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人刮痧都会选择背部呢?背部刮痧有哪些好处?

为什么大部分人刮痧都会选择背部呢?背部刮痧有哪些好处?,第1张

刮痧可以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从而调节组织间的压力,促进刮痧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发挥“活血化瘀”、“化瘀创新”、防病保健作用。刮背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疾病预防保健、轻度脏腑功能障碍等均有良好疗效。

背部刮伤,消除疼痛病灶,消除肌肉紧张;如果紧张的肌肉可以放松,疼痛和压迫的症状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变的修复。刮痧主要是根据中医的经络,通过特殊的刮痧、用具,在身体表面反复刮擦摩擦,使局部皮肤出现红色感兴趣的形状,或暗红色的出血点,达到活血透纱的效果。

正常情况下,选择背部刮除,主要是背部中线为Du,位于膀胱经络两侧。它能调理全身、气血和内脏。需要根据症状确定刮伤部位。刮背主要是调节脏腑的功能。刮背的作用是疏通背部经络,缓解背部疼痛等不适,但需要掌握刮背的要领,而不是盲目刮背。

背经为督脉和足阳膀胱经循环,督脉是阳脉之海,督一身诸阳,足阳膀胱经可疏调体内阴阳脏腑。刮痧是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祛瘀的同时,开始了解烈日炎炎的精神,已形成、在脏腑、排毒等功能,临床应用范围广,对于封闭经络、酸胀、瘀血引起的疼痛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所以在背部刮痧可以疏通、平衡脏腑和经络的阴阳气,可以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刮痧需要在掌握手术方法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身体状况、年龄和决定刮痧频率、力量、速度等因素,不要盲目追求sha和速度的提高,否则不仅有益也有副作用,同时刮痧后的毛孔所以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病原体的感觉。

刮完背可以拔罐吗?刮完背就可以拔罐了。刮痧其实是为了驱散表面的瘀滞,拔罐是为了拔出深层的问题,两者可以相互配合。如果几条经络一起治疗,也可以同时进行。刮痧和拔罐的方法不同,但治病的原理是一样的。

一、中医认为过不去则痛,两者都能疏通局部但痛苦会熬过去。现代医学认为,二者都可以通过外力改善局部肌纤维的粘连,使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通畅。两者结合可以相辅相成。刮痧和拔罐一起用。一般先刮痧后拔罐,也可以先刮痧后拔罐。当然,前者更常用。先刮痧,再拔罐,可以让祛邪的力量加倍。刮痧后拔罐的好处刮痧和拔罐是我们生活中或者中医里经常用到的调理身体的方法,对调节新陈代谢很有帮助,不仅如此,还能有效的给身体排毒。根据患者病情,可有效驱寒,缓解寒性头晕症状,提高免疫力。

二、患者可以尝试一下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刮痧拔罐虽然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也不能太频繁,对皮肤非常不好。刮痧是用专门的器械在皮肤表面反复刮擦,拔罐是利用拔罐时产生的负压在皮肤表面吸拉。刮痧和拔罐的作用差不多,都是在操作中反复刺激皮肤表面。因此,宜选择同一部位的治疗方法,既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不损伤皮肤。需要多部位治疗时,两种方法可以并用,疗效互不影响。背部、腰部、臀部、面部肌肉丰富光滑时,可采用刮痧或拔罐。拔罐是治疗感冒引起的疾病的最好方法,刮痧更适合面部美容。

三、如果病变在头、颈、四肢等不能凹陷的部位,可以选择操作更灵活的刮痧。拔罐至少要间隔一天。如果罐封较深或水泡较多,应在罐封变浅或水泡消失后拔罐。刮痧应间隔5-7天进行,待所有斑点消退后,方可在同一部位再次治疗。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一样,要遵医嘱治疗。

  刮痧方法: 

  用汤匙在病儿身体一定的部位上反覆地刮,直至被刮痧的皮肤出深色的红斑为止。刮砂时的顺序一般由上而下,由中间刮向两侧,刮时应取单一方向,不宜来回刮,每次大约刮二十下左右。 

  刮痧的部位: 

  1通常在颈部及背部的脊椎两旁,沿着肋骨向外刮,刮成弧形。 

  2在结喉的两侧和胸部进行。 

  3也有沿着脊椎两侧,由上向下刮。 

  4在胸前刮痧,也可沿着肋骨向外刮成弧形。 

  5若病儿情绪不佳,可刮臂弯内侧和腿弯内侧。

一、头部的刮法

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刮板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发皮发热为宜。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医者一手扶患者头部,以保持头部稳定。

循行路线:

(1)刮拭头部两侧,从头部两侧太阳穴开始至风池穴,经过穴位为头维穴、颔厌穴等。

(2)刮拭前头部,从百会穴经囟会穴、前顶穴、通天穴、上星穴至头临泣穴。

(3)刮拭后头部,从百会穴经后顶穴、脑户穴、风府穴至哑门穴。

(4)刮拭全头部,以百会穴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全头发际处刮拭。经过全头穴位和运动区、语言区、感觉区等。

适应症: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之作用。可预防和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头痛、脱发、失眠、感冒等病证。

二、面部

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一次。

循行路线:

(1)刮拭前额部,从前额正中线分开,经鱼腰穴,丝竹空穴朝两侧刮拭。

(2)刮拭两颧部,由内侧经承泣穴、四白穴、下关穴、听宫穴、耳门穴等。

(3)刮拭下颌部,以承浆穴为中心,经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等。

适应症:有养颜祛斑美容的功效。主治颜面五官的病证。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瘫、雀斑、痤疮等。

三、颈部刮法

颈后高骨为大椎穴,用力要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些,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髃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一般用平补平泻手法。

循行路线:

(1)刮督脉颈项部分,从哑门穴刮到大椎穴。

(2)刮拭颈部两侧到肩,从风池穴开始经肩井穴、巨骨穴至肩髃穴。

适应症:人体颈部有六条阳经通过,其中精髓直接通过督脉灌输于脑,颈部是必经之路,所以经常刮拭颈部,具有育阴潜阳,补益人体正气,防治疾病的作用,可主治颈、项病变,如颈椎病、感冒、头痛、近视、咽炎等证。

四、背部刮法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脉和夹脊穴。背部正中线刮拭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可用刮板棱角点按棘突之间,背部两侧可视病人体质、病情选用补泻手法,用力要均匀,中间不要停顿。

循行路线:

刮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夹脊穴,从大椎刮至长强。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夹脊穴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5寸。

适应症:刮拭背部可以治疗全身五脏六腑的病证。如刮拭胆俞可治疗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急慢性肝炎等,刮拭大肠俞可治疗肠鸣、泄泻、便秘、脱肛、痢疾、肠痈等。背部刮痧还有助于诊断疾病。如刮拭心俞部位出现压痛或明显出痧斑时,即表示心脏有病变或预示心脏即将出现问题,其他穴位类推。

五、胸部的刮拭

刮拭胸部正中线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大。宜用平补平泻法。用刮板棱角沿胁间隙刮拭。乳头处禁刮。

循行路线:

(1)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

(2)刮拭胸部两侧,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胁骨走向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适应症:胸部主要有心肺二脏。故刮拭胸部,主治心、肺疾患。如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另外可预防和治疗妇女乳腺炎、乳腺癌等。

六、腹部刮痧

空腹或饱餐后禁刮,急腹症忌刮,神阙穴禁刮。

循行路线:

(1)刮拭腹部正中线,从鸠尾穴经中脘穴、关元穴刮至曲骨穴。

(2)刮拭腹部两侧,从幽门穴刮至日月穴。

适应症:腹部有肝胆、脾胃、膀胱、肾、大肠、小肠等脏腑。故刮拭腹部可治疗以上脏腑病变。如胆囊炎、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呕吐、胃痛、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泄泻、月经不调、不孕证等。

七、四肢的刮法

刮拭四肢时,遇关节部位不可强力重刮。对下肢静脉曲张、水肿应从下向上刮拭。皮肤如有感染、破溃、痣瘤等,刮拭时应避开。如急性骨关节创伤、挫伤之处不宜刮痧,但在康复阶段做保健刮痧可提前康复。

循行路线:

(1)刮拭上肢内侧部,由上向下刮,尺泽穴可重刮。

(2)刮拭上肢外侧部,由上向下刮,在肘关节处可作停顿,或分段刮至外关穴。

(3)刮拭下肢内侧,从上向下刮,经承扶穴至委中穴,由委中穴至跗阳穴,委中穴可重刮。

(4)刮拭下肢外侧部,从上向下刮,从环跳穴至膝阳关穴,由阳陵泉穴至悬钟穴。

适应症:四肢刮痧可主治全身病症。如手少阴心经主治心脏疾病。足阳明胃经主治消化系统症症。四肢肘膝以下五输穴可主治全身疾病。

八、膝关节的刮法

膝关节结构复杂,刮痧时宜用刮板棱角刮拭,以便掌握刮痧正确的部位、方向,而不致损伤关节。刮拭关节动作应轻柔。膝关节内积水者,局部不宜刮,可取远端穴位刮拭。膝关节后方及下端刮痧时易起痧疱,疱起时宜轻刮或遇曲张静脉可改变方向,由下向上刮。

循行路线:

(1)刮拭膝眼,刮拭前先用刮板的棱角点按膝眼。

(2)刮拭膝关节前部,膝关节以上部分从伏兔穴刮至梁丘穴,膝关节以下部分从犊鼻穴刮至足三里穴。

(3)刮拭膝关节内侧部,从血海穴刮至阴陵泉穴。

(4)刮拭膝关节外侧部,从膝阳关穴刮至阳陵泉穴。

(5)刮拭膝关节后部,委中穴可重刮。

适应症:主治膝关节的病变,如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韧带损伤、肌腱劳损等。另外对腰背部疾病、胃肠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挑痧法的常用部位

1、头颈项部:从印堂穴起,沿太阳穴、颈部两侧和项部两侧各有1个痧痕点。

2、胸腹部:从华盖穴开始沿肋间左右各有2个痧痕点;中脘穴、肚脐两侧,关元穴左右各有1个痧痕点。

三、放痧法的常用部位

(1)上肢:曲池穴、十宣穴、少商穴、尺泽穴。

(2)头面颈项:大椎穴、百会穴、太阳穴、人中穴、金津穴、玉液穴。

(3)下肢:委中穴。

四、刮痧的整体顺序

整体刮拭的顺序是自上而下,先头部、颈、背、腰部或腹部,后四肢、背腰部及胸腹部可根据病情决定刮拭的先后顺序。每个部位一般先刮阳经,再刮阴经,先刮拭身体左侧,再刮拭身体右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657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