局部作用、 致敏作用和光感作用等,均需采用经皮肤给药方法。如兔和豚鼠常采用背部一定面积的皮肤脱毛后,将一定的药液涂在皮肤上,药液经皮肤吸收。

3 脊髓腔内给药:此法主要用于锥管麻醉或抽取脑脊液。

4 脑内给药:此法常用于微生物学动物实验,将病原体等接种于被检动物脑内,然后观察接种后的各种变化。

5 直肠内给药:此种方法常用于动物麻醉。兔直肠内给药时,常采用灌肠的胶皮管或用14号导尿管代替。

6 关节腔内给药:此法常用于关节炎的动物模型复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543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