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浅反射的临床意义

深浅反射的临床意义,第1张

反射包括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等。 

腹壁反射异常:传入神经为第7~12肋间神经,通过中枢胸髓第7~12节段后角细胞柱及同节段前角细胞,同时后角细胞的纤维上行到达大脑顶叶皮质,通过大脑连合系到大脑运动区,发出纤维伴锥体束下行,止于第7~12胸髓前角。传出神经为第7~12肋间神经。

临床上腹壁反射消失最有意义,生理性腹壁反射消失多见于老年人、经产妇、腹部脂肪过多、腹壁松弛或腹腔疾病(腹膜炎、腹水)。多发性硬化早期锥体束损害征尚未出现时腹壁反射常已消失。腹壁反射亢进多见于精神紧张、兴奋或神经质者,并无定位意义。帕金森氏病、舞蹈病、锥体外系疾病肤壁反射增强。偏侧型舞蹈病时,病灶对侧腹壁反射亢进。

正常人也有反射极弱或完全不能引出者,最好在吸气之末进行检查。在腹肌稍紧张时(此时头稍抬起)容易引出,称之加强法。

深反射是肌肉受突然牵引后引起的急速收缩反应,反射仅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直接联系而成。一般用叩击肌腱亦可引起深反射,肌肉收缩反应在被牵引的肌肉最明显,但不限于肌肉。

  深反射的增强是因皮质运动区或锥体束受损所引起,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重要体征。

  肱二头肌腱反射

  传入神经为肌皮神经,中枢在颈髓567,传出神经为肌皮神经,肱二头肌反射属于生理反射。脊髓的损害、肌肉疾病、周围性神经病可引起增强或减弱。

  被检查者前臂屈曲90度,检查者用左拇指置于被检查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扣左拇指甲,可使肱二头肌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如反射亢进、减低或消失均为病理性改变。

膝反射异常

  传入神经为股神经,中枢在腰髓2~4,传出神经为股神经。膝反射减弱或消失最常见于脊髓或周围神经性病变,是下运动神经元瘫的体征之一,多见于肌病,小脑及锥体外系疾病。反射亢进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体征,见于甲亢、破伤风、低钙抽搐,精神过度紧张亦可出现。

患者仰卧位或坐位,被检查者小腿完全松驰,(仰卧位检查时,被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度),右手持叩诊锤扣膝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起小腿伸展。膝反射增强多见于锥体束损害,膝反射高度亢进常可伴有髌阵挛。

  踝反射异常

传入神经为胫神经,中枢在骶1~2,传出神经为胫神经。此反射属生理反射。

当极度亢进时常伴有踝阵挛,提示有锥体束病变。当坐骨神经受损、腰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炎、胫神经麻痹时踝反射减弱或消失。

脊髓的功能

脊髓的功能比较单纯,传入(②)与传出(⑤);作为低级中枢而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①、③);另外一点便是独立完成脊髓反射。

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其功能基本且重要,是高级中枢功能的基础,一些高级中枢的功能通过脊髓才得以实现。脊髓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后根,接受身体大部分区域的躯体和内脏感觉信息,这些信息在脊髓中继,进行 初步的整合和分析 。中继后的信息一部分向上传递至高级中枢,一部分传给运动神经元和其他脊髓神经元。

②发出上行传导通路,将中继后的感觉信息以及脊髓自身的信息上传到高级中枢。

③经前根,发出运动纤维,管理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是躯体和内脏运动的低级中枢。

④脊髓各种反射的中枢。

⑤通过下行传导通路,中继上位中枢下传的信息,接受上级中枢的控制和调节,完成高级中枢的功能。

躯体神经营养功能 脊髓前角细胞对于它所支配的骨骼肌具有神经营养作用,前角细胞的损伤, 可招致其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另外,前角细胞对躯体骨骼亦有营养作用,在前角细胞受到损伤后,由 受损节段所支配的相关骨骼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等现象。

脊髓的反射

脊髓反射是指脊髓固有的反射。

正常情况下,反射活动在脑的控制下进行。

其反射弧为: 感受器、脊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及后根传入纤维、脊髓固有神经元及固有束、脊髓运动神经元及前根传出纤维、效应器。

分类

脊髓反射有不同的类型,反射弧只包括一个传人神经元和一个传出神经元(只经过一次突触)的称 单突触反射 ,大多数反射弧是由两个以上的神经元组成的 多突触反射 ;只涉及一个脊髓节段的反射称 节段内反射 ,跨节段的反射为 节段间反射

脊髓反射还可以分为躯体-躯体反射(刺激躯体引起躯体反应)、内脏-内脏反射(刺激内脏引起内脏反应)、躯体- 内脏反射(刺激躯体引起内脏反应)和内脏-躯体反射(刺激内脏引起躯体反应)等。

躯体反射

1牵张反射 (stretch reflex)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豁肌,在受到外力牵拉伸长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收缩的反射。肌肉被牵拉,肌梭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经脊神经 后根进人脊髓,兴奋a-运动神经元,反射性地引起被牵拉的肌肉收缩。

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腱反射和肌紧张。

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为单突触反射,如膝反射、跟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等。

3屈曲反射(flexor reflex)当肢体某处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该肢体出现屈曲反应的现象。屈曲反射径路至少要有3个神经元参加,属多突触反射,即皮肤的信息经后根传人脊髓后角,再经中间神经元传递给前角的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兴奋,引起骨骼肌收缩。由于肢体收缩要涉及成群的肌肉,故受到兴奋的a-运动神经元也常是多节段的。

屈曲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其强度与刺激强度有关。当刺激强度足够大时,在同侧肢体发生屈曲反 射的基础上出现对侧肢体伸直的反射活动,称为对侧伸直反射(crosse dextensor reflex)。

内脏反射

内脏反射:脊髓内有交感神经和部分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因此在脊髄内存在有内脏反射的低级中枢,由脊髓完成的内脏反射如下:

病理反射

病理反射是指锥体束损害时,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而出现踝和拇趾背伸的现象,又称锥体束征。其是生理性浅、深反射的反常形式,其中多数属于原始的脑干和脊髓反射。

其中属于脊髓反射的病理反射有 Babinski征,是大脑皮层的下行调控机制中的抑制作用减弱所致。

Babinski征:又名巴彬斯基征。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查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为内侧,正常反应为呈跖屈曲,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脊髓病变

脊髓病变意味着任何与脊髓有关的神经功能缺损均可以称之 。如果这个脊髓病变与创伤有关系,又可以称为脊髓损伤;相对地,如果是发炎所造成的脊髓病变,就可以称之为脊髓炎;最后,如果是血管病变造成的脊髓病变则称之为血管性脊髓病变。 在所有脊髓病变中,最常见的是颈椎脊髓病变,通常是由于颈椎的关节产生关节退化所造成,进一步造成椎管狭窄而压迫到脊髓。在亚洲族群中,最常见颈椎脊髓病变反而不相同,主要是由于后纵韧带骨化所致。

脊髓病变的临床表征会因为压迫的位置与节段、压迫位置有相当大的关联,其中出现的病征包括以下几种:

上运动神经元病征:可能会造成受损节段以下无力、肌肉痉挛、动作迟钝、肌肉张力改变、高深腱反射、病理性反射,例如出现霍夫曼征、巴宾斯基反射等。

下运动神经元病征:同样会出现无力的现象,不过在受损节段以下会出现肌肉萎缩、低深腱反射、低肌肉张力、肌肉颤抖或是肌肉松弛等现象。

感觉缺损:麻木或是没有感觉。

消化道或是膀胱功能受损:排便不易造成便秘、膀胱不收缩造成尿液滞留。

上颈段损伤

下颈段损伤

腰段损伤

脊髓病变精确的临床症状只由解剖位置决定,与病理无关。根据损伤与脊髓、脊膜在解剖上的位置关系将损伤进行分类很有意义。

参考:

"Myelopathy" at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The Science of CSM Myelopathyorg: an online resource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2015-11-05]

Wu, Jau-Ching; Ko, Chin-Chu; Yen, Yu-Shu; Huang, Wen-Cheng; Chen, Yu-Chun; Liu, Laura; Tu, Tsung-Hsi; Lo, Su-Shun; Cheng, Henrich Epidemiology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nd its risk of causing spinal cord injury: a national cohort study Neurosurgical Focus 2013-07-01, 35 (1): E10 doi: 103171/20134FOCUS13122

Shedid, Daniel; Benzel, Edward C CERVICAL SPONDYLOSIS ANATOMY Neurosurgery: S1–7S1–13 doi: 101227/01neu000021543086569c4

格氏解剖学第39版

神经解剖学第二版,朱长庚。

现代神经外科

按照损伤部位或程度分析,脊髓损伤有以下几个原因:

1、脊髓震荡

与脑震荡相似,脊髓震荡是最轻微的脊髓损伤。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立即发生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全部丧失。因在组织形态学上并无病理变化发生,只是暂时性功能抑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完全恢复。

2、脊髓挫伤与出血

为脊髓的实质性破坏,外观虽完整,但脊髓内部可有出血、水肿、神经细胞破坏和神经传导纤维束的中断。脊髓挫伤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别,轻的为少量的水肿和点状出血,重者则有成片挫伤、出血,可有脊髓软化及瘢痕的形成,因此预后极不相同。

3、脊髓断裂

脊髓的连续性中断,可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不完全性常伴有挫伤,又称挫裂伤。脊髓断裂后恢复无望,预后恶劣。

4、脊髓受压

骨折移位,碎骨片与破碎的椎间盘挤入椎管内可以直接压迫脊髓,而皱褶的黄韧带与急速形成的血肿亦可以压迫脊髓,使脊髓产生一系列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及时去除压迫物后脊髓的功能可望部分或全部恢复;如果压迫时间过久,脊髓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软化、萎缩或瘢痕形成,则瘫痪难以恢复。

5、马尾神经损伤

第2腰椎以下骨折脱位可产生马尾神经损伤,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弛缓性瘫痪。马尾神经完全断裂者少见。此外,各种较重的脊髓损伤后均可立即发生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这是失去高级中枢控制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称之为脊髓休克。2~4周后这一现象可根据脊髓实质性损害程度的不同而发生损伤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痉挛性瘫痪。因此,脊髓休克与脊髓震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6、中医病因病机

该病属中医外伤性病证范畴,由于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导致脑气震激,髓窍壅塞不通,阳气不能上达于脑,神明失用,而致肢体失司;或血脉损伤,血溢于脉外,阻塞髓窍,日久筋脉失养而致病。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发展,脊髓损伤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脊髓损伤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由于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针对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大课题。

1脊髓震荡与脊髓休克

(1)脊髓震荡 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大体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显微镜下仅有少许水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未见破坏现象。临床表现为受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迟缓性瘫痪,经过数小时至两天,脊髓功能即开始恢复,且日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2)脊髓休克 脊髓遭受严重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的暂时性完全抑制,临床表现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各种脊髓反射包括病理反射消失及二便功能均丧失。其全身性改变,主要可有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脊髓休克在伤后立即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儿童一般持续3~4天,成人多为3~6周。脊髓损伤部位越低,其持续时间越短。如腰、骶段脊髓休克期一般小于24小时。出现球海绵体反射或肛门反射或足底跖反射是脊髓休克结束的标记。脊髓休克期结束后,如果损伤平面以下仍然无运动和感觉,说明是完全性脊髓损伤。

2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

从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平面来判断损伤的节段。

(1)颈脊髓损伤

1)第一、二脊髓损伤 患者多数立即死亡,能到医院就诊者只有下列神经病学改变:①运动改变 第一、二颈神经发出纤维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当其受伤时,会影响这些肌肉功能。②感觉改变 第一、二颈神经的前支参与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当寰枢推骨折、脱位、齿状突骨折时,患者可感到耳部及枕部疼痛、麻木。检查时可发现有局部痛觉过敏或减退。

2)第三颈脊髓损伤 该部位的脊髓支配膈肌及肋间肌,损伤后不能进行自主呼吸,伤员多于受伤后立即死亡。常见的损伤原因为绞刑骨折,即第二至第三颈椎脱位,第二颈椎双侧椎弓骨折。这种骨折脱位亦可因上部颈椎于过伸位受伤引起。

3)第四颈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患者为完全性四肢瘫痪。膈肌受第三至第五颈神经支配,第四颈脊髓节段损伤后,创伤性反应也往往波及到第三颈神经,故患者的自主呼吸丧失。创伤性反应消退后,膈肌机能可望恢复而行自主呼吸,但呼吸仍较微弱。②感觉改变 锁骨平面以下的感觉消失,其他如括约肌功能、性机能、血管运动、体温调节机能等均消失。

4)第五颈脊髓损伤 损伤早期因第四至五颈脊髓受到创伤性水肿的影响,患者膈肌功能很差,加之创伤后患者发生肠胀气等更会加重呼吸困难。①运动改变 双上肢完全无自主活动而放置于身体两侧;肩部则因有提肩胛肌、斜方肌的牵拉而能耸肩。②感觉改变 患者除颈部及上臂前方一个三角区以外,所有感觉全部消失。③反射改变 患者除肱二头肌腱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外,其余腱反射全部消失。

5)第六颈脊髓损伤 患者由于脊髓创伤性反应及肠胀气的影响,呼吸功能可受到明显干扰。①运动改变 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三头肌瘫痪,肘部失去伸展功能。提肩胛肌、斜方肌、三角肌及肱二头肌仍可收缩,因而患者的肩部可抬高,上臂可外展90度,前臂屈曲,手放在头部附近。桡侧伸腕长肌呈下远动单位性损害,而第六颈脊髓节段以下的神经所支配的手指、躯干及下肢肌肉均呈瘫痪状态。②感觉感变 上肢的感觉,除上臂外侧、前臂背外侧的一部分以外,上肢其余部分均有感觉缺失现象。③反射改变 肱二头肌、肱桡肌反射均正常,肱三头肌反射消失。

6)第七颈脊髓损伤 伤后膈神经机能正常,患者腹式呼吸。①远动改变 上肢轻度外展,前臂屈曲于胸前,腕可向桡侧偏位。伸指总肌肌力减弱,其中以伸示指肌的肌力减弱尤为明显;旋前圆肌、桡侧屈腕肌、屈指深肌、屈指浅肌、屈拇长肌均显力弱,故手呈半握状态。肱二头肌肌力正常。②感觉改变 躯干、下肢、上臂、前臂内侧、手的尺侧3个手指、有时示指有感觉障碍。③反射改变 肱二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均存在,三头肌反射消失或减退。

7)第八颈脊髓损伤 患者可见有单侧的或双侧Horner氏征;由卧位改为直立位时,可出现血管运动障碍,即位置性低血压,经过锻炼以后,此种现象可消失。①运动改变 屈拇长肌、伸拇短肌、骨间肌、蚓状肌、对掌肌、对指肌肌力减弱或消失;外展拇短肌完全瘫痪而呈爪形手。②感觉改变 感觉障碍范围包括4—5指、小鱼际及前臂内侧、躯干及下肢。③反射改变 三头肌反射及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有障碍。

8)第一胸脊髓损伤 Horner氏征阳性,面部、颈部、上臂不出汗。①远动改变 拇收肌、骨间肌、蚓状肌部分瘫痪,拇展短肌完全无功能,肋间肌及下肢瘫痪。②感觉改变 感觉障碍发生在上臂远端内侧、前臂之内侧、躯干及下肢。③反射改变 上肢无反射改变,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有障碍。

(2)胸髓损伤 仅影响部分肋间肌,对呼吸功能影响不大,交感神经障碍的平面也相应下降,体温失调也较轻微。主要表现为躯干下半部与两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以及相应部位的感觉障碍和大小便功能紊乱。

1)上胸段(第二至第五)脊髓损伤 患者仍可呈腹式呼吸。损伤平面越低,对肋间肌的影响越小,呼吸功能就越好,除有截瘫及括约肌失控症状以外,尚有血管运动障碍,患者坐起时常因位置性低血压而出现晕厥。①运动改变 损伤平面以下的肋间肌、腹肌、躯干及下肢麻痹,呈截瘫状。②感觉改变损伤平面以下感觉消失。③反射改变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发生障碍。

2)下胸段(第六至第十二)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在第六至第九胸脊髓受伤时,上段腹直肌的神经支配未受损害,具有收缩功能,而中段的和下段的腹直肌则丧失收缩功能。在第十胸脊髓节段以下损伤时,由于腹内斜肌及腹横肌下部的肌纤维瘫痪,患者咳嗽时腹压增高,下腹部向外膨出。下肢呈截瘫状态。②感觉改变 第六胸脊髓受伤时为剑突水平,第七、第八胸脊髓为肋下,第九胸脊髓为上腹部,第十胸脊髓平脐,第十一胸脊髓为下腹部,第十二胸脊髓为腹股沟。③反射改变 上、中、下腹壁反射中枢分别为胸7-8、胸9-10、胸11-12节段。

(3)腰髓及腰膨大损伤

1)第一腰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腰部肌肉力量减弱;下肢肌肉瘫痪,其中包括提睾肌、髂腰肌、缝匠肌以及髋关节的外展肌;膀胱、直肠的括约肌不能自主控制。②感觉改变 整个下肢、腹股沟、臀部及会阴部均有感觉障碍。③反射改变 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足跖反射均消失。

2)第二腰脊髓损伤①运动改变 髂腰肌及缝匠肌肌力减弱,股薄肌隐约可见有收缩,下肢其余肌肉瘫痪。肛门、直肠括约肌失控。②感觉改变 除大腿上1/3感觉改变以外,整个下肢及会阴部鞍区均有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提睾反射、腹壁反射阳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足跖反射障碍。

3)第三腰脊髓损伤①运动改变 下肢呈外旋畸形;股直肌力弱导致伸膝力量弱,膝关节以下肌肉瘫痪。②感觉改变 大腿中下1/3交界处平面以下及鞍区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消失或明显减退,跟腱反射及跖屈反射阴性,提睾反射可引出.

(4)第四腰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患者可勉强站立、行走,但由于臀中肌力弱,患者步态不稳,极似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的鸭步,上楼困难;足的跖屈和外翻功能消失,但背屈和内翻功能存在;膀胱括约肌和直肠括约肌没有功能。②感觉改变 鞍区及小腿以下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消失或减弱。

(5)第五腰脊髓损伤①运动改变 因髂腰肌及内收肌没有拮抗肌,故患者髋关节呈屈曲内收畸形,严重者可脱位。又由于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肌力弱或瘫痪,可出现膝过伸畸形或者膝反弓弯曲畸形。此外,由于阔筋膜张肌及臀中肌力弱,患者行走时呈摇摆步态。胫前肌及胫后肌力量较强而腓骨肌、小腿三头肌瘫痪,可导致马蹄内翻足。括约肌失控。②感觉改变 足背、小腿外侧及偏后方、鞍区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正常,跟腱反射消失。

(6)第一骶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小腿三头肌及屈趾肌瘫痪而伸肌有力;大腿的股二头肌瘫痪或有少许肌力;半腱肌、半膜肌肌力减弱;膀胱括约肌及直肠括约肌仍无功能。②感觉改变 跖面、足外侧、小腿外侧、大腿后侧及鞍区感觉减退。③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存在,跟腱反射消失。

(7)第二骶脊髓损伤 ①运动改变 屈趾长肌及足部小肌肉瘫痪,患者不能用足尖站立。由于足之内在小肌肉瘫痪,足趾呈爪状。括约肌失控。②感觉改变 小腿后上方及大路后外侧,足之跖面及鞍区感觉缺失。③反射改变 跟腱反射可能减弱。

(8)脊髓圆锥损伤 骶髓3-5和尾节称脊髓圆锥。损伤后,会阴部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呈马鞍状分布。由于膀胱逼尿肌受骶2-4支配,可引起逼尿肌麻痹而成无张力性膀胱,形成充盈性尿失禁。大便也失去控制。有性机能障碍。肛门反射和球海绵体反射消失。腰膨大在圆锥以上,故下肢功能无影响。

1如果听诊血压时声音减弱与消失的数字较大,该如何记录(报告)?(1分)

 答:应记录为140-150/80-90mmhg

 2肱动脉(测量血压时)的正确位置是什么?(坐、卧位)(1分)

 答:坐位时平第4肋软骨,卧位时平腋中线。

 3为什么听诊器头不能塞入袖下?(1分)[医学@_@教育@_@网@_@搜集]

 答:听诊器塞在袖带里,使袖带更紧迫,压力加大导致误差,会真正给予肱动脉的压力减小导致测得血压较真实的更高。

 4、两上肢血压相差10mmHg见于什么疾病?

 答:见于多发性动脉炎、先天性动脉畸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5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缩小)有什么临床意义?(1分)

 答:中枢神经和虹膜的神经支配障碍

 6两侧瞳孔缩小(针尖瞳)说明什么问题?(1分)

 答:见于虹膜炎、有机磷中毒、毛果芸香碱药物反应。

 7两眼辐辏功能不良(不能聚合)考虑什么?(1分)[医^_^学教^_^育网搜^_^集]

 答:(1)动眼神经损害(虹膜麻痹) (2)帕金森综合征(3) 中脑病变

 8 发现淋巴结肿大应如何描述?(1分)

 答: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

 9 肺癌、乳癌各易转移至何处浅表淋巴结?(1分)

 答:肺癌:右侧锁骨上窝或腋窝淋巴结群;乳癌:腋窝、锁骨下,胸骨旁淋巴结。

 10 颈下部淋巴结肿大破溃常见于什么疾病?(1分)

 答:淋巴结核、肿瘤转移、淋巴瘤

 11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考虑什么?

 答:淋病、梅毒、盆腔肿瘤

 12 滑车上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什么病?(1分)[医·学教育·网搜·集]

 答:非霍杰金淋巴瘤

 13 甲状腺两侧对称性肿大。考虑什么问题?如果一侧肿大有结节。又考虑什么问题?(1分)

 答:双侧肿大考虑单存性甲状腺肿,如有结节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

 14 甲状腺肿大时,任何从体征上区别甲亢与单纯性甲状腺肿?(1分)

 答:因单纯性甲状腺肿多不伴甲亢体征,所以可从有无眼突、手颤相鉴别

 15 气管向右偏移,可能是胸部有了什么病变?(1分)

 答:左侧甲状腺肿大、左侧胸腔积液、气胸

 16 为什么不能同时触诊两侧颈动脉?(1分)

 答:晕厥

 17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周围血管检查有何异常?(1分)

 答:枪击音

 18 有水冲脉者应考虑什么问题?(1分)

 答:脉压差增大,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

 19 扁平胸、桶状胸、鸡胸各见于什么病变?(1分) [医+_+学教+_+育网搜+_+集]

 答:扁平胸见于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桶状胸见于肺气肿、慢阻肺

 20 正常呼吸频率是多少?呼吸频率增快考虑什么问题?(1分)

 答:16-20次/分;呼吸频率增快见于运动时、缺氧下、心衰

 21 什么是陈-施(Cheyne-Stokes)呼吸?见于什么情况?(1分)

 答:又称潮式呼吸,见于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如脑出血、脑炎、脑肿瘤

 22 一侧胸部呼吸运动较对侧减弱,考虑什么?(1分)

 答:胸膜炎、胸腔积液、胸膜粘连、肺不张、肺炎、肺纤维化等

 23 一侧胸部语颤增强常见于什么病?(1分)

 答:大叶性肺炎实变期、空洞型肺结核、压迫性肺不张

 24 一侧胸部语颤减弱常见于什么病?(1分)

 答:肺气肿、支气管阻塞如支气管肺癌、气管结核;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等

 25 肺部叩诊有几种方法?讲一下正确做法。(1分)

 答:直接和间接叩诊

 26 右胸部清音区叩诊明显变浊,考虑什么疾病?还要做什么体检鉴别?(1分)

 答:肺炎、肺结核、肺肿瘤、胸腔积液、胸膜肿瘤、胸膜增厚。可行胸膜摩擦感检查鉴别胸膜病变

 27 肺下界移动度范围正常值是多少?减少说明什么问题?(1分)

 答:6-8cm,减少见于肺气肿、肺不张、肺纤维化、气胸、胸水等

 28 正常人肺部听诊有何正常变异?(1分)

 答:

 29 胸腔积液时患侧胸部听诊有何改变(体征)?(1分)

 答:呼吸音减弱 [医…学教…育网…搜集]

 30 大片状肺炎时该部听诊有何异常?(1分)

 答:肺泡呼吸音增强

 31 心前区膨隆常见于什么疾病?(1分)

 答:提示心脏增大,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后心脏病

 32 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有何变化?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有何变化?(1分)

 答:右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侧移位,但不向下移位。左室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达腋中线。

 33 主动脉瓣区膨隆常提示什么问题?(1分)

 答:高血压心脏病。

 34 心尖搏动点在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考虑什么情况?(1分)

 答:右心室增大

 35心尖搏动触不到,有什么可能?(1分)

 答:胸避过厚,

 36 如何辨别收缩期震颤和舒张期震颤?(1分) [医。学教。育网。搜集]

 答:可通过心尖搏动触及胸避的时间确仍为收缩期的开始。

 37心前区触到舒张期震颤即肯定有器质性心脏病,对不对?(1分)

 答:对 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为二尖瓣狭窄。

 38心脏叩诊的正确顺序是什么?(1分)

 答:①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2分) ②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2分)

 39 什么叫梨形心?提示什么病变?(1分)

 答:二尖瓣型心,提示二尖瓣狭窄

 40 什么叫靴形心?提示什么病变?(1分)

 答:主动脉型心,提示主动脉关闭不全、高血压心脏病

 41 如果心尖部听到舒张期杂音,还要注意什么?(1分)

 答:应区分杂音的时项,早、中、晚,杂音的性质,

 42 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哪些情况?

 答:心尖搏动增强 见于左室肥大、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贫血时,心尖搏动增强,范围大于直径2cm,尤其是左室肥大,心尖搏动明显增强。

 43 什么是奔马律?说明什么问题?(1分) [医 学教 育 网搜 集]

 答:病理性S3或S4,心率快(100次/分)时称奔马律;见于心肌病、心衰。

 44 腹部膨隆可见于什么情况?(1分)

 答:腹腔肿瘤、腹水、腹腔积气

 45 腹部凹陷可见于什么情况?(1分)

 答:消耗性疾病,肿瘤

 46 炎性包块和肿瘤性包块各有什么特点?(1分)

 答:活动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压痛,质地、光滑程度,边界情况等

 47 液波震颤检查什么?腹腔内有多少液体可查出液波震颤?(1分)

 答:检查有无腹水,超过3000-4000ml可查出。

 48 肝上下径正常值是多少?(1分)

 答:锁骨中线上9~11cm

 49 右肋缘下触及肝缘时要注意哪些内容?(1分)

 答:肝缘聚肋缘的距离,肝脏表面质地、光滑度、有无结节、压痛、搏动、摩擦感和震颤。

 50 脾脏肿大应如何分度?各提示什么病变?(1分) [医学@_@教育@_@网@_@搜集]

 答:小于肋下2cm为轻度,肋下2cm致脐水平线间为中度,大于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为高度。

 51 胃泡鼓音区(Traube区)消失说明什么问题?

 答:胃泡鼓音区上界为隔肌及肺下缘,下界为肋弓,左界为脾脏,右界为肝左缘,长径为5-13cm,横径为27-10cm,若鼓音区明显缩小提示重度脾脏增大,胸腔积液,肝左叶增大等。

 52 什么叫移动性浊音?代表什么?(1分)

 答:有腹水1000ml

 53 一侧肋脊角叩击痛考虑什么?双侧肋脊角叩击痛考虑什么?(1分)

 答:有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等

 54 怎样才算肠鸣音消失?(1分)

 答:连续听诊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55 如何区别动脉性和静脉性血管杂音?(1分) [医+_+学教+_+育网搜+_+集]

 答:动脉杂音常在腹中线或腹部一侧,分收缩期及舒张期;静脉常在脐周或上腹部,为连续性嗡鸣音

 56 腹中线部位听到动脉性血管杂音要考虑什么?如何进一步检查?(1分)

 答:腹中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肱二头肌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膝腱反射反射中枢为腰髓2—4节

 57 什么叫上运动神经元?什么叫下运动神经元?(1分)

 答: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损伤后特点:瘫痪肌肉张力降低(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有萎缩,无病理反射,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和失神经支配电位。

 58 检查神经反射时应注意事项?

 答:检查者叩击力量要均等,两侧要对比

 59腹壁反射意义: a上、中或下腹壁反射消失,分别见于同平面胸髓病损。(1分) b双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1分) c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

 60 角膜反射临床意义:

 答:直接或间接反射消失,提示三叉神经病变。(1分) 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提示面神经瘫痪。(1分)两侧角膜反射同时消失,提示深昏迷。

 61提睾反射意义: 双侧反射消失,提示腰髓1—2节病变。(1分) 一侧反射消失或减弱,提示锥体束损害。(1分)

 62浅反射除上述三种外,还有哪两种?

 答:跖反射、肛门反射

 63举出两种能引起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的疾病。(1分)

 答: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医^_^学教^_^育网搜^_^集]

 64正常人能否出现Babinski征(+)?(1分)

 答:1岁半前儿童可出现,余为异常。

 65当一侧肢体锥体束征(+)时,还需做什么体征检查?

 66 简易呼吸器有哪些适应征?

 答:①心肺复苏; ②各种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 ③神经、肌肉疾病所致的呼吸肌麻痹; ④各种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呼吸抑制; ⑤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呼吸抑制; ⑥各种大型手术; ⑦配合氧疗作气溶疗法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796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