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里到底运行的是什么?

经络里到底运行的是什么?,第1张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这个通道里运行的不是那种物质,而是多种物质。

首先谈的是,中医理论大粗的血管为经,小细血管为络的经络,此经络概念指的是血管,血管中含白细胞、红细胞、t 细胞、氧气、水液等,因 现代医学、解剖学都清楚血管中含有的物质是什么,所以下面谈中医的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之经络。

为什么许多人,甚至现代医学的大医家都不清楚,经络里运行的是什么物质,有的还怀疑经络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把中医同生物物理学、物理学、解剖学等科学结合起来。

七十年代初,周恩来总理约见了生物物理学家祝总骧,对他说,尽快把经络的实质搞清楚,中医经络的理论,不要墙内开花墙外结果。祝教授不负总理嘱托,用小锤敲击经络上一处,用听诊器听同一经络上另一处,再测经络上和非经络上的两处;又用电流表进行测量,证明了经络存在的真实性、客观性。从经络上导电能力强的事实,从而证明了津液存在的客观性。因为如果经络中存在的是单纯的气体则不具有导电性。

那么经络中的物质是否是血液呢,答案不是,因为一是如果经络中运行的是血液,那么解剖学、现代医学早就证明了经络的存在;二是针灸师在针刺时,针到血管,患者比较疼痛,针灸师一捻针,患者疼痛感非常强,甚至有较强触电感,这是因为血液中有较多的铁离子。

那么,经络通道中运行的物质究竟是什么呢?答案是气和津液,包括淋巴液,这些气和津液运行于肌肉与脂肪、脂肪与表皮的空隙间,肌肉与肌肉的空隙间,肌肉与骨骼的空隙间,骨骼间的空隙中, 脏俯与脏腑间的脂膜上等,运行于腺体、淋巴管中等。

中医的脏腑理论和西医不同。中医脏腑理论例如胰腺、胰岛属于脾,因二者皆附于脾下,脾经也属于脾,胰腺分泌脂肪酶,胰岛分泌胰岛素,通过脾经运行到其他经络或组织间,所以脾经中脂肪酶和胰岛素含量相对较高;肾上腺属于肾,肾经也属于肾,肾上腺分泌肾上腺 素,同理肾经中所含肾上腺素相对较高;甲状腺属于肝,肝经也属于肝,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同理肝经中所含的甲状腺素相对较高。同样中医经络十二、奇经八脉其他经络中运行的物质道理相同,无需多述。

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同样气行则津液行 ,所以中医的行气,多指调理脏腑功能,也包括血管、淋巴管等功能,此气指功能。而经络中运行的客观物质之气,则是氧气、二氧化碳。

总之中医经络通道运行的是气和津液,津液中包括各种带电离子,激素,消化酶,维生素,各种免疫细胞等物质。

点击关注,分享更多 健康 知识。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经?什么是络?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都分。也是我国人民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输穴的主要性能,把相同性能的输穴加以归纳,结合了输穴的治疗效果,以及针刺时的针感传导路线等,逐渐积累发展起来的,为诊断和治疗服务。

“经”是全身运行气血的纵行的主要干道,“络"是经的分支,“经"和“络"常并称为经络。

经络里运行是气血,气乃是无形的物质。气血关系密切,存在于相互依存的关系,血的生成和运行有赖于气的作用,而气的活动又有赖于血来维持;气血通过经络运行全身和营养各组织器官;同时,经络外与皮肤等感觉器官相联,内与脏腑相接,连系全身各部位。所以人体脏腑、感觉器官、肢体活动能够分工协作,构成统一的整体,经络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个人看法,如有补充讨论或留言。一起关注生活、关注 养生 知识!

经络里运行的是津液,没有气。烧水壶里只有水,没有气,蒸汽火车只加水不加气,这些都是同一个机理。那么,火车头源源不断冒出来的蒸气从哪来的?从水里冒出来的!是水里固有物质膨胀,向四周扩张,相互挤压,夺路而出的景像。水为什么会膨胀,因为火车烧煤,不断加热的能量转化。同理,经络里的津液也是受热膨胀挤压而流动。只不过,膨松状态下的物质移动不叫流动,叫蒸腾、熏散等轻飘之词。热血动物血管破裂时,会冒出许多气泡,冒出来散热之后,热能跑掉,膨松的气泡回缩,恢复血状,气泡中的气,被阴缩还原,并没有跑掉,有人认为是充气,那是误解。任何物质都含固有气体,比例不同而已,其实就是分子之间的膨胀系数。水的分子符号H2O,具有守恒定力,再加氢、加氧都需要加力融合。因此,不要以为气是独立加进去的,血液不能加,津液也不能加。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汗是津液的一类,说明血与津是相通的,两者之间是靠渗透来衔接的。血液必须渗透成津液,才能促使器官发挥功能。那么,无时无刻呼吸氧气何用?变化而赤用!水谷精微五色五味,为何偏偏变赤色?赤即红,氧化铁也为红色。人是铁 饭是钢,是比喻,也是实际,都知道补铁补血,红血球就乘载着铁红素,不断吸收氧气,就是不断氧化铁元素。氧分子融入铁元素,使白铁变成红铁,此时的氧分子,已然变成氧化铁元素的固有成份,而非独立参与运行。有人认为是氧气推动血液运行,有误。真正的动力是热能,热能在体内的功能形式是膨胀,也叫膨化。膨化的景像是气的影子,被误读为气的独立存在。阳气这个词很合理,阳化气,阳是气的基础,气离不开阳,一旦阳撤离,气象就随之消失。所以,许多人很细心地品尝阴、阳、气三者,被缠死了。其实不应该把三者分开来品头论足,孤阴不长 ,独阳不生,离开气象,生长皆废。研究生命,必须抓住活力,抓住活力,必须关注阳动源泉。什么是阳动源泉?是热能!热能就是阳,补阳就是补热能。阳鼓阴物成气象,阳离,则气缩成阴,回归阴态,这就是阴阳气的孪生性。一气周流,是周流,但不是一气。每个器官所需津液的浓度不同,所以才有经络分布的区别。经络具备浓缩提纯功能,所需浓度必须与所用器官的功能相适应。三阳三阴的划分,其实质是代表该器官所需津液的浓度,这个浓度象征着生发鼓动的力量,也叫能量,简称热能。经络,在表为经络,在里统统归三焦,功能机理一个意思。百病从气而生,有点晚,得再往前追索,一是从寒而生,二是从情而生。死纠结者不多,乱吃乱睡的太多,寒是主角。寒对热,热不足为寒,这个寒不是一般的寒,是相对身体能量需要的临界点。多一点,精神十足,很想做事;少一点,懒动懒言,该干不干。这就是抵抗力的表象,是邪干之机。

经络这一个词,首先他是中医才有了一个词汇。我们要区别精,筋,和经络,血管!它们是不同的。

经络,在黄帝内经有明确的记载。

经脉者,所以能,绝生死去百病调,调虚实不可不通。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刚,彊断也,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经络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治疗很多种疾病。调整人体的虚实!

所以要保存经络的通畅度。

同时经络,一定是在生命体上面才要体现!没有生命的物是没办法体现经络的。

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有经络。

很多中国的针灸医生同样在外国里面做针灸。

那么经络里面主要的运行的是什么呢?

主要是气血,对气血的运行推动调整。

那么经络运行的是气血,它有沟通人体表里内外。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之间的联系。

所以经络非常的重要!

我们现在所做的针灸艾灸它的主要指导理论,对人体的经络穴位理论。

回答完毕,我是老吴蕲艾,专注蕲艾种植加工,致力艾灸文化公益传播!

怎么说呢!人有六经,宇宙也有六经,这个是才符合古人对天地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认识法则的,然而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运转到夏至和运转到冬至时候,其空间里除了阳光通过,是什么都没有的,我们站在外太空看这两个不同的空间是其实是完全一样,是什么都没有的,这也就是现代科学永远无法找到解剖学意义上经络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但是由于地球运转到不同位置时候,地球上却会有着特定不同的变化,这个刚好又是古人天地相感,化生万物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地球在运行到不同经段,或者说在运行到不同经络的时候,地球就会有相应变化,比如运行到太阳寒水经的时候和运行到少阳相火经的时候,就会有这两种经特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经络里运行的东西!人也应之!也就是说可以这样认为,整个中医体系,经络系统实际上是古人根据天地人法则“仰观天象,俯观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长期观察天地人变化规律及相互间关系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完整的认识天,认识地,认识人的认识模型,核心就是五运六气,这套模型来源于客观又高于客观。就像艺术本质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样,其作用是可以使我们能够更容易认识生活!这套模型来源于客观又高于客观,目的也是使我们更容易认识客观,以解决人们 健康 问题!这也就是和西医现代医学产生矛盾的原因!现代医学,现代科学找不到经络就说经络不存在!这里可以断言现代医学,现代科学是永远找不到经络的!因为经络是一种高于客观的存在!

《黄帝内经》说经脉里面是血气,另外经脉是可以看到的

经脉内运行的物质目前无法检测和定性,一般中医传统认为是气与血,《黄帝内经》中有: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又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总体而言,经络就像人体的枢纽一样,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周身循环的机制所在。

我不是什么大家。我只从我身体的状况来发表一些言论。我感觉经脉运行的就是推动血的气。为什么这样讲呢?我有轻微的颈椎和肩周炎,就是两个肩膀板结的那一种有很硬很硬的肌肉。只要我们人体活着,我们都得承认我们的血是流动的。但出现这种感觉,我们就认为它是经络不通了。我呢,每天都进行静坐。嗯,静坐最后的结果就是我的两肩的硬硬的肌肉已经感觉不到了。大家都知道是静坐是观呼吸的嘛。观呼吸的时候,你就会感到气的运行啊。我原先也不知道,这就是经脉啊。就是感到为什么胸前是三条气往上走的时候。我才去查这个经脉图,才知道我们胸前是有三条经脉的。

所以我觉得经脉运行的是推动血的气。经脉不通的地方就会痛,胀。小的经脉通了,就有点麻麻的感觉。大的经脉通了,就像堵掉的水管,疏通了一样。这只是我自己的感觉的一个表达,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指教。

首先说经脉里运行的就是经气,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应该说是经脉里运行的有先天真气也有后天水谷之气。这就是比例问题,看那个比例站主流了,也看那个百分比, 健康 之人生各百分之五十。至于详细来说那就复杂了,在里面就是天道与人道的关系,说起来就是一部黄帝内经,也是《老子》所谈的天道,人道问题,不过这不是本体的内涵,这里就不必多说了。

是治病的药,是人体自然准备好的药,经络是药要通过的路,穴位是药的仑库,经络像地球的经纬线一样,柱的叫经横叫络(似地球纬线),经络实际是电路,当然这电路不是通电,是穴位(仑库)的有机化学治病药物通过,(你要了解中药内的有机化学元素,设人参,含酚类,负电子多,就好容易通过经络(电路)线,按穴位体内人参素出来了,增加了电子,提高了电压(气)你上楼就不累了(作为电风扇的你就上楼快了)人体,西医只知淋巴这个硬件免疫器官,但西医却找不到经络这个人活时才有死了就无的软件免疫治病器官,西医也找不到脾器官也找不到人的心理思想这个软件器官,(不过大医院设有心理科了)只找到头脑白质,人是一堆有机化学元素,是由60亿粒细胞筑成叫人这个大厦每个细胞有不同形态,功能,特性,有的神经细胞如树根一米多长,有的能通电如铜线,有的不能通电如红茹藤,人体基因建筑工人开始就用能通治病药物的细胞筑成网状(经络)的高速公路时刻发挥药物通过作用。

怎么记忆经络穴位?其实,学习中医经络穴位有不少的巧记方法,也有一些背诵经络穴位的记忆秘诀,有不少朋友都反映经络穴位挺难记忆的,而且人体有那么多的穴位——360多个!那么,比如手太阴肺经,首先记住它的大致循行部位,然后看这条经络的穴位大概有多少,常用的穴位有几个,先记住最常用的,一般常用穴位,每条经络上的井荥输经合这5个穴位,然后再记有特殊意义的穴位。

但经络的路线要知道,通过经络可以诊断疾病,比如两胁胀满,肝经的路线。比如腋下出汗,心经的路线,学针灸很好,可治很多病,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不是急活,慢慢来。要说的是针灸的确不好学,大家看看人体经络图就能知道,一眼望去经络繁杂,穴位密布,想要把这些穴位全部记住的确很难,但是行医本来就是要为人之所不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穴位就在身上,你如果想学中医穴位,每天有空就与身体对话,买一本人体经络养生书,书中有介绍每个穴位的功能,只要你坚持一年以上,你就可以用中医穴位调理身体健康了,各种歌诀有很多,我就不说了,想记住就两条,很简单,第一是先背,有个印象;第二是用。哪个大夫不用也记不住,用的最多是记得最牢的。

足太阴脾经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之前缘,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凡是真正意义上懂得中医、精通医术、技艺高明的人,中医穴位不用、无需死记硬背,只要一看人体各个部位位置,就会自然而然、由然而生的想起记起人体身上某个部位的中医穴位。

肺脏为气体交换的器官,它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肺居于胸中,开窍于鼻,为清肃之脏,外合于皮毛。手太阴经与它相连,并且下络大肠。所以肺与大肠是相0表里的脏腑。

古代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对肺的位置、形状、构造及生理作用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下面我们分述中医解剖学对肺脏的认识。

肺脏的位置 :

根据《灵枢》和《素问》等古代现存最早的医书记载:肺居于胸中,在横膈膜之上。它附脊第三椎,相当于现代解剖学的第三胸椎处。从五脏六腑的位置来看,肺的位置最高,属于阳位,并覆盖在心脏的上边。肺脏的形状:呈圆锥形,其肺叶下垂,犹如战国时期马车上的伞盖一样。所以古人称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肺的形状会因胸部形状的改变而受到影响,例如胁肋偏疏,胸廓发育畸形,肺的发育也就不正常了。肺容易出现扁或歪的情况。这和现代医学中所说的扁平胸、筒状胸对肺的形状的改变是一致的。

古代的解剖学告诉我们,肺是由肺叶和无数长短、粗细不等的气管构成的。肺叶白莹,形状虚如蜂窠,历以它不是实心的。肺内含有空气,肺叶下面没有孔,因此它只能向外透气。肺的表面有胸膜包裏,故湿润、光滑而且有光泽。肺的构造决定了肺的质是地软而轻的。

古代中医解剖学对肺的描述与现代解剖学的说法基本是一致的

肺脏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人体的气化功能及精神活动方面。肺主气而司清浊之运化,主宣降而通调永道,主洽节而为相辅之官,肺藏魄而使人能动能作,这几个方商是肺的生理功能的主要内容。

肺主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指肺主呼吸。气悬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无论是内在的五脏六腑,还是外在的四肢百骸,其功能活动无一不是气的作用。由于肺的构造是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并与气管、喉、鼻直接相通,因此肺才得以和外界的空气发生联系。肺的构造决定了它有主持呼吸的作用,不仅如此,肺还是人体内外的气体进行交换的场所。那么气体在肺中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人是通过呼吸来进行气体交换的。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体内的浊气,经过经脉的循行,汇集在肺,由肺呼出,经过气管、喉、鼻排出体外。然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鼻、喉、气管被肺吸入,这使体内的气与自然界的气在肺进行了交换。吸清吐浊,使清气进入经脉以营养全身,并达到维持人体气机的新陈代谢的作用。

其二,是指肺主人体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它在司呼吸的基础上,还主人体上、下、表、里之气。这首先是因为肺在宗气和元气的生成过程中,占重要的位置。宗气是由脾胃之气生化的水谷精微和肺吸入的清气结合而形成的。元气是由先天的肾之精气及后天的水谷精微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结合而形成的。所以肺对宗气和元气的生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是肺通过宗气和元气对人体的作用,来调节全身之气的。因为宗气和元气既是营养人体的物质,又是人体机能活动的动力。宗气积于胸中,搏动不休。它推动体内的浊气,通过肺。又将天地之间的清气,通过肺吸而入内。因此肺的呼吸还得到了气海宗气的支持。宗气不仅推动了肺的呼吸,同时也起到了帮助心脏运行气血的作用。

元气又称正气具有激发和推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的作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从人体的上、下、内、外来看,肺的呼吸对上能化生宗气,没有呼吸作用宗气就不能形成。 对下 ,能肃降水精之气,使五脏之气得到营养,并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对表 ,能布散卫气,以抵御病邪侵入人体; 对里 ,能治理、调节脏腑的十二经气。因此肺在主呼吸的情况下,能管理体内清浊的运化,调节上、下、表、里一身之气的升降。

故尔《内经》说:“诸气者,皆属于肺。”如果没有肺主气的功能,血液的运行将要停滞,机体所吸收的水谷精微,就不能产生气化作用,人体生命的代谢活动就会停止。

可见肺主气对人体有着重要的意义。

肺主宣降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 肺有宣发的作用 。“宣”有上升、宣布的意思。“发”有发散的意思。宣发就是指宣布、升散之意。肺主宣发,就是说人体的气血和津液在肺气的推动下,输布到机体的上部及体表,起到濡润和滋养组织器官的作用。同时,还能布散卫气达于肌表,使肌肤起到卫外而为固的作用。那么肺的宣发作用,是依靠什么来完成的呢它是通过肺的呼气动作来完成的。肺在呼出浊气时,引动全身之气上升而且外发,因此肺呼气时,不仅能布散阳气达于体表,并且使体内的津液和血液亦随着肺气的上升而上升、外达。

其二, 肺有肃降的作用 。“肃”有清肃、内收的意思。“降”有下降的意思。肃降就是指清肃、下降之意。肺主肃降,就是说在肺气的推动下,使气血、津液输布于人体的下部及体内的脏腑、筋骨等组织,起到营养和滋润的作用。那么肺的肃降作用,是依靠什么来完成的呢它是通过肺的吸气动作来完成的。肺在吸进清气时,引动全身之气向内、向下运动,因此肺吸气时,不仅能使水精之气四布,五脏之气得以营养,而且还能调节体内的水量,使其保持一定的常度。

其三, 肺气的宣降功能 ,是三焦水道通调的关键之一。通调水道,是指肺气有促进和维持三焦气、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肺气在宣发的时候,也把水液布散到全身,特别是布散到皮肤,由汗孔排泄到体外。肺气在肃降的时候,使水下归于肾,再经过肾的气化作用,一部分下输膀胱,成为尿液而排出体外。一部分又化气升到肺而布散全身。因此肺气的宣降功能正常与否和三焦气液的运行情况关系很密切。当然人体气液代谢的调节,与胸气的运输、肾气的开阖、小肠和分清浊、膀胱的气化等作用均有联系,但肺气的宣降作用确实是三焦气液正常运行的关键。正因为此,所以有“肺主行水”的说法,也就是说有通调水道的作用。

总之,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是在肺主呼吸基础上,肺的生理活动的又一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肺气的宣降,维持了肺的呼吸功能,保障了气道的通畅,使体内的气体得以正常交换、同时也维持了脏腑气机的舒展,保障了三焦水道的通调,使人体气、液的代谢达到相对约平衡。

肺主治节是指肺有帮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肺主气,是宗气的发源地,宗气的生成不仅有推动肺脏呼吸的作用,更有贯心脉以推动营血运行的作用。

另外 血液也依赖肺气的营养 。因为水谷入于胃以后,经过脾胃的腐熟和运化,其中水谷的精微,化为血液上归于心,然后通过肺脏的交换空气作用,使血液中的浊气排出体外,清气进入血液之中,使血液得到了营养。人体的各个组织的各个器官就需要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以供养,而肺正是通过宣降的功能,引动气血的升降,达到辅助心脏,推动人体血液的正常运行,以保障脏腑、组织、器官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维持它们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肺主治节,辅助心脏,主宰血液的循行,尤如宰相,位高近君,能辅佐朝政一样。所以《内经》有“肺者,相辅之官,治节出焉”的说法。

肺藏魄是指人的运动及痛痒等知觉是属于肺的生理功能。魄是人体精神意识活动的一鄙分。古人认为魄属阴,随精而出入。精生于气,为阴中之阴。肺主气,内含阴魄,所以肺气强壮,精充盛魄的功能就正常。肺气不足,则精衰而魄不全。这就是“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 “并精出入者谓之魄”的意思。

魄在人体的精神活动中,主要是指机体的运动及由于外界的各种刺激而产生的感觉与反应 。如皮肤对冷、热、痛、痒的感觉反应,手足四肢的反应性动作,耳的听觉,辗的视,初生儿的吮乳和啼哭等等都是魄的作用。因此魄表现为个人对外界刺激感觉的敏感程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反应,即其敏捷和正确的程度如何。所以张景岳说:“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肺藏魄正说明肺和人体的精神情志,有着密切的关系。

(1)手太阴经的循行:

肺的经脉叫手太阴经。手太阴经,起于中焦的中脘穴部分,向下循行联络大肠,然后又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下口、上口,向上通过横膈与脏相连。从肺脏循行到与喉咙相连系的部位时,就开始从胸腔内外出横行到腋下,从腋下出来,就开始在上肢的体表部位循行了。

手太阴经沿着上臂的内侧,运行在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随,下行到肘窝中纸尺泽穴,又沿着前臂内侧桡骨的前缘进入寸口,向上沜鱼际的边缘岀拇指的内侧端,至少商穴的地方而终。(见图1)

它的旁通的络脉,从手腕后方的高骨上方残缺穴的前方分出,经过虎口,走向食指的内侧端,与手阳明经交。

(2)手太阴经的生理:手太阴经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它起着运行肺脏气血的作用。因为手太阴脉起于中焦,上行属肺。当肺吸入清气时,消气首先进入手太阴经与血相随,开始循行,所以手太阴经以运行肺的气血为主。因此《灵枢·经脉篇》有“肺手太阴之脉”的说法。

另一方面,它联系并濡养着肺及与肺有密切关系的组织和器官。因为于太阴经不仅内属于肺,而且还联系着喉、鼻、皮毛和大肠等组织器官,使以 肺为主要器官的呼吸系统 成为个完整的小有机体。同时肺的血气通过手太阴经的 运行,相继到达与肺有密切联系的各个组织,使它们得到肺的气血的濡润和滋养,从而完成它们各自的功能活动。如鼻能闻香臭,喉能发出响亮的声音,皮毛能排泄汗液,上肢内侧肌肉、筋骨能正常的屈伸等等。如果手太阴经的运行发生了障碍,就会影响肺及鼻、皮毛等各部的功能而出现鼻塞、咳嗽、无汗或自汗、上臂内侧筋肉疼痛等病症。

总之,手太阴经属于肺,以营运肺的血气为主。它是肺与其它组织器官的联终和供给营养的途径。但是它同时也必须依赖于肺的血气的濡养,才能够发挥它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肺主皮毛 。皮毛为一身之表,它包括皮肤、汗腺和亳毛等组织。肺主皮毛首先表现在它通过宣发,使卫气作用在皮毛部位,也就是说卫气布散到体表时,起到温分肉、充皮肤的作用。卫气足则皮肤柔和、有弹性、腠理密固,外邪不易侵入。反之则邪气容易乘虚而入。所以皮肤的组织与功能的健全与否,对保护机体,使之康健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肺主皮毛表现,卫气达于皮毛,可以司皮毛的开阖,以控制汗孔的开阖和阳气的外泄。用以维持人体阴阳的平衡,调节人的体温和呼吸。所以皮毛升阖功能的正常与否、阳气外泄的多少,又影响肺对人体的调节功能。

肺开窍于鼻 。鼻是呼吸之气出入的门户,它直接与外界接触,是肺和外界的通口。肺系上通于鼻,因此鼻的功能取决于肺气的强弱。肺气充足则鼻道的呼吸通畅、暝觉灵敏。反之则易出现鼻塞不通、鼻不知香臭等病症。因此有“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的说法。

虽然鼻的功能取决于肺的作用,但鼻也是外邪侵肺的重要途径。如温邪上犯,首先犯肺,这邪气就是从鼻而入的。这说明的病变也可以影响肺的生理功能失常而变生诸病。

肺系上接于喉 ,喉为气道出入的门户。古人认为:肺系包括着喉咙,喉是气的通路,它的下面和肺相连。因此喉为肺所主是肺的门户。喉中声音的发出全赖肺气,肺气足则声音响亮,肺气不足则声音低微。故有“肺主声音”的说法。但喉部如果发生了病变,如喉部长肿物,就会影响气的流通,从而影响肺的功能,而易于产生其它疾病。以此可以看出手太阴经是肺与鼻、喉、皮毛等组织器官的联终系统。如果没有手太阴经脉的联系作用,肺与鼻、喉及上肢内前侧的肌肉、筋骨等组织就不会成为一个小的有机整体。肺的气血也不会输送到它们之中,那鼻得不到肺气的濡养,就失去了嗅觉的作用。皮毛得不到肺气的濡养,就失去了其司开合的作用。所以无论是肺,还是与肺关系密切的组织,只有手太阴经这个中间的媒介,让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使它们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任务。与此同时,手太阴经也离不开心的血气的濡养,否则手太阴经的生理功能就不能发挥。因此,肺与手太阴经之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

可以这么说。

首先,如果你看过《黄帝内经》这部中医学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医学典籍就会明白,完整的中医学学术体系,是在上古三皇五帝时期的黄帝时代,由黄帝的医学老师“岐伯”传授给黄帝及其重要内阁成员的。

其次,今天较为完善的经络学说更是由无数古代具备一定气功基础的先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依据黄帝内经之类的道家经典并通过详尽的内证方法不断的总结和完善出来的。

再次,古代的中医学其实是从道家的一个重要分支逐渐衍变和发展而来的。

最后,当下国内外医学界仍然很难通过非常有效和有说服力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证明经络的存在。虽然经络无比神秘,但是全世界的中医院、中医学院和中医诊所都是依据这些最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经络理论来治病的,而且无论从疗效还是从不计其数的临床成功案上来讲,中医和经络的学术理论体系是科学的、完美的和经得起任何考验的。

所以说,经络系统不是由技术手段得出的结论,而是由无数有修行经验的人通过内证的方法体悟出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594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